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8800000018

第18章 两位母亲——母慈子孝,母正子直(5)

金俗这才发现,她演戏演得太逼真,所以不知不觉就把裤子给脱了,刚才情急之下,连裤子也忘了穿,就冲出来了。于是她赶紧把裤子提了起来,说:“我刚才拉屎拉得意犹未尽,所以现在顺便脱裤子放屁,清理一下内存。”

“那我请问你清理完你的内存没有?”马仔不敢睁开眼,问。

“内存清理完了,桌面也整理干净了,回收站也清空了,你现在可以回头了。”

马仔转身,透过手指的缝隙,发现金俗确实已经把裤子穿上了,就把手放了下来,说:“大姐啊,你这玩笑可真是开大了!”

金俗尴尬一笑,说:“下次不开了,不开了!对了,你刚才说的那事儿……”

“是真的,我没骗你。”马仔说,“皇帝就在你家门口等着呢,快出去与他相认吧!”

金俗将信将疑,就跟着马仔走出去了。武帝等了半天没见人,现在正哼歌解闷,这下子见了金俗,就问她旁边的马仔:“这位可是我姐姐?”

马仔点了点头,说:“正是。”

武帝赶紧下车,握住金俗的手,说:“大姊,何藏之深也!”(《汉书·外戚传》)

姐弟相认之后,武帝也没时间开车去跟金俗兜风,就赶紧回到了皇宫,和姐姐一起去谒见王太后。

王太后当年与金公子成婚,生下金俗不久,她老妈臧儿就让她离开了金公子,把她送进太子宫去了。母女俩阔别多年,如今终于相见,心中激动,自然不必细说。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当年窦太后和她的弟弟窦广国失散,多年后再度重逢,现在又轮到金俗和刘彻姐弟相认,果然,历史是一再重演的啊。

(第四章)关于母亲

下面继续说一下窦太后。

窦太后这个人,非常喜欢黄老之言,一本《老子》,被她翻了许多遍,基本上已经可以倒背如流了——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把《老子》倒背成《子老》。

窦太后是长辈,景帝和窦氏家族的人是晚辈,晚辈必须要听长辈的话,所以,他们不得不跟着窦太后一起,刻苦研读《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他的思想可以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清静无为。

西汉初年四位统治者,高祖、吕后、文帝、景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老子思想的影响,这四人坚定贯彻和实施了“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人口得以迅速增长,西汉帝国的综合国力也因此迈向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境界。

但是到了汉武帝执政的时代,情况就不同了。刘彻这个人,有着极其强烈的领土扩张欲望,他渴望建立属于自己的功业,因此,他对老子这种“清静无为”的思想一点都不感冒,他喜欢的是孔子,是儒学。我们所熟知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汉武帝给折腾出来的——这一折腾就是两千年,汉以后历朝历代,无一不以儒学为尊,时至今日,迈入21世纪,儒家思想仍然深深影响着我们。

当然,汉武帝也并不是想折腾就折腾,至少在他刚刚登基的时候,他没法子折腾出太大的动静来。原因很简单,他奶奶还在皇宫里蹲着呢。

汉武帝跟他的奶奶窦太后,主要有两个矛盾:第一,窦太后手握部分权力,不肯放手;第二,汉武帝想要独尊儒学,窦太后却只对老子感兴趣。

由于第一个矛盾的存在,因此,汉武帝刚登基那几年,许多朝政大事,都要先向窦太后请示之后,才能作决定;由于第二个矛盾的存在,汉武帝一直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任用儒生为官,来治理国家。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也就是汉武帝登基第一年,这一年六月,汉武帝任用了两位儒生,一位叫赵绾(绾音晚),一位叫王臧。赵绾和王臧上任之后,向汉武帝提出了两条建议:第一,改变现行的一系列制度;第二,皇帝执政,理应自主,不必事事都要向窦太后请示。

这下子,窦太后生气了:好你个刘彻,任用儒生也就罢了,还偏要改变制度,抛弃老子思想;改变制度倒也罢了,还偏要限制我的权力,想要把我架空——告诉你,没这么容易!

