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8400000010

第10章 在工厂仓库里看展览

时尚流行“钢字号”

说到工厂,第一印象就是钢铁的庞然大物,相关联想无外乎噪音、污水和烟尘,总之与时尚似乎“浑身不搭界”,但谁让时尚喜欢“反其道而行”呢?祖母的裙子最好看,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如今这条真理被一些智慧头脑积极利用,这一回,包装出的可不是某种潮流回归,而是利用工厂体现现代时尚。

这真是一次奇思妙想的实践。新旧交融的结果使建筑的生命和观感丰厚异常,既不失新鲜的朝气,又蕴涵着深沉的韵味。“这正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效果”,业内人士评论,“只要你充分挖掘,进行再创造,老厂房会给人意想不到的商业效果和社会效果”。

在工厂,既能感受到洋味十足的时尚气氛,同时还能体会到浓重的本土怀旧气息,这使得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年轻人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回归与认同。

把艺术中心设在仓库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十多年前的美国纽约苏荷区(SoHo,即South of Houston Street的英文缩写)。它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岛的西南端,是一个占地不足0.17平方英里,居民人口约为六千多人的社区。

早在一八六九-一八九五年间,美国步入工业化时代,纽约成为全美制造业中心。铸铁制品由于承重力强、成本低、可以根据客户需要生产出不同造型,还能大规模生产等优点,迅速替代了大理石建材与花岗岩,成为工厂主、商人们建造仓库、厂房的首选。他们要求建筑师按照法国第二王朝的建筑风格,将铸铁弯曲、油漆,模仿出大理石圆柱和拱型窗户的效果。到了十九世纪末,几乎整个苏荷区都是这种铸铁工艺的建筑(约有五十栋之多)。

二战后,制造业不再成为纽约市经济的支柱产业,许多工厂开始搬出苏荷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艺术家因为欧洲社会的动荡与战争移居纽约,加上每年来纽约找工作的大量艺术院校毕业生,他们很快发现,有大量闲置厂房的苏荷区空间大,租金也便宜,很适合他们居住。

到了一九六零年,苏荷区的艺术家们还联合起来,用了整整九年的时间促使政府永远搁置了原先修路的计划。不过为了改造旧城,纽约市政府与规划、立法部门规定:楼房底层只能用于商业用途,于是画廊开始出现。到了一九七八年,共有七十七家画廊在那里开业。经济一旦发展,房租也开始水涨船高。到了八十年代,苏荷区已经成为“雅皮”一族的住宅区。

而在中国,这种Loft(仓库)文化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开始萌芽。为什么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都那么偏爱仓库呢?我想,空间可塑性强、交通便利、价格便宜,应该算是决定性因素。而且仓库属于工业建筑,它只需要满足最基本的空间需求即可,也就是说,它不会受任何时期、地区意识形态的影响,不会产生不必要的任何装饰要素。这种朴素性、自身的模糊性,反而更适合各种意义的阐述。

迷宫般的莫干山路五十号

莫干山路很短,隐在苏州河边上,靠近澳门路、长寿路桥。第一次去,出租车司机说,听都没听说过。去了几次后,发现那里离上海火车站不远,便改坐地铁,再慢慢步行了去,约莫走上十五分钟左右,就到了。

五十号,其实是个很小的工业园区,叫上海春明都市型工业园区。东临不夜城,南依长寿路商业街,西接长寿绿地,北靠中远两湾城。它的前身是一家始建于一九三二年的老纺织厂——信和纱厂,后来称为上海第十二毛纺厂,再改为春明粗纺厂。一九九九年底根据纺织产业调整的需要,再加上苏州河开始综合整治,工人们离开了他们的车床。四万多平方米的老厂房,如今已经建立了许多画廊、艺术中心,还有艺术家工作室。

电梯有,但是得等上巨漫长的时间。爬楼梯吧,这里的楼梯级数可真是翻了倍。东廊的老板有一次开玩笑:“我想真正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人是不会在乎爬四层楼梯的。”此话有理。

这里的场地很是宽广,大约五十米长、二十米宽,层高六米。唯一的遗憾是虽然这里的门牌号很容易找,但各个车间四通八达,曲里拐弯的,简直像个迷宫。

一路走去,尽是懒懒散散的民工,拉家带口的,自顾自干着活。

那次看录象短片,因为有四百部之多,我连看了两天,看得头昏眼花了出门,跑到楼下,七转八转,居然转去了旁边的咖啡屋。小小咖啡屋的墙上装饰很是丰富,既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信和纱厂的老股票,也有八九十年代上毛十二厂的老奖状,还有一幅从江南农家拆来的大约有一百年历史的老漏窗。

