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4400000003

第3章 两宋:两京梦华(3)

原来,他买田,不是为了自己享用,而是为了周济他的族人,使宗族中的孤寡贫弱者,都能够衣食无虞,老有所养,幼有所依。可以说,在中国的慈善史上,范仲淹也是一位先驱人物。

《 宋史 》记载,范仲淹“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义庄田地的地租用于赡养同宗族的贫穷成员。他给义庄订立章程,规范族人的生活,宗人在经济上便有了长远的基本保障。他去世之后,他的二儿子宰相范纯仁、三儿子尚书右丞范纯礼又续增规条,使义庄维持下去。

宋金战争中范氏义庄遭到了一些破坏,南宋时范之柔对义庄又加以整顿,恢复了原有规模。后世范氏子孙也对义庄屡有捐助,如明末范允临捐助田地100亩,清前期大同知府范瑶捐助田地1000亩。范氏义庄是中国慈善史上的典范,它是最早的家族义庄,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国史料记载的第一个非宗教性民间慈善组织。它还创造了一个奇迹,虽然朝代更迭,历经战乱,但一直到清朝宣统年间义庄依然有田5300亩,且运作良好,共持续了800多年。

范仲淹本人出身贫寒,读书时每日只能以粥果腹。富贵以后,他依然生活简朴,只有在宴请宾客时餐桌上才会出现多种肉食。贫寒的出身使范仲淹对平民比较关注,他的改革方略也包含着“厚农桑”、“减徭役”等降低社会底层贫穷程度的措施。范氏义庄是范仲淹及其后人以自身力量体恤族人,以家族纽带解决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问题的尝试。抛开巩固宗族的目的之外,是对政府济贫政策的支持。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儒士的人生理想,家就是国,国就是家,治国以齐家为基础,范氏建立义庄不仅是对家族的保护,也是以服务社会、减轻国家负担为目的的。因此,义庄也受到了政府的欢迎、支持和保护。后来很多官员效仿这一做法。如神宗朝官至参知政事的潍州北海人吴奎,曾用钱二千万,在家乡买田建义庄,周济的对象为宗族、亲戚、朋友中的贫乏者。到了南宋,创办义庄的就更多了。

范氏义庄以大量田地为财产基础建立,田地由范氏子孙有能力者捐助,所有权移交给义庄,也就是不再归任何特定人所有。这样,义庄有财产基础。义庄还有义庄管理条例和专门的管理人,独立运作,具备了财团法人的基本特征。

从设立目的看,义庄的受益者主要是范氏族人,也包括一些外姓贫民,八百多年来,只要是居住在本乡的本族人都可以从义庄受益。义庄的救济面虽然受家族的限制,但是受益者的数量还是比较广的。而且,古代的家族范畴也远远大于现代社会的小型家庭。所以,义庄是慈善性的,即使这种慈善的范围比较有限。

除了创办义庄以外,宋代士大夫还创办族塾义学。范仲淹便曾置屋聘师,创办义学,教育宗族子弟。这一做法一经出现,便立即得到官僚士大夫的纷纷响应。

宋代科举制度的发达,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读书热情。但就宋代官学的状况而言,虽然比前代有很大进步,却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受教育的需要。而且,对于启蒙教育来说,官学所承担的部分实在是微乎其微。在官学中接受启蒙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而,在官僚士大夫置义田、办义学的同时,那些没有官位的庶民地主甚至富裕农民,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创办各种各样的族塾义学,以使自己的子弟能够接受教育,在科举竞争中一试身手,从而达到跻身于官僚士族行列的目的。这是宋代族塾义学发展的又一条途径。

北宋末年及南宋时期,随着北方民族的入侵,社会动荡,宗族自救更加迫切,于是又出现了宗族武装,平时防盗,战时自卫。这情形有些像《水浒》中的祝家庄、扈家庄。金兵南下时,这些宗族武装成为北方抗金的主力。

总之,通过这种宗族自救,宗族的凝聚力增强了,广大贫困的宗族成员,获得了一定的救济和归属感,在当时有一定积极意义。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强大的族权也给人们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宋代的茶马贸易

宋军在装备上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欠缺,便是战马过少。不少重大战役的败北与此有关。

马性喜寒恶热,宋朝统治区内大抵不产马,少数地区马又不适合军用。人们曾尝试在境内养殖马匹,官养、民养都行不通。

无奈之下,只好向境外买。辽夏金蒙元同宋处于敌对状态,自然不会卖好马给你。宋朝无奈只好打西部少数民族的主意。于是在西部边境地带设置了买马机构,召诱西蕃、回纥、大理等国的人前来卖马。

