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5800000004

第4章 乱世(2)

有一天,有个魏州人到宫中来求见,自称是刘皇后的父亲。当时那个内侍还在,一看就认识,这就是当年的黄须老人,就是刘皇后的父亲。但刘皇后正在跟李存勖的其他女人争宠,各自都夸大自家的门阀,刘氏以自己出身贫贱为耻,所以也编造了大家闺秀之类的神话,多年过去,根本就不想见昔日的老爸。现在这个背着药篓,乞丐般的老头子出现了,往日编造的神话就要破产,于是,干脆不承认这个黄须老头是她爹。她对庄宗李存勖说:"当初妾离去家乡时,妾父已经死于乱兵,那时,我还记得,我们都趴在老爸的尸体上哭过。妾已经没有父亲。现在这是哪儿来的乡巴佬玩这个诈伪的把戏?"不认也罢,她还派人到宫门口去鞭打自己的亲爹,硬把老头儿赶走了。李存勖好演艺,知道这桩事后,就编排脚本,宫中闲暇时,跟儿子李继岌玩"情景再现"。他自己找了个破药篓子背着,让儿子李继岌戴了个破帽子跟在后面,假扮刘皇后的父亲行医。刘皇后正在午睡,醒来看到爷俩这一身打扮进入内室,问这是咋回事,李继岌按照脚本回答:"俺乃是刘衙推,来找俺的女儿啊!""衙推",本来是指各节度使、团练使属下的小吏,但五代以来以此称从事医卜星相行业的人。刘皇后一听大怒,给了儿子一顿鞭子。

但是大玩家李存勖还算喜欢她,有大臣就揣摩上意,请求册立她做了皇后。

做了皇后,她不改寒贱时的作风:好兴利聚财。她有时会指使下人去做生意,买卖过柴禾、水果,甚至堂而皇之地以"皇后"的名义做生意。

人有贡奉给皇室的东西,她先占有。按规定,接受地方贡奉应该有回报,她啥都不给。没事就写个佛经之类的给尼姑、法师,其他颁赐,一概没有。

庄宗李存勖被颠覆,混乱之际,需要内府出财帛犒赏军人,要皇室奉献,刘皇后吝啬,内库使根本调不动皇室,最后刘皇后只拿出两只银盆犒军。军人得不到犒赏,也没有啥积极性,李存勖没有了最后的依托力量,导致在军人作乱中被杀。李存勖遭遇颠覆,刘皇后的"吝赏"肯定不是唯一原因,但却是原因之一。李存勖优待优伶,也是将士离心的原因。

李存勖称帝之前和之后,几乎判若两人。之前,那是能征惯战的将军;之后,那是纵情演艺事业,不懂体恤民情,管理失控的昏君。所以才会让石敬瑭觑见帝国破绽,让李嗣源得了后唐天下。

李嗣源进入京师后,令各路诸侯访求李克用诸子,也即诸王。但他并没有要杀害诸王的意思。他的手下大臣安重诲等,私下谋划道:"现在咱这个殿下,正在监国,处理先帝丧事,咱们应该早点安排诸王,以此来统一人心。但殿下性慈,咱抓了诸王,不可以告诉他。"于是,安重诲等人抓了诸王直接就杀了。这事一直到一个多月后,李嗣源才听说。但他知道一切无可挽回,只有痛切地叱责安重诲等人一通,自己却暗暗伤惜很久,不能平静。

刘皇后在战乱中,带上价值连城的四条犀带,还有一囊黄金,找到年轻的申王李存渥,准备逃往太原。那里有当初李存勖的战将李彦超镇守。

一路上,这位刘皇后开始和李存渥乱伦,通奸,史称"同箦而寝",在一块炕席上睡觉。

李存渥到了太原之后,李彦超已经心向李嗣源了,所以不接纳李存勖的各位皇子。结果李存渥被下人所杀。李彦超不敢杀刘皇后,但也没有安顿她,刘皇后自己在太原出家为尼。

但李嗣源已经听说了刘皇后的种种丑闻,史称"明宗闻其秽,即令自杀",明宗李嗣源听说这个女人太肮脏了,当即令她自杀,给她留了全尸。

"法乳汤"与"同阿饼"

