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3600000014

第14章 不要把工作中的坏情绪带回家(1)

——保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孩子的问题就是家庭的问题。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是引发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孩子的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来自家庭,因此,解决了家庭问题,孩子的问题也就自然消失了。

和谐、温馨的家庭会让孩子更加健康、开朗、阳光,不和睦的家庭,却会让孩子变得暴躁易怒,甚至内心阴暗。因此,对孩子来说,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其良好的人格和性格的养成,有着很大正面影响。

心理学家认为家庭模式是会“遗传”的,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待家庭的态度往往会被孩子“继承”下来。在每个家庭中都能找到原生家庭的影子。其实这些都是家庭关系在孩子小时候打下的烙印,只是那时候孩子还小,这些东西被压抑在了潜意识之中。等孩子长大后,遇到同样的情景时就会无意识的表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家庭模式“遗传”。

1

记住:不要把工作上的坏情绪释放在孩子身上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承受着来自生活与工作中的各种压力,然而在人前,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人们会时刻隐忍、压抑着这些压力和因各种原因产生的坏情绪。但是,离开了工作场合后,有很多人会把这些压力和坏情绪带回家中,向家人无节制地发泄,但压力得到释放的他们没有意识到,将坏情绪带回家中会严重影响家庭关系,特别是影响孩子的成长。

张小东是育才中学的语文老师,工作非常认真,经常早出晚归,备课至深夜,还时时留校辅导学生。不过近来张老师变了很多,工作不再积极,一脸的疲倦。因为他发现自己原本聪明、阳光的儿子张灿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而且像躲瘟神一样躲着自己,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这让张老师非常郁闷,睡眠也跟着受影响。

无奈之下,张小东老师找到了著名的心理学家钱铭怡教授进行咨询。钱教授的分析结果让张老师大吃一惊,这一切原来都是由张老师打儿子那一耳光引起的。

两个月前,学校下发了优秀教师评选的通知,连续几年得到“优秀教师”称号的张老师毫无悬念是这次评选的最佳候选人,结果却大出张老师的预料,刚来不久的刘老师获得了今年的“优秀教师”称号。表面上张老师对这件事好像很不在意,心底里却感到异常郁闷。这件事情严重影响了张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上课也常常心不在焉,回到家中也没有了以前的亲切感,特别是对自己的儿子,怎么看他都不顺眼,看到他就想骂他。一天下班回家后,见儿子居然在打游戏,这让他大发雷霆,把儿子大骂了一顿后,竟然还动手打了儿子一耳光。儿子呆了几秒,而后冲进自己的房间,把门一关就开始哇哇大哭。当时张老师也没多想,气呼呼地坐下来看电视。

第二天早上,张老师去儿子房间叫他起床,发现儿子坐在桌前发呆,看到自己来了,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自那以后,儿子就常常这样。钱铭怡教授说,这是他将工作中的坏情绪带回家中的结果。为此张老师后悔不已。

角色冲突,特别是不同角色间的冲突是很多负面情绪产生的罪魁祸首。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角色间冲突常常是由于人们角色期望的不同、角色领悟的差别以及人们没有按角色规范行事等原因引起的冲突。最常见的就是上述案例中,这种将工作情绪带回家中的现象。将工作情绪带回家中,会严重影响家庭关系,特别是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不利。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孩子,特别是小孩子,身心正处在发展之中,其人格须在成年早期才能稳定,期间,父母的教育方式、人格特点、行为方式将对孩子的人格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孩子的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得来的。所谓观察学习,就是儿童在生活中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得到强化,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一种学习。班杜拉认为,环境,特别是榜样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这里的“榜样”指的是孩子观察模仿的对象。孩子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行为,通过榜样行为的结果强化自己的行为,最终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

将坏情绪带回家中,对孩子、配偶进行发泄、争吵,最终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发展。孩子尚小,心智尚幼,行为模式没有形成,在处理坏情绪时,孩子并不知道还有更好、更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而家庭中的这些“发泄”方式,则会被孩子误以为是一种定式,误以为坏情绪本该如此处理,进而内化这种行为模式。所谓“虎父无犬子”、“将门虎子”等等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在孩子人格发展期间,孩子模仿父亲的行为,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在其成长之后,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了。

而且,将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还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惊吓到孩子,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导致某些需要不能满足,影响其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异常产生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小时候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种因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结虽然被压抑在潜意识中,但在一定条件下还是会发挥作用,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幼儿最重要的需要就是安全感的满足。如果这个时候将工作中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使之安全感得不到满足,那必然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所以在家庭教育的时候,切记不要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不能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情绪是具有感染力的,负面情绪将影响孩子的心情,并使孩子觉得是自己做错了,才让父母生气的,从而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的情绪,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本节家教智慧

今天的坏情绪,明天的大后悔。每次回家前深呼吸,放下情绪,开心地陪伴孩子玩耍,度过一段欢乐的家庭时光。这既是一种享受,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

