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9000000003

第3章 怀念(2)

我听周信芳同志的媳妇说,周的夫人在逝世前经常被打手们拉出去当作皮球推来推去,打得遍体鳞伤。有人劝她躲开,她说:“我躲开,他们就要这样对付周先生了。”萧珊并未受到这种新式体罚。可是她在精神上给别人当皮球打来打去。她也有这样的想法:她多受一点精神折磨,可以减轻对我的压力。其实这是她一片痴心,结果只苦了她自己。我看见她一天天地憔悴下去,我看见她的生命之火逐渐熄灭,我多么痛心。我劝她,我安慰她,我想拉住她,一点也没有用。

她常常问我:“你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解决呢?”我苦笑说:“总有一天会解决的。”她叹口气说:“我恐怕等不到那个时候了。”后来她病倒了,有人劝她打电话找我回家,她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她说:“他在写检查,不要打岔他。他的问题大概可以解决了。”等到我从五七干校回家休假,她已经不能起床。她还问我检查写得怎样,问题是否可以解决。我当时的确在写检查,而且已经写了好几次了。他们要我写,只是为了消耗我的生命。但她怎么能理解呢?

分析

一个细节对比,写伟大的爱。京剧大师周信芳和周夫人裘丽琳的爱情故事在上海滩曾被传为旷世奇恋。裘丽琳出身豪门,却对当时身份不高的周信芳情有独钟,夫妻俩享尽荣华富贵,却在“文革”中受尽折磨而死去。裘丽琳也是一个奇女子,她对人与事有着极其独特的敏感和判断,“文革”之前就不断遣走了自己的所有孩子,让这些孩子散布在世界各地……她为了让自己的丈夫少挨打而被“当作皮球推来推去,打得遍体鳞伤”,而萧珊也有这样的想法:“她多受一点精神折磨,可以减轻对我的压力。”

这时离她逝世不过两个多月,癌细胞已经扩散,可是我们不知道,想找医生给她认真检查一次,也毫无办法。平日去医院挂号看门诊,等了许久才见到医生或者实习医生,随便给开个药方就算解决问题。只有在发烧到摄氏三十九度才有资格挂急诊号,或者还可以在病人拥挤的观察室里待上一天半天。当时去医院看病找交通工具也很困难,常常是我女婿借了自行车来,让她坐在车上,他慢慢地推着走。有一次她雇到小三轮车去看病,看好门诊回家雇不到车了,只好同陪她看病的朋友一起慢慢地走回来,走走停停,走到街口,她快要倒下了,只得请求行人到我们家通知,她一个表侄正好来探病,就由他去把她背了回家。她希望拍一张X光片子查一查肠子有什么病,但是办不到。后来靠了她一位亲戚帮忙开后门两次拍片,才查出她患肠癌。以后又靠朋友设法开后门住进了医院。她自己还很高兴,以为得救了。只有她一个人不知道真实的病情,她在医院里只活了三个星期。

分析

一代文学大家的妻子,生病了却得不到基本人道主义的医治——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可怕时代?

我休假回家假期满了,我又请过两次假,留在家里照料病人。最多也不到一个月。我看见她病情日趋严重,实在不愿意把她丢开不管,我要求延长假期的时候,我们那个单位的一个“工宣队”头头逼着我第二天就回干校去。我回到家里,她问起来,我无法隐瞒。她叹了口气,说:“你放心去吧。”

她把脸掉过去,不让我看见她。我女儿、女婿看到这种情景,自告奋勇地跑到巨鹿路向那位“工宣队”头头解释,希望同意我在市区多留些日子照料病人。可是那个头头“执法如山”,还说:他不是医生,留在家里,有什么用!“留在家里对他改造不利!”他们气愤地回到家中,只说机关不同意,后来才对我传达了这句“名言”。我还能讲什么呢?明天回干校去!

