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7200000003

第3章 成功法则1认准目标是35岁之前成功的“指南针”(2)

美国电影演员理查德·伯顿通过切身体验发现,制定一个目标是多么重要!他是一个享有声誉的演员,事业上颇有成就。可有一次他表演失败了,一时想不开,便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想以此来解除烦恼,结果是借酒消愁愁更愁,不仅糟蹋了自己的身体,而且还糟蹋了自己的艺术生命。

伯顿的好几个朋友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其中一位是电影演员皮特·奥图尔。当时,奥图尔的私人医生向他严厉地指出,在他面前摆着两条路:要么去戒酒,要么去殡仪馆。经过一番斗争,奥图尔最后戒了酒。

伯顿在其主演的影片《部族的人》获得极大成功后,也决心要戒酒。他逐渐感到,由于酒喝得太多,使得他连台词都记不住了。他说:“我很想见见与我合作过的那些演员,我知道他们都是好样的,可我现在连一个单独的镜头都回忆不起来了。”

这一痛苦经历促使他产生了要改变自己生活的强烈愿望。

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具体目标,即严格地节制——过一种与酒告别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他对自己期望的东西进行了明确的描述,甚至对与喝酒的朋友在一起相处会损失什么也着实考虑了一番。他明白,在漫长的人生过程中,他必须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他相信,只要确定了某个具体目标,他就能实现它。

伯顿为自己制定了理疗计划,每天游泳、散步,平常禁止喝酒。

经过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达到了目的。他又重新组建了一个家庭,过着美满幸福的新生活。他兴奋地说:“我的工作能力完全恢复了,我发现自己比酗酒以前更敏捷,精力更充沛,脑子转得也更快了。”

伯顿成功了。你也应该培养自己的某些强烈期望,并把它们转变成你生活中的具体目标。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暗示”的方法,即运用潜意识将你的明确目标深深刻印在心中。拿破仑借助此法,使自己从出身低微的科西嘉穷人,最后成为法国的君主。林肯也是借助于同样的方法,跨越了一道宽广的鸿沟,从而走出肯塔基山区的一栋小木屋,最后成为美国总统。

潜意识也许可以比做一块磁铁,当它被赋予功用,与任何明确目标发生关系之后,它就会吸引住达成这项目标所必备的条件。在每一片草叶以及每一棵树木身上,你都可以看到这项原则的证据。橡树的种子从泥土及空气中汲取必要的物质,使它得以长成一棵大橡树。它绝不会长成一棵一半是橡树、一半是杨树的怪树。

我们再从经济上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如果一艘轮船在大海中失去了方向舵,就会在海上打转,很快就会把燃料用完,但是仍然到不了岸。事实上,它所用掉的燃料,已足够使它来往于海岸及大海好几次。

一个人若是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及达成这项明确目标的明确计划,不管他如何努力工作,都像是一艘失去方向舵的轮船,光凭辛勤的工作和一颗善良的心,不足以使一个人获得成功。因为,如果一个人并未在他心中确定自己所希望的明确目标,那么,他又怎能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成功呢?

在一个人选好工作上的一项明确目标之前,他会把他的精力和思想浪费在很多项目上,这不但使他无法获得任何能力,反而使他变得优柔寡断和怯弱。当他把所有能力组合起来,向着生命中一项明确目标前进时,那么他就充分利用了合作或凝聚的方法,从而产生巨大的力量。

一个人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将来想要获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你对未来要有理想,否则做不出什么大事来。

目标是对于所期望成就的事业的真正决心。目标比幻想好得多,因为它可以实现。

成功语录

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35岁之前就无法获得成功。甚至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到不了终点。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功者也有绝对的必要。如果没有空气,就没有任何人能够生存;如果没有目标,就没有任何人能够成功。

4.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许多年轻人误以为自己能一步登天,所以常梦想一举成名,一下成为一个成功者。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一是由于你的能力并不够,二是由于成功必须经过长久磨炼。因此,真正在35岁之前成功的优秀人物都善于化整为零,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有人说,我将来长大要做一个伟大的人物,这个目标太不具体了。目标必须具体,比如你想把英文学好,那么你就定一个目标,每天一定要背20个单词、一篇文章,要求自己在一年之内能看懂英文书报,由于你定的目标很具体,并能按部就班地去做,目标就容易达到。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人分成两组,让他们去跳高。两组人身高都差不多,先是一起跳了7尺,然后把他们分成两组,对其中一组说:“你们能跳过7尺5寸。”而对另一组只说:“你们能跳得更高。”然后让他们分别去跳。结果第一组由于有7尺5寸这样的一个具体且实际的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跳得很高,而第二组因为没有具体的目标,所以他们只跳过6尺多一点,只有少数人跳过了7尺5寸。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第一组有一个具体且实际的目标。

