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7700000013

第13章 秦汉:天下统一(5)

汉武帝的功业固然伟大, 但司马迁的影响也同样深远。见证汉武帝西陲功业的玉门关如今不过是一堆黄土, 而司马迁的《史记》还在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

灿烂中华不能没有汉武帝, 但更不能没有司马迁。

汉武帝“轮台罪己”

汉武帝在位时期, 汉朝的强大是空前的, 出现了封建王朝的鼎盛局面。然而, 与雄才大略相伴相生的, 是刘彻的刚愎自用; 与强大鼎盛如影随形的, 是奢侈腐化的日益滋长, 整个社会潜伏着衰亡的因素。

值得庆幸的是, 就在危亡存于旦夕之际, 汉武帝及时醒悟并反省了自己的错误, 于是悬崖勒马。征和四年(前89年) 六月, 他出游东莱返回长安后, 发布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 对自己以往的所作所为深表悔恨。

这份诏书之所以叫《轮台罪己诏》, 是因为在此之前, 负责屯田事务的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等人上书武帝, 提出在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 屯田戍边的建议。汉武帝随后发布的诏书, 就是针对“轮台之戍” 的建议而写的, 诏书的主要内容是汉武帝承认自己的政策过失, 把原来的错误都归罪于自己, 所以后人将其称为《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 不仅对西汉, 而且对中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今古文之争

西汉的经学界几乎完全为富于浓厚神秘思想的今文学家所包办, 代表人物是董仲舒。到了王莽时代, 比较富于历史态度而只以孔子为大师的古文学家才渐抬头,当时极力提倡古文的就是刘歆。

所谓今古文的“文”, 是指记载经典所使用的文字。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 古文则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蝌蚪文”), 即大篆或籀书。可是, 经过秦朝“焚书” 的浩劫, 儒家经典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西汉流行的儒学经典多无旧典文本, 而是靠幸存的经师口授相传, 由从习经生们记录下来。他们记录所用的文字便是西汉通行的隶书, 属当时代的“今文”, 故而这类经书被称之为今文经。比如《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大戴礼记》《小戴礼记》, 这些都是今文经,即汉代以后的人对经典所作的解释。

秦朝焚书之时, 一些儒生冒死将一些儒学书籍藏在墙壁的夹层里。这些经书到了汉代陆续有所发现。汉武帝末年, 鲁恭王拆孔子旧宅以广其宫室, 在孔府旧宅的墙壁夹层中发现包括《尚书》在内的大批藏书。这些藏书都是用六国时代的蝌蚪文书写的, 所以称为古文经。因为当时识先秦古文的人不多, 所以这些古文典籍重新问世以后, 主要藏于皇家图书室, 并没有得到当时代人的重视。

第一个为古文经呐喊的是刘歆。他在协助父亲刘向校书期间, 发现了古文本的《春秋左氏传》。刘歆认为《左传》的价值远远超过今文经《公羊传》和《穀梁传》, 因此他向朝廷建议将古文经正式列于学官, 给以合法地位。但他的这一建议遭到今文经学博士的强烈反对, 他们给刘歆扣上了“颠倒五经”、“变乱师法” 的罪名。刘歆的建议最终未被采纳, 他本人也离开了首都长安。但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经学今古文之争, 则由此开始, 刘歆也被称为古文经学的奠基人。

从表面来看, 今古文之争主要表现在文字及对经义的理解、解释的不同。一般来讲, 解经时, 今文学派注重阐述经文中的“微言大义”, 而古文学派则注重文字训诂; 今文学派竭力把经书和神学迷信相联系, 特别在西汉, 今文经学家为迎合统治者的喜好, 解经时喜欢掺杂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他们把经学和阴阳五行相附会,把经书说得神乎其神。古文学派虽然还未能完全摆脱神学迷信的羁绊, 但却反对讲灾异谶纬, 注重实学。

