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9700000006

第6章 “人生不是为了追名求利,应该要更崇高一点”

——袁隆平的论语

袁隆平简介:袁隆平,1930年生,江西德安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53-1970年在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1971年至今,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2年育成我国第一个籼型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1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1号B”。1973年育成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高产组合“南优2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设想,被公认为杂交水稻发展的指导思想。2000年实现超级稻单季亩产突破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实现亩产800公

斤以上的超级杂交稻第二期目标;目前,关于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目标已立项并启动,计划于2010年达标。袁隆平先后荣获国内外多项大奖和多种荣誉,其中2001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科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湖南省农科院名誉院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内容提要

(一)关于对事业的追求

我小的时候看到中国饱受列强欺负,我们总是抬不起头。我想,我们国家应该强大起来。做一番事业,为中国人争一口气,为自己的国家作出贡献,这是我的最大心愿。经过三年自然灾害,自己挨过饿,特别是看到广大人民都在挨饿,我才真切地感到“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说得是那么实在。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没有解决吃饭这个根本的民生问题。为什么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除了天灾人祸之外,生产力低下是根本原因。从科学上寻找高产的办法,向饥饿挑战,为中国人民解决吃饭问题,是我们学农的知识分子的天职。“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提出的命题。我们的回答是:中国人用自己创造的高科技养活自己。

我1964年正式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一般来讲,搞水稻时间很长,为了加快速度,一年种两代甚至三代,夏天在湖南,秋天在广西,冬天在海南,用这样的方式缩短周期,尽快地出结果。工作是非常辛苦的,那时候条件非常差。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对事业的追求就是乐在苦中。虽然有失败、挫折,但是我们感到前途光明,而且很有信心。杂交水稻的优势是生物的普遍现象,水稻有优势,肯定会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这个信心支持着我。如果没有希望,漫无目的,就不会有乐趣。

我的科研方法受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影响最大。在我的科学研究方面,这种辩证的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内部矛盾是推动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杂种优势就是两个遗传上有差异的品种杂交,有差异才会有矛盾,有矛盾才出现优势。我在科研道路上有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要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热讽,害怕标新立异。如果老是迷信这个迷信那个,害怕这个害怕那个,那永远也创不了新,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科技创新既需要仁者的胸怀、智者的头脑,更需要勇者的胆识、志者的坚韧。我们就是要敢想敢做敢坚持,相信自己能够依靠科技的力量和自己的本事自主创新,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这样才会取得成功。一个人要争取事业的成功,还必须懂得宽容大度。走入极端的境地,容易使人丧失理智,失去对事物的冷静思考,往往会滑入荒唐的失败的泥坑。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决心把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应用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和永恒的事业。我还有两桩心愿:一是抓紧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二是要让杂交稻进一步走向世界,造福更多的人民。我一直认为,杂交水稻虽然诞生在中国,但属于全人类。把杂交水稻推广到全世界,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作贡献,造福世界是我的最大愿望之一。

(二)关于名利与地位

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因此,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不仅要知识多,而且要人品好,不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只有这样,才配当一个科研工作者,也才能当好一个科研工作者。

对金钱,我的看法是:要生活、生产,钱是重要的,钱来路要正;钱是来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用钱有两个原则,一不要奢侈浪费;二不要小气,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就不用。我认为,把名利看淡泊一点,不去争名夺利,心里就会好一些。人生不是为了追名求利,应该要更崇高一点,要让思想境界高一点,这样你就会取得更多的成就。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稍微有点不如意,受了挫折,心里反而很难受。

我不是旗帜,我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人。我当初研究杂交水稻的目的不是为了出风头,虽然我现在取得了一点成绩,有小小的名声。我是科技工作者,顶多就是农学家。有些人瞧不起农民,这是不对的。我认为农民的那种朴素、勤劳、节俭的精神,应该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对农民非常尊重。所以说,“农民科学家”也好,“现代农民”也好,我认为是一个美称。1997年8月,我去墨西哥参加作物遗传与杂种优势利用的国际讨论会,并被授予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我因为签证的关系,迟去了两天,在举行仪式的头一天下午才到。我到了后,其他同胞喜出望外地说,袁老师你终于来了,这下我们的地位就提高了。因为在5名被授予先驱科学家称号的人之中,其余4名都是美国人,我也感到很自豪。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我把自己获得的奖金捐出来设立“袁隆平杂交水稻奖励基金”,有人问我搞科研的动力是什么时?我说,成绩与荣誉来自于人民,归功于祖国,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现在党和国家重视知识分子,我们不能居功,应当发奋努力,在有生之年作出更大的贡献。我这一辈子将永远研究杂交水稻,争取出更大的成果。

