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1600000008

第8章 脏腑经络养生防病(6)

针灸中脘穴还可以加速肠胃蠕动,增强胃肠消化功能。所以,中脘穴还被很多肥胖患者视为减肥的法宝。临床治疗的肥胖病人几乎都问我一个问题:“我吃得不多啊,差不多就是喝凉水了,怎么还这样胖呢?”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胃肠功能低下导致的。这一类型的病人刻意节食减肥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胃肠功能低下甚至紊乱会造成体内代谢失调,使饮食物进入体内不能有效地消化利用,却转化成为大量脂肪堆积。据观察肥胖患者大部分有便秘倾向,甚至顽固性便秘,最终导致摄入的饮食物排解不出来。一方面是每天都有食物进入,另一方面体内又形成脂肪积聚,出现肥胖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了强化胃肠功能,提高其代谢水平,我们可以针灸中脘穴,也可以刺络拔罐甚至火针针之,目的是解决现代人常有的疲劳性胃障碍,以增强胃肠的排空能力和脂肪代谢分解能力,胃肠功能调和了,肥胖就在防治之中了。

中脘穴还有通腑降逆的功效,胃为腑,以降为顺,是说胃气应该往下行,往下降的。如果胃气不往下降,要么堆积,要么上逆,均会引起失眠,即所谓的“胃不和则卧不安”,遇此病因,针灸中脘穴可治之。

如果家中有小儿出现消化不良之胃脘胀痛、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情况,可以对中脘穴进行按摩。让患儿仰卧,用掌心对准中脘穴顺时针揉按1~3分钟,再轻轻按压中脘穴施震颤法1分钟,最后手掌心突然提起,反复操作5~10次即有佳效。

宽胸理气——膻中穴。膻中穴在任脉胸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胸是宗气(宗气总合水谷精微化生的营卫之气与吸入之大气而成;积于胸中,是一身之气运动输布的出发点)会聚之处,膻中穴是气之会穴,又是心包募穴,能理气宽中,振奋胸阳,活血通络止咳平喘。《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灵枢·胀论》:“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意思是说,膻中穴是心包经的令官,有保护心脏和代替心脏受邪的作用。膻中尤其擅长治疗各种与气有关的病,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病证,如哮喘、胸闷、心悸、怔忡、心绞痛、食道炎、呕吐、呃逆、食不下、胃脘痛等。我在临床运用膻中穴有两个特殊用法:一是治疗乳腺增生采用鸡爪刺膻中穴,有显著地宽胸理气止痛之效,鸡爪刺即用银针刺入该穴后像鸡爪一样向上下左右透刺并使穴位有撑胀感则效佳。二是治疗顽固性呃逆在膻中穴施以“三重法”,呃逆,俗称打嗝,顽固性呃逆是指连续48小时不间断打嗝,吃饭睡觉均打,治之无效。“三重法”是我在临床独创的针灸法,以“重刺络、重拔罐、重艾灸”为特点,膻中穴施用“三重法”治顽固性呃逆有特效。

有一部美国大片叫《金刚》,片中的大猩猩在发怒的时候一边咆哮,一边双拳捶打自己的胸膛。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当我们因为生气而感到胸闷时,会不自觉地用拳头捶打自己的胸口,因为这样就会让我们的不顺畅减轻许多。其实,胸口有“出气”作用的穴就是膻中穴。每当有不良情绪纠结你的时候就轻轻拍打拍打膻中穴,随着拍打不良情绪就会排出去了,我想这就是“宽胸理气”的作用吧。有时候,我们自己就是最好的医生,只要我们平时多积累一点保健养生的常识,那就记住膻中穴这个养生作用吧。

传统的膻中穴按摩法有两种:一是用中指指腹每晚睡前顺时针按揉该穴3分钟;二是用右手大鱼际从天突穴向膻中穴轻轻按压,不可从下向上推,对冠心病、咳喘所出现胸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请注意:这种按摩对产后催乳亦有效。