于是,窦太后就把汉武帝叫来,怒气冲冲地说:“我的好乖孙!你翅膀硬了,不把我这个奶奶放在眼里了,是不是?”

刘彻摇头,说:“孙儿不敢。”

“哼!不敢,你还有什么不敢!”窦太后说,“我问你,你是不是任用儒生了?”

刘彻点头,说:“是。”

“那两个儒生是不是要你改变制度?”

“是。”

“那两个儒生是不是还要你不必事事向我请奏?”

“是。”

窦太后突然掏出一份资料,扔给了刘彻,说:“这是赵绾和王臧以前所犯下的罪状,你自己看着办吧!”

刘彻一看,上面罗列了一大堆罪状:3岁,抢了邻家女孩的糖;5岁,扒了幼儿园女同学的裙子;7岁,跟人打架;9岁,早恋;11岁,考试没及格,偷偷改成60分,欺骗家长;13岁,15岁,17岁……

刘彻看了老半天,才把这份资料看完,然后,他问窦太后:“奶奶,那你想怎样?”

“我不想怎样,还是你自己看着办吧!”窦太后接着掏出两瓶酒,递到了刘彻手上。

刘彻一看,酒瓶子上印着几个斗大的字:剧毒,请勿服用。但问题是,窦太后把毒酒掏出来,明显就是让人服用的。

这下子,刘彻什么都明白了,他面无表情地把酒瓶放进了兜里,说:“行,我知道了,我这就去办。”

过了不久,赵绾和王臧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他们到底为何而死,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想知道。

窦太后,她的政治影响力是巨大的。直至她去世之前,汉武帝都没有再任用过儒生——当然,她去世之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5年之后,窦太后辞世,享年70岁。

故事到了这里,也就结束了。

我这人有个习惯,那就是当我写完一段故事之后,会根据自己的分析和看法,在结尾写一些总结评论性的文字。这似乎是个好习惯,因为我在网上连载的时候,常常看见有读者回复说,他(她)之所以喜欢我这帖子,原因有二:一是我的文风比较诙谐幽默,二是我的总结评析比较到位,能让人读完之后有所感悟。

既然是个好习惯,那我当然要保持。不过,在写这段故事的总结评析之前,我先要说一些题外话。

事实上,我最初翻阅《汉书·外戚传》,看到薄太后和窦太后的故事的时候,由于里面的文字较少,我感觉没什么可写,于是,就跳过了这一段,写完吕后之后,直接写汉文帝身边的女人了。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我在网上已经连载到了东汉时期女人的故事。读者的数量开始逐渐增多,就有人问我说,楼主,你为什么不写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呢?貌似她在历史上也是有点儿名气的人物,是个强势女人,值得一写。

当时我已经把借阅的《汉书》归还了学校图书馆,正在苦心研读《后汉书》,所以,手头上并没有相关的资料,再加上我这个人比较懒,觉得如果回头重写的话,将会很麻烦,就漫不经心地回答说,看情况吧,可能写,也可能不写——当时是以为自己应该不会写。

我本意是想偷懒不写,但我料想不到的是,我会偷懒失败,不得不写。

我自幼热爱文学,醉心写作已有十年之久,期间写过无数篇短文,无数次给杂志社投稿,皆如泥牛入海,毫无音讯。上了大学之后,时间比较富余,终于狠下心,要写一个长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奋斗,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心中激动,自不必说。我当然是想让自己的作品不留遗憾,因此决定花点儿时间,先把这段故事写进去再说。

既然要写,就一定要写好。某些历史细节问题需要我翻阅大量的资料,经过一再推敲,反复斟酌,确认无误之后才能下笔,有时候写到后面,又不得不回头修正前面的错误,增删一些内容,如此一来,所要耗费的时间就更多了。

