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2000000003

第3章 中草药基础知识(1)

1.什么是中药?它的来源有哪几类?

中药是指在中医中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这些药物大多是古代本草书中收载的国产药材,也有少数是国外药材,因使用年久和为区别于西药,古代也称为中药。中药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一部分加工制品。

(1)植物类中药除了少部分全草药材外,植物类中药常用植株的某一部分。例如:人参用根因麻黄用茎,桑叶用叶,菊花用花,五味子用果实,车前子用种子。实际上药物的来源远比这繁琐得多。譬如说根类药材吧,有的用直根(如防己),有的用须根(如威灵仙),有的用根皮(如桑白皮),有的用根茎如口茅根),有的用块根(如麦冬)。

如)动物类中药除了一些虫类药材外,动物类中药多数也只用其某一部分。例如:蝎子、蛤蚧主要用尾,羚羊、水牛用角,鹿主要用未角化的茸,穿山甲用其甲片,虎用其骨,驴用其皮(熬制阿胶),龟、鳖用其甲壳,石决明系鲍鱼的贝壳等。有的还用动物的病理产物因卩牛黄、马宝、狗宝、猴枣、珍珠等。

(3)矿物类中药这类中药以天然矿物为主,有硫化物(如硫黄),氧化物(如磁石),卤化物(如硇砂),碳酸岩(如钟乳石),硅酸岩如卩云母石),硼酸岩(如硼砂),硝酸岩(如硝石),硫酸岩(如石膏)等。自然元素如水银。化石如龙骨、龙齿、石。

(4)加工制品这类中药是以动、植、矿物原料加工制成的,这种药材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接近于中成药了。例如:植物经发酵制成曲剂,如神曲、建曲、沉香曲等;动物的胶体蛋白质的熬炼,如阿胶、虎骨胶、龟板胶、鹿角胶等;矿物用升华法制成红升丹、白降丹等。

2.丰富多彩的中药是如何命名的?

中药的名称丰富多彩,它的命名绝大多数有一定的来源和意义。其依据主要有如下十个方面。

(1)根据中药的天然颜色特点来命名如红花、丹参、赤芍、朱砂、大黄、黄芩、黄柏、白芷、白及、白薇、白术、青皮、青。

(2)根据中药的独特气味或滋味来命名如有香气的藿香、茴香、丁香、麝香、檀香等,有臭味的有臭梧同,有鱼腥气的鱼腥草,有甜味的甘草,有苦味的苦楝子、苦参,有酸味的酸率仁,有辛味的细辛,各味俱备的五味子等。

(3)根据中药的形态来命名如人参因根部像人的形状而得名,牛膝因其茎节彭大如牛的膝关节而得名,狗脊则因根上有长长的黄莺好像狗脊背而得名。

(4)根据中药的功效来命名如益母草能治妇科、产科病,对妇女有益而得名,续断、骨碎补能补骨、强筋骨、接骨续损,石决明、决明子用以明目,伸筋草利于舒筋止痛等。

(5)根据中药生长季节来命名如半夏在农历五月间成熟(夏季刚过一半),夏枯草每逢夏至就开始枯萎这冬青的叶历冬仍青,忍冬的叶经冬不凋,万年青的叶四季常青等。

夏根据中药的药用部位来命名桑叶、葛根、苏子、桂枝、牡丹皮、虎骨、蝉衣、蛇蜕、鳖甲、鹿茸、熊胆等。

夏根据中药的产地来命名如产于四川的有川椒、川芎、川贝等,产于杭卜的有杭菊花、杭白芍等,产于山东阿县的驴皮胶叫阿胶,产于西藏的红花叫藏红花等。

(8)根据中药的炮制来命名如熟地、姜半夏、醋柴胡、荆芥炭、酒大黄等。

(9)根据古代的传说来命名如刘寄奴、杜仲、徐长卿、使君子、何首乌等。

(10)根据中药外来语的译音来命名如诃黎勒、曼陀罗、荜茇、阿魏等。

此外,中药的名称中还存在着同名异药或同药异名的现象。如益母草东北叫坤草,江浙叫苦草;虎杖有称阴阳莲的,有称九龙根或活血丹的。异物同名的如萱草和藜芦的别名都叫鹿葱,但功能却异。故在用药时,应先分清所用中药的科、属、种等分类特征,以免药和名混淆,造成差错。

3.中药的性能包括哪些内容?