整个晚上她睡不好,我更睡不好。出乎意外,第二天一早我那个插队落户的儿子在我们房间里出现了,他是昨天半夜里到的。他得了家信,请假回家看母亲,却没有想到母亲病成这样。我见了他一面,把他母亲交给他,就回干校去了。

分析

在那个时代,巴金连陪一下妻子的权利都没有。那个头头“执法如山”地说:“留在家里对他改造不利!”现在的新读者不一定知道什么叫作“改造”,这个名词带有一定的科幻性,即“改造思想”。在那个时代,许多杰出的知识人被关押在郊区或者山区农场里进行强迫的体力劳动,在筋疲力尽的劳动之余,每天还要没完没了地写思想汇报,这是对他们进行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在车上我的情绪很不好。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我在干校待了五天,无法同家里通消息。我已经猜到她的病不轻了。可是人们不让我过问她的事情。这五天是多么难熬的日子!到第五天晚上在干校的造反派头头通知我们全体第二天一早回市区开会。这样我才又回到了家,见到了我的爱人。靠了朋友帮忙,她可以住进中山医院肝癌病房,一切都准备好,她第二天就要住院了。她多么希望住院前见我一面,我终于回来了。连我也没有想到她的病情发展得这么快。我们见了面,我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她说了一句:“我到底住院了。”我答说:“你安心治疗吧。”她父亲也来看她,老人家双目失明,去医院探病有困难,可能是来同他的女儿告别了。

我吃过中饭,就去参加给别人戴上反革命帽子的大会,受批判、戴帽子的不止一个,其中有一个我的熟人王若望同志,他过去也是作家,不过比我年轻。我们一起在“牛棚”里关过一个时期,他的罪名是“摘帽右派”。他不服,不听话,他贴出大字报,声明“自己解放自己”,因此罪名越搞越大,给提去关了一个时期还不算,还戴上了反革命的帽子监督劳动。

在会场里我一直像在做怪梦。开完会回家,见到萧珊我感到格外亲切,仿佛重回人间,可是她不舒服,不想讲话,偶尔讲一句半句。我还记得她讲了两次:“我看不到了。”我连声问她看不到什么?她后来才说:“看不到你解放了。”我还能再讲什么呢?

我儿子在旁边,垂头丧气,精神不好,晚饭只吃了半碗,像是患感冒。她忽然指着他小声说:“他怎么办呢?”他当时在安徽山区已经待了三年半,政治上没有人管,生活上不能养活自己,而且因为是我的儿子,给剥夺了好些公民权利。他先学会沉默,后来又学会抽烟。我怀着内疚的心情看看他,我后悔当初不该写小说,更不该生儿育女。我还记得前两年在痛苦难熬的时候她对我说:“孩子们说爸爸做了坏事,害了我们大家。”这好像用刀子在割我身上的肉。我没有出声,我把泪水全吞在肚里。她睡了一觉醒过来忽然问我:“你明天不去了?”我说:“不去了。”就是那个“工宣队”头头今天通知我不用再去干校就留在市区。他还问我:“你知道萧珊是什么病?”我答说:“知道。”其实家里瞒住我,不给我知道真相,我还是从他这句问话里猜到的。

分析

妻子在重病期间,年近70的巴金仍受到各种非人道的限制而无法在医院里陪伴。在这个时候,他表达了对自己的悔恨:“我后悔当初不该写小说,更不该生儿育女。”这是多么沉痛的思想。一名热爱写作、闻名于世的大作家,却在那个非人的时期产生了悔恨。这种悔恨是因为什么?因为他无法保护自己的妻儿,无法给妻儿更好的生活,陷入了对家庭、对妻子、对儿子的深深内疚之中。

第二天早晨她动身去医院,一个朋友和我女儿、女婿陪她去。她穿好衣服等候车来。她显得急躁,又有些留恋,东张张西望望,她也许在想是不是能再看到这里的一切。我送走她,心上反而加了一块大石头。

将近二十天里,我每天去医院陪伴她大半天。我照料她,我坐在病床前守着她,同她短短地谈几句话。她的病情恶化,一天天衰弱下去,肚子却一天天大起来,行动越来越不方便。当时病房里没有人照料,生活方面除饭食外一切都必须自理。