到东汉时立于学官的虽然仍只有今文, 但从此以后经学就有今文与古文、神秘的与历史的两个并行的潮流, 并且古文的势力渐渐有压倒今文的趋势。

光武帝初时仍设今文经十四博士, 后力排众议, 增设《左氏春秋传》。章帝鉴于今古文思潮繁杂, 为巩固封建统治, 统一学说, 召开白虎观会议, 制定《白虎通义》, 试图将两者融合。东汉末年, 兼通今古文经的郑玄采用混杂的方式注释经典,使得汉代今古文经之争在形式上结束。

到清末, 以皮锡瑞、康有为为代表的今文经学, 与以章太炎、刘师培为代表的古文经学, 又形成了近代的今古文经学之争。时起时伏的今文古文经学之争, 影响到了两千年左右的不少学术领域, 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虎通义》

《白虎通义》问世以来,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它是由皇帝亲自钦定的,内容又包罗万象, 在政治、思想、伦理等各个方面, 都为人们规定了行为规范。

《白虎通义》用阴阳五行来普遍地具体地解释世界的一切事物, 大者如“三纲五常”, 小者如婚丧嫁娶、日常生活现象, 都可以用阴阳五行说去说明。不管如何牵强附会, 如何荒唐, 说者言之凿凿, 听者深信不疑, 使阴阳五行成了人们认识与解释世界的教条。

经学一旦发展为神学, 它的生命力也就接近枯竭了。从这个意义讲, 《白虎通义》宣告了经学的衰落, 是经学走向

游侠和任侠之风的兴起

游侠大致出现在战国、秦汉之际。游侠与游士、宾客和客卿的出现一样, 是春秋战国以降社会大变动的产物。宗法体制束缚的松弛, 等级秩序的破坏和解体, 诸侯、公卿势力的强大, 人口大规模的流动, 蓄养门客的风气盛行, 都助长了游侠的出现。

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 除了为游侠立传外, 还专门写了一篇《刺客列传》。

其中记述的刺客都是重承诺、讲信义的侠士, 而不是简单的职业杀手。以聂政为例。

聂政原为轵深井里人, 因杀人避仇, 与母亲、姊姊跑到齐国, 以屠户为事。当时,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 与韩相侠累不和。严仲子怕侠累杀他, 就离开韩国, 到处寻觅刺客杀侠累。到了齐国, 听说聂政是一个勇士, 因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于是上门结交。起初, 聂政对严仲子并不热情。后来, 聂母生日, 严仲子具酒庆贺, 并且奉黄金百镒为聂母寿。聂政惊于寿礼丰厚, 坚决辞让。严仲子只得备宾主之礼而去。

过了许久, 聂母死, 聂政葬毕除服, 自忖道, 我不过是一个市井之人, 以屠狗为生,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 不远千里来濮阳与我相交, 而我却对他很冷淡。他奉百金为亲者寿, 我虽然不受, 但我心里还是很感激他的, 他对我是很了解的。我聂政岂能无动于衷。以前, 严仲子邀我, 我之所以没有答应他, 是因为母亲年老, 现在母亲已终天年, 我也到了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的时候了。聂政想到这里, 立即动身去濮阳, 见了严仲子, 表示甘愿听君驱使。

不久, 聂政仗剑至韩。一天, 韩相侠累方坐府上, 周围由许多持戟的士兵保卫,聂政径至堂前, 跳上台阶刺杀侠累。左右猝不及防, 顿时大乱, 将聂政团团围住。

聂政高声大呼, 击杀数十人, 一看无法脱身, 于是“自皮面决眼, 自屠出肠”, 毁容而死。

聂政自杀后面目全非, 韩国竟没有人能认出他来, 官方只好将其暴尸于市, 以重金悬赏, 凡能指认其身份者赏以千金, 但无果。后来, 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此事,悲痛地说, 这恐怕是我的弟弟吧, 严仲子真了解我的弟弟, 于是立即动身到韩国,至街市一看, 果然是其弟聂政, 禁不住伏尸恸哭, 并且对围观的市民说, 这就是轵深井里的聂政。众人问, 这个人谋刺我国相, 怎么敢来相认呢? 聂荣说, 聂政恐我受株连而自毁面容, 我怎么能畏惧殁身之诛而使贤弟的名声隐没呢?

