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长态度不一致,会让孩子特别迷茫,不知道听谁的才正确。妈妈哄劝正在发怒的孩子,会让孩子变得越发的娇气,脾气也会越来越暴躁,而如果此时爸爸上前呵斥孩子,孩子会因为有人在哄自己就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对于爸爸的训诫就不会给予理会,如此,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就会被妈妈的哄劝给消磨殆尽。父母态度一致,在孩子犯错时,都加以纠正,孩子就会想大家都有这样的反应,那自己做得肯定不对,进而孩子就会改正自己的行为。
本节家教智慧
与成年人不同,孩子的喜怒哀乐等情绪都是不加以掩饰就表现出来的,这是孩子的一个自然反应。孩子发发小脾气是正常的生理与心理需要,父母不能够剥夺孩子的这种权利。孩子情绪的自然流露并不是一件会让家长丢面子的事情,只要不扰乱别人的生活,父母就不用非得让孩子在外人面前守规矩。孩子发发脾气无伤大雅,而且在合适的场合发脾气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5.培养孩子的好性格,父母不能吼叫
近些年来,在家庭教育领域出现一个新词汇——零吼叫,即用不吼不叫的方法来教育孩子。零吼叫的方法主要是针对家长,家长是孩子人生中最早接触的教育者,家长的一言一行,处事方法都会在孩子身上得到投射,所以家长要特别注重教育方法。零吼叫要求家长们将注意力放在如何控制住自己焦虑暴躁的情绪上,学会克制而不是用近似吼叫的方式来命令孩子这样或那样做。
也许家长会对零吼叫的教育效果产生质疑,心底会生出“零吼叫真的比吼叫的教育方法好吗?”这样的问题。对于家长而言,吼叫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住不听话的孩子,而且还可以警示他们顽皮捣蛋的行径是不对的。而家长如果轻声细语地讲道理有时候反而不能够引起孩子的重视,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出于这样的考量,家长会觉得适时的吼叫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其实不然,虽然大吼大叫会在当时起到一定的震摄效果,但是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不仅会给孩子带来恐慌感,让孩子对家长产生畏惧感,还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心,更为严重的是,吼叫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在潜意识中认为只要吼叫就能解决问题,这样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处事习惯。而不吼不叫则是一种较为温和长久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激发孩子发挥身体的各项技能,拥有一个好性格。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拥有一个好性格,就不能大吼大叫。
场景一:八岁的翔翔从小就没有“物归原处”的习惯,他的书包不是随便扔在餐桌上,就是抛在沙发上,他从来都不会乖乖地将书包放在书桌上。因为这样,每天早上去上学的时候,他不是要找袜子,就是找书包,零零总总总要花十几分钟找东西。
不仅如此他还会把妈妈给他整理好的东西翻得乱七八糟,而且自己也不会整理,妈妈为此批评了他很多次。在学校的时候他还总是因为忘记带课本或者作业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一次,妈妈终于受不了翔翔总是把东西乱扔的习惯,她冲翔翔大吼道:“只知道乱扔东西,你不知道妈妈帮你整理要浪费好多时间吗,妈妈上一天班本来就很累了,现在你给我自己把东西放好,听到没有?”
翔翔被妈妈批评过后立刻去收拾自己的东西了,可是没到一天,翔翔的东西就又被扔的到处都是了。
场景二:李泉期中考试没有考好,成绩下降了十几名。妈妈看到他的成绩单后,气得立刻数落他:“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游戏,你怎么不把玩游戏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啊!有玩游戏的时间,你成绩会成这个样子?”一开始的时候,李泉并没有说什么,不是低着头听妈妈训他,可是妈妈说的多了,李泉就不耐烦了。在妈妈又开始数落他的时候,李泉忽然吼道:“谁说我一天到晚就知道玩啊,你难道没看到我学习吗?”
妈妈被李泉的反应吓到了,愣了下,没有意料到儿子会用这样的态度对自己说话,气上心头,就打了李泉一巴掌,吼道:“谁教你这样和妈妈说话的?”