买这么多马匹,就要支付巨额的费用。政府不愿铜钱外流,而西部少数民族似乎也不乐意要铜钱(这与辽、金等希望宋朝铜钱大量流入的情况不同),他们想要黄金,宋朝又不肯给。于是双方议定,宋以茶、锦(包括小量其他种类丝织品)、盐和白银支偿马价。四者中以茶、锦为大宗,故此因马而起的贸易史称“茶马贸易”。西部少数民族以肉食为主,茶叶可助消化。汉族的丝织技术发达,丝织品历来颇受欢迎。

王安石变法

宋仁宗当了40年的皇帝,行过“新政”,用过包拯,开始倒不是不想挽回宋王朝的日趋没落。但是,他决心不大,善疑多变,最终不敢正式触动成规。他死后没有儿子,只能选一位皇族子弟当皇上,这就是宋英宗。宋英宗只做了四年皇帝就病死了。英宗的儿子赵顼继位,历史上称赵顼为宋神宗。

老皇帝死得早,接位的皇帝便年轻。赵顼登基时才20岁,还是位想有所作为的青年。他看到土地兼并使农业萧条,朝廷赋税减少,各种开支却成倍增长,特别是每年必须向辽国、西夏捐输的绢银,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困难。他有心从这种危机中摆脱出来,改变宋王朝垂危的局面。

宋神宗要改变现状,必须找一位主张变法的人当宰相。可是,他找遍朝廷,看到的都是因循守旧的老臣。就连当年跟范仲淹一道实行“庆历新政”的富弼,也变得小心谨慎,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了。

宋神宗想起了王安石。赵顼当太子的时候,他身边的官员韩维常常说出一些很出色的治国方略,赵顼十分欣赏,对他大加赞扬,而韩维却禀报说,这些主张都是一位叫王安石的朋友说的。王安石当时在三司度支当判官。于是,按照惯例,宋神宗先调王安石出京当江宁知府,不久又把他调回京城。

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22岁中了进士之后,一直在地方任官。当了20多年的地方官,使他看到王朝内部存在的弊病,他思考过如何改革现存法度,也在任职地区做过试验。

在当浙江鄞县知县时,他看到当地河道淤塞,经常发水灾。发生了灾荒,农民们无法维持生活,只得向债主借高利贷,生活就变得更困难。灾荒和高利贷成了普通农民项上的两条绳索,扼得农民喘不过气来。于是,王安石首先发动百姓,兴修水利,防止灾难,发展生产。到了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他把官仓的存粮借给农民,允许农民到秋后用新粮还债,只收微薄的利息。农民免去了高利贷,官仓里年年存新粮,一举两得,深受当地百姓欢迎。

现在,宋神宗看中了王安石,把王安石调回开封不久,就亲自召见了他,询问他治理国家该从何处入手。王安石的回答很干脆:变风俗,立法度,是当务之急。于是,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担任副宰相,掌握朝政,实行变法。

当时,朝廷有四位宰相,其余三人又老又病,无法跟王安石一同改变法度。王安石另立了一个机构,称为三司条例司,直接指挥变法的事务。

王安石的新法,主要内容有五条。一是“青苗法”,即政府在栽种禾苗的季节贷款给农民,秋收之后还款时附加20%利息,此在当时不算过分。另外一种办法叫作“免役法”,因宋朝衙门里有些差使如衙前(典府库或为外班皂隶)、书手、弓手、散从等不由招募而得,系不给值地由民间差派,并由其担负财政责任,如有差失须由服役之人出资赔补。王安石主张由民间普遍地输钱助役,其人员则公开招募。政府仓廪里物品存积不能生利,王之“市易法”则将之贷与商人,在出卖完毕结账时连本带息归还,或事先以金银地产作保障金。同样的,“均输法”让各转运使将应当送往开封的物品在当地出卖,而买得在京城不易到手的货品年利。在整理土地税时王安石用“方田法”。这办法基于全面的土地测量,以每边5000尺为一方,内中又按土地之肥瘠分作五等以便按出产量征税。另外,为保障兵员之来源,王安石作“保甲”,亦即民兵制度。

实施了新法,生产得到了发展,百姓得到了好处,朝廷增加了收入。只有贵族、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受了伤害。他们群起而攻之,攻击变法,咒骂王安石。

这时候,国内发生了旱灾,有的地方发生了地震。本来这是极普通的事,北宋自赵匡胤建国开始,自然灾害就从未间断过。但是,反对改革的人就说,这是王安石搞了变法,老天震怒,才用这个方法来警告天子的。他们还画了幅流民图呈给宋神宗,要他停止实行新法。

一时间,流言蜚语四起,弄得宋神宗没有了主张。宋神宗就这事询问王安石,王安石根本不理会,他指出,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坚定地表示了继续变法的决心。

