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2500000003

第3章 春秋的老实人和天真汉

李敬泽

写了本小书《小春秋》,人家就说:这是讲经典、讲历史。我一听汗都下来了,小子安敢!把汗擦了,我又觉得,为何不敢?有句俗话: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如果满了,还晃荡什么?国学大师是不会跑到电视上去讲的,讲也不好看,收视率肯定低,偏是村夫子野秀才才要晃荡,豆棚瓜架夜行船,网络电视畅销书,大家听个热闹而已。

村夫子讲经典、讲历史,大家爱听,那是因为“对景儿”,古为今用,用古人的智慧教我们成功,教我们做一个聪明人。我们的老祖宗有那么多的生存技巧,那么多的权谋,那么多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要学,而且要用。

一部历史,在村夫子野秀才们看来,就是强者生存弱者活该的自然史,这是历史观,也是人生观,用这样的眼睛看历史,那就是一个兵以诈立的大战场。

对历史的看法其实都是从我们对自身生活的看法出发的,大家唯恐自己是那个弱的傻的,都希望自己聪明一点,再聪明一点,孜孜不倦地学习,向古人学,向历史学。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我倒是觉得我们其实不必那么焦虑,在聪明的道路上,我们已经一骑绝尘,把古人远远地甩在了后边。今天这一屋子人,每一个都是聪明人,古人见到我们这么多聪明人也会吓得跑回古代去,所以,我担心的倒是另一件事,就是聪明过头了怎么办?太聪明了聪明反被聪明所误怎么办?我们现在讲经典,讲历史,好像不大讲这件事。我亦村夫子,不过是个傻的村夫子,《小春秋》讲来讲去,讲的是向古人学天真、学老实。所以,听者寡应者寡,那也是活该。

什么叫聪明呢?庄子曾经讲过,说早先世上是一团混沌,就像一个面团一样在那儿放着,当然是不聪明。后来也不知是谁,在这儿凿了两个孔,有眼睛了,明了,再凿两个,有耳朵了,聪了。还不够,还要再继续凿,那么人就变得七窍玲珑,聪明无比了。

但问题是,如果我们觉得还不够,还要再凿,我们还要天天听百家讲坛,天天学权谋学诡道,我们浑身上下就全是窟窿了,固然很通风很凉快,但如果是一间屋子它就要塌,如果是个鸡蛋它就得散了黄儿,人呢?凿过了会怎么样?人的聪明还是要有自然的和社会的限度。人有两只眼,只能看到这样的世界,如果我们有苍蝇一样的复眼,那么我们都得了美尼尔综合征。如果有狗一样的鼻子,我们也受不了,这就是自然限度;社会限度呢?一群太聪明的人在一起生活,那是不是很痛苦很麻烦?

和聪明相对,有一个词叫“天真”,我们说“天真未凿”,就是没凿那么多的孔。后来我们长大了,天天凿孔,不天真了。什么叫老实呢?就是一团面疙瘩,实心的,那叫老实。现在我要说哪位朋友很天真,很老实,他心里一定很拧巴,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我怎么就老实了?凭什么我就天真了?

他会觉得很失败很有危机感,闻鸡起舞,去打眼儿凿窟窿,练聪明功。“天真”和“老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被充分肯定的价值,老实人和天真汉成了“珍稀动物”。

老实人和天真汉到哪儿去找呢?在生活中,挂出招贤榜也未必有人揭,我们常说“人心不古”,说的也是现在的人太聪明,那么要找人心“古”的,也只好到古代去找。唐宋元明清,一路看下来,越往后聪明人越多,老实人也上不了史书了。再往前找,老实人、天真汉渐多,找到春秋,那就是遍地老实人了。虽然当时的孔夫子还是不满意,还是觉得世人聪明过头,他老人家一口气找到尧舜禹上去,但现在看,春秋已经是很老实了,当然也很天真很暴力。

