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2500000001

第1章 序言:杂乱无章也是一种美

耿立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双城记》

阅读2011年的随笔,脑子里总是缠绕狄更斯的这段话。这是让人辗转不寐的话,一想起心里就有莫名的躁动,骨子里仿佛添加了别样的物质。狄更斯这话头本来是对法国大革命而言的。那是震荡的时代,那是血与火的时代,是方生方死,是绝望时希望,是血污与啼哭,是产床与墓碑,是破坏与打碎也是祈祷与重建。在大变革的时代必有大撕裂,在血水里浸泡,在沸水里蒸煮,在清水里涤洗。但是当下呢,我们身处的当下,这是怎样的时代?

怎样的时期?我们心绪茫然,真不知如何命名这种情绪:是说爱还是言恨。

你要爱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吧,这是天堂;你要恨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这是地狱。但无论是爱或者恨,你无法脱离这个时代,你已经绑定在这个时代,就像我们不能自己揪着自己的头发脱离地球。同样,我们的身家性命,我们的父兄姊妹,我们的妻儿,都绑定在这时代,但即使如此,你就能说我们爱这时代?真的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谁为辛亥革命结账?

2011年是辛亥百年,我们身处其中,看到了很多的热闹的庆典,看到了很多举止都指向了百年前的把满清打个大洞的第一枪,当然也有很多的文字自然会牵扯到那年的人与事。瞿骏的《文明的痛苦与幸福》给了我们别样的解读,他从孙中山的话“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做革命”说起。但是经历文明之痛苦,一定就会有文明之幸福吗?

看看20世纪上半叶中华大地血流成河,你会想到一个成本的问题,整个国家如架在热鏊子上,翻来覆去,先是闹腾义和团,废八股,接着是革命党人屡败屡起的流血暴动和暗杀……种种苦痛遍被华夏。期待的“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的果子落下了,然而“文明之幸福”并没来到,人们还是像等待戈多,翘首代之。辛亥革命之后的夜更沉了,民族的危机更重了,其后的动荡是否仍要记在辛亥革命的头上?1911年、1928年、1949年三场革命相距不过三十八年,如同鏊子上翻滚。在这进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前人所谋的“幸福”非但对后人所谋的“幸福”毫无裨益,反而成了欲除之而后快的“痛苦”。往往当宏伟目标还是海市蜃楼时,已有的努力与建设就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革命结果呈现出的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复杂面相,民族类如飘蓬,百姓辗转沟壑,过后思量:辛亥革命只是推翻千年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的符号,龙旗是撤下了,共和的口号也喊了,虽然我们也有了民主体制,但很多的封建的鬼魂和因子还残留在我们的血液里,如现在很多餐桌上农产品残留的农药一样,帝国的阴魂和阴气还在弥漫着。在辛亥革命百年时回望辛亥革命,人们不禁感慨革命不是首要的,首要的还是在启蒙。

对辛亥革命深刻反思的还有张鸣,2011年他出版了《摇晃的中国》,张鸣认为一次偶然的仓促的武昌首义竟然推倒了在这个大地上如同鬼魂一样缠绕中华民族的两千多年的帝制。但将辛亥革命的胜利只是简约地归结于偶然事件显然太不负责任,也太轻巧,但我们追问的是:100年前的中国果真拥有建设共和与民主的条件吗?共和的产床真的已经铺好?奶粉尿布都已齐备?张鸣将“镜头”拉回到那个纷乱、摇晃的中国。张鸣认为,武昌起义前的中国处于改革时期,是有史以来最认真的改革——1903年至1911年的新政,总体上看效果不错,财政状况好转,当时的中国局面有了一定改观。1911年国家财政收入超3亿两白银,各省都有结余,而湖北结余最多,有4000万两存款。

张鸣说,辛亥革命前,清朝进行政治改革——预备立宪,媒体也成气候了。

但1911年5月成立的皇族内阁,13个阁员旗人占9个,汉人4个,全国大哗。

湖北咨议局议长汤化龙到京抗议,满清亲贵收权、收回地矿铁路资源的倒行逆施,很不得人心,得罪很多最不该得罪的人,引起地方强烈反弹,也葬送了新政。“最有力量的士绅立宪派从支持朝廷转为反对朝廷”,立宪的失败和革命的成功都充满了偶然性和必然性,与整个社会不断变换的历史背景相关联。张鸣告诉大家:今天纪念所谓“辛亥革命”的精神不是希望它搞起义,而是反思为什么不能和平转型。

问世间,义为何物?

