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面,她是演员,他是观众。
她十六岁,是小提琴界的天才少女,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他六岁,还是个拖着鼻涕的小孩子,被大人带着来看演出。
小男孩坐不住,一时上蹿下跳,又哭又叫,根本不能静心听演出。
可是她的琴声响起时,他安静了。
她拉的曲目是马勒的《大地之歌》,根本不是一个小孩的欣赏水平。
偏偏他被这琴声吸引住了,他的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她在弦上翻飞的手指。
他的耳朵也没有漏听一个音符。
谢幕后,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她的名字和琴声。
自那次演出之后,他嚷着要学小提琴,并且一改顽劣的心性,刻苦异常。
第二次见面,她是评委,他是选手。
她三十岁,是享誉国内外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声名在音乐界如雷贯耳。
他二十岁,是驰骋小提琴界的新秀,以娴熟的弓法、有如神助的技巧和充沛的情感著称。
他的参赛曲目是莫扎特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蕴涵着丰富的内涵,一般人不去尝试。
他的演奏震惊了全场,公认的第一非他莫属。
她却给他提出了一堆缺点,有技术上的也有音乐内涵方面的。
在所有人都认为她是故意刁难他的时候,他单膝跪在她面前吻了她的手,感谢她的教导。
那场比赛最终还是把一等奖颁给了他。
他举着奖杯隔着人群寻找她的目光,她只看了一眼,就转身离去了,她的肩头显得很瘦削。
他立刻沮丧,他不是为了得奖,而是为了让她多关注他一些。
第三次见面,她是伤员,而他是探望者。
天妒英才,三十六岁的她出了车祸,双手粉碎性骨折。
据说是为了保护她的小提琴,才受了伤。
他看到报道说她受伤住院,双手废掉,再也不能从事小提琴演奏。
他急忙去看她,进入病房,正好看见她背着人抹掉一滴眼泪,转身过来强颜欢笑。
他再也忍不住心疼,过去将她拥入怀中。
她愣住了,他也愣住了,谁也没有动。
仿佛这一生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刻。
她再也没有碰过小提琴,她的手腕僵硬,手指不灵活。
一天,他给了她一张票让她去看演出,她去了。
她惊奇地发现,整个交响乐团盛装站在舞台上,他在第一小提琴的位置,而全场只有她一个观众。
看到她进场,指挥的手扬起,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庄重地响起。
他一边拉小提琴一边向她走去,四周开始纷纷飘落玫瑰花瓣。
他走到早已满脸泪水的她面前,单膝跪下,然后把小提琴像献花一样献给她,问她:
你可愿意嫁给我?我和我的小提琴已经等待了二十年。
她接过小提琴,用颤抖的手轻抚着琴面,然后架在肩上。
《我愿意》的旋律有些断续地响起,她的额头上开始沁出汗水。
钢琴的声音响起,巧妙地与她的旋律应和着,弥补着她的不足,衬托着她更加美妙。
他在钢琴后面向他微笑。
一曲终了,他拥她入怀,掌声雷动。
终于,他们用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一曲爱情的天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