场景三:妈妈打开冰箱的时候,女儿琳琳也凑了上来。琳琳踮着脚摸了摸鸡蛋,正想拿出一个鸡蛋的时候,被妈妈发现了,妈妈大声吼道:“我的小祖宗,不要拿鸡蛋,你会把鸡蛋打碎的!”琳琳听到妈妈的吼声,吓了一跳,然后赶快把手缩了回来。
对孩子大声的吼叫,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且这些反应往往都是不好的,不仅对孩子没有益处,家长也会因为自己吼叫的行径而大为烦恼。如果孩子接受了家长的训诫,那么他就会为了避免再次听到家长的吼叫而战战兢兢地生活,不敢主动去尝试新鲜事物,而且还会因为害怕犯错而拒绝长大,最后成为一个怯懦胆小的人。吼叫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有以下方面:
(1)大吼大叫会让家长没有威信
当孩子做出家长不满意的行为时,家长不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而只是会用大声吼叫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这种教育方式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孩子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家长的教导。家长用吼叫的方式给孩子讲道理,孩子不但不会听进去,还会因为家长的恶劣态度而闷闷不乐,不仅教育目的没有达到,还会弄得两败俱伤。
父母采用吼叫、责罚等高压手段来获得威信。但是这样获得威信的手段,会给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上蒙上一层阴影。而且,这种通过高压手段获得的威信并不能够持续多久。家长大吼大叫,只是让孩子更远地避开容易发怒的父母,让孩子为了躲避家长的责骂吼叫而说谎,变成一个怯懦的人,同时也会养成孩子的残酷性。
父母似乎习惯于用说教或者吼叫的方式获得威信。而美国儿童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刻板地以为可以用很多训诫和教化式的谈话来侵蚀儿童的生活,他们以为这就是主要的教育方法。但是实际上父母整天高谈阔论,唠唠叨叨,大吼大叫的话语在孩子的意识中会随着时间而消失得无影无踪。父母一味采用说教,吼叫的教育方式不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有任何的威信。因此,父母的吼叫并不能够帮助他们在孩子的心中建立起威信,反而会让孩子心生厌倦。
(2)吼叫令孩子不想回家
“家庭氛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却都能够切身地体会到。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那么家庭氛围就如同花朵赖以开放的阳光,如果给花朵以阳光而不是狂风暴雨,那么花朵自然会傲然绽放。父母扮演着家庭氛围营造者的角色,父母的言行举止也常常会影响家庭氛围。如果父母总在家里大吼大叫,家里的“火药味”就会很浓,家庭氛围自然不会好,孩子也会产生压抑的情感;相反的,如果父母总是轻身细语地对孩子讲话,家庭氛围就会变得比较祥和,孩子也会比较轻松。
家长除了要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还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而心理需要则可以通过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来获得的。如果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家长经常会有吼叫的情况出现,孩子就会因为不想再感受到这种“凝固”的家庭环境而产生不愿意回家的念头。这个念头是非常危险的,有时甚至会导致孩子走上不归路。通过观察社会现状,人们可以发现,那些成绩不好、没有好习惯甚至是走上犯罪道路上的青少年,80%都是来自于家庭氛围不好的家庭。所以,从孩子的健康生长角度来看,家长最好不要对着孩子吼叫、吵骂。
(3)父母吼叫,孩子好性格的养成会受到影响
父母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也会有样学样用同样的方式回馈家长。父母与孩子的相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父母如果在孩子做错了事情的时候就大吼大叫,那么这种无形的“教导”过程就会使得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采用父母的处事方法——别人一有错误就大声呵斥,大吼大叫,并且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暴躁的性格。等到父母发现孩子吼叫不好时,回过头来寻找原因时才发现根源在自己身上。
所以,为了孩子有一个好性格,父母应该谨慎地对待孩子。如果孩子的言行举止让父母有所不满甚至有不被尊重的感觉时,父母不能够不问缘由就大声呵责孩子,大吼大叫地命令孩子不能这样做,而是应该先问清楚原因然后再想想孩子的行为是不是受了自己的影响。如果父母的言行举止真的给孩子带来了不好的影响,父母就应该要反思一下自己。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想要纠正孩子不妥当的行径,父母就必须先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
本节家教智慧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时时刻刻反照着家长的优点与缺点,但是家长只看到了孩子的问题,却不知道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自身问题的反映。所以要培养一个好性格的孩子,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在大吼大叫之前,父母要仔细想一想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带来的后果。父母还须明白用吼叫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最后只会让孩子往叛逆和怯懦的方向发展。
6.让暴躁的孩子改掉坏脾气,首先要让父母改掉坏脾气
孩子的性格深受父母性格的影响。这是因为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开始,最先接触到的就是父母和家庭环境。从出生到上学,孩子与父母待的时间最长,父母的言行举止也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孩子在不懂事前会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告诫过父母:“你们如何穿戴,如何同别人谈话,如何谈论别人,如何欢乐或者发愁,如何对待朋友或者敌人,如何笑,如何读报……这一切的一切都对孩子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是说,孩子的性格养成深受父母影响。所以,要想让孩子改掉坏毛病,养成一个好性格,父母应该先改掉自己的坏脾气,向好的行为举止靠齐。
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的儿子李禾禾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他在2001年的时候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然后又以优秀的成绩被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录取。李禾禾聪明懂礼,是一个性格十分好的孩子。对于李禾禾的教育,他妈妈秦小梅女士认为父母的身教对于孩子的教育特别有帮助。
秦小梅讲过这样两件事情来证明孩子受父母的影响之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有一次,秦女士的一位朋友遭受了非常重大的挫折,并打电话过来寻求帮助。听到朋友在电话的另一头哭泣,秦女士就安慰她道:“不要哭了,擦干眼泪,总是能够想到办法解决问题的。”李禾禾在旁边听到了母亲的这一席话。
几天之后,李禾禾在幼儿园的老师打来电话对秦女士说:“你家禾禾真是一个好孩子。每次有小朋友哭闹着要回家的时候,禾禾就会主动上前劝那个小朋友,还安慰道‘不要哭了,星期六马上就到了,你马上就能回家看到爸爸妈妈了。他一边劝小朋友,还一边帮他擦干眼泪。”秦女士一听就反应过来是自己劝朋友的情景深深地留在了李禾禾心中。秦女士也特别为儿子感到骄傲。
还有一次,秦女士带着儿子去商场买东西,在回来的路上将一袋衣服落在了一家服装店里,店员发现后急冲冲的将衣服送回给了秦女士,秦女士对那个店员说了多次“谢谢”。第二天的时候,秦女士在给儿子顺手递东西的时候,年幼的禾禾竟然对她说了声:“谢谢妈妈!”
