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0100000006

第6章 楚汉风云录(5)

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夷三族”是古代极不人道的刑罚,为了杜绝复仇的种子,统治者就采用这种斩草除根的手段。有一种说法叫“株连九族”,其实就是“夷三族”的另一种说法。“九族”包括父族四(本族、姑母及其子、姐妹及外甥、女儿及外孙),母族三(外祖一族、外祖母娘家、姨母及姨侄),妻族二(岳父一族、岳母娘家)。

萧何协助吕后诛韩信这件事,脱离具体的历史背景,很难说三道四。站在汉室的立场,萧何不过协助吕后粉碎了一次军人“政变”。不过,司马迁对他是有微词的: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籥,因民之疾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萧相国世家》)

这是说,萧何在秦时,也就一个碌碌无为的文书罢了,没有过人之处。由于跟对了人,所以发迹了。到韩信、英布等功臣被剪除,萧何地位就更显要了。

《萧相国世家》并没有大量地正面地描写萧何的功绩,反而花较多笔墨从多个方面表现他与刘邦间的复杂关系,在功臣传记中是很特殊的。秦时,萧何原是刘邦的上司,曾多次给刘邦以优待和回护。如每逢刘邦带领民工去咸阳服役,别人赞助盘缠三个钱,萧何独给五个钱。这个情刘邦一直是记着的,称帝后大封功臣,“益封何二千户”,“以帝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奉钱二也”,这二千户就成了那两个钱的利息。导致刘、萧关系的第一次变化的因素是陈涉起义: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读七),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乃立季为沛公。(《高祖本纪》)

刘邦因纵徒役而亡命,回沛县人们对他已是刮目相看了,沛令无决断,授人以柄,遂致杀身。萧、曹等不愿当出头鸟,尽让刘季,历史就这样作出了选择。

刘邦以萧何为左右手,离不开他,但也不完全放心他,时时防嫌他。白居易诗云:“天可度,地可量,惟有人心不可防。”也难怪刘邦。当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刘邦一连多次派人慰问萧何,连幕僚鲍生都看出来了:“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萧何照办了,于是“汉王大悦”。后来,萧何帮刘邦除掉韩信后,刘邦“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另一幕僚召平又对他说:“以今淮阴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尉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悦。”萧何又照办,于是“高帝乃大喜”。当英布反,刘邦亲往镇压时,萧何还想与以往一样“悉以所有佐军”。又有人提醒他:“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读矢)贷以自污?上心乃安。”萧何又照办了,于是“上乃大悦”。

这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状态,当然是很累的,主要是心累。正是:高处不胜寒,高有高的难处。

六 一编书是帝王师

萧何虽然功居第一,刘邦论三杰却又首称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在后世他的名气之大,过于萧何。宋人真德秀云:“子房为汉谋臣,虽未尝一日居辅相之位,而其功实为三杰之冠,故高帝首称之。其人在伊吕之间,而学则有王霸之余;其才如管仲,而气象高远过之。其汉而下,唯诸葛孔明略相伯仲。”(《史记评林》引)

据《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高祖十二年间所封列侯一百四十三人,立传(世家列传)者只有二十来人。功居第三的张敖、功居第五的樊哙、功居第六的郦商都入列传。按理说入世家的张良,至少应紧随萧、曹,功列前三。

然而,在功臣侯者年表中,张良却排在六十二位。这不好解释,唯一可以说得通的理由是——这是张良自己要的结果。

《留侯世家》载:“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齐是一块肥肉,当年田肯对刘邦说:“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埶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故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高祖本纪》)

而张良只要留这样一块小地方,这就是张良自己的选择。这使人想起老子所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张良是做到了。他本是黄老的信徒,要的就是明哲保身。明哲保身就须低调,低调是张良的处世哲学。

张良本是书生、文士、谋臣,却是以侠客、杀手、亡命徒的身份露面的。这是《留侯世家》很奇特的一笔: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清人朱彝尊词云:“当年博浪金椎,惜乎不中秦皇帝!咸阳大索,下邳亡命,全身非易。纵汉当兴,使韩成在,肯臣刘季?算论功三杰,封留万户,都未是,平生意。”(《水龙吟?谒张子房祠》)“为韩报仇”——是家仇国恨决定了张良一生的事业。博浪沙行动的失败,张良动心忍性,改变策略。

接下来张良有一次奇遇,就是遇圯上老人即黄石公,此人更像个小说中的人物。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留侯世家》)

据苏东坡《留侯论》的见解,老人授书还是次要的,关键是考验张良的韧性。推翻秦王朝必须有持久的打算,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见张良有这个韧性,老人才肯授书。

张良在刘邦的建国大业中的卓越功勋,主要是运筹帷幄,也就是坐镇指挥。他的一谋一划,无不关系刘邦的安危得失。如计破峣关,使沛公先入关:

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读尧)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逐〕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留侯世家》)

