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4700000008

第8章 东西方诗人死亡观之比较(3)

出来,一种“公共性”的死亡替代了一个“独特的”、显示“个性与真实性”的死亡。欲望横流的花花世界使人们对死亡变得越来越冷漠,觉得那不断发生的死亡,不过是他人之死,而不是“我”的死,“我”为他人的死可以一掬哀伤之泪,但死亡毕竟对“我”是遥远的,尽管它潜伏在空间的某个地方随时能够袭击任何人。为此里尔克感叹道:“死亡是被大量计算着的,今天谁还在乎一个好好安排的死?希望有眼光属于自己的‘死’的人越来越少,正如只属于一个人自己的‘生’一样少。”里尔克认为不能以否定的方式解读“死亡”这个词语,尽管死亡受到现代社会人们的排斥和否定。他确信,依靠个人生存经验的深层转化,人们一定享有过一种“亲密的死亡”:“我相信,从前一定和现在不同。那时人们都知道(或猜测),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身体里有自己的‘死’,就像水果中藏着果核一样。孩子们体内的‘死’是小的,成人的‘死’是大的。女人们在子宫里,男人们在胸腔中,每一个人都一直在‘享有’它。这一事实给予一个人以独有的尊严和沉默的骄傲”。因此,里尔克把拯救和重获“亲密的死亡”视为自己重要的一项任务:

倘若还有一项任务需要我去完成的话,那么这项任务仅仅就是:在无忧无虑和快乐舒适的生活中,增强与死亡之间的亲密性:死亡从来就不是一个陌生者,必须重新认识和感受死亡是一切生命的沉默知情者。

如何增强与死亡之间的亲密性呢?里尔克告诉我们,一个首要的前提就是重新认识死亡是人之生存的一种不可超越的、绝对的可能性,其本质就是人的生存的“一次性”:

这短暂的东西,奇异地

与我们相关。我们,最短暂者。每一样东西

都是一次,只有一次。一次便不再重复。而我们

也是一次。永无轮回。但这

哪怕仅只一次,也是一次曾在:

因为在尘世曾在,似乎是不可收回的。

在里尔克诗意的沉思里,宇宙万物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人也同样如此,而且与其他存在者相比,人是“最短暂者”。当然这最短暂不是指最快的死亡,而是表明人之为人就在于他能够死亡。“一次性”作为死亡的可能性是绝对的,“是不可收回的”。生存倘若可以重复,死亡就是能够战胜的,一次也就只有一种数的意义。但在里尔克这里,“一次”却是不可替代的本体,它以“不可收回”的方式展开人在世界中的存在。“一次”不是随着人的生存附加到人身上的,而是一种“曾在”的状态,即一种无法自由选择的、从一开始就承担起来的生存可能性。在人的一生中,一个人可以随意选择,但唯一不能选择的就是死亡,人只能承受死亡。而且人唯一能够留下来的也只有“死亡”:

在此世,从我的存在中究竟有什么留存下来?那就是,我死亡。

死亡绝不是一个从外面降临到人身上的外在现象,或者说是人们在生命历程中突然遭遇的一次偶然事件,而是人刚一存在就承担起的生存方式。因此,里尔克的“一次曾在”意味着一种“存在命运”,是人无法逃避和无法选择的命运。

从“整体死亡”到“亲密的死亡”。里尔克认为,当我们进入存在时,死亡也进入存在,甚至可以说,它在人生开始前就已经存在了,人只是以某种方式完成了它。这个“死亡”里尔克称之为“整体死亡”:

整体死亡,甚至在人生开始之前就十分温柔地被包含着,且没有恶意,却难以描述。

“整体死亡”属于人的自身存在,所以它不仅毫无“恶意”,而且“十分温柔”。因此生与死本质上是一体的,二者不可分离。生与死是一个“整体存在”。

里尔克解释说:“我们的生存居于生与死两个不分的领域,并从中无穷无尽地汲取养分。对于这个生存,我们必须尝试获得最广阔的意识。”一个人只要生存就必然死亡,死亡仅仅属于生存,而一个没有死亡的生存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人的生存就是在“生与死”两个领域中不断滋养自己,达到完满和充盈的过程。