比如说这个故事中,我写道,“过了不久,文帝去朝见薄太后的时候”,其出处在《汉书·周勃传》: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

一开始,我以为“文帝朝”是“文帝上早朝”的意思,所以我本来的写法是,“第二天,文帝早朝的时候,平时很少上朝的薄太后,忽然现身了”。但后来翻阅《资治通鉴》,发现里面的说法是“帝朝太后,太后以冒絮提帝曰”,我仔细考虑了一下,薄太后作为一个女人,似乎不应该上朝,再者,她若是在文武百官面前指出文帝的错误,未免有损文帝的威严,因此,我最终认为,这个“朝”字,不是“早朝”,而是“朝见”的意思。

由于我最初判断薄太后和文帝是在早朝上对话,所以就设计了一些相应的对白,等到后来发现谬误的时候,这些对白就失去了意义,我不得不将其删除,重新再写。

所谓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如果写作的时候稍微大意,弄错了一个字,就必然会贻笑大方——这是我万万不愿意看到的。为了尽量少犯错误,我必须字字斟酌,在不知不觉间,时间也就这样流逝了。

又比如,《汉书·外戚传》里面说“窦皇后疾,失明”,我当时虽然知道窦漪房因病失明,却没有仔细推敲她失明时的具体年龄,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我随手写道,“这下子,窦太后不高兴了,她狠狠瞪了窦婴一眼,说”,后来再回头去看《汉书·外戚传》里面那句话,发现问题来了:窦漪房还是皇后的时候,就已经失明,后来她变成了太后,眼睛就更不可能看见东西了,试问,她又如何去狠狠地瞪别人呢?

所以我后来就把那句话删了,改为“这下子,窦太后不高兴了,她对窦婴说”,保持了文字的严谨性。

在我平时写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以上两例,有时候我甚至需要冥思苦想数日之久,才能有所收获,这里就不多讲了。

或许,我这部书的读者并不会像我一样,去关心某些细节问题,而且也确实不必关心这些问题——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只需要知道历史的大概情况,了解一些历史常识就行了,而无深入研究的必要。但是,读者可以一笑而过,我身为作者,却不能信口开河,胡言乱语,置历史的真相于罔顾,把自己的作品变成一堆毫无价值的文字垃圾。我不想违背我的良心,因此,有些原则和操守,我必须坚持——即使你并不知道我在坚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让我如此纠结,事实上,在描写某些细节的时候,我是很欢乐的。比如说本章第八节,我写道,“王夫人掏出镜子、梳子、口红”,地球人都知道,当时不可能有口红,我这样写纯粹是闹着玩儿的。假如剧情需要,别说口红,连原子弹都能掏出来——你们知道的,我只是为了博君一笑而已。

不知不觉间,题外话就越说越多了,还是就此打住。

我平时要动笔写某一段故事的时候,总要先看完相应的历史原文,心中有个大致轮廓和方向的时候,才会开工。一般而言,我会先写标题,再写章节内容,但我写这一篇故事的时候,已经写好了两万字的内容,却还是没想出个标题来——我弄不清楚故事的主线,我也找不到文章的主旨思想,换言之,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

幸好,在某个三八妇女节之夜,我窝在宿舍里码字,码得头晕乎乎的,忽然想起今天是我值日,就去把垃圾倒了,然后扫地拖地。在这个过程中,我紧绷的神经得到了舒缓,然后思维开始活跃起来,突然间就领悟了:这段时间以来,我所写的,不正是母亲的故事吗?这段故事的两位女主角,汉文帝的母亲,和汉景帝的母亲,她们的人生轨迹,就是我一直苦苦寻找而不得的故事主线呀!