中药为什么能治病?主要是它能使病人的机体从病理状态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中药之所以能发挥这种作用乃是因为各种中药都有各自的特性,这种特性就是人们常说的药物的偏性。这是前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为数众多的药物的各种性质及其医疗作用的了解与认识不断深化,进而概括和总结出来的。中医把药物多种多样的特性和作用称为中药的性能。它的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

中药性能的概念,一方面是表明药物的具体性质,如质重、质轻、味苦、味酸等。而另一方面则表明药物的功效,如凡能治疗热证的药物便赋予性寒的概念,凡能治疗湿证的药物便赋予味苦的概念,凡具有解表、升阳作用的药物便赋予升浮的概念,凡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便赋予沉降的概念等。这样医生便能掌握某种药物的特性及其相应的药理作用,即或寒或热,或苦或酸,或升或降等,利用这些特性与作用就能祛邪扶正,调整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就是用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也是药物性能的基本概念。

4.中药的“气”、“味”是如何确定的?

中药的“气”、“味”也称“四气”、“五味”。那么,它是如何得出来的呢?其实,完全是中医在治病过程中体验出来的,是长期用药所得到的经验总结。先讲“气”,例如发高烧的病人服了含有生石膏的汤剂,高烧退了,这就体验出生石膏具有寒性;上火的病人出现口舌生疮,服了含有黄连的汤剂,火就下去了,口疮疫愈了,这也体验出黄连是寒性的;又如怕冷的病人服了含有肉桂、干姜的汤剂,就能驱寒,或正常的人服了这两种中药就会感到口干舌燥,容易上火,这就体验出肉桂、干姜是热性的。“味”的确定也是人们长期临床所获得的经验总结,它主要是由味觉器官直接辨别出来的,不同味道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功能,而同一种味道的药物有着相似的功能。有些中药虽然口尝不至U味道,但具有这种味道的功效,古人也称这种药物有这种味道。所以“五味”已不单纯是指中药的味道,也代表这种中药的功用。

5.熟悉中药的“四气”与治病有什么联系?

中药的“四气”又称“四性”,是指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气”是指气候的“气”,因四季气候有寒、热、温、凉之分,所以古人把中药的这种性质称为“气”。寒凉与温热是属于两类不同性质的“气”,而寒与凉及温与热仅是程度上的差异。温性大一些的就是热性,又称大温;寒性比较小一些的就是凉性,又叫微寒。此外,还有一种平性药,即不寒不热,性质平和。所以,“四气”的内容应包括寒、热、温、凉、平五个方面。

就中药的“四气”与治病的关系来看,一般而言,温热性质的中药具有散寒温里、补火助阳等作用,适用于面色苍白,畏寒怕冷,手足发凉,局部冷痛,舌淡苔白,脉迟等寒性病证。寒凉性质的中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适用于面红目赤,发烧怕热,肢体发烫,口干舌燥,小便黄赤,局部热痛,舌红苔黄,脉数等热性病证。平性的中药则寒证和热证或寒热偏向不明显的病证都可应用。但是,疾病是十分复杂的,有主症,有兼症,也有寒热错杂的病证,所以在中药复方中常常可以看到寒热并用的情况。另外,医生在开药组方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药物产生副作用,又常常要考虑药物过热或过寒的偏性。因此,在寒性的处方中可配伍少量热性的药物,反之,在热性的处方中也可配伍少量寒性的药物以补弊救偏。

6.熟悉中药的“五味”对治病有何帮助?

