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0400000007

第7章 楚国战队闪亮登场(2)

发现上当,县令怒不可遏,立即派人去杀曹参萧何。可是曹参萧何是当地人,早就有人通风报信,于是两人匆忙逃出县城,正遇上满脸幸福匆匆赶来的刘邦、樊哙及夏侯婴。

曹参萧何把情形向刘邦一说,刘邦也傻了眼。哎,挺好的计划嘛,这个破县令怎么就这么快醒过神来了呢?是哪个浑蛋告诉他的?

可眼下这事怎么办?攻城根本不可能,手下兄弟太少。难不成大家再回芒砀山,继续当强盗去?

《史记·高祖本纪》称,这时候,刘邦写了一封信,射入城中。信上说:“乡亲们,乡亲们哪,你们现在帮助县令守城,这可是极危险的事啊。很快诸侯的部队就会从四面八方杀来,到时候打破城池,血屠沛县,你们为县令殉葬,多不值得啊。为什么大家不快点杀掉县令,让我刘邦进去呢?我进城之后,保证大家不会再遭到诸侯的攻击,更不会遭到屠杀,不知乡亲们以为然否?”

书上说,城里的父老乡亲,看了这封信后,就抄起拖布笤帚,把县令杀掉,迎接刘邦进了城。

这个说法很诡异,因为杀人这种事,非普通百姓所能为。更何况既然有人杀了县令,这个人总得有个名字吧?为什么史书上没有提到杀手的姓名呢?

猜测起来,刘邦射书信入城,根本不可能达到让百姓杀县令的目的。首先当时识字的人就不多,其次读到这封信的人,很难想象他恰好有一呼百应的影响力。这封信或者是劝说百姓偷开城门,又或是通知自己的同伙开门,总之这封信最可能的目的是开门,而不是杀人。

城门打开,刘邦进入,这时候县令就非死不可了。但由于这个县令并无什么说得出来的劣迹,杀掉他也不是光彩的事,所以连杀手都不肯承认是自己干的。最终大家都把这事往外推,推来推去,就推到了沛县人民群众身上。

历史就是这样,一旦遇到脏事,大家都不肯承担责任,总是往人民群众身上推。

雷同的博弈格局

刘邦终于回到了沛县。

和县令明争暗斗了这么长时间,刘邦先是赢了第一局,夺得了美人吕雉为妻,于情战中力挫县令,却输掉了第二局,被迫逃入深山。现在他又赢得了第三局,杀掉县令,主治沛县。

正因为有第一局的赢,才导致了第二局的输。但正因为有第二局的输,才有了第三局的赢。可知人类社会的规则,就是输中有赢,赢中藏输,赢后就会输,输后才会赢。

这件事情,印证着人类社会博弈的极高智慧,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现在我们有了刘邦的成功案例,可以和老子的思想,对照着解析一下这条规律。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意思是说,人类社会的博弈法则,是没有尽头,没有结果的。在任何一个阶段性结果之后,都有一个反向的变局。

刘邦的人生奋斗,是没有结果的——最终结果就是他死掉!但在他死之前,走到任何一步,都不是最终结果。相反,在这一步之后,肯定会有一个相反的变局。比如说,在第一轮中他与县令争夺吕雉,县令惨败。于是双方的博弈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刘邦惊讶地发现,他需要押送数量超过他控制能力的罪犯远赴骊山。这个无法胜任的工作,最终导致了他宣告人生失败,逃入山中。这是第二阶段的结果,县令完胜。

但,正因为刘邦失败入山,所以他才从为秦国卖命的楚奸,转型为反政府组织。现在他再借时局大变杀回来,其行为就有了充足的道义资源。

以有道,伐无道。有道就是失败者,因为你失败了,所以只剩下道义。无道就是胜利者,在对手眼里,胜利者无疑是罪大恶极、罪该万死的。

发现这个规律之后,刘邦忽然发现自己变得谦虚起来。大家要求他出任沛县领导人,出任沛县县令,但刘邦坚辞不就。他很担心,在这一步后面,会不会有个结果相反的变局,无端送了他的老命。但此时的沛县,刘邦是无人可以取代的,所以双方争执的结果,是达成一个妥协的方案,刘邦不担任沛县的县令,而是接受父老赠送的沛公之称号。

