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6900000016

第16章 不忘“童真”,做更好的自己(1)

(第一节)都教授现形记

爱德华的兔子

从前,在一所房子里住着一只名叫爱德华的瓷兔子。小兔子自鸣得意,因为一个女孩儿拥有它,珍惜它,爱它。

但有一天,它被弄丢了。从海洋深处到渔夫的渔网,从垃圾堆到篝火边,从生病的孩子床前到孟菲斯的街道上……

老娃娃对爱德华说:“如果你不打算爱与被爱,那么整个生命之旅都是毫无意义的。”

一颗极易破碎的心在旅途中失去爱、学会爱,又重新得到爱……

这个故事来自于热播剧集《来自星星的你》。我猜都教授安静地看这本《爱德华的兔子》时,心里大概在念着那个女孩儿吧!

生活中,我们不经意就会失去爱,重新得到爱似乎并不那么容易。但还是有人,可以重新唤醒沉睡的爱,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关于生死

某日,孩子妈与孩子爸在闲谈时回忆这几年的经历:上班、辞职、卖房、开公司、重新安家、写书,真叫一个折腾哦。

不由得人嘟囔着: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唉!

妈问: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儿答:为了死啊。

不经意的回答后,他继续摆弄手中的小汽车,为娘的立刻石化了。

一些哲学家也许会说:“这是个伪命题,生命不是你的选择,所谓目的性也许是不存在的。”

但孩子告诉你的是所有答案最终的目的地,似乎也更加有意义。活着的所有终点就是个死,那就赶紧好好活吧!

关于爱

最近因为一些小事和孩子爸爸有争执,虽不至吵架,但声音好像大了点儿。

在一次争执的当口儿上,小儿发言了。

儿说:人都不能生气!

妈问:为什么,生气很正常啊,发泄一下嘛!

儿答:生气了,爱就破灭了。

作为孩子的妈,我羞愧难当……

我们常常为了点鸡毛蒜皮的事儿争执不休,却不想“争着争着”爱就没了。大人爱讲道理,孩子只看爱还在不在。

关于错误

小儿打游戏,为了攻克某一局难关,憋得尿裤子了,完事儿后从厕所出来。

儿说:妈妈,我今天改变“撒尿模式”了,你帮我换一下裤子吧……

妈说:那你下次改变模式前,通知我啊!

这次轮到我儿无语了:“憋不住的时候,哪还来得及通知哦!”

孩子把世界的“错误”叫作“另一个模式”,他不会硬跟自己较真儿。

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就好像电视调台,调得不对,再调回来就行了呗!

我们面对错误和挫折时,也能有这份平常心吗?

孩子竟然懂得接纳自己,不苛责,事情改变起来反而不那么难。

不可否认,后面的解释有我自己的发挥。即便单就“关于生死、爱、挫折”的回答来看,18岁前的我自己,是绝没有4岁小儿如此一语中的的本事的。在忙乱了一圈,翻遍各种育儿书籍,教育书籍,甚至心理书籍以后,终于发现我要找的心理学教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恍惚间,小儿的作为,仿佛就是《来自星星的你》之“都教授现形记”。

我家小儿的童言童语可爱,但并非仅有,每个小不点儿都多多少少能有些惊人之语!如果不去过多干扰,每个孩子都是“奇葩”(此处“奇葩”无丝毫贬义与戏谑之意)。除了在他们身上发现纯真,也能看到智慧,甚至能看到当年的我们。所以,陪伴孩子成长,也能修复我们与自身的关系……

大人可以从孩子那儿学到很多,直到孩子们长大成人,像成人一样知之甚少。

—EvanEsar

(第二节)战胜你的不是“童真”,

是“无邪”

顽童当爸,一秒长大!