谈起中国历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我们都有很清晰的概念,有很清晰的想象图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等等。但是对于春秋,这些概念和图景都不大用得上。我读《春秋左传》,先后买了两套。第一套买了,其中一本丢在飞机上了,只好再买一套,接着读。读了两遍,我还是觉得眼前一片云雾,很乱,人也多,国也多,那些人名也很怪。从西周到春秋,中国史的实际状况和教科书里讲的其实很不一样。一帮子人,其实也没多少人,几万人吧,从陕西打过来,占领河南,然后哥们儿兄弟拿着张地图开始分,你分到苏州去,后来就是吴王,你分到临淄去,就是齐公……但是那个地儿其实还不是你的,怎么办呢?给你三千人带着就去了,反正那个时候华夏大地地广人稀,找片野地,圈起来建起一座城,这就叫做“国”。“国”什么意思?就是城的意思。城里面的人是外来户,叫国人,手里掌握着武器,既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城外面有人没人呢?有人,都是当地的土着,叫野人,我估计大多是渔猎、游牧部落。在这片大地上,华夏文明撒出很多点去,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扩展融合,这个局面和我们后来的历史格局不一样,所以后人觉得乱,不容易想象。在那样一个草莽初创的世界里,行动着的都是一些老实的人和天真的人。什么叫老实的人和天真的人呢?就是没凿出那么多贼心眼,坦坦荡荡,强悍高大。春秋的时候,即使是坏人、不大靠谱的人,和后来的坏人也是不一样的,坏也坏得老实天真。

如《小春秋》里写到过,当时的郑国,有个大臣叫子公,此人有一个特异功能,便是后来常说的“食指大动”,他的手指比鼻子还灵,隔壁有好吃的,食指立时狂跳。那天他举着个自动狂舞的食指一路找过去,果不其然,他的国王郑灵公正炖着一锅王八汤。正常情况下,郑灵公给他尝一口罢了,偏偏郑灵公是个吃独食的,就让他那么站着。子公先生眼巴巴站了一会儿,又等了一会儿,实在受不了了,扑上去把食指伸到锅里,也不怕烫,蘸了一点汤,就往嘴里放!

子公知道惹了祸,叼着食指扭头就跑。郑灵公大怒,传令,抓回来,砍了!

大概是国王的侍卫行动迟缓,那子公跑着跑着一想,与其被他砍了,倒不如先把他砍了。又赶紧扭头回来,一刀杀了郑灵公,坐在那儿把这一锅汤全喝了。

我想了想,唐宋元明清,大概都没有这样的事,何至于天真到这个程度呢?何至于就忍不住那一馋呢?这不是比领导夹菜你转桌更傻吗?但是这等傻事春秋的人干得出来。春秋的人就是这样地直接、暴烈,他们一点不压抑,很孩子气,他的欲望和性情马上就要宣泄出来。

春秋英雄头一个是伍子胥。这样的英雄,后来在中国再也没有。我们看一看他的一生,就知道这个人是多么地彻底和暴烈。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这要到了明代和清代,那些儒生们,皇上把你爹杀了,如果不杀你的话,你就只剩下感激涕零、叩头谢恩了。伍子胥,不谢恩,拍马就跑。跑到昭关,一夜白了头。这是什么样的愤怒,什么样的仇恨!然后到了吴国,从吴国带着兵把楚国灭掉,把死了的楚平王从坟里拉出来,鞭尸。这时候有聪明人劝他了,兄弟啊,做事不要太绝,差不多就得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啊。伍子胥说,我就是不饶,我这个人做事就是要做到底。这样的人是注定倒霉的,所以后来被吴王杀了。临刑之前,伍子胥对刽子手说,你们把我的两个眼抠下来,挂到吴国都城的城门上。干什么呢?我要看着吴国灭亡。这样的气概,我们翻翻《二十四史》,后来很少。

所以我常常觉得,我们的春秋有点类似于希腊的荷马时代。那是我们的巨人和诸神的时代,你能感到大地上行走的都是一些巨人、庞然大物、猛兽。

没有那么多的小聪明,没有那么多心机,他们强大、奔放、勇猛。这个世界上的猛兽,都是老实的和天真的。这样一个春秋时代非常有魅力,用马克思的话说,那是永不复返的人类童年。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我也认为,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庞大的孩子这也很可怕,动不动就发脾气,为一点鸡毛蒜皮就打得天翻地覆,长此以往,这世界也不成一个世界。