沛公这个称号,真是太神奇了。他非官非民,亦官亦民,没有责任,却有权力。

这时候的刘邦,你说他是官吧,他只是沛公——意思是沛县最具声望的人士。可你说他是民吧,他却有权加封自己兄弟。刘邦出任沛公第一件事,就是赐封因为他坐牢一年,挨数百大板的夏侯婴为七大夫。

七大夫、五大夫,都是当时的爵位。对刘公这个不合法的沛公而言,是否有权力私自授爵,是很可疑的。但这个爵位是一定要授的,否则夏侯婴心理可能会不平衡。

请注意刘邦私授的这个名头,只是爵位而非官职。这表明刘邦当时是很小心、很低调的。爵位可以是他的私家爵位,但官职却不是。只授爵而不授官职,一旦事情失败了,刘邦至少还有的解释。这个细节足证刘邦思维之缜密。

请注意刘邦与陈胜的区别,面对时代大潮,刘邦所做的是低调,低调,由任时代大潮把自己推到波峰浪尖。他选择的是被动策略,所谓不拒绝,不负责。而陈胜则是不顾反对意见,硬要爬到波峰浪尖上去。

这是因为陈胜的人生经验恰好与刘邦相反,如果不是这股子狠劲,陈胜也不会成为最先爬出篓子的螃蟹。他和刘邦各自依凭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了自己固有的行为模式。但最终,谁才能在时代大潮之中胜出,这取决于人类社会的基本博弈规律,而非哪个人的主观意愿。

刘邦成了沛县反政府军首脑,就立即祭祀黄帝和蚩尤,杀牲歃血,衅鼓旗,旗子用红色——所谓赤帝子之说,就是来自这里的红旗。然后再派萧何、曹参和樊哙分头募集兵员,征集粮草,轰轰烈烈地大干了起来。

与此同时,同样的社会博弈态势,在吴县也出现了。

在江东吴地,也有一个类似刘邦的人,他就是项羽的叔叔项梁。项氏叔侄,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人,是最有资格承接楚国项家衣钵的。秦始皇灭了楚国之后,并没有立即着手清算项氏族人,但项家有着好勇斗狠的门风,结果项梁因为犯罪,在栎阳蹲了大牢。后来多方拉关系,才被放了出来。

后来,项梁又不知何故杀了人,就带着侄子项羽,逃到了吴地。《史记·项羽本纪》中说,项羽不喜欢读书,练剑也没个长性,要求学兵法,但兵法也学得马马虎虎,总之他干什么都没个长性,坚持以一瓶子不满,半瓶子乱晃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他终究是出身将门世家,家传的军事技术,马马虎虎学上一点,就可以混日子了。

在吴地,项梁形成了较高的威信,吴中地区的贤士大夫,都非常推崇他。每逢重大徭役——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去,最难组织的社会性工作——以及殡葬事务,都由项梁来负责。实际上,项梁相当于吴县的刘邦加萧何。

当吴地的项梁,与沛县的刘邦萧何,处于同样的社会位置上时,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们有可能面对着同样的对手,同样的麻烦。

也就是说,沛县的刘邦和萧何,因为在县令长年的压制之下而心怀杀机。同样的情形,在吴县也有很大可能——事实上,吴县竟然重演了沛县事件,整体事件的重合,是因为两地的人际博弈结构雷同。更令人别扭的是,沛县县令所犯下的错误,在吴地的郡守身上也同样出现了。

当时的情形是这样,陈胜举旗,天下响应,杀官宰吏,各报私仇。秦廷对天下的控制,已经彻底丧失。吴地的郡守殷通,意识到仇家随时会找上门,就决定抢先一步,率先起义。起别人的义,让别人无义可起!

于是郡守殷通把项梁找来,说:“本官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立即举旗响应起义,推翻暴秦,现任命你和桓楚二人,为起义军将领,你意下如何?”

项梁说:“郡守大人,你说的那个桓楚呀,他不是落草为寇的反政府武装头子吗?但他躲藏得太隐蔽,一般人找不到他。不过我的侄子项羽,他很会找人,要不要叫项羽来问问?”

