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4700000003

第3章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文学名著(3)

《搜神记》的产生自有其相应的大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陷入长期的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民族之间的矛盾尤其尖锐,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苦难容易催生人类的想象力,在这种大背景下,本就笃信天地鬼神的晋人中很快就流行起了鬼怪故事。同时,佛教在东晋时期迅速发展,成为民众普遍的信仰,上至皇帝,下到平民无不虔诚信奉。而本土的道教也于东汉末年正式形成,它讲究炼丹、求仙,助人享乐,为此也很受民众的欢迎。如此情形,对志异小说的兴起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如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说。”

《搜神记》中另有不少精彩饱眼的文言小说,文中对人物形象、对话情节、动作表现等描述得极为生动形象,但当时的小说毕竟还处在雏形阶段,其对素材的加工整理还比较粗糙。某些故事情节叙事单薄,缺少层次结构,阅读时需注意理解。

·作品概要·

干宝在《自序》中写道:“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其意就是想通过搜集前人著述及传说故事,证明鬼神确实存在的事实。故《搜神记》的主角多为鬼怪神仙,大有“神道设教”、警世醒俗的意味。神道亦如人道,有正邪之分、善恶之别,秉性各不相同。加之奇幻丰富的想象力,作品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如:卷四《张璞》中,写的是张璞二女死而复生的故事。

类似的故事一方面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及生产力水平有关,另一方面则受佛教“死而复生”的观念影响所致,是佛教“三世因缘”和“因果报应”思想的必然产物。

卷五《赵公明参佐》中,写的则是扬善惩恶的故事。勾魂官差竟然徇情枉法,把阳寿已尽的高官王佑放回人间,并深情陈述理由:“卿位大常伯,而家无余财。向闻与尊夫人辞诀,言辞哀苦。然则卿国士也,如何可令死?”而《蒋山祠(三)》中的蒋侯却逼死了三子,善与恶的比对尤其鲜明、强烈。

卷十一《三王墓》、《东海孝妇》等反映的是社会上层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和昏庸,致使下层许多百姓无辜惨死以及他们渴望复仇申冤的强烈心态。其中《三王墓》的故事流传甚广,干将、莫邪的儿子那种坚毅的复仇精神给人以无限的震撼力。

卷十六中的《紫玉》、《驸马都尉》、《崔少府墓》等作品,主要写的是人鬼相恋,这些故事或者表现出女子对婚姻和生儿育女的渴望,或者反映了帝王专制制度下对自由恋爱的压制,甚至扼杀,其故事情节曲折,惟妙惟肖,很叫人深思。其中也有不怕鬼的故事,如《宋定伯》中的主角非但不怕鬼,反而能利用鬼来谋利,非常有趣。

卷十七《倪彦思》中,倪家来了一只鬼魅,搅闹了三年才离开,期间有道士、官员前来驱它,结果无一成功。甚至,鬼魅还怒斥前来驱鬼的典农:“汝取官若干百斛谷,藏著某处。为吏污秽,而敢论吾。”表现出政治腐败,官吏贪赃枉法的社会现状。

卷十九《丹阳道士》,非常有意思地写了龟、鼍之辈冒充庙神,白吃白喝人间的祭祀酒食。后来众人毁庙杀怪,地方才太平无事。这正是对魏晋人信神祭祀的一种揭示,是对当时滥信神仙鬼怪者的一种讽刺。卷五《张助》则具有鲜明的反迷信色彩,写的是一棵桑树的空洞中长出了一棵李树,有眼疾者偶然在此树阴下休息,碰巧病愈,于是众人哄传有神在此显灵,能使盲人重见光明。因此不论远近的人都来祭祀这棵桑树,常常是“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宏大的场面可见民众的信服力和需求量。后来,张助拆穿了这场骗局,祭祀行为才得以消停。

歌颂英雄人物的凛然正气与藐视鬼神妖怪也是本书的主题之一,可见《搜神记》记录之广,立意之深远,如第十九卷中的《李寄》。昏庸无能的地方官员年年搜刮童女祭祀石缝中的一条巨蛇,致使巨蛇先后吃掉了九个女孩。这年又到了祭祀的时候,童女李寄挺身而出,自愿当做祭品,并最终设法将巨蛇杀死。

