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1200000006

第6章 新官上任的机会与陷阱(2)

入仕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有才能的去科举,没能力的走关系。显然种放是想通过“以隐求名”的方式进入体制内,太宗时他失去了一次入仕的机会,换来了三十年的清贫生活,代价太过沉重。如今真宗朝一个小小的九品官,种放竟然接受了,忘却了当初“恪守隐节”的崇高理想。支招的张贺善也是一文盲,若不然怎会在地方工作,与种放结交的人竟然史上无名,足见其觉悟低下。纵观种放入仕的艰难过程,他不谙官场之道,梦想着一步到位,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加官晋爵人所愿也,前提是需要进入仕途体系。科举落第,又不是打江山的功臣,凭什么上来给个中高层干?那让全国的中高层情何以堪。

进入仕途体系内的种放学聪明了,官路青云直上,历任给事中、工部侍郎,做到了朝廷建设部“二把手”,对他这个毫无根基的人来说算是到顶了。宋太宗说他是“山野之人”一点没说错,当上了高官的种放飘飘然,老毛病又犯了。澶渊之盟后,宋真宗迷上祥瑞,全国各地找。一次西祀,路过种放家,其时种放大哥去世,种放居丧在家。走到半路上宋真宗犹豫去不去西祀呢?召种放来给参谋参谋。种放接到圣旨急忙赶去见官家。真宗大喜,拉着种放的手登上鹳雀楼,邀请他同去长安西祀,敢情是宋真宗想他了。

种放建议,此去长安有三件事不便,扈清跸(道路戒严)、行旷典(制定前所未有之典制)、文颂声(作文歌功颂德),请官家免了吧!真宗同意。西祀结束后,真宗又邀请他一起回京城,种放因为居丧没去。临走时真宗把话撂下了,不用等多久,必召你回京。把大臣们气得眼睛血红血红的,遂有高手出现杀其气焰。大臣先派人对种放说,官家召你回京也就那么一说,你定要恪守隐节。种放深以为然。真宗回到京城果然下了诏书召种放回京。大臣就说,现在召种放他必然辞勉,久而不召,他一定会将自动乞觐,不信打赌试试。真宗不信,下诏,果然种放没来,写了一封问安信。半年之后,报告称种放乞见皇帝。真宗大骇,当时召你你不来,现在不召你居然自动送上了门。忙召见当初那位大臣问道,为何你如此料事如神?大臣斩钉截铁地说,官家没看明白吗?种放为人强持隐节,岂是隐遁之人,无非沽名钓誉而已。他知道现在朝廷宰相位置空缺,才乞觐的,目的不单纯。于是,真宗批示种放所请宜不允。赐银一百两,给你个面子。种放悲愤交加,当年就去世了(《玉壶清话》)。

种放的“三把火”玩火自焚,他的仕途失败,是因为破坏了官场的政治秩序和精神秩序。

宋代重文轻武,文官位置显耀,有不成文的秩序规则。最显耀的当属科举中的进士科,其次是科举诸科,再次是恩荫,最次是特召,大致有这么一个划分区间。北宋仁宗朝国家科举制度已然完备,对于人才的选拔更加严格,宰执多为科举进士科前三等出身、如韩琦榜眼出身、王安石进士第四名、王圭榜眼出身等等。特召为宰执的,要么才华盖世,要么政绩斐然,如晏殊、富弼等。太宗时宰相吕端恩荫入仕,处在他下面的寇准科举入仕,吕端虽是老臣,因两人出身不同,自觉得矮人家一截儿,所以极力推荐寇准。宋太宗选择了两人轮流执政的方式,以此来保持科举与恩荫的平衡秩序。诚然在武官方面同样存在这一秩序,以武举进士科出身为荣,靠真刀真枪打仗上来的毫无优势,譬如仁宗时枢密使狄青,干了不到四年被排挤下野。