王开岭是一个心存文学而背对文坛的言者,他向来不把文学看成多重要的经国大业之能事,他追求的是一种简约,一种“有限的表达”和“节制的表达”。用他的话说,在一个表达泛滥、耗纸成灾的时代,写得短、写得简,甚至写得少,对自己、对读者,都算一种美德,但开岭的每篇文章都有着他思想的胎记,文学是业余的事,把思想当呼吸。他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看似对爱和文学的不恭,其实大有深意焉:“我永远不会把文学当成职业来做,好东西你一定要把它留给业余,就像爱情是业余时间里的事,老婆孩子也是业余时间里的事。”

王开岭的《一个守墓家族的背影》也是他文章一以贯之的风格,读来让人苍凉贯骨,悲慨满腹。“忠义”这个词曾经多么明亮,在水浒好汉的身上,那是用血维护用血洗涤的词。凭借忠义可在江湖世界找到知己,就如一个伟人说的,凭借着国际歌的旋律可以找到无产者一样,但“忠义”这个词在现代却是一个蒙尘的词,忠义的血脉在现代被斩断,不义背叛成了家常,就像思念被说成犯贱,忠义稀薄得成了一张粉连纸,吹弹可破。

袁崇焕蒙冤被千刀万剐,被愚氓的皇城根下的人争先碎肉啖下,而他的佘氏仆人没有盲从,对其不离不弃。以一个仆人的判断为袁崇焕在心底矗立了一座纪念碑,而当时的如此举止是要冒灭门诛族的大风险。不但仆人,而且仆人的后人,一个家族三百年间,从晚明到现在,生于守墓,逝于守墓,继承守墓,好像走上了一条无尽的不归路,这规矩在佘氏家族代代相传。

370多年,这个家族共17代人恪循祖训,满怀忠义,栖息在远离祖籍的北京广渠门的皇城根下,守着袁崇焕的墓,也守着逝去的一代代先人,他们心底守着先人心底守着的东西。袁崇焕的墓,就是佘家人的出发地和归宿。开岭义愤地说:佘义士做的不是一件私事,而是公事。这件事,多多少少替历史挽回了一点儿面子。即便如此,若说佘义士代表“我们”,代表群众的“大多数”,那也让人汗颜,说明“我们”的脸皮太厚了。既然风险是一个人的,荣誉也应是一个人的。

是啊,我们的历史没这个家族是寂寞的,有这个家族更寂寞。这样的家族在历史上注定是在边缘,生存的边缘,历史的边缘;这个家族注定人丁不旺,就像坚守忠义的人丁一样不旺,这只队伍何曾被壮大和扩编过,永远只是孤苦伶仃,形单影只。

但这墓现在尴尬到搬迁,一种精神被拦腰截断。

思想的鳞片

我一直认为随笔是偏于思想的,我们从李泽厚、刘再复、王小波、钱理群、朱学勤到摩罗、南帆、王开岭等等,这些人的文字给了我们另一种阅读的快感思想的盛宴,他们为随笔写作提供了另一种经验和模式,他们的文字就是思想的结产床。我的判断是散文偏于真实的情感,讲究在场,讲究经验和经历,而随笔则是在思想处掘进,更偏于内部,是这个时代精神的记录,是意义和深度。如果散文随笔是一条大河的话,散文是脚下的土地,是此岸,而随笔是远方的属望,是彼岸。

