登陆注册
3000400000003

第3章 雕花木匠(1)

浦阳镇上的刘、张两家,祖上都是江西省临江府龙泉县人。明代中叶,龙泉木商的足迹,遍及整个南部中国。龙泉木商创造的木材计量方法“龙泉码”,以“两码”为单位,计量精确,规范了当时的木材市场。万历初年,龙泉县泥池村的刘运隆和张克成,见许多同乡做木材生意发财了,也去赣南林区采办木材,由赣江水运到九江发售,淘得了第一桶金。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二人相约同行,走长江,过洞庭,溯沅水,来到湘西。湘西和邻近的贵州都盛产杉木,因水路外运时必经辰州,木市上称其为“辰杉”。辰杉品质上乘,畅销长江中下游。刘、张两家,同在浦阳落脚,从事木材经营。为了寻求价廉物美的货源,他们溯沅水而上,去到上游的黔阳托口,购得木材,水运到浦阳编扎成大排,再运到常德、汉口出售,利润丰厚。两家人同时成为浦阳镇数得着的大户。

几年下来,木商刘运隆在沅水的木业中名噪一时。他的闻名并不是生意做得最大,而是他有极高的心算技能。以龙泉码量算木材,需要在原木五尺处量出围径,根据围径的大小算出相应的两码数。每次河下围量的原木常以千计。围量手一边围量,一边唱喊围径尺寸,买卖双方各出一人笔录,通过计算得出木材的两码。刘运隆围量木材时,任你原木上千根,只要他将最后一根木材的尺寸量过、喊过,就可以立刻算出这批木材总的两码,与笔录者换算出的数字绝不会有厘毫差错。

万历三十六年,刘运隆已是天命之年,一个机会从天而降,使他得到发迹。那年,紫禁城的三座宫殿扩建,朝廷派员到湖广采办木材,辰杉是首选。工部的一位采办大员,闻听刘运隆的大名,倾慕之余,盛情邀请他协理采办事宜。朝廷采办木材的费用,动辄白银上百万两。刘运隆身在其中,如鱼得水,获利丰厚。他究竟采用何种办法赚钱?外人无法得知。传言说,他通过这场协理,获得的银子当以万两计。没几年时间,刘家的资产,就远远超过了张家。

明末清初,湘西的最大商埠浦阳镇,进入了如日中天的发展时期。冶铁业在浦阳蓬勃兴起。这里出产的生铁,通过船装水运,畅销长江沿岸。木材业作为另一支柱,也支撑着浦阳经济的半壁江山。或许是由于浦阳木材业的发达,激发了一位地理先生的奇思妙想。他说,这浦阳的三街四十八弄,就是一块硕大的木排:三条顺水势并列的长街,如同并排的三根原木;横向的四十八条弄子,是编排的撬棍;四十八座土地坊,是原木与撬棍之间的楔子。浦阳镇,绝妙的风水宝地,就如同一块乘风破浪的大木排,前程不可限量。

