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6800000004

第4章 自我检查:你重视工作细节了吗(1)

马虎轻率:工作不能做到精益求精

工作中,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往往就是因为他们马虎轻率,不重视工作中的细节,没有认真对待工作中的小事。比如,如果工人用半生不熟的技术建造房屋,那么房屋也许在尚未售出之前,就可能已经在暴风雨中坍塌了;同样,如果医生不愿意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医学,那么其结果肯定是做起手术来会手足失措,把病人的生命当儿戏。同样,如果律师只顾死记硬背法律条文,却不注意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等到真正处理起案件来时肯定是难以应付自如,以至于白白花费当事人的金钱……可以说,这种工作的疏忽,随意,随时随地都在发生。而由于疏忽、敷衍、偷懒、轻率造成的沉痛惨剧在人类历史上更是随处可见。

在2003年出版发行的上海《文汇报》上,曾有一篇题为《英雄虎胆震长空——“飞豹”战机惊心动魄试飞故事》的文章,文章热情讴歌了我国试飞员谭守才为了试验我国的新型飞机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文章中说:“……当高度降至1540米时,只听‘嘭’的一声巨响,前座舱盖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强大的气流将他(试飞员谭守才)压在座椅靠背上动弹不得。气流的呼啸声震耳欲聋,谭守才既看不到前方的空域,也听不到耳机里地面指挥员的声音。而且,由于前座舱盖飞掉,使弹射跳伞系统失去了保险,谭守才随时都有被弹离飞机的危险。这种故障在飞行中是很少见的,死神正一步步地向他逼近!”

“……事后查明,工厂的工人在安装座舱盖时将活门螺钉装反了。”

看到这里,我相信所有坐过飞机的人都会惊出一身冷汗。如果说这样的飞机都能有把螺丝装反的情况,那么普通的民航飞机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就更不应该感到意外了。让人忧心的是,当人们都在讴歌我们的虎胆英雄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马虎轻率、不重视细节的人为因素造成的。

在工作中,许多企业员工做事情不讲精益求精,只求差不多。尽管从表面来看,他们也很努力,也付出了很多,但结果却总是无法令人满意。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工作态度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常态,没有人能认认真真地去自我检查,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浙江某地出口的冻虾仁被欧洲一些商家退了货,并且要求索赔。原因是欧洲当地检验部门从1000吨出口冻虾中查出了0.2克氯霉素,即氯霉素的含量占总量的五十亿之一。经过自查,环节出在加工上。原来,剥虾仁要靠手工,一些员工因为手痒难耐,用含氯霉素的消毒水止痒,结果将氯霉素带入了冻虾仁。这起事件,引起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一则认为这是质量壁垒,五十亿分之一的含量已经细微到极致了,也不一定会影响人体,只是欧洲国家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太苛刻了;二则认为是素质壁垒,主要是国内农业企业员工的素质不高造成的;三则认为这是技术壁垒,当地冻虾仁加工企业和政府有关质检部门的安全检测技术太落后于国际市场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根本检测不出这么细微的有毒物。然而,我认为,这五十亿分之一的数据,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次贸易中的常见失误,其实却隐含着深刻的教训——疏忽细节管理。

在一家公司的墙上曾经有这样一句格言:“在此一切都应精益求精。”的确,如果公司里每个人都能恪守这一格言,那么他们的自身素质不知要提高多少!不知道会为企业和个人避免多少灾祸!

巨海公司自创办的那一天开始,我就把“做事精益求精,做人追求卓越”作为每一个巨海人的工作准则。我们每个人今天做事的品质,决定了我们未来人生的品质。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应重视细节,追求精益求精,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才能获得晋升和加薪的机会。

浅尝辄止:仅仅知道工作中的皮毛

从前有两个商人,结伴去南方旅行,由于天气十分热,阳光很强烈,不一会儿,两个人都觉得非常渴,于是便去买水喝。

一位好心的小贩向他们推荐了一种可以解渴避暑的水果——橄榄。甲商人非常精明,为了防止被骗,就要求小贩先拿出这种水果让他尝尝。小贩同意了,但给甲商人品尝的不是天然的橄榄,而是加工过的橄榄。小贩解释说,加工后的橄榄,容易保存,不易腐烂,放在嘴里,越嚼越香。

甲商人尝了一口,觉得太苦涩了,立马就把它吐了,还说小贩骗人。为证实小贩是否是骗子,乙商人也要求尝一下这种水果。刚咬一口时,确实苦涩,但细细咀嚼,却是一阵奇香,而且刚才的口渴也消除了。于是,乙商人立即买了一大包橄榄。

对于乙商人的举动,甲商人十分不解:“你发疯了啊?你要买这个回去?”乙商人神秘一笑,并不作答。旅行结束后,他们各自回到家里,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联系。有一天,甲商人看见自己的儿子手里竟然拿着一包橄榄,正嚼得津津有味。甲商人马上把橄榄夺了过来,正想把它扔掉时,却突然看见这包橄榄的生产商标就是乙商人注册的商标。甲商人大为惊奇,赶紧打电话问乙商人:“你在生产橄榄吗?”乙商人如实奉告:“是呀!它已经为我赚了很多钱了。真没有想到,有那么多人喜欢在夏天嚼这种橄榄。”