不错,我们要关注脚下,也要看对岸。帕斯卡说“思想——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王禹麟的《林中响箭》是一种思想的断片,在天涯论坛发出,曾引起多人的共鸣,这有点像手记,不求完整,这是散文式随笔式,更是诗歌式,王禹麟说自己是在生活的海洋里倔强成长。拒绝庸俗,在黑夜里仰望星辰。我非常喜欢王禹麟说的:

我提起笔如同一位老兵扛起一把征战多年的枪,而我的战争是反抗这个世界的庸俗潮流,一种把人不当人的潮流。虽然我充满着孤独,但却无比欢快,因为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那么一些人和我一样,在试图改变点什么,我们没有失魂落魄。虽然我们只剩下一支笔,但它依然能动摇整个世界的荒谬。

这些断片,看起来杂乱无章,其实没有秩序也是一种秩序,罗兰·巴特说过:“杂乱无章也是一种美。”确然。

谁能劫夺阳光

桑麻的散文和随笔文字非常独异,有新闻的现场感和在场感,有小说的细节和场面,他常将乡村的粗鄙和暴力在文字中还原和再现,比如《劫夺阳光和呼吸》里挤奶水的细节,让人惊讶叫绝,桑麻不是挖坑,而是在散文的领地,围绕计划生育掘一口深水井,这井的砖是沧桑,是回音壁。这样的题材好像犯忌,但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要有为时代作证的担当,从他前几年的《我的沉重的纪念碑》到现在的《劫夺阳光和呼吸》。

也许在国策层面,“计划生育”是应当的,但在乡村里,那些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却对这国策有无穷的应对,花样翻新,就是要生,认准一个理:要香火要男孩。桑麻的文字写了乡间的暴力:因为计划生育,“支书李贵新的五亩玉米一夜之间被人放倒了。”(《杀青》)“决定是在头天上午党委会上做出的。让人没想到的是,一个小时里形成的意见,竟然在第二天把十六个村的两万八千口人,推进了喧嚣无眠的长夜。”(《十六个村庄的白夜》)“两位护士为我做手术的准备。”(《以右臂的代价》)“获得省里要来检查的消息,用时下一句流行语表述,就是一下子让人‘晕菜’。”(《深冬里,整个乡在疼……》“)我们村张铜栓老婆从茅坑被捞上来的时候已经死了。”《(一个秋天的明朗和暧昧》)“一九九七年春天的早上,冯春安和他妻子姚美丽,身穿白裤子白鞋,登上县政府办公大楼高陡的台阶。他们顺利避开三层值班人员的注意,幽灵般出现在县领导办公的地方。”(《我梦见我有一千间新房》)桑麻写到:一个老党员的儿子生了三胎,没钱,也借不上来,看到一拨拨人来缴钱,压力很大。“他对村干部说,把我捆起来游街示众,或者打我一顿吧!没人理他。副乡长说,现在不兴捆人,也不兴打人了。他说,你们不捆,我让家里人捆。你们不打,我自己打。我得起模范带头作用……说罢,噼哩叭啦打起自己耳光来。我说,特殊情况要特殊对待,像他这种情况就要照顾,不过不是现在。我们不能捆人,可以让他在大门口站着,给没缴钱的人做个‘榜样’。”其实这样的后果是什么?比如扒房,支书“他不是不清楚,撂倒一座房屋会种下怨恨,但更清楚,此举对他的未来统治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计划生育是好事,但落实起来,很多的百姓却是一种拼死的抵抗与反弹。

我想,如何在国策和民意间平衡,是需要思考并做出解答的。

偶有文章娱小我,独无兴趣见大人黄波说:真实的历史本身就有趣味,不需要任何涂脂抹粉。黄波的随笔集《被打断的转型:晚清真相》,让我们走近那真相与假象相间扑朔迷离的历史。作者不戏说不胡说,只是发觉尘封的历史——“没有晚清,何来五四”。黄波写了山西大旱、长沙抢米、天津教案、幼儿留美、慈禧逃难、苏报案、杨翠喜案、清末司法改革等晚清的一个个历史事件,事有人为;黄波也写了那些大变局中的各色人等,尴尬的殉国者海龄、马关春帆楼的李鸿章、婚姻风波中的杨月楼、行刺出洋大臣的吴樾、只爱娥眉不爱官的宝廷、在乱局中死于兵变的端方以及“纯臣”张之洞、遗民梁鼎芬等,还有杨乃武案中的《申报》、有转移风气之功的同文馆、“跪着暴动”的立宪派、清亡之前紫禁城里的哭声等等,真是琳琅满目。