康熙初年,安徽霍丘人张扶翼,来到湘西的黔阳任县令。他在家乡就知道,长江里数不清的木船,为了防腐,需要大量的桐油涂抹。这些桐油多来自四川。上任之后,他发现湘西一带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油桐树生长。于是,他在民间大力倡导种植油桐树,得到了广泛的响应。不几年,油桐树不仅在黔阳县,而且在整个湘西和邻近的贵州都普遍种植起来。大量的桐油需要相应的市场。洪江凭借地理优势,成为沅水上游桐油的集散地,新兴的商埠应运而生。在木材方面,洪江也大量阻截了浦阳的货源,使浦阳的木材业处于被动。到了乾隆末年,湘西、黔东苗民起事,起义军放火,将浦阳烧成一片废墟。古老的商埠开始走起了下坡路。洪江的日渐兴盛,浦阳的日渐衰落,引起了当时湘西的最高军政长官、辰沅永靖兵备道道台傅鼐的特别关注。笃信阴阳的道台大人,为了浦阳这块“大木排”免于在风浪中倾覆,遵照阴阳先生的提议,在浦阳对岸一个叫球岔的地方,修了一座七层宝塔。让宝塔成为冥冥之中的一根“拴排桩”,牢牢地拴住这块“大木排”,浦阳也就安全无虞了。若干年后,浦阳人说,当年的那位道台大人虽属好心,却办了一件天大的坏事。试想,一块被拴住的大木排,永远无法前进,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好端端的一个浦阳镇,就葬送在他的手中了。鸦片战争后,浦阳一带的铁矿资源日渐枯竭,加之欧铁又大量输入,浦阳的冶铁业日薄西山,直到不得已停炉熄火。这块被球岔宝塔拴住的“大木排”从此便裹足不前,被新兴的洪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浦阳虽是走向衰落的市镇,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仍然保留着古镇的构架,精明的商人仍然可以在这里赚到白花花的银子。到了张克成的孙子辈,也就是张恒泰的曾祖父张海山,看到了桐油市场的商机,审时度势,更弦易辙,做起桐油生意来。张海山的桐油生意越做越大。不到二十年,张家的资产,就可以与刘家匹敌了。浦阳镇上,刘、张两家世交重又并驾齐驱。

湘西的木商,都有一把铸有自家牌号的钢戳,称为“斧记”。进行木材交易时,由卖方在钢戳上蘸以桐油朱红,打印在每件木材上。直到如今,刘昌杰一直沿用着祖上传下来的“刘元隆”斧记。他的木行也就叫作元隆木行。

三百多年了,刘、张两家的子孙遍及湘西各地。如今,留守在浦阳镇的刘张两家的后代,又结下了姻亲。三年前,刘金莲十四岁,刘昌杰为了到时候能体面地将女儿嫁到张家,便请来雕花木匠,为她制作全套的雕花家具。

浦阳一带最著名的雕花木匠,人称麻老矮,家住离浦阳镇二十五里的麻家寨。麻家寨地处官道之上,那里的苗人与汉人多有往来。看表面,很难分辨出是苗人还是汉人。麻老矮雕作的神像栩栩如生,雕制的家具精美绝伦。除了手艺盖世以外,麻老矮的著名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长得又矮又丑。人矮脑壳大,眼小鼻梁塌。他本有大名,人们却习惯以麻老矮相称。久而久之,大名便无人知晓了。麻老矮模子里铸出的两个儿子大喜和二喜,也生得和他一样矮、一样丑。兄弟二人从小跟着父亲学雕匠手艺。大喜生性灵空,学得好,手艺盖过了老子。

按照乡俗,雕花嫁妆必须请雕匠到家中制作。一套全堂雕花嫁妆,两个雕匠通常要做三年。将麻家雕匠请到家中来做嫁妆,刘昌杰曾一度产生过犹豫。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麻老矮有一个令人将信将疑的传闻。说是这麻老矮有一种祖传的秘方,称为“迷药”[①?

