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企业的本土化战略的时候,巴菲特说:“在实施本土化的过程中一定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他不能够以企业为中心,它必须按照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而对原有的东西进行改变,否则很难在新的环境中生存。让本地消费者接受会给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省下一大笔的投资费用,促使企业更快地和新的经济环境相融合,减少和当地企业的摩擦,同时更加有利于企业在新环境中的发展壮大,更快地帮助企业达到自己的目的。巴菲特的这一理论观念,在国际化不断加强的今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在不断快速地发展着,更多有实力的企业都在逐步地开展跨国发展战略。当一个企业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它将会面临着十分陌生而且很复杂的发展环境,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等环境都会和本国的有很大的差别,它和本土的企业有着十分大的差距。企业怎样能够在这样的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顺利发展,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巴菲特所推崇的本土化发展战略就成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要实施本土化的发展战略就要根据新的环境及时地改变企业的发展策略,从生产、营销、资源等方面严格地按照新的环境做出改变。
在推出本土化的发展战略上,巴菲特所投资的可口可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也是巴菲特之所以要投资可口可乐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有着完善的企业管理,即使是在国外发展的时候,仍然有着十分行之有效的政策。
在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充分地体现了本土化的发展战略。为了能够很好地打开中国的市场,它的管理层首先决定给它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字,而为了能够给它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可口可乐公司的管理层让一位十分熟悉中国消费者心理的人给他翻译,最后才有了“可口可乐”这样的一个名称,而且它也的确在中国市场上产生了相当大的作用,不仅容易记忆,而且十分符合中国人的文化。
另外,在广告方面它的管理层也极力地推行本土化的策略,旨在制作一套能够融入中国本土文化色彩的广告,这样才更能够深入消费者的内心,也才更能够打开中国的市场。可口可乐不仅是在中国这样做,每当它进入一个新的市场的时候它都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实施它的本土化策略,这也是为什么可口可乐能够打败其他的竞争对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软饮料商的原因。
本土化发展战略有着其他的发展战略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能够很好地根据新市场的情况提供能够满足当地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产品,而且还有利于把自己的生产很好地转移到这一新的市场中。同时,在自己国家发展成熟的技术等会更顺利地运用于新市场的开拓中,在其他的市场中的运营会更加顺利。它同样也有一定的缺陷,比如它的运营成本会比较高,等等。但是,它所带来的效益是要远远大于其他的国际化发展道路的。同时,在实施本土化发展战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企业的管理制度、文化等方面是不能够改变的,否则的话企业总的发展方向就会被破坏,总的发展目标就会发生改变。
巴菲特在提到本土化的发展方案的时候指出,本土化的发展战略要从四个具体的方面来实施。生产的本土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要节约成本就要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自己的生产地,同时要注意新环境中人才的运用,这比从自己的国家调集相应的人才更省成本,还能够更好地生产适合新的市场的产品;品牌的经营也要进行一定的本土化改革,国际化的品牌对这样的企业很重要,然而使得企业在国际化的经营中适当的本土化也是增强企业在新的市场中的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管理上企业更应该实施本土化的战略,只有在管理中更多地运用本土化才能够更大程度上地节约运营成本,企业的决策才会被更好地实施;在销售渠道上企业也要实施这样的本土化经营战略,只有建立一条更加适合新市场的销售渠道才能够在运营中真正的取胜。
巴菲特名言
在华尔街眼中,他成了可以点石成金的股票魔术师,每时每刻都在让手头的资金发生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只不过,他总是使钱变得更多,而不是让它消失。他把这一切都做得游刃有余。
——巴菲特
3.从总体盈利上把脉公司业绩增长
Charlie and I like to see gains in both areas, but our primary focus is on building operating earnings. Over time, the businesses we currently own should increase their aggregate earnings, and we also hope to purchase some large operations that will give us a further boost. We now have eight subsidiaries that would each be included in the Fortune 500 were they stand—alone companies. That leaves only 492 to go. My task is clear, and I’m on the prowl.
