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3300000005

第5章 人为自然立法(1)

鱼之乐

在《庄子》外篇《秋水》结尾处有篇寓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这段文字虽短却蕴涵着深刻丰富的含义,展现了庄惠两人的思想差异以及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人生观。

首先,来说庄子这则寓言体现的思想。在庄子看来,在得道的境界中,天人、万物是合一的。所以庄子说“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并非从一般认识意义上说的,而是一种潜意识的直觉,是作为存在者与存在的合一,是在这种境界中对宇宙万物的直接体验。鱼的“出游从容”是直接领会得来的,“鱼之乐”也是直接显现在心境中的。并非由观察鱼之“出游从容”而推出“鱼之乐”。至于是否有这种境界可能是另一个问题,但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也会有这种体验,即在某一时刻感到万物都在心中、我们在一瞬间与世界合为一体。这种体验不是任何知识能够说明的,也是不需要知识说明的,它切实存在并独立着,这种存在:不能用语言表达、不能用逻辑说明,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知道”。

其次,体现出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拘泥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人生态度。庄子作为得道之人并非离世独居、不与人处,在《庄子》中,庄子与人交往的记载绝非罕见。

在这则寓言中虽然庄惠二人观点不一,但并非在辩论,也没有试图说服对方,而更像在陈述各自的观点:庄子认为鱼是乐的,这不需要去证明、不需要靠认识去把握,只需涤除玄览、以道观之即可;而惠子则认为鱼乐与否是难以知道的,除非人能为鱼。在这里,庄子的意图并非要指责惠子不承认鱼乐,也不是要证明鱼乐是如何可知的,仅仅是要告诉惠子有这样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中可以直接领会万物、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在庄子的思想中,人生境界是有高低之分的。庄子追求的是对道的体会,他要防止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而在庄子看来,惠子只关注具体的事物而不去体会万物背后的“大道”,与人辩论不是要宣扬“大道”,而只是通过言辞来驳倒别人,只能使人口服而不能使人心服,这显然与庄子的追求相违背。

最后,我们该如何看待这场辩论的输赢呢?其实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来看庄、惠的观点,两人是没有输赢也不需要问输赢的。庄、惠显然有不同的人生观,因而有不同的看待事物方式并因此而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

天和地一样高,山和海一样低

哲学真的没有用吗?近代中国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曾借用庄子之言为哲学辩护说:哲学有“无用之用之大用”!冯先生的意思是说,哲学虽然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但是却可以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可以从中找到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可能没有什么学问比哲学更“有用”了,因为它是人对自身的诘问,可以说寄托了人生存的终极意义。说了这么多,似乎和题目没有什么关系,其实,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于我们理解像题目这样“诡异”的问题,是有帮助的,也能明白这些看似无稽的问题对哲学家而言意味着什么,对我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题目是对一句文言文的白话翻译,原文是“天与地卑,山与泽平”,这是庄子对他的好朋友惠施的观点的转述。

惠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他同庄子是好朋友,常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庄子》中的很多篇章都有他的出现。“天与地卑,山与泽平”,从地平线处看,天和地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它们一样高,而山上的湖泊和山不也是一样高的吗。“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则是万物都处在一个矛盾变化之中,一个矛盾的解决正是另一个矛盾的产生,就像太阳,当它到了正中的时候也意味着不再是正中的开始,而一个物体的产生,正伴随着另一个物体的消失。“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如果从常识看到物体有的相同,有的不同,这是“小同异”,如果从道德角度看到万物或者都相同,或者都不相同,这就是“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南方就概念上来说是没有穷尽的,但是在地理上又是有穷尽的。“今日适越而昔来”,今天去越国,但是昨天已经回来,这无法理解。“连环可解也”,连环本来是无法解开,但是如果直接敲碎,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解法。“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这条一般被看成是对地球的球体形状的猜测,如果地球是球体,那燕北和越南就是可以接壤的,而球体又无所谓中心之说,任何一点都可以是中心,或者有人认为此是说惠施反对中央之说,认为根本没有中心,任何地方都可以是中心,但是也并不代表他已经意识到地球是球形了。“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这句是对上面九个命题的总结,如果以道观之,万物本就是一体的。如上所言,由于资料的缺乏,这些解释当中,很多都是一种猜测,不一定是惠施的原意,而且历代对这十点的不同解释也各不相同,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只是供读者参考。

