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淮南煤矿由淮南矿路公司接管。1949年1月,矿区收归人民政府所有。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以淮南矿区及附近地区为依托,设立淮南市。淮南铁路从蚌埠水家湖支线直达市区。因此,淮南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市区工业中煤矿工业、炼焦、矿山机械、化工、电力等都较发达。为了给工农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培养造就一批开发煤炭资源的人才,按照煤炭部的要求,教育部决定在中国著名的煤矿之一——淮南市创办一所淮南煤矿专科学校。
这是我国中南部地区最早创办的一所高等煤矿专科学校,一所以煤矿的开发、建设为目标的崭新的高等学校。说它新,其一,环境优美、清新。该校坐落在淮南市区洞山脚下,背依青山,面对绿野,是淮南市区的风水宝地,学校房屋构筑形式皆为平屋,各屋排列错落有致,屋与屋之间,皆有道路相通,一律由煤渣铺就。棕褐色的路面,犹如蜘蛛网,纵横交错。这些建筑简朴大方,正与当时的经济状况相适应;其二,办学路子新。校领导都是一些经过南征北战的老革命,他们依据煤炭部、教育部的指示精神,结合抗大的教育经验,采用矿校联合办学的新模式,使学生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短短的两年中培育他们既有较完整的科学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一到工作岗位,就能独当一面进行工作。
校领导们很清楚,办好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教员问题。该校不少教授是曾在国外留过学并在矿区工作中有所建树的总工程师、工程师,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一切都给年轻学子以很深切的印象,林海水也受益匪浅。
有位老教授,原是矿区里的矿建总工程师,他讲授井巷建设时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如何依据不同的地质资料状况,编制不同的实施方案等,给林海水以极大的启迪。这位教授,在生活上也同他的研究工作一样,有板有眼。譬如,他出门时总爱带着一把伞,开始许多同学都在背后笑他是“装在套子里的人”,他倒也无所谓。如逢下雨,其他人都在雨中狂奔乱跑,他却撑着伞十分悠闲地在雨中踱方步,令人羡慕不已。
一天,他和大家谈心。他说:“在井巷建设过程中,突发事件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正如天气一样,晴雨不定,地底下的东西,你更是捉摸不定。顺利时脑子里随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利的状况,我们心中要有数,采取什么办法来解决它。这一切,不是在事情出现后才想办法,而应在事情爆发前,依据各种各样的实际情况的变化,提前作好准备,否则事前心中无数,事后慌乱一团,必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不慌不乱的态度。你们事前没准备,不带伞,雨一来就狂奔乱跑。我出门前先看天气,估计会下雨,所以提早作准备,就不必像你们那样乱跑了。”他笑着说,“生活是这样的,科学研究、实践工作也不例外。”
在老教授的启迪下,林海水深受教育。在井巷建设过程中,预料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并想出一切办法,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所造成损失降到最小的程度。这一指导思想,他时刻铭记于心,所以他在煤矿井巷建设工程30年中,没有发生一起因技术决策失误而造成的伤亡事故,没有受到一次警告或处分,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俗语说,“常在河边走,焉能不湿鞋?”而林海水却未曾湿过鞋,这是老教授谆谆教诲和林海水时刻铭记的结果。
三、毕业分配
林海水是淮南煤矿专科学校54届(1954年毕业)矿建专业的毕业生。通过两年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他深感矿建工程建设意义十分重大,是打开地下璀璨乌金世界的一条重要通道。唤醒沉睡亿万年的地下乌金,让它们源源不绝地涌出地面,奔向祖国各地,服务于各行各业。他所学的专业包括井巷工程概论、井巷设计、井底配套工程、地面配套工程、煤炭形成、煤炭开采、矿井测量、矿山建筑、煤炭对国计民生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水文、地质等多门专业知识,而且每部分的内容都有相对的独立体系。为了使同学们对煤矿建设与开采有一个比较完整、系统、全面的认识,学校组织学习实践,让各个局部意义和作用同整个煤矿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各门类的基本知识。
