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7700000013

第13章 秦汉:天下统一(5)

汉武帝的功业固然伟大, 但司马迁的影响也同样深远。见证汉武帝西陲功业的玉门关如今不过是一堆黄土, 而司马迁的《史记》还在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

灿烂中华不能没有汉武帝, 但更不能没有司马迁。

汉武帝“轮台罪己”

汉武帝在位时期, 汉朝的强大是空前的, 出现了封建王朝的鼎盛局面。然而, 与雄才大略相伴相生的, 是刘彻的刚愎自用; 与强大鼎盛如影随形的, 是奢侈腐化的日益滋长, 整个社会潜伏着衰亡的因素。

值得庆幸的是, 就在危亡存于旦夕之际, 汉武帝及时醒悟并反省了自己的错误, 于是悬崖勒马。征和四年(前89年) 六月, 他出游东莱返回长安后, 发布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 对自己以往的所作所为深表悔恨。

这份诏书之所以叫《轮台罪己诏》, 是因为在此之前, 负责屯田事务的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等人上书武帝, 提出在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 屯田戍边的建议。汉武帝随后发布的诏书, 就是针对“轮台之戍” 的建议而写的, 诏书的主要内容是汉武帝承认自己的政策过失, 把原来的错误都归罪于自己, 所以后人将其称为《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 不仅对西汉, 而且对中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今古文之争

西汉的经学界几乎完全为富于浓厚神秘思想的今文学家所包办, 代表人物是董仲舒。到了王莽时代, 比较富于历史态度而只以孔子为大师的古文学家才渐抬头,当时极力提倡古文的就是刘歆。

所谓今古文的“文”, 是指记载经典所使用的文字。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 古文则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蝌蚪文”), 即大篆或籀书。可是, 经过秦朝“焚书” 的浩劫, 儒家经典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西汉流行的儒学经典多无旧典文本, 而是靠幸存的经师口授相传, 由从习经生们记录下来。他们记录所用的文字便是西汉通行的隶书, 属当时代的“今文”, 故而这类经书被称之为今文经。比如《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大戴礼记》《小戴礼记》, 这些都是今文经,即汉代以后的人对经典所作的解释。

秦朝焚书之时, 一些儒生冒死将一些儒学书籍藏在墙壁的夹层里。这些经书到了汉代陆续有所发现。汉武帝末年, 鲁恭王拆孔子旧宅以广其宫室, 在孔府旧宅的墙壁夹层中发现包括《尚书》在内的大批藏书。这些藏书都是用六国时代的蝌蚪文书写的, 所以称为古文经。因为当时识先秦古文的人不多, 所以这些古文典籍重新问世以后, 主要藏于皇家图书室, 并没有得到当时代人的重视。

第一个为古文经呐喊的是刘歆。他在协助父亲刘向校书期间, 发现了古文本的《春秋左氏传》。刘歆认为《左传》的价值远远超过今文经《公羊传》和《穀梁传》, 因此他向朝廷建议将古文经正式列于学官, 给以合法地位。但他的这一建议遭到今文经学博士的强烈反对, 他们给刘歆扣上了“颠倒五经”、“变乱师法” 的罪名。刘歆的建议最终未被采纳, 他本人也离开了首都长安。但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经学今古文之争, 则由此开始, 刘歆也被称为古文经学的奠基人。

从表面来看, 今古文之争主要表现在文字及对经义的理解、解释的不同。一般来讲, 解经时, 今文学派注重阐述经文中的“微言大义”, 而古文学派则注重文字训诂; 今文学派竭力把经书和神学迷信相联系, 特别在西汉, 今文经学家为迎合统治者的喜好, 解经时喜欢掺杂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他们把经学和阴阳五行相附会,把经书说得神乎其神。古文学派虽然还未能完全摆脱神学迷信的羁绊, 但却反对讲灾异谶纬, 注重实学。

