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4300000007

第7章 从司马迁故里看弘扬中华文明

摘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是中华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司马迁故里对司马迁和《史记》的研究、宣传可以看出,弘扬中华文明应注重有选择地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并且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才有利于使中华文明不断发扬光大。

关键词:中华文明;司马迁;《史记》;韩城

2005年8月,陕西省韩城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史记》研究会在韩城共同主办了“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笔者有幸莅会,亲身感受了司马迁故里浓浓的文化氛围,特别是韩城市人民对这位古代历史学家及其名著《史记》的研究、宣传,以及对司马迁精神的景仰、倡导,给与会者留下了十分深刻地印象。联想如何更加有力地弘扬中华文明,感慨颇多,特撰此文,略表拙见。

一、弘扬中华文明应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中华文明“是指包括当代56个民族以及曾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古代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1](《前言》p3)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既包括农业生产、陶瓷制造、纺织工艺、造纸印刷、日用器物、交通工具、建筑艺术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诸多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也包含政治组织、行政机构、科举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学术思想以及传统史学、语言文学、书法绘画、音乐文化、礼仪风俗等多层次的成果。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是中华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就一个人、一个学科、一个单位、一个地区而言,精力条件所限,则应有选择地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为弘扬中华文明做出独特的贡献。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始终重视历史记载和史学研究,历代史界名家辈出,名著不断问世。我国古代史料之丰富、史学理论之深厚和史学体例之完备,在全世界独树一帜,无与伦比。正如近代史学家梁启超所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2](p11)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通史巨著,较为全面地记录了我国汉代之前中华文明的主要成果,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文明自有文字以来近三千年的历程,并且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史学成果。而司马迁忍受屈辱发愤著《史记》体现出的崇高人格、伟大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忠于理想、百折不挠的榜样,不断启迪、沾溉着后人,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了神圣的事业而不懈奋斗,是中华文明中一项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4年8月,中国《史记》研究会、北京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史记》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时任韩城市市长的刘新兴同志在北京大学讲堂致辞,表达了韩城市在2005年举办“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愿望。其中指出:“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司马迁生在韩城,长在韩城,死后又归葬于韩城。在韩城,有司马迁的生地、读书地、耕牧地,有司马迁的祖茔、后裔和司马迁的祠墓,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游客前来观光考察。韩城以司马迁而知名,韩城人民以司马迁为骄傲。”[3](《序一》)因而,韩城学习研究《史记》,宣传倡导司马迁精神,无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弘扬中华文明的最佳选择。这一点是有借鉴价值的。

二、弘扬中华文明需发挥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生前凄凄惨惨,死后也一度冷冷清清。但其名著《史记》自两千年前问世以来,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史学基础,开创了中国“二十四史”的史学高峰,自魏晋南北朝日益受到重视,至唐代确立了崇高的史学地位,司马迁也逐步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之父,甚至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名人。正如学者所说:“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而且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学巨著。司马迁不仅是中国的史学之父,也是世界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司马迁的成就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史学家相比而毫无愧色。”[4](p307)无疑,司马迁及《史记》在我国的影响巨大,但在韩城则表现尤为突出,真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为当地一项宝贵的精神财富。之所以如此,得益于社会各阶层都积极投身于对司马迁及《史记》的研究、宣传和倡导。这至少可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1、学界深入研究

司马迁是古代学者,《史记》是古代名著,对司马迁及《史记》的探讨均属于学术研究,因而学术界关注、重视理所当然。由于司马迁及《史记》的特殊地位和价值,中国学界研究者甚众。据统计,截止1998年,“历代以来,研究《史记》的作者2028人,留下的论文有3704篇,著作293部,总计字数1亿1千多万字,这是其他古籍研究不可比拟的。”[5](p2)

但是,如以县级单位来考察对司马迁及《史记》的研究,韩城市在全国当首屈一指。早在1985年3月,韩城市司马迁学会即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研究司马迁和《史记》的学术团体,受到全国史学界和新闻媒体的普遍关注。《人民政协报》、《中国历史学年鉴》进行了报道。”当年12月,“在韩城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史记》学术研讨会,纪念司马迁诞辰2130周年。”[3](p609)韩城市司马迁学会的成立,以及第一次全国《史记》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对于推动司马迁及《史记》研究的深入,无疑起了有益的积极作用。“韩城市司马迁学会自成立以来20年间,学会会员发表的学术论文100余篇,……会员论著有17种”[3](p609),成为司马迁及《史记》研究不可低估的一支重要队伍。