(三)关于党和国家的关怀、鼓励与培养

从杂交水稻开始研究起,就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可以说,没有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杂交水稻是不会有今天的发展局面的。杂交水稻研究与发展的历史证明,我国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杂交水稻研究刚刚起步。当时,打倒我的大字报铺天盖地,试验设施全被砸烂,试验材料几乎全被毁掉。在此关键时刻,国家科委发函,指示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要高度重视和支持这项研究,从而使我免遭批斗,有力地保护了刚刚萌芽的杂交水稻研究事业。1967年湖南省科委将“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正式列入省级科研项目,拨出专门经费,省农业厅为我配备了得力助手,在艰难的岁月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们以鼓

励和支持。

杂交水稻研究基本成功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加强了组织领导,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推动了杂交水稻的高速发展,如1975年国务院就一次性地拨专款800万元和800万斤粮食指标组织南方13个省、市数万人到海南岛制种6万多亩。1984年在国家科委、国家计委的支持下,成立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亲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视察,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李鹏委员长和朱镕基总理先后拨专款支持两系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稻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杂交水稻事业的发展,使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杂交水稻的成功,除了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之外,最重要的是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办大事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一曲凯歌。

党的培养教育,使我明确了许多真理。一句话,使我明确了人生的意义何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今天,面对鲜花和赞美,我反复思考,我国杂交水稻为什么能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呢?寸草仰春晖,全靠党的好领导啊!

(四)关于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现在农业所面临的艰难、危机、机遇与挑战,仍然是每一个清醒的中国人都必须关心的严峻课题。国家虽然储备了一些粮食,但我认为不能够盲目乐观,不能掉以轻心。粮食始终是战略物资,要适当地有点储备,不能因为粮食多了就不重视它的生产。我国以占世界七分之一的耕地,养活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提高粮食产量仍然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很多地方农民温饱有余,看似粮食过剩,但必须有超前的忧患意识,粮食生产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我有一个观点,叫做曲线致富观点,就是说我们努力把粮食单产提高了,就可以腾出一部分土地,搞其他的效益更高的项目,比如说养鱼,水果,蔬菜这样的东西。有粮食吃了,另外也可以赚到钱了。近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在持续增长,但农产品价格没有升值,农民单纯依靠种粮实现富裕,是比较困难的。我们要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当好他们的参谋。现在我们搞杂交水稻高产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试图通过提高粮食单产来实现广大农民的富裕。

政府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比如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等等,这是好事情,最基本的还是要适当提高粮价。物价部门要发挥作用,控制其他相应产品的涨价。再好的技术,再好的品种,农民不愿意种,粮食也出不来。所以政府出台的粮食最低保护价政策是件好事,对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好处。

要搞产业化,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搞小农经济,一家一户,肯定农民富不起来,一定要产业化。我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农民也会富裕起来,农业也要现代化,这样农民的数量就可以减少一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其中,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是关键,这就得靠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农业科技人员应该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多管齐下,全力作为。要加强农业科研工作,创造新技术,包括良种技术、耕种技术、农用设备设施技术、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等,这是基础。特别要注意围绕发展区域性的现代农业,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这样从实际出发,才会形成特色。要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运用新的技术,选用新的品种,发展新的产业,使农业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我们农业科技人员要在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推广服务和培养现代农民上多做工作,这样就能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论语正文

(一)关于对事业的追求

我小的时候看到中国饱受列强欺负,我们那时候经常纪念国耻,如“九一八”国耻,好多的国耻纪念,都要降半旗,我们总是抬不起头。我想,过去我们国家总是受人欺负,应该强大起来,特别是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做一番事业,为中国人争一口气,为自己的国家作出贡献,这是我的最大心愿。

——《走近袁隆平》第28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12月版(下同)

经过三年自然灾害,是自己挨过饿,特别是看到广大人民都在挨饿,亲眼看到饿死人,还了解到我们的领袖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也在带头节食,我才真切地感到“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说得是那么实在。然而“民以食为天”,哪朝哪代解决了这个问题?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没有解决吃饭这个根本的民生问题。为什么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除了天灾人祸之外,生产力低下是根本原因,农民们在水田里辛苦一年,能打下的粮食只有那么多。从科学上寻找高产的办法,向饥饿挑战,为中国人民解决吃饭问题,是我们学农的知识分子的天职。