如既入关,刘邦欲留居秦宫,喻以利害,劝还霸上。如面临项羽大军的威逼,紧紧抓住项伯,使刘邦脱身于鸿门宴。

在刘邦被排挤到边鄙的巴蜀时,张良又通过项伯,为刘邦请到汉中之地。项羽为了稳住刘邦,居然也就准其所请。张良在探知通往陈仓之故道的前提下,劝刘邦火烧栈道,示无还心,以麻痹项羽。又诱导项羽把攻击目标转移到齐国,使刘邦乘隙还定三秦。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留侯世家》)

同年,刘邦兵败彭城,张良又劝其捐关东之地与韩信、英布、彭越,这三个人后来就成为破楚的主力,刘邦平定天下之后有七个异姓王,这三个人地位最突出:

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良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留侯世家》)

如韩信欲代齐王,蹑足就封,化解危机。以上这些,都关系到建国大业的成败。

又如劝封雍齿,防变于未形。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柰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留侯世家》)

《老子》六十四章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张良之策,就是防患于未然。此外,如劝迎四皓,卒定太子,都关系到建国之后的稳定。

张良学黄老之术是学到了家的。从入世的角度说,就是权变,就是先让步后还击。《老子》三十六章说:“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宋人杨时说:“老子之学最忍,他闲时似个虚无单弱的人,到紧要处发出来令人支吾不住,如张子房是也。子如峣关之战,与秦将连和了,忽乘其懈击之。鸿沟之约,与项羽讲解了,忽回军杀之,这便是柔弱之发处,可畏!可畏!”事见《项羽本纪》:

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军皆呼万岁。……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柰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

鸿沟(也就是中国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是战国时魏国所开的一条引黄入淮的运河,北起荥阳,经中牟、开封,南流至淮阳东南入淮水支流颍水。毛泽东读史,曾经作过绘声绘色的表述:鸿沟划界,项羽引兵东退,刘邦也想到长安休息,张良说,什么条约不条约,要进攻,他立刻听了张良的话,向东进。总之,无论是在峣关对付秦人、鸿沟之盟后对付项羽,还是灭楚后对付韩信,张良都是出其不意,只问结果,不择手段。

从出世的角度说,就是功成身退,全身而退。《老子》第九章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史记》中有不少功成身退的故事,最好的例子就是范蠡,霸越亡吴计已成,范蠡马上带着西施经商去了。他不恋栈不掌权,进入民间系统,当了财神爷,当了陶朱公。民间的财神爷就是范蠡的标准像,经商有极好的效益,还把西施接管了。张良没有他这么浪漫,但也是比较能够保护自己的。

清人林伯桐说:“汉高一生喜狎侮,又多猜忌;老成如酂侯(萧何),英雄如淮阴,皆不免于疑忌。他如英布之勇,郦食其之辩,其始皆不免于狎侮,唯遇留侯则自始至终无敢失礼,亦无有疑心,岂徒以其谋略哉?观留侯自称,一则曰‘为韩报仇强秦’,再则曰‘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其进退绰绰有余于功名爵禄之外者矣。考其生平,居得为之地,而无田宅之好,无声色之嗜,至其经营天下,则如行所无事者,谁能及之哉!”(《增评历史纲鉴补》)

关于张良的相貌,《史记》有这样的记载——太史公曰:“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味其言,也就是说张良其貌不扬吧。这正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七 吕氏强梁嗣子柔

有句话说“人生而平等”,其实是“生而不平等”。常人都愿生富贵之家,都羡慕帝王之家。然而,常人看到的只是这些人的风光,个中甘苦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愿生生世世勿生帝王家”这个话,好像是唐文宗最早说的,后来明建文帝也说过。由此看来,生在帝王之家,也不那么值得羡慕。《世说新语》中殷浩有句话说得好:“宁作我。”只要不是生在“负郭穷巷”,只要有那么一亩三分地,就值得庆幸。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然法则,是非常残酷的。帝王政治,只要涉及政权及交班,其惨烈有类自然法则。发生在蜂群里的行为,发生在狮群里的行为,在政权斗争中也会发生。利益大,风险也大。处在权力中心的人就像处在旋涡中心。一失败就是灭顶之灾,以丧失生命或自由为代价。

同类推荐
  • 盛世中国:秦汉卷

    盛世中国:秦汉卷

    万里长城(2007年7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在北国边疆轰然矗立,巍峨如险峰,蜿蜒如巨龙,东起辽东,西临洮,形象庄严,气势磅礴,构成一道坚固、高大的藩篱,隔绝了境外的猎猎风尘和滚滚狼烟、凛冽寒潮和刀光剑影……
  • 天火巨澜(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天火巨澜(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煤老板自述30年:煤老板眼中的世道与人生

    煤老板自述30年:煤老板眼中的世道与人生

    煤老板老五用纸和笔记录着自己这个阶层的所思所想、大小事件、艰难险阻以及诸多段子。现在,他将这些私人档案公之于世,让我们有这次前所未有的机会了解煤老板波澜跌宕的人生。
  • 大明王朝4

    大明王朝4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热门推荐
  • 老公,情深不浅!