我在临床治疗时,几乎每个病人尤其是女性都要辅以膻中穴。因为,发现针刺膻中穴不仅能舒缓病人的压抑心情,能镇静安神治疗失眠;还可以防治乳腺增生,针治后病人自觉胸腹气机畅通,甚至可以感觉到胃肠蠕动。请记住:宽胸理气非膻中莫属。

治疗咽喉病症的要穴——天突。天突穴位于任脉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是任脉与阴维脉在咽喉处的交会穴,具有宣肺平喘,清咽开音,消寒散结及通利气机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咳嗽、哮喘、咽喉炎、呃逆、噎膈、胸骨疼痛、暴发性失音及各种声带疾病。在天突穴拔罐,可直接降低气管黏膜的兴奋性,激惹性,从而可以治疗各种原因包括感冒、气管炎、喘息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咽峡炎、肺炎等所引起的剧烈咳嗽。

另外,如果在吃饭时说笑、打闹,容易使饮食物误入气道,引发剧烈呛咳,甚至引起喉痉挛,使患者声门闭锁,既吸不进气,也呼不出气,不能言语,脸憋胀通红,濒临窒息。在这危急时刻,若能及时点按天突穴,可暂时阻断局部周围神经的传导冲动,减弱神经系统对喉及呼吸道黏膜受刺激的兴奋性,从而使喉肌痉挛紧张度下降,窒息危象能得到即刻缓解。当然,此法只为权宜之策,救命之法,缓解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你是不是意识到任脉的重要性了呢?对任脉上的一切重要养生保健大穴有了一些了解了吧?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虽然任脉不能让你内力无穷,但它毕竟能统领一身之阴,记住任脉的基本生理功能和一些特殊治病养生的功效,相信健康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督脉的“督”字,有总督、督促的含义。从督脉循行路线上看,督脉行于人体背部正中线上。背为阳,且督脉的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与足三阳经交会于百会和脑户等穴,又与阳维脉会于风府、哑门二穴。因督脉与各阳经都有联系,故能调节全身阳经的气血,因其能总督全身阳经之气,故又称之为“阳经之海”。

督脉循行于脊里,入颅络脑,分支络肾,故督脉与脑、髓和肾的生理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又主生殖胞宫,所以宫寒不孕、精冷不育等生殖系统疾病与督脉功能失调有关。《本草纲目》中说:“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循行络于脑,故人的神志、精神活动甚至一些精神类疾病与督脉亦关系密切。

督脉行于人体正中线上,膀胱经比邻左右,人体五脏六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俞穴而受到督脉经气的支配;同样,脏腑功能的异常也会影响到督脉脉气的运行,比如,人体长时间出现便秘,大肠内的浊气积滞不通,就会通过腰部的大肠俞穴进入督脉,浊气沿督脉上行至脑,人体便会出现头脑昏沉、精神不振。所以,通过对督脉的针灸治疗可调整脏腑的功能失调,促进全身气血循环,以保证人体的阴阳平衡。督脉不畅会出现病症:

《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实则背强,虚则头重。”因督脉循行于人体后背正中线上,又入络于脑,如果督脉脉气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的病症,这是督脉经络之气受阻,清阳之气不能上升之故。由于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络一身之阴气,不仅能发生腰脊强痛,而且也易发生癫痫、惊狂、嗜睡、痴呆、精神异常。同时,督脉的别络由小腹上行,如脉气失调,也可出现小腹引痛之寒疝痛,其痛上冲心,以及小便不利、痔疮、遗尿、女子不孕等。据《针灸大成》载,后溪穴通于督脉其主治有手足拘挛、震颤、抽搐、中风不语、头痛头重、颈项僵直、目赤肿痛、腰背腿痛、咽喉牙齿肿痛、手足麻木、盗汗、破伤风、伤寒发热等。

督脉循行:起于小腹内,出于会阴部,沿脊柱内侧上行,到颈后风府穴进入脑内,联络于脑,再回出上行至头顶,循前额正中线到鼻柱下方,止于龈交穴。分支一: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会阴部,在尾骶骨端与足少阴肾经在大腿内侧主干以及足太阳膀胱经相会合,一起贯通脊里,在腰部环绕出来属于肾脏;分支二:从小腹内直上贯通脐窝,向上贯心,到达咽喉部与任脉和冲脉会合,向上到下颌,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分支三: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于目内眦,上行到前额,交会于颠顶,入络于脑,在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与肾脏相联络。