——《走近袁隆平》第33页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提出的命题。我们的回答是:中国人用自己创造的高科技养活自己。

——《袁隆平传》第371—372页,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下同)

我1964年正式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一般来讲,搞水稻时间很长,从种植、播种、开花、结实,周期很长,一般都要四五个月。我们搞一个品种出来,要八个代,如果一年种一季,要八年才能出一个品种,而且品种好不好还不说。我们为了加快速度,一年种两代甚至三代,夏天在湖南,秋天在广西,冬天在海南,用这样的方式缩短周期,尽快地出结果。所以工作是非常辛苦的。而且,我们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条件非常差。在路途上也是很辛苦的,坐汽车、火车也没有卧铺什么的,经常熬夜。……但是有一条,我觉得乐在其中。为什么乐在其中呢?我觉得很有意义,另外很有希望,因为我看到了希望,所以心里面还是很乐观的。

——《“泥腿子”科学家袁隆平永不满足的超级水稻梦》,新华网,2007年5月25日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疲惫是有,疲惫的时候多得是,休息一下就可以了。……现在条件好了,原来是步行,后来是自行车、摩托车,现在改成开小汽车下田了。80年代的时候,到国际水稻研究室,搞合作研究,看到他们的科学家都是开小汽车下田,我说真好,现在我们也是开小汽车下田。条件改善了,也就不那么疲惫了。

——《“泥腿子”科学家袁隆平永不满足的超级水稻梦》,新华网,2007年5月25日

虽然有失败、挫折,但是我们感到前途光明,而且很有信心。杂交水稻的优势是生物的普遍现象,水稻有优势,肯定会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这个信心支持着我。

——《“泥腿子”科学家袁隆平永不满足的超级水稻梦》,新华网,2007年5月25日

对事业的追求就是乐在苦中,搞农业科技工作是很苦的,整天在太阳底下晒、在泥田中踩。但是因为有希望在那里,会出好品种,所以乐在苦中。如果没有希望,漫无目的,就不会有乐趣。

——《袁隆平畅谈事业与人生》,《人民日报》(2007年5月25日)

我的科研方法受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影响最大。在我的科学研究方面,这种辩证的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内部矛盾是推动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杂种优势就是两个遗传上有差异的品种杂交,有差异才会有矛盾,有矛盾才出现优势。

——《走近袁隆平》第139页

我在科研道路上有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知识是基础,没有好的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另外,我们要实践,要实干,要真的流汗。我认为灵感在科学研究中与艺术研究中同等重要,一首好诗、好画可以流传千古,科学研究也一样,你要去捕捉它,灵感是你的知识、经验、追求、思索综合在一起升华的产物,是在某一个外在因素的作用下突然碰出的火花。那火花一闪就没有了,所以我重视灵感,抓住思想火花,它来无影去无踪的。再有就是机遇,有很多人辛辛苦苦,汗水流得很多,但没有出来成果。机会有得是,要做有心的人。

——《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袁隆平访谈录》,《北京晨报》(2001年2月23日)

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要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热讽,害怕标新立异。如果老是迷信这个迷信那个,害怕这个害怕那个,那永远也创不了新,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科技创新既需要仁者的胸怀、智者的头脑,更需要勇者的胆识、志者的坚韧。我们就是要敢想敢做敢坚持,相信自己能够依靠科技的力量和自己的本事自主创新,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大功至伟袁隆平:我是人民农学家》,新华网,2007年5月22日

学术上的自由思想是很重要的,思想要解放一点,自由自在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与记者面对面:袁隆平畅谈事业与人生》,人民网新农村频道,2007年5月24日

一个人要争取事业的成功,还必须懂得宽容大度。走入极端的境地,容易使人丧失理智,失去对事物的冷静思考,往往会滑入荒唐的失败的泥坑。

——《袁隆平传》第278页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决心把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应用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和永恒的事业。我还有两桩心愿:一是抓紧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目前,这一工作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所育成的稻种在大面积种植中亩产平均已达700公斤,比现有高产杂交稻每亩增产150公斤左右。下一阶段的目标是,到2005年,育成大面积亩产800公斤、米质优良的超级杂交稻。(这一目标已提前实现——编者注)二是要让杂交稻进一步走向世界,造福更多的人民。我一直认为,杂交水稻这一科研成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一些国家推广、种植。我们中国在增强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人民吃饭能力的同时,也要为全人类战胜饥饿作出更大的贡献。

