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4600000005

第5章 祸从口出的社会问题(1)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使得获取食物变得越来越容易,由此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生产的越来越丰富,可供人们选择的食品也越来越多。现代人已经习惯于走向街头,选择各种快速现成的食物,来满足口腹之需。食品规划、制作和享用的传统方式逐渐缺失,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而由此造成的问题和误解同样危险。这些危险包括富贵疾病、人际关系疏远、资源与资金的巨大投入与挥霍浪费。

一场名叫肥胖的“瘟疫”

五月的一天,救援人员急匆匆地来到威尔士一个小镇的一座住宅。足足八个小时之后,他们才利用脚手架搭了一座桥,拆除了部分墙壁,然后从一楼卧室将一个女孩转移到了救护车上。女孩名叫乔治娅·戴维斯,体重足有400公斤。因此,当她病倒之后,只能以这种方式离开自己的家。据称,她之所以被送往医院,是因为多个器官出现了问题。邻居反映,这个19岁女孩平日的饮食包括,速食食品、炸土豆条、巧克力、奶酪、花生、可乐、各种外卖等。她每天摄入的热量高达13000卡路里,足够一家六口的饮食需求。此前,医生已经警告她,如果她继续暴饮暴食,可能活不过20岁。戴维斯自称患有嗜食症,现在不得不住院治疗。这已经不是戴维斯第一次被媒体关注了,首次被媒体报道时,戴维斯虽然只有15岁,但已被冠以“英国最肥胖少女”称号。从此,媒体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她的关注。纵观戴维斯的背景,她超级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服务、国民保健、速食食品、政府因素、外卖餐厅、她的父母以及她本人。戴维斯已经成为西方社会饮食问题的一个标志,肥胖也如“瘟疫”一样正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从全球来看,超重或肥胖是诱发死亡的第五大风险因素,过度肥胖导致众多常见医疗问题,包括高血压、成年型糖尿病、心脏病、中风和癌症。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超重或肥胖的定义是,脂肪异常性或过度性积累,并对健康构成危害。身体质量指数BMI是衡量肥胖的一个通用手段,该指数是一个人的体重(以公斤为单位)与身高的平方(以米为单位)相除之商。如果一个人的BMI大于等于25,则为超重;如果大于等于30,则为肥胖。但是,BMI并不是一个精确指标,很多专家试图寻找其他替代方式,例如腰部囤积的脂肪数量等。

虽然我们对肥胖制定了某种现代版本的界定,但是肥胖并非如今的特有现象。肥胖古已有之,并已存在了多个世纪。古埃及人曾在石墙上雕刻了一些身体极其肥胖之人,一团团清晰可见的肥肉被视为财富的象征。19世纪的一幅油画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个名叫丹尼尔·兰姆伯特的英国超级胖子,他体重足有320公斤,假如有人想仔细看一眼他的大肚子,必须先支付一个先令。

在历史上,肥胖并不多见。但是,现在肥胖之人越来越多,正在成为普遍现象。

在中国人以前的观念里,外国人都是大胖子,这是西方肥胖现象给中国人的直观感受,但现在肥胖已不仅仅是西方国家的社会问题。三分之二的美国成年人体重超标——在过去的三十年,他们的体重平均增长了2英石(约12.7公斤)。尽管奥巴马总统夫人发起了改善儿童饮食习惯的运动,但新一代已经受到了不良影响。

世界上所有人口的体重加起来总和约为2.87亿吨,其中超重者占1500万吨,肥胖者占350万吨。科学家估计,如果人类脂肪全部转化为能量的话,相当于一座核电站二十年的发电量。21世纪,肥胖已成为高收入国家一个非常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中低收入国家也存在肥胖问题,但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

肥胖“传染病”在工业化世界的广泛蔓延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人们不禁会问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系列复杂的相互关联的因素遭到质疑,包括卫生制度、农业、运输、食品价格和教育等等。有人认为,肥胖是个人懒惰或贪食导致的结果,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文化、经济和社会等角度思考这一问题,这些因素导致了所谓“致胖环境”。于是,出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虽然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遭受饥饿,但是另外一些人则在暴饮暴食,食品浪费和过度肥胖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问题。事实上,世界超重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饥饿人口。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大约有16亿人体重超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与1980年相比,世界肥胖人口数量增长了一倍以上。数据显示,世界每三个成年人之中,至少有一个体重超重,每十人之中有一个以上属于肥胖。世界每十个儿童当中,便有一人超重或肥胖。