2

工作再劳累,也不要冲着孩子大吼大叫

孩子非常天真,在他的世界里,只有自己和父母,并且这两者常常是连在一起的。父母要是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了一点不高兴、不愉快,孩子一定会内归因,认为父母之所以不高兴,就是因为自己哪里又做错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在教堂里,一位老夫人正在忏悔,这位太太三十年来每天都在这忏悔,每次她都要忏悔几个小时才走,因为她的孩子是因她而失踪的。这位太太叫露西,是老格林的太太。除了忏悔外,格林太太每天都游走在大街上,一边贴寻人启事,一边寻找自己的孩子。

三十年前的5月8号晚上,那是一个噩梦,格林太太永远都记得那一天。晚上十点,天还下着大雨,“这真是糟糕的一天!加班到现在,连天气也欺负我!”格林太太心里想着。不一会就到了家里,打开门,她看到十岁的小格林正在看电视,顿时心里一股无名火,对着小格林吼道:“你怎么还在看电视啊!赶快去睡觉!工作这么累,我烦着呢!”小格林愣了一下,委屈地看着她,说:“妈妈,我想再看一会,就一会。”“不行!”小格林双眼噙着眼泪,委屈地回房间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格林太太发现小格林还没起来,于是,就去了他的房间。不一会,格林太太就惊恐的冲了出去,手里拿着一张纸。

“怎么了,亲爱的?”老格林问道。

格林太太来不及解释,把纸一丢就跑了出去。格林先生拿起那张纸,也是一脸的惊恐!

那张纸上写道:“爸爸,妈妈,我走了。你们不爱我了,我就是看一会电视,妈妈就发那么大的火,肯定是我做错了什么,你们不再爱我了,才会这样的。以前我看电视妈妈都不会发这么大的火,一定是我做错了什么,让你们不再爱我了。我走了。”

自那以后,格林太太一直生活在痛苦与悔恨之中,也一直在寻找着她的孩子,可是三十年了,一点消息都没有。

孩子的世界是非常单纯的,在他们的世界里,父母的高兴是他们引起的,父母的烦恼也是他们造成的。因为孩子不会做理性的推理,他们的判断力是有限的。小孩子不能分析出父母是因为不开心,因为工作的烦恼而对自己发脾气的,相反,更多的孩子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才使得父母这么对自己的。这时,孩子会感到迷茫,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不知道怎么做才好,因为以前可以让父母高兴的行为,现在却使父母生气了。这让孩子很疑惑,无所适从。

父母总是因为工作中的劳累,对孩子大吼大叫,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让父母喜欢、高兴,认为自己是不被喜欢不受欢迎的人。在幼年就形成这样的自我认知,会对孩子的自信心和将来的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内归因的归因方式也会被保留下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维纳提出了著名的归因理论,他认为,内归因的人,在取得成功的时候倾向于外部不稳定归因,即认为他所获得的成绩都应归因于运气好,这种人对成败几乎没有任何感觉;而在失败的时候却倾向于内部稳定性归因,即认为失败是由自己的能力不足造成的,这种人会自责,自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无所用,在失败时会体验到非常大的痛苦。维纳还认为,只有内部不稳定性归因的人,才会将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的程度,才会有较高的努力动机,并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如果孩子形成了这种内部稳定性归因的话,这个孩子以后将不再有自信,而总是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听天由命,终难有所成就。即使成功了,也会认为是自己运气好罢了。

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将烦恼放下,开开心心的陪伴孩子。如果将工作带来的坏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而引起了孩子的情绪变化,一定要及时发现、停止,并对孩子进行情绪上的抚慰。要告诉孩子,自己发脾气的原因不是因为孩子做得不好,只是自己工作上的事情让自己心烦,孩子是最棒的。

本节家教智慧

工作可以带回家,但是家庭不是工作的延续。不要因工作辛苦向孩子发泄情绪,要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3

不要把工作的规则带回家

习惯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最大的坏事。

当今社会,人们似乎和外人在一起的时间多,而陪家人的时间少。和外人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伪装,或者说带着一定的面具。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习惯,形成一种固定思维,特别是处于管理阶层的人。工作中的规则是竞争与合作,控制与征服;家庭关系的规则应是和谐、理解与体贴,相互支持,相互提携。这两种规则有所冲突,若将工作中的习惯、规则带回家中,不但影响家庭关系,更不利于孩子的教育。

北大心理咨询室来了一个新生,她叫王艳娜,来到北大本来是件开心的事情,可是她却提不起一点兴奋劲来,因为她发现室友都不喜欢她,都很小气。

同类推荐
  • 怀得上,生得下

    怀得上,生得下

    不得不承认,越来越多高学历、高职位、高薪酬的女性不会生孩子了。怀不上、保不住、生不下……一场生育危机似乎已经到来!作者通过十余位女性的好孕故事,系统地解读了“怀孕”这一复杂而又神秘的系统工程。针对排卵监测、同房体位等坊间流传的生育传言,作者从科学的角度给予了解答。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身患妇科疾病的女性正经历着过度治疗,身心俱疲,作者通过五位患者的求医经过讲述了常见妇科疾病的发病原理及治疗原则,旨在帮助人们避开医疗陷阱,迅速有效地治愈疾病。此外,作者还专门用一章的篇幅讲述了导致严重生殖障碍的几种疾病,通过几位女性历尽波折终于怀孕生子的经历告诉人们,只要医患互相信任齐心合力对症治疗,好孕终将降临。
  • 安胎养胎最佳方案(幸福爱巢)