有本事的去科举,没本事的靠恩荫走关系,从入仕途径来看特召是最疏远的一种,不算正规军。特召入仕的官员是朝廷的需要,可能并不希望你有所作为,只是花钱供养用来装点门面。特召官员的仕途如履薄冰,加官晋爵容易引起士大夫的诟病。论才华、论政绩、论觉悟必然超出其他官员,达到服众的程度,你的路才会走得坦荡,很明显种放不具备这个素质。再因曾经有一次入仕“污点”事件,让所有士大夫看清楚了他假道学的面目。民间一隐士,年岁不小了,再加上皇帝亲善他,做到工部侍郎,大家都可以理解。再想往上进阶,士大夫们必然群起攻之。种放的根基薄弱,不像特召入仕的晏殊、富弼,在朝经营多年,老人仅剩他们几个了,登堂入室无可厚非。种放的根基薄弱直接导致了他不可能再进一步,其他大臣混迹半辈子有很多未能坐上侍郎职位,才华不盖世,政绩不斐然,凭什么你一上来就给你这个位置?而后故技重施,以隐求晋升,精神方面士大夫对此等官员表示强烈排斥,因为种放是不属于自己圈子里的人。官场是由若干个圈子组成的帝国九连环,文官一大圈、武官一大圈、吏员一大圈。文官里又有进士圈、恩荫圈、特召圈、皇室圈、太子党圈、学术圈、文坛圈等等,圈外的种放被士大夫打击也就可以理解了。

3.形象与印象——混也需要智慧

陶谷公然索贿、种放以隐求名,无论成功与否,他们在新官“三把火”的时候有个共同特点,即引起了上级的注意。也就是说他们释放出的信息、打造的自身形象直接影响到了日后的仕途。新官上任头三年磨勘的日子中,除了学习官场规则和建立关系之外,最主要的是学习打造自己的形象,若能引起上级的注意,那便安好。进入仕途内并不代表一劳永逸,每年有致仕的,亦有新官加入,形成了一个新陈代谢的循环机制,造成竞争不断地加剧。磨勘形象与印象大不相同,恰因外在的或内在的形象支撑了他人对你的印象。主官聚会谈论起新来的进士们,某某内敛、某某稳重、某某嘴上没把门的云云,他们根据什么评价这些新科进士?无疑是新人们各自展示出的形象给了领导们一种印象的表述。宋神宗时皇家歌舞团里有个叫王迥的,人品轻狎,能力一般,但长得帅气逼人,有首歌唱的“奇俊王家郎”就是他。宰相蔡确举荐他为监司(纪检官员),神宗急忙问,你举荐的人是“奇俊王家郎”吧?是的话,朕准了。宋神宗很快地答应了蔡确,因为他对王迥的印象很好,花瓶的作用就是用来装点门面。无独有偶,到了哲宗时,蔡确举荐了当时博学有名的袁应中。这人学问没得说,只是长得太难看,肩胛畸形,面多黑子,给人的感觉是他除了好事之外什么都干得出来。哲宗一瞅,太寒碜了,下去吧!袁应中愕然而退(《萍洲可谈》)。同样是举荐,王迥与袁应中仕途相去甚远,一个在仕途游刃有余,另一个可能一辈子难以入仕,原因是表现于外在的形象给了皇帝不同的印象。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甲子科,福建晋江人曾公亮考中了进士甲科。这一届的科举状元本该是宋祁的,代替宋仁宗执政的彰献太后以“不欲以弟先兄”为由,乃擢宋庠为第一名,宋祁居第十名,因此兄弟两人有了“双状元”之称。叶清臣考中榜眼,他是宋代著名史料《石林燕语》笔记作者叶梦得的曾叔祖。探花是苏州人郑戬。其他进士有曾公亮、余靖、胡宿、苏涣(苏轼伯父)、程浚(苏轼舅父)等人,其中官位做到宰相的大有人在,福建晋江人曾公亮值得一说。

时年二十六岁的曾公亮下了地方磨勘,做两浙路越州会稽县的知事(今浙江省绍兴市)。上任伊始曾公亮表现出了要大干一场的政治决心,“初试吏,即能听决狱讼”。刚一上来曾公亮就能独立断案,这对新科进士诚然不易,要知道圣贤书有“隐恶扬善”的缺点,教学生们的那套理论与实际相去甚远。年纪轻轻的县太爷对民间案情的逻辑、是非、利益看得颇为透彻,这点值得称道。诸多县太爷喜欢坐在大堂,周围接触的不过三五衙吏,久而久之与民间现实脱了节,从而有了那些哭笑不得的故事。对现实能有清醒的认识难能可贵,何况独立断案。譬如《鹤林玉露》载,国子监将士余曩经常行走于王侯将相之门,对市井一点儿不了解,于是闹出了笑话。有次余曩买了一担柴,花了个天价,六百贯,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贵的一担柴了,吏员们大感震惊。故事的结尾,作者罗大经发表了感慨,“窃叹士大夫所见不如此卒多矣”,像这种士大夫,除了咬文嚼字,不事生产,不如寻常衙役的委实是太多了。