更可贵的是,在《搜神记》中还有一些后代经典故事的先导之作。如《韩凭妻》中,荒淫卑鄙的宋康王硬生生地拆散韩凭和何氏一对恩爱的夫妻,并将他们迫害致死。韩凭夫妇未能同穴而葬,但两墓之中各长出一棵大梓树,它们“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树上栖息着一对鸳鸯,时常交颈悲鸣,像在整日诉苦着凄美哀艳的爱情故事。在此悲剧色彩中,显示了他们没有被帝王的淫威所征服,表现出了忠贞不屈、至死不渝的反抗精神,他们最终以超自然的力量重新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故事结尾处与汉乐府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的结局很相似(“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而著名的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末场,有彩蝶追随双双飞落的场景,如此手法都有不屈服于黑暗势力,敢于反抗压迫的象征意义,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在《东海孝妇》中,孝妇很早死了丈夫,并且没有儿子,但她赡养婆婆非常周到,婆婆因不想拖累她,便上吊自缢了,孝妇却因此入狱,最终被屈打成招,被太守杀死。孝妇被斩时,许下三宗愿望,如系冤杀:血将倒流、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孝妇被杀后三年,郡中果然大旱,直至新太守亲自祭奠孝妇之墓并表彰其德行后,老天才下起雨来。故事通过干宝的整理更加完整,《搜神记》中记载孝妇死时青黄色的鲜血沿着长竹竿向上流,到了竿顶才沿着白幡而流下。这一故事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关汉卿则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中国著名的十大悲剧之一的《窦娥冤》。这类故事与卷七《淳于伯》的情节类似,都是对“刑罚妄加”的黑暗司法制度的控诉和揭露。

总体说来,《搜神记》中大大小小的小说中有很多看似离奇、实则广泛深刻地反映出社会现实的故事,细读之下,非常耐人寻味。

·经典章节·

三王墓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砥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瞋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坠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坠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辨。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

译文故事

楚国干将、莫邪夫妇二人,给楚王铸剑,三年才成功。楚王很生气,想杀他。剑有雌雄二柄。妻子怀孕快生产了,丈夫对她说:“我给楚王铸剑,三年才成功。王发怒,我去一定被杀掉。你生下的孩子如果是男的,长大后,告诉他:‘出房看南山,松树长在石上,剑在它的背面。’”于是拿着雌剑去见楚王。王大怒,派人察看干将带来的剑。剑本是两柄,一雄一雌,雌剑来雄剑不来。楚王发怒了,把干将给杀了。

莫邪生下的儿子叫赤,后来长大了,问他母亲:“我父亲在哪里?”母亲说:“你父亲给楚王铸剑,三年才成功。楚王发怒,把他杀了。他走时嘱咐我告诉你:‘出房看南山,松树长在石上,剑在它的背面。’”于是儿子出房,往南看没有山,只见堂前松木屋柱竖立在石砥之上,赤就用斧头砸开它的背后,得到雄剑,日夜都想找楚王报仇。

楚王梦见一个男子,眉间广阔,约一尺宽,说要报仇。楚王悬千金重赏捉拿。赤听说了这件事后便逃走了,跑进山里悲歌。碰到一位侠客,说:“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哭得这样伤心?”赤说:“我是干将、莫邪的儿子。楚王杀了我的父亲,我想报仇!”侠客说:“听说楚王以千金重赏购买你的脑袋,请把你的脑袋和剑都交给我,我为你报仇。”赤说:“太好了!”于是自刎,双手捧着脑袋和剑,一并奉上。尸体僵立。侠客说:“我决不会辜负你!”这样,尸体才仆倒。