世界的重量

在世界肥胖联盟中,美国位于榜首。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三分之一以上的美国人属于肥胖。在这里,急诊服务需要使用加强型担架和液压升降机,以便运送超级肥胖的患者。一位美国零售商专门为大体量客户提供“大个子约翰”马桶。在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肥胖通常不受欢迎,过度超重者在就业、教育和医疗方面都面临歧视。这些都源自陈旧观念的影响,因为许多人认为肥胖是懒惰和贪食的结果。这种观念可能会发生变化。美国一个针对肥胖人群的民权组织——全国肥胖人士促进联合会,致力于“结束各种形式的身材歧视”。该联合会的口号是:“世界上存在各种体形。请理解、支持、接受。”

与美国相对的是一些身材非常消瘦的国家,包括厄立特里亚、朝鲜和日本。在肥胖方面,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不过它正在快步追赶。1989年,中国几乎没有超重现象。现在,大约25%的中国人属于超重或肥胖,除墨西哥以外,中国肥胖成年人的增长速度高于任何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也越来越胖,在10到12岁的城市儿童当中,约有10%属于肥胖,15%属于超重。与众多亚洲国家一样,中国也受到了西方相同饮食问题的影响,中国人的饮食变得越来越西化,人们的活动量也在降低。中国官员将肥胖归咎于西方快餐和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孩子——让他们摄入过多食物。年纪稍大的中国人还保留着昔日饥饿的记忆,他们仍然信奉一句老话:“能吃是福。”父母和祖父母经常拿食物哄孩子,胖嘟嘟的小孩被认为是身体健康的标志。

在美国任何一个城市,你不仅能看到胖嘟嘟的孩子,还能发现过度肥胖的儿童。

电视媒体的报道对儿童肥胖成因的全国性讨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电视媒体报道了俄亥俄州一个8岁小男孩,体重超过89公斤,不得不被送往儿童看护机构,强制调理。据当地报纸报道,有关部门认为,他母亲不能有效阻止儿子体重上升,必须采取强制措施,结果引起了广泛争议。某个网站上传了一段视频,年仅7岁的杰西卡体重已达178公斤,严重干扰了她和家庭的正常生活。她曾试图行走,结果只能气喘吁吁地瘫倒在座椅上。后来,家人同意让孩子住院治疗,调理饮食,控制体重。中国也有类似杰西卡的孩子。据媒体报道,一个名叫陈然的12岁男孩体重已经高达98公斤。他每天要喝6瓶家庭装的大可乐,在课间休息时还要吃30个肉卷。

儿童肥胖引起了健康专家的特别关注,因为饮食习惯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那些已经体重超重,或者已经养成摄入过多垃圾食品,或者喜爱长时间观看电脑和使用电脑,或者极度缺乏锻炼的孩子,以后很有可能成为肥胖的成年人。一份报告发现,英国8到10岁的学生每年从事体育活动的时间只有20分钟。如果目前的趋势得不到遏制,到2050年60%的英国儿童都将进入肥胖或超重之列。英国政治家呼吁政府采取强硬措施,阻止所谓的“薯条+PS3游戏文化”在儿童中的快速蔓延。一些成年人采取了过激手段与肥肉作斗争,如接受肥胖外科手术,将胃切掉一部分,试图以此达到减肥目的。但对儿童来说,手术通常是不可取的。对于某些家长而言,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会选择将孩子送到减肥训练营,作为最后选择。

减肥训练营

美国的减肥训练营每月费用可能高达数千英镑。参加训练的学员必须严格遵守训练计划,包括饮食、锻炼、指导规定,以及徒步、篮球、冰球和橄榄球训练。泉源减肥营(WellspringsAcademies)的课程教育孩子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暑假期间,一个年轻人描述了他如何通过积极配合在泉源减肥营里减掉了三十磅(约14公斤)。“每天早上我六点一刻就起床,然后去晨练,”他说,“然后我们有三项活动——足球、水球或者拳击。”

16岁的艾米丽说一开始的时候很困难,但很快就适应了。“第一个星期真的很难熬,你会特别想家,很难适应这里。你觉得受到了伤害,总是很疲惫,但减去了很多体重。然后你就习惯了,觉得这很正常,也不再精疲力竭,但你还是时不时地会崩溃一次。”

罗拉·提尔森,泉源减肥营的经营者说:“你可以想象每天担着重量上下楼梯的感觉,它们作用在关节上,你知道,这对孩子们影响非常大。很多时候,他们可能更容易患病,比如哮喘。很多孩子来的时候都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或哮喘,并且在接受各种治疗。”

许多美国当地的减肥训练营推崇简单的减肥方法,如,食用低脂肪食物,每天至少走一万步,自我监督食物摄入和身体活动水平。治疗计划则包括护理与学习如过度肥胖的小孩不得不到减肥训练营中通过严格的训练计划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寒暑假期间,这样的训练营在中国也风靡起来。