李嗣源也鼓励权贵们能体会民生之艰,过一种简朴的生活。这个世界上喜欢过奢侈生活的人多,喜欢过简朴生活的人少。但简朴而又合理的生活才是符合天道,事实上也符合人性的。奢华,尤其是那种过度的奢华,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一种虚荣作怪。李嗣源没有这种虚荣心。考三千年史,帝王出于虚荣,追求奢靡生活,看来看去,处处透露着小家子气;相反,那些出于天性而不是刻意表演简朴的帝王,反而有一股直通哲学终极意义的大气。给大树都包上绸缎,给城墙都铺上锦绫,吃饭时上一百多道菜,乘个辇还用黄金装饰,诸如此类,好玩吗?反而透露着颟顸可笑的土鳖习气。简朴,在李嗣源那里,似乎就是一种天性,犹如在赵匡胤那里就是一种天性一样。世俗的奢靡,对参透人间真相、明了天道秘密的俊秀人物而言,不构成诱惑。

李嗣源在藩镇时,待客有一种东西叫"法乳汤"。他召集幕属论事,每人案前就奉上半盏(还不是一盏)"法乳汤"。这是用酒罂浸过小米然后煮熟了的饮料,略相当于米酒。

他平时爱吃的东西也简单,有一种叫"同阿饼"。估计这玩意儿有点像京津一带的面食"懒龙"。但"懒龙"的做法是,发面,擀薄,放上肉馅,卷成长条形蒸,熟后切块。"同阿饼"的做法,则是碎肉与面掺和,团成胳膊那么粗的一溜,然后刀截成一片片二寸厚的圆饼状,蒸食。

他的大臣也大多很简朴。冯道,生活就不算奢侈。更有个宰相叫李愚,生病时,李嗣源派出近臣去探望,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李愚家里四壁几乎没有啥装饰,病床之上也不过就是一条破旧的毯子。这里看不到官宦之家的雕梁画栋,锦衣玉食。李嗣源听到汇报后,很感动,下诏赏赐李愚绢一百匹,钱十万,还给了他床上的铺陈之物,比较讲究点的东西共十三件。

说李愚"廉介",而不是"廉洁",是有原因的。"廉洁",不过是清廉;"廉介",则是清廉加耿介。耿介,就是正直,就是恪守君子之道。李愚,是乱世中难得的耿介清廉之人,值得在此特别表彰。

李愚在大唐末年中了进士,天下大乱时,客居西北,在地方藩帅麾下做幕僚。他看到天子蒙难,就多次给藩帅上书,要求举义兵"勤王"。信写得慷慨激昂:"我常常读书,读到史上父子君臣之间,有伤教化害礼义的故实,恨不得将这类败坏世风之人杀死并陈尸于市!……"这个意见今天来看,当然问题重重,但在乱世中,也不失为一种"耿介"。

藩帅不能用他的意见,他就坚决辞别,不干了。后梁皇上听说了李愚的大名,知道他学问、操行都不错,就召他来担任左拾遗(谏官),并充当崇政院直学士(秘书)。当时后梁的衡王朱友谅位尊身贵,一些有权势的大人物见了他都要行跪拜礼,但李愚见朱友谅,不过行拱手礼。后梁皇帝听说后责备他:"衡王朱友谅是我哥,我见了他都要跪拜,你却行拱手礼,这样合适吗?嗯?"李愚答道:"陛下您是以本家人的礼数来见衡王,他是您长兄,您向他跪拜算是应该的。其他人都不过是陛下的家臣。而我,和衡王素无来往,没有礼节上的什么规定,不想因此而妄有所屈。"后梁皇上看着这位"耿介"的读书人,也一时没有办法,最后就以"抗直"(固执抗命)的罪名,罢了他的左拾遗,让他到地方上去做了观察判官。李愚是后唐最重要的大臣,在李嗣源之后,没有得到重用。李嗣源对于敢于直言上书、讨论政事的大臣,总是给予鼓励和表彰。他不怎么喜欢听奉承话,因为他知道下属的各类阿谀奉承,实在说,没啥意思。他就主动约束自己的各类欲望,常召文武百官"极言时政得失",要大臣们将国家优劣现状真实地反映给他,他接纳臣下忠谏,在位七年,从未杀过一个谏官。