侠客提着赤的脑袋去见楚王,楚王很高兴。侠客说:“这是勇士头,应当用汤锅煮。”楚王照办煮头。三天三夜也煮不烂。头跳出汤锅,张着眼睛一副很生气的样子。侠客说:“这小孩头煮不烂,请大王亲自到锅边一看,就一定烂了。”楚王立刻走近去看,侠客用剑比划了一下楚王,王的脑袋就掉进汤里,侠客也砍掉自己的头,头也掉进汤里。三个脑袋都煮烂了,没法分辨。于是把肉汤分成三份埋葬了,笼统称为“三王墓”。如今这墓在汝南郡北宜春县境内。

韩凭妻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译文故事

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娶何氏为妻,何氏貌美。宋康王把何氏夺过来。韩凭心怀怨恨,宋康王把他囚禁起来,并定罪判韩凭服城旦这种苦刑。韩妻何氏暗中送信给韩凭,故意使语句的含义曲折隐晦,信中说:“久雨不止,河大水深,太阳照见我的心。”不久宋康王得到这封信,把信给亲信臣子看,亲信臣子中没有人能解释信中的意思。臣苏贺回答说:“久雨而不止,是说心中愁思不止;河大水深,是指长期两人不得往来;太阳照见心,是内心已经确定死的志向。”不久韩凭就自杀了。

韩妻于是暗中使自己的衣服朽烂。宋康王和何氏一起登上高台,韩妻何氏于是从台上往下跳自杀,宋康王的随从想拉住她,因为衣服已经朽烂,经不住手拉,何氏自杀而死。韩妻何氏在衣带上写下的遗书说:“王以我生为好,我以死去为好,希望把我的尸骨赐给韩凭,让我们两人合葬。”

宋康王发怒,不听从韩妻何氏的请求,使韩凭夫妇同里之人埋葬他们,让他们的坟墓遥遥相望。宋康王说:“你们夫妇相爱不止,假如能使坟墓合起来,那我就不再阻挡你们。”很短时间内,就有两棵大梓树分别从两座坟墓的端头长出来,十天之内就长得有一抱粗。两棵树树干弯曲,互相靠近,根在地下相交,树枝在上面交错。又有一雌一雄两只鸳鸯,长时在树上栖息,早晚都不离开,交颈悲鸣,凄惨的声音感动人。宋国人都为这叫声而悲哀,于是称这种树为相思树。相思的说法,就从这儿开始。南方人说这种鸳鸯鸟就是韩凭夫妇精魂变成的。

中国式悲剧的代表

《窦娥冤》

·作者简介·

《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大都(今北京市)人,大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是中国古代戏剧创作的代表人物。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后世称之为“曲圣”。

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的《录鬼簿》所记载,关汉卿是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南宋灭亡后,杭州成了中国戏曲的演出中心,关汉卿在那里曾写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曲,赠给女艺人,以此表明他与演员的密切关系。他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可见其追求艺术的无畏精神。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其代表作。

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

·作品导读·

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关汉卿的杂剧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现实性,并且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他的作品中,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血淋淋的现实体,如葛彪、鲁斋郎“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残暴行径,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惨遭遇;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有对人民反抗斗争的热情讴歌。关汉卿的笔下深化了许多普通妇女的形象,如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她们大多出身微贱,却各具性格特色,蒙受着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作斗争、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

关汉卿不愧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汲取大量民间生动的语言,熔铸精美的古典诗词,创造出生动流畅的语言风格。他的人物语言,酷似人物口吻,符合人物身份,如本剧中窦娥的朴素无华,张驴儿的无赖油滑,都表现得惟妙惟肖。

悲剧《窦娥冤》中,通过对主人公窦娥决不妥协的性格描写,揭示了元代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本剧着重描画窦娥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如虹怨气,给作品罩上一层浪漫的悲剧色彩。并通过高超的艺术手腕,细致地刻画了窦娥内心里的矛盾冲突和不同的侧面性格,使之成为一个令人同情和崇敬且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窦娥冤》第三折是全戏的高峰,这是一场唱功戏。起先的几支曲子,先把窦娥的满腔怨恨如火山爆发般倾泻出来,犹如山呼海啸,震撼人心。此后的几支曲子,情绪又陡然转化,从另一侧面表现了窦娥深沉细腻、忠厚善良的性格。最后窦娥发出的三桩誓愿,则是作者一种大胆的艺术处理,其精神是浪漫主义的,其内心里又是充满悲情的。窦娥冤屈得以昭雪是最终的结局,既表现了作者对窦娥的深切同情,也体现了人类善恶有报的良好愿望。