所以,春秋的时候,就出了一个最大的老实人、最大的天真汉,就是我们的孔子,出来一个老师教育孩子们。孔子一生都是一个失败者,他一生都是一个不得志的人,很有意思的是,我们现在讲孔子、讲《论语》,把《论语》讲成了一个成功学。学《论语》,学什么呢?就是学上进、学成功。但在世俗、功利的意义上,孔老夫子本人可是一辈子不成功,他难道不知道在这世上应该怎么混才能混得好吗?他太知道,但是他说,这世上还有比混得好更重要的事,他说除了生存下去、混得好、活得畅快,我们还要讲“仁义礼智信”,我们还要追求一些无法用是否成功来衡量的价值。老夫子念叨了一辈子,没有人听,不成我就写《春秋》,我把你们那些鸡飞狗跳的烂事都记下来,发到“网上”去,我看你们羞不羞!孔子做春秋,乱臣贼子惧。看你们惧不惧!实际上我看人家也不惧。

这样一个天真的人、老实的人,他给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文明留下了一些至关重要的遗产。《小春秋》里写到了孔子一生,我觉得最令人感动、值得我们中国人永远铭记的一幕,就是吴国去打陈国,楚国救陈国,两个大国在这儿打得一塌糊涂,在陈蔡之间就困住了孔子,这叫陈蔡之厄,绝粮七日,七天没有饭吃,只能清水煮野菜。这样的时刻,连孔子最忠诚的学生,像子贡、子路,都动摇了,孔老夫子却饿着肚子在屋里弹琴,两个人发牢骚:“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无所丑也若此乎?”话说得很难听了:现在人家杀你白杀,抢你白抢,你还在这儿弹琴唱歌,难道君子就这么没心没肺吗?那个时刻,所有人的感觉都是“如此可谓穷矣”,混到了山穷水尽,但孔子凛然道:“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什么意思呢?世上除了成功,除了赚钱、发财、升官、娶小老婆,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事是重要的、更重要的。孔子认为坚持他的真理是重要的,即使是在最穷愁的时候,最弱的时候,最难的时候,他也认为有一些价值是值得坚守的,坦然坚守。

我把那一天、孔子说这些话的时刻称为“中国精神的关键时刻”,在那之前,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是不这么看问题的,直到现在,我们是不是这么看问题,也很成疑问。但是孔子为我们确立了这么一个精神高度,用子贡的话说,就是“天之高,地之下”。孔子不是不知道世间的泥泞,不是不知道生活残酷,他的一生都在承受势利和庸俗的挤迫,但是,他依然绝对相信有一种正当的生活,他把它叫做“道”,这样一个人如果活在现在,活在我们身边,我们会怎么说他呢?我想,我们会说,他是个天真的人、老实的人。当然,这是夸赞还是嘲笑,就要看说话者的语气和表情了。

在春秋时代,既有像伍子胥那样身体上和性情上的巨人,也有孔子这样精神上的巨人,他们都是“庞然大物”,他们老实和天真。我们这些机巧机灵聪明的人们,也许应该回到春秋去看看,回到我们这个民族的童年去看看。

从公元前几百年到公元前后,雅斯贝尔斯称之为“轴心时代”。因为就在这几百年间,在世界各地,有了孔子、老子、庄子、孟子,有了苏格拉底,有了释迦牟尼,有了耶稣。现在我们也认为我们的时代是轴心,因为我们有了互联网。但没有互联网人类也已经存续了那么长时间,但如果没有这个伟大的“轴心时代”,没有现在看来如此天真和老实的这些伟大天才,人类的精神导师们,他们之后的这两千年我们是怎么混下来的,我觉得真是无法想象。