中药的“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其实还有一种淡味,就是淡而无味的意思。但是习匮上只称“五味”,不称“六味”不同味道的中药具有不同的作用,适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疗。

酸,包括酸或涩的滋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尿频、遗尿、遗精、滑精、出血等温卩五味子能敛肺止咳、收敛止汗,乌梅、石榴皮能涩肠止泻等,都是有酸味的药物。涩味的药物如龙骨、牡蛎能涩精止遗,赤石脂能涩肠。

苦,即苦的滋味,具有泻火、燥湿、泻下及降下等作用,多用于治疗热证、湿证。如苦寒的黄连、黄芩旨清热泻火燥湿,苦寒的大黄能泻下通便,苦温的苍术能燥湿运脾,苦寒的栀子降。

甘,就是甜味,具有补益、滋养、和中、缓急等作用,一般适用于虚证的治疗。如人参能补气,当归能补血,甘草能和中,饴糖能缓急等,都是属于甘味的药物如辛,就是辛辣或辛凉的滋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表证。如生姜、麻黄、桂枝、薄荷等都能发散表邪。另外如木香、陈皮能行气醒脾,川芎、红花能活血化瘀,也是具有辛味的药物。

咸,即盐的滋味,具有软坚散结、润燥通便等作用。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痞块、热结便秘等。如海藻、昆布能软坚散结,芒硝能软坚润燥通便。

淡,即淡而无味,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如淡味的猪苳、茯苳都有利水渗湿的作用。

由此可见,不同味的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适用于不同的病证。如果掌握了各种药物的不同味道就大致知道了它们的作用,这对治疗疾病是很有帮助的。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许多药物往往兼有两种以上的味道,适应病证也就更加广泛,因此,初学者要注意避免教条主义,切忌生搬硬套。而且,每一种药物都具有性和味,只有把两者综合起来才旨比较全面而正确地了解和使用药物。

7.什么是中药的“升降浮沉”有什么临床作用?

升降浮沉就是中药作用于人体后发生的四种趋向,升和降当浮和沉都是相对的而升,就是上升、升散的意思;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浮,就是外行发散的意思;沉,就是内行沉泄的意思。

每一种中药由于性味、质地等不同,其升降浮沉就有不同。就性味来说,凡是温性热性及辛味甘味的药物大都具有升浮作用;凡是凉性寒性及苦味酸味咸味的药物大都具有沉降作用。就中药的质地来说,凡是叶、花以及质轻者大都属升浮药;凡是种子、果实、矿石、贝壳等大都属沉降药。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必须从药物的功效特点全面考虑,例如,苏子的性味是辛温,就这一方面来说,应是升浮性质,但它又属果实,所以是沉降的。又如莱菔子的性味是辛、甘、平,应属升浮性质,但它是种子,所以也是沉降的。就药物的功用来说,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上行向外,药性是升浮的;而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夺申、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还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但仍有些药物,其升降浮沉之性不明显或存在着双向;性,例如麻黄既能发汗,又可平喘、利尿。还有通过对中药的炮制可以改变其升降浮沉的特性还口经酒炒则性升,姜汁炒则性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另外,在复方中,一种药物的作用趋向还可能受到方中其他药物的制约,这在用药时也是应该加以注意的。

由于各种疾病在病机和征象上常常表现出向上(如呕吐、咳喘)、向下(如泻痢、崩漏)、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等病势趋向,因此,临床上可以根据不同的病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性质的药物。还般来说,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选用升浮药;在下在里者,宜选用沉降药。

8.什么是中药的“归经”?对临床有什么指导意义?