白马不是马

白马不是马,这话乍一看上去似乎让人摸不着头脑,白马怎么能不是马呢?对于一般人,说“白马是马”就如同说“张三是人”一样,清楚明白,准确无误。怎么可能“白马非马”呢?公孙龙是先秦时期名家(逻辑学)的代表人物,十分擅长辩论,他就是用这种看似有违常识的论断,来说明一个逻辑命题。让我们看看公孙龙是怎么说的。

公孙龙的理由主要有三个,第一,“马这个词,是用来称呼形体的,白这个词,是用来称呼颜色的。称呼颜色的不是称呼形体的,二者泾渭分明,所以白马不是马。”第二,“如果你想要一匹马,黄马、黑马都可以;如果你想要一匹白马,黄马、黑马就都不可以算数。”这样,显然白马不等于马。第三,有白马是有马,但有白马不是有黄马,这证明马和黄马是不同的。既然黄马不是马,同理可得白马非马。

其实公孙龙的理由包含着三个理由,第一个理由主要是说明定义颜色的概念和定义形体的概念不能混淆,也就是说“白”和“马”是具有不同属性的两个概念,所以“白马”强调的是具有白色颜色的马,而“马”可以是任何一种颜色的马,这两者是不同的。第二个理由很容易理解,我们可以说“张三是人”而不能说“人是张三”,这是因为“人”和“张三”这两个概念包含的范围是不同的。因此,“白马”也不等于“马”。第三个理由则是运用反证法,因为如果白马等于马,那黄马等于马也是成立的,而得出的结论就是白马等于黄马。这显然是违背常识的,所以白马不等于马。

公孙龙“白马非马”命题的主要意义在于指出:人们不论是通过写文章还是通过言说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思,都要讲究一点逻辑,如果犯了逻辑错误,就有可能引发误会。白是一种颜色,马是一种动物,这是两种性质,两种性质之和(白马)与一种性质(马)之间肯定不能画等号,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在有些情况下,人们根据生活常识,能够从这些不符合逻辑的言语中理解到说话者的本意;但是,如果常识不足或者没有常识的情况下,逻辑的表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是一定要注意的。

当然,“白马非马”被批评为诡辩论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主要在于怎么理解“非”这个字的意义。如果把“非”理解为“不属于”、“不是”,那么这个命题很显然是违背常识的,在逻辑上也很难得到合理的解释。但如果把“非”理解为“不等于”,那就没有问题了。

不管怎么理解,都不会影响“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魅力,而哲学常识的魅力也正是可以有很多种理解的可能,每个命题都是开放的,存在着多种解读,哲学就是在这不同解读的争论中前进的。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人心”与“道心”的关系是中国哲学探讨的主题之一,特别是在宋明理学中,关于“人心”、“道心”的问题几乎成为核心。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这一命题则出自中国最古老的著作——《尚书》,其原文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从字面上理解,它的意思是道义之心微而难明,众人之心危而难安,只有精一而不杂,才能持中而不偏,这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

虽然这一命题在宋明理学中显得比较突出,但最早将其明确引入哲学的则是隋末儒者,文中子王通。在《文中子中说·问易》中,他首次提出: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言道之难进也。”这里王通基本上继承了《尚书》

中的原意,正是因为,“人心”容易被外界所诱惑而把持不定,而“道心”则常常隐而不显,在现实中宣讲“道”是很困难的。因此,王通紧接着就提出君子应该反思各种可能的过失并且预防它们,保持自我在道德良知中的一种警惕。于是,这自然引发了两个问题,那就是“人心”与“道心”的区别,以及二者如何统一。