“”为湘西俗字,读作“niǎ”,意为人与人、身子与身子的相附相黏。

]①。这种迷药只要在女人的左衣角上沾那么一点点,女人便会不顾一切跟着放药的男人走,不管他是老是少、是富是穷、是乖是丑,即使是瘸子瞎子,也会不离不弃与他厮守终生。说麻家人有此秘方,也并不是没有根据。麻老矮是个丑八怪,他的婆娘灵芝却是个如花似玉的俏女子。若不是用了迷药,一朵鲜花怎会插在他那坨牛屎上?有人问麻老矮,是不是下了迷药才把灵芝搞到手的?麻老矮总是说:“什么卵的迷药,没有的事!”他被逼问得太紧时,就把他和灵芝的那本经如实说出,让兄弟们相信迷药是并不存在的。二十多年前,他跟师父在乾州所里的一户人家打雕花嫁妆,一做就是三年。他年轻时很会唱歌,见子打子,出口成章。所里是个大场口,场口的中心进行商品的交易,场口的边上则是年轻人对歌交友的地方。年轻人来赶场,叫作“赶边边场”。一次所里的赶场日,麻老矮耐不住每日劳作的寂寞,也去赶了一回边边场。边边场上,麻老矮遇到今天的婆娘灵芝。苗乡的对歌,固然要比喉嗓,同时也要比肚才。灵芝唱歌闻名于所里一带,从没遇到过对手。她曾经扬言,若是哪个男伢唱赢了她,她便以身相许,不用花轿自己上门。面对着麻老矮这三叠糍粑高的丑八怪,灵芝忍俊不禁。原只想唱两支歌打发他了事,没想到麻老矮的歌声竟像蚂蝗一样缠住了灵芝,叫她甩不脱、丢不掉。黏心黏肺的歌直唱得灵芝云里雾中。一乖一丑的对唱,引来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听歌人。没唱多久灵芝就紧张得出了一身麻麻汗,她摘下细篾斗篷来扇风。麻老矮照此办理,也把细篾斗篷摘下,拿在手里扇风。那又稀又黄的头发结成辫子,盘在脑壳顶上,就像一丛剥了棕片的棕树蔸。众目睽睽之下,灵芝和麻老矮面对面地站着。姑娘竟比后生高出了半个头。灵芝姣好的面容、匀称的身段,使得麻老矮相形见绌。麻老矮能够占得上风的,是他那淋漓酣畅、婉转动听的歌声。所里一带的男伢,几乎都知道灵芝曾许下的诺言,背地里骂她是嫁不出去的“歌精”。歌精总算是遇到克星了,克星又偏生是个丑得让人作呕的角色。人们都在拭目以待,看你灵芝吐出来的口水,自己又怎么咽了回去?这婆娘倚仗着自己的聪慧目中无人,如今也只能咎由自取了。麻老矮与灵芝你来我往的对歌一直持续到太阳落山。集市早已散去,边边场难得一见的对歌却还在继续。人们预计这场对歌到最后,一定会有精彩场面出现。渐渐地,灵芝开始招架不住。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麻老矮,充满着恐惧、惶惑和不安。越唱越来精神的麻老矮,却仍然是那样从容不迫。忽然,灵芝不再接着对唱,而是对麻老矮说:“大哥,要是你人长得也和你的歌一样,那该多好。对不住了!实在对不住!”话音刚落,她扭头就走。几个与麻老矮素不相识、却为他打抱不平的后生,上前一步拦住了灵芝的去路,大声地质问:“你这婆娘,讲话怎么不算数!”灵芝两颊绯红,无言以对,尴尬万分。笑呵呵的麻老矮一步上前,把拦路的后生拉开,说了声:“让她走吧!不要为难她。”便头也不回地朝着与灵芝相反的方向走了。

事情也真凑巧,麻老矮做雕花嫁妆那家的女伢,是灵芝的远房表妹。女伢对麻老矮有极好的印象。认为他人虽长得矮点、丑点,但他的肚才和手艺,完全可以弥补这点不足。当她听到表姐与麻老矮对歌的事,就变着法子为表姐撮合这段姻缘。灵芝的针线做得极好,女伢就以请表姐帮忙做嫁妆为由,把灵芝请到了家中。她带着灵芝看麻老矮制作的雕花嫁妆,说了许多赞扬雕匠的话。灵芝看了雕花嫁妆,赞不绝口。这时,与她在边边场上对歌的麻老矮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聪明的灵芝明白了表妹的用心,便红着脸对麻老矮说了一句:“看不出你,歌唱得好,雕花嫁妆也雕得这么好。”灵芝动了心,一桩姻缘就这样成就了。一些喜欢钻牛角尖的人,却硬要把他们的亲事,扯到那迷药上面去。