归经,就是说每一种药物对于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别的亲和作用,对这些脏腑经络的病变效发挥主要的治疗作用。在具体用药时不仅取该药本身能直人某经,而且还能引导其他原来并不进人某经的中药进人某经,以体现中药治病的针对性,提高临床疗效。

归经理论是中医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并总结出来的。中药虽有性味的不同,但是,即使性味相同的中药其治病的疗效也是有差异的,因为各种中药都有一定的作用方向,其对人体各脏腑经络(部位)的作用亦有区别。例如:鹿茸、人参、黄!都是性温的补益药,但鹿茸以补肾为主,人参偏于补脾,黄!偏于补肺,各有专长。药物的归经,正是古今中医药学家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说明药物于人体脏腑经络具有特殊选择性会。

中药归经理论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将人体以五脏六腑为核心划分为若干个系统,又把运行气血的经络和脏腑联系起来,分成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药物进人机体后,按它们的作用方向都有自己的主攻目标而人相应的经络。例如当归人干、脾、心经,阿胶归肝、肾经,白芍进肝经等。所有这些理论都是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得出的。例如杏仁、桔梗有止咳平喘之功,而咳喘与肺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所以说杏仁、桔梗归肺经。此外,根据五行学说,五味、五色都与五脏有相对应的关系因以药物的色、味总结出它们的归经,例如朱砂色赤人心,故归心经;酸枣仁味酸人肝,故归肝经等等。

归经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指导实践。归经理论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例如:黄连、黄芩、黄柏都是苦寒药物因都有清热燥湿的作用。但由于它们的归经各异,所以临床用药就应根据不同的病证作相应的选择。黄连入心、肝、胃、大肠经,黄芩入肺、心、大肠、小肠经,黄柏入肾、膀胱、大肠经因故肠热泻痢时可同用。但若是心火亢盛(口舌生疮、心烦失眠)则宜选黄连为宜,肺中有热(发热汗出、咳嗽痰黄)则宜选黄芩为佳,而下焦湿热尿频、尿急、尿痛、阴肿、阴痒则则选黄柏为当。

由此可见,应用中药归经理论指导临床用药可起到“有的放矢”、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

9.什么叫“药引子”?怎样正确应用?

“药引子”又叫引经药,它是建立在药物归经理论基础上的方剂学概念,即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至U达病变部位或某一脏腑经络,起着“向导”的作用,所以又称为“引经报使药”。它属于方剂君、臣、佐、使组成中“使药”的范畴。如头痛可根据疼痛部位,参照经络运行走向施治。大体头后连颈项痛属太阳经,前额及眉棱处痛属阳明经起两侧太阳穴痛属少阳经,巅顶痛连及目系属厥阴经。故治疗时在治头痛的方剂基础上,加羌活、藁本以治太阳头痛,加白芷、葛根以治阳明头痛,加柴胡以治少阳头痛,加白芍以治厥阴头痛。上述各药均为治疗头痛方剂的引经药。当然,引经药除向导作用外,其本身也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有时也可充当主要药物应用。也有些引经药应用较为广泛,如桔梗一味,历来被认为是“舟楫之药”,能载药上行,病在上部难达者,往往以此为引经。又如牛膝,能引药下行,下肢足膝病变,往往要配上它,牛膝还能引火导热下行,上部咽喉疼痛、牙齿疼痛等,均可以此为引。

药引子在处方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可以提高整个处方的综合效应,临床上用得好,常常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将其神秘化,我们反对一些医生在处方时选用一些实际生活中难以寻觅的怪异之品作为引经药以示不同凡响。

10.何谓中药配伍的“七情”?

同类推荐
  •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
  •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是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广大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诊治技能和水平,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的。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内分泌科常见症状的诊断、临床常见内分泌科疾病的诊疗、内分泌科疾病的特殊检查。
  • 《本草纲目》家用说明书

    《本草纲目》家用说明书

    被人们争相阅读?很大程度要归功于这部书的集成性和实用性。这部成书于明代的奇书蕴藏着众多养生保健,随着人们对中医和自然养生观念的日益推崇,抗衰老、延年益寿的观点与知识,几乎囊括当世所有医典著述中的精髓,而且《本草》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即使是略通文字的普通百姓也可在其中找到自我保健的妙方。拿《本草纲目》中针对长寿抗衰相关内容的著述来说,被称为千古医书之首的《本草纲目》又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热点词汇。为什么《本草纲目》时隔数百年仍然焕发无穷魅力,书中除了在有关药物的附方中收录了抗衰老方剂285首,涉及衰老性病症211种外,更有鲜明的医学理念作为理论……
  • 慢性支气管炎(贴心大夫丛书)