其实无论是“人心”还是“道心”,其发源都是“心”。

“心”在中国哲学中的意义多指人的知觉与思考能力,并且是人一切行为的主导因素。“心”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人作为道德主体的实现程度。因此,也就有了“人心”与“道心”之说。这里的“人心”可以理解为人们与外在事物接触的感性知觉,而道心则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事物的理性分析能力,特别是在伦理价值层面上的分析和认识。这其实解释了人们在认识世界并形成价值判断时的两种倾向:一种是出于“饥寒痛痒”等诸多直观感觉而形成的价值,另一种是出于“是非善恶”等义理而形成的价值。

对于个体的人而言,外在事物不仅是直观的,而且是丰富的,这些事物对感官的刺激所引发的欲望也较为直接和强烈。因此,人心就往往被这些直观感觉所迷惑,从而导向一种对欲望的执迷。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人心具有危险性。这种危险性并不是针对他人而言,而是针对自身而言。一旦欲望充斥于人心,人就失去了理性的判断能力,更失去了正确的伦理价值取向,人性就会被迷失。因此,人生活于世间,就必须重视“惟微”的道心,即价值理性与道德良知。说“道心惟微”,就是因为关于是非善恶的义理并不是那么直观与明显的,它们往往要依靠人自身不断地反省、总结,并且克服欲望的引诱才能真正体会到。可见,相对于人心而言,道心是必须经由伦理教化与自我的道德修养才可以实现的,但它是稳定且持久的。在大多数中国哲学家看来,这才是人性的真正体现。因此,以“道心”来控制“人心”,使作为身之主宰的“心”居于安而免于危,就成为中国哲学在现实中的一个主要作用。

和实生物

如今“和”字当头,处处可见“和谐”的标语。其实不仅在古希腊哲学中有关于“和”的理论,和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由来已久,“尚中贵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和本质特征。现在从源头上来理解“和”的本义,探讨“和实生物”思想的含义,我想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本是西周末年由史伯提出的一种关于世界起源的朴素辩证法观点,意思是指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但“和”这个概念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哲学概念之一,对整个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以“和而不同”表达“和谐”的本质,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这种和谐秩序是整体的、动态的和谐,正是这种整体的、动态的和谐,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发展。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主干的儒释道三家都有丰富的“和”的思想。例如,儒家以推己及人、推人及邦(国)、推人及物及宇宙的递进式道德思维,形成了以“和”为核心的价值观。孔子吸收殷周“尚中贵和”的文化传统与春秋时期的中道思想,首次提出中庸理论。

孔子的中庸理论是以天人合一的仁学为核心,主张居中不倚,执两用中,无过无不及。

佛家主张“长养慈心,勿伤物命”,“万念归一,清心涤虑”,“少欲而知足,知足而长乐”。以此来劝诫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其“和”的思想的出发点是理欲关系、身心关系,追求的是人自身内部的和谐,突出人性、人格、人的价值、人的自我觉悟,表现为人的内在世界的和谐与平衡。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认为和谐的机理在于事物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统一,即依“道”而行。《易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的矛盾运动即构成了道自身的规定。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而“道”的重要特征即是“和”。《道德经》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是事物的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经过矛盾运动和斗争达到和谐统一,并且可以互相转化。继承老子思想的庄子也提出:“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实现人与自然万物的共存并生、协调发展。

此外,传统中国的许多思想家或学派也都阐述了“和谐”思想。如墨家提倡“兼爱”、“非攻”,法家主张建立一套法制体系,维护社会的秩序稳定等。可见,和谐绝不是一时的时尚,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中华文明的精髓。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阿基里斯是希腊传说中跑得最快的英雄,他怎么会追不上一只乌龟呢?