想到这里,我马上坐回电脑面前,敲下了本章标题:两位母亲。

有了这条主线之后,我的写作思路也就清晰多了。没错,这一次,我所要写的女人,是母亲。

女人这一生,大抵只要扮演三个角色: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前面二者暂且不论,我来谈一下对后者的看法。

人们常说,女人有母性。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女性群体当中的性格特质,并不仅限母亲才能拥有,即便是二八芳龄的少女,也能“突然间激起母性”——这句话常见于小说当中。

母性,这大抵是一种悲悯之心,怜爱之心,是一种值得颂扬的优良品质,无法想象,一个女人若是没有母性,她将会是什么样子。

在一个家庭当中,母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是父亲所无法代替的。在我们的词典当中,只有“母性”,却从来没有过“父性”,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男人以世界为家,女人以家为世界。男人要做的事情总是太多,对家庭的投入总是太少,因此,在一个家庭当中,付出最多的,贡献最大的,往往是女人。

当一个女人变成母亲的时候,即意味着,她以后的一部分生活,将会围绕着子女展开。几乎每一个女人都要成为母亲,但并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成为好母亲——如何养育自己的子女,这是一门终极的艺术。

成为一个好母亲的首要条件,当然是要爱子女,这种爱必须不深不浅,不偏不倚。爱太深,便成溺爱,“慈母多败儿”,反成祸害;爱太浅,会让子女感觉从小缺爱,长大之后难免冷漠;爱太偏,爱这个多一点,爱那个少一点,会让子女感觉不公平,甚至心生怨恨,后果不妙。

除了爱子女之外,要想成为好母亲,还必须对子女实施良好的教育。这里所说的“教育”,教的并不是读书写字,而是为人处世。作为子女的第一个老师,母亲,她的一些日常行为,将会对子女的一生造成深远的影响。母慈则子孝,母正则子直,母仁则子善,母诚则子信。反过来说也一样:母亲若骄奢,子女则难以节俭;母亲若淫欲,子女则难以正派;母亲若凶暴,子女则难以善良;母亲若冷漠,子女则难以热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限于篇幅,我无法再对母亲进行更多的论述,下面还是让我回归历史,来谈一下对薄太后和窦太后这两位母亲的看法。

薄太后,她是一位好母亲。她生下刘恒之后,刘邦对母子俩不管不顾,对于刘恒而言,他基本上可以说是生长于单亲家庭,他虽然有父亲,但有跟没有一个样。刘恒缺乏父爱,薄太后就给他双倍的母爱,使他不至于变得冷漠。

薄太后处世低调,为人善良,她的儿子虽然是皇帝,她却从来没有向儿子提出过什么过分的要求,以免让儿子感到为难;她的儿子若是做了什么不对头的事,她就会指出他的错误,希望他能够改正,做一个有道之君——历史有记载的,是她让文帝听从了张释之的劝谏,是她让文帝释放了无罪的周勃,历史没有记载的,当然就更多了。

汉文帝知道,他的母亲是一位好母亲,母亲深深爱着他,他也深深爱着母亲。他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相传,薄太后曾经一病三年,他为了侍奉母亲,衣不解带,目不交睫,一定要亲口尝过汤药之后,才去喂给薄太后喝。故后人有诗赞曰: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我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因为,像薄太后这样的好母亲,本来就应该拥有这样孝顺的儿子。

至于窦太后,她就不能被称之为好母亲了。她的爱太偏,爱少子多,爱长子少。她溺爱少子,想要让少子登上皇帝之位,但这显然已经违反了皇位继承的基本原则,因此招致大臣反对,这让她的长子感到非常为难。后来她的少子谋害大臣,犯下死罪,本应处斩,但她日哭夜哭,导致她的长子斩也不是,不斩也不是,就更加为难了。她的少子死了,本来跟长子没关系,但她却硬要怪罪长子,说什么“帝果杀吾子”,摊上这样的母亲,要让她的长子怎么做,怎么说?

哎哟,我的妈呀!