——袁隆平2001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发言,《走近袁隆平》第224—225页

杂交水稻虽然诞生在中国,但属于全人类。把杂交水稻推广到全世界、造福世界是我的最大愿望之一。

——《走近袁隆平》第172页

我现在有三个愿望:第一个就是超级稻向第三级超级稻攻关,2010年大面积的使用。第二个实施“种三产四”的丰产工程,五年之内在六千万亩的土地上生产出八千万亩土地的粮食。第三个愿望,把杂交稻推向其他国家,走向世界。我们正在谈判,在五六年之内,能够由现在的两万公顷,发展到一千万公顷,每公顷增产两吨,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作贡献。

——《“泥腿子”科学家袁隆平永不满足的超级水稻梦》,新华网,2007年5月25日

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长,比扫帚还长,子粒比花生还大,很高兴。我就在稻穗下乘凉。这是我的一个梦,现实还差得远。我们现在搞超级杂交稻,超级杂交稻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亩产700公斤,我们在2000年就实现了。第二个阶段是2001年到2005年,我们亩产要800公斤,这个我们提前一年实现了。现在我们要2006年到2010年实现900公斤,这就是攻关,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离我的梦想还差得远,再下一个就是1 000公斤了。水稻到底有多少产量?有好大的潜力。根据光能来算,按照长沙的气象记录92.5来计算,一季稻的产量是1 500公斤。

——《“泥腿子”科学家袁隆平永不满足的超级水稻梦》,新华网,2007年5月25日

我们有一个计划,把杂交水稻推广到国外。一般杂交水稻在国外比当地最好的品种每公顷增产2到4吨。我们计划在五六年内在国外发展到1 500万公顷,每公顷最低增产2吨,这样可以增产3 000万吨粮食,解决一亿以上人口的粮食问题。

——《“泥腿子”科学家袁隆平永不满足的超级水稻梦》,新华网,2007年5月25日

(二)关于名利与地位

在从三系杂交水稻向两系杂交水稻研究跨越的时候,有人担心:“袁隆平万一搞砸会坏了名声。”我却认为搞科研如同跳高,跳过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你。要是不跳,早晚要落在后头。退一步说,即使跳不过,也可为后人积累经验。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走近袁隆平》第88—89页

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因此,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不仅要知识多,而且要人品好;不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只有这样,才配当一个科研工作者,也才能当好一个科研工作者。

——《大功至伟袁隆平:我是人民农学家》,新华网,2007年5月22日

对金钱,我的看法是:第一,要生活、生产,钱是重要的,钱来路要正;第二,钱是来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第三是用钱有两个原则,一不要奢侈浪费,二不要小气,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就不用。

在生活上,第一,我穿衣服朴素大方,这是一个原则。穿得好,表面光,不见得你的地位就高。第二,吃饭要清洁、卫生、营养,我很少吃海鲜、鱿鱼什么的。

——《“泥腿子”科学家袁隆平永不满足的超级水稻梦》,新华网,2007年5月25日

追名求利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有些人没有干多少事就去争名夺利,得什么奖,发表什么文章,都要去争。有些老实人做了很多事反而没有在乎什么名利。我认为,把名利看淡泊一点,不去争名夺利,心里就会好一些。人生不是为了追名求利,应该要更崇高一点,要让思想境界高一点,这样你就会取得更多的成就。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稍微有点不如意,受了挫折,心里反而很难受。

我希望青年人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为国家为人民多作贡献,把名利看淡泊点,把工作和事业放在第一位。

——《与记者面对面:袁隆平畅谈事业与人生》,人民网新农村频道,2007年5月24日

我不是旗帜,我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人。

——《“泥腿子”科学家袁隆平永不满足的超级水稻梦》,新华网,2007年5月25日

我当初研究杂交水稻的目的不是为了出风头,虽然我现在取得了一点成绩,有小小的名声,但我害怕再出名,一出名之后,我的自由度就越来越小。

——《走近袁隆平》第180页

我的确得了很多国际性奖,很难说喜欢哪个,我认为这些奖都差不多,都是国际上的荣誉,没有什么高低之分。我不是科学家,也不是什么农民科学家,我是科技工作者,顶多就是农学家,科学家谈不上。