可这却是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的著名悖论。他是这样论证的:如果乌龟在前阿基里斯在后同时起跑,阿基里斯要追上乌龟,必须首先到达乌龟的起点处,但当他到达乌龟起点处时,乌龟却已跑到另一地点,而当阿基里斯到达这一地点时,乌龟已到达另一新地点。如此类推下去,以至无穷。阿基里斯永远也别想追上乌龟。在这里,芝诺借助推理的方法,提出了时间和空间可以无限分割的问题。他推理的前提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要通过无穷个点是不可能的。他的推理过程是:阿基里斯要追上乌龟,首先必须到达乌龟的起点处A,而当阿基里斯赶到A点时,乌龟已向前跑了一段路S1,到了B点;当阿基里斯跑完S1这段路程到达B点时,乌龟又向前跑了一段路S2到达C点;当阿基里斯赶到C点时,乌龟又向前跑了一段路S3到达D点,如此下去,虽然S2比S1小,S3比S2小,但总是还有一段距离存在。Sn会越来越小,但由于时空是无限可分的,所以总有比Sn更小的Sn+Sn+1存在,那么点与点的距离虽然不断缩小,但永远不会重合。所以,阿基里斯虽然健步如飞,日行千里,但在他前面却永远有着新的Sn+x等待着他去超越,阿基里斯永远也别想追上乌龟。

同类推荐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二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二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汇集了众多的成语,详细地讲解了其释义及相关出处,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王子少年的故事

    王子少年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国王皇后的故事》、《王子少年的故事》、《公主千金的故事》、《官员商人的故事》、《庶民百姓的故事》、《能工巧匠的故事》、《女人儿童的故事》、《魔鬼妖怪的故事》、《动物植物的故事》和《生灵怪象的故事》等10册童话故事,其中包括安徒生、格林、豪夫和王尔德的作品,也包括了世界各国许多民间童话故事, 很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相信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能够启迪儿童的心灵、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情趣、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智力,成为广大父母和少年儿童们的良好读物和收藏品。
  • 失落的文明探索

    失落的文明探索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 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 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 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 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 的“未解之谜”。
  • 谁让我心动(好看系列)

    谁让我心动(好看系列)

    叙事艺术的时尚化表达,是王钢作品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王钢小说呈现了今天儿童生活的时尚性的一面,而且用很新鲜的、具有当下气息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校园生活和儿童内心。王钢的时尚化表达,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用幽默的场景和夸张而富有情感冲击力的语言来展现形象的特征。二是小说里每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和语言都是很独立性的,作家给每一个孩子都画下了一幅喜剧化的脸谱。值得注意的是,王钢意识到了儿童生活时尚化的一面,将这种时尚化加以艺术的呈现,给予审美的观照,赋予爱的色彩。
  • 无人认领的巨款

    无人认领的巨款

    明明是自己的钱,是神探小鹰校园幽默推理小说系列丛书之一。《无人认领的巨款》的故事内容如下:李光的妈妈黄阿姨是捡破烂的。小鹰他们接手了这个“案件”,开始寻找失主。但失主李妍妍竟然在关键的时刻拒绝认领这笔巨款。为什么不敢认领,本书是由董恒波编著的《无人认领的巨款》,这巨款的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隐情吗?,她在捡到的一双旧皮鞋里发现了七张存款单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大全集)

    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大全集)

    大多数职场中人既不了解领导的心理活动,又缺乏与领导交的技巧,因此和领导之间产生了隔阂。这常常使我们的判断、工作方式和态度产生偏差,不但不能创造一个身心愉悦的工作环境,反而阻碍了成长和发展。只有与领导保持有效沟通,充分展示自我的能力和品格,消除与领导之间的误解和隔膜,才能获得领导的信赖和器重,才能有更好的上升空间。
  • 暗夜邪魔