在浦阳一带,人们对于麻家究竟有没有迷药的秘方,一直众说纷纭。刘昌杰则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家里有个待嫁的女儿,对传闻不能没有戒备。刘昌杰曾想过,让雕匠在他屋里把雕花嫁妆做好,到时候再搬过来,多付点钱都是可以的。而当地的习俗却是,雕花嫁妆必须在嫁姑的家里做成。做嫁妆的时间越长,预示着夫妻过得越幸福久长。刘家怎么能失去这个彩头呢?刘昌杰还想避开麻家,另请别的雕花木匠,但麻家人的手艺实在是太高超了。刘金莲声言一定要请麻家雕匠,旁人做的她不要。刘金莲不知从哪里听说,父母之所以拿不定主意,是担心她会被麻家的迷药迷住心窍。刘金莲“咯咯”地笑得直不起腰。她对父母说:“你们的女儿难道也会被那丑八怪雕匠迷住心窍吗?你们也太把女儿看扁了。”刘昌杰听了女儿的话很是高兴。女儿虽然只有十四岁,却已经懂事了。刘昌杰决定,请进麻家雕匠为女儿打雕花嫁妆。

刘昌杰和夫人刘邬氏,生了一男一女,儿子刘金山,成婚还不到一年,儿媳名叫伍秀玲,是辰州厘金局伍总办的女儿。麻家雕匠进屋之前,刘昌杰给家里的年轻女眷,包括秀玲和金莲,订下“约法三章”:“平时不能找雕匠闲谈、玩耍,有事找雕匠必须通过大人,和雕匠谈话必须有大人在场。”秀玲究竟较金莲年长几岁,她明白长辈的良苦用心。不谙世事的金莲,却认为这是一个好笑的规定。雕匠进屋,是请先生择了日子的。这天正逢浦阳镇赶场。雕匠师父麻老矮带着大喜、二喜,挑着行头,进了刘家窨子。一同进屋的还有师父娘灵芝。灵芝来浦阳赶场,打个转身就回麻家寨。有父亲立下的规矩,金莲不敢到厅堂里去看。她上了绣楼,从那里往下看,一目了然。请来的雕匠师父和他的两个儿子,一般的矮小,一般的丑陋,和外面的传言没得差别。令金莲不解的是,那师父的婆娘,怎么长得那么光鲜?金莲的母亲虽是徐娘半老,却风韵犹存。拿母亲和那妇人相比,母亲也黯然失色。金莲不解,这样光鲜的婆娘,怎么会嫁给如此丑陋的汉子呢?金莲禁不住心里“咯噔”一下,天哪!这伙雕匠莫非真的有迷药!她更想不通的是,老娘如此有模有样,两个儿子竟然没得丝毫老娘的影子,而是把老子的尊容全盘继承了下来。

雕匠进屋的第二天,麻老矮便带着二喜回了麻家寨。刘家窨子里,只剩下大喜一个人。雕匠做雕花嫁妆有规矩:雕匠进了屋,在整堂嫁妆完成之前,屋里的雕匠是不能断档的。若是断了,主东便认为是彩头不好。父亲临走前,嘱咐大喜把要雕作的家具先画出个图样来请主人认可。这天下午,麻大喜拿着一张图,来找刘昌杰,“老爷,我这里画了一张图,请你过目。”

“我看看。哦!是张梳妆台的图嘛!这是金莲用的,要让她来看,还有太太、秀玲,让她们都来看。”刘昌杰拿着图纸吩咐丫头桂香。

不一会儿,娘女仨来了,轮番捧着图细看。只见那梳妆台的设计图,除了上下的镂空雕刻之外,最突出的是一个由莲花和鲤鱼构成的镜座。

刘昌杰问女儿:“金莲,你说说看,这张梳妆台的图是什么意思?”