需说明的是,韩城归属的渭南市及陕西省也以司马迁为骄傲,该市该省也有一批学者为司马迁及《史记》研究作出了贡献。2005年,渭南师范学院编撰出版了《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是一项有创意的成果。该书主编庞德谦在《序言》中指出:“渭南是司马迁的故里,渭南师范学院是渭南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宣传司马迁和《史记》,研究司马迁和《史记》,我们责无旁贷。为了更好地宣传和研究司马迁与《史记》,早在1991年,我们学校就开设了‘史记研究’选修课,1995年1月,我们学校又成立了渭南师范学院史记研究室……以司马迁和《史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于从家世、生平、思想、世袭等不同角度开展对司马迁的研究,从史学、文学、礼俗、军事、经济、政治、版本、文字、语言、体例、史记学、地方文化等许多方面开展对《史记》的研究。先后获得了10多项学院及省厅级有关司马迁《史记》的科研立项,编写了《史记人物大词典》,出版了《〈史记〉人生百态》、《史记论稿》、《史记研究论文集》等三部《史记》研究著作,编印了《史记研究通讯》,发表了60多篇有关司马迁和《史记》的学术论文……《渭南师范学院学报》还特意开辟了‘司马迁和《史记》研究’专栏。这一切,已经将韩城、渭南、西安连成了一个《史记》研究的文化长廊,为宣传、研究司马迁和《史记》做出了一定成绩,产生了不小的影响。”[6](p2-3)挂靠在陕西师范大学的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1992年成立,也取得了可喜成果。如自1995年开始组织编撰《司马迁与华夏文化》大型丛书,已出近20种;出版了6辑《司马迁与史记论文集》,内容涉及史学、文学、哲学、美学、经济学、民族学、地理学等领域,受到学术界的好评。

2、政府高度重视

当今社会,一项事业能否得到发展,政府的态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政府在人力、财力、物力和宣传媒体等方面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韩城在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方面之所以能取得成绩,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1985年,韩城市司马迁学会就是在政府支持下成立的。之后,韩城市政府组织承办了多次关于司马迁与《史记》的学术研讨会。

1988年,韩城市政府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承办了《史记》联络组主持的“全国《史记》学术研讨会”。《史记》联络组成立于1987年,当时是由北京外语学院程金造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韩兆琦教授、兰州大学张大可教授等学者发起,有北京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师范学院、徐州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光明日报、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韩城市等十多家单位的学者组成,活动了15年,举办了6次全国性的《史记》学术研讨会,为中国《史记》研究会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8年研讨会到会80多人,有日本、美国学者参加,韩城市政府组织与会学者参观了司马迁祠墓和司马迁故里,为推动《史记》研究起了很好的作用。

1995年,“纪念司马迁诞辰214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西安举行,韩城市政府作为主办单位之一,与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陕西师范大学、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渭南市文联、陕西人民出版社联合承办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一个特点,是由《史记》研究延伸到“三家注”研究,日本学者还对《史记正义》单本何时传入日本进行了热烈讨论,这对于促进中外《史记》研究成果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5年,是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韩城市政府更是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举办了一系列纪念史圣司马迁的文化活动。5月28日,陕西省韩城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史记》研究会、陕西省电视台,联合举办了“风追司马”大型纪念活动,向全中国、全世界电视直播。8月22日至27日,陕西省韩城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史记》研究会共同主办了“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还举办了“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书画展”。学术研讨会得到社会各界支持,海内外一百余位学者与会。会上,中国《史记》研究会推出《史记研究集成》14卷,750万字;《史记笺证》9册,550万字;本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龙门论坛》80万字;中国《史记》研究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史记论丛》60万字等书奉献大会,总字数达1400余万字,这是空前的盛举。此外,韩城市人民政府于24日上午,还在司马迁祠墓举行了庄重的首次公祭仪式。陕西省副省长罗振江、渭南市副市长岳万民、韩城市委书记刘新兴、韩城市长姚双年等与学术研讨会的150余名专家学者沿阶缓步登上司马迁祠,来到司马迁祠的献殿前,依次敬献花篮,焚香。随后,韩城市长姚双年恭读祭文:“汉太史司马公诞辰,迄今二千一百五十年,世事沧桑巨变,功勋历代颂扬……风追司马,墓前公祭,振兴中华,再建新功。尚飨!”祭文恭读完毕,众人按传统礼制行三鞠躬礼。然后,瞻仰司马迁塑像,拜谒司马迁墓。这也是政府重视、支持纪念活动的表现。

3、群众积极参与

韩城以司马迁而知名,韩城人民以司马迁为骄傲,这已是韩城市群众普遍的公识。在韩城市新城司马迁广场塑有“汉太史司马迁”铜像,笔者在会议期间曾前往瞻仰。当时随便与在场的韩城市民聊天,他们说起司马迁和《史记》如数家珍,侃侃而谈,这是在其他地方难以看到的情景。