·作品概要·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其主要情节如下:

同类推荐
  • 温馨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温馨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鲁迅文选

    鲁迅文选

    鲁迅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他的文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刻的思想洞察力和锐利的社会批判力。这本《鲁迅文选》是“经典纸阅读”系列丛书之一部,收录了鲁迅先生美文、随笔、杂论、文论等作品六十余篇。编排上精要突出,脉络清晰,对于读者了解鲁迅先生的作文和为人大有助益。
  •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 一年之痒

    一年之痒

    我曾经说过,小的时候,理想之一,就是卖文为生。实现了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看来,特别单调。每日里就是看书,写字,看书像是从书页上把字一行行拆下来,而所谓写文章,按王朔的说法,就是码字,像小时候在农场砌墙一样,一块一块往上码。所以说,我的生活等于是一边拆字,一边码字。拆别人的,码自己的,码好了给别人去拆。 习惯了这样生活的人,除了读的写的,都非自家喜欢的东西,一般来说,是不会感到枯燥的。因为拆字的时候,是生活在别人营造的世界里;码字的时候,则是生活在自己手工的世界里,总有新鲜可觅。足不出户,一样好玩儿。
  • 草原上的太阳

    草原上的太阳

    《草原上的太阳》是一本介绍尼玛先生生平事迹 的力作之一。尼玛先生仙逝之后,较全面、系统的写先生的生平事迹 的著作主要有三 部:一是1991年,由阿坝州教委徐长富同志写的《尼 玛办学模式》;二是1997年,由先生的高足之一、藏族青年学者供秋仁 青根据先生《自 传》,按藏族传记体写法,用藏文写成的史料性专著 《尼玛传》;第三本是1993年阿来同志写的这本《草原上的太阳》,这 是一本以一个藏 族青年作家特有的眼光,运用纪实文学的表现手法, 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尼玛先生不平凡的生平和事迹的书。这三本书的 共同点是,完 全忠实于尼玛先生其人其事。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小小农家女

    重生之小小农家女

    新书《重生之八零娇妻》已开,欢迎小伙伴们入坑!前世,身体病弱,好不容易有了奇物古莲,以为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却被小人所害,香消玉殒,只留下了年迈的父母,心中无限悔恨。醒来一看,竟然重新回到了自己四岁的小时候,从此小寒村风起云涌,寒家人踏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旅程。面对善良慈爱的爹娘和一群势利的极品亲戚,重生的寒嫣左手灵树救人命,右手神鸟降万物,身怀极品莲花空间,看破人生运势起伏,不论是刻薄亲戚还是无良邻居,休想再欺负我的家人,一家人齐心协力向前走,过上快乐的幸福生活。ps:莲莲的新书《古代上位攻略》发布了,喜欢的亲们,可以戳一下收藏了。
  • BOSS狂想曲

    BOSS狂想曲

    如果有人问:网游是什么?孩子会说:就是网络游戏。青年会说:偶尔打发时间的消遣。父母会说:就是害我儿子考试不及格的东西。警察会说:真人PK的进化版本。商人会说:那都是钱。子于会说:那是工作。对,只是工作!在这个外挂四溢、RMB战士横飞的时代,网络游戏早就没了乐趣可言。对他们这些长年与网游为伴的职业玩家来说,网游的乐趣到底在哪里呢?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光荣的草原

    光荣的草原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改变命运的100个人生哲理

    改变命运的100个人生哲理

    汲取生活智慧,掌握成功之道,改变人生命运。本书选取100个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哲理故事,对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精练的文字及简约大方的版式使读者能在轻松的阅读中学习和领悟哲理,从而拓宽人生境界,获得精神升华。有时甚至可以带领人们摆脱困境,解决通往成功道路上的难题。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腹黑男当道:俏皇后掀翻地府