后来听同病房的人称赞她“坚强”,说她每天早晚都默默地挣扎着下了床,走到厕所。医生对我们谈起,病人的身体经不住手术,最怕的是她肠子堵塞,要是不堵塞,还可以拖延一个时期。她住院后的半个月是一九六六年八月以来我既感痛苦又感到幸福的一段时间,是我和她在一起度过的最后的平静的时刻,我今天还不能将它忘记。但是半个月以后,她的病情有了发展,一天吃中饭的时候,医生通知我儿子找我去谈话。他告诉我:病人的肠子给堵住了,必须开刀。开刀不一定有把握,也许中途出毛病。但是不开刀,后果更不堪设想。他要我决定,并且要我劝她同意。我做了决定,就去病房对她解释。我讲完话,她只说了一句:“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她望着我,眼睛里全是泪水。我说:“不会的……”我的声音哑了。接着护士长来安慰她,对她说:“我陪你,不要紧的。”她回答:“你陪我就好。”时间很紧迫,医生、护士们很快作好准备,她给送进手术室去了,是她表侄把她推到手术室门口的,我们就在外面走廊上等了好几个小时,等到她平安地给送出来,由儿子把她推回到病房去。儿子还在她身边守过一个夜晚。过两天他也病倒了,查出来他患肝炎,是从安徽农村带回来的。本来我们想瞒住他的母亲,可是无意间让他母亲知道了。她不断地问:“儿子怎么样?”我自己也不知道儿子怎么样,我怎么能使她放心呢?晚上回到家,走进空空的、静静的房间,我几乎要叫出声来:“一切都朝我的头打下来吧,让所有的灾祸都来吧。我受得住!”

分析

萧珊是一名坚强的病弱女子,她以默默忍受来对抗那个非人的黑暗世界;而在做完致命手术醒过来后,她还想着儿子,关心他怎么样了。文章写到那个时代中最令人沉痛的部分。

我应当感谢那位热心而又善良的护士长,她同情我的处境,要我把儿子的事情完全交给她办。她作好安排,陪他看病、检查,让他很快住进别处的隔离病房,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他在隔离房里苦苦地等候母亲病情的好转。母亲躺在病床上,只能有气无力地说几句短短的话,她经常问:“棠棠怎么样?”从她那双含泪的眼睛里我明白她多么想看见她最爱的儿子。但是她已经没有精力多想了。

她每天给输血,打盐水针。她看见我去就断断续续地问我:“输多少CC的血?该怎么办?”我安慰她:“你只管放心。没有问题,治病要紧。”她不止一次地说:“你辛苦了。”我有什么苦呢?我能够为我最亲爱的人做事情,哪怕做一件小事,我也高兴!后来她的身体更不行了。医生给她输氧气,鼻子里整天插着管子。她几次要求拿开,这说明她感到难受,但是听了我们的劝告,她终于忍受下去了。开刀以后她只活了五天。谁也想不到她会去得这么快!五天中间我整天守在病床前,默默地望着她在受苦(我是设身处地感觉到这样的),可是她除了两三次要求搬开床前巨大的氧气筒,三四次表示担心输血较多付不出医药费之外,并没有抱怨过什么。见到熟人她常有这样一种表情:请原谅我麻烦了你们。她非常安静,但并未昏睡,始终睁大两只眼睛。眼睛很大,很美,很亮。我望着,望着,好像在望快要燃尽的烛火。我多么想让这对眼睛永远亮下去!我多么害怕她离开我!我甚至愿意为我那十四卷“邪书”受到千刀万剐,只求她能安静地活下去。

分析

多么深挚的情感。不离不弃的爱都在细节中体现:萧珊仍在默默忍受苦难,多次对巴金说“你辛苦了”;除了担心输血过多付不出医药费之外,“并没有抱怨过什么”;“见到熟人她常有这样一种表情:请原谅我麻烦了你们”;“眼睛很大,很美,很亮”。这是一段交织着爱与痛惜的文字。

不久前我重读梅林写的《马克思传》,书中引用了马克思给女儿的信里一段话,讲到马克思夫人的死。信上说:“她很快就咽了气。……这个病具有一种逐渐虚脱的性质,就像由于衰老所致一样。甚至在最后几小时也没有临终的挣扎,而是慢慢地沉入睡乡。她的眼睛比任何时候都更大、更美、更亮!”这段话我记得很清楚。马克思夫人也死于癌症。我默默地望着萧珊那对很大、很美、很亮的眼睛,我想起这段话,稍微得到一点安慰。听说她的确也“没有临终的挣扎”,也是“慢慢地沉入睡乡”。我这样说,因为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不在她的身边。那天是星期天,卫生防疫站因为我们家发现了肝炎病人,派人上午来做消毒工作。她的表妹有空愿意到医院去照料她,讲好我们吃过中饭就去接替。没有想到我们刚刚端起饭碗,就得到传呼电话,通知我女儿去医院,说是她妈妈“不行”了。真是晴天霹雳!我和我女儿、女婿赶到医院。她那张病床上连床垫也给拿走了。别人告诉我她在太平间。我们又下了楼赶到那里,在门口遇见表妹。还是她找人帮忙把“咽了气”的病人抬进来的。死者还不曾给放进铁匣子里送进冷库,她躺在担架上,但已经白布床单包得紧紧的,看不到面容了。我只看到她的名字。我弯下身子,把地上那个还有点人形的白布包拍了好几下,一面哭唤着她的名字。不过几分钟的时间,这算是什么告别呢?