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记得田亮说Cindy刚出生不久,第一次抱到他面前看,他的反应竟是“应该没有抱错吧”,不仅爸爸们如此,即便十月怀胎,自以为做好充分生理和心理准备的妈妈,在孩子真正来到人世的那一刻,仍然充满了兴奋、惊喜、惶恐和各种焦虑在内的复杂情绪。很多爸爸妈妈,也是在抱过孩子的那一刹那,瞬间长大成人了。

做父母,缺课的练习

对做父母这件事儿,几乎没办法上岗实习。你很难从别人家借来个婴儿,去实习做父母的机会。如果说恋爱是婚前实习,做父母几乎就没有实习期。所以在一次次措手不及中,我们也很容易遭遇一大堆的问题。

孩子不听话:不吃饭,不刷牙,不洗手,不洗脸,不拉臭臭;

孩子不好管:骂人,抢玩具,贪玩,不爱学习;

孩子不讲理:抡起胳膊打人,张开嘴便骂人。有孩子的家里,一天一小骂,三天一大骂。唉,愁死个人!

……

这时,许多人都把问题归结到孩子身上。

这恐怕是亲子关系最大的误区!

爸爸如何教育我,我也如何教育孩子

前面我们提过,孩子与父母之间互为镜像。

我们从父母所组建的原生家庭中来,不只继承了父母的生理基因,拥有相似的容貌,体格,喜好,甚至秉性脾气,在行为思考方式和情感互动中,也顺道继承了原生家庭爱的模式,这里面也包括亲子教育和沟通的方式。

你能从《爸爸去哪儿》剧组里看到每个孩子与他们父母亲的影子。

Angela永远一副小公主派头,虽然竞赛成绩不是最好,但总能和周围人搞好关系,像极了人脉广泛情商优秀的李湘。

小Kimi看似最撒娇,但一旦离开爸爸的怀抱,他也并没有不停地哭闹,即便交换爸爸那一集晚上在房间里准备睡觉,想起爸爸也是偷偷抹眼泪,很会照顾新爸爸郭涛的情绪。

当时很多人看不懂田亮的女儿为何那么爱哭,后来田亮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就是个爱哭鬼,6岁开始练习跳水,住到运动队,离开妈妈的日子多难熬啊,别人都在写作业,他一个人在抹眼泪,有个小朋友说“他想妈妈了”,田亮就再也受不了啦,奔出去,哭了个天昏地暗。

郭涛对石头要求太高了吗?郭涛的老爸要求更高,郭涛坦言当年父亲就是“简单粗暴”教育法:“我是你老子,我是你爸,你对你爸就得说‘您’!”

除了在孩子身上重演家庭的剧集,我们一生的爱与痛,工作事业,爱情婚姻,无一不与父母和养育者们息息相关。

正因为我们与父母互为镜像,我们常看孩子为“视如己出”,孩子儿时甚至大了以后都还是“我”的一部分。“我与自己”的关系和“我与孩子”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是一致的。所以,亲子关系的不和谐,诸如疏离、冲突,也皆是因你与自己的内在关系不够和谐造成的。“你与孩子”的关系,实质是“你与自己”的关系。

激怒你的,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能激怒你,那背后的原因是“你把‘对自己的不满’,延伸到了孩子身上”,你希望你的孩子快点超越自己,当然也就无法容忍孩子犯的那些错误。

打骂或者教育孩子的时候,你很容易就站在了当年父母的位置上,因为这太自然,太容易了!

孤零零站在那里的,其实不只是你的孩子,也是你自己!

左侧:爸爸骂儿子。

右侧:儿子骂孙子。

各种细节,“互为镜像”。

再往远处看一点,“成为好父母”不只影响你和孩子,也影响着他们与自己的下一代!

透过孩子,看到自己

我们对自己满意,就不会对孩子苛责;我们对自己友善,就不会对孩子生气;我们对自己接纳,就会对孩子宽容。

而亲子关系的起点,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成为更好的自己,一个好的办法是与孩子一同成长。

揭开童年隐藏的秘密,透过孩子看到自己,才能够在一起,做更好的父母,更好的自己!

(第三节)发现童年的秘密

第一个秘密:6岁以前,没规矩

当我们批评一个人的时候,一定会帮你博得同情的一句话是什么?—他,他,他不讲道理!

不讲道理的人不可理喻。不过这事儿在我们有了孩子后,就头疼起来,你发现6岁以前的小孩儿,脑袋里压根儿就没有“讲道理”这根筋!