里尔克从“整体死亡”论出发,进一步说道:“真正的生命形态穿越生与死1两个领域,最伟大的血液循环流动在两个领域:既没有此岸也没有彼岸,只有一个伟大的统一,那些超越我们的神灵——天使就栖居于此。”这就是“整体死亡”,“整体存在”,没有界限,既没有部分的生,也没有部分的死,只有一个跨越和融合了生与死的“最伟大的血液循环”。只有当人们服从于“生与死统一”的基本法则时,世界才会被赋予一种“新的尺度”,而这个“新的尺度”就是响应“大地”的召唤,最终毫不犹豫地走向大地:

大地,亲爱的,我愿。哦,请相信,不再需要你更多的春天,就可以将我赢获——,一个,啊,唯一一个春天对血液已经太多。

从远方,我决心无名地走向你。

你永远是正确的,而你神圣的灵感就是亲密的死亡。

里尔克把“大地”看作是滋养万物的根基,一切生命都是从大地中流溢出来的,大地就是生命的意义,但在它的深处却隐藏着“死亡”。因为“死亡”是内在于“大地”的,与“大地”有着亲密的关系,因而是“亲密的死亡”。虽然死亡隐藏在“大地”深处,但它却像“神圣的灵感”一样,不断地闪现出来。在里尔克看来,大地“永远是正确的”,因为它就是生与死的统一,只有走向大地,死亡才会由“陌生”和“敌对”重新成为“亲密”。为此里尔克强调说,“必须把生与死的统一作为前提”,我们才会相信“死亡是一个朋友,是我们最深沉的、也许唯一不为我们的态度和动摇所迷惑的朋友”。2里尔克视死亡为“朋友”的态度并非是拒绝生命和同生命相对立的浪漫主义的感伤,也不是想说人们应当爱死亡,而是要“人们应当慷慨地、没有设计地、没有计算和选择地爱生命。这样,人们就持续地、自然而然地把死亡(生命另一部分)容纳进来,并同时爱死亡——这确实也在伟大的、不可阻止和不可限定的爱的运动中屡屡发生!”3死亡在“爱”

中成为“亲密的死亡”,而感受到这种“亲密”的人就进入了一个永恒的无限的空间。

里尔克生前虽然软弱,也被死亡的恐惧包围着,可是他对死亡的诗意沉思和表述,却没有任何疲惫、胆怯、不坚定的字眼,使人们感受到诗人的一种英雄气概,这或许是诗人的精神奥秘和魅力所在。让我们在探讨诗人对死亡的诗意沉思时记住诗人曾经写下的这样一句令人永志不忘的诗句吧:“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5.存在主义对生死的解释

现代文明使得现代人进入了历史的一个非宗教时代,而这个时代也是资本主义文明受到质疑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来临之前,宗教曾经是笼罩人类生活的结构,它给人类一种意识,使人们能够借以表达对心灵完整的渴望。而一旦失去它,人类不仅无家可归,甚至变成破碎不全的人。终于有一天,现代人发现自己不仅是上帝、自然及庞大的社会组织的陌生人,而且也成了自己本身的陌生人,他的存在似乎早已被遗忘。面对这样的处境,于是有了存在主义对现代人的存在的解释,有了现代人对生死问题的新的理解。存在主义的两大代表人物海德格尔和萨特对死亡的独具一格的解释,促使人们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去思考生死问题,寻找摆脱现代人生存困境的途径。

向死而生。海德格尔在20世纪20年代发表的着作《存在与时间》中对死亡的分析可以说是西方现代哲学史上无与伦比的解释,它深深影响了此后欧洲的人文科学,并渗透到诗人的创作中。海德格尔把人的存在即通常所谓人生叫做“生存”,在探讨人的生存能否作为一个整体被描述时谈到了死亡问题,这样死亡便成为使生存作为一个整体能被我们把握到的关键因素。海德格尔对死亡的解释就是基于这一点。