——摘自2012年巴菲特写给全体股东的年报
译文
查理和我想看到在这两个领域的收益,但我们首先关注的重点是提高经营性盈利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目前拥有的企业应增加其总收入,我们还希望购买一些大的企业,这将使我们的业绩得到进一步增长。我们现在有8家子公司,每个公司都包括在财富500强企业中,除了这8家独立公司外,还有492家财富500强企业,而我的任务也是明确的,那就是在这其中搜寻潜伏着的“猎物”。
投资解读
如果大家对风险分散原理不是很了解,则可以从巴菲特经常引述的一个例子中有所思考:如果一个投资者只购买一只股票,则很可能因为其判断失误或该公司经营状况的突变,导致该投资者持有的股票的价格下跌,因此投资者将因为持有该股票,面对必然的损失。而如果投资者足够聪明,他会挑选4~5只股票——当有些股票价格下降时,另一些股票的价格很可能是上升的,这样一来投资者就能确保总体盈利性。而这样的操作安排和投资策略,会使得投资者在即使有判断失误(当然不是所有的股票都判断失误)的情况下,也没有明显的投资损失,而且在行情较好时,大多数股票都是上涨的,这样投资者则能获取较高的收益;在行情较差时,虽然只有少数股票是上涨的,但是这些盈利却可以弥补有些股票的亏损,而综合看来,投资者未必就是亏损的。
虽然乍看起来,风险分散原理要求投资者持有尽可能多的股票,但是巴菲特提醒投资者应注意到这一问题,那就是在增加投资组合的股票个数时,同时增加的其他成本会严重影响投资组合的赢利性。投资者不仅要了解各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和相关情况,还要留意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们关于宏观经济和行业的最新动态,所以需要支付的时间成本可谓不小,而投资者如果太过自信,同时关注太多股票并且持有过多股票,则很可能对每只股票都不甚了解,甚至对每只股票的财务报表都无所知晓,而仅仅凭个人印象或是个人感觉进行投资。巴菲特指出,这种“跟着感觉走”的投资策略是不可取的,因为这很可能导致投资者的投资损失。
通常,个人投资者需要在每只股票上花费大量的时间。首先,个人投资者需要仔细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了解相关的财务状况,如资产负债率、净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等,这些数据在财务报表中是不直接给出的,而是需要投资者进行资金计算获得的。除此之外,投资者还需要分析上市公司的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才能获得公司成长的潜力和未来股价的走势。不仅如此,个人投资者还需要关心上市公司的资金回收率,因为会计报表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不是收付实现制,所以账面上的盈利有可能并不是上市公司的实际盈利,上市公司只有实现了应收账款才可以增加利润,否则无法回收的应收账款有可能加大公司的负担,最终恶化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所以,投资者为确保有足够的精力仔细分析自己所关注的上市公司,不应该同时关注过多的上市公司。
个人投资者不仅需要关注财务报表,还应该多多参考财经界关于该上市公司的评论,并尽量去验证这些公开信息,有时候公开的信息有可能是庄家的炒作,也有可能是上市公司自身的炒作,如果投资者不分青红皂白,跟风行事,则有可能被庄家和上市公司所误导,而只有将公开信息进行深加工,做更仔细的研究才能保证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有的放矢,的的确确能够为投资者带来盈利。
尽管巴菲特有十分丰富的投资经验和高深的技术,但是在巴菲特不再担任专业基金经理退休赋闲在家时,巴菲特的股票账户的股票个数从来不超过5个。由巴菲特的投资实践投资者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股票个数5个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逾越的上限。因而,投资者投资股票最好不要超过5只,不然,它会为你带来极大的投资风险。
巴菲特名言
投资者要注意的不仅是股市中那些非常明显的动作,也要对那些细小的变化进行分析,或许这里面就有很多好的投资信息,如果再加上自己所掌握的分析知识,可以对股市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如此,才能领先别人,及时抓到盈利的机会。
——巴菲特
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和该公司所有的因素综合作用息息相关的,但是如果只是其中某一个因素变得非常好,而其他因素都变得比较差,则该公司的盈利能力显然是无法持续的,所以说,决定某个公司业绩优秀的众多因素中的某几个发生变化,都可能严重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
——巴菲特
4.只有内在价值才能
考量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
Charlie and I measure our performance by the rate of gain in Berkshire’s per—share intrinsic business value. If our gain over time outstrip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P 500, we have earned our paychecks. If it doesn’t, we are overpaid at any price.