据表妹说,她逝世的时刻,表妹也不知道。她曾经对表妹说:“找医生来。”医生来过,并没有什么。后来她就渐渐地“沉入睡乡”。表妹还以为她在睡眠。一个护士来打针,才发觉她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了。我没有能同她诀别,我有许多话没有能向她倾吐,她不能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就离开我!我后来常常想,她对表妹说“找医生来”,很可能不是“找医生”,是“找李先生”(她平日这样称呼我)。为什么那天上午偏偏我不在病房呢?家里人都不在她身边,她死得这样凄凉!

我女婿马上打电话给我们仅有的几个亲戚。她的弟媳赶到医院,马上晕了过去。三天以后在龙华火葬场举行告别仪式。她的朋友一个也没有来,因为一则我们没有通知,二则我是一个审查了将近七年的对象。没有悼词没有吊客,只有一片伤心的哭声。我衷心感谢前来参加仪式的少数亲友和特地来帮忙的我女儿的两三个同学,最后,我跟她的遗体告别,女儿望着遗容哀哭,儿子在隔离房还不知道把他当作命根子的妈妈已经死亡。值得提说的是她当作自己儿子照顾了好些年的一位亡友的男孩从北京赶来,只为了见她最后一面。这个整天同钢铁打交道的技术员,他的心倒不像钢铁那样。他得到电报以后,他爱人对他说:“你去吧,你不去一趟,你的心永远安定不了。”我在变了形的她的遗体旁边站了一会。别人给我和她照了相。我痛苦地想:这是最后一次了,即使给我们留下来很难看的形象,我也要珍视这个镜头。

一切都结束了。过了几天我和女儿、女婿到火葬场,领到了她的骨灰盒。在存放室寄存了三年之后,我按期把骨灰盒接回家里。有人劝我把她的骨灰安葬,我宁愿让骨灰盒放在我的寝室里,我感到她仍然和我在一起。

分析

巴金重读梅林的《马克思传》,里面提到马克思写给女儿的信里谈到燕妮的死,“她的眼睛比任何时候都更大、更美、更亮”,巴金再一次提到萧珊那双“很大,很美,很亮”的眼睛。对比那个时代的“非人、黑暗、恐怖”,这双眼睛就像一盏灯一样,照亮了惨淡的人生和不甘的心。巴金最难过的是,萧珊死时家人都不在身边,“她死得这样凄凉!”

同类推荐
  • 这样学习最有效大全集(超值金版)

    这样学习最有效大全集(超值金版)

    当然,制定好适合自己发展的路线。这条捷径需要你开放脑袋,清除固执和偏见,让你看看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留出一个思想空间,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看他们是怎样做计划、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做作业、怎样进行课堂外的学习以及他们学习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方法。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虚心接纳他们的观点,本书给你一个近距离观察第一名的机会,并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这些都是你获得成功秘诀的最佳捷径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5)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哈佛家训(钻石版)

    哈佛家训(钻石版)

    《哈佛家训(钻石版)》以哈佛人生哲学为主线,讲述了大量的经典案例,寓能力培养干思维拓展之中,通过对孩子自信、诚信、爱心等品质的培养,引导孩子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卓越人生。如果此书是灯,希望能照亮青少年前行的路。如果此书是路,希望能引领青少年走向理想之路。
  • 历史常识悦读

    历史常识悦读

    收录了从“创世之初”到新中国成立之间的中国历史常识,并配有大量插图,引领你走进历史的天空。从中窥视历史前进的脚步。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作为一面镜子,为人类记录着时代的交替与更新。从历史中可以获知我们的先人祖辈们的丰功伟绩和过锚褥失,我们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同样深记他们失败的教训。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昆虫记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昆虫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礼教下延,色情上升:中国文化的分层互动、重读《红旗歌谣》:试看“全民合一文化”、无邪的伪善:俗文学的道德悖论、从金庸小说找民族共识、双单向道:20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势态、三层茧内:华人小说的题材自限、无根者之梦:海外小说中的漂泊主题、好一双“中国式眼睛等。
  • 爱玛