    老公,情深不浅!

    【正文完,放心入坑】江燕回,A市赫赫有名的二太子,上头有一个手段阴狠的霸主老爸,还有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哥.而他……据说,游手好闲,典型的纨绔公子哥**而她还是一个律师……**你来过一下子,我想念一辈子。……你闪耀一下子,我晕眩一辈子。……真以为你拥抱我的方式,是承诺的暗示……**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明白,相爱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
  • 昆虫记 第4卷:蜂类的毒液

    昆虫记 第4卷:蜂类的毒液

    《昆虫记》卷四中法布尔通过反复地观察和试验,为我们展示了长腹蜂、切叶蜂、采脂蜂、天牛等昆虫在本能的驱使下所展现出的捕食和筑巢等方面的特性,并与破解出隐藏在昆虫本能背后的秘密。
  • 修邪

    修邪

    一道白色遁光飘然降至城主府外,落下一个白发白袍的老者,老者手持拂尘,仙风道骨,一身卓然仙气,望之犹若……
  • 一寸河山一寸血5

    一寸河山一寸血5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5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反攻阶段的历史。
  • 动我媳妇儿试试

    动我媳妇儿试试

    安祁业抵达军区办的时候,贺大少爷正用一本报告书盖着脑袋,修长笔直的双腿交叠翘在办公桌上面呼呼大睡。风透过打开着的窗户吹进扑拉扑拉翻着书页偶尔露出书页下面微微泛红的白皙面庞。“啧啧……这觉睡的美滋滋儿的。”难怪他打了十几二十个电话这死小子愣是没反应!安祁业咂咂嘴走过去伸手想揭下那盖住脸的报告书,不想对方动作更快,在他手伸过来的一瞬间猛地跳起一个小擒拿手反将了一军将他牢牢箍住。……
  • 创意生活一点通

    创意生活一点通

    生活创意不是奢华、奢侈,环保和节能早就成为热爱生活的“创意一族”的追求目标。那些看似要处理的垃圾里,其实也有重新利用的价值。比如淘米水中就隐藏着你不知道的各种生活窍门。而电器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省电绝对不是抠门主妇才干的事情……品质生活离不开创意,创意更是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 胡适选集:文学与哲学

    胡适选集:文学与哲学

    胡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一生曾获32个博士头衔 。叶君主编的《文学与哲学(胡适文选)》收录了胡适先生文学、哲学理论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可以从中了解大师的风范。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医学密码(走进科学)

    医学密码(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白痴相公大傻妻

    白痴相公大傻妻

    推荐自己的新文《傲苍穹》《白痴相公大傻妻》穿越而来,在一女才二女貌三女俏四女有才有貌还不缺俏的四胞胎姐姐四重压迫下,她决定做一个最独具一格的苏家第五女。于是在一个花好月圆的夜晚,她将天下女人都想嫁的好好郎君、天下男人作为榜样当朝三皇子拐到了妓院。脱去三皇子的锦衣华服,换上女儿家的轻纱,京城最大妓院的花魁从此诞生了。而她,也终于成为了天怒人怨的苏家第五女。只是,她非常非常的不明白,她都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了,为啥还有人愿意娶她?场景一:“娘子,我是白辞”某男自我介绍到。“白痴?哦,原来如此。”某女终于明白为何这人愿意娶她了,敢情是个白痴。场景二:“娘子。”某男脱光光的躺在床上,双眼可怜兮兮的看着他家还不愿意上床的娘子。“我不是你娘子。”某女白了某男一眼。白痴就是白痴,结婚迟到还想跟她补洞房?想都别想。“怎么不是,我们已经拜过天地了。”“跟我拜堂的是一只公鸡,要是我也是那只公鸡的娘子。”“可是它已经被娘子你吃了。”“所以我现在是寡妇。”“娘子不要当寡妇好不好?娘说当寡妇很可怜的。娘子你改嫁吧,我娶你。”“不嫁。”某女小手一摆,潇洒的离开。楚莫言语录:小小夫妻俩,一个白痴一个大傻,不过却是南瓜配冬瓜,恰是登对的俩。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嘻嘻哈哈,怒笑皆骂,吵吵打打。且看这对小夫妻俩如何的折腾他们的婚姻吧。本文又名《娘子不嫁》请大家多多支持秦凉吧!另外,本文除了每天都会按时(上午十点整)更外,还会在星期三和星期六这两天的晚上9点左右各加更一次哦~亲们,为了这些加更,多多支持秦凉吧~这是俺家小七七的《痞子王妃有人疼》极力推荐我们小木木的玄幻文《巫女是怎样炼成的》超好看的哦~这是烟烟的《冷宫懒妃》,很好看的一个文文哦~这是月月的《踩到狗屎捡夫君》又是一篇挑战你笑神经的文文~这是颜的《狂妄》呵呵~这是京兆的《君夺臣妻》,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