    安胎养胎最佳方案(幸福爱巢)

    优生开始于择偶随着人们对于优生学认识的深化,对配偶的选择已不局限于品貌端庄、身体健康,而是更加重视遗传素质和其他的因素。因为择偶不仅仅是男女的结合、个人的幸福问题,而是关系到后代的素质和民族的强盛。所以说,青年男女选择对象是很需要有科学性的。
  • 中国式教育应规避的16个问题

    中国式教育应规避的16个问题

    中国式家庭教育最终让孩子收获了什么?是人格缺陷、心理障碍、心态冷漠、独立性差、社会适应的能力差,以及两代人之间的沟通障碍……本书目的在于:提醒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一直重复的错误,并提供规避这些问题的方法,让父母跟孩子共同成长,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父母,让您的孩子变得卓越、杰出。
  • 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父母不可能也不必要成为教育家或心理学家,甚至不必要成为教师,但是,创造卓越的成就。父母必须承担起最基本也是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现代社会中,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成为一名成功人士,而良好习惯的核心是学会如何做人。,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
  •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利用大量生动有趣且具有哲理的小故事将你带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重生之别惹豪门千金

    重生之别惹豪门千金

    前世辍学后被生父找到,一跃成为豪门千金,却与上流社会格格不入。23岁那年,生父暴亡,男友背叛,表妹下毒制造她为情自杀的假象,永除后患……重生回17岁,所有害我的人,我不会指望老天有眼,而是用自己的双手讨还一切,笑看你们一世悲凉!后妈?表妹?叫你们生不如死!渣男?滚开!再蹦达把你拍墙上去抠都抠不下来!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夫君太多:血女倾情

    夫君太多:血女倾情

    (此文女尊,不喜勿入!!!)她是暗夜的杀手,是高贵的公主。绝美的容貌与惊世的法力是她骄傲的资本。不老的容颜,不朽的生命是幸运还是寂寞?拥有能够主宰一切力量的她,不允许他人的背叛。可是一场意外,让这个天之娇女穿越到异世。没想到这个世界的男女尊卑竟是颠倒的,继而又受人所托当上这个王朝的三皇女,与她的那些皇姐争夺女皇之位。一路上,各色美男层出不穷,能否让嗜血的她融化那颗冰冷的心。
  •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以一句古训“自助者,天助之”贯穿始终,通过历史上各界名人的具体而生动的事例,讨论了人生哲学中诸如勤奋、勇敢、信念、诚信、金钱观等等,着重教导年轻人正确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斯迈尔斯一生写过20多部著作,其中最广为流传的除了《自己拯救自己》之外,还有《品格的力量》《金钱与人生》《人生的职责》等。主要探讨人生的成功与幸福,关于良知,关于道德,关于自由与责任等等。斯迈尔斯在研究了历史上多个国家、多个领域的成功者之后发现,在人类文明中,存在着一些历久弥坚的优秀品质,它超越时代和地域,不断地引导着人们走向成功和幸福。
  • 7天让你读懂经商心理学

    7天让你读懂经商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的一门实用科学。人的心理千变万化,这也使得人的心理现象成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奇妙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心理现象事实上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因此觉得神秘罢了。然而,从普通大众看来,严谨深奥的心理学的确是晦涩难懂的,一些专业的名词术语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难以被理解。所以,迫切需要一条合适的纽带将心理学的科学性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中。《7天让你读懂心理学》系列丛书无疑就是这样一条及时出现的纽带。本书为丛书之《7天让你读懂经商心理学》分册。
  • 传奇之纵横玛法

    传奇之纵横玛法

    星星新书已经上传,并保持稳定更新!欢迎大家前往捧场!
  • 安德鲁·兰十二色童话系列:粉红色童话书

    安德鲁·兰十二色童话系列:粉红色童话书

    从前有一只猫,他长得可漂亮了,皮毛像丝一般柔滑光亮,绿绿的眼睛充满着智慧,即使在最黑暗的地方也能看清东西。他叫哥恩,他的主人是一位音乐老……
  • 温柔时刻

    温柔时刻

    草原上的小骏祥从小就患了小儿麻痹,可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 舞动真情

    舞动真情

    "本书是以美国著名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的自传为中心,重点反映其与前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婚恋纠葛的一部书,共分三个部分:一是邓肯在生命最后两年里撰写的《自传》,二是邓肯与叶赛宁婚恋纠葛相关资料的整理,三是叶赛宁诗歌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