经过这件事情,秦女士深深地体会到,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秦女士认为:孩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特别强,家长千万不能低估自己的影响力,要注意“身教”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改掉自己的坏脾气,“行得正,坐得端”,孩子才会拥有一个完美的性格。
父母的性格对于孩子的性格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父母能够从孩子身上找到自己的缩影。如果母亲喜欢化妆打扮,虚荣心较强,那么养出来的孩子也会喜欢梳妆打扮,虚荣心也会很强;如果父亲举止粗鲁,不拘礼节,那儿子会变得油嘴滑舌,出口成脏。所以,父母首先要改掉自己的坏脾气才能够培养出优良性格的孩子。父母要用自身的正能量去影响孩子,要以自己良好的性格和品质去感染、影响孩子。父母对于自己的坏脾气要加以控制和改正,不能让孩子受到自己坏脾气、坏习惯的影响。家长的坏脾气对孩子的影响除了上述所讲的,还有以下的一些负面影响:
(1)容易使孩子心理状况受到波及
父母心情好时,就对孩子百般关爱,关怀备至;心情不好时就对孩子大呼小叫,冷若冰霜,动辄训斥大吼大叫,往孩子身上撒气。由着自己心情而对孩子忽冷忽热,这样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还有的父母动不动就发小脾气,使性子,甚至是和别人吵架,这些场景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而且还会使得孩子的性格变得急躁,易怒。家长如果在困难面前胆小怯懦,那么孩子看到之后也会受到影响,不容易形成坚强的性格。
孩子的心理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父母心情的变化,对待孩子的态度也随心情而变,这样时间长了,就会使得孩子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孩子心理状态不稳定,也会变得喜怒不定,甚至还非常容易走向极端。如此,孩子就会形成一个不好的性格。
(2)容易使孩子优柔寡断
孩子处于一个不能自己判断好坏的阶段,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态度和教育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判断。如果孩子没有做错什么事情,父母却对其大家责骂、呵斥,那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自己做错了的错觉,之后就算是对的事情,孩子为了避免父母的吼叫责骂就会选择不做。而且父母脾气的反复无常也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困扰,有时甚至会令孩子觉得莫名其妙。父母百般挑剔,会让无辜的孩子感到万般委屈,在他们面前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孩子会因为害怕做的不对引发家长的斥责,而在言行上变得优柔寡断,遇事六神无主。
(3)容易造成孩子对成人世界的错误认识
父母对孩子时好时坏,忽冷忽热会使孩子认为大人们都是情绪古怪,难以捉摸,不可信任的,进而会有大人都是古怪的、不值得尊敬的观念,从而疏远父母及他人,也会慢慢地发展到看不起周围成年人的势态,这样容易使得孩子养成孤僻、清高的性格。荷兰心理协会工作人员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态度和教育方法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品质。
父母如果对孩子过分地照顾和保护,不敢放手让孩子独立活动,那孩子就会产生外面的世界很危险,所以父母才不让自己出去玩的观念。父母这样的行为会使得孩子的性格变得消极怕事,依赖别人,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忍耐力不够,并且不能适应集体生活。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顾,十分冷淡,那么孩子就会变得性格冷淡,没有热情,甚至是形成压抑、古怪的性格。父母对孩子过于迁就或者严厉,都会造成孩子的性格扭曲,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