通常对死亡,对它那不可避免的大限,人们所想的和所说的,似乎都来自第二手经验,即“他人之死”。所以海德格尔认为:他人死亡可以让我们经验到这一切包括目睹他人的垂死过程,但是作为旁观者我们经历不到死者真正的死亡,我们最多不过是“在旁”(意即处在旁观者的位置),即使假设我们在旁能以同情的态度把他人的死亡从心理上自己了解清楚,但这种靠臆测和想象而得到的死亡观念也是不真实的。他因此断言,把他人的死亡过程当作课题来分析死亡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他说,每一个人都必须自己去接受他自己的死亡,“只要死亡‘存在’,它依其本质向来就是我自己的死亡。”“死亡确乎意味着一种独特的存在的可能性:在死亡中,关键完完全全就是向来是自己的此在的存在。”(“此在”是海德格尔专指人的术语)那么,“我之死亡”又是什么样的呢?海德格尔说,死亡是一种终结,这种终结使人的生存成为一个整体,但死亡并不意味着人的存在的终结,而是人的存在的一种方式,即“向死亡存在。”死亡不是生存之外的一次偶然事件,而是人的生存之内的东西。死亡对生存的内在性表现在,它作为不存在并不是人的存在直线上的最后一点,它作为不存在乃是人的存在的内在部分,因为死亡的“存在”,人的存在就是向着死亡的存在,人的生就是向着死的生。

这种向死而生的死亡观将死亡看作既是可能性又是必然性,死亡是可能性,因为它内在地从属于作为可能性的人的存在,因为它是人生诸多的可能性之一;死亡是必然性,因为它包含了对作为可能性的人的存在的彻底否定,因为它是人的一切可能性的毁灭,因为它是一种无可选择、不可变更的可能性。死亡既从属于生存,又背离生存,因为它是使生存成为不可能的可能性。死亡这种无法逃避的必然性,使它始终紧紧栖身于人;而它由于具有“还未到来”的可能性,对人始终是悬置前方的东西,所以人的生存才是“向着死亡的生存”。

没有人怀疑人会死,人们即使在无所谓的漠然状态中也还是肯定了人的必死性。但海德格尔还是残酷地指出人们对死亡的无知和忧虑:此在只要生存着,它就确实是在走向死亡,但却是以逃逸、衰退的方式走向死亡。人们置身于万物之中,并且从日常生活的万物出发来解释自身,以逃避死亡。人们用“暂时尚未”

掩盖了“死亡随时随地都是可能的”这一残酷的事实,正是这一逃避,证实了死亡。

在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死亡观中,死亡是确实的,它永远是可能的,随时随地都是可能的,但是它“何时”来到却是不确定的。因此死亡是一种绝对确实的可能性;它是使得任何可能性成为可能的可能性。海德格尔对死亡的解释没有任何的诗意,虽然他并没有反对其他人对死亡的解释,但是他使人们在这种向死而生的死亡观面前似乎已无可逃遁,甚至在他们的人性深处,在向死存在的背后联结着的一种不死的希望也像泡沫一样破灭了,剩下的是永久的虚无。

荒谬的死亡。作为法国着名哲学家和文学家萨特虽然受到过海德格尔的影响,但他在20世纪40年代发表的哲学代表作《存在与虚无》中论及死亡时,却针对海德格尔的死亡观表达了与其具有同等力度的思想。

萨特虽然赞同海德格尔对死亡作“生存论分析”,将死亡看作是专属于人的事情,但他说,承认这一点并不等于要承认死亡为人的内在可能性(赋予生存以意义)的看法。萨特提出了死亡荒谬论,他说: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是死亡的荒谬性,应该排除把死亡看作人生意义的必要来源或必要成分的想法。死亡并不像海德格尔所说的是我自己的不可替代的东西,死亡可以是个别的、主观的死亡,也可以是一般的、客观的死亡。倘若是为了建立、为了证明、为了祖国等等,那无论谁都可以替我去死。只有当我已经处于主观性之中时,死亡才变成了“我的死亡”,不是死亡把不可替代的自我性给予了我的自由,而是我可以给予死亡以不可替代性。他认为死亡绝对不会是如约而至的东西,我们不能等待死亡,等待一种老年的死亡是盲目的和自欺欺人的,死亡作为偶然事件的出现是不可预料的。因此“死并不是我的不再实现在世的在场的可能性,而是在我的诸可能性之外的我的诸可能的一种总是可能的虚无化。”这就是说,死亡并不是一种人生之内的可能性,死亡处于任何可能性之外,是随时都会出现的对人生诸可能性的破坏和否定。