田亮VSCindy:“讲道理”完败!

在讲道理这部分,田亮可谓是超级耐心的唐僧师父。

《看天下》的报道中,他坦言,Cindy根本不怕自己发火,最怕说“爸爸和你讲道理”。

听到崩溃处,会“扑通”栽倒在床,田亮当然不罢休,把闺女扶起来继续讲,结果Cindy二次扑倒!这简直就成了让女儿崩溃的必杀技!

即便国家跳水队有一句名言“亮哥永远是对的”,但讲道理这招对Cindy依旧不管用!

在《爸爸去哪儿》里,每当节目上打出标记“碎碎念”,就说明田亮的讲道理模式启动了,即便是在刚开始几集劝Cindy不要哭的时候,也是如此,但显然没用!直到有一次Cindy恳求田亮让她从小沙山的高处滑下来,田亮实在不放心,但是这一次他没有讲道理,而是从孩子的身后轻轻地拖住了滑板,保证了她安全的同时,也满足了孩子的乐趣!这一次,讲道理终于退场了。

讲道理,为啥没用呢?

心理Tips:6岁以前没规则

答案很简单,因为小孩儿生下来就不会,也不爱讲道理!

6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不启动“讲道理,讲规则”模式。

5—6岁才是孩子学习和理解社会规则的开始,这就是他正常发展的规律。

也就是说,只有石头和天天基本算是到了可以讲道理的年龄,其他几个小孩儿,用讲道理来对付,肯定是玩不转的!即便Cindy参加节目的时候已经5岁半了,也不能全部的教育都以讲道理为主导,教育从来都是循序渐进,逐渐变化的……

第二个秘密:纯洁的欲望

首先是动物,然后才是人

在只会吃喝拉撒的小屁孩儿身上,你看到的更多是动物性,还是人性?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人类是从动物进化来的,我们的一生几乎是在重演一个快速演化的历史,童年甚至终其一生我们的身上都仍然保留着基本的动物性。动物需要吃、喝、拉、撒、性,那么人也一样。后来精神分析派的心理学家说:我们出现心理问题不是因为人性没做好,而是人性过于膨胀,压抑了动物性,压制了原始欲望。这一观点是弗洛伊德的代表思想。

儿童的性,纯洁的欲望

弗洛伊德的思想通俗地解释就是,支持人活下去的主要欲望就是生存和繁衍,繁衍背后的性欲望,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生命的全部动力在于“性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所以才会说大人的心理问题皆因“性欲”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当然这个“性欲望”并不单纯就是指“性爱”,它会以各种面目出现,蓬勃你的生命,辉煌你的生活,如果得不到恰当的照顾和满足,就会导致你的生命力衰竭、崩溃以及生病。

心理tips:力比多

即性力。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它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精神分析学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与精髓是本能(力比多)决定论,即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都是在本能的驱使下,力比多的转移与分配的结果。

当力比多能够持久、成功地转移并分配到本能所要达到的对象的时候,本能的内趋力得到了释放,快乐原则得以实现,焦虑随之解除,我们就可以感觉到快乐。我们把这样的状态,称之为健康。当力比多的转移与分配持续受阻的时候,快乐原则无法实现,焦虑继续积聚,我们就会感受到焦虑、痛苦,我们把这时候的状态称之为病态、心理障碍。

OMG,儿童的性,怎么满足哦?来看看吧。

心理性欲阶段 年龄 描述

口唇期

奶嘴宝宝 0—1岁 性本能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口唇,因为婴儿从吮吸、咀嚼、咬等口唇活动中可以获得快感。喂食是特别重要的。例如,婴儿突然断奶或断奶太早,以后可能会过分纠缠配偶或者过分依赖配偶。

肛门期

拉宝宝 1—3岁 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大小便训练可能引起父母与儿童之间大的冲突。父母创造的情绪氛围有持久影响。例如儿童如果因上厕所时发生的意外而受到惩罚,就可能会变得抑制、肮脏。

性器期

撒尿童子 3—6岁 愉快来自于性器官的刺激,儿童对异性父母有乱伦的愿望,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产生。这种冲突引发的焦虑,会导致儿童内分性别角色的特征,和与之竞争的同性父母的道德标准。

弗洛伊德儿童性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的早期经验和冲突能够持续影响成人的活动、兴趣和人格,他的这种观点在今天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参考,仍然是有价值的!