那些反对变法的元老重臣们,搬出了宋神宗的皇后和皇太后。太后和皇后也坚决反对变法,?摇日日夜夜朝宋神宗哭泣,硬说是王安石扰乱了天下,搅得宋神宗逐渐动摇起来,对王安石并不像以前那样言听计从了。

王安石看到这种情况,只得提出辞呈,要求回江宁养病,宋神宗只好让他暂回江宁休养,变法实质上受阻。第二年,宋神宗又从江宁召回王安石继续执政。王安石本以为躲过一段时间,对新法的反对会减轻一点。不料过了几个月,天空中又出现了彗星。按照封建社会天人合一的观点,彗星难得一现,是一种天灾的标志。反对派又找到了反对王安石的理由,这一次,气势汹汹,似乎理由更为充分。

宋神宗这一次完全垮了。他犹犹豫豫,无法再像以往一样,站到王安石和新法一边。王安石坚持了几个月,看到实在无法再贯彻自己的主张,只好再次辞职,又回江宁去了。这一年,是公元1076年,王安石的变法前后实施了六七年,终于被强大的守旧势力扼杀了。

九年后,宋神宗死了。高太后执政,任命坚决反对新法的司马光担任宰相,新法便一条一条被明令废除,北宋王朝失去了一次十分难得的“中兴”机会,以后只经历了哲宗和徽宗两代君主,便迅速地灭亡了。

王安石在距今九百多年前,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这种扩张性的眼界与传统的看法不同,当时人的眼光将一切视为不能改变的定数。因此王安石与现代读者近,而反与他同时代人物远。

一般以正人君子自居的人保守成性,对新法用种种正当与不正当的方法诋毁攻击;附和新法的又多是些动机不纯的人。所以人才以至人格的缺乏使新法没有一个好好试行的机会。另外,王安石过于激进,很多措施也并不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特别是王安石为追求变法效果,对地方官员勒逼过紧,许多地方官疲于应付,只得弄虚作假。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使得王安石变法所背负的恶名越来越多。

旧党上台之后,不顾利害,在可能的范围内把新法几乎全部推翻。当时苏轼还算比较清醒,他既反对王安石的暴风骤雨式的的改革,也反对司马光等人对王安石变法不分青红皂白的全盘否定,结果遭到了新旧两党的共同排挤。王安石虽不免抱负过高,但他认为中国把千载一得的机会白白放过,并非全是一时痛愤的论调。

王安石的超前思想

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这种扩张性的眼界与传统的看法不同,当时人的眼光将一切视为不能改变的定数。因此王安石与现代读者近,而反与他同时代人物远。(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哲宗与太后之争

宋代凡是太后垂帘听政,则必然与小皇帝发生矛盾,近乎成了规律。例如宋仁宗与庄献明肃刘太后、宋英宗与慈圣光献曹太后、宋哲宗与高太后等都是如此。当老太后去世、小皇帝亲政,都要对太后垂帘时的施政有较大改变,其中哲宗亲政后的举措最为突出,竟兴“同文馆”之狱,险些追夺高太后称号。

哲宗对宣仁太后如此反感,很大程度上是受人挑拨。在哲宗与宣仁太后之间搬弄是非的人最主要的是蔡确和邢恕。

蔡确字持正,早年受知于王安石,得到重用。但当他发现神宗对王安石开始厌烦时,就站出来弹劾王安石,因而取得神宗的青睐。后通过各种阴谋诡计独掌了朝廷大权。神宗病重,他错误地估计太后会不让神宗幼子继承皇位而让神宗弟弟继承,就图谋当“策立元勋”,在新皇帝身上再捞一把。于是他与邢恕等人密谋准备在高太后决定岐王(即雍王)颢为皇帝继承人时发动政变。

邢恕本是正牌的旧党官员了。蔡确掌权后,主动向他表示友好,邢恕大喜过望,与蔡确成为密友,为他出谋划策。

蔡确与邢恕合谋之后,就先后向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绘、高公纪及首相王珪探问消息,结果得知高太后准备让神宗幼子继承皇位,不禁大失所望。但事后他们还是私下里散布说,宣仁太后、王珪原本有废立之谋,是蔡确据理力争才为哲宗保住皇位的。

后在官场倾轧中,蔡确遭贬,邢恕也遭贬斥,元祐年中一直郁郁不得志。高太后病故,哲宗亲政,邢恕重新得到任用。高太后垂帘期间,重用旧党,旧党大臣对哲宗颇有不尊重之处,哲宗行为稍有越轨,旧党大臣就怂恿高太后教训他一番。哲宗亲政后,旧党大臣陆续外贬,新党大臣执掌了朝政。