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有韩城两位年逾古稀的村民参加。一位是徐村的司马后裔同永龄老先生,他是徐村司马迁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对司马文化研究造诣颇深,撰有《姓分司马跟踪探源》等论文。另一位是华池村的王进宝老先生,他虽然不是司马迁后裔,但热衷于司马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华池村的孩子们习惯地叫他“司马爷爷”。学术研讨会结束后,笔者与兰州大学汪受宽教授、湖北大学彭忠德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杨昶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杨皑教授、云南大学周琼教授等,相约到徐村和华池村考察司马迁祖茔、司马书院、法王庙等遗址。同永龄、王进宝二位老人不辞辛苦,欣然领路,热情导游,一路上滔滔不绝地介绍情况,畅叙感想,令人十分感动。从二老身上清晰地反映出了韩城人民对司马迁的热爱和景仰之情。

在司马迁后裔居住地韩城徐村,完好无损地保存着一块牌匾,上书“风追司马”四个大字,2005年5月28日“风追司马”大型纪念活动就是以此为题。这次活动,主要是以现场直播的形式进行,在韩城司马祠、文庙、徐村三地联动直播,让广大观众切身感受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司马祠公祭追念司马迁;文庙文祭解读司马迁;徐村民祭纪念司马迁。通过3个多小时追思现场,让大家了解和揭开《史记》的版本之谜;司马迁的后人究竟在哪里;司马迁的墓地准确地点。通过杨锦麟、李蕾、张彤、李非、岳涛等主持人的客串;文化知名人土的现场评点题词;大学生现场辩论;“风行司马精神,追逐史圣脚步”万人签名长跑活动等精心安排的内容,使大家忘了时间的概念,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再次追寻了这位史学家的足迹和精神。此次纪念活动,不仅体现了韩城人民追念司马迁,宣传司马迁的积极性,而且把弘扬司马迁精神的巨大热情传向全国,传向世界。

总之,弘扬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各尽所能,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就一定能够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炜民主编.中华文明简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2]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3]安平秋等主编.龙门论坛[Z].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4]张新科、俞樟华.史记研究史及史记研究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5]安平秋等主编.史记教程[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6]庞德谦主编.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原载《阴山学刊》2006年第5期)

同类推荐
  •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朱自清不仅是一位诗人、散文家,而且是一名学者,一名民主战士。他的著作有27部,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字数近200万字,且字字珠玑,句句秀美,或清秀隽永,或激进深邃,为后人留下了不可估量的文学遗产。
  •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开着坦克去唐朝

    开着坦克去唐朝

    品质是人的立身之本,是通向成功的第一阶梯。有一些品质尤其重要,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和事业成就的高低。长中的青少年要想在未来获得杰出成就,必先锤炼出优秀的品质! 希望本书能够为青少年塑造优秀品质、成就卓越人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人生因爱而完满

    人生因爱而完满

    当人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匆匆前行时,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爱故事就是一处处心灵停泊的港湾,让人们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再一次体会人世间温情洋溢的至情至爱!《人生因爱而完满》选取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小故事,集合了古今中外那些纯真、美好的情感,设置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乌鸦知反哺,百善孝为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温暖”等十个章节,有“把笑脸带回家”的父爱;有“梦里依稀慈母泪”的母爱;有“爱到地老天荒”的爱情;有“打弹珠的朋友”的友情……书中立体丰满的人物、真切感人的故事情节、发人深省的寓意,为真爱做了全面而生动的诠释。
  • 年轻时的思绪

    年轻时的思绪

    仰望碧空如洗的蓝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案头整理好的文集,我很欣慰。这当是自己作为妈妈送给儿子步入少年的一份礼物吧!同时,也算是自己人生历程中收获了的褒奖和鼓励后的回报。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和承担应尽的义务。人人都盼望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却不是所有人为此付出努力都能追求到想要的结果。对此我深有感触。
热门推荐
  • 2011年度微型小说排行榜

    2011年度微型小说排行榜

    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在大山掩映之中,一个小村庄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带的地图上根本没有标注,就连我们的向导,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小村庄。我们惊喜地走了进去。小小的村落,散布着几十户人家,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家家户户的门,都是敞开着的。最后,我们来到了小村唯一的一家代销店,我们想在这里补充点物资。小店里只有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品卖:盐、酱油、一两种劣质烟、坛装的老白干……都是村民们需要的东西,而我们需要补充的矿泉水和方便面,竟然都没有。店主解释说,矿泉水,村民根本不需要。方便面?那么贵的东西,小村可没几个人吃得起。
  • 懒妃倾城