有的人看上去好像是一举成功的,但如果你仔细研究他们的经历,你会发现他们以前就已经奠定了牢固的基础。那些像泡沫式成功的人,永远是靠不住的,他们没有任何牢固的基础,最终会轻易地失去一切。

约翰是一位拥有出色业绩的推销员,他一直都希望能跻身于销售最高业绩者的行列中。一开始这只不过是他的一个愿望,从没真正去争取过。直到3年后的一天,他想起了一句话,“如果让愿望更加明确,就会有实现的一天。”

于是,他当晚就开始设定自己希望的总业绩,然后再逐渐增加,这里提高5%,那里提高10%,结果顾客增加了20%,甚至更高。这激发了约翰的热情。从此他不论碰到什么状况,任何交易,都会设定一个明确的数字作为目标,并在一两个月内完成。

“我觉得,目标越是明确越感到自己对达成目标有着强烈的自信与决心。”约翰说,他的计划里包括“我想得到的地位、我想得到的收入、我想具有的能力”,然后,他把所有的访问都准备得充分完善,相关的业界知识加上多方面的努力积累,终于使自己的业绩创造了空前的纪录,以后的年头效果更佳。

由此,约翰自己得出一个结论:“以前,我不是不曾考虑过要扩展业绩、提升自己的工作成就。但是因为我从来只是想想而已,不曾付诸行动,当然所有的愿望都落空了。自从我明确设立了目标,以及为了切实实现目标而设定具体的数字和期限后,我才真正感觉到,强大的推动力正在鞭策我去达成它。”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目标,达到目标的关键在于把目标细化、具体化。

一座建筑是由一砖一瓦砌成的,每块砖每块瓦本身显得并不重要。同样的道理,成功者的一生是由无数个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方面构成的。

时刻牢记这样一个问题:这有助于我实现自己的目标吗?用它去评价你做的每一件事,如果回答是不,即回头;反之,则要继续向前。

美国著名作家赛瓦里德说:“当我放弃我的工作而打算写一本25万字的书时,我从不让自己过多地考虑整个写作计划涉及的繁重劳动和巨大牺牲。我想的只是下一段,不是下一页,更不是下一章如何去写。整整6个月,我除了一段一段地开始外,我没想过其他方法。结果书自然写成了。”

“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赛瓦里德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你也会一样。

成功语录

35岁之前,获取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都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许多人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并不是因为困难大,而是想到与成功的距离较远,正是这种心理上的因素导致了失败,把长距离分解成若干个距离段,逐一跨越它,就会很轻松地实现,而目标具体化可以让你清楚当前该做什么,怎样能做得更好。

同类推荐
  • 幸福女人必悟的秘密:心计

    幸福女人必悟的秘密:心计

    要擦亮双眼,才不会迷失自己;祸会从口出,要学会保护自己,要把握分寸,才不会在交际的海洋中触礁翻船;丈夫不是永远的靠山,要懂选择和放弃,人心叵测,才不会误入感情的死胡同;婚姻的堡垒不是坚不可摧,要学会维护和加固,才不会受伤害;爱情有“诈”,才不会葬送一生的幸福……而这些哪一点不需要“心计”呢?总之,有“心计”的女人才有幸福!
  • 人气决定成败

    人气决定成败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桶板有多长,而不是最长 的桶板有多长,真才实学好比木桶的桶板,它们的长短决定了你能装多少 水,但是,人际交往能力则是那个木桶的桶底,它决定了你能不能装水。 55招社交绝学,55迅速打通你的人脉。本书从55个简单易行的小方法出发,快速提升你受欢迎的程度,让你成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人气王。
  • 优秀青少年要养成的好习惯、好性格、好心态(大全集)

    优秀青少年要养成的好习惯、好性格、好心态(大全集)

    本书是一本心理励志著作,全书分为三篇,分别从习惯、性格、心态三方面来对青少年进行全方位的心灵指导。该书联系实际,运用生活典型案例来指导青少年塑造更完美的习惯、性格和心态,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知识大餐。
  • 责任胜于能力