绍圣四年(1097年),邢恕出任御史中丞,乘机提出王珪有谋立雍(岐)王主张的老话,并软硬兼施,迫使高太后堂弟高士京上书作证。于是王珪被贬官。

邢恕并不就此罢休,他又心生一计,找出文彦博儿子文及甫元祐年间写给邢恕的一封信,断章取义,将矛头直指高太后和名相司马光。哲宗听信他们的谎言,更加仇视旧党大臣,并且令人写了废高太后为庶人的诏书,幸亏其母向太后听说此事,极力反对,才没有将诏书颁发。?摇?摇

诬蔑旧党大臣不赞成哲宗继承皇位并有废立之谋,是新党打击旧党的有力武器。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窥见宋廷内部斗争和倾轧之残酷。

旧党的支持者高太后

同类推荐
  • 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

    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

    如何在风云变幻的政坛存身?爱情、亲情、仕途,古人如何抉择?少年皇帝,是勇夺皇权还是沦为傀儡?《三千年来谁著史: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带你回到帝国最后的时刻,看古人的官场进退,权利得失!
  •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人以祝融为始祖,其历史的起点,原本在神话与传说之中。历经筚路蓝缕的岁月之后,楚国得以崛起于南方。楚人有着“蜚将冲天”、“鸣将惊人”的雄心,“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气魄,终于在春秋中期跻身五霸之列。然而在取得这样的成就后,政变与内乱让楚国招致了吴师入郢的巨大外患,实力大损。战国时代,楚国用吴起变法以求打破困局,为国家带来起色,楚国一度达到了强大和繁荣的顶点。但在怀王时代,遭遇连番挫折,势力顿衰。此后,郢都沦陷,半壁河山被秦人占领。楚人虽亡羊补牢,但已经无法改变“六王毕,四海一”的趋势。秦末起义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又给八百余年的楚国史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尾声。
  • 大明王朝4

    大明王朝4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 石话实说

    石话实说

    “告诉您最想知道的石家庄一百个故事”,一直是我们的愿望,随着大型系列文化节目《石话实说》的播出和结集出版,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三十万年前,石家庄人的先祖就在太行山下、滹沱河畔点燃文明火种,直到今天,演进为拥有千万人口的繁华都市。这条波澜壮阔、星光璀璨的历史长河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全景记述这亘古的传奇是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应当具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
  • 崛起美洲1620

    崛起美洲1620

    十三香掠夺土鳖‘白皮’经济! 渔船+发动机可以掌控加勒比海航道! ‘洗衣粉油条’风靡贵族圈,‘黑心棉’倾销欧陆! ‘保护伞’公司成立,什么狗屁的东西印度公司全都歇菜! 让山寨产品,在1620年焕发光彩,见证一个帝国的崛起吧!扣扣群:65364139一起来愉快的玩耍吧!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发现小说

    发现小说

    利用他的理论可以非常现成地把世界文学、中国文学进行清晰的归类、判断,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可操作性,但同时又超出他个人文学观的阐释,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新。重新界定了现实主义的内涵、边界和层次,本书见证了阎连科自己的文学观,也重新为文学的优劣作了独特的富有启发性的判断
  •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的深处》,更像是作者的心路历程,涵盖了这些年一路走来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爱。在每一篇真情流露的文章背后,都充满了作者对家人和朋友、工作与生活的由衷感激。
  • 演绎推导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演绎推导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擒兽

    擒兽

    薛航捶打着自己有些酸痛的腰——昨晚他的确太纵欲了一点,几乎天亮才睡,夏闻樱柔软的身体让他着迷,她那不是很合作的态度激起了他强烈的征服欲,甚至丧失了他一直引以为傲的冷静,总而言之一句话,他昨晚失控了。失控的后果就是,今天他真的很不想谈公事。“这个项目由你全权负责,为什么又扯上我?”安东尼干脆坐了下来,一拳打在薛航的胸前:“还不是因为人家徐总听说你薛少泡女人很有一套,一心想要跟你会会面,取取……
  • 王的朝鲜美人

    王的朝鲜美人

    “真淑,你到底是爱钱还是爱本王?”“王爷,我爱钱,也爱王爷!”大清最有权势的无冕之皇多尔衮,妻妾成群。他最爱的女人,是他从朝鲜掳来的美人李真淑。李真淑跟多尔衮在对抗中,赚得盆满钵满,富可敌国。.第二部是穿越剧,喜欢穿越剧的,真接看第二部。《学霸萌萌哒:BOSS坏坏哒》也希望读者喜欢。
  • 重生正室手札

    重生正室手札

    唐朝叱咤风云的女相,穿越为胤禛正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笑傲前朝后宫手札一本!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他们看我不顺眼

    他们看我不顺眼

    《他们看我不顺眼》收录了柳恋春近年来创作发表的24个短篇小说,其中多为公开发表的小说和省级文学刊物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