李嗣源对民生尤其关心。他曾下令天下诸道均平民间田税,准许民间自铸农具或杂件(唐末和后梁是禁止民间铸造的),还开放酒禁,许百姓造酒。这样,就等于取消了国家对盐铁业和造酒业的专营垄断。这是汉代以来儒学倡导的一种经济模式,相当于放开了民营经济。在"崇本抑末""与民争利"相沿成习的国家惯性中,李嗣源做了一次不俗的努力。此事在中国历来经济展开中,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案例,但还很少看到经济史学家瞩目于这类案例。

他到民间视察时,有一次看到田间有农民父子三人挽犁耕田,因为这一家人太贫困,没有耕牛。于是,他做出了特殊的安抚。史称"帝悯之,赐耕牛三头"。又有一次,他到龙门(今河南洛阳)视察,看民夫修伊水的石堰,很辛苦,就颁赏给了民夫酒食。几天后,有关部门上奏说:"这些民夫的服役期十五日已满,但活儿还没有干完,请延长五天。"李嗣源回答:"现在天寒,不宜延时;更不可以失信于民。"于是,宁肯留下"烂尾工程",徭役中止。这正是孔夫子"民无信不立"的儒学思想治理模式。历朝历代能做到这一步的帝王也不多见。

但他有一个政治"败笔",这事与后来的西夏有关。

"定难军"暗藏隐患

大宋帝国享国319年,西夏是仅次于蒙元、金人和契丹的地缘之敌。它困扰了北宋几十年,消耗了北宋大部元气。而这事的肇始,在李嗣源。

李嗣源时,定难节度使(治所在陕西靖边)党项族人李仁福去世。不久,定难军的将士拥立李仁福的儿子李彝超为"留后",也即在朝廷正式诏命之前,暂时代理定难军的节度使。

所谓"定难",是唐代在西北边境设置的要塞。要塞称为"军",定难军、天雄军、天平军等等,都是临时设置的军事要塞。大一点的军事要塞也即战区,辖境可达数十州,史称"藩镇"。镇守这些藩镇也即军事要塞的将军,一般要由朝廷授权,授予节钺,故称之为"节度使"。节度使与刺史、防御使、观察使、团练使意思相近,但只有节度使是被授予节钺的,权力或荣誉要大于刺史等。定难军很长时间里由党项人控制,但接受朝廷节制。

唐代以来的节度使有三个特点值得注意:第一个特点,唐以来的节度使,本来是军职,是藩帅,但久而久之,这些藩帅们也同时掌管了辖境内的政府事务,司法、财务、教育等,统归于藩镇大权之下。故节度使,事实上是军政两吃的地方大员。这样的节度使,全国有十几个"合法"的;不合法的就更多。他们大约相当于今天的省长兼省军区司令。

第二个特点,大部分节度使,在镇守地方较长时间后,获得了"独立王国"的优势。这个优势,让他们将"节度"的战区辖境看成是自己独立管辖的"汤沐邑",也即经济收入的领地,他人不得染指。至于是否给朝廷缴纳赋税、缴纳多少,那已经完全是个"良心活儿"了。因此,大部分节度使不愿意接受朝廷"节制",政令由自己颁发;即使接受朝廷政令,也要看看是否损害战区辖境的根本利益;一旦违背利益,就拒绝接受。

第三个特点,节度使往往世袭;或藩帅没世之前,将这个军事要塞按照自己的心愿交给某人,事后到朝廷备案即可。继任者一般都是先自称"留后",而后报给朝廷,朝廷一般也会下达一个诏书,正式委任这位"留后"为新一任节度使。朝廷无可奈何,只能答应。不答应,那就要出事。

唐代管理西北,将今天属于陕西绥德北部、甘肃东部、内蒙古南部等地,设置为"定难军",五代因袭了这个称谓,也称"夏州"。这块地方,名义上一直受大唐、五代"节制",但到了大宋真宗朝以后,渐渐独立,史上有了"西夏国",与大宋分庭抗礼。

