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8400000003

第3章 土地问题:当今中国第一热论(2)

站在全国性的角度看,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惠及所有公民,不应成为部分人群的特权。“土地换社保”,目前只是针对“失地农民”,那些“有地农民”怎么办?

对于“有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当前学术界也认为可依靠承包地养老,其理由在于:一是对为数较少的孤寡老人(即农村的“五保户”)实行集体养老,集体养老的支出主要来源于集体土地的收入;二是对于为数众多的一般老人,主要实行家庭养老。家庭养老的资金也来源于土地。如果自己有耕种能力,则可通过耕种土地获得养老收入;如果丧失了耕种能力,则可以将土地转移给家庭的其他成员(主要是子女)耕种,由其他家庭成员为其养老。

我认为,“有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同样不能依靠承包地。承包地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农民的养老保障。集体组织作为农村土地实际所有者,向农民发包土地收取租金;对农民来说,承包地本身是不能带来价值的,因为它不能用于交换,现行政策也不允许它的交换,它与镰刀一样,只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必要资料之一。如果将承包地作为农民养老基础,那么,农民手中的镰刀、锄头等岂不也可以算作养老的社会保障?

如果一定要说“承包地是农民的养老保障”,那么,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时,就已经建立了世界上覆盖面最广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了。既然如此,我们现在何必花费大量的精力再去讨论什么农民养老保障问题?

如果再看远一点,在我国几千年“重农抑商”的历史长河中,土地私有是主要的产权形态,土地一直是农民的主要经济生活来源——即使有的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他也可通过租(佃)的方式来获取土地,并由此获得粮食等必要的生活资料——倘若按照“农地社保论”的逻辑,这岂不是说中国早在几千年之前,就已经为农民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更何况,把承包地作为农民的养老保障手段,与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相冲突。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实际上只是“三农问题”(按:这个词语很不规范)的一个具体表现,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非农化和城镇化。其中,土地流转是非农化和城镇化的先行条件。如果我们把农民的养老保障依附在承包地之上,那么势必会造成土地使用权的长期沉淀和固化,形成农村人口流出和就业结构升级的障碍,从而影响农村人口城镇化和非农化的进程。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

一些学者认为,粮食产量低于一定的数量,就意味着出现了粮食安全问题或者存在粮食危机;播种面积低于一定的数量,意味着中国出现了粮食安全问题。基于此,有关部门要求建设占用耕地的,必须开垦一定量的耕地或者缴纳“造地费”,实现“占一补一”,以确保耕地总量不下降。

我的研究发现,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价格、政策、投入等因素,而非单一的耕地面积。不能简单地将粮食产量与播种面积或者耕地面积挂钩,不能认为保有了一定的耕地面积或保证了一定的播种面积就必然能保障一定数量的粮食产量。

我认为,耕地面积减少并不意味着粮食价格必然上涨。实际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次粮食价格上涨,与耕地面积没有直接关系。

(1)1952—1953年的粮价上涨,是因为“土改”结束之后粮食对城市供给出现了短缺。1953年9月,国家粮食收购计划只完成了80.1%,而10月份的粮食销售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1.3%,供需缺口在40亿千克以上。

(2)1959—1961年的粮食价格上涨,是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及人为因素等,导致1959年后粮食供给连续大幅度下降。

(3)1994—1995年,由于经济过热,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城打工,增加了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另外,1994年1月1日外汇改革,人民币一次性贬值57%,使得外贸和南方各省从“进口粮食”转为“向国内市场抢购”,从而导致粮价上涨。

(4)2003—2005年的这次粮食价格上涨,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简称为“粮改”)所引发的。由于私营流通企业的进入,打破了国有粮食流通企业独霸市场的局面,粮食收购方面的竞争非常激烈,粮食价格上涨。

不可否认,耕地保有量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但是耕地保有量或者播种面积与粮食安全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站在国际大市场角度看,我们要重新思考粮食安全问题。

一、从今后的情况看,中国出现粮食安全问题的概率较小

(一)当前粮食产量稳定,可以自给

假设现行科技水平不变(即平均粮食亩产量不变),人口数量不变,粮食需求不变,应保有多少耕地?这要看我国每年对粮食的需求。

自2000年以来,中国粮食消费需求大致在4800亿~4900亿千克之间。消费需求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认为基本不变,所以,可以估计为4850亿千克。换句话说,假设现有人口数量不变,粮食需求不变,那么,中国每年粮食供应要保持在4850亿千克左右。