黄波对“转型”的中国提出自己的一家言,对历史人物,抱有“了解之同情”或“同情之了解”。黄波在书中的感慨是基于对民族的爱之切,是带着血痂的创痛,是一颗不能放下的一颗拳拳之心。他的苦心孤诣无非是给我们的民族提醒,如米涅瓦的猫头鹰:要改革,不要革命;要推进,不要流血;要妥协,不要激进;要协商,不要危言耸听,大言惑众。是啊,在任何时代任何时候,登高一呼撕破喉咙的呐喊最易蛊惑人裹挟人,非白即黑的逻辑思维最易迎合人欺骗人。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写于牙疼时,以文字来缓解

2011年11月26日

同类推荐
  • 山水的启迪:中国古代散文的人文情怀

    山水的启迪:中国古代散文的人文情怀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
  •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 红叶漂旅

    红叶漂旅

    《红叶漂旅诗集》共二百首诗词,包括国内篇和异域篇两个部分,真实而又浪漫地描绘出在中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 风雨人生,自然与世态的种种感悟和漂旅行程。国内篇涵盖国内的峥嵘岁月、坎坷生涯、世间百态、社会缩影、美好河山……
  •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散文选集

    作为一位紧随时代同步前进的作家,以其充沛的热情和执著的毅力,长期勤奋耕耘于文学领域,除“文革”期间被迫搁笔之外,始终笔耕不已,迄今已逾古稀之年,仍时有新作问世。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碧野,在其几经风雨、屡遭坎坷的文学人生道理上,已留下了三十多部计约五百多万字的累累硕果。如今从宏观角度予以回眸一览,不啻在现当代文坛上留下了其凝重的心血结晶乃至时代的一个侧面记录。诚然,碧野的文学创作是多方位的,诸如长、中、短篇小说以及报告文学等,都曾有过广泛的影响
  •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九龙灵修

    九龙灵修

    传统的修真界,闯出一片天下!从传统的修真界,苍凉的思绪氤氲在晚霞中。冷酷无情的撕杀,冰冷的寒风吹过,屠戮一方的征途!不一样的“仙界”!无情的剑,开拓出一片疆土;有情的义,轻轻的拂过冰寒刺骨的长剑。晚风撩拨起寂寞的青丝,走向不一样的“仙界”,时间与空间的对撞,淡淡的血腥飘扬在晚风之中,一场杀戮的征程!
  • 悲惨世界(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悲惨世界(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获释罪犯冉·阿让(JeanValjean)试图赎罪的历程,融进了法国的历史、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
  • 谋略的故事

    谋略的故事

    很多人为如何提高自己处世、办事的策略苦恼不已,读了很多智谋类书籍也无济于事。殊不知一滴水里就蕴藏着浩潮的大海,一个小故事中就孕育着博大的智慧。本书共收录了近300则中国古代经典的谋务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从浩如烟海的古代谋略典籍中摘选出来的。其中很多故事被国外无数政治家、军事家和企业家奉为经典。本书分政治谋略、军事谋略、断案谋略、说辩谋略、智童谋略等五大部分。与其他智谋类书籍相比,本书所辑故事短小精练,但对于人们提高办事能力,丰富人生智慧的意义却毫不逊色。
  • 尉缭子兵书

    尉缭子兵书

    《尉缭子兵书》为《中国古代八大兵书》系列之一: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一部世界的兵学圣典,被誉为“天下奇书”,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中国历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兵者,国之大事,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的无上利器,更是流行于商界的商战指南,更是公认的世界上伟大的军事著作。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更是一部军事哲学书,把人类生死场上的智慧较量深刻展示出来,成为中华谋略的集大成者。《尉缭子兵书》为该八大兵书之一。
  • 驭兽妃