围观的市人听说后大惊, 聂荣乃大呼天者三, 哀极而死于聂政之旁。

到了西汉王朝初年, 任侠之风盛行, 游侠活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它固然与新王朝建立之初禁网疏阔、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尚待重建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与西汉初年统治者有意无意地提倡也有着一定的联系。比如汉高祖礼葬田横, 赦免谋刺他的义士贯高, 重用项羽旧将季布, 就透露出这方面的信息。

西汉王朝建立后, 刘邦以陈豨为代相国, 监赵代边兵。陈豨十分羡慕战国时魏国信陵君养士的盛况, 及为代相守边, 家中也养了许多宾客。一次路过赵国, 随其出行的宾客的座车多达千余乘, 邯郸官舍皆满。而朱家、剧孟和郭解更是西汉初年声名远播、众望所归的游侠。

朱家是鲁人, 鲁地的民众多以儒教, 而朱家却行侠于世。据史书记载, 在秦汉之际群雄角逐、生灵涂炭之际, 他所救助臧活豪士以百数, 其余庸人不可胜言。尽管如此, 他却有着鲁仲连同样的品格, 终不伐其能, 不显扬其德, 凡是对人有所赏施, 唯恐别人知道报谢。他救助别人先从贫贱始, 专趋人之急, 甚于己私。然而他个人却自奉甚俭, 家无余财, 食不重味, 乘不过驹牛。他解救季布的危难, 而季布做了大官, 朱家却终身不见季布。于是“自关以东, 莫不延颈愿交焉”。

剧孟是洛阳人。当地人多以商贾为生, 而剧孟却以任侠扬名于诸侯, 其处世行事大类朱家。吴楚七国叛乱时, 条侯周亚夫为太尉, 乘车将至河南, 见到剧孟, 喜曰: “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 吾知其无能为已矣。” 故史书称, 天下骚动, 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说得剧孟如得一敌国, 未免过甚其词, 但剧孟作为一个游侠, 他对时局和形势的影响也由此可见一斑。所以其母死时, 远方来送丧人所乘车辆竟达千乘之多。

朱家和剧孟的事迹, 说明了西汉初年游侠的活跃。而任侠之风的盛行则引起了统治者的关注, 并采取一定措施予以打击。削弱地方豪强也是当时酷吏的一项重要工作。

景武时, 游侠之风并未稍息, 而当时著名的游侠则首推郭解。郭解是轵人, 其父亲文帝时以任侠被诛死。郭解本人早年可以说劣迹斑斑。他性格阴贼, 一不高兴就杀人, 所杀者甚众, 其他如借交报仇、臧命作奸、铸钱掘冢等不可胜数。后来年纪大了, 乃折节为俭, 痛改前非, 以德报怨, 厚施而薄望, 既已振人之命, 不矜其功。史书记载了这样几个事例: 郭解的外甥依仗郭解的声势, 与人饮酒时, 强灌之。

此人大怒, 将其刺死, 随即亡逃。郭解的姊姊埋怨郭解说, 人家杀了你的亲外甥,你却连凶手都抓不到, 于是将其子尸体弃之路旁, 以此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打听,得知凶手下落。凶手因迫于郭解威势, 主动向郭解请罪, 并将当时的事实原原本本地告诉郭解。郭得知事情真相, 原谅了此人, 并说: “公杀之当, 吾儿不直。” 随即将姊子收葬。民众听说此事, 多称慕郭解为人仗义, 追随他的人越来越多。

从秦汉乃至中国古代社会, 随着历史的发展, 游侠和任侠之风逐渐式微, 虽不免令人惋惜和伤感, 已是落花有意而流水无情, 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也许某些游侠精神会受到人们的传颂和赞扬, 但随着法制的健全、社会的安定、统治的严密,游侠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 侠义精神的某些方面和因素逐渐融入社会生活准则乃至民族的道德格局中去, 到了这个时候, 本来作为一种精神特征而存在的游侠就变得多余了。