殷通大喜,就说:“快叫项羽来,我当面向他交代任务。”

于是项梁出来,一会儿又带项羽进来,郡守殷通正要交代工作,不提防项羽突然拔剑,照殷通狂砍乱劈。史书上没有记载殷通在这时候的反应,他也许被项羽一剑就砍死了。但如果还没死,他肯定会诧异地大叫:“喂,喂喂,那个谁,项羽,你为啥砍我呀?我殷通待你们叔侄二人不薄呀!”

如果项羽当时回应,肯定会说:“不薄才怪!你只记得对别人的小恩小惠,却忘了长期以来的压制和伤害。你对别人的小恩小惠,别人转身就忘掉。但你对别人的伤害,却如毒火一样,熊熊燃烧在别人心里,永世不熄。连这点人性的规律都不知道,自己把仇家请上门,你死得活该。”

总之,刘邦和项梁,他们在起事时所面对的同样人际博弈态势,构成了此后中国人主要的生存模式。任何时代的人,只要把这个模式套上去,保准不会有差错。

楚国战队大彩排

刘邦和项梁双双起事,是历史上的大事件,却是当时的小事。

在当时,与刘项同等规模的事件计有:

楚人秦嘉、董泄、朱鸡石、郑布、丁疾等纷纷起兵于郯郡,诸楚合师,包围了郯城。

楚地的东阳少年起事,杀县令,立陈婴为长,统两万之众。

楚人英布,本来在骊山服苦役,被他逃到了长江为盗,趁这时机说服鄱阳县令吴芮,率八千人响应起事。

楚人郦商,起于高阳,手下有数千人。

楚人景驹,起于留县。

早年间沛县的黑道老大,刘邦曾追随过的大哥王陵,也挑在这节骨眼上凑热闹,聚党数千人占据了南阳。

单看当时起事的楚国战队,项梁手下有八千江东子弟,还能在里边排上号,刘邦的实力,排都排不上。

除此之外,还有诸侯列国战队,也纷纷出场亮相:

山东有田儋其人,与其堂弟田荣、田横在狄县起兵,宣布齐国复国。

韩国的贵族后裔张良,在楚地起事,不好宣布韩国复国,所以韩国虽然有选手出场,但旗号没有亮出来。

六国选手,只有赵国是真的死绝了,但后来张耳和陈馀却填补了这一空白,他们跟随陈胜的部将武臣,攻入赵国旧都邯郸,张耳陈馀劝说武臣立为赵王,武臣喜而受之,于是赵国也算是复国了。

而后武臣派部将韩广挺进燕地,韩广占领燕地之后,自立燕王,宣布燕国复国。

陈胜的部将周市攻入魏地,找到了魏国旧贵族魏咎,于是魏咎咸鱼翻身,出任魏王一职,宣布魏国复国。

如果秦始皇看到这情形,肯定会叹息道,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只不过戍卒叫,大泽起,楚人一怒,六国原地满血复活。这国际形势发展得有点太快。

看到这情形,秦二世坐不住了,不得不出来管一管。可怎么个管法呢?秦二世也没个主意,幸好这时候有少府章邯,越众而出。少府这个职位,是管理山泽海税的,不过是工商局局长而已。但当时的官员,都是多面手,章邯很想秀秀自己的军事才干,就建议将骊山的劳役奴隶释放,编入军队之中,由他率领去干掉陈胜。二世大喜,就允许了。

章邯率秦师出函谷关,与陈胜的西征军统帅周文大打出手。这是当时顶顶离奇的战役,是秦国的工商局局长,大战楚国的气象局局长。

周文是参加过大战役的老兵,他早年在春申君黄歇的府中打过杂,后来春申君全家被杀,他就逃入军队之中躲藏。他曾在项燕的部队之中担任视日官,就是观察太阳运动规律,为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不知道他当时都提供了什么依据,反正项燕是战死了。

和章邯主动要求出战一样,周文也是主动要求承担西征军统帅。

盖因陈胜称王之后,就决定派出四路大军,分四个方向攻杀,扩展地盘势力。却不慎激活了诸侯列国战队。当时的四路军马分别是:

