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勇敢地对孩子表达你的爱。
很多人都觉得向别人表达敬爱之意很容易。唯独对自己家人,却爱在心里口难开,心想反正他会知道,往往最爱你的人最在乎你对他的感觉。所以我们应常常真诚地赞美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心和奉献,让彼此感受到互相的爱和依赖。切记!爱不但要及时,还要把它说出来、行出来。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给孩子说过“我爱你”吗?上次说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是的,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是含蓄而深远的,并不注重爱的直接表达,但是,如果你尝试对孩子说“我爱你”的时候,一定会得到令你惊喜的结果。因为孩子对于家长表达的爱是乐于接纳并且回馈的。你可以在他生日的时候给他写一张小卡片,告诉他你爱他;也可以在与孩子聊天的时候,告诉他你爱他……要说爱,哪里都是机会。
想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就要做孩子的坚强后盾。
有了爱的感觉,心手相连、同甘共苦的信念便自然而然地产生。让孩子不管任何时候都会有十足的把握,知道爸爸妈妈永远会支持和协助他。提醒孩子出门、回家需要和家人打招呼,使家人的关系逐渐亲热而成为习惯,习惯就成自然。亲密而自然的家庭关系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在外面奋斗打拼的动力和支持系统。请用这样坚强的情感后盾为孩子高考加油助威吧!
此外,一家人经常一起参与某项活动也能改善亲子关系。
共同的活动可以增进家人的感情。例如,周末一起郊游,一起参加某项体育活动(打打羽毛球、一起去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甚至,可以参加一些电台、商场举办的家庭竞赛活动。这样的活动会让爸爸妈妈与孩子共同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这样相互扶持、协作的过程会让成员间变得更加紧密,也不妨将它当做是为了高考共同奋斗的练兵。
当然每家的活动不尽相同,根据家庭的兴趣和需要而定,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只要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即可。
为人父母者尤其要有持久的恒心和耐心,为着生命的传承而努力。我们播种了爱,就收获了爱。如果我们播种的是忽略与冷漠,那么最后得到的也只能是疏远的亲子关系。
最后,我们为大家列出一些亲子沟通的艺术与技巧,希望有助于各位家长成为孩子并肩作战的“好战友”——
1.流露出关爱的眼神
我们都知道,在谈话的时候,对方友善的眼神可以让讲话的人卸下防御。父母关爱的眼神,对亲子沟通至关重要。有首歌这样唱道:“妈妈温馨的目光,伴我勇敢走向前方,叮嘱我,跌倒,不要放弃。”对孩子来说,也许就是这么一点关爱的眼神,就可以给他们无穷的前进的力量。
2.微笑+专注的倾听
除了关切的眼神,微笑和专注的倾听也是必不可少的。微笑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接纳的,而对方专注的倾听则表明孩子的话是有价值的。这将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也保证了沟通的顺利进行。所以,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和专注的表情。
3.适时点头,表示接纳
在孩子说话的时候,如果适当地点头,对他表示肯定和赞许。他就会感觉自己的观点得到了接纳,也会感觉到对方是很认真地在倾听自己的谈话。他会从中得到肯定的力量,从而更好地自我肯定。
4.表达意见时,用词谨慎,对事不对人
在与孩子沟通中,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立场时,应该尽量保持客观的态度,坚持对事不对人。特别在我们对某种社会行为(尤其当这种行为是属于青少年的)表示反对立场的时候,更需要谨慎地选择适当的词汇,以适当的方式表达意见。我们要注意的是,无论如何都不要因为我们个人的看法而伤害到孩子敏感的心。我们绝对不可以由于自己的随兴,而使用一些不恰当的词语批评某种社会现象。例如,当我们在报纸上读到一些中学生做出不适合他们这个年龄的行为的消息时,我们不可以说“不知廉耻”“犯贱”这些词语来形容他们,但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样的行为是不能原谅的。
5.说明心中的感受,而不指责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也不必掩饰自己对于某件事情的感受。同时,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要指责他。因为过多的指责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此外,客观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比起直接干涉孩子的行为更加有效。例如,我们不喜欢孩子把自己的屋门反锁起来,我们可以这样说“儿子(闺女),爸爸妈妈如果要进你的屋子,会先敲门的,你同意了,我们再进去。但是,妈妈看到你把门锁起来,觉得挺难受的。”相比起你指责他的不对,相信孩子听了这样的话,会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
6.倾听时,适时加入问题,表示对事情的了解
我们在倾听孩子的谈话中,不能仅仅是点头或者回答“嗯”“对”等表示自己正在倾听,更需要适时加入问题,表示对于孩子所讨论的问题的了解与思考。适当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对话的顺利进行,更可以为对话提供一个方向,使你们要讨论的话题朝着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例如,孩子和你谈论班上很多同学都准备出国读书的问题。适当的时候,你可以问他:对于出国学习有什么看法?这时候出国是为了深造还是为了逃避高考?什么时候准备出国才是最恰当的呢?这样就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更加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的视角,同时也一步步地让孩子学会怎样分析问题,而不是盲目地跟随潮流或者人云亦云。
7.遇到问题时,与孩子共同讨论,寻求解决之道
当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表示支持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与他一起面对,共渡难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孩子的伙伴,但是别忘了,主角还是孩子。我们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分析问题的方法,对他表示信任,最终的选择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是靠他自己。例如,孩子的数学是弱势科目,每次总是给总分拖后腿。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就要和他一起讨论,需要参加补课吗?或者请一个家教?还是花更多工夫自学?究竟要怎么做,还是要根据孩子具体情况,让他自己做决定。
8.学会察言观色,了解孩子没有说出口的想法
我们除了要分析了解孩子言语中透露的信息,还要学会察言观色,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比如,如果孩子一筹莫展,你会注意到吗?孩子今天说的话突然少了,你会发现吗?孩子最近精神奕奕,神采飞扬,透露着什么呢?孩子脾气突然变得暴躁,这是怎么了?孩子常常独自发呆,你看到了吗?孩子看起来好像刚刚哭过,你会有什么反应呢?这些情绪表现都是经常发生在高三孩子身上的。我们不仅要及时地发现它,还要准确地识别它。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问吗?应该怎么问?问了又该怎么说?答案是:要问。应该试探性地问,孩子不说就不要追问,等到合适的机会再问。问的时候要贴心地问,千万不能像审问一样。问了以后要根据孩子的回答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沟通。沟通要建立在孩子的意愿之上,无论如何不可以强迫孩子回答。
9.对孩子不良习惯的指正和适当的协助,而非不断地批评指责
当我们发现孩子的坏习惯,要根据问题是否严重来决定我们的态度。如果是原则性的问题,我们要严肃表明自己的态度,坚决制止。例如,恶意的欺骗,反社会行为等。如果问题无伤大雅,则不用过于较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必强求。例如,思考的时候转笔,或者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独特的个人习惯等。大多数时候,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改掉的。例如,孩子考试时马虎大意的坏习惯。如果我们只是在孩子每次考试以后批评他,那就很难真正起到积极的效果。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告诉他,高考的马虎很可能导致他长期辛苦的复习付之一炬,所以这个习惯必须改掉。怎么改?建议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并且先学习放慢解题速度,养成谨慎做题的习惯等,都是我们可以做的。一味地指责批评是无济于事的,学着与孩子共同面对,积极改进,才是有效的解决之道。
10.注意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