    暗夜邪魔

    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就了时势?这是个很难解答出来的论题,但就以本部小说而言,是一位少年法师的横空出世才造就了不一样的时势格局,一个普通的农家小孩杰特•莱克走出了自己生活十几年的冰雪大陆,偶然中得到了一把神器遇到了冰系精灵使,并且借此离开家门开始闯荡,后来遇到了自己一生中的两位朋友也是本书的其他两位主角艾拉和夏星夜,一个是妖精族族人另一个是神族后裔(但是初期自己不知道),就此三人凑齐。与邪恶势力黯魔岛展开了持久地旷世大战,踏入神界开始了气盖山河的吟唱之声,就此人妖神三人组用真情破开了尘封千年的谜团
  • 逃婚王爷追逃妃

    逃婚王爷追逃妃

    她,本是军情处的最惊世骇俗的存在,却在一次任务中发生意外穿越到了一个并不存在历史上的朝代,还是龙临王朝丞相的宝贝女儿。却突然被皇上下旨指婚给了听说是龙临王朝最俊美无双,最才华横溢的轩王爷。他,是龙临王朝最俊美无双,最才华横溢的王爷,最讨厌的就是娶王妃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的身上,尤其还是娶一个整个京城都有名的刁蛮小姐。在丞相府内,她贼贼地笑,听说那个什么轩王爷竟然消失了,也就是说他竟然逃婚了!于是,她假装非常的伤心,几乎到了寻死觅活的地步,然后有一天,她留下一封信,带着身边的丫鬟随从离开了相府,理由是她要离开这个伤心地,要出去到外面散散心……
  • 天降萌宝:毒女医妃

    天降萌宝:毒女医妃

    “这位公子,看你印堂发黑,四肢无力,定是长期纵欲的后果,让本姑娘为您开一贴药,保管药到病除!”某女看着男人鼓囊囊的腰包,贼心四起。某男上下打量了某女一番,不屑的努了努嘴:“爷我从未碰过女人!你这个江湖游医,骗旁人罢了,竟然骗到爷这儿来了?看爷我不掀了你的摊子!”某女献上一副讨好的笑容:“公子您别生气啊!那就让我免费为您算上一卦吧!看看您什么时候才能娶妻?”男子立刻招呼身后的护卫一拥而上:“来呀!把这姑娘给爷绑回去!今晚就成亲!”【简介无能,请看文】
  • 冰火魔厨

    冰火魔厨

    七柄绝世神刃。冰雪女神的叹息——晨露刀。火焰之神的咆哮——正阳刀。自由之风的轻吟——傲天刀。大地苏醒的旋律——长生刀。神机百变的六芒——璇玑刀。贯通天地的曙光——圣耀刀。永世地狱的诅咒——噬魔刀。这是七柄神刀,也是七柄拥有着冰、火、风、土、空间、光明、黑暗的魔法杖。最重要的,它们还是主角的——菜刀。
  • 雍正的智慧

    雍正的智慧

    公元1678年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伴随着几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男婴诞生在皇宫中。康熙皇帝给他的这第十一个儿子取名叫“胤禛”,在这名字里面“胤”字代表他们兄弟的排行。而这“禛”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面的解释是“以真受福”,康熙希望这个儿子对上天和祖宗真诚,并以此得到福祉。同时也希望这个儿子能健康成长,因为虽然之前康熙皇帝有十个儿子,但不幸的是这些男孩中有不少幼年夭折,活下来的也就只有胤裎、允礽和胤祁三人,所以这样算下来,这个婴儿就成了康熙的第四个皇子。它就是本书的主人公雍正,一个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很大影响的皇帝。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丑女变身:撞上恶魔遇上爱

    丑女变身:撞上恶魔遇上爱

    她,是一个丑到人神共愤的大丑女。她的出现几乎轰动了整个樱世高中,她被称为“樱世最丑女”,是樱世数一数二的重量级人物(这里指体重),然而,她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多重身份……他,是樱世的“校草第二”,家世好、脾气好,是众位女生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几次偶然的相遇,他解救了被众人冷嘲热讽的她。感动之余,她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追到校草级的他,并为此进行了华丽的大变身。他们之间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共同期待,丑小鸭如何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