武臣任北路军统帅,由张耳陈馀铺佐,攻入邯郸。

吴广为假王,出任西北军统帅,去攻打洛阳。

宋留为将军,领一队人马向西南,定南阳入武关。

葛婴为将军,率师攻东南,兵指九江,打回老家。

等到四路大军出发的时候,陈胜突然发现自己被兄弟们涮了,顿时大怒。

仔细看看,这四路大军,都是绕着咸阳走。傻子都知道秦军主力集结在咸阳方向,所以大家都向远处攻击,跑得越远越好。

当时陈胜很生气,杀机起心间。这时候东南路军葛婴攻到东城,立了个叫襄疆的人做楚王,然后才听说陈胜已经自立为楚王了,就急忙杀掉襄疆。但陈胜理也不理,立即下令杀掉了葛婴。

葛婴之死,拉开了大泽乡老兄弟死亡的序幕。也吓坏了老兄弟周文,他不敢再留在陈胜身边了,就主动请缨,自愿统西路军,去攻打咸阳。

就这样,楚国的老视日官周文,与秦国的少府相遇在战场之上,双方交手,周文这边就立即崩盘哗啦了,周文战败自刎,退出比赛。

章邯率领的是骊山奴隶军,竟然轻取周文,于是人们知道了陈胜这边的战斗力,其实是很差很差的。他真的不该太早称王,搞得名气远超过实力,这是职场上的大忌,无一例外会死得极惨。

虽然战斗力差,但历史的聚光灯,却毫无选择地打在陈胜脸上。这时候刘邦率领手下千来号人马,准备出征。

现在来看看刘邦及其团队:

萧何:出战前为县衙主吏,主管考勤考核。

曹参:出战前为县衙狱椽,就是个监狱长。

周勃:他一专多能,以前曾编织蚕箔为生,兼职在葬礼上吹箫奏哀乐。

夏侯婴:曾任县衙司御,就是替领导开小车的司机。

樊哙:杀狗的屠夫,沛县的狗见到他就没命似的逃。

任敖:监狱的狱卒,因为保护吕后,打伤胥吏而立功。

卢绾:他好像没什么像样的社会职务,是刘邦的宾客。

周绁:他应该是长期跟随在刘邦身边的小兄弟,本事不大,名气也没有,所以刘邦以他为家臣,具体工作就是负责刘邦的人身安全。

现在请大家列队,往前走两步,走两步……无论他们怎么走,设想这伙乌合之众,要夺取大秦天下,在当时是需要巨大的想象力的。

即使现在我们也无法理解,这些人,与六国的贵族相比,强在哪里?与陈胜的手下相比,强在哪里?与项羽的团队相比,又强在哪里?

这支团队真的没有丝毫优势,真的没有。

但他们有一个最优秀的老板。

刘邦是摆弄人才的第一高手,不知他是否信奉这句话:庸才不过是摆错了位置的人才。但刘邦却最善于将人员组合搭配,让每个追随他的人,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优势。纵然是力能拔山的楚霸王,当你面对一支由庸才组成,但每个人的长处都得到淋漓尽致发挥的团队,也只能悲愤别姬,绝望自刎,真的没有其他法子可想。

现在,这支乌龙战队出发了,第一战胡陵。

这是一支非常务实的团队,他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打下沛县周边的地区,以此为老巢,再考虑向周边拓展。

激战老领导

刘邦第一战:胡陵。

参加战斗人员:曹参、周勃和樊哙。

先说为什么要选择胡陵,这是因为,刘邦是沛县人,所居处的环境里,以丰邑为中心,围绕着丰邑有四座城:沛县、胡陵、方舆及薛县。丰邑居于战国时的魏楚中间地带,属于典型的争议地区。所以在刘邦的战略规划里,拿下丰邑及周边的四座城,作为他个人事业的根据地,再寻求逐步扩张。而首攻胡陵,是因为胡陵在沛县西北,距离沛县最近,不拿下胡陵,沛县不稳。

大战开始了,监狱长曹参、鼓乐手周勃及杀狗匠樊哙,带着千人的队伍向胡陵发起攻击。刘邦、萧何、夏侯婴等在后面督战,实际上大家都在观摩学习。这毕竟是沛县出师以来第一战,这场仗怎么个打法,大家都懵懂不知,只能边打边学。