到东汉时立于学官的虽然仍只有今文, 但从此以后经学就有今文与古文、神秘的与历史的两个并行的潮流, 并且古文的势力渐渐有压倒今文的趋势。

光武帝初时仍设今文经十四博士, 后力排众议, 增设《左氏春秋传》。章帝鉴于今古文思潮繁杂, 为巩固封建统治, 统一学说, 召开白虎观会议, 制定《白虎通义》, 试图将两者融合。东汉末年, 兼通今古文经的郑玄采用混杂的方式注释经典,使得汉代今古文经之争在形式上结束。

到清末, 以皮锡瑞、康有为为代表的今文经学, 与以章太炎、刘师培为代表的古文经学, 又形成了近代的今古文经学之争。时起时伏的今文古文经学之争, 影响到了两千年左右的不少学术领域, 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虎通义》

《白虎通义》问世以来,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它是由皇帝亲自钦定的,内容又包罗万象, 在政治、思想、伦理等各个方面, 都为人们规定了行为规范。

《白虎通义》用阴阳五行来普遍地具体地解释世界的一切事物, 大者如“三纲五常”, 小者如婚丧嫁娶、日常生活现象, 都可以用阴阳五行说去说明。不管如何牵强附会, 如何荒唐, 说者言之凿凿, 听者深信不疑, 使阴阳五行成了人们认识与解释世界的教条。

经学一旦发展为神学, 它的生命力也就接近枯竭了。从这个意义讲, 《白虎通义》宣告了经学的衰落, 是经学走向

游侠和任侠之风的兴起

游侠大致出现在战国、秦汉之际。游侠与游士、宾客和客卿的出现一样, 是春秋战国以降社会大变动的产物。宗法体制束缚的松弛, 等级秩序的破坏和解体, 诸侯、公卿势力的强大, 人口大规模的流动, 蓄养门客的风气盛行, 都助长了游侠的出现。

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 除了为游侠立传外, 还专门写了一篇《刺客列传》。

其中记述的刺客都是重承诺、讲信义的侠士, 而不是简单的职业杀手。以聂政为例。

聂政原为轵深井里人, 因杀人避仇, 与母亲、姊姊跑到齐国, 以屠户为事。当时,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 与韩相侠累不和。严仲子怕侠累杀他, 就离开韩国, 到处寻觅刺客杀侠累。到了齐国, 听说聂政是一个勇士, 因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于是上门结交。起初, 聂政对严仲子并不热情。后来, 聂母生日, 严仲子具酒庆贺, 并且奉黄金百镒为聂母寿。聂政惊于寿礼丰厚, 坚决辞让。严仲子只得备宾主之礼而去。

过了许久, 聂母死, 聂政葬毕除服, 自忖道, 我不过是一个市井之人, 以屠狗为生,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 不远千里来濮阳与我相交, 而我却对他很冷淡。他奉百金为亲者寿, 我虽然不受, 但我心里还是很感激他的, 他对我是很了解的。我聂政岂能无动于衷。以前, 严仲子邀我, 我之所以没有答应他, 是因为母亲年老, 现在母亲已终天年, 我也到了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的时候了。聂政想到这里, 立即动身去濮阳, 见了严仲子, 表示甘愿听君驱使。

不久, 聂政仗剑至韩。一天, 韩相侠累方坐府上, 周围由许多持戟的士兵保卫,聂政径至堂前, 跳上台阶刺杀侠累。左右猝不及防, 顿时大乱, 将聂政团团围住。

聂政高声大呼, 击杀数十人, 一看无法脱身, 于是“自皮面决眼, 自屠出肠”, 毁容而死。

聂政自杀后面目全非, 韩国竟没有人能认出他来, 官方只好将其暴尸于市, 以重金悬赏, 凡能指认其身份者赏以千金, 但无果。后来, 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此事,悲痛地说, 这恐怕是我的弟弟吧, 严仲子真了解我的弟弟, 于是立即动身到韩国,至街市一看, 果然是其弟聂政, 禁不住伏尸恸哭, 并且对围观的市民说, 这就是轵深井里的聂政。众人问, 这个人谋刺我国相, 怎么敢来相认呢? 聂荣说, 聂政恐我受株连而自毁面容, 我怎么能畏惧殁身之诛而使贤弟的名声隐没呢?