    腹黑男当道:俏皇后掀翻地府

    【本故事纯属虚构】“腹黑炎帝,我要休夫~!”为救心爱之人,箐儿不惜穿越千年,没想竟被抬到了地府做了皇后。囧啊~!最恨的是这杀千刀的男人不让我走,还拉我出去喂鸟。好你个王八月夜,看我不把你地府掀个底朝天。哼!姑奶奶我终极目标就是:让黑白无常开路,命十殿阎王提鞋,叫这臭屁的炎帝给我捏腿捶背,哇哈哈哈哈~~!啥?你们问我喜欢哪一个?哎~!两个都要行不行啊?新欢旧爱,爱恨情仇,嗜血剑横天出世,三界大乱,天地大劫啊~~~!偏偏不知哪个幕后黑手,硬生生切断我的红线,还敢拿我当炮灰。哼~~!小心姑奶奶我元神出窍,杀你个片甲不留……
  • 腹黑妖王之纨绔医妃

    腹黑妖王之纨绔医妃

    风景优美,云雾缭绕的仙顶山,小丫头顽皮游玩,遇上了一个衣帽齐整,俊美非凡的小男孩!看了看自己没长大的小手,她扭过头流着泪挥了挥手,软着嗓子可惜吧啦的说,“你走吧,长大了千万别再让我看见你,不然我会忍不住毁了你…”小男孩黑黑的眼珠儿转了一圈儿,明亮的眸子闪动着异样的光芒,一个闪身,已经没了踪影,小丫头奇怪的转身,吃惊的挠头,喃喃自语,“丫儿的,这小子功夫比我好?那刚才为什么不反抗?”五年后,她终于应承了命运的安排,置身乱世之中,救赎无数百姓,五国战乱不断,百姓民不聊生,神女之说再次沸沸扬扬。五国帝王争,皇子夺,所谓得神女者必得上天神明眷顾,必实现五国统一之志向!王侯将相,梦想得到神女的人不胜枚举。她肩有牡丹胎记,巧手行医救人于无形,她聪慧过人,行兵布阵样样精通,她巧笑嫣然,容颜俏丽,性情飘逸,引无数美男竟折腰!精彩抢先看:小丫头揭了男人软金线编织的神秘面具之后,惊呆在原地,她眯着眼睛舔了舔嘴唇,“淡定”的颤抖着双手扔掉了手中的匕首。男人表现出一脸惊恐状,暗处的隐卫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原来他家小主人费劲心思的设计,就是为了引来这样一个女采花贼?!…是红颜祸水?还是乱世神女?这是一个温情无限的小故事,这是一个有点儿顽皮有点儿色,有点儿功夫有点儿脑筋的小丫头误闯乱世的小故事。是她,带给了这个时代新的进步。是她,加速了五国统一的步伐。是她,让这个故事充满了笑点和爱意。此文一对一。此文情意绵绵,爱意浓浓。喜欢的妹子赶紧跳坑吧!我身强体壮,保证接的稳稳地!
  • 办好难办的事

    办好难办的事

    你想让那些难事不再难,你想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办事高手吗?那就赶快准备一册在手,关键时刻拿出来参详一二,天大的难事说不定就会迎刃而解,你的人生便由此改观,你的前途将由此充满无穷希望!
  • 买卖王妃:娘亲是我的

    买卖王妃:娘亲是我的

    天才制香殒命权势钱财下,一朝穿越,她是为救家人爬上王爷之床的罪臣之女,一纸上诉王爷大罪,带着儿子索要精神损失费!皇权之战,他立她妹妹为妃,却赐下她毒酒一杯!饮毒酒,摔金盏,浴火重生!钱财?权势?统统踏在脚下!归来之日。丑颜笑看:“这皇后之位多少钱?本宫……要了。”乱世风云。双龙夺香,各显神通,金玉小儿叉腰直指:“娘亲,是我的!”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