农民是非常朴素、勤劳的,农民身上一些好的东西我还学不到,很惭愧。有些人瞧不起农民,这是不对的。我认为农民的那种朴素、勤劳、节俭的精神,应该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对农民非常尊重。他们很朴实,非常重感情,非常好客,你到他家里,他再穷也会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来请你吃。所以说,“农民科学家”也好,“现代农民”也好,我认为是一个美称。

——《与记者面对面:袁隆平畅谈事业与人生》,人民网新农村频道,2007年5月24日

1997年8月,我去墨西哥参加作物遗传与杂种优势利用的国际讨论会,并被授予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这次会议有6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科学家参加,其中12位是中国人。我因为签证的关系,迟去了两天,在举行仪式的头一天下午才到。我到了后,其他同胞喜出望外地说,袁老师你终于来了,这下我们的地位就提高了。因为在5名被授予先驱科学家称号的人之中,其余4名都是美国人,我也感到很自豪。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

——《大功至伟袁隆平:我是人民农学家》,新华网,2007年5月22日

我把自己获得的奖金捐出来设立“袁隆平杂交水稻奖励基金”,有人问我搞科研的动力是什么时?我说,成绩与荣誉来自于人民,归功于祖国,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走近袁隆平》第146页

现在党和国家重视知识分子,我们不能居功,应当发奋努力,在有生之年作出更大的贡献。我这一辈子将永远研究杂交水稻,争取出更大的成果。

——《袁隆平传》第389页

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为之自豪。我们不曾卑微,因为在人类生长的生命之链中,我们承先启后,正从无限走向无限;我们也不曾骄傲,因为在人类创造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未来的路依旧很长,很长。

——《袁隆平传》第252页

(三)关于党和国家的关怀、鼓励与培养

党和国家对科学技术,对科技工作者十分看重,对无党派人士十分重视。我作为无党派人士中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从杂交水稻开始研究起,就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可以说,没有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杂交水稻是不会有今天的发展局面的。

——《无党派人士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座谈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07年8月30日)

杂交水稻研究与发展的历史证明,我国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离不开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和大力支持。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杂交水稻研究刚刚起步。当时,打倒我的大字报铺天盖地,试验设施全被砸烂,试验材料几乎全被毁掉。在此关键时刻,国家科委发函,指示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要高度重视和支持这项研究,从而使我免遭批斗,有力地保护了刚刚萌芽的杂交水稻研究事业;1967年湖南省科委将“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正式列入省级科研项目,拨出专门经费,省农业厅为我配备了得力助手,在艰难的岁月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们以鼓励和支持。

杂交水稻研究基本成功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加强了组织领导,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推动了杂交水稻的高速发展,如1975年国务院就一次性地拨专款800万元和800万斤粮食指标组织南方13个省、市数万人到海南岛制种6万多亩。1984年在国家科委、国家计委的支持下,成立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亲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视察,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中央领导同志先后拨专款支持两系杂交水稻和超级杂交稻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杂交水稻事业的发展,使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袁隆平2000年在全国农业科技工作大会上的讲话,《走近袁隆平》第232页

1989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了我们科技界17个代表,听取了我们的汇报。我汇报完了以后,李鹏总理说:“很好,你还有什么困难没有?”当时我很兴奋,说:“没有困难,我们还要努力作出更大的成绩来!”他说:“很好,我还要到你们湖南去看看。”1993年,李鹏总理及夫人果真到湖南来了,和湖南省省长、省委书记坐在一起。我就向李鹏总理提出来,我说,我们要进一步搞杂交水稻,搞一个国家级的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我们希望总理给予大力支持。总理听完我的话,也着急了,忙问身边的省委王书记:“你们支持不支持?”我们的王书记表态:“当然支持!”我们省长摆出五个手指,说:“500万。”总理就说:“那好,我就拿1 000万吧!”我马上递上早已写好的报告,说:“总理,请批吧!”