同类推荐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热门推荐
  • 王的野宠

    王的野宠

    被称为笑面蛇蝎,她依然我行我素。他,蒙佐扬,她名义上的父亲。她爱他。如飞蛾扑火。赶走他身边所有的女人,黑暗中最疯狂的一朵罂粟,她张狂的活着。他,多金的政坛新秀。不输给她的爹地,同样是王者的他莫测高深。柳若言:我还从没见过一个女人,如你一般的蠢笨,看不清是非黑白!不过,我喜欢…他是迷一样的男人,邪魅狂野,对她这种主动勾引的女人,不拒绝,却永远都掌控着大局,而她却陷入了牢笼。“惹上我,你的一辈子就完了…..”他对着她嗤笑。“我不信!”推开他,她的心却开始失去了平衡…..一本意外的日记本,却让她发现了一件惊天大秘:她一直视为天神的爹地竟然是她的杀父仇人!她拿起手枪,却最终下不了手。爱与恨的交错,恩与怨的交织,让她错过了心爱之人。但是不服输的个性告诉她,她依旧要张狂的活着,于是她远赴沙漠,寻找着她心中的truelove.......柳若言:也许曾经你不是我的,但是从今往后,你只可能属于我一个人!叶可凡:我喜欢你装糊涂时候的样子,但不喜欢你真糊涂时候的样子,因为,这样真的很二!Joe:恋恋,嫁给我吧,带你逛遍天涯海角,是不是很诱人?蒙佐扬:我是你爹地,你不该爱上我!如果有一天,你要杀我,我不会怨你!肃日: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公主,我会拼尽全力保护你!***【剧情片段】“这么严肃干嘛,笑一笑嘛,你笑起来很好看!”某女纤细的手指轻柔的划过柳某人冷硬的眉梢。“我有对你笑过吗?”柳某人冷声反问。“是好像没有哎,那……你笑一下嘛,验证一下我的猜测是否正确!”某男气结!却不知这个“麻烦”会一直缠着他!***“我只问你一句话:我爹地妈咪是不是你杀的?…….这是妈咪的日记本,里面记录的一点一滴是不会假的,我告诉你:不要以为每个人都像你一样的自私自利!”“啪!”一记耳光清脆的甩响在星恋的脸颊,打得她七荤八素。“恋恋……”蒙佐扬看着自己的双手,眼中充满了懊悔。***“你如果想从我身上获得一丝一毫利益的话,那么,我老实告诉你,他是我的杀父仇人,我绝不会放过他,我们之间的父女之情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什么都没有了!”“我是你未婚夫…….我要的……只有你……”叶某人抛开算计的目光,温柔的看着她。***“如果我让你留下来,你会答应吗?”某人郑重的看着她,眼中充满了期待。“我……”星恋犹豫不定。“如果我的人民让你留下来,你会答应吗?”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五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五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汇集了众多的成语,详细地讲解了其释义及相关出处,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恋上唐朝公主

    恋上唐朝公主

    裴宇翱在一次好友的聚会上,他偶然发了一枚很特别的玉佩。裴宇翱有了一次,实现自己小时候的梦想的机会。时空穿越,让他来到了唐朝。无奈之下成为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孩,并与当朝公主苏瑰相遇。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磨合,两人渐渐暗生情愫。爱情的火花就此点燃,两人之的故事也就在此展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萌妃嫁到