    责任胜于能力

    本书是一本体现完美职业态度的培训经典!强调责任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能力,空有忠诚与责任,但是缺乏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同样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反而会成为企业的包袱与累赘。换言之,一个员工的责任感只有在自身能力的展示中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本书站在员工的立场,着重从什么是责任、责任与能力的关系、忠诚、细节、方法、绩效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全面揭示了“责任胜于能力”这一重要工作理念。
  • 人生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

    人生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

    面对激烈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浮躁,沉不下心来,更耐不住寂寞。人生自有沉浮,当我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要沉住气,做到猝然临之心不惊,以冷静的态度应对;当目标没有达成时,要沉住气,学会忍耐,等待机遇,继续努力;当遇到挫折或者失利时,要沉住气,心态平和,靠毅力咬紧牙关。记住:能够沉住气,耐住寂寞,才能成大器。
热门推荐
  • 我和男主谈恋爱

    我和男主谈恋爱

    他是个作者,还是个爱弃坑的作者。于是,某一天,弃坑里的女主角从书中跑了出来……“我们很熟吗?”他怒视着身旁躺着的女人。“不熟!”“不熟,还敢爬到我床上来!”说完直接掀被起身。没想几秒,连抱带亲被她裹住:“你对我抱过、吻过、外加睡过,现在熟了吧?别想抛弃我!”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 拖延心理学

    拖延心理学

    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销售员,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是最了解的,你是否拖拉,你可以瞒过你的上司,瞒过你的同事,瞒过你的朋友或者家人,但是,你自己知道,你是否正在拖延的泥沼里挣扎,如果有,那么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打开这本书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问题进行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从科学里汲取力量,摆脱拖延,享受生活的轻松!
  • 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早就想把自己写的东西整理一下,一直未动手。这回算交差了,当然是为自己。起了个名:《笔耕留痕》。似乎显得文雅点。其实,说白了,我不过是个码字的,像手执瓦刀码墙的匠人一样,这些东西,可以说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墙圪垛儿。这些“墙垛”的“砖”有的还算齐楚,有的缺棱少角,差火候。
  • 尊享生活(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尊享生活(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元代实行两都制,大都是首都,上都是陪都、夏都。两都是元代的政治中心,皇帝每年来往于两都之间。本书对元代两都的建造、城市布局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做了全面深入的考述。大都的建造为今天的北京奠定了基础,上都则是中国古代具有典型意义的草原城市。对元史、蒙古史、中国都城史以及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驭鬼皇妃:黑道女皇霸业天下

    驭鬼皇妃:黑道女皇霸业天下

    她堂堂黑道女皇竟然穿越成了人前被人欺负,人后被鬼欺负的容家九小姐,于是人前治人,人后治鬼,于是挑战帝国,一统黑暗地带,收服四王,做那王上之王,霸业天下。他神秘莫测,于千年轮回之中遇见她,红衣妖冶,风华绝代。他们之间的相遇是注定还是偶然?被封印在禁地的卷轴,被隔绝的神秘三界,流淌着不祥之人血脉的少女。这是新的命运,还是旧的轮回?“以汝之血,唤吾之名。”梦中永不间断的呼唤,苍凉的声音,冰冷的目光,还有情不自禁的心痛。他是谁?她又到底是谁?纤手一指,百万鬼军,霸业天下,唯我无双。千年轮回,百年之约,生生世世,唯她无双。
  • 别找借口找方法

    别找借口找方法

    “别找借口找方法”体现的是诚实、敬业的工作精神,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一种完美、负责的执行能力。要想获得成功,我们必须和借口告别,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我们不能让问题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而要通过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把问题变成机会,成为迅速通往成功的“推进器”。主动寻找方法、积极解决问题的人,是优秀的人,自然也就是受欢迎、容易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相信,凡事总会有解决方法,而且是总有更好的方法,因此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他们都不会用借口安慰自己。其实,方法和借口一样,“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找,总是会有的,只要我们抱着第一时间行动的态度,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思考,勇于承担责任,不断地自我提升,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就能高效地、创新地解决问题。方法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你能想得出来,又能起到良好效果,都可以称之为方法。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一个问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很多时候,不是没有任何方法,而是没有一种更好、更新的方法。方法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有优劣、适当与否之别,如果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妥当、高效、有创意,你就会事半功倍,启机会的大门。
  • 有关大舅的话题

    有关大舅的话题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亲仇

    亲仇

    这部小说围绕一个家庭里父母与儿女、祖父与孙子以及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家庭琐事中将三代人的故事细细铺展开,写出了三代人的性格特质与内心情感,表达了当代人的情感困惑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