——摘自2012年巴菲特写给全体股东的年报
译文
查理和我在衡量伯克希尔公司业绩时有着相同的见解,那就是公司每股内在商业价值收益率是我们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如果我们的收益随着时间的推移,超过了标普500股票指数的表现,那么才证明我们对得起我们目前的薪水。如果不是这样,我们的薪水肯定是过高了。
投资解读
1963年,巴菲特突然将目光投向了一家与他以往的投资对象截然不同的公司——美国捷运公司。这家公司不仅没有工厂,甚至连像样的固定资产都没有,到底是什么价值引起了巴菲特的浓厚兴趣呢?原来,巴菲特看中的正是它的高成长性——这一超级内在价值。
自“阿波罗”号登月以来,美国人的思想中就涌动着一股引领世界潮流、迈向未来的热潮,而捷运公司率先推出的金融卡无疑是这种思潮的最佳代表。人们广泛使用捷运卡在便利店或者饭店付账,而且当时在中产阶级中还一度掀起了乘飞机商务旅行的热潮,而捷运公司的旅行支票则代替了现金。到1963年,捷运卡在其问世以来的短短5年之内,美国境内的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人。
正当世人开始普遍看好捷运公司的发展前景时,命运却与它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公司位于新泽西州巴约纳的一家仓库接受了一批由联合原油精炼公司提供的罐装油,并且开出了收据,而不久后,联合原油精炼公司倒闭,其债权人纷纷登门索要捷运公司仓库中存储的这批罐装油。然而,大部分油罐中装的竟然都是海水。直到这时,捷运公司才发现自己受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捷运公司造成的损失高达1.5亿美元,它濒临破产。
1963年11月22日,捷运公司的股票价格从每股60美元跌至每股56.5美元,重新开盘后又继续跌至每股49.5美元。于是,“捷运公司可能因无力偿债而倒闭”的谣言就在华尔街盛传开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暗中关注捷运公司的巴菲特开始行动起来。他在家乡奥玛哈的所有便利店和餐厅转了一圈,一边与店主或收银员攀谈,一边观察顾客付款的情况,发现大多数顾客仍然在使用捷运卡付账。随即,他又调查了奥玛哈的银行和旅行社,了解到依然有很多人们在使用捷运公司的旅行支票进行商务旅行和旅游的支付。这些调查让巴菲特了解到华尔街的金融投资者并不了解的情况——美国捷运公司的市场并没有在这场突然的巨额负债的灾难中受到影响,它依然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到1964年,美国捷运公司的股票价格跌至每股35美元,华尔街的证券商们依然在争先恐后地抛售着,而等待已久的巴菲特此时则决定出手了——他拿出了自己资产的1/4用于购买捷运公司的股票。事实上,一旦这笔投资失败,巴菲特就很有可能背负潜在的巨额债务,其多年积累的财富与名誉也会在顷刻之间付之东流。然而,巴菲特对捷运公司的成长性很有信心,他坚信捷运公司在其稳固的市场基础上具有广阔的未来发展前景。而事实也正如他所料。在巴菲特的巨额投资的帮助下,捷运公司很快摆脱了困境,业务发展蒸蒸日上。到现在,捷运卡不仅成为了美国最普及的支付工具,而且捷运公司的业务市场还广泛地拓展到了世界各地。
无疑,巴菲特也从对捷运公司的投资中收获到了巨大的利益回报——他于1964年以每股35美元购入的捷运公司股票到1967年时已经涨到每股180美元。然而,巴菲特并没有抛出捷运公司的股票,而是坚持长期持有其10%的股票份额。因为他依然坚信:捷运公司的超级内在价值还会使得企业具有很强的成长性,而持有其股票就意味着自己将来会获得巨大的收益。
巴菲特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