二年级上学期时,矿建专业班被安排到淮南矿务局谢一矿参观学习,使同学们对煤矿建设有一个全面完整、系统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把握各个局部的建设。谢一矿的领导对学生们的参观与学习十分重视,矿长和总工程师亲自前来接待大家。
谢一矿地处淮南市郊,有一对主副竖井。总工程师把同学们领到井口,这是一个净直径5米、深300多米的竖井,利用箕斗把煤从井底煤仓提升到地面上来,而后顺着轨道,把煤倾倒在距井口不远的选煤厂。总工程师实地给同学们介绍矿井设计、矿井建设、机械安装等基本知识,并着重提出设计、建设、安装过程的要点与难点,使同学们在课堂里学习过的各科专业知识,通过实地考察,能更加系统、更加直观,学得实、记得牢。
接着,总工程师和矿长率领同学们到矿灯房等地面配套工程参观,并讲解下井应注意的事项,然后同学们穿上下井工作服,戴上矿帽矿灯,从副井乘双层罐笼下到井底车场。总工程师和矿长分别给大家介绍井底车场的建设与安装的要点与难点、中央水泵房、中央变电所的意义与作用,使同学们明白这些设施是整个煤矿不可或缺的。
在总工程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走入采煤工作面,直接面对地下璀璨的乌金世界,煤层有3米多厚。“这么多煤啊!”同学们高兴地欢呼起来。同学们都是首次进入采煤区,见到这么厚的煤层无不惊叹。而煤层中夹杂着各种各样的形态,一时难以辨识,好奇的同学们不断发问:
“这是什么啊?”
工人师傅说:“这是夹石层。”
“那些发亮的是什么呢?”
工程师说:“那是云母片!”
有的同学还好奇地捡起一块煤,闻一闻什么味道,有的同学挑选一块比较厚实方正的煤块,作为与煤结缘的留念。
通过一段时间参观学习之后,林海水对矿井概况、采煤过程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使他更加热爱煤炭专业,认为当年报考煤矿专科学校,并非像有些同学所说的是“走错佛庙拜错神”,而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专业,是完全正确的。
然而,煤矿工作,既艰苦又危险。因为地下的世界千变万化,瓦斯、水文、地质条件等等,千差万别,突发事件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这一点,林海水在学习时早已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正如有人调侃说:“井巷建设者是与地下魔鬼打交道的使者。”面对复杂的地下世界,林海水的回答是:一不怕苦;二要尊重科学。不怕苦,林海水从小就经受过苦日子的磨炼,割稻、打谷、犁田、耙田、拔秧、插秧、挑畚,再苦再累的农活,他都挺过来了,这种苦还是可以承受的。
至于危险,林海水深深感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科学,认真分析研究,以科学态度去处理复杂的问题,就可以化险为夷,赢得胜利。因此,他解除了怕的思想,树立起为煤炭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
随着毕业分配日益临近,矿建专业同学的思想波动状况,犹如淮南地区春夏交汇的天气,时阴时晴,时冷时热,时风时雨。这也难怪,许多同学对今后工作地点、工作性质、家庭、爱情等问题,各有各的想法。有的希望分配到距家较近一点,过年过节好与一家人团团圆圆;有的希望与自己的对象在一起,免得两地分居,当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的希望留在大城市工作,过着比较安逸舒坦的日子;或希望留在科研单位搞设计,避免在第一线充当“土拨鼠”,既劳累又危险……不一而足。
就在这众思纷纭莫衷一是之时,林海水觉得两年时光一晃而过,所学的许多知识还有待加深。他想利用在校的有利条件,多钻研一点知识,以便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工作。他想起参观学习时,总工程师向大家介绍淮南煤矿的过去与现在,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淮南煤矿是我国著名的煤矿之一,它曾经从官僚资本所有变为帝国主义占领者所有,又从帝国主义占有者所有变为人民所有。这是一场充满血与火的斗争。然而,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官僚资本、日伪占领时期的工程师们,尽管他们各为其主谋利,但其开发煤炭的科学知识,是值得学习与借鉴的。