    驭兽妃

    她,狄碧落,绝色驭兽师,穿越到古代!
  • 不一样的奋斗

    不一样的奋斗

    行走人生,不可或缺的智慧启迪,走向成功,独辟蹊径的奋斗指南。成功就像走路,前路不通的时候,停下来看清路况,你会发现,希望就在转角处。奋斗就是不停拼搏,永远不放弃希望,即使跌倒一万次,也要有一万零一次站起来的勇气,但奋斗不是稀里糊涂地努力,奋斗也应独辟蹊径。
  • 凤华绝代:魔妃傲苍穹

    凤华绝代:魔妃傲苍穹

    顶级杀手一朝穿越,成为魔域第一美人。大婚之日,她用剧毒的匕首抵上他胸口,猖狂的道:“杀了你,魔域就是我的。”却在同一天,魔域被那些所谓的江湖正派血洗,魔君一把大火,魔域化为灰烬。她至此改变主意,更为猖狂的道:“杀了魔幻大陆帝王,魔幻大陆就是我的。”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残王的鬼妃

    残王的鬼妃

    别人穿越都穿越在绝色美人身上,她,很狗血,穿到了一个出了名的无颜傻女身上。一脸红色胎记,遮住她绝美的容颜。疯和尚:“待她的魂魄回归身体之时,便是恶人厄运降临之日!”他,曾经是赫赫有名的一代战神,俊美和才华集于一身的天之骄子,可是,却在一场阴谋中,容貌受损,双腿残废,失去了所有的权势和地位。世人称:无颜鬼女配一个残疾皇子,世间绝配。洞房花烛夜,凤冠红衣,红罗暖帐,龙凤红烛,加上一个红面女子,真是再无什么比这个更加喜庆。面具下,那双漆黑如夜的眸子,闪着寒光。性感的薄唇拉扯出一个冷笑,如腊月寒冬的风霜撩过。今日之辱,他日必当百倍奉还。红盖头落下那一瞬间,两双冰冷的眸子相对,她是傻子?她眼里的怒气依旧很清晰,伸手轻轻摸了一下额头上未愈的伤口。我会让你们知道,欺负一个傻子,要付出血的代价!你们都给我好好等着!我会将石幽梦所受的苦,百倍千倍加在你们身上!片段一:京城议论纷纷,关于残王,关于鬼妃,传言不断。“战王曾经叱咤风云,战功赫赫,可是却不知何故,突然双腿瘫痪。”“他曾经是定国最美的皇子,可是却被毁了容貌。”“那无颜女满脸红胎记,其丑无比,连鬼见到都要退避三舍,而且还是痴傻。”“她应该是太子指腹为婚的太子妃,因为痴傻和丑陋,被退了婚。”“她嫁给残王之后,更邪门,只要她看谁一眼,那人都要倒霉一个月,冲谁笑,就更加不得了,那人必活不过当夜。暗地里,大家都叫她残王的鬼妃。”片段二:“你们不知道吧,那鬼妃拥有这千姿百媚的背影,美得出尘,举止优雅,撩人心眩,可是,却不能回头,一回头,你必然被吓得魂飞魄散。她满脸如血,恐怖之极。”“可是本王听闻残王只有这么一个王妃,而且宠爱至极。为了这个鬼妃,屠杀了整个太子府所有的人,定国居然无一人敢质问。”“说来也奇怪,残王还立誓,此生只此一妻。不过,一个女子,拥有再美丽的背影又有何用?”……那夜,他遇到了传说中的倩影,美丽出尘,站起在湖边,牵动着人的心弦,一种蛊惑人心的美感和气质,让他不由自主一步步走向她……片段三:她吃疼爬起来,拿起衣衫裹在身上,无视他散发着浓浓的杀气,受伤的眼神怒道:“南宫无忌,吃完了就弃之如草芥?”“梦儿?”他大惊下床,抱住被他扔下床的绝色女子,紧张解释道:“对不起梦儿,我还以为是别人,才会如此。你的脸……”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