    懒妃倾城

    她,花景蓝齐儿拥有一颗绝顶聪明的脑袋,拥有显赫的家势背景,更是所有人都捧在手心里疼宠溺爱的宝贝儿;优良的基因决定她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她也注定平凡不了,生于军事世家,拥有极高的军事才能,在她的眼中:有亲亲爹地妈咪跟两个哥哥的宠爱,她为啥要表现得自己的很聪明呢?扮猪吃老虎岂不是更有趣,懒是流行,要懒得人见人爱,要懒得人神共愤,更要懒得令人骂不得打不得,只能宠着,哄着,疼着,这就是境界。综上所述:笨一点儿的她可以得到更多的疼爱。当柔弱如风,温柔可人,秀气恬静,性情懦弱,与世无争的蓝齐儿变成因结束特种部队训练准备回家却因帮忙追捕持枪杀人犯时发生意外的花景蓝齐儿,又会发生怎样的“化学效应”呢?历史完全没有记载的朝代,一个以强为尊的朝代,累了十六年,她花景蓝齐儿终于可以将的“米虫”生涯进行到底——他,轩辕陌,一个如神明一般的存在,令世人所迷醉而又心甘情愿承服于他的邪魅男子,他俊美而冷酷,冰冷而无情。他总是抿着性感如蔷薇花瓣色泽的薄唇,紧紧的如一条直线,深邃的黑眸有着魅惑人心的本事,他从不曾笑过,似乎在他的脸上永远只能捕捉到一个表情,淡漠而疏离。相传,若能换他露齿一笑,无数痴情女子甘愿以命相抵、、、、、、直到他遇上她,一个是冰山一样没有任何情绪温度的人,一个是时而聪明伶俐,时而刁钻古怪,却又总是迷迷糊糊嗜睡如命,懒散至极的人;爱上她,内心尘封的千年冰雪似有了裂缝,为她,他亦笑得倾城倾国,潇洒飘逸。他说:“为你,值得,有你,足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说:“不许骗人哦,否则、、、呃,小心我咬你、、、、”嘟嘟囔囔说了不知是些什么,迷迷糊糊的好像又睡着了。片段一:“我可以让你做太子妃,而后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一身红衣华服的赵天奇一双迷人的桃花眼紧紧的锁在斜倚在秋千上假寐的绝美女子身上,他就是对她势在必得。蓝齐儿微闭的明眸轻颤,白色的裙角随风轻荡,嘴角含笑,她懒洋洋的启口:“我不适合母仪天下,因为我真的很懒。”继而她优雅的睁开迷蒙的双眼,又优雅的打了一个哈欠。“我不介意,我只要你。”哪怕是她很不女人的睡觉模样都是极美的。“我介意。”慵懒的嗓音里有了淡淡的警告,表示出她不愿再继续这个话题。轻狂的男子轻扯嘴角,独有她,是他的结,对她,他总是没有任何办法。片段二:轩辕墨心情愉悦的坐在凉亭里喝着好茶,品着甜点,逗着漂亮的小宫女,一切都是那般美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狄小杰侦探社1

    狄小杰侦探社1

    一桩桩邪恶的交易,一幕幕战栗的黑暗,一次次恐怖的经历,一层层骇人的阴谋……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发生,在他们身边、在他们的手上化为乌有。他是狄仁杰的第36代孙,她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忠实拥趸。他是长相平平、身材一般,穷困潦倒的毛头小伙,她是才色双全、身材火辣,家庭富足的千金小姐。他沉着冷静、思维缜密,善于透过离奇恐怖的事件表象,寻找蛛丝马迹,她直觉敏锐、大胆直率,擅长抛弃繁冗复杂的感情因素,揪出幕后黑手。他们无数次患难与共,却从未享受美好,他们无数次出生入死,却从未停下脚步……"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智慧卷(文摘小说精品)

    智慧卷(文摘小说精品)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或许里面能找到你喜爱的作家,有你曾经听到过耳熟能详的文章和典故。希望对你的生活及人生有所启发。这是读者俱乐部主编的一套书籍,里面包含青春、情感、家庭、校园、情境、师生、社会、父母、智慧等诸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阐释了它们的意义,是一本伴随人生的书籍,也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系。
  • 与君一席话

    与君一席话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逆天修罗妃:魔尊请闪开

    逆天修罗妃:魔尊请闪开

    一场阴谋,让冷漠淡然的她自杀身亡;再次睁眼,一双紫眸邪媚妖娆,天地异火随手沾来;退却一身的冷漠淡然,换来狡黠腹黑的二十一世纪紫家继承者;当贪财好色的她与冷漠淡然的她重组后,看她要如何玩遍整个天启大陆;他是等待她千年的神界君王,对她用情至深早已不能用言语形容;他是腹黑霸道的魔界帝尊,对她死缠烂打,早就情根深种;“你可以走了,我和我未婚夫要做不宜第三人在场的事。”某女嚣张道某男挑眉:“哦,是吗?你们继续,我在一旁观战就好。”[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刘胡兰

    刘胡兰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朱强编著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讲述了刘胡兰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