曾公亮独立断案的政治才能达到了“吏莫能欺”的程度,树立了精明能干的县长形象。不仅如此,曾公亮勤政爱民的一面尤为突出。当地农民依靠鉴湖灌溉农田,然而鉴湖经常水满则溢,淹没大量禾田,给老百姓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现象,曾公亮着手治理,组织人力物力在鉴湖附近的曹娥江堤修筑了“斗门”,其作用是“泄湖水入江”,由江引入东海。如此一来,水患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民受其利。

曾公亮不断表现着积极向上的热忱,尽了地方官的责任,按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平步青云只是时间问题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节骨眼上曾公亮犯事了,成了他一生的政治污点。《宋史》载曾公亮做会稽知县时,“坐父买田境中”,发生了“强买民田”的事情。曾肇(曾巩异母弟)著《曾太师公亮行状》对此事的记载与《宋史》大致相同,会稽任内强买民田铁证如山。

《宋史》说是曾公亮的父亲干的,《曾太师公亮行状》说是曾公亮的亲戚干的,说明强买民田的并非曾公亮本人,属于官员家属犯错误。不管谁干的,总之曾公亮受到了牵连,“谪监湖州酒”,贬谪到了湖州监湖州酒务,未免令人扼腕叹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界新星,转瞬即逝。组织上有心提拔,碍于此事的影响,只能等待了。数年后曾公亮才进入京城,入中央任国子监直将,皇三年(1051年)升翰林学士,距离强买民田案已过了二十四五年,可谓影响深远。

仕途“开门红”阶段突如其来地发生了强买民田案,对曾公亮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让他付出了二十多年的代价。如果没有这件事,以他的政绩应该很快晋升成为州、府的主管,而后调入朝廷再混几年,复制寇准三十三岁为相的神话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后院失火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朝廷官员,很多人身正不怕影儿斜,叵耐祸起萧墙,被人抓到把柄,那么仅剩下两条路可走了,要么死得憋屈,要么死得壮烈。再多的政绩与道德的污点在中国官场难以达到平衡。就好像一个坏人干了一辈子恶事临死前做了件好事,人们会说良心发现浪子回头,反之,一个好人干了一辈子善事临死前做了件恶事,我们说他晚节不保,与“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的道理相同。

后院起火是极为严重而且难以解决的政治荆棘,有太多的官员败在了这点上。官员本人清正廉洁,保不齐家属不拿钱,教育好了家属,保证不了门客幕僚不犯错。期望所有官员都像包拯遗言中说的“后世子孙有当官的,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后不得葬于祖坟中。不从吾志,非我子孙”,那也不现实,更不可能。家属问题值得每位官员重视,本人可以抵御糖衣炮弹《宋史·包拯传》: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的进攻,难保家属、门客、幕僚也可以,到时候他们所作所为的恶劣影响,朝廷及民间会一并算在你头上,由你的仕途埋单。曾公亮任翰林学士后仕途晋升明显加快,宋仁宗嘉元年(1056年)为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与韩琦共同主持朝政。宋神宗时期以仁宗朝老宰相的身份鼎力支持王安石变法。宋神宗召王安石犹豫不决时问他,王安石历经两朝,今以有病为由累召不起,是真有病在身还是有所要求?曾公亮说,一定有病在身,要不然不能不来京城。另一位宰相吴奎说得更直接,王安石与韩琦有隙,所以才不肯入朝。我与王安石在群牧司共事过,王安石刚愎自用,所论阔迂。万一用之,必紊乱纲纪。曾公亮力挺道,王安石宰相之才,吴奎所言纯属子虚乌有。考察王安石新官入仕的前几年,所作所为确实比曾公亮靠谱。

4.如何为政绩加分?