(1)0—1岁:“喝奶奶”心理学

自从上了《爸爸去哪儿》节目,林志颖和Kimi父子就接下了某牛奶广告,皆因节目中Kimi说的一句:“爸比,我要喝奶奶!”这句话一度成为“萌点”!节目中,林志颖儿子Kimi的一句“喝奶奶”逗笑不少观众,后续节目在等待午饭的过程中,Kimi因为太饿了,站在床上大喊:“爸比,我要喝奶奶。”忙着做饭的林志颖无暇顾及,谁知Kimi“变本加厉”,翻来覆去喊着:“我要喝奶奶,我要喝奶奶,我要喝奶奶!”虽然是哭闹,但却萌翻了一众网友。而每天早上以及每天晚上,剧组里最小的两个孩子,Angela和Kimi都是以一瓶香甜的牛奶作为开场和结束预告。不要小瞧了喝奶这件小事儿。它关乎的事情可多了去了!

喝奶,断奶不只是食物与妈妈的事情,也关乎孩子的心理健康。

弗洛伊德的观点是断奶以孩子出生后一年左右为宜,过早过迟都可能对婴儿心理发育不利。在断奶问题上可能会发生以下几种偏差:

(1)吃不够,变吃货!

断奶过早使婴儿口欲不足,以后可能成为儿童贪食症与异食癖的心理根源,也可能成为成年后贪食、嗜饮(酒)与吸烟癖的心理根源。

超级吃货、烟鬼、酒鬼、胖子们原来是因为妈妈断奶太早啦!

(2)吃太多,变厌食!

断奶过迟与让婴儿长时间地塞吸奶瓶,使其口欲过度满足,可能成为幼儿与青少年神经性厌食与神经性呕吐的心理根源。

近年来流行的“骨瘦如柴KateMoss们”是否是因为当年欧美国流行奶瓶以及安慰奶嘴的时候,妈妈用得过久过度了呢?

(3)突然断奶,变得爱咬人,爱骂人!

突然中断哺乳后,由于对婴儿的口欲剥夺,以后可能成为儿童与成人的“口欲攻击”—包括习惯性咬人、咬坏东西与口头攻击或习惯性秽语等的心理根源。

爱咬人、骂人的孩子是因为妈妈断奶太果断啦!早知道,断奶汤不要喝了,慢慢断嘛!

(4)乱吃遭惩罚,长大专门乱吃!

在这一阶段遭受到心理挫折,比如一岁大的小不点儿,抓到什么都往嘴里放,也会开始吸吮手指头,你若总是斥责孩子,孩子就有可能在成年后会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反过来用“口唇期”各种孩子式的欲望满足自己,比如“口淫症性变态(性爱前调情喜欢用唇舌吻触异性生殖器)”。

这世上本没有变态娃,不过是有个狠心妈!

这样看来,奶瓶用到差不多一两岁,也就该停了。小Kimi和Angela是否使用过度了呢?

(2)1—3岁,“拉”心理学

我的一个朋友,生活非常规律,孩子每天早晚起床,洗漱,拉时间都是有规定的。可以说这绝对是个完美主义的妈妈。孩子从小也很乖巧,直到一次孩子发烧,大便干燥,医生叮嘱大便一定要畅通,不然感冒不容易好。于是她几乎每天都定时看着孩子,到点儿就提醒孩子大便。孩子的病一时倒是好了,但小时候几乎不会在外尿裤子的乖孩子,最近却频繁发生尿裤子的事情,并且有段时间即便有了便意,也会忍着不去拉。这下可把妈妈急坏了,于是越着急,越反劲儿。孩子频繁地发烧,妈妈频繁地管教,孩子频繁地忍住便意,以至于有半年的时间,孩子每个星期都要去医院报到,以致用上了开塞露。

