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后愆衅。解析:皇上曾令太子调查刘居士余党那些事儿,太子非但拒不接旨,反而说追查的这些事应该是我这个尚书右仆射的分内事,全无半点为皇上分忧解难之心。
2.昵近小人。解析:杨勇曾指着皇后的侍女对他人说,这些都是他的私人物品,现在只是暂时存放在皇上身边罢了。皇上现在还在他就如此胆大妄为,将来定将会成为周宣帝第二啊。
3.性识庸暗。解析:太子杨勇明媒正娶的老婆元妃无缘无故地死了,皇上派最高司法部门去验尸,杨勇非但没有一点悲伤,反而说真正想杀死的是元妃的父亲元孝矩。
4.仁孝无闻。解析:太子杨勇的长子长宁王刚出生时,因为是第一个孙子,皇上与皇后非常喜欢,想要亲自抱养,结果在怀中还没抱稳,太子就接连派人来索还,全无仁孝之心。
5.委任奸佞。解析:太子现在最宠爱的昭训云氏是个在路上捡来的私生女,都说龙生龙,凤生凤,屠户的女儿会杀猪割肉。他那不伦不类的儿子如果将来当了太子,那就会乱了宗庙啊。
最后的结论是:太子杨勇“难以具纪”。
杨素的话一出炉,就赢得了包括杨坚在内的“废太子派”经久不息的掌声。杨坚眼看时机已到,决定直奔主题—宣布废除太子杨勇。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拥太子派”上场了,此时这派的人物虽然寥寥无几,但实力也不容小觑。
率先出场的便是杨坚一手打造的双子星座成员,也是朝中现在的一把手高颎。他作为太子杨勇的亲家,自然不能容忍杨素夸大其词的诽谤,他站出来,说了这样一句话:“长幼有序,岂可废乎?”
应该说高颎的话虽然简短却有力,避开了和杨素进行无谓的口舌之争,一针见血地指出,废长立幼的下场是取乱之道。
“废太子派”出场的是朝中“二把手”杨素,而站出来反驳的是朝中“一把手”高颎,都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因此,双方第一轮PK算是打成了平手。
接下来上演第二轮PK。
也许是受高颎的影响,这一次“拥太子派”率先出场发言,出场的是左卫大将军五原公元旻,他是这样说的:“废立太子不是儿戏,而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大事,要深思熟虑才行啊,如果贸然施行,将来恐怕追悔莫及。”最后对杨坚提出了自己的忠告:国家有边际,谗言没边际;人心不可查,陛下须明察。
面对元旻的“陛下须明察”,杨坚显得胸有成竹,他使了一个眼色,早已被杨素收买的太子东宫总管姬威出场了。他的话也是条条清晰,句句有理,直析太子的罪行。
1.不善进谏。解析:太子对臣等说话从来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骄奢之态,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并且定下这样不成文的规矩:凡有进谏的一律杀无敕。按他的话说就是,只要杀死了这些多嘴之人,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2.贪图享受。解析:太子一个人住了这么宽大豪华的东宫还嫌不够,还到处修建楼阁宫殿等别墅,一年四季都不停止,这样劳民伤财啊。
3.暴躁无情。解析:东宫所需要的东西,每月都严重“超标”不说,送东西的人稍微慢点,就会遭到太子的怒骂,有的甚至被他砍掉了脑袋。
4.诅咒蛊惑。解析:太子杨勇经常请巫师到东宫来坐,并推算出皇上将在今年寿终正寝。
这一轮的PK,显然姬威的话更具分量些,毕竟姬威的身份和地位非同小可,他是太子身边的大总管,连他都说太子不好,那看来太子的人品真的不太好啊。
果然,怕夜长梦多的杨坚没有让这场辩论会再继续下去。他乘着姬威的“强势反击”,立马就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为了表明自己的结论是无奈之举,他还从眼角强挤了几滴泪来做掩盖,然后才极为悲伤地道:“哪个儿子不是父母生的,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儿子,但是太子的所作所为,跟禽兽有何差异,他到了这种地步,根本就不配做我的儿子啊。”
虽然听证大会最后没有下达废太子诏书,但杨坚的话已经表明,他要大义灭亲,和杨勇脱离父子关系,划清阶级界线。
果然,听证大会后,“废太子派”把枪口一致对准了“拥太子派”的两位代表人物高颎和元旻。考虑到高颎的特殊地位和实力,杨坚不好对他直接下手,只好采取另一个办法—疏远,从此,高颎成了一个毫无实权的“古董”。
双子星座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杨素的一枝独秀。杨素采取“明”的直接攻势,诬陷元旻是太子的死党。而“废太子派”另一位重量级人物元胄采取“暗”的曲线进攻。作为杨坚的贴身保镖,他在值班的时候,兢兢业业,下班后也总是赖着不走,当杨坚称赞他尽职尽责时,他却语出惊人:“我之所以不走,是怕元旻造反,从而伤害您啊。” 。