围观的市人听说后大惊, 聂荣乃大呼天者三, 哀极而死于聂政之旁。

到了西汉王朝初年, 任侠之风盛行, 游侠活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它固然与新王朝建立之初禁网疏阔、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尚待重建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与西汉初年统治者有意无意地提倡也有着一定的联系。比如汉高祖礼葬田横, 赦免谋刺他的义士贯高, 重用项羽旧将季布, 就透露出这方面的信息。

西汉王朝建立后, 刘邦以陈豨为代相国, 监赵代边兵。陈豨十分羡慕战国时魏国信陵君养士的盛况, 及为代相守边, 家中也养了许多宾客。一次路过赵国, 随其出行的宾客的座车多达千余乘, 邯郸官舍皆满。而朱家、剧孟和郭解更是西汉初年声名远播、众望所归的游侠。

朱家是鲁人, 鲁地的民众多以儒教, 而朱家却行侠于世。据史书记载, 在秦汉之际群雄角逐、生灵涂炭之际, 他所救助臧活豪士以百数, 其余庸人不可胜言。尽管如此, 他却有着鲁仲连同样的品格, 终不伐其能, 不显扬其德, 凡是对人有所赏施, 唯恐别人知道报谢。他救助别人先从贫贱始, 专趋人之急, 甚于己私。然而他个人却自奉甚俭, 家无余财, 食不重味, 乘不过驹牛。他解救季布的危难, 而季布做了大官, 朱家却终身不见季布。于是“自关以东, 莫不延颈愿交焉”。

剧孟是洛阳人。当地人多以商贾为生, 而剧孟却以任侠扬名于诸侯, 其处世行事大类朱家。吴楚七国叛乱时, 条侯周亚夫为太尉, 乘车将至河南, 见到剧孟, 喜曰: “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 吾知其无能为已矣。” 故史书称, 天下骚动, 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说得剧孟如得一敌国, 未免过甚其词, 但剧孟作为一个游侠, 他对时局和形势的影响也由此可见一斑。所以其母死时, 远方来送丧人所乘车辆竟达千乘之多。

朱家和剧孟的事迹, 说明了西汉初年游侠的活跃。而任侠之风的盛行则引起了统治者的关注, 并采取一定措施予以打击。削弱地方豪强也是当时酷吏的一项重要工作。

景武时, 游侠之风并未稍息, 而当时著名的游侠则首推郭解。郭解是轵人, 其父亲文帝时以任侠被诛死。郭解本人早年可以说劣迹斑斑。他性格阴贼, 一不高兴就杀人, 所杀者甚众, 其他如借交报仇、臧命作奸、铸钱掘冢等不可胜数。后来年纪大了, 乃折节为俭, 痛改前非, 以德报怨, 厚施而薄望, 既已振人之命, 不矜其功。史书记载了这样几个事例: 郭解的外甥依仗郭解的声势, 与人饮酒时, 强灌之。

此人大怒, 将其刺死, 随即亡逃。郭解的姊姊埋怨郭解说, 人家杀了你的亲外甥,你却连凶手都抓不到, 于是将其子尸体弃之路旁, 以此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打听,得知凶手下落。凶手因迫于郭解威势, 主动向郭解请罪, 并将当时的事实原原本本地告诉郭解。郭得知事情真相, 原谅了此人, 并说: “公杀之当, 吾儿不直。” 随即将姊子收葬。民众听说此事, 多称慕郭解为人仗义, 追随他的人越来越多。

从秦汉乃至中国古代社会, 随着历史的发展, 游侠和任侠之风逐渐式微, 虽不免令人惋惜和伤感, 已是落花有意而流水无情, 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也许某些游侠精神会受到人们的传颂和赞扬, 但随着法制的健全、社会的安定、统治的严密,游侠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 侠义精神的某些方面和因素逐渐融入社会生活准则乃至民族的道德格局中去, 到了这个时候, 本来作为一种精神特征而存在的游侠就变得多余了。