总理拿过报告,当即在上面签了字。

——《科学家您好》(第一册)第107页,中国文联出版社

新事物的成长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尽管党和国家对杂交水稻的研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仍然有人反对,嘲笑、挖苦、谩骂无所不有。每次,都是党组织给了我们前进的力量。

——《袁隆平传》第230页

党的培养教育,使我明确了许多真理,如社会发展规律、阶级立场、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等和人生的真谛。一句话,使我明确了人生的意义何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

——《袁隆平》第20页,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版

杂交水稻的成功,除了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之外,最重要的是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办大事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一曲凯歌。

——《走近袁隆平》第137页

回顾籼型杂交水稻研究成功的历程,激情自然而然从心房喷发出来,是党的阳光和雨露养育了科技花苑中杂交水稻这朵奇葩。这项成果的幼芽刚破土冒出地面,就受到了党的阳光的照耀。

——《袁隆平传》第228页

面对这伴随新世纪而来的崇高荣誉,我感慨万千。我深知,这是全国科技界的荣耀,作为农业科技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我只是十分有幸地能够以一名代表的身份上台领受党和国家所授予的殊荣。此时此刻,我最想表达的是,科技战线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无一不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极大关怀和激励的结果。无论是在艰苦攻关的岁月,还是在协作奋战的日日夜夜,我们的科学研究一直是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进行的。

——袁隆平2001年2月在接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的讲话,《走近袁隆平》第2页

今天,面对鲜花和赞美,我反复思考,我国杂交水稻为什么能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呢?寸草仰春晖,全靠党的好领导啊!我决心在党的指引下,戒骄戒躁,为发展杂交水稻作出新的贡献,让社会主义祖国的科学事业永远兴旺发达,走在前列。

——《袁隆平传》第231—232页

(四)关于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现在农业所面临的艰难、危机、机遇与挑战,仍然是每一个清醒的中国人都必须关心的严峻课题。

——《走近袁隆平》第34页

粮食问题千百年来一直困扰人类,我是学农的,见到这种情况深感惭愧。我多想自己有能力来增产粮食,让中国人有饭吃,让世界上的人都有饭吃。

——《走近袁隆平》第30页

我国是一个11亿人口的大国,粮食仍是我国十分严峻的问题。我国以占世界七分之一的耕地,养活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提高粮食产量仍然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

——《袁隆平传》第269页

关于粮食问题,我觉得太重要了,全国13亿人口,国家虽然储备了一些粮食,但我认为不能够盲目乐观,不能掉以轻心。粮食始终是战略物资,要适当地有点储备,不能因为粮食多了就不重视它的生产。

——《与记者面对面:袁隆平畅谈事业与人生》,人民网新农村频道,2007年5月24日

粮食生产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我认为而且坚信,依靠科技进步和国人的努力,我们能养活中国!我是搞水稻育种研究的,从农业生产和作物育种的历史来看,凡在育种上有所突破,就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一次飞跃。

——《走近袁隆平》第111—112页

虽然我国超级稻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实现水稻单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很多地方农民温饱有余,看似粮食过剩,但必须有超前的忧患意识,不能掉以轻心。

——《走近袁隆平》第187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杂交水稻,主要解决温饱问题,提高产量作为第一位,品质放在后面。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不满足吃饱,还要吃好。于是我们的主要战略调整了,既要高产,又要优质。

高产优质,有矛盾,但不是不能转化、不能统一,当然,要求高产又要求优质难度很大。

——《“泥腿子”科学家袁隆平永不满足的超级水稻梦》,新华网,2007年5月25日

我们现在已经成功地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是高产和优质的结合。我讲个故事:前几年,香港记者代表团到我们单位采访,其中有四个小姐。大家都知道,香港生活水平很高,很挑剔,我们就请她们吃我们的超级稻,四个小姐有三个小姐吃了三碗,还有一个小姐吃了两碗半,她们说,真好吃。后来又来了一个香港的企业家,我们请他吃饭,他吃海鲜等菜肴,最后吃了半碗饭,他说这半碗饭真好,我还要吃,最后他说我要打包。打什么包?打饭的包。我们超级杂交水稻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很好。他们说是超泰米。过去只是为创高产,为了解决温饱,我们对品质不是很注意,现在高产、优质是并重的。

——《“泥腿子”科学家袁隆平永不满足的超级水稻梦》,新华网,2007年5月25日

粮食是生存的基础条件,是战略物资。当时(指研制超级稻成功之前——编者注)的粮食增产,能保证粮食安全,但是它不能使农民致富,因为粮食的价格不能很高,政府要控制。那我就有一个观点,叫做曲线致富观点,就是说我们努力把粮食单产提高了,就可以腾出一部分土地,要搞其他的效益更高的项目,比如说养鱼,种水果、蔬菜等。有粮食吃了,另外也可以赚到钱了,我们叫做曲线致富。