一听到伤害两字,杨坚全身就一阵战栗,当年宇文招设下鸿门宴“款待”自己那一幕历历在目,如果不是因为元胄在,杨坚就算有九条命也玩完了。
因此,在杨素和元胄这两位重量级人物的“共同推荐”下,元旻很快就被砍掉了脑袋。
高颎和元旻这两位“拥太子派”的代表人物倒台后,废立太子再无悬念可言。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十一月三日,杨坚举行了隆重的废立太子大典。
杨坚坐在武德殿,左边是朝中的文武百官,右边是皇亲国戚,杨勇和他的亲属站在中间,众人屏神息气,全都定定地望着杨坚,谁都不敢吭声,气氛庄严而凝重。良久,内史侍郎薛道衡打破了这个几乎令人窒息的“沉默是金”。
他宣读的是杨坚授给他的废立诏书,诏书在历数杨勇的种种罪行后,最后宣布废除太子杨勇,杨勇和他的儿女都贬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宣判结束后,原本以为杨勇会不服“上诉”的,但出人意料的是杨勇温顺得像一只绵羊,并且说出一句这样的话来:“我本来应该暴尸于东市的,给后人引以为戒。今天侥幸得到你们的哀怜,才得以保全性命啊。”(臣合尸之东市,为将来鉴诫,幸蒙哀怜,得全性命。)
说完这句话,也许是太伤感,也许是太委屈,杨勇终于忍不住,大颗大颗的眼泪顺着白晳的脸庞往下流。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观者无不动容,纷纷以“及时雨”来表达对杨勇的同情和悲悯。
与杨勇的哭相比,有一个人却笑了,这个人便是杨广。对他来说,所有的作秀,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这一刻,太子争夺战终于尘埃落定,他笑到了最后。
(4)羔羊也会怒吼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是三国曹植面对兄长曹丕迫害写的极具讽刺意味的七步诗。很快,大隋王朝将上演新版的“相煎”故事。
话说隋文帝把杨勇囚禁在东宫,交付给太子杨广看管,这对杨广来说,真可谓羊入虎口。
此时东宫还是那座东宫,太子已不是那个太子。满心疲倦的杨勇回到府中再次痛哭流涕,悲伤泪流成河后,他开始对自己的过往进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自己是被冤枉的。
正如一首曾红极一时的《沉默的羔羊》中所唱的那样:我不是沉默的羔羊……羔羊也会怒吼,沉默是一种力量……
痛定思痛的杨勇终于勇敢和强大了一回,他决定不再做沉默的羔羊,他要怒吼。他把所有的怒吼都以信的形式表达出来了,然后往杨坚的办公桌上送。
只要父皇了解一切真相,事情应该会有转机的,重返太子之位指日可待。应该说他的想法是好的,构思也很精妙,做法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他似乎忘了,看守他的不是别人,而是他的亲弟弟杨广。
杨广会眼睁睁看着杨勇写的申冤报告经过“新太子快递公司”传递出去么?
答案是否定的。杨广对杨勇的严防已到了连苍蝇也飞不过去的地步,书信自然更加无法通过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杨勇每天呕心沥血地写啊写,投出去的信笺却都如泥牛入海,一去不复返。
杨勇善良,但不傻,眼看“千里寄鹅毛”这一招是行不通了,他充分发挥不灰心不气馁的作风,上演“狮子吼”。
以后,东宫出现了这样奇怪的一幕,杨勇经常穿梭于宫里屋檐、墙角,甚至宫前的大树下,然后用尽全部力气进行呐喊,呐喊的内容无非是“我是太子,我怕谁?”、“我比窦娥还要冤啊”、“太子杨勇在此,皇上快快来见我”之类。他终于意识到了如果再继续做沉默的羔羊,他将永远沉默下去,再无出头之日了,因此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唤醒“沉睡”中的杨坚。
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杨勇一厢情愿的想法,他满怀深情、一腔热血的呐喊都是在练嗓子,仅此而已。
事后杨勇一定会后悔,早知今天,就应该早练“千里传音”的武林秘诀啊。
杨广不会放任杨勇的“狗急跳墙”之举,他立马派得力干将杨素出马。
杨素一出手,自然知道有没有。
“最近杨勇在东宫表现得躁立不安,似乎有什么不轨之举。”杨素向隋文帝杨坚打了个小报告。
“一个被囚禁起来的人还能兴起什么风浪来。”杨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