督脉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共计28穴。它们是: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

补肾壮阳——命门。命门穴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有壮阳补肾、强腰健骨、舒筋镇痉之功。该穴位于督脉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简易取穴:平脐绕身一周划一环线,与后正中线交点是穴。命门穴,在两肾中间,为肾精所养护,是生之门,死之门,比喻该穴处在生死之门,故名命门。命门穴临床多用于治疗腰部虚冷疼痛、遗尿、腹泻、男性遗精阳痿、女性虚寒月经不调、月经量少、习惯性流产、赤白带下、耳鸣耳聋及手足寒痹痛。用手重压此穴,有很强的压痛感,如不慎外力击中此穴,易击破督脉深藏之元气,可致下肢瘫痪。武打影视剧和武侠小说中经常提到攻击对方致命要穴之一便是命门穴。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骨质增生和女性继发性闭经为临床常见病,我用针灸疗法治疗这些病善用“三重法”,即对命门穴施以“重刺络、重拔罐、重艾灸”,既有立竿见影之效,又有显著地抗复发作用,“三重法”曾被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专访,并在国际频道多次播放。在保健养生中可用按摩或手握拳叩击命门穴的方法来壮阳补肾,每天15分钟,至命门穴处有温热胀感为佳,以此防治腰腿酸沉无力、周身疲惫、下肢水肿、小便频数、白带清稀、头晕或耳鸣等病症,有良效。

治胸背痛——至阳。至阳穴在第七胸椎棘突下。简易取穴法:坐位,两手自然下垂,肩胛冈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之交点处是穴。有温通胸阳、散寒止痛、疏肝利胆、养生保健的功效。至者达也,又有“极”之意。如在一年四季中,有夏至,为夏之至极;有冬至,为冬之至极。人体以阴阳为平衡体,以前后分阴阳则腹为阴背为阳,以上下分阴阳则横膈以下为阳中之阴,横膈以上为阳中之阳。阳中之阳,即阳之至也,故名“至阳”。意谓,督脉经气上行至此,是由腰骶部位的阳中之阴上行渐至阳中之阳,即背部阴阳相交之处至阳穴,故凡属阴阳寒热交争之症多以至阳穴治之,旨在扶正气之阳,而祛病邪之阴,通常以微汗出的方式来收效,如,古代常用此穴治疗疟疾。我在临床上善用此穴治疗颈肩腰背疼痛之由寒湿致病者,尤其夏天暑湿时节,因饮食寒凉、湿邪困脾,出现呕吐、腹泻、脘腹冷痛等胃肠道感冒症状,颈肩背又因感受空调、电扇风寒之邪致颈肩背腰僵紧冷痛、酸困乏力、精神不振,此时以至阳穴为主配大椎、后溪、中脘、足三里等穴针灸并施,辅以至阳穴刺络拔罐,以助阳散寒、健脾除湿,一次有效,三次可愈。对老年人有慢性冠心病、心绞痛、胸闷痛者可用至阳穴艾灸法以振奋胸阳、通痹止痛。按天人合一理论至阳穴其穴性与夏至意蕴相同,故以夏季养阳的三伏贴方法,用辛温发散的药物敷贴至阳穴则是冬病夏治的具体应用。我在临床用至阳还有一经验用法,在穴位处用刺络拔罐法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尤以小儿咳喘效果最佳,唯拔罐时注意拔罐火候,以将起泡又不起泡为佳,拔罐后贴敷自制白芥子散,一般用后2小时即有效。