刘金莲摇了摇头,吐了吐舌头,说:“我不晓得。”

刘昌杰哈哈地笑了。他对麻大喜说:“小师父,我来说说,你看对不对?这梳妆台的底座,两朵莲花和两条鲤鱼。这莲花,就是我的女儿金莲;这鲤鱼,就是我的女婿复礼(鲤)。小师父的意思是这样吗?”

麻大喜点着头说:“是的!老爷好悟性。”

秀玲在金莲的耳边说着悄悄话:“把你们俩的名字都雕了上去。我的那套嫁妆,可没有这么个说法啊!”

金莲看着画有莲花、鲤鱼的梳妆台画图,不由得两颊绯红。

刘邬氏夸奖道:“都说麻家雕匠手艺好,果然名不虚传。”

同类推荐
  • 牟氏庄园

    牟氏庄园

    风雨如磐的20世纪20年代,大地主牟氏家族由新寡的少奶奶姜振帼掌理门户。美丽、聪慧、干练的姜振帼一心继承、光大祖业。家族内部尔虞我诈的倾轧,官府、军阀的欺压,土匪盗贼的洗劫,日本鬼子的侵扰……倔强的姜振帼镇定自若地带领家族度过重重危机。她忍受着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压抑,苦苦抗争了二十年。然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不可避免地走向瓦解和崩溃。目睹繁花凋谢、满目疮痍的家族败落景象,心有不甘却无力回天的少奶奶在一个细雨连绵的黄昏香魂飘逝……
  • 吸血鬼

    吸血鬼

    如果换来的是永生,失去太阳又算得了什么?他们在黑暗中奔走,游移于没有阳光的异界。年华流转,却永生不死。依靠别人的血液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他们沉浸在充满罪恶的血河之中。在咬断少女脖颈的时候,只留下冷酷的决绝,他们在鲜血中体验另一个生命的存在。
  • 四签名(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四签名(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四签名》是作者的成名作,是系列第二部长篇探案小说。作品以印度土兵叛乱的历史背景,通过人们对土王宝盒的拼死争逐,与华生和莫斯坦小姐追求纯真爱情视不义之财为阻隔来加以对照表现,揭露了人的财富欲的罪恶与虚无,把人带入纯净的境界,反映了一个深刻的人文题材,提出了令人值得深思的诸多社会问题,从侧面向读者提供了深广的人文思考空间。
  • 武林帝国

    武林帝国

    元末周初,西北边陲的偏远小镇上,黑瘦矮小的孤儿元封被马肉铺子老板收留,过着平淡孤寂备受欺凌的生活,一切从他以精湛的刀法杀死马贼头目的那一刻开始改变……曾辉煌一时却又顷刻间覆灭的神秘王朝究竟和元封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年轻的西凉王如何一步步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继而揭开一个旷世大秘密……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诸神渴了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诸神渴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热门推荐
  • 仙夫仙妻

    仙夫仙妻

    始终横下了一个她,他深深的爱着童年的玩伴少女乌鸦,命运的漩涡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将他们撞开、挤拢……在那黑暗的空间里,一生都在与她纠缠不清,他那个人称“烂货”的婶娘,然而,在他们的生命中,婚前婚后总是想方设法来诱惑他,渴望双宿双飞,让他背负了太多的说不清道不明……,一生都在渴望拥有她
  • 主母无害