武帝时为了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对游侠和任侠之风进行了严厉的打击,郭解和灌夫的被诛就是两个重大事件。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 主父偃奏言, 茂陵初立, 天下豪杰并兼之家, 乱众之民, 皆可徙茂陵, 内实京师, 外销奸猾, 这就是不诛而害除。武帝认为可行, 就下令迁徙郡国豪杰和家财三百万以上的富人于茂陵。郭解当时也在迁徙的名单之中,卫青将军为他请托说, 郭解家贫, 不够徙陵的标准。武帝却说, 郭解不过是布衣百姓, 其权势竟至于使将军为他开脱, 他不应属于家贫之列。郭解徙陵时, 当地的权势之家送礼达千余万。杨季主的儿子为县掾, 从中阻拦, 郭解的侄子就将其杀死。

郭解入关后, 关中的贤豪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的, 慕其名声, 都争着与他相交。郭解平日报仇泄愤, 经常杀人。武帝得知, 命官吏逮捕。经查, 这些命案都是大赦之前犯的, 因此不予追究。主办官吏奏郭解无罪, 公孙弘却认为, 郭解不过是一个普通百姓, 为行侠而随意杀人, 虽未明知其宾客杀人, 应当以大逆不道论处。于是,郭解族诛。

游侠消失了, 任侠之风衰落了, 但是古代游侠的传奇事迹却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侠义精神一直深藏于人们的心灵之中。因为一个社会不可能没有重义轻利、扶危济困的精神。

汉代推崇孝道

周秦以来, 孝道是天人合一宗教思想的道德支柱。它包含双重意义: 一是尊祖, 二是敬天。尊祖为孝, 敬天为德, 所谓“德以对天, 孝以对祖” 就是这个意思。

汉代统治者从建国伊始, 就极力宣扬和推行孝道, 把它当作治国安民的基本国策。《孝经》是汉代读书人第一部要读的书。除了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以外, 从西汉惠帝始, 迄于东汉献帝, 都以“孝” 字为谥号, 取“孝子善述父之志” 的意思。

为了推行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国策, 汉代统治阶级又进一步把孝道纳入察举制度之中, 用以选拔人才, 考核官吏。凡行孝道、孝名昭著者, 即察孝廉, 推荐为官。《后汉书?冯豹传》记载, 冯豹十二岁时, 生母被父亲休弃, 继母经常虐待他。有一次趁他夜晚入睡, 继母竟想毒死他, 他发觉后逃去得免。后来尽管继母待他如故, 他却孝敬日笃。当时人称其孝, 乡里品评他是“道德彬彬冯仲文”。终于被察举为孝廉, 拜为尚书郎。

古文经学与王莽“托古改制”

好大喜功的汉武帝, 轰轰烈烈的一生以悲剧告终, 征伐匈奴的惨败, 国内的饥馑动乱, 使他处在内外交困之中, 他的晚年是在忏悔痛恨中度过的。公元前87年,他在巡行途中一病不起, 永别了他统治了五十四年的大汉帝国。此后的汉昭帝、汉宣帝还算称职, 能够维持先前的鼎盛局面。以后的继承人每况愈下, 相继即位的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 一代不如一代。终于导致外戚在宫廷政治中的作用逐渐扩大, 王莽篡夺政权就是这种形势的产物。

王氏的外戚地位来源于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王莽的姑母), 王莽凭借这一特殊背景, 以大司马大将军身份掌握宫廷大权。他从步入政坛到当上皇帝, 用了三十一年时间。这一段历史, 在东汉官方的《汉书》里, 完全被扭曲了, 王莽被写成乱臣贼子, 他在篡汉前所做的好事被写成虚伪做作、收买人心。其实王莽深受儒学熏陶,很注意“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处处以周公为榜样。如果王莽的改革能够成功,他所建立的新朝得以延续, 那么对他的评价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

王莽的悲剧在于, 过分迷恋于已经风靡一时的儒家经学, 企图用儒家经学重建一个理想世界。汉朝遗留下来的社会问题十分严峻地摆在他面前, 为了摆脱困境,他立志改革。然而这种改革的着眼点不是向前看, 而是向后看, 被史家称为“托古改制”。改革的一切理论根据就是一部儒家经典《周礼》。《周礼》一书是周朝制度的汇编, 古文经学家认为是周公亲自编定的作品, 但是其中充斥了战国时代儒家的政治理想, 很可能是战国时代的作品。