同类推荐
  • 活着,因你而美丽

    活着,因你而美丽

    以大量翔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呈现出盛志勇院士在我国烧伤医学上的巨大贡献。这同是地是对整个人类未来的贡献。,这是描述我国著名烧伤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的长篇传记。作者以尤其动情的笔调咏叹了主人公毕生倾力于青春美丽、生命美丽的烧伤外科学
  •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精选了爱因斯坦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初掌政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领土扩张、强国之道、情感世界等。
  • 阅读父亲

    阅读父亲

    十八年后,只能通过阅读来亲近父亲,儿子从此知道了父亲的名字,解读父亲。也知道了父亲曾经为自己起过的一个名字。本书分别从儿媳、儿子的叙述进入,父亲的战友们和母亲一起向儿子讲述了父亲的故事,引导读者一同走近烈士和他的家人、那些生前身后的人和事…… 一位军队高级指挥员的完整形象在充满深情的解读中被复原。儿子从母亲手中接过这个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箱子,本书所要告诉你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位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职务最高的烈士,看到了父亲留下的文字。,牺牲时他的儿子才出生48天。 这是一个装满了父亲遗物的铁皮箱。年轻美丽的母亲对儿子隐瞒了他的身世。从未谋面的儿子只能通过这些来感受父亲的气息,一瞒就是十八年
  • 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山西关夫子——关羽,生前为将、为侯;死后封王、封帝;成圣、成神。他的传记载于史籍,他的故事在说话、话本、小说、稗史以及民间口头演绎流传;他的形象在戏曲舞台上勾画塑造;他的道德情操被讴歌赞颂;他的“神灵”被膜拜奠祀,以致于“庙食盈寰中,姓名遍妇孺”,成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影响久远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他的崇拜长期不衰。非但如此,就是在国外如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关羽也受到相当的崇敬,有众多的信徒。
热门推荐
  • 武痕

    武痕

    石宇本是石泉镇一个小家族的子弟,每天过着平凡的生活,然而在一次历练的过程中,意外得到一件血色印记,从此生活便是发生了变化,身不由己的卷入了一个惊天的阴谋中,那是一段过往的辛秘。
  •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蕴涵着人类文学活动的某些普遍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现代意义日益显示出来。本书第一次将中华古代文论放置于现代学术视野中进行观照,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并就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做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尝试,这对处在现代立场的人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诗学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江山为聘:皇后你嫁了吧

    江山为聘:皇后你嫁了吧

    他决然放下一世情仇,相知,相恋。上一辈的恩怨,无不使他们心力交瘁。奈何好事多磨,金家的反对,只求能伴她海枯石烂。父皇驾崩,他放下尊严。为了守她,出走江南。他亲手送上江山为聘,他,他毅然弃位,只愿能护她一世无虞!,皇帝的阴谋,相识。为了娶她,皇位继承人,却生就一副淡泊于世的性子。烟雨江南中,他们相遇,他囚帝登基
  • 敢于打开心灵之门

    敢于打开心灵之门

    ,本书旨在教育学生要敢于向他人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多和他人交流
  • 恶鬼纪元

    恶鬼纪元

    有些东西一直在周围转悠,只是看不到而已。只要有勇气,就算是平凡的人也可以对抗恶灵。如今,他要解救同学的魂魄。
  • 网恋套牢了谁

    网恋套牢了谁

    一根电话线,两颗寂寞心,三更半夜里,十指传来情。可惜的是,有人在这场感情里认了真,有人没上心,有人更是心存祸心,而最终为这无疾而终的感情埋单的还是自己。
  • 从心爱自己

    从心爱自己

    女人要爱自己多一点。怎么爱呢?花大把的金钱美容、塑身吗?花大把的精力逛街购物吗?找个男人谈情说爱吗?NO!这些都不是对自己真正的爱!一个懂得爱自己的女人先要宠爱心灵!心灵是每个女人的主宰,它能决定女人外面的状态。当心灵充满了坚定,你就有能力战胜困难;当心灵充满了感性,你就能获得真正的爱情;当心灵充满了力量,你就有能力改变生活;当心灵充满了温馨,你的世界从此焕然一新。女人要宠爱自己,不仅仅是关爱自己的身体,更多的应该是关爱自己的心灵,不要让它被欲望束缚。请跟随本书一起,开始一场宠爱心灵之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