武帝时为了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对游侠和任侠之风进行了严厉的打击,郭解和灌夫的被诛就是两个重大事件。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 主父偃奏言, 茂陵初立, 天下豪杰并兼之家, 乱众之民, 皆可徙茂陵, 内实京师, 外销奸猾, 这就是不诛而害除。武帝认为可行, 就下令迁徙郡国豪杰和家财三百万以上的富人于茂陵。郭解当时也在迁徙的名单之中,卫青将军为他请托说, 郭解家贫, 不够徙陵的标准。武帝却说, 郭解不过是布衣百姓, 其权势竟至于使将军为他开脱, 他不应属于家贫之列。郭解徙陵时, 当地的权势之家送礼达千余万。杨季主的儿子为县掾, 从中阻拦, 郭解的侄子就将其杀死。

郭解入关后, 关中的贤豪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的, 慕其名声, 都争着与他相交。郭解平日报仇泄愤, 经常杀人。武帝得知, 命官吏逮捕。经查, 这些命案都是大赦之前犯的, 因此不予追究。主办官吏奏郭解无罪, 公孙弘却认为, 郭解不过是一个普通百姓, 为行侠而随意杀人, 虽未明知其宾客杀人, 应当以大逆不道论处。于是,郭解族诛。

游侠消失了, 任侠之风衰落了, 但是古代游侠的传奇事迹却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侠义精神一直深藏于人们的心灵之中。因为一个社会不可能没有重义轻利、扶危济困的精神。

汉代推崇孝道

周秦以来, 孝道是天人合一宗教思想的道德支柱。它包含双重意义: 一是尊祖, 二是敬天。尊祖为孝, 敬天为德, 所谓“德以对天, 孝以对祖” 就是这个意思。

汉代统治者从建国伊始, 就极力宣扬和推行孝道, 把它当作治国安民的基本国策。《孝经》是汉代读书人第一部要读的书。除了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以外, 从西汉惠帝始, 迄于东汉献帝, 都以“孝” 字为谥号, 取“孝子善述父之志” 的意思。

为了推行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国策, 汉代统治阶级又进一步把孝道纳入察举制度之中, 用以选拔人才, 考核官吏。凡行孝道、孝名昭著者, 即察孝廉, 推荐为官。《后汉书?冯豹传》记载, 冯豹十二岁时, 生母被父亲休弃, 继母经常虐待他。有一次趁他夜晚入睡, 继母竟想毒死他, 他发觉后逃去得免。后来尽管继母待他如故, 他却孝敬日笃。当时人称其孝, 乡里品评他是“道德彬彬冯仲文”。终于被察举为孝廉, 拜为尚书郎。

古文经学与王莽“托古改制”

好大喜功的汉武帝, 轰轰烈烈的一生以悲剧告终, 征伐匈奴的惨败, 国内的饥馑动乱, 使他处在内外交困之中, 他的晚年是在忏悔痛恨中度过的。公元前87年,他在巡行途中一病不起, 永别了他统治了五十四年的大汉帝国。此后的汉昭帝、汉宣帝还算称职, 能够维持先前的鼎盛局面。以后的继承人每况愈下, 相继即位的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 一代不如一代。终于导致外戚在宫廷政治中的作用逐渐扩大, 王莽篡夺政权就是这种形势的产物。

王氏的外戚地位来源于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王莽的姑母), 王莽凭借这一特殊背景, 以大司马大将军身份掌握宫廷大权。他从步入政坛到当上皇帝, 用了三十一年时间。这一段历史, 在东汉官方的《汉书》里, 完全被扭曲了, 王莽被写成乱臣贼子, 他在篡汉前所做的好事被写成虚伪做作、收买人心。其实王莽深受儒学熏陶,很注意“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处处以周公为榜样。如果王莽的改革能够成功,他所建立的新朝得以延续, 那么对他的评价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