    主母无害

    很甜,很宠,很无害,很邪恶。殷梨:我不是暴力,只是手痒。我不是狠毒,只是见不得别人狠毒。古翊:我活着,你活着,我死了,你替我活着。燕承宣:闯了祸,就应该乖乖地躲在我身后。夏凌青:你要是个无害的小可爱,你就是我祖宗!!古翊,药师世家掌权人,丰神俊逸,冷漠狠绝。却身染重疾。每次发病,古家长老都要从城中挑选年轻貌美的女子冲喜成婚。而新娘从未活过三日。只要他一发病,虞城人心惶惶。有女的人家,宁可将女儿送进花楼,也不愿被古家选中。古翊怎么也没有想到古家众长老千挑万选的新娘是个奶声奶气的十岁幺力女。古家众多房叔伯,姨娘,堂兄弟姐妹个个不是省油的灯,就凭一个十岁的小丫头片子就想当古家主母?如同羊入虎口!殷梨:虞城第一名捕的幺力女,十岁年华,天真无邪,人见人爱。最大的爱好就是随父亲抓个贼,剖个尸体,跟着哥哥们赌个钱,逛个花楼,外加砍人…片段一:某父:“阿梨呐,听说你今天打了张公子?昨天打陈公子,前天打林公子,大前天打了赖公子,上个月居然连太守的长公子也打了…你说你一上街就知道打公子。”某父:“阿梨呐,你昨天是不是带人砍了陈大人?前天砍了赵大人,大前天砍了李大人,今天你又想去砍哪位大人?”某女赶紧藏好自制的火药,嘿嘿而笑:“我今天不砍大人。”片段二:古翊一身大红喜服,英挺的身姿一顿,蹙眉,吃惊地看着花轿里蹦出来的小新娘,胖嘟嘟的脸上挂着天真无邪的微笑,嘴角还残留着冰糖葫芦的剩渣……“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咕咚”一声,小新娘身上掉下一件物什来。众人定睛一看,个个吓吓面如土色,纷纷奔跑出堂。“对不起哦,我爹送我的嫁妆掉出来了。”小新娘从容地捡起滚在大长老脚边的人头骨。抬头撞上大长老吃惊的眼神:“老伯,你裤子怎么湿啦?”小新娘那天真无邪的眼睛无辜地眨着。片段三:燕承宣,只是一时好心在悬崖下捡了个半死不活的小屁孩带上山,才知道这辈子做了件最大的错事。…水雾萦绕,水中的男子缓缓地睁开眼睛,看着闯入浴室的不速之客:“小铃铛,要看这么久吗?”“小师叔,为什么你的身体跟我的不一样?”某女解开衣衫,顿时一脸凄哀:“我的胸口是肿的。我是不是得了什么绝症啊?”片段三:某女目不转睛地盯着地上蠕动的物体:“发金光的小虫子!!”
  • 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

    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

    一万年后,冰化了。斗罗联邦科考队在极北之地科考时发现了一个有着金银双色花纹的蛋,用仪器探察之后,发现里面居然有生命体征,赶忙将其带回研究所进行孵化。蛋孵化出来了,可孵出来的却是一个婴儿,和人类一模一样的婴儿,一个蛋生的孩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雪域神鹰

    雪域神鹰

    几十年前,二战正进行到关键的时刻,李长天在一次上山采药时,偶遇了苏联空军王牌飞行员维克多,为使维克多的战斗机上天,全村人都作出了努力,可惜飞机还是坠落在了深山之中,维克多是生是死也没了音讯……
  • 活色生香话水浒

    活色生香话水浒

    《水浒传》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们大多耳熟能详。但您知道那108条好汉绰号的来历吗?他们的绰号与他们的性格是否有关系?里边都含有怎样的寓意?与他们的人物命运和性格发展是否有照应?这些人的经历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翻版?他们对现代社会的我们有何启示?看了这本《活色生香话水浒》,您就都会释然。
  • 白话聊斋

    白话聊斋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奇门异行录

    奇门异行录

    人类最畏惧的并非财富、权力或者死亡,而是未知的事物。——方楚。
  • 刹那行年

    刹那行年

    秦锦秋遇见林嘉言,是她生命中一场最美丽的意外。林嘉言被寄养在小镇的奶奶家,秦锦秋和他青梅竹马地长大。少女初初有了懵懂情怀,他却突然离开了小镇,消失了音讯。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讲述了中国的近代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晚清七十年——侵略、反抗与近代化探索相互交织;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博弈的十年;国共两“兄弟”的合作与内战三部分,能让读者了解到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经典典故、著名人物乃至文化内涵。本书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作为中华儿女,了解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大事,体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