——《超级农民超级梦》,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2007年5月27日

近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在持续增长,但农产品价格没有升值,农民单纯依靠种粮实现富裕,是比较困难的。由于农民的文化和技术水平所限,他们往往是“请你告诉我,明年种什么”。我们要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当好他们的参谋。现在我们搞杂交水稻高产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试图通过提高粮食单产来实现广大农民的富裕。

——《走近袁隆平》第188页

政府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比如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等,这是好事情,最基本的还是要适当提高粮价。物价部门要发挥作用,控制其他相应产品的涨价。现在国家财力增强了,完全可以拿一笔钱出来,提高粮食保护价,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与记者面对面:袁隆平畅谈事业与人生》,人民网新农村频道,2007年5月24日

要适当提高粮价,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再好的技术,再好的品种,农民不愿意种,粮食也出不来。所以政府出台的粮食最低保护价政策是件好事,对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好处。

——《与记者面对面:袁隆平畅谈事业与人生》,人民网新农村频道,2007年5月24日

惠农政策,还有一些高产量的品种,能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现在我们的粮食基本上可以自给,但是并没有剩很多,所以对粮食安全问题不能掉以轻心,要抓紧,作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来重视它。

——《“泥腿子”科学家袁隆平永不满足的超级水稻梦》,新华网,2007年5月25日

要搞产业化,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搞小农经济,一家一户,肯定农民富不起来。湖南也成为不了一个强省。一定要产业化。我所知道的,湖南稻谷全国产量一直稳居第一位,但是都是分散的,赚不了钱。虽然吃饭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没有富裕起来。长沙就是一个“米市”,我们现在把米整合起来,加工好,出口。最近伊朗要向我们买两千吨大米,好的话,它还要买。

——《“泥腿子”科学家袁隆平永不满足的超级水稻梦》,新华网,2007年5月25日

现在我们能够通过农业技术的进步,通过现代农业使一部分农民解放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这是进步的现象。因为很多落后的国家,包括旧中国,需要有很多劳动力从事农业。而在先进国家从事农业的人就很少,比如美国,农民200多万。我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农民也会富裕起来,也会进城,农村也要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也要现代化,这样农民的数量就可以减少一些。

——《“泥腿子”科学家袁隆平永不满足的超级水稻梦》,新华网,2007年5月25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其中,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是关键,这就得靠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农业科技人员应该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多管齐下,全力作为。要加强农业科研工作,创造新技术,包括良种技术、耕种技术、农用设备设施技术、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等,这是基础。特别要注意围绕发展区域性的现代农业,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这样从实际出发,才会形成特色,也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要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运用新的技术,选用新的品种,发展新的产业,使农业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的生产力,这是关键。我们农业科技人员要在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推广服务和培养现代农民上多做工作,这样就能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袁隆平院士畅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技人员大有可为》,《人民日报》(2007年5月29日)

同类推荐
  • 科学巨人: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科学巨人: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艾森豪威尔传

    艾森豪威尔传

    本书共分十章,包括:德国人的后裔、壮志难酬、战争中的新星、向意大利进军、诺曼底登陆、解放巴黎、向德国本士进军等。艾森豪威尔毕业于将星云集的西点军校。作为战功卓著的军人,他创立了美国陆军第一所战车训练营,指挥过北非登陆战、西西里登陆战、代号“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战,以及解放巴黎、攻占德国等战争;作为政治家,他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即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达到一面以武力威胁为手段,一面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反共作幌子,排挤英、法等国势力,以实现独占中东的图谋。但随着国务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最终失效。
  • 刘更新传奇

    刘更新传奇

    他就是村里的首富——东家刘继基。刘继基恪守耕读传家的古训,小时上过私塾,不但背诵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籍,且读过成担子的经史子集,年少时考过两次,未能进学,也就死了读书求仕的心。从此一门心思下田劳作,犁耙锄刨,扬场放磙样样在行。他深谙“创业好比针挑土,败业如同水推沙”的至理名言,节衣缩食,不畏艰辛。家业日盛,仍不丢农事,经常下田劳动。衣着打扮,也和种田人没有两样。他精打细算,辛勤俭朴,不沾吃喝嫖赌抽的恶习,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终于使父辈留下的殷实家业,在他手上日益发达,成为有好田二百亩,房舍数十间,五六头驴骡的大户人家......
  •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千古圣人孔子,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苦吟寒士贾岛传