同类推荐
  •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

    ,这套丛书共收入了8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8部散文集,《爱你生命的每一天》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包括李国文的《历史的真相》、陈忠实的《俯仰关中》、刘心武的《人情似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周大新的《我们会遇到什么》、熊召政的《醉里挑灯看剑》和刘玉民的《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这套丛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
  • 天道酬民

    天道酬民

    5000多万元就放在面前,而且明确告诉你:这已经属于你了。你将如何?如此巨额财富面前,它的诱惑力足可以让一个高贵的人丧失高贵,而他却淡然一笑:“我不要。”……伟大的时代,创作着经典故事和经典人物。
  •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是陈祖芬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讲述的是内燃机工程师王运丰,50年代初抛家别妻,带着3个孩子,从德国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故事。在“文革”期间,他被打成“德国特务”,备受折磨,但他忍辱负重,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的智慧才能,为祖国争得了权益和荣誉。作品以思想开阔、深沉而锋利见长。结构上分“柏林妻子”、“德国特务”、“中国母亲”三个组成部分,时间与空间跨度大,用意识流手法把时间上的跳跃和看似零散的内容巧妙地结构为完整的一体。
  • 东京那边女人的故事

    东京那边女人的故事

    三位女性在日本截然不同又同样坎坷的经历。她们中有的逐渐坚强,最终自立;有的心灰意冷,削发为尼;有的无怨无悔,笑对生活。三个为不同目的来到日本的中国女人;三个在日本经历迥然不同的中国女人;三个在日本体味世间冷暖的中国女人;三个为未来重新开启人生的中国女人。
  •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住特定历史人物的个性,描写了14组红军女战士的光辉形象。这些女人,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了白区,承担着献身革命与护卫家庭的双重重担。作者从这些红军留下的女人身上,挖掘她们的伟岸人格,圣洁的品格,不屈的个性……
热门推荐
  • 祸水皇妃“逃”花运:桃花妃妃

    祸水皇妃“逃”花运:桃花妃妃

    (第二部正在创作)她一生下来就被一位白胡子老头说是命犯桃花的红颜祸水,18年后她的相貌倾国倾城,追求者也陆续不断,可是和她在一起的男人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有钱的家道中落,没钱的轻则摔楼梯,重则死翘翘。哪知有朝一日她穿越了,一大早睁开眼睛自己却在不知名的朝代,自己的身份还是京城第一妓院浴花楼的头牌!老鸨金花妈妈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让她接管浴花楼,好吧!接管就接管,正当生意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的时候从宫里来了一道圣旨,命她参选今年的秀女,认命了,谁知进宫就被太后打,还好皇上来的快救了她,就这样她在龙床上睡了一宿......
  • 玛丽亚的舞毯

    玛丽亚的舞毯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行为改变思想

    行为改变思想

    威廉·詹姆斯观察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联系时,发现了“表现”原理,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某种行为的表现而获得相应的情绪感受。本书以“表现”原理为核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阐述了行为是如何影响人的认知,改变认知,改变思想的。本书充满世界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在行为与思想方面进行的经典实验和案例,开阔了读者视野,令人耳目一新。同时,生动地列举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行为对思想情绪产生的影响,使人们更容易反观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得自己越来越靠近预设的目标。
  • 谁是你心中的唯一

    谁是你心中的唯一

    本书为中国有名的招牌大学335所最新揭密,是千百万高考生、考研生必读的一本书。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伟人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伟人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劳动者创造了历史,劳动者书写着历史。但是,伟人可以改变历史,可以推动历史前进。翻开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伟人在人类史上的影响,甚至一位伟人就是一个历史阶段的创造者。
  • 一场游戏一场梦(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场游戏一场梦(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本书包括跳动的涟漪,岁月如诗,爱在心灵深处,真爱无疆,温馨的亲情,爱的世界,生命中的那些感动。
  • 我读.5

    我读.5

    《我读5》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所选的题材范围颇广,比如《自由》《巨流河》《寻找家园》《寻路中国》《容忍与自由》《消逝的燕京》《隐居·在旅馆》《隐私不保的年代》……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 明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明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明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丛书之一,收录了丹麦作家卡尔·阿道尔夫·吉耶勒卢普1917年获奖的《明娜》。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