治诸痛绝穴——大椎。穴名最早见于《素问·气府》篇。位置: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若突起不明显,可以轻轻转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人体脊柱颈椎第七椎为颈背椎骨之最大者,古人排序以此椎为脊柱诸椎之长,因其椎骨隆起为最高棘突,故名大椎。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穴,即该穴与手足六条阳经相交会,故大椎不仅可治疗督脉上的病,还可治疗手足三阳经上的病症。该穴位于颈部阳位,阳中之阳,向上向外,性主疏散,总督全身之阳气,故泻之能开启太阳之门逐邪外出,是治疗外感发热的首选穴。有清热祛风、助阳散寒、理气降逆、通阳截症、止痛镇惊之效。临床治疗范围非常广泛,以针刺泻法或刺络拔罐为主,也可用灸法。依据大椎穴这些穴性特点,我在临床上善用此穴治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颈肩腰背痛、阳气虚弱、形寒肢冷、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咳嗽、慢性咽喉炎、青春痘、面生雀斑、手足麻木等,为此兴创大椎穴改良针刺法,既克服了该穴深刺所带来的风险,又极大提高了临床疗效。对颈肩腰背痛尤其急性疼痛用大椎穴改良针刺法,首次治疗其即刻止痛率可达90%以上。针刺取效的关键是针刺方向向下并与皮肤成角小于15°,使针感向病灶处传导。日常生活中,大家不慎感受风寒,尤其冬夏二季受风寒后出现的颈项肩背僵紧疼痛,常见的如落枕、颈肩综合征等常见痛症,首先在大椎穴拔罐能有效地缓解疼痛。强直性脊柱炎是医学上公认的难治病,用“重刺络、重拔罐、重艾灸”之三重法,在大椎、至阳、命门、肾俞穴施治能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尤其能很快降低血沉沉降率的作用,这是“三重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独特之处。大椎穴还是健康养生首选穴之一,针刺大椎穴能提高人体的正气、阳气和机体免疫力,故三伏贴、冬病夏治防治哮喘、过敏性鼻炎、寒性腰腿痛等慢性疾病都离不开大椎穴。对阳盛阳亢引起的失眠,大椎穴刺络拔罐也有很好的疗效。

祛风要穴——风府。风府穴名最早见于《灵枢·本输》篇。位置:在后项上入发际1寸,两筋之间凹陷中。风,指风邪;府,指府舍。本穴位居项后风邪易感之处,为风邪所入之府,故名风府穴。别名舌本、鬼枕、曹溪,是督脉与阳维脉、足太阳经之会,是治疗各种风证的要穴,临床多施以泻法,不宜灸。风府穴两侧为风池、翳风穴,本穴居其正中是风邪极易侵袭之处,也是人体最易感受风寒之邪之府。从形势上来看,风府是统领风穴的衙府,从病理上而言,风府则是风邪内传的门户,又因为督脉与阳维脉、足太阳经交会于此,督脉由此上行入脑,而内通于脑,故该穴有散风、祛风、息风、醒脑、开窍、安神的功效。临床所见一切风证,不论内风、外风或内外兼夹之风证均需风府穴来治疗,如脑中风、肝阳上亢化风之眩晕(高血压)、头风痛、颈肩背游走性疼痛(风痛)、风寒痛、风火牙痛、急慢性候风(咽喉炎)、舌急难言、暴发性失音等风证。又,风性善行数变,主动,针刺该穴可祛风镇静止痉安神,故可治疗躁扰不宁之失眠、焦虑、惊恐、胆怯之症,如妇女更年期出现的烦躁不安、脾气暴躁、精神失常病人的狂言不休、狂走不停等症。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风府过项,是治疗颈项僵紧疼痛的特效穴。临床常见的颈椎病、颈肩综合征、落枕、背部筋膜炎、棘上韧带炎等疼痛性疾病可首选风府穴,同时可治疗风火牙痛。古人有诗赞之曰:“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痛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依此诗之意,颈项僵痛属风寒者可按揉风府、承浆穴。

同类推荐
  •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中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光辉灿烂的古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群众解除了疾病和痛苦、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的核心内容即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与精华,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辨证论治是我国特有的,根据病理变化进行治疗的一种临床诊疗原则,它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漫长过程。《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介绍了中医辨证论治的起源、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外科守护、心理疗法、针灸辨治等内容。
  • 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由于人口的逐年增长及大量计划生育工作,妇产科门急诊工作任务繁重,临床医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做出诊断,且有效规范地进行处理。《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第一版出版以来,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为年轻妇产科医师的门急诊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 公共场所消杀灭简明教程