    慢性支气管炎(贴心大夫丛书)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实用性:学以致用,用得上。一人读书,全家受益,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讲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群众无所适从;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临床医生,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等时间等,便于联系,又成了就医指南。
热门推荐
  • 美丽细节全书

    美丽细节全书

    何为美丽?是俏丽的容颜、精致的妆容、得体的装扮,还是优雅的谈吐、高雅的气质、心灵的智慧?其实,这些都是美丽,但又不全是,真正的美丽是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体现出来的精致,是对每个细节的关注。本书列举生活中可能会被忽略的种种细节,加上贴心的美丽提醒,旨在打造全方位的细节美女。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柴米油盐理财经

    柴米油盐理财经

    贴心的理财顾问,实用的理财读本。你可能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正做着“房车”梦;你可能是一个初为人父的年轻爸爸,正为孩子未来的生活和教育绞尽脑汁……如何实现“房车”梦?如何让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你所要做的就是:尽早学会理财。
  • 狼王之主

    狼王之主

    我终究也没有搞明白这倒底是穿越还是做梦。这狼王扳指究竟有什么秘密。给了我无上宠爱的天凌,最终也没能留住我。给了我无上权利的轩辕政,他的皇位永远比我重要。对于宠爱和权利都不稀罕的我,却落到了相传残暴无比的龙诀国皇帝手中。我从未如此迫切的想结束这场穿越或是梦境,却终未能如愿。谁能想到他那狂野的爱犹如肆虐风暴一般来得如此突然。他为我舍弃三千后宫。他为我可以放弃皇位、归隐山林。可我却怕这终究是一场境花水月。古代跟现代,该如何抉择,抑或是根本就没有我选择的权利…感谢亲爱的rkevin2008为本书做了个漂亮的视频,大家都快去看看吧!地址:
  • 许你朝暮如歌

    许你朝暮如歌

    【新书《枭妻诱入怀:景少,轻点宠》已发】【四少系列二】前世,她家产被夺身败名裂,在未婚夫与别人结婚日跳楼自杀做贺礼。一朝重生订婚时,她看着跪地求婚的男人笑靥如花:“滚!你个渣男!”一转身她错把男神当炮灰亲密秀“真爱”,不曾想从此踏上了被诱不归路……谁说男神都高冷?谁说暖男不腹黑?她不过戏问一句:“你有多爱我?”他便眼睛发亮笑得迷人直接扑过来:“我不善言辞,还是用做的来证明吧。”……这其实是腹黑大灰狼阴差阳错巧娶豪夺诱拐重生小绵羊宠着爱着并吃干抹净的故事(用我一世倾情,许你朝暮如歌)【人生浮世,红尘若梦。总有一人,爱你如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白门柳(第一部):夕阳芳草

    白门柳(第一部):夕阳芳草

    《夕阳芳草》为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的第一部。本书描述清军、农民起义军虎视眈眈,内部党争不断,大厦将倾的前一刻,江南士人名流还在为自己的理想、欲望苦苦挣扎。作者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面貌,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全景。崇祯十五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清军威逼山海关。而在大后方南京,东林党人与阉党的斗争还在延续,在党争中失利的前礼部右侍郎、东林党前领袖钱谦益与宠妾柳如是商议,为了复官,谋划与内阁首辅周延儒进行利益交换,答应利用其影响力说服多数复社成员在虎丘大会上做出公议,支持阉党余孽阮大铖出山。同时,复社四公子之一冒襄为了将父亲调离前线也私下接受周延儒恩惠。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