王莽的悲剧在于, 过分迷恋于已经风靡一时的儒家经学, 企图用儒家经学重建一个理想世界。汉朝遗留下来的社会问题十分严峻地摆在他面前, 为了摆脱困境,他立志改革。然而这种改革的着眼点不是向前看, 而是向后看, 被史家称为“托古改制”。改革的一切理论根据就是一部儒家经典《周礼》。《周礼》一书是周朝制度的汇编, 古文经学家认为是周公亲自编定的作品, 但是其中充斥了战国时代儒家的政治理想, 很可能是战国时代的作品。

王莽本身就是一个经学家, 对经学十分痴迷, 他言必称三代, 事必据《周礼》。

同类推荐
  • 镰刀锤子话风云

    镰刀锤子话风云

    本书以20世纪八十年历史进程脉络为文化背景,内容涉及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逸事,朴素,纯真,于细微中见精神
  • 治蜀要览

    治蜀要览

    我们生活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新情况与新问题层出不穷。回答历史与现实提出来的难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不断探求新的答案,是我们这一代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出过“新世界需要新史学”的著名主张。他认为“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历史。”从历史提供的经验中汲取于现实有用的智慧和知识,这始终是每个时代的史学和中心母题。
  •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

    历史是古人活动的舞台,文化则是其中积淀而成的传统。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与文化是精神与思想的遗传基因,对现代人具有深刻的影响。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找出其本源,揭示中国传统世界的内核,便是别裁。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作者用现代的理性思维去理解历史上一些典型的事例。对于人们耳熟却并不能详的一些历史故事,书中细致地加以拆分,一步一步进行分析,对于故事的出路或结果,提出多种可能性,然后通过排除法,得出历史自身呈现出来的结论,并分析出为什么只能是这个结果的道理。书中讲的道理,事关价值体系,都是大道理。但不是空洞地讲道理,而是建立在大量的细节描述基础上。
  •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浪遏扁舟

    浪遏扁舟

    人生如浪里扁舟,坎坷似遏浪而来;没有爱情的支撑,生活就难以前进。本文写主人翁从小立志要富起来,可在他求索中才知道生存是那么的难,他受尽了人间苍伤。他与几个女子都有爱情,可是都被现实击破了踏入伊甸园美好梦想,以致他的爱情多次受挫而痛苦的经历。
热门推荐
  • 后花园的秘密领地

    后花园的秘密领地

    自然是一本书,天是它的封面,海是它的扉页,山是它的目录,河是它的文字,地是它的封底。自然的智慧无处不在,那些有关大自然的神奇故事,在爸爸那抑扬顿挫的讲述中流淌开来……
  • 爱上霸道冷大叔

    爱上霸道冷大叔

    一次意外的打工经历,让展天玲认识了一个奇怪又偏执的男人,从此她的人生发生了颠覆性的巨变!他霸道、冷漠、强势、无情,却又扮无赖扮可怜的引她一步步深陷,直至最终,芳心暗许!她是单纯的如一张白纸的女大学生,他是隐藏在暗夜之中最强大的存在,可却遭遇最亲的人背叛,差点终身残废,直到认识了她,他的生命才出现了一道生的曙光!其实这是一个小女人被一个变态冷漠男改变成为腹黑大女人的甜蜜心酸史,且看她如何在无形之中一步步收腹那个霸道的大龄男。片段一“滚!给我滚出去!!”男人冷洌如冰,他真是要被这个女人气死了。“又来了,你除了会叫我滚,还会什么?有本事你就站起来啊,坐在轮椅上赶人有什么意思?”女人故意气他,叫你嚣张,我偏不,看你能拿我怎样!“滚、出、去!”沉冷的声音再次传来,隐隐带着颤抖。“哈!你真可怜,大好的人生就这么毁了,而你还心甘情愿的这么活着,真是让人同情!放心,不用你赶,从明天起你就不会再看见我了,再见!”女人说完扭头就走。“谁可怜了?你站住!给我说清楚.....给我回来!!”男人大吼着,却终是没唤回女人的回头。片断二“陆先生,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女子万般风情的跟面前的男人打着招呼。“你叫我什么?”“呵呵,陆先生,你还真见忘啊!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的记忆是越来越退步了嘛。”“那个男人是谁?”“哪个男人?…他吗?...喔!我想想…好像是…”某女一边瞟着男人越来越黑沉的脸,一边故做思考。“该死的!你想让我掐死你吗?…走!”“姓陆的,你放开我!”她一边说,一边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勾起嘴角。“展天玲!你给我记住了,这一辈子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死人,别的男人,谁他妈也别想碰你!”................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完美,但也就是这种不完美才成就了我们的人生。
  • 锦衣笑傲行