李嗣源刚刚任命了一位叫孟知祥的枭雄出任四川方向的节度使,并封他为蜀王。这事成为以后巴蜀割据的伏笔,一直要等到赵匡胤来收复。

同时,李嗣源接到了夏州的消息。李仁福之后的李彝超,这位"留后",让李嗣源不安。

平"夏州"无功而返

在此之前,已经有传闻,说李仁福暗中与契丹勾结。如果李仁福与契丹联合一气,那就有可能对后唐西北边境造成无法测度的危害。河西(黄河之西)如果落入契丹之手,就会危及关中;关中落入契丹之手,就会危及中原……那可不能掉以轻心。

李嗣源做出了一个决定:任命李彝超为彰武(今属陕西延安)留后,调迁彰武节度使安从进为定难军留后。这意思就是要李彝超"移镇",离开原来的藩镇,换个地方。移镇,乃是剥夺藩镇大权的谋略,李嗣源也知道这活儿不好干,李彝超未必答应,又命令附近的静塞节度使(治所在今河北宣化)药彦稠,带兵五万,护送安从进从延安到夏州去上任。李嗣源当时的态度相当强硬,为此,他甚至给夏州附近诸州传达了一份文告,大意说:夏州地处贫穷边远地区,李彝超还年轻,不能抵御外敌入侵,所以让他往内地里面迁移一点,去延安。如果服从,就会享用富贵,如果不服从,那就有灭族之祸。

他以为这样可震慑年轻的李彝超。不料李彝超上表称:我是想尊奉旨意去延安,但被军士拥戴挽留,走不了啊!

李嗣源闻言后,还带着希望,派了使者去督促他赶紧离开夏州。李彝超不仅不"奉诏",还派遣他的哥哥屯驻夏州的南部边界,一面聚集辖境内的党项、胡人诸部,准备战斗。药彦稠等人进驻夏州边境地区后,李彝超就派出了党项兵来抄掠官军的辎重和攻城器械。官军受挫,退守数十里。安从进知道李彝超已经不可能听从朝廷节制,如此局面,只有战争解决。于是他与药彦稠调整部署后,开始准备攻城。

开始取得了一些进展。夏州城上燃起了烽火,这是召唤远处救兵的信号。四周各路胡兵看到夏州烽火后,有数千人驰奔而至。安从进令先锋大将将这一伙援兵击溃。

安从进开始攻打夏州。

但他没有料到,夏州的城垣是过去那位有名的赫连勃勃大王所修筑,坚固得铁石一般,任凭斫凿,都不能使它破毁。

赫连勃勃是四百多年前,十六国时期的胡夏国建立者。夏州曾为其属地。当初他费尽心血建筑了这座西北大城。安从进等人用种种办法试图摧毁城垣一角,都不可能。下挖地道,准备进城,但不料城垣地基也极为坚固,根本挖不动。这时候党项人的四万多骑兵又在四野流动,飘忽而来,飘忽而去,专以劫掠为目的。官军试图长久扎营、屯垦、放牧,解决军粮问题,也不可能。而官军的人吃马喂,全靠关中输运,但从关中到夏州,山路艰险狭隘,关中百姓运输一斗米、一捆柴过来,要费钱数贯,就这样还很难搞到粮草,因为关中民间已经困竭,无力供应。药彦稠的五万大军,按一人一天用大米一斤计算,一天就要五万斤,仗打了三个多月,算算就知道,这是个巨大的数字。旷日持久,很可怕,随时都会面临粮草不继的危局。

但夏州的日子也不好过。在困守的一百多天里,城中粮草也渐渐空虚。李彝超权衡利弊,有一天走上城楼对安从进喊话,表示:"我夏州很贫穷,没有啥财宝积蓄可以对朝廷进贡,也很难输送租赋。但是因为我的祖父、父亲世代据守此地,我李彝超还不想把它丢掉。这样一个小小的孤城,你们即使攻克它,也不足以向世人宣扬威武,何必如此麻烦国家劳师远征呢?请您上表报告朝廷,如果朝廷允许我们改过自新,那时,再派遣我们去征伐其他地方,我们愿意去打先锋。"李嗣源得到消息,感觉到了夏州不是个善茬子,想想又奈何它不得,于是下令安从进返回原驻地。