宋仁宗庆历二年王安石中进士第四名,原本是状元,因为考卷中有章句犯了忌讳,销去魁首,谪为第四。状元是知贡举(主考官)晏殊的女婿、时任知制诰的杨察的弟弟杨。王安石头三年磨勘为签书淮南东路节度判官厅公事,即扬州知州麾下的小职员,当时他的领导是庆历新政“三巨头”之一的韩琦。刚刚入仕的新科进士获得个闲职能干什么呢?《邵氏闻见录》讲得很明白,一次,王安石通宵读书,困倦眯了一会儿,再睁眼睛早已日上三竿。

王安石急忙去府衙点卯报道,来不及洗漱,蓬头垢面的,一脸颓丧相。韩琦见二十五岁的王安石这个样子,怀疑他“夜饮放逸”。韩琦拿出领导的姿态教训道,君年少,不可荒废了学业。王安石默默无语,一言不发,既不接受领导训话,也不反对长官教训。

“夜饮放逸”这四个字概括出了多数新科进士的生活状态,也是上级们对新科进士的集体印象。年轻人有正事的不多,看王安石那副纵欲过度的模样就知道昨晚说不定去哪儿眠花宿柳了。新科进士一旦给上级留下“夜饮放逸”的印象,必然对仕途有所影响,不说是直接的,也是间接的。完全可以想象到,假如单位有空缺,几位上级商量选谁补缺,一位提到某某,另一大员说那小伙“夜饮放逸”。言下之意谁都明白了,考虑考虑其他有正事的主儿吧!

被疑为“夜饮放逸”的王安石当时在通宵达旦地学习,写了一本书,出版了,名曰《淮南杂说》。该书属于思想学著作,其内容今已散失,仅留下了“其言与孟轲相上下”的当世人评价。在《淮南杂说》问世二十多年后,司马光上了一篇《论风俗札子》,论述这本思想学著作对当世士风的影响,有“原道德之意,窥性命之端”的导向作用。北宋中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的又一个思想黄金阶段,诞生了著名的理学,主要有王安石新学、司马光朔学、周敦颐濂学、邵雍象数学、张载关学、二程洛学、苏轼蜀学、朱熹闽学及陆九渊心学(明代王阳明发扬光大,又称“陆王心学”)等。《淮南杂说》(又名《王氏杂说》)开宋理学的“性理论”之肇端。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选取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二十余篇,展现了英杰为人称道的英雄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崇高精神。故事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同时配有精美的插图,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适宜小读者阅读。希望这本小书能受到小读者的喜爱,让孩子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得到启迪和收获。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公元960年,赵匡胤践祚登基,大宋帝国肇造。大军入城之际,东京汴梁“市不易肆”,针对刁民趁乱打劫则“索得数辈斩于市,被掠者官偿其赀”。对于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预表了一代圣君将要开启传统中国最绚烂的篇章。公元960年至公元976年,是赵匡胤的“帝王时间”,历史迎来了百姓富足、兵强马壮的“建隆之治”。此后16年间,他笃行德政、偃武修文,而终怀揣未竟之志于斧声烛影中神秘而逝。大宋立国之初,赵匡胤在怀柔天下、偃武修文之际,先后征潞州、平扬州,采纳宰相赵普锦绣良策“侵削藩镇”,收兵权定祸乱,以至升平之世……
  • 玩明

    玩明

    神秘油田的发现,阴差阳错穿越回了明初战场,步入官场的黑暗,改变了古代历史,带给他的将会是什么呢?,措手杀死燕王朱棣。同时也改变了他的历史
  • 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在文化史上,《资治通鉴》不但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共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可以与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相媲美。重现著名战役的金戈铁马,本书由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也有对著名历史人物精彩的点评。本书精选《资治通鉴》中著名篇章,展现了历代朝代的兴衰更替,为使情节更完整、故事更生动,在合理翻译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了适当的加工,其内容多为军事政治方面的史实,能帮助读者更了解我国的历史,获得阅读上的快感
  • 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

    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

    本书是一部面向大众的另类民国史,另类的解读中国最混乱、最精彩的乱世乱局,解密民国大佬们的黑白人生,破译乱世的生存法则。读懂了乱世,你就读懂了历史、读懂了人生,自然会勘破英雄、枭雄的权谋野心,伟人、小人的生死心结。
热门推荐
  • 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食品安全200问

    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食品安全200问

    乳品中的三聚氰胺、猪肉火腿中的瘦肉精、饮料中的塑化剂……这些危害宝宝健康的食物如何才能避免?《美食天下·第2辑: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食品安全200问》教妈妈认识和远离食物不安全因素,给孩子最安全的呵护。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女人的宿命:何言闪婚.B