王莽本身就是一个经学家, 对经学十分痴迷, 他言必称三代, 事必据《周礼》。

同类推荐
  • 说呼全传

    说呼全传

    ,其为惩创,原无庸更藉于稗宫野乘,是忠也。其文古,小说家千态万状竞秀争奇,何止汗牛充栋,然必有关惩劝、扶植纲常者,其义深,一切偷香窃玉之说、败俗伤风之辞,虽工直,当付之祖龙尔。统阅《说呼》一书,其间涉险寻亲、改装祭墓,学士大夫之所抚而玩,是孝也﹔救储君于四虎之口,诉沉冤于八王之庭,愿求削佞除奸之敕,不能挟此以使家喻而户晓也。维忠与孝。至庞氏专权,表里为奸,卒归于全家殄灭,则是书不无裨于教云。乾隆四十有四年,孰大焉?维遐及史册,其足以为劝惩者,灿若日星,清和月吉,然而史册所载,方可刊而行之,终复不共戴大之仇,滋林老人出于西虹桥衅之罗翠山房。如欲使家喻而户晓,此可以为劝者也
  •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

    当朝太子最喜欢在别人问起他宫中生存法则的时候,兴致提笔,写下四字:“言多必失”。众人扶额:殿下啊你本来就是个哑巴这样自嘲真的好吗……?=..=
  • 我的回忆

    我的回忆

    由程思远编著的《我的回忆——百年中国风云实录》既有程老对历史事件的回忆,也有对曾提到过的历史事件的补充;既有与政界人士的密切交往,更有对妻子、女儿不幸去世的怀念与悲伤,情真意切,令人感叹万分。
  • 三国之名将终结者

    三国之名将终结者

    三国是个将星云集的时期,能人异士层出不穷,可是有很多名将却死的默默无闻,比如江东吕蒙,鲁肃病死家中,陆逊被孙权逼死,张飞死于小人之手等等。为将者当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为荣,而不是死于阴谋和病痛上。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夜半一点钟

    夜半一点钟

    在香港做了十年私家侦探的夜枯兰官突然放弃一切,回到广州,转行做电台主持人,主持一档叫《夜半一点钟》的午夜节目。在这个节目中,听众可以拨打热线电话,讲述那些曾经发生在自己或身边人身上的,不可思议事件。从第一个故事开始,诡异之门缓缓打开,原罪者、偏执狂、少年犯、残缺人……
  • 全面稳定(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全面稳定(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末日求生:女王大战僵尸

    末日求生:女王大战僵尸

    前一刻充满欢声笑语的学校,下一秒钟立刻变成了沉闷的丧尸乐园,本以为难逃一劫却被英雄系统选定为宿主。一大波丧尸正在来袭,一大波变异兽来袭,一大波美男来袭。瑞萌萌疲于应付。群号414136473群名称清歌夜舞。。。感谢大家的支持哦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赢在谈判

    赢在谈判

    本书谈判是一场战争,有些谈判是为了和平,有些谈判是为了正义,有些谈判是为了公平,有些谈判是为了真相,有些谈判是为了解决问题,有些谈判是为了面子……而对于商场来说,谈判就是一场为了利益而斗智斗勇的战争。《赢在谈判:成功商务谈判的46个攻略》由马斐所著,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并重,是一本成功商务谈判的指导用书。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妖谋

    妖谋

    文案A版:上辈子,秦英爬上权势巅峰后被人诬告,结果死在大理寺狱。也许是命不该绝,她回到了和阿姊相依为命的小时候。这辈子,秦英被师傅“赶”下山。重活一次,再入贞观。有仇报仇,有冤报冤。文案B版:秦英是个妖,还是个很有追求的妖。为了长生不死,她在山林里清修百年。某日拜了个厉害师傅,师傅嫌她的妖丹迟迟不成,便让秦英下山历练,结成妖丹才能回来。于是她女扮男装游戏人间,活得风生水起,完全把结丹之事抛在脑后。不过秦英也会压力山大——那个谁,你不要凑过来!看不到我穿的是男装吗?你难道真的断袖了吗?(作者会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