"西夏国"成百年大患

而明宗李嗣源即位多年没有用兵,一朝用兵,又无功而返,军士中就有了流言。李嗣源害怕,他知道将士们血脉贲张的"阴谋拥戴",知道那风景的野蛮。于是下令按等级优厚赏赐京师的禁军,以此安抚将士。但这一番赏赐没有啥正当理由,让将士们一下子就摸到了主上软弱的命脉,史称"士卒由是益骄",将士们从此以后更加骄横。

同类推荐
  •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这是抗日战争中足以令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对抗战做出的卓越贡献之一。《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百团大战》着重从中国抗战最艰难时期的大背景——1940年的中日对峙态势、国际局势特点和中国国内形势出发,来进一步凸显百团大战的意义。正面战场四次会战的失利,令中国民众抗日士气受挫;由于看到抗战胜利的可能性大增,蒋介石认为日本迟早必败而又动起反共的老念头……在这种形势下,百团大战打破了“囚笼”,鼓舞了士气,表达了决心,也击退了国民党的反共企图。百团大战就像一把剑,划破了日军的“囚笼”,也划破了笼罩在中国抗日军民头上的阴霾。
  • 满唐春

    满唐春

    一个优秀的首饰技师,因为一个意外,穿越到了唐朝一个苦逼的学徒身上一间生意淡薄、濒临倒闭的金店一个游手好闲、水平一般偏偏又脾气暴躁的师傅还有二个谈不来的师兄最惨的,还签了一份打死勿论的学徒契约幸好,还有一个美丽又对自己暗生情愫的小娘刘远还没决定以后的路没想到一夜剧变,两个师兄杀了师父卷了黄金细软跑路留下一个负债累累的烂摊子欠下的货款、借下的债务、快要到期的租金等等,让小娘无计可施要抄家、变卖家产?PS:小炮新书《筑造我为王》已上传,请多多支持!!!!
  • 三国军神

    三国军神

    (新书《赵公子》已发布) 穿越东汉末年的陈旭,他的身份只是一介平民。在这个世家林立的时代,他本来只想让自己家人生活得更好。然而,天不遂人愿,被压迫的陈旭,最终愤然投奔注定失败的黄巾军,谱写出另外一段历史。在血与火的历练中,他由一个悲天悯人之辈,逐渐蜕变成为一代枭雄,以及战无不胜的军神。
  • 你最应该知道的欧洲史

    你最应该知道的欧洲史

    从古典时期希腊、罗马文明之火娓娓道来,讲述欧洲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演绎的种种。在这里面,本书共分四大章,有发明的喜悦,有战争的痛苦,也有令人敬佩的哲人、英雄,当然也有令人痛恨的战争的发动者。所有的一切都留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我们依然能触摸。我们精心编写这本书,就是让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能从中收获到一些东西
  • 霸行三国

    霸行三国

    梦回千年,是命运的恩赐还是内心的执着。英雄齐聚,是时势的需要还是信念的召唤。新书《汉末逆流》,不可错过的铁血三国小说。
热门推荐
  • 间行天下

    间行天下

    她,自小不被家人接受,只好成为一名反朝廷的棋子。当她以为所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时候,更大的阴谋等着她,难道她真的难以逃离做棋子的命运吗?他,自小不被家人宠爱,只好用冷漠,嗜血,来做自己的保护色。当他以为自己会孤独一辈子的时候,温暖渐渐渗入他冰冷的心,可是该怎样留住这份温暖呢?是意外,还是命运的安排?
  • 寒龙传奇

    寒龙传奇

    青龙家族的天才少年寒龙,无意间获得家族神兵传承,受到万年前的祖先灵魂认可,传授神奇功法,重振青龙家族声威。上天的眷顾不停地在寒龙身上展现,亿年一出的火麒麟成为他的契约魔兽,在美女如云的魔法学院中混的风生水起。天才少年历经诸多磨难,看他如何纵横世间……
  • 堇色未央