运动是一方面,严格的饮食控制对减肥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在减肥训练营中,学员们只能食用低脂肪食物、水果,以及食物定量。

何控制紧张情绪。经过数月训练,有些孩子能够大幅减肥,体形明显改观。威尔士女孩乔治娅·戴维斯曾经拿到过由美国泉源减肥营提供的一份奖学金。她是训练营接收过的最肥胖学员,最后体重成功减少了约90公斤。在电视上谈起训练营经历时,乔治娅说,治疗方案使她意识到情感缺陷对过度饮食的影响。

她说:“这是减肥训练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帮助你从根本上意识到,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吃东西,你为什么那么能吃。所以,触及问题的核心后,你便能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然后设法解决。”

但减肥训练营存在的问题是,孩子们回家之后,又会延续过去的习惯,体重随之反弹,乔治娅·戴维斯便是一例。在美国减肥训练营体重减掉一半以后,戴维斯回到威尔士,不久体重便恢复了原状,甚至还有所增加。后来,她接受一家报纸采访时说:“我试图吃健康食品,但是根本没有用。于是,我又开始吃过去那些廉价的垃圾食品。我知道,我可能因此送命,但是我无法控制自己。”

非健康食物的致命诱惑

乔治娅·戴维斯并非唯一因不当饮食而过早走向坟墓的人。饮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繁荣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西方饮食习惯发生了重大转变。与许多国家一样,饮食一直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一家人或生意伙伴聚在一起,共同品尝美食,十分惬意。然而,这种思想在西方正在消失,过量饮食非常普遍。大家通常不在家吃饭,而是在大街上、汽车里、火车上,因为他们要在办公室或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上花很长时间。大家一起坐下来吃饭的现象越来越罕见。在英国,家人一起看电视的时间比做饭和吃饭的时间还要多。这些变化仅用了几十年就完成了。20世纪50年代,英国人对战时配给还记忆犹新。许多家庭都没有汽车,人们每天都要去附近的肉店、面包房和菜市场购买食品。通常,他们吃的食物都是本地生长的,然后自己在家里制作就餐。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人开始不在家做饭,而是到餐厅就餐或者购买外卖,摄入的热量也随之增加。20世纪70年代,几乎英国的每条街都有外卖餐厅,大多数家庭都购买了电视机,同时食品广告也通过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方便食品和速冻食品大行其道,超市对人们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微波炉的出现,使食物可以瞬间加热。20世纪90年代,速食食品更是风靡一时。据英国食品标准署提供的数据,1999年一顿普通的饭只需二十分钟便能做好,但是在1980年却需要一个小时。

大西洋彼岸也发生了类似变化。20世纪初,美国很早便出现了速食食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人对汽车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经常驾车去餐厅吃饭,速食食品也快速发展起来。1948年,麦当劳兄弟在加利福尼亚开办了他们的第一家汉堡餐厅。之后,其他快餐连锁店大量涌现,销售汉堡、玉米卷和炸鸡等等。从那时开始,快餐店在全球快速传播,也给所有地区带来了问题。

快餐的普及使得进餐地点所受的限制越来越小,这一看似不经意的变化也是西方饮食问题中蝴蝶扇动的一下翅膀。

在英国或美国的每一条街道,你都可能找到一家快餐店。以伦敦为例,城北的西格林路被当地人称为肥胖街。这条一英里多一点的街道,竟然聚集了48家快餐店。理所当然地,这里的孩子的体重也都高于平均水平。根据统计资料,2011年英国人造访快餐店的数量是55.4亿人次,分摊到每个男人、女人和孩子身上,每个人一年光顾快餐店的数量超过了90次。健康专家指出,加工食品、速食食品和外卖食品是过多盐分、脂肪和热量的主要来源。外出就餐者一顿饭摄入的这些成分比他们一整天的需求量还要多。有些专家认为,速食食品可以使人上瘾。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罗伯特·勒斯蒂格博士指出,加工食品中加入的糖分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应该像控制饮酒一样控制糖分。他说:“人们通常认为,在食品中添加糖分只是为了改善口味。这个理解是不对的。在食物中加入糖分,实际是对口味的扼杀。而且,对食用者也极为有害。”