这些导师们教给人们的其实就是一个“弱”和一个“静”。经常有人以“力”的尺度衡量历史,他们会说,你看看,为什么北宋老是打败仗,为什么南宋晚明那么窝囊,可见有文化是没用的,还是要变成狼。可他们就不想想,那些强大的、战场上成功的敌人,而今安在哉?!伟大的、持续成功的文明,一定是不仅有强的、动的向度,还有弱的、静的向度,一个人也同样如此,否则就会亢奋折腾把自己搞垮。所以我这个村夫子,提着胆子谈谈经典、历史,你要问我和人家有什么不同?在下是没出息的,我从经典和历史中是要努力看出弱和静来。道家说“以柔弱胜刚强”,这个话我觉得就不是“小聪明”,是“大智慧”。

但是“大智慧”也是知难行更难,我们都知道“以柔弱胜刚强”,但是在生活当中我们就是做不到,我们还得刚强,我们还是见怂的收不住火。前几天有个朋友跟我说,开着车被人剐了,“下去我就给了他俩嘴巴”。我说你真爷们,那位开一什么车?开三轮车。我说你这车上就你一个人啊?四个呢。我说好汉一条啊,你真是以刚强胜柔弱。道家的智慧涉及对世界本质、生活本质的认识,放在日常经验里人们常常觉得奢侈不合用。但即使就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弱的时候,我们静的时候,回头想一想,那真的可能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最丰富,最值得我们记忆、回味和留恋的时候。

前几天有记者问,这个《小春秋》写的是什么啊?是不是写的历史?我说我写的是历史,但是别人可能比较喜欢谈论历史中的白天,白天的时候人们在闹腾,在行动,在上进,在钩心斗角,反正白天很忙。但是我想写一写历史中的夜晚,夜晚是什么时候?是一个人静下来,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是静下来看月光如水的时候。这本书第一篇谈的是《关雎》,那是中华民族文学的第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晚上的事,夜里在遥远的河中之洲上,有两只鸟在叫,一只叫一声“关”,另一只又叫了一声“关”,关关雎鸠。如果是白天鸟叫就听不见了,就是在这样静夜里,声声入耳,于是发生了中国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失眠,我们的主人公睡不着了,想起了那位美好的女子……

我想这样细腻丰富的情感恐怕也只有在夜晚,只有在寂静中才能够被感受到。当然我们现在夜晚也不寂静了,夜晚来临大家也不闲了,也折腾,我们处心积虑地要把夜晚白天化,我们处心积虑地不要让自己静下来,因为人静下来,就会感到弱和柔软。一个男子辗转反侧睡不着,不管他在白天多么强大,但是在此刻是弱的,他也是个老实人、天真汉,他不掩饰自己的弱,他没觉得心虚不好意思,他对人性和自身的看法都是坦然和朴素的。所以,面对这个无名的古人,我们应该想一想,我们真的要把那静和弱全都取消掉吗?把这种静和弱都取消掉以后,这样的生活是不是还值得过?这样的生活是不是真的那么好?

(《黄河文学》2010年Z1期)

同类推荐
  •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作者把现实生活与艺术想象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与读者促膝交谈,娓娓道来。至情至理,亲切感人。给人以轻波摇梦、低吟浅唱的情韵,很有几分耐人品嚼的味道。特别值得一读的是“谁主沉浮”这篇。作者构思奇巧,立意新颖,哲理性强。读后既让人感到无奈,苦涩、沉重、惋惜,又耐人思索与回嚼,并久久不能忘怀。黄河系列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感到句句有诙谐,字字是真理。黄河是个大题材,从涓涓细流,到融汇百川,千回百折,奔流不息。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走访过她,讴歌过她。作者的黄河系列中的“一任西行”、“心诉”及“雪落黄河静无声”等都值得一读。故乡与怀旧系列,作者构思巧妙,入情入理。
  • 真语杂言

    真语杂言

    本书收录了《田园绿歌》、《难忘》、《说茶》、《母亲的皱纹》、《儿子脱奶》、《感悟石城》、《向往逝去的童话》、《“六一”以外的“儿童节”》等作品。
  • 社会底蕴

    社会底蕴

    《哲理美文·社会底蕴》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成功家等有关社会的哲理美文,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真正涵义,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是指引我们为人处世的耀眼航灯。这些名篇佳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极具收藏价值。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哲理美文的范本,更使我们站到了巨人的肩上,展望未来,不断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 我读