于是,他利用这一段空暇时间,全身心地潜入图书馆去翻阅各种资料。淮南煤矿专科学校的图书资料不多,也不齐全。他在日伪时期的煤矿材料的故纸堆中,辛勤地翻阅,犹如沙里淘金,冀获珍宝。功夫不负有心人,林海水从昔日被人忽视的淮南煤矿资料中寻找到了好几种依据不同水文地质状况进行不同的井巷建设经验介绍的宝贵资料,充实了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为他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在前人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自己的新见解,做好工作,奠定了深厚的科学基础。
正当林海水潜心查找资料之时,他突然收到三叔的来信,要他到马来西亚去发展事业,同时老家亲人也来信催促前往。此时林海水的思想,也如同班上的同学一样,在选择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犹豫彷徨。去还是不去?他也颇费一番心思。他来淮南煤矿专科学校之前,曾听归国探亲的老家亲人反映,二叔、三叔工作十分繁忙,因为要创办属于自己的事业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去了,不但给二叔、三叔增加许多不必要的负担,于情不忍,而且,自己所学的是煤矿专业,如果出国去了,势必改变自己的专业方向,眼下正当国家用人之际,辜负了祖国的培育,于理不忍。
在三思之后,林海水决定不去,并把自己的想法写信向二叔、三叔叙说,同时,也把自己的想法,向远在集美财经学校求学的温莲英叙述。万没料到,他的想法不但获得二叔、三叔的理解和尊重,而且也获得了莲英的支持。这一切给了林海水巨大的精神鼓励。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既要有自己的理想,沿着自己确定的目标矢志不渝地前进,又要有坚韧的毅力,不为外界议论所影响。对学校的分配方向,林海水泰然处之。好男儿志在四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放飞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想通之后,他就像往常一样继续泡图书馆。
期末,淮南煤矿专科学校纷纷收到全国各地矿务局发来要人的洽商函。这给校领导和教授们巨大的鼓舞,说明了这所开办不久的煤矿专科学校,已经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为了使分配工作做到民主、合理、公正,校领导组织了一个由领导、老师、学生代表三结合的分配小组,根据各单位来函的要求,与同学们平时的学习、科研成绩和个人爱好,作通盘考虑,从而决定分配对象,尽力做到用人单位、分配对象两者均满意。抚顺矿务局来函,称近年来为了支援全国各地采煤事业的发展,已抽调了不少科技骨干到全国各地开发煤炭事业,希望校领导能派遣几个比较优秀的学生,充当他们的科技骨干力量。
经分配小组反复讨论,决定分配林海水等两位同学到抚顺矿务局去。分配结束后,同学们反映比较满意,心态比较平稳。在地点上,同学们比较关注的是中国煤都抚顺,而分配到抚顺去的恰恰是两个南方人。一个是浙江人,一个是福建闽南的林海水。他们在东北都没有任何的人际瓜葛,从淮南矿务局谢一矿实习归来,又都是图书馆的常客,从未发现他们与领导、老师有过不同寻常的交往。因此,他们对两人到抚顺去,谁也没有意见。
在毕业的宴会上,许多同学端起美酒,来到林海水面前:“林海水,祝贺你能在祖国煤都工作!”
林海水笑着说:“我从家乡亚热带出来,到东北的寒温带落脚,南北相距数千公里,一次往返,光在路上就得花去大半个月,真是可喜可贺啊!”
“你后悔了吗?”有个女同学试探性地问。
“服从祖国分配,无怨无悔。”林海水坦言地说。
“你不怕对象给吹了?”她紧追着问。
“怕,怕得很。”林海水诡秘地说,“我马上回去结婚,只要结了婚,就铁板钉钉,吹不了啰!”
林海水的话音刚落,全体同学都欢呼起来,纷纷举杯,为他即将结婚表示祝贺!这场毕业宴会,既是道别会,也是勉励会,大家欢乐地取闹了一阵。有的同学拿起笔记本,要求对方留言,借以相互勉励。
当同学们把笔记本伸到林海水面前征求题词时,题句什么?他一时颇有些踌躇,突然想起陈嘉庚老校主为集美中学校训的题词“诚毅”两个字,他想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诚是最重要的,以诚律己,以诚待人,以诚敬业。于是,他挥起笔来,写下了自己的留言:“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学习,勤勤恳恳办事。”算是激励别人,也是鞭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