听完乙商人的话,甲商人后悔不迭,细细地尝了一颗橄榄,方才发觉这种水果真的是越嚼越香。

其实,工作也就是和尝橄榄一样,我们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否则就会失去很多机会。泛泛地了解一些知识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多才多艺往往使许多人失去成功的机会。许多有前途、有思想的年轻人一开始无法果断地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持之以恒地走下去,结果到老依然徘徊不定。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这样说道:“‘万事通’在我们那个年代或许还有机会施展,可如今已是一文不值了。”企图掌握好多种职业技能,还不如精通其中一两种;什么事情都知道些皮毛,还不如在某一方面懂得更多,理解得更透彻。

在工作中,每个人必须不停地加强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依靠艰苦的训练和努力以强化自己的专业地位,直到比你的同行知道得更多。你只有比别人做得更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才能与别人区别开来,从而使自己变得不可取代。

初出茅庐的青年人,一定要随时随地注意本行业的门道,而且还要研究得十分透彻。在这一方面,千万不能疏忽大意、不求甚解。有些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也要仔细观察;有些事情虽然有艰难险阻,但也要努力去探究清楚。如能做到这一点,你就能清除事业发展道路中的一切障碍。

一家著名国际贸易公司高薪招聘业务人员。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有一位年轻人条件相对优秀,毕业于名牌大学,又有3年专业外贸公司的工作经验。因此,他面对主考官的时候显得非常自信。

“你原来在外贸公司做什么工作?”主考官问道。“做花椒贸易。”

“以前花椒的销路非常好,可是最近几年国外客商却不要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花椒质量不好。”“你知道为什么不好吗?”

年轻人想了想,说道:“一定是农民在采集花椒的时候不够细心!”

主考官看了看他,说:“你错了。我去过花椒产地。采集花椒的最佳时间只有一个月。太早了,花椒还没有成熟;太晚了,花椒在树上就已经爆裂了。花椒采好后,要在太阳下暴晒一整天,如果晒不好,就不能称之为上品了。近几年来,许多农民图省事,把采集好的花椒放在热炕上烘干。这样烘出来的花椒虽然从颜色上看起来和晒过的花椒差不多,但是味道就相差很远了。”

“一个好的业务员要重视工作中的各个细节。”主考官说。

看看我们周围吧,对工作“熟不生巧”的人比比皆是。工作时敷衍了事会给公司带来不利,但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老板或许并不了解每个员工的表现或熟知每一项工作的细节,但是聪明的员工很清楚,掌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最终能给自己和公司带来巨大的好处。

在现代社会,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所有问题,使自己比别人更专业,在工作上更精通,你就有可能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升职和加薪的机会。浅尝辄止和不求甚解,只会让我们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功败垂成,抱憾终生。

投机取巧:不愿意付出相应的努力

有一位父亲这样告诫他的每个孩子:“无论未来从事何种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一丝不苟。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操心。”然而,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投机取巧是如此普遍地存在于各个组织之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痼疾。

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有时为了写一页小说,会花上一星期的时间;而一些现代的写作者,还在那里惊讶巴尔扎克的声誉是从何而来。许多人做了一些粗劣的工作,借口是时间不够,其实每个人按照日常的生活安排,都有着充分的时间,都可以做出最好的工作。如果养成了做事务求完美、善始善终的习惯,人的一辈子必会感到无穷的满足。而这一点正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水岭。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达到最佳境地,丝毫不会放松;成功者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不会投机取巧。

世界上绝顶聪明的人很少,绝对愚笨的人也不多,一般人都具有正常的能力与智慧。但是,为什么许多人无法取得成功呢?

世界上到处都是一些看起来很有希望成功的人——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能够成为而且应该成为各种非凡人物。但是,他们最终并没有成功,原因何在呢?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做事总是投机取巧,不愿意付出与成功相应的努力。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顶峰,却不愿意经过艰难的道路;他们渴望取得胜利,却不愿意作出牺牲。投机取巧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而成功者的秘诀就在于他们能够超越这种心态。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段时间,老农夫一直用牛和骡子一起耕地,耕作工作相当辛苦。年轻的小牛对骡子说:“今天我们装病吧,休息休息。”骡子却答道:“不行呀,我们还是努力把工作做好吧,因为耕种的季节很短呀,做完了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但小牛不听,最后还是装病休息。为此,农夫给它弄来新鲜的干草和谷物,尽量让它舒服些。等骡子耕种回来,小牛便向骡子询问地里的情况,“没有我们俩在一起时耕种得多,”骡子回答道,“但也耕种了不小的一段距离。”小牛又问老骡:“主人说我什么没有?”“没有。”骡子回答。

第二天,小牛还想偷懒,就再次装病。当骡子从田间回来时,小牛又问骡子:“今天怎么样?”“还不错,我认为,”骡子答道,“但耕种得还不是太多。”小牛又问道:“主人说我什么了?”“啥也没有对我说,”骡子说,“但是,他却停下来和屠夫说了好长时间的话。”