假设技术进步等因素保持不变,粮食产量按照每亩300千克估算,全国粮食播种面积需要保持在每年16.17亿亩左右。也就是说,年粮食产量低于16.17亿亩,当年生产的粮食就难以满足需求,粮价就会上涨;超过16.17亿亩,则会供过于求,粮价下降。那么,粮食播种面积连续3年以上低于16.17亿亩,就会出问题。

从当前的情况看,每年播种面积15.56亿亩左右,缺口不大,可以接受。一般认为,当粮食自给率大于85%时,表明该国家或地区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中国当前的粮食自给率显然大于85%。

再从粮食储备角度看,国际通行的粮食安全储备最低量是三个月的国民粮食消费量。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粮食储备安全线是:谷物库存必须达到消费量的17%~18%,其中周转储备占12%,后备储备占5%~6%。根据中国具体国情,粮食库存在1.25亿吨左右比较合适,五个月的安全口粮为1.625亿吨。据了解,2003年年底,中国国有粮食库存1.80亿吨。农户人均存粮506千克,全国农民存粮达3.89亿吨。将国库粮食和农民存粮合计起来为5.69亿吨。如果按照粮食年消费量4.9亿吨计算,2003年年底的粮食库存水平超过消费量,近年内的粮食保障水平仍然相对较好。

(二)今后的耕地面积能够保证足够的粮食产量

中国的耕地面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出现了减少的趋势,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从统计资料上来看,并未达到令人难以接受的地步,甚至还有一定量的增加,如1979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5亿亩,2003年却达18亿亩,和人们的预期有一定的差别。另外,中国的非耕地资源生产潜力很大,大约有20亿亩可利用的荒山、荒坡,10亿亩可开发的沙荒地。

按照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的估计,按照目前的农业水平,中国粮食最大可能生产能力为8.3亿吨。但是,粮食需求低于最大估计供应量。按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文献信息中心梅方权博士的估计,到2030年,中国粮食需求总量将可能达到7.02亿吨左右。假设技术等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到2030年,供需相抵,粮食供给盈余为1亿余吨。

(三)考虑市场因素,粮食安全问题并不严峻

考虑市场因素,则粮食安全问题没有一些人想象中的那么严峻。解决粮食安全的办法就是让市场发挥作用。只要市场在,人们就不愁买不到粮食。

事实证明,从全球范围内看,粮食问题并不是供给不足,而是生产过剩。将来估计还会如此。只要商店开门营业,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买到粮食。只要有钱,人们就可以永远用合理的价格买到所需要的商品。个人的粮食安全依靠市场,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样也依靠市场。过去半个世纪,虽然人口增加1.5倍,人均消耗增加17%,种粮食的人减了大概三分之二,而粮食价格相对于其他商品却降低了一半。现在全世界每年生产的粮食总量约为20亿吨,可供60亿人口吃用。每年国际粮食贸易量为2.4亿吨。中国如果进口2000万吨,还不到世界贸易量的十分之一,根本不会撼动国际粮食市场,单美国每年出口粮食就达到8000万吨。

(四)粮食禁运发生的概率极低

一些学者对海外市场表示怀疑,认为粮食这种生活必需的产品,只能自力更生,而不能依靠海外市场,因为,如果发生粮食禁运,中国粮食安全的风险极大。从有关历史事实推断,中国未来面临大规模粮食出口禁运的可能性不大。未来国际经贸环境的演变趋势可能会进一步降低粮食禁运之类事件的发生概率。

赫夫鲍尔(Hufbauer)和斯科特(Schott)(1985)的研究结果表明,1919—1984年,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103次经济制裁,其中涉及食品的出口贸易禁运为10次。10次食品禁运中,9次禁运目标国为发展中国家,1次为苏联;8次禁运是由美国发起的(Winters,1990)。

然而,10次食品禁运中至少有一半属于部分或全部中断援助性粮食出口,而不是商业性粮食出口禁运。真正意义上的粮食禁运(即粮食出口国方面出于政治性动机,部分或全部中断与进口国发生的商业性粮食贸易)只有1次,这就是美国1980—1981年对前苏联实施的主要以粮食出口为对象的贸易禁运。