    萌妃嫁到

    冷倾心,丞相府的大小姐,十岁便要嫁给齐国东王为正妃,成为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王妃。这本是喜事一桩,可是偏偏新娘在出嫁的前一天竟然不见了!这可如何是好?那东王殿下可是喜怒无常,谁都不放在眼中的!就在所有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刚刚好,出现了一名“救星”,相似的脸庞,相似的年纪.于是天时地利人和,她必须得嫁!XXXXXXXX这就是刚刚莫名其妙来到陌生的时代的冷青心所听到的版本。正主临阵脱逃?让她顶替出嫁?这都什么跟什么啊.不干!绝对不干!可是不能不干!谁让别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求她(其实有点夸张啦),谁让她现在一没钱,二没势,肚子还饿着(这才是原因!)。没办法,认命吧!反正想她堂堂一百八的高智商才女,不信到时候逃不出狼窝.片段一:*“王爷,王妃偷偷溜出府了。”“派人跟着就好。”王府太闷,让她出去玩玩也好。“可是,王妃说她想看看能不能回家。”刚说完,凳子上的人影已经消失不见了,只感觉到身边一阵疾风刮过。该死的,她只能呆在他身边,哪也别想去!*片段二:“王爷,王妃说想吃冰。”“那就去取啊!”“可是冰窖里的存冰已经被王妃用完了。现在又是三伏天,就是在其他地方也很难找到。”“去,拿着我的令牌进宫告诉皇上,就说本王需要冰块,越多越好。没有的话.就告诉皇帝,很抱歉,本王最近身体不好,恐怕得提前退隐了。”来人额头滴下了一滴冷汗。皇帝听了之后,猛地一拍龙案,“混账,这家伙居然威胁朕!”他以为他会妥协吗?一刻钟过后,“来人,去把朕给云妃存下的冰块送去给东王府。”哎,只有稍后向云妃解释了。*片段三:“王妃,你今年多大了?”某女故意开口问道。“十岁。这个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事情你居然不知道?笨。”“。。。。”就算不知道什么叫世界,但是她可是听见对方是在骂她笨了。不过,忍耐。“是啊,你才十岁,但是王爷可是个正常男人,所以.”欲语还休的望着冷倾心,意思是这么说你懂了吧!她是懂了,但是,“大婶是什么意思?”无辜的眨着眼睛,哼,她现在可是只有十岁!大婶?某女气岔了,忍耐,她还是个孩子,不懂应该的。刚想开口,忽闻一男声,“在说什么?”冷倾心笑颜一展,直接跳入那个她专属的怀抱稳稳呆着,“刚才这大婶问我你是不是正常的男人。”“卖入青楼,我不想再看到那张脸出现在本王面前。”某女一听,脸色变得惨白
  • 相公你醉了

    相公你醉了

    疯狂版下雨天遇上分手,过个马路遇上穿越。大四女生田甜在毕业季遇上前途爱情两茫茫的时候穿越成新娘子了,可是这新婚相公跟那个贱人长的一模一样是几个意思!于是乎,新婚夜,叉腰举火把:“我不嫁,你们再过来我就点火烧房子!”结果,新婚相公把她告上公堂,索赔……一辈子!狗血版慈祥和蔼的大哥对女儿溺爱成瘾……相貌堂堂的小叔却总对田甜为首是瞻,自己那个才十四的小妹却偏偏对他情有独钟……添乱!小夫妻家长里短的斗,娘家人又各个是极品,田甜奔溃之际发现相公人模人样起来了,正芳心暗许呢,隔壁村买豆腐的姑娘又不消停了。靠!你一村夫也有人跟姐抢!励志版算了,男人是长腿儿的,银子才是自己的。所以决定重操父业:酿酒!可这酒馆火了,相公的仕途却郁郁不得志,看在他当初帮忙的份上,田甜大手一挥:“相公,功名什么的都是浮云,我的酒馆里缺一厨子。”“……”
  • 优秀小学生爱读的益智故事

    优秀小学生爱读的益智故事

    一本书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可能会塑造孩子的一生。希腊谚语说:“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芽: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好的行动。”雨果也告诫我们:“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和丰富的知识相比,机智显得更重要。编辑精心选取能帮助孩子开发智力的小故事,汇成了这本可以边读边思考的故事书。书中有趣的益智故事,就像夜晚在空中眨着眼睛的星星,它带给孩子的,除了智慧,还有无尽的快乐。
  • 绝顶聪明大测验

    绝顶聪明大测验

    青少年是祖国的宝贵财富,是未来的希望,而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如何提高自己的智力,怎样便捷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了帮助青少年开启智力,拓展思路,我们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把高深复杂的各科知识趣味化、简单化,力求使青少年在快乐的学习中得到启迪,学到知识,增加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