    堇色未央

    他与她,幼年初见便两心相许,多年后却在阴谋谎言中缘浅沉浮。她,舍弃倾世容颜,隐忍真爱不得,只为入宫报仇,却无法罔顾本心而渐背初衷;他,心在天下,以为佳人觅得,却不知其实他们一直在错过。待一切明了,却已难如初见。而他,风仪如光风霁月,却无奈有着命定背负,江山美人如何取舍?
  • 食足良缘

    食足良缘

    公司小粉领许宁酒后魂穿,一觉醒来,成了某朝尚书家的小姐潘书玉,父母被贬至岭南,小姐么,只得流落乡间。无所谓,潘书玉不是林黛玉,前世是天下第一吃货,如今种田挖山下河,能吃的自然要想法弄来吃,不能吃的,也要创造条件变现换吃。除了自己吃,造福一方也很有必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那就开个饭馆如何?精明俏丽老板娘,帅哥美男竞争相,拿号排队,遵守次序。咦,这个脸熟,难道是他?天生吃货,还挺会做。学贯东西,食遍大地来者先烤,再上蜂蜜,上下左右,前前后后待到焦熟,椒盐伺候,趁热上桌,刀削成串。小姐且慢,此物能言。什么?!你是我相公?哦,No!!
  • 战车王国

    战车王国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斗破苍穹之古帝传奇

    斗破苍穹之古帝传奇

    斗气大陆,势力飞卢,精英辈出,其中最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便是——炼药师。众所周知,炼药师最需要的便是火焰,而异火,便是其中的翘楚之辈。异火现,万火臣服。一簇异火,诞生于天地之间,千年成形,冥冥中自有几分变异,使得此火不如其他异火一般留守诞生之地,却是主动离开,游离于地底岩浆之中。神秘异火,成帝之谜。且看此火如何在残酷的异火吞噬中成就帝位,演绎传奇。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痞妃嫁到

    痞妃嫁到

    本文一对一,宠文,男女主身心干净,亲们可以放心跳坑。内容简介:安心,21世纪特级特工。从小父母双亡,一生只为国家而活。一身古武登峰造极,一手暗器出神入化。多少在别人眼中根本完不成的任务在她手中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解决。执行一次任务之时,队伍里混进了别国的间谍,和间谍同归于尽。微笑闭眼,这一世活的太累,下辈子她定只为自己而活。再睁眼,附身到一个五岁的小娃娃身上。闺名也叫安心,可此安心已不再是彼安心。这一世,她活的也确实随心所欲,把周围折腾的鸡飞狗跳。没想到,娘亲突然有一天告诉告诉她,她其实是大将军的嫡女?还要把她接回去好好生活?想我认你做爹?可以,给多少银子?内容片断一:“安大娘,你家女儿今天偷了我一只鸡现在正在小河旁边烤着吃呢。”“安大娘,你家女儿说烤鸡不能没有调料,顺手拿走了我家的调料。”“安大娘,你家女儿说烤鸡需要火,把我家圈猪的栅栏给拿走烧了。”“安大娘,我。。”某大娘被气七窍生烟,不顾形象的叉腰不客气的说道,“我女儿拿你家什么了?”“没,没拿什么,我是想说,如果烤鸡她一个人吃不完,可以让我帮忙。”路人甲挠了挠头,憨厚的说道。内容片断二:“那个姑娘琴弹的真好,妙手生花,竟引的鸟儿与她的琴声共鸣。”安心啃着一只猪肘子,大喇喇的点评道。“不及卿一笑。”“那个姑娘走起路来令人心神摇曳,步步香风,天生体香不外如是了。”“不及卿一语。”“那个男子天际高华,一声白衣纤尘不染,绝对当得起我的爱慕。”安心眼珠滴溜溜一转,狡黠道。“多谢卿的夸赞。”“.....你穿的是蓝衣。俗话说,小虐怡情,大虐伤身,强虐灰飞烟灭,文文小虐,养眼养心又养肺,亲们跳坑吧。
  • 如何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

    如何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

    问题是管理者最好的老师,生产管理就是要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书紧密结合生产企业的生产案例,从操作层和管理层两个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管理者如何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强调了管理者一定要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对制造企业科学管理、提升效率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