    锦衣笑傲行

    新书《好风青云路》发布,请广大书友支持。
  • 天才御灵师

    天才御灵师

    前世,她是残酷的秘密实验中唯一存活下来的“怪物”,不惜拼上性命也要为自己和枉死的同伴报仇!异世醒来,她成为无父无母,兄长失踪,受尽白眼狼亲戚欺凌的无助大小姐。处境越是艰难,她的斗志便越发昂扬。她发誓这辈子一定要过得多姿多彩,站到最高峰笑傲人生。至于胆敢扰她清静的苍蝇,统统送到地狱里去好了。体弱到吹风就倒?没关系,她的锻体秘宝足够她用光速升级成超强斗士。不能感应自然元素无法成为魔法师?她才不稀罕,有无限强大的精神力做后盾,成为全系魔法师不过易如反掌。想成为御灵师的人都是痴人说梦?说这话的人看到她小小年纪便成为刷新修行速度记录的御灵师后,都集体撞墙去了。鉴宝师?炼丹士?锻器师?她不过打个酱油随手摆弄一下而已,怎么就被一群人哭着喊着视为偶像了?她的对手说她是最可怕的敌人,心狠手辣,嗜血无情。她的朋友说她是世上最可靠的伙伴,永远可以将后背放心交托。她的哥哥坚持她是世上最漂亮最可爱的妹妹。至于敢打她主意的男人,实力不够的早被其他爱慕者轰至渣,剩下的则在咬牙切齿:凤舞,样样全能的你在感情面前实在是块不开窍的石头!抛开旁观者的爱憎,她只是一个喜欢旅行探险的修行狂人。魔宠、灵宠、上古灵器…诸多秘宝在手,又有位随身携行的神秘前辈亲自指点她修行,她凤舞不成为萨兰卡有史以来最强悍的御灵师,就誓把名字倒着写!
  • 富贵春深

    富贵春深

    ,当然还有一群渣亲戚。有钱也是个大问题。当你没有能力时,有父有母有兄弟。非万能女主步步生花。没有金手指,现代悲催女心理医师死后被老天开了金手指得以重生在异世富豪之家,没有空间万能
  • 木槿花西月锦绣(6):菩提煅铸明镜心

    木槿花西月锦绣(6):菩提煅铸明镜心

    在这里,她发现了原氏和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最后的秘密……欲望,野心,杀戮,请勿模仿,权力,交织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弥足珍贵的友情,还有,这一世注定凄艳的爱情……错入乱世风云,面对铁血山河,心中却渴望那一曲缠绵的《长相守》……花西夫人,王位。该何去何从?--情节虚构,冥冥之中,仿佛有命运之手在不断牵引,花木槿最终打开了神秘的紫陵宫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都天魔神

    都天魔神

    叶都天,三下五除二,因父母保护蒙古一族而亡,而被蒙古一族收养,当九星连珠,日月光辉,天空异象,之时,意外的被一颗炸弹炸死,来到异世,一个未知的世界,伴随都天来到这个异世的,还有那块他父母留给他的玉,可是,谁又知道,这块玉里有着与盘古同生的小龙,都天将在小龙进行教导下,将会如何异世成长呢……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茫茫乱世,英雄逐鹿。纷纷义族,几易其主。在名将如星河般的隋末唐初,为什么他能历事三朝,出将入相,屡经变故屹立不倒,最终成就不朽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