同类推荐
  •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本书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乐嘉把人分成红、蓝、黄、绿四种颜色,每种颜色代表每种性格,然后进一步进行剖析。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第二部分是分则。总论部分主要从一个作者潜心研究的测试题入手,快速的让自己判断属于哪种颜色。同时解答了性格色彩与人们常见的内向还是外向,理性还是感性的区别。分则部分则从情感、生活、工作、处事、以及自我提升方面说明红、蓝、黄、绿的优势与过当。同时对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给出了背后的性格分析。第三部分作者首次解答性格色彩的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个案的精彩点评。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我自己。
  • 预见最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

    预见最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

    《预见真实的自己》通过对梦境的探究,揭示心理的秘密,从而帮助我们认知内心真实的自己。本书使用生活中丰富而鲜活的例子、启发性的引导来梳理出梦境中潜藏的象征与逻辑。作者是知名心理学家大卫?方特那,他在荣格、弗洛伊德等心理学界先驱人物的成就的基础上向我们揭示梦境世界的心理规律。他向我们解释梦境的原型,揭露梦境如何用丰富的象征词汇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反映我们日常的欲望、紧张甚至焦虑。同时,他训练我们掌握记住梦境的技巧,以便叙述出梦境的故事、细节乃至情绪,从而联系起我们的个人环境进行解释。
  • 一口气读懂心理学

    一口气读懂心理学

    揭秘日常生活中人人该懂的心理法则;传授人生旅途中一用就灵的心理策略。了解了自己的心理,你就是强者;了解了别人的心理,你就是智者。越是清楚自己和别人的心理,你就越能掌控周围的事物,越能把握自己的生活,成功和幸福就离你越来越近……
  • 行为改变思想

    行为改变思想

    威廉·詹姆斯观察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联系时,发现了“表现”原理,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某种行为的表现而获得相应的情绪感受。本书以“表现”原理为核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阐述了行为是如何影响人的认知,改变认知,改变思想的。本书充满世界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在行为与思想方面进行的经典实验和案例,开阔了读者视野,令人耳目一新。同时,生动地列举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行为对思想情绪产生的影响,使人们更容易反观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得自己越来越靠近预设的目标。
热门推荐
  • 中国父母培养孩子易犯的600个错误

    中国父母培养孩子易犯的600个错误

    本书列举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经常易犯的约600个错误,既分析了错误产生的原因,又提出了解决错误的方案。一书在手,父母必能茅塞顿开。这是一本可以伴随父母一生的书,天下的父母们可能每天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实践着书中的内容——用自己的心灵和行动;这也是一本影响孩子未来的书,它将伴随孩子一天天地成长。当孩子长大成人,我们不苛求获得丰厚的回报,只希望他在回忆儿时的经历时能发自内心地说:“假如有来生的话,我希望下辈子还做你们的孩子。”
  • 川菜菜谱