    女人的宿命:何言闪婚.B

    婚姻是每个女子必经的选择。社会变动太快,多年的相爱也抵不住一个转身的姿态。婚姻好像打牌,不是每个人都有运气起到一副好牌。所以,重要的是,你怎么把手里的坏牌变成好牌。女人的宿命,其实握在自己的手里。
  • 中国式带队伍

    中国式带队伍

    《中国式带队伍:带队伍就是带人心》立足于中国人的特性,充分发掘和利用《易经》中的团队管理智慧,畅谈带队伍必须解决的分工协作、合理授权、协调沟通、文化建设、领导激励等问题,化成了可落地、可执行的解决方案。方法持经达变,案例典型接地气,见解深刻独特,可读性极强,是本书最大的特色。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从没后悔爱过你

    从没后悔爱过你

    本故事主要讲的是女主角小的时候被人欺负,男主角挺身而出救了女主角,那年她们都是11岁。20岁那年男主角出国留学前夕,女主角和男主角意外发生关系(女主角自己设计的),女主角替男主角生了一个女儿,但男主角并不知道。女主角23岁那年去美国找男主角(男主角的母亲求女主角去的),虽然女主角找到了男主角,但男主角的眼睛却瞎了,女主角怕伤害男主角的自尊,所以答应男主角的母亲不告诉男主角她是谁,半年之后女主角得知她的女儿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并不是真的),就拜托同在美国的知己好友季艳茹帮忙照顾男主角,在回国之后才知道自己又怀上了男主角的孩子(其实之前就知道),女儿病好生完儿子以是一年后的事情了,当女主角回到美国之后,看到的却是男主角和季艳茹的婚礼。而本故事却是从女主角31岁这年开始的,男主角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她并没有和季艳茹结婚,但中间还是发生了好多事情(这里暂时先保密),反正最后男主角和女主角是在一起的。我怕大家看书的时候会感觉混乱,所以在这儿在单独介绍一下男女主角的名字。女主角小时候的名字叫尹倩,23岁在男主角身边时叫哑妹(男主角爱的是哑妹),因为看到自己最好的朋友和最爱的人结婚,太受刺激一度萎靡不振甚至想要自杀,但被于宛平救起,从此改名尹思琪。男主角小的时候叫卢晨,至于他是怎么变成徐飞腾的书中自有交代。本故事是以郑宁(于宛平的独生子)卖公司拉开序幕的,是以尹思琪在短短几日遇到一连串反常的事情开始的,其实这都是徐飞腾做的,他的目的是想重新赢回真爱的心,但尹思琪已不是当年的尹思琪,徐飞腾想要赢回尹思琪的心,那可不太容易。尹思琪不愿意和徐飞腾再续前缘,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徐飞腾的母亲,因为当年真正拆散卢晨和哑妹的罪魁祸首就是徐飞腾的母亲。尹思琪的亲生母亲和徐家有不共戴天的仇恨。简介就写到这里了,这只是200章之前的故事,200章之后故事将会发生大逆转,谢谢收看。求点评、求荷包、求订阅、求.............................................
  • 妃不倾城

    妃不倾城

    她其貌不扬,堪称丑女,却被立为妃,成天下奇谈。他被迫娶她为妃,新婚之夜却弃她而去,与其义妹狂欢。迎接她的,是没有止尽的折磨与践踏。她义妹表里不一,明里好似亲姐妹,暗里却连同侍妾,频频设计陷害于她。他不但坐视不管,还推波助澜,腹中胎儿的痛失,最终让她欣然离去!
  • 一生只准爱我:错恋情深

    一生只准爱我:错恋情深

    她为爱成奴,用一颗真心小心的爱着她的少爷,只为有一天他能有所回应,就算他醉后将她错看成了他心爱的女人,她亦或是笑着承受,然而一朝分娩,他竟残忍的说,“我说过,生下了孩子,你就给我滚。”
  • 唯有深海与你同眠

    唯有深海与你同眠

    苏予唯的男友江裴突然失踪,无助的予唯开始踏上漫漫寻人路。此时,她遇到了金融才俊黎昕臣。黎昕臣对独立坚强的苏予唯产生好感,在寻人的路上,予唯遭遇种种挫折,无一不是黎昕臣向她伸出了援手。后来予唯慢慢知道了这些劫难背后的阴谋,同时她得知了黎昕臣深不可测的家庭背景,于是自卑的她选择独自离开。一个月之后,江裴打听到予唯在山区里支教,同时得知,黎昕臣在去往山区的路上,遭遇了泥石流……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