此外,历史上发生的粮食禁运,少数较为成功,大多数是不成功或完全失败的。依据赫夫鲍尔和斯科特(1985)研究提供的系统资料,1919—1984年国际上发生的10次涉及食品的禁运中,5次完全失败;2次对禁运目标国造成短期压力,但没有长期影响;1次禁运成功,但食品禁运作用微乎其微;2次基本成功。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贸易自由化获得新的有力推动,禁运政策遭受抛弃。1996年11月召开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通过的“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指出,不应把粮食作为一种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另外,实施经济制裁政策也应当恪守人道主义原则,这在国际社会也被越来越广泛地认同。从20世纪末以来的事例看,联合国对伊拉克、南联盟、海地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制裁,无一例外地基于人道主义原则,把粮食排除在禁运范围之外。这些变化趋势虽然不足以一劳永逸地彻底消除未来粮食禁运发生的可能性,但应能使其发生的概率下降。

二、必须调整粮食安全战略

从前文的研究结果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为了粮食安全而提出的保有一定耕地面积的措施,不具有科学性。尽管说,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我们不能对粮食问题掉以轻心,但是,今后应该根据新的形势,调整粮食安全战略。

(一)把“立足国内自给”的传统粮食安全战略转变为“适当保证国内粮食生产能力,合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的战略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种观点其实是农业社会“自给自足”观念的现代反映。

在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农业是社会的支柱产业,而且产量比较低下,又缺乏国际贸易,一旦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出现了供给缺口,则有可能导致经济恐慌,进而可能演化为经济危机。现在就不同了,多数国家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按照动态的比较优势确定发展战略,譬如,有的国家主要生产粮食,有的国家主要生产纺织品,然后进行交换,节约了双方的成本、提高了效率。中国的资源禀赋在于劳动力资源,土地则比较贫瘠,如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加上“人口众多”,土地问题更具严峻性。2004年,中国甚至出现了“地荒”。此外,中国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足,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目前中国土地资源已利用的达到100亿亩左右,占总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是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以及永久积雪、石山、裸地等。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农业耕作技术整体上比较落后,西部一些地方还处于手工劳动为主的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不具备“比较优势”。片面地强调“保障一定的粮食产量”没有必要。

事实上,粮食是土地和用水密集的产品,进口粮食某种程度上就等于进口了土地和水资源。按照美国学者布朗的说法,进口1吨粮食就等于进口了1000吨水(李成贵,2001),而出口劳动密集型的果蔬及动物性产品则等于输出了劳动力。这样的贸易战略非常符合中国土地和水资源短缺而劳动力过剩的资源特点,是完全符合比较优势原则的选择。

我认为,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专业分工和国际贸易,有可能使中国变成一个粮食进口大国,而不是一个食品进口大国。粮食的净进口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其他食品的净出口所抵消。这种格局,既有利于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又促进了国内资源配置的效率的提高,可以实现有效率的粮食安全。利用国际市场,还有利于建立一种具有良好特征和功能的农业新模式,通过调整以往单一的资源内向型利用战略,有选择性地转向利用世界资源。这种模式有助于把国内资源利用、保护和保存结合起来,防止中国自然资源数量基础的缩减和退化,保持自然资源基础完整;有助于政府采取符合农业多样性、支持小农场生产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方法。那种过分倚重自给自足的思想乃闭关锁国意识的余韵遗绪,也是食物观念单一的体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是可以理解但不足取的。

(二)废除“占补平衡”措施,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

当前,中国的粮食生产由于科技投入增大,农民精耕细作,农田基本设施的不断完善,粮食单产增加。再加上人们食品结构的变化,对粮食的直接消耗相对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采取灵活的耕地保护政策,废除“占补平衡”措施,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

有关部门实施“占补平衡”政策的目的是,确保耕地总体数量不变。也就是说,工商业占用耕地,必须开垦同样面积的土地,作为耕地的补充。但是,一方面,很多地方补充的耕地质量堪忧,基本上无法耕种。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的黄小虎等人的研究表明,开垦3亩以上的耕地才能补偿占用1亩现有耕地的生产能力,这就表明我国仅仅是在实施耕地数量上的占补平衡。另一方面,中国可利用的后备资源不多了,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开垦难度比较大,同时这些后备资源(如草地、湿地等)的原始状态在整个生态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调节作用。开垦这些土地的结果是对资源环境的破坏。