    公共场所消杀灭简明教程

    公共场所是人们生活、学习、娱乐、工作和社会交往不可缺少的地方。由于人群在公共场所的聚集,这些场所也成为容易传播疾病的地方。在公共场所中容易传播的呼吸道疾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百日咳等;肠道疾病有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霍乱、甲型肝炎等;接触传播的疾病有某些皮肤病、性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公共场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公众的身心健康。
  • 神经内科临床处方手册(第二版)

    神经内科临床处方手册(第二版)

    本书为临床治疗用书,主要读者对象为年轻临床医师,包括各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本书以较少的笔墨概述每一疾病,并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处方和警示的条目编写,简洁明了。本书的编写围绕处方用药这一主题,对发病机制进行简单扼要的介绍,把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断合二为一成诊断要点。为了方便临床医师的实际使用,本书在治疗要点之后,以处方的形式列出详尽的治疗用药选择,尤其适合于全科医师和低年资神经内科医师的临床工作需要。对目前尚无特异性有效治疗的神经内科疾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本书也一并列出,供临床医师参考。
热门推荐
  • 聘你

    聘你

    本书对个大著名企业的面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供面试者参考。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瞿秋白传

    瞿秋白传

    想为大家辟出一条光明的路,却因为多余的话一度被误为多余的人。五四风云人物书系《瞿秋白传》,36年悲剧人生说历史误会,从容就义是书生,74载烟云过尽见个人性情,细节还原真秋白。
  • 此情可待成追忆

    此情可待成追忆

    山寺的惊鸿一瞥,他对她心生无尽爱慕之情。小僧的一语道破,他始知这定是一段无果姻缘。但,心底的倾慕,促使他忘记后宫佳丽三千,即使,她是他最恨的权臣之女。竹林的狭路相逢,她认他为知音知己之人。悄悄收下的绯紫玉佩,隐藏了她柔情似水的一片春心。但,显赫的出身,婚姻的不能自主,促使她忘记有这样一个人。此情可待成追忆,此情,已自成追忆。即使,他与她,同在那寂寂深宫中;即使,他是皇帝,她是皇后,也只有相知相对,不相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灭武尊

    不灭武尊

    一门被视为垃圾的功法,一个被同门视作废人的修炼狂人,在得到一枚阴阳玉佩之后,一切将彻底改变。十倍修炼速度,令古飞一再突破武道极限,千百年来已被人认定的铁律,被古飞一一打破!奇迹……古飞不相信奇迹,他相信的只有血和汗,在这个武道已经没落,真正的武道奥义已经失传的腾龙大陆修炼界,且看古飞如何以武逆天,脚踏道术神通,拳打妖魔鬼怪,怀抱红颜绝色,成就不灭武尊!
  • 医学探谜

    医学探谜

    《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医学探谜》是《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系列之一,包括:体育探谜、文化探谜、文明探谜、文学探谜、文艺探谜等。
  • 本宫回来了

    本宫回来了

    结果一不小心把渣皇帝玩死了。再次睁开眼,叶卿上辈子过的挺爽的,她成了叶倾,一大群渣男正在快速接近中,作为皇后,你们这群蛇精病,和渣皇帝斗智斗勇几十年,都给本宫滚!本宫分分钟弄死泥萌!
  • 风华无双:别惹狂傲魔妃

    风华无双:别惹狂傲魔妃

    一纸退婚,懦弱太子妃投湖身亡,再醒来的少女却上演令人热血沸腾的废柴变奇迹。被嘲笑无能又如何,危急关头她惊艳登场,强悍战斗力让所有人目瞪口呆。被冷酷太子抛弃又如何,五国腹黑皇子为争她头破血流。她,上古驱魔一族唯一的后代惊才绝艳的少女,令众帅哥大人物为她倾倒,注定让争天下之势更加波澜迭起。(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是郑振铎先生重要作品之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总结了国外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发现,例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重要遗迹的发现和发掘历程,资料详尽,条理清晰,文辞生动,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