有些国家已经对垃圾食品提高了征税力度,试图以此控制肥胖的蔓延。比如,丹麦和匈牙利对饱和脂肪征税,法国也批准对软饮料征税。纽约市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建议,禁止在餐厅、体育场馆和熟食店出售超大容量的苏打和含糖饮料。与此同时,英国的一些医生呼吁,禁止快餐业对奥运会等重大赛事提供赞助,禁止速食食品在学校附近免费经营,禁止名人或卡通人物对不健康食品和饮料做广告,以减轻对儿童的吸引力。反对者则认为,国家没有权利禁止人们吃什么,但是另外一些人则坚持,肥胖问题已经威胁到人们的健康体系,这些措施早就应该执行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上述的这些行业在西方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并不想对它们下重手。

同类推荐
  • 胡适论人生:立场

    胡适论人生:立场

    收录胡适先生平生多种著述,以片断体、语录体的形式全新编排,内容详尽充实,涉及文化、治学、时政、人生、文学等方方面面,胡适的重要著作、优秀著作均收录其中。本书尽量保持原作风貌,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风采。
  • 超级分析力训练

    超级分析力训练

    本书介绍分析力的培养方法,并且附有测试题,使人提高分析能力、掌握分析力,使人提升素质,丰富自己生活。
  •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本书在厘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概念、阐释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化背景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在梳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中,在“扬弃”哲学观的指导下,从组织保障制度、考评激励机制、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本书成书过程中,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实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 大地牵龙

    大地牵龙

    本书是中国管道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又一个成果,是中国管道文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管道文学繁荣发展的里程碑。
热门推荐
  • 温度决定健康

    温度决定健康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以及对健康知识的渴求明显增强,衡量健康的指标也变得多起来。可是,大部分人却常常忽视了体温。事实上,这个不被我们关注的重要因素不仅能够影响人体的免疫力,它还与新陈代谢、自律神经息息相关。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醉玲珑(刘诗诗陈伟霆主演)

    醉玲珑(刘诗诗陈伟霆主演)

    刘诗诗、陈伟霆主演古装大剧《醉玲珑》原著小说。一个帝王的驾崩之谜,一脉皇族的混乱血统,一件巫族的上古之宝,江湖与庙堂的纷争,情孽与恩怨的纠缠,玲珑九转,风云变幻,为何会将一个相隔千万年的现代女子卷入其中?“你谁都不是,你只是我的女人。”在他凝视的目光中,她像是坠入百世千生宿命的轮回,一步步沦陷。如果她是为他来这一世,那么他这一世便是为了等她。千年相逢,回眸相知,人世间至高无上的权力之路,她与他执手前行,踏一路铁血烽烟,指点如画江山。浩瀚天地,无尽岁月,当此生登临绝顶,他与她,又是怎样的取舍,怎样的抉择?
  •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的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阿丽思中国游记二》和短篇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阿丽思中国游记”系列长篇,是作者的一个创作尝试,沈从文模仿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奇遇记系列童话而进行的一个创新写作,借阿丽思之名游中国,用寓言故事等写中国现实,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好管闲事的人》延续初期创作风格。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限时抢婚:呆萌替身新娘

    限时抢婚:呆萌替身新娘

    大婚当日,他当着众宾客的面,深情款款的对着她叫着别的女人名字说:“宝儿,我真想化作你无名指上这颗戒指,这样我就能套住你的心一辈子。”这厮人前明明还在走温柔深情硬汉风,谁知道人后邪恶本质被揭露。“不准再去做那种不着调的工作。”“boss大人,你这分明就是职业歧视。我无非动动嘴皮子,而你……”“呵……钱多多,真有你的,你还真是演戏的行家……”话未说完,某人神色诡异的向她逼进……
  • 汽车车身修复

    汽车车身修复

    《汽车车身修复》以汽车车身钣金修复的技能为主线,从基本技能到一般技能,再到车身严重损伤的修复技能,分别对应三个模块,即模块一——车身钣金基础,包含安全与防护、车身结构与常用材料、钣金展开放样、手工咸形、气体保护焊、电阻点焊等十个任务;模块二——车身轻微损伤的修复,包含前翼子板的修复、车门面板的修复、车身钢板的收缩、车身铝板的修复、车身塑料件的修复等七个任务,模块三——车身严重损伤的修复,包含车身损伤评估、车身测量技术、车身矫正技术、车身钣金件的更换等四个任务。
  • 英文爱藏: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英文爱藏: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学英语不再枯燥无味——吴文智编著的《淡定的人生不寂寞》内文篇 目均取自国外最经典、最权威、最流行、最动人的篇章,中英双语,适于 诵读,提升阅读能力;学英语不再沉闷辛苦——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情感 、地道的英文,让我们在阅读这些动人的绝美篇章时,不仅能够提升生活 质量,丰富人生内涵,更能够轻松提升英文领悟能力,体味英文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