    我读

    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书评性质的书,而是近似于一种社会时评的文集,作者从某本书出发,从中引申出对社会、人生等各方面的看法,语调轻松有趣,以说故事为主,启发读者:书可以这样读。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短小说合集,刘国芳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花开的声音》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热门推荐
  • 世界文学经典文库:巴黎圣母院(青少版)

    世界文学经典文库:巴黎圣母院(青少版)

    本书是法国大作家雨果写于1831年的一本爱情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 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 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 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 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雨果第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长篇小说。
  • 父母给孩子的200个健康常识

    父母给孩子的200个健康常识

    青少年时而悲叹、时而激情四射;时而无聊、时而君临天下。他们更容易体会到这极致的喜怒哀乐,在人生的高峰与低谷之间不停徘徊。当年轻的身体和心理高速度地发育成长着的时候,他们有太多的问题不可解。这时就要看父母的功课有没有做足了。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努力的父母。
  •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介绍张伯伦将军。张伯伦将军的勇敢精神,尤其是他的宽容精神,无论是对美国内战,还是当今中国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 偏执狂:神秘首席专横爱

    偏执狂:神秘首席专横爱

    他少年时已成神话,打造了完美的帝国集团,将她奉若至宝眷养,溺宠得天怒人怨,最终遭天谴了。他顽劣轻狂,不折手段,毁了她的一切,也同样毁了自己。四年后她再次归来,闯进了另一个恶魔的世界,他霸道、邪佞,拥有病态的占有欲!“说,你到底有多爱他!”他眼睛里淬满了毒,恨不得将她掐死。“即使到死那天,我也只爱他!”她淡然凉薄的回答。“究竟要怎样你才会多看我一眼。”数年再见,他早就不是当年目空一切的黑道少主,褪去一身轻狂,穿着笔挺的西装,像极上流社会的贵公子,模仿那个人的神态惟妙惟肖,却深深的刺痛着她的心。“我真替你可怜,装得再像,你也不可能成为他。”我们都是偏执狂,因为太爱无法舍下,因为太恨所以无法原谅。
  • 祸水萌妻:错拐腹黑良人

    祸水萌妻:错拐腹黑良人

    说到倒霉,没人比她洛思寒更倒霉,好端端的被个迷糊死神拘错了魂,错过还阳时机肉身被毁,只能听从他的建议借尸还魂。回到古代她认了,不受宠她认了,逼婚她也认了,可是总得让她吃饱吧!一个礼拜的稀饭加咸菜终于让洛思寒决定丰衣足食,谁想现代的堂堂钓鱼高手来到这异世却成了废材,肚兜、绣花鞋钓了一堆。听说未来相公上门,她更是使出浑身解数让他退婚,谁想他眼都不眨说亲就亲。妈呀……有着香肠嘴不说,她可还吃了有足足半斤大蒜啊!
  • 冰山王子的心尖宠儿

    冰山王子的心尖宠儿

    她不明白身份最贵的校草为何屡次恶整她,只不过无意间偷看到他和女生接吻,而向老师告了一状,有必要将她当圣斗士一样整么?贫民区不可踏进贵族区,他以为她想进那铜臭气的范围?竟然让人当众扒掉了她的衣服,仰头冷漠的望着她,怀里搂着校花的恶劣少年。没去捂住只穿着一件内衣的身子,反而上前好笑的看着那一脸邪笑的家伙,千钧一发之际,反手揪住其手腕后狠狠一拧。全体震惊,只见身材高挑的少年就这么在空中三百六十度旋转,后应声落地。“两届拳王在我这里也得叫声姑奶奶,再来没事找事,小心打爆你的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乃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本书精选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将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朋友,如果你想深刻了解宋代辉煌的文化艺术,如果你想领略词有别于诗的迷人风采,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就请到宋词佳境中遨游一番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蝙蝠

    蝙蝠

    爱情,不是最终的依靠。只有退到底线时,才发现,身边默默陪着你的才是真正值得的情感。三篇动人的短篇治愈故事集结,蔡智恒用文字温暖你人生中的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