的确,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也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好处,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你则是有百害无一利。

在古罗马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另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位置时有一个秩序,就是必须经过前者,才能达到后者。它仿佛在告诉人们:勤奋是通往荣誉的必经之路。而那些试图绕过勤奋,寻找荣誉的人,总是被拒在荣誉的大门之外。

有些人本来拥有出众的才华,前途充满了光明,但在工作中却总是投机取巧,不愿意付出相应的努力,所以往往一事无成。生活中的无数实例都生动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在工作中试图投机取巧,可能表面上看起来会节约一些时间和精力,但结果却往往是浪费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一个人一旦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他的品格也会大打折扣。工作中总是投机取巧、不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人,不懂得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个性、意志无法坚定的人,是很难实现自己的个人追求的。

在一家皮毛销售公司,老板吩咐三个员工去做同一件事:去供货商那里调查一下皮毛的数量、价格和品质。

第一个员工5分钟后就回来了,他并没有亲自去调查,而是向下属打听了一下供货商的情况就回来汇报。30分钟后,第二个员工回来汇报。他亲自到供货商那里了解皮毛的数量、价格和品质。第三个员工90分钟后才回来汇报,原来他不但亲自到供货商那里了解了皮毛的数量、价格和品质,而且根据公司的采购需求,将供货商那里最有价值的商品做了详细记录,并且和供货商的销售经理取得了联系。

在返回途中,他还去了另外两家供货商那里了解皮毛的商业信息,将三家供货商的情况做了详细的比较,制订出了最佳购买方案。

同类推荐
  • 理想与成功(漫漫求知路)

    理想与成功(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
  • 35岁之前要掌握的16条成功法则

    35岁之前要掌握的16条成功法则

    一个没有掌握成功法则的人,好比盲目航行的船,在“东碰西撞”后,收获的必然是失败。本书是35岁之前成功的“导航图”,一旦有了正确指引,即使远航的路再艰辛、再黑暗,也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在本书里,我们收集了大量中外成功人士的例子,并对他们的成功经验加以分析研究,从而总结出了取得成功的十六条黄金法则。遵照这些法则,一步一步完善自我,你就会逐渐实现你的成功之梦。
  • 北大的青春不迷茫

    北大的青春不迷茫

    北大好比一种精神力量,以深刻隽永的厚度培育出一代代的精英领袖,它也像是一部沉淀着中国近代史的活词典,在这里,你能找到有关“青春”的代名词——不迷茫,不乏力,睿智、创新、颠覆权威….. 本书聚焦北大历史上影响中国、激励人心的北大人,看看他们如何化苦难为辉煌,从失败走向成功。 希望,这本书能助你走出迷茫的困局,面迎全新的人生。
  • 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是:缺乏有职业精神的员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职业精神。工作中,很多员工虽然表面上敬业,但却抱着一种打工的心态,并没有真正和公司融为一体,他们从根本上缺乏一种职业精神,始终徘徊在真正的职业化之外,没有真正认识到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追随你的心:做你想做的人

    追随你的心:做你想做的人

    心灵能够达到自己渴望的高度,也会沦落到无所期望的水平,一切外界的境遇只不过是心灵收获的一种手段。人永远是自己的主人,即使在最软弱和最堕落的悲惨境地也仍然如此。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定鼎奇闻

    定鼎奇闻

    小说描写的是明末清初的故事,通过写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但是最终遭遇失败,满清入主中原的故事。文中插入了神魔,具有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指南录

    指南录

    一段虚构的历史。一群男人为了捍卫一个文明不被武力征服的权力,一个民族不集体沦为四等奴隶的尊严而进行的抗争。在崖山落日前,探索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和文明的另一种出路。虚构的故事,真实的人物。以文天祥空坑兵败后的抗元故事为主线,介绍那个时代的传奇。
  • 一品庶女要翻身

    一品庶女要翻身

    她本是21世纪绝色神偷,亚州赌霸,身怀绝技,容色夺目,只因出了那么一点小小的“意外”,轮为穿越大军中的一员,很悲催的穿成豪门庶女,死爹死娘死爷爷的她,在府中众人的打压之下,将如何绽放光茫,锋芒展露!
  • 灵唤苍穹

    灵唤苍穹

    命运,以玩笑置我;世人,以冷眼视我;上天,却以沧桑赐我;我自何为?甘忍现状?或是,举手成刃,斗苍穹,武乾坤,吞星空,唤沧桑?
  •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是哈佛大学受欢迎的哲理书,是爱默生随笔精选集,内含主题随笔、浪漫诗歌和私家书信。阅读本书,可以给你的心灵一次震撼。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人言”是老祖宗用鲜血和脑浆写下来的忠告。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他们会落得如此境地?究其原因,还是对老祖宗留下来的处世之道悟得不深。有句常常在我们耳边响起的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们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接受过的历练多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就深刻得多了。这些口耳相传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领会。
  • 后来我们说

    后来我们说

    青春是什么,也许青春是我们不禁意间丢失的那块橡皮,也许是被风胡乱吹起的头发。也许是阳光从树缝里撒下,也许是河面颤抖的莲花。青春是美丽的故事,是我们说不完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