同类推荐
  • 吴楚争雄

    吴楚争雄

    伍子胥为吴王阖闾的大事奔走多年,如今大事都已完成。子胥一心要借兵报仇,可是阖闾总是不给子胥开口的机会,借故一拖再拖。阖闾此时最大的心事是自己的次子姬旦与长孙夫差之间的储位之争。姬旦锋芒毕露,用尽心机;夫差拜子胥为师,他隐忍谦逊,声色不露。在历经围猎风波、巫蛊冤案等等事件之后,过于心急的姬旦死在了自己的手上。但他的“密友”不知去向。此人在后来的各大事件中以多重身份亮相,此人究竟是谁?
  •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锦衣当权

    锦衣当权

    卧底十年,铁血军人孟岩重新活了过来,成为一名锦衣卫。一把绣春刀,一身霹雳胆,男儿血,尤未冷,美人随,斗权阉,收漠北,定安南,下西洋,权倾天下!
  • 烟雨红颜

    烟雨红颜

    本书主要是从女性的角度,对中国历史上100位女性的爱情、命运的大致勾勒和简单评介。书中的人物大多为人耳熟能详,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这100位女性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对历史走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字晓畅,幽默活泼;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古人的命运和爱情,给人以启迪,视角独特。
  •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说:"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毛泽东1906年接触了《三国演义》,1912年在湖南一师期间,接触了《三国志》。从有记载文字佐证,他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他一生的读书生活。
热门推荐
  • 楚歌

    楚歌

    她说,她的世界永远都是这个样子。就好像战火峰飞时的一首楚歌,即便战败。她依然有自己想要爱、想要守护的人。
  • 特种部队之俄罗斯篇

    特种部队之俄罗斯篇

    阿尔法作为世界最精锐的特种部队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反恐实战经验。曾被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赞为“全球最优秀的特种部队”。由于阿尔法小组成员在执行任务时,脸上总是涂着黑色的油彩,所以人们称其为“超级黑兵”。这支黑兵是当前俄罗斯执行反恐、反颠覆、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中坚力量。
  • 侯门贵女

    侯门贵女

    她V大学医学院最出色的教授在实验中穿越,变成定远侯府最漂亮的大小姐,被二小姐妒忌,受尽欺凌,谁知道转眼她锋芒毕露,展现无人能及的盛世芳华!在家受到二夫人、姨娘、兄弟姐妹连番设计,杀手、毒蛇、下毒、栽赃嫁祸、采花大盗…接连不断,不但要害她性命,还要毁她名节。但是她岂是任人宰割的小绵羊?秉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十倍奉还的做人宗旨,在家混的风生水起.谁知道,你有张良计,他有过墙梯,一道圣旨令她嫁入王府,嫁给容貌俊美,但是性格冷酷无情的世子爷。好吧,既来之则安之,看她如何八面玲珑,运筹帷幄,赢得老夫人的支持!舌战嚣张夫人、姨娘,智赢阴毒侧妃,脚踢险恶兄弟,最后辅助世子夺得王爷之位,成为独一无二的王妃.
  • 人生何处不离人

    人生何处不离人

    穿过多情的雨季,寻觅江南繁华的旧梦;是谁品一盏清茶,倚栏静静地远眺,等待那朵寂寞的莲开;是谁乘一叶小舟,在明月如水的霜天,打捞匆匆流逝的华年;又是谁折一枝寒梅,是谁撑一把油纸伞,书写俊逸风流的诗章?全书收录39篇清新美文,江南婉约派实力作者白落梅全新角度解读唐诗。共分成六辑,每一辑主题不同,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灵享受。在一场文化与历史的盛宴里洗涤心灵,倾注热情,修磨心性,超越美学。在新颖的唐诗与散文完美的交融里,让读者品尝文字的韵味,体悟人生的真理,探索自然的永恒
  • 货币

    货币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但是对于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货币,我们究竟真正知道些什么?翻开钱包,为什么卡越来越多,而钱越来越少?本想在股市里大赚一把,岂料开着“宝马”进去,却骑着“毛驴”出来?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当下,为什么穷人忙存钱,而富人忙贷款?有了钱,我们真的就会幸福吗?马骁、李秀婷、陈文魁编著的《货币》将用金融学知识为您讲述货币的“细节”和“道理”,解答您日常生活中热切关注或非常困扰的关于“货币”的疑惑。
  • 你为什么想不到

    你为什么想不到

    《你为什么想不到:打造不可替代的自己》为美国执业心理医师玛德莲·赫克所作。全书分为11章,每一章均以“盲点”和“策略”两部分揭示了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的十大思考及生活盲点,深入剖析了盲点产生的原因并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消除盲点的策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总裁老公,很很爱