按萨特的哲学,任何真正的意义都是人所赋予的,任何东西只有当它是“我自己”选择和造就的,只有当它与“我”的主观性紧密相关,它才是有意义的,否则便是荒谬的。而死亡不是我们选择的对象,“死不是在我们的自由的基础上出现的,它只能将全部意义从生命中去掉。”“死永远不是将其意义给予生命的那种东西。相反,它正是原则上把一切意义从生命那里去掉的东西。”因而如果我们应当死去,我们的生存就没有什么意义,即使最极端的死亡行为自杀,也不能证明死亡有意义。既然死亡是荒谬的,那“自杀是一种将我的生命沉入荒谬之中的荒谬性。”

萨特得出和海德格尔相反的结论:死远不是固有的可能性,它是一个偶然的事实,死亡和出生一样,是外在于我们的事实性的东西,并不是内在于我们的可能性。因而“我们的出生是荒谬的,我们的死亡也是荒谬的”,死亡处于我的个体性、主观性、内在性、自由之外,它不是我的内在可能性。它是毫无内在意义的荒谬事件。

萨特的死亡荒谬论尽管和海德格尔相左,但仍然是从生存论出发的,即存在主义出发的——死亡对生存是荒谬的没有意义的。这样两人殊途同归,最后不可避免走向虚无。只是两人的影响稍有不同,海德格尔的思想对人文学科辐射更大些,而萨特的观点对诗人的创作更具有魅力。萨特本人作为文学大师,将他的这种生死荒谬论自然也毫无保留地淋漓尽致地渗透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或许读者对他冗长的《存在与虚无》会望而生畏,没有耐心领会他的存在主义的死亡荒谬论,但却可以在他的文学世界里领略到生死的荒凉和荒谬。

6.谁愿意把死亡之剑刺进自己的胸膛?

同类推荐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传统民俗风情:年节风俗、起名风俗、生活风俗、婚葬风俗、禁忌风俗、绝技风俗、信仰风俗等。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代舞蹈史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华礼仪学

    中华礼仪学

    这本《中华礼仪学》从起草到出版已经四易其稿了。现在终于要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在本书编写和出版的过程中,曾经得到许多师友的关怀和鼓励,这些关怀和鼓励使得作者增加了勇气和信心,六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完成了编写任务。宁夏大学党政领导,包括统战部、教务处、科研处,对于本书的出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中,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热门推荐
  •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从韩信的幼年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在中国军事史上所创造的伟大奇迹,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极富传奇而又悲剧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常胜将军所具备的杰出军事才能和用兵艺术,并从中汲取他那种执著、勇敢、忠义的精神,同时也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辨证的评价。
  • 执行力的80个黄金法则

    执行力的80个黄金法则

    什么是真正的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的能力。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和个人是否能尽快地实现自身价值。现代社会中,公司、企业的成功是团队的成功,而他们的成功与较强的执行力是分不开的。工作中,团队执行比个人执行更加重要,更加有效。任何团队中都由各类人才构成,如果这些人中的每个人执行力很高,但是不善于和其他同事配合,那么团队的执行力将十分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团队中没有合作精神。在成功的团队中,领导将团队执行能力的高低看得比团队成员是否拥有专业知识更重要,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很多工作不再是仅仅靠一两个能力超群的员工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有团队的配合。
  • 哲理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哲理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道德修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道德修养,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真正达到良好的道德修养,我们精心策划了本丛书!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道德故事,展现出形形色色可歌可泣的美德和令人憎恶的丑行,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 不要丢下相公我