    苦吟寒士贾岛传

    而非学术性传记,这是一部文学传记,但其中贾岛的生平大事都有所本,与贾岛有关的人物也多系真人。当然,作为历史人物传记,小说的情节不可能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甚至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推理性的叙述。我不敢说,书中的贾岛和中唐大诗人贾岛不差分毫,但他至少是我心目中的贾岛。我曾向一位前辈讨教,他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前者是小说,后者是史志。你既然是写小说,有些事就不要再去顾虑。”我听后为自己的胆大妄为感到安慰,也去了好多顾虑
热门推荐
  • 腹黑夜王独宠:特工狂妃

    腹黑夜王独宠:特工狂妃

    她楠国丞相之女,楠国外姓郡主,年幼的她却是少有的天才,一道圣旨她变成了她,无心无情的她,谈笑间取人性命:“我最讨厌别人用手指着我了,你说我挖了你的双眼,还是折断你的双手好了。”面对可恨之人她从不手软,二十一世纪的王牌女杀手,且看他如何权倾天下,风云榜上,温文儒雅的他:“我会在你身后,只要你转身便能看见。”他风云榜上最神秘之人,银色面具,邪魅,狂妄:“没想到娘子如此的想为夫,刚见面就投怀送抱!不做点什么,岂不辜负了娘子的美意……”他纳兰族少主,红衣妖娆,“虽说我们相识不久,但是我对你的爱,不比他们少……”在这乱世楚歌,面对天下掌权者本文暂停更新,将在明年恢复。
  • 世事

    世事

    苏教授、戴芬、小刁,苏教授与戴芬是老夫老妻,他们是这个家庭的主角,小刁以保姆的身份也居于这个家庭之中。三个人相聚于一个家庭之中,苏教授心猿意马,戴芬与小刁有竞争,好戏于是开始……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综观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历史,历时虽较两汉为短,但剧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朝代更替,则非两汉可比。此期间不管是从政治、军事以至科学技术、文学等领域,都出现了值得称道的人物,相信读者从本卷中就可以认识这些在历史上光耀一时的名人。
  • 旧时光里的仰慕

    旧时光里的仰慕

    爱情是永不止息的思念,不管有没有结果,我还是情愿和你好好爱……七年之痒,我没有想到我们的结局会是这个样子!也许是命中注定!但终究我们还是改变了,变得面目全非……
  • 让女孩受益一生的成长故事100篇

    让女孩受益一生的成长故事100篇

    本书主要内容有:木兰从军、东施效颦、小山羊和大灰狼、伞的故事、小娇的蓬蓬裙、 地鼠之劳、 蛤蟆的友谊、 打开另一扇窗户、公主的胸针(上)、公主的胸针(下)、杜图瓦:美丽的金枪鱼、跳蚤和绵羊、蝴蝶与火焰、伪装成牧羊人的狼等。
  • 女王之名

    女王之名

    她一时兴起,勾起他的下巴,“美人,给爷亲一个。”他斜了一眼她,极好心地配合她一时的抽风。她得寸进尺,“再来一个。”他从善如流,俯身,亲吻。她继续色迷迷地调戏美男,“不够。”他了然:不够?好吧,这可是你主动的……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甜宠宝贝妻

    甜宠宝贝妻

    女子一张精致的美人脸上着淡妆,漆黑如玉的双眸闪动着晶亮的光泽,仿如山泉一样纯净。她身材高挑,穿着一纯白色的及膝连身裙,简约的黑色宽腰带,青丝垂落至腰,如墨如缎。苏锦面有难色地看着坐在办公桌后的angel杂志社社长杜唯:“社长,我能不能不去?或者你换一个采访给我。”“你是采访部的编辑,竟然带头挑肥捡瘦?你不去谁去,如果你能给我一个好的人选,我立即换下你,怎样?”杜唯的目光在她纤细的柳……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染血妃子:沦为亡国公主

    染血妃子:沦为亡国公主

    他辱我、折我、打我、骂我,贪我、宠我、负我,最后还要我感激涕零,从青楼辗转王爷府,我是亡国公主,以最不堪的方式见到他。我恨他,挫骨扬灰,又怎么会真正的去爱。我愿流血亦不落泪,杀了他,杀不了就逃,逃不了就较量。最绝望的爱情,直到遍体鳞伤,江山与阴谋,爱情与责任,宁负君莫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