    爱玛

    主人公爱玛是个美丽、聪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热心关注身边的浪漫故事,却又固执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张为孤女哈丽埃特导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当哈丽埃特误以为自己爱上了地方官奈特利先生时,爱玛才惊觉原来自己也在爱着奈特利先生。
  • 神奇的世界

    神奇的世界

    人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神奇现象,而实际上,这些现象不仅仅限于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这些,在一些人们没有接触到的领域,神奇的现象同样存在。本书从灾难、生活、亲缘、灵异、预言、历史等八个方面向读者结介绍了古今中外各种神奇的现象,一则则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从另一种角度了解神秘的大千世界。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农家有女太妖娆

    农家有女太妖娆

    她,狡黠如狐,运筹帷幄的商业女王,精明如她,却不料马路魂断…她,声名狼藉,劣迹斑斑的村庄恶霸,强悍如她,不曾想命丧洞房…时空交错,商业女王替她重生。出入青楼赌坊,欺压乡邻,放火烧房,原主经历荒唐不堪,可是当一切拨云见雾之后,原来她荒唐非荒唐。————————破旧的农家小院,婆婆厌弃,公公无视,小姑子天天想着让她死,秀才相公更是恨不得立刻休了她,隔三差五,极品亲戚也要过来折腾一番。看她如何扮猪吃老虎,将他们一个个都好好教育一番。渣相公:“林依依,你看清楚了,那是我写给你的休书,你现在立刻马上,拿着休书滚蛋,别让我再在萧家的任何地方看见你。”依依淡笑,扔出明黄的布条,上面清楚的写着“休夫”,潇洒的迈出萧家大门。————————至此,收米铺,掌酒楼,建大棚,将“天上人间”开到了天子脚下,商业之皇依云公子名声天下扬,有谁能料到,她竟是住在某个破旧院落不起眼的小女子。————————有一种心殇,是明明相爱却不能爱——雪无尘“丫头,我会护你生生世世。”冰谷的惊魂一撇,一眼万年。淡漠如他,却为一个小女人化为绕指柔。有一种心碎,是明知情深却爱不了——鑫爷“妞儿,不管你爱不爱爷,爷都爱你!”眼角轻佻,仿若花色,却难掩眸中的神伤。款款深情,次次舍身相互,痴情为你,愿倾尽天下。一对一种田加宅斗,这素爽文哦,尘尘保证坑品,赶紧跳坑吧!
  • 现代没女爱上古代侠客

    现代没女爱上古代侠客

    李雨涵一个现代没女,没财没貌没学历,在一次车祸中穿越到古代一个不知名的国家,变成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后来她被一个叫许子弘的男孩子所救,改名许紫嫣和他的家人一起生活。数年之后,许紫嫣成人了,两个人相爱了。正当两人情投意合准备成亲的时候,另一个国家的国王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把公主嫁给了许子弘。公主出于嫉妒陷害许紫嫣掉下悬崖,李雨涵又回到了现代。回到现代之后,李雨涵认识了一个跟子弘长的一模一样的男人,他就是鸿志集团的总经理——赫云鸿。只是他并不认识李雨涵,而且他已经有未婚妻了。面对这一切雨涵应该如何择抉呢?
  • 前七国志

    前七国志

    此书叙战国时,孙膑自请去云梦山鬼谷子处学兵法,途遇魏人庞涓,二人为兄弟,同去求学。后来学成后,二人各归其主,庞涓进攻韩国,孙率兵相救,生擒庞涓于马陵道,又会齐七国诸王,斩了庞涓。孙膑功成身退。
  • 清穿孝昭仁皇后

    清穿孝昭仁皇后

    康熙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史册记载乃辅臣遏必隆之女,鳌拜义女。她出身高贵,却仅在康熙后宫昙花一现,在皇后之位不到一年便香消玉殒。当来自现代的灵魂占据了这具身体,当四阿哥不再是德妃的孩子……容凰发誓,她一定要摆脱原定剧本中无子早逝的悲剧
  • 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

    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

    如何在风云变幻的政坛存身?爱情、亲情、仕途,古人如何抉择?少年皇帝,是勇夺皇权还是沦为傀儡?《三千年来谁著史: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带你回到帝国最后的时刻,看古人的官场进退,权利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