    川菜菜谱

    本书主要讲述了肉菜类、水产类 、豆蛋类、 素菜类 、果品类 、汤羹类 、凉菜类各类才的做法,
  • 重生之拒情

    重生之拒情

    这不妻不妾的10年里最后得来的是什么啊,工作、家庭、儿子、自信、尊严······所有的一切都离开的时候,一道急刹车的声音,换来了成零的重生。成零在心中发誓:既然命运让我重生在遇见你之前,那么就让我好好的扭转那因为爱你而纷乱的人生,我要活出我的精彩,还有就是不会再爱你。但是重生就真的能让自己脱茧成蝶吗?就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吗?生活有着很多的不确定,遇到了这些强势而霸道的人后,自己的人生真的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吗?························································大家要是想看一个普通且平凡的女人在重生后的日子里会怎么慢慢活出自己的精彩,怎样得到自己的爱情的,就多来逛逛吧。本文保证每天一更。本文原书名《重来一次不爱你》亲不要看错了~!···································································《莫笑》莫笑,漂亮且温柔的女孩,是莫月琴带入篮家的拖油瓶。蓝祁,蓝家大少,莫笑的继哥哥。本来两个世界的人,因为双方父母的结合生活在一起。跟着妈妈走进城堡似的新家,天真的莫笑以为从此以后自己有了一个新家,多了一个哥哥,不想却是迎来了她一生的梦魇。一个是恶意引诱,一个是无力挣脱。两个名义上的兄妹怎么在爱与欲的海里挣扎,沉沦。·····························曾经他将她抵压在墙角,上下其手。“小笑,他也像我一样摸过你吗?”哥哥诱惑的嗓音在莫笑的耳畔响起,温热的气息洒在裸露的脖颈激起阵阵战栗。“哥哥·······”羞红了脸的莫笑无措的看着就像恶魔一样的人,全身乏力不知道该如何逃离。······························那天,她兴奋的拿着那张早孕通知单想要给他一个惊喜。莫笑没有想到推开门看到的会是这样的景象,哥哥和马琳竟然在自己最爱的那张床上翻滚,那样忘我,那么投入,连多了她这个观赏者都没有发觉。·····························多年以后再次相逢,他还是那样的丰神俊朗,花边新闻不断。而,她挽着爱人的手,云淡风轻的看着这个曾经的‘哥哥’。她,做到了无视。他,却尝到了心碎。
  • 重生之悍妻

    重生之悍妻

    从末世而来的兵团教官玉小小,穿成嫡长公主的第一天,就把自己嫁给了蒙冤入狱,身受酷刑,处于人生最低谷的少年将军顾星朗。从此以后,一个只会吃饭睡觉打丧尸的末世彪悍女,一个忠君爱国,冷峻寡言的骁勇将军,宿命一般的走到了一起。国家弱小,强敌在侧,朝堂之上有昏君奸妃佞臣,朝堂之下民不聊生,面对如此境地,顾将军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重振朝纲,让这个天下国泰民安,可他的公主妻却说,你这个愿意太宏伟,不可能完成,我们去一统天下好了!顾将军只能……如何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好公主,玉小小坚定的认为,能宠爱自己驸马的公主,就是好公主!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七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七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编选了经典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学会成长,体会人生。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魔帝

    魔帝

    这是一个仙神消逝的年代。剑仙逍遥于天地,武者拳碎虚空,修道者踏日月而来,更有魔道逆天而行……一个宗派中的天才少年,因为遭妒被陷害,九转生死之下踏入了魔道一途。从此,他征战天下,血与火、情与义,洗炼魔帝无极!
  • 经商从做人开始:华人首富李嘉诚的生意哲学与处世技巧

    经商从做人开始:华人首富李嘉诚的生意哲学与处世技巧

    连续六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的李嘉诚,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商人 之一。他作为香港巨商和财富化身,在创业之初完全是白手起家、以小搏 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那么李嘉诚是凭什么做到的呢? 1943年,李嘉诚的父亲病危,临终时没有任何财产可以留下,只好反 问:爱子可有话跟他说,当时,11岁的李嘉诚对父亲说:“我们一家人一 定生活得好好的。”
  • 自然纪事·胡萝卜须

    自然纪事·胡萝卜须

    《自然纪事》中作者以其敏锐的眼睛,丰富的想象力与优美如诗的文笔,栩栩如生描写公鸡、鸭子、乌鸦、马、猪、葡萄园等生活中的不同影像。《胡萝卜须》写的是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他因一头红头发和一脸雀斑而得此绰号。家人不喜欢他,常拿他出气;胡萝卜须常被吓得六神无主,做出许多可笑又荒唐的事情。
  • 重生之豪门大少奶

    重生之豪门大少奶

    重生一世,面对早已知晓的未来,她决定改变命运,将过去的遗憾统统补偿给自己。却偏偏有人一次又一次的踩在她头上,如此,就别怪她下手太狠!【一路虐渣,一路辉煌!】【纯属娱乐】“老爸,你当年是怎么把老妈弄到手的?”“挨打。”小包子眨了眨眼。次日,某女看着头青脸肿的儿子心痛不已。“报告老妈!儿子今天挨打了五回,帮你找到五个儿媳妇了!”小包子举手行礼,咧嘴一笑,连大门牙都被打掉了。不远处,男人拿着报纸的手抖了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