    不要丢下相公我

    宠文,绝世宠文,亲们记得收藏一个哈!大么么。《盲妃十六岁》【宠文,甜蜜一对一,无背叛,无虐身虐心。】她是丞相府人人可欺的瞎子三小姐。她的生命里只剩下那只陪伴了她三年的狗。她不知道他的颜色,但却问过下人,他们告诉自己,这是一条黑色的狗。她不知道黑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却依然相信。所以给它取名:小黑。还记得,娘临终前抓着她的手,对她说,“唯一,不要难过,上天关上了一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她那时才六岁,她不懂,却依旧点头。十六岁这年,她明白了。娘说的这扇窗,就是龙殇彦。她不懂,丞相府里的大姐和二姐都被夸的美若天仙,可他却依然要娶她,他就像天上的云,而她,就是地上的泥。她不懂,为什么每次他都霸道的抓着她的手,任凭她怎么挣扎,都不放开。她不懂,不懂的太多太多…她像个受伤的小兽,习惯了孤独,习惯了黑暗,喜欢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抗拒着任何人的靠近,包括他。可他却硬闯入她的心中,不肯离开。他会抓着她的小手,放到他的脸上,告诉她:“唯一,记住我的样貌,一点点的记住。”他会在她跌倒之际,紧紧的抱住她,告诉她:“唯一,不要怕,我永远在你身边…”他还在伏在她耳边,轻轻的说道:“唯一,今生,我就是你的眼。”后来的后来,他再次告诉自己,陪伴了她那么长时间的黑狗,其实是白色的。这次,她相信,因为她明白了,这个世界,只有他,永远不会欺骗她。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幻。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眼前…★【片段一】“不要…不要过来…”她像只受惊的小鹿,听着耳边渐渐朝着自己走来的脚步声,吓的抱着自己的身子,惊恐的瞪着前方,晶莹剔透的眼睛里却没有任何焦距。“唯一,不要怕,我不会伤害你。”他一身大红喜袍,清隽的面庞满是怜惜。“不要…不要过来…求你了…”她感觉到了他的呼吸,离自己好近,吓的啜泣,身子不停的颤抖。“好,我出去,别哭了,我出去…”人人敬仰的谪仙三王爷,大婚之夜睡书房,人人传言,新王妃不受宠。却不知,其实是他们的三王爷被赶了出来,不受宠的…是他。【片段二】他将她手中脏兮兮的‘黑’狗提了起来,唯一立刻像乍了毛的猫,抓着他的手臂,“还给我!把我的小黑还给我”。“你亲我一下,我就还给你。”他故意将脸凑到了她的嘴边,坏坏一笑。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纨绔:邪王的小野妃

    嫡女纨绔:邪王的小野妃

    【爽文、欢乐、男强女强、一对一】她,二十一世纪的女特种兵,一朝穿越成了天盛朝有名的纨绔女,从小恶名昭著,劣迹斑斑,十岁因一把火烧了京畿司大牢而被自己的父亲赶出了盛京城,可她却在外面跟自己的小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五年后,当她再次回到盛京城,她发现以冷酷无情闻名的天盛战神三番四次的向他献殷勤,可她不记得她什么时候沾惹过这朵桃花了啊?不仅如此,好像其他几朵桃花也开得挺欢乐的,到底哪里出了错?当一切谜底揭开时,原来她和他的缘分早在十年前就已经种下了······
  • 1分钟现场成交法:金牌店员是这样炼成的

    1分钟现场成交法:金牌店员是这样炼成的

    这是一部店员必备的现场成交实用宝典。本书以一个个极具代表性的现场成交场景为线索,以现场成交策略为核心,打磨出一篇篇简单、有效、做得到的现场成交篇章。这些成交策略都是经过门店实战运用,并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技巧,对极需提升自身能力但又异常忙碌的店员来说,只需花上一分钟,就能轻松掌握门店销售秘诀,给店铺的业绩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7-11连锁业真经

    7-11连锁业真经

    保持畅销品的齐全。7-Eleven便利店的主要顾客群为年轻人,那些年人对7-Eleven的评价就会一落千丈。7-Eleven的重视信誉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只要食品一过食用期限,适时订货、迅速交货,年轻人对电视的商品广告极为敏感且反应迅速,是7-Eleven奉行的宗旨之一。如果店主在广告刊登后,鲜度管理:7-Eleven特别注意产品的新鲜,没有进货,立即从陈列架上撤掉进行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