    总裁老公,很很爱

    头脑好、功夫好的她,死心塌地的爱着自己的青梅竹马;没想到,他竟然也是深爱着她;本应是幸福的开始,却真真是厄运的来临……面对断桥,她竟然刹不住车,就这样冲了下去;当再次回来,她淡然的介绍自己:我是阡陌漓她卷土重来,是阴谋还是诡计,都要给她一个交代。片段一:“我~~~”男人趴在女人身上,有些懊恼的吸了一口气!女人笑嘻嘻的说了一句,“你行吗?”“什么,居然敢说我不行,哼,今天晚上,你休想再下床~~~~~”·················“这是送你的生日礼物,喜欢吗?”男人紧紧地抱着女人,看着满地的鲜花~~~~等待爱情的熏衣草终于开花了?片段二:女人拖着有些疲惫的身体,精神兴奋的拿着送给他的生日礼物,踏进房门,本以为可以再次幸福的生活下去。可是面对男人的冷言冷语,心碎了,“滚,再也不要让我看见你~~~”她笑了,笑着离开,却没发现身后男人痛苦的眼神~~~片段三:再次归来,她变得炙手可热起来,桃花运一直不断的涌来,拜托好不好,我回来可不是为了恋爱回来的,那些曾想置她于死地的,她一定要~~~~“小灵儿,我是真心喜欢你的,来我身边吧,我一定会好好疼爱你~”妖孽男眨着一双桃花眼说道!“筱灵,我,我愿意照顾你,一生一世!”温文尔雅的男人充满深情的望着她。“休想,她是我的~~~”男人暴躁的出现,拉着女人就离开了~~~~女人翻着白眼说道:“唉,我说你能不能浪漫点啊!”男人一脸凶神恶煞,“老婆都快要跟人跑了,我还能浪漫的起来嘛?”“这辈子,你休想在离开,下次离开时,不要忘了带上我~~~~~~”男人印上了自己的吻,坚定地说道。片段四:“该死的女人,这次抓回来,一定要狠狠的打她的屁股,居然一个人去了~~~~”正在孤军奋战的女人,浑身一个哆嗦,喝,不知道,男人醒来会是怎么样的表情~哈哈哈,让他暴怒吧!一阵枪响,女人拍了拍胸口,诧异的望向周边,男人的脸出现在她的眼里,“女人,任务完成了,乖乖的跟我回家吧~~~”“啊,我不要啊~~~~”“你说了可不算~”男人扛着女人,拍了拍她的小屁股,不怀好意的笑着离开了~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总裁老公狠狠爱》
  •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要做称职父母,先和男孩成为朋友,男孩可以说天不怕地不怕,没有安分的时候,你可以批评他、教育他,但是千万不要不理他。他们最怕的是没有人做他们的朋友,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帮助、没有人支持。从小就要男孩知道,他是个男子汉,他跌倒了,就要自己爬走来;他犯错误了,就要让他知道,好汉做事好汉当;他不听话了,就要让他知道,男子汉是不会给别人添麻烦的……让你的男孩能力超群,有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落后于别的孩子,一天到晚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其实这种观念并不完全正确。要知道,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比对孩子知识的浇灌更重要,中国有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育孩子时同样要加以借鉴。
  • 毒后倾天下

    毒后倾天下

    一个闺阁养成的千金大小姐本该大家闺秀,却喜爱文学...国之动乱,双亲被迫将她嫁入朝中。如此的深宫别园,不乏心狠歹毒之人,她是否能够应付自如以惑帝心?还是终将老死宫中无所依靠!………她尊为皇后,却命如蝼蚁,皇帝讨厌嫌弃,大婚之夜,残忍一语“你是朕的耻辱!”侧妃处处陷害,他不分青红皂白,罚她酷刑,天蚕刀网,刀刀剜心,差点致死。但她皆焚心煮笑,一忍了得!步步为营,运筹帷幄,她将胸中那熊熊的复仇火焰,化作绕指的温柔!………她摇头苦笑,她决不赴她之后……她似一味毒药,令他饮鸩止渴。当他将真心交负,当他将权力托于,“徐姽娥,不管朕有多少女人,你永远是最得朕心的那个!”她嘴角蕴起嗜血的残忍:“谢谢,可你却不是得我心的那个人!”“朕,终此一生定要得到你!…他发下毒誓,眼角泛起残忍的光。谁敢抢她,他就杀谁!……何去何从,全在于她!可是她决不会再赴皇后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