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8800000018

第18章 两位母亲——母慈子孝,母正子直(5)

金俗这才发现,她演戏演得太逼真,所以不知不觉就把裤子给脱了,刚才情急之下,连裤子也忘了穿,就冲出来了。于是她赶紧把裤子提了起来,说:“我刚才拉屎拉得意犹未尽,所以现在顺便脱裤子放屁,清理一下内存。”

“那我请问你清理完你的内存没有?”马仔不敢睁开眼,问。

“内存清理完了,桌面也整理干净了,回收站也清空了,你现在可以回头了。”

马仔转身,透过手指的缝隙,发现金俗确实已经把裤子穿上了,就把手放了下来,说:“大姐啊,你这玩笑可真是开大了!”

金俗尴尬一笑,说:“下次不开了,不开了!对了,你刚才说的那事儿……”

“是真的,我没骗你。”马仔说,“皇帝就在你家门口等着呢,快出去与他相认吧!”

金俗将信将疑,就跟着马仔走出去了。武帝等了半天没见人,现在正哼歌解闷,这下子见了金俗,就问她旁边的马仔:“这位可是我姐姐?”

马仔点了点头,说:“正是。”

武帝赶紧下车,握住金俗的手,说:“大姊,何藏之深也!”(《汉书·外戚传》)

姐弟相认之后,武帝也没时间开车去跟金俗兜风,就赶紧回到了皇宫,和姐姐一起去谒见王太后。

王太后当年与金公子成婚,生下金俗不久,她老妈臧儿就让她离开了金公子,把她送进太子宫去了。母女俩阔别多年,如今终于相见,心中激动,自然不必细说。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当年窦太后和她的弟弟窦广国失散,多年后再度重逢,现在又轮到金俗和刘彻姐弟相认,果然,历史是一再重演的啊。

(第四章)关于母亲

下面继续说一下窦太后。

窦太后这个人,非常喜欢黄老之言,一本《老子》,被她翻了许多遍,基本上已经可以倒背如流了——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把《老子》倒背成《子老》。

窦太后是长辈,景帝和窦氏家族的人是晚辈,晚辈必须要听长辈的话,所以,他们不得不跟着窦太后一起,刻苦研读《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他的思想可以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清静无为。

西汉初年四位统治者,高祖、吕后、文帝、景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老子思想的影响,这四人坚定贯彻和实施了“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人口得以迅速增长,西汉帝国的综合国力也因此迈向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境界。

但是到了汉武帝执政的时代,情况就不同了。刘彻这个人,有着极其强烈的领土扩张欲望,他渴望建立属于自己的功业,因此,他对老子这种“清静无为”的思想一点都不感冒,他喜欢的是孔子,是儒学。我们所熟知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汉武帝给折腾出来的——这一折腾就是两千年,汉以后历朝历代,无一不以儒学为尊,时至今日,迈入21世纪,儒家思想仍然深深影响着我们。

当然,汉武帝也并不是想折腾就折腾,至少在他刚刚登基的时候,他没法子折腾出太大的动静来。原因很简单,他奶奶还在皇宫里蹲着呢。

汉武帝跟他的奶奶窦太后,主要有两个矛盾:第一,窦太后手握部分权力,不肯放手;第二,汉武帝想要独尊儒学,窦太后却只对老子感兴趣。

由于第一个矛盾的存在,因此,汉武帝刚登基那几年,许多朝政大事,都要先向窦太后请示之后,才能作决定;由于第二个矛盾的存在,汉武帝一直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任用儒生为官,来治理国家。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也就是汉武帝登基第一年,这一年六月,汉武帝任用了两位儒生,一位叫赵绾(绾音晚),一位叫王臧。赵绾和王臧上任之后,向汉武帝提出了两条建议:第一,改变现行的一系列制度;第二,皇帝执政,理应自主,不必事事都要向窦太后请示。

这下子,窦太后生气了:好你个刘彻,任用儒生也就罢了,还偏要改变制度,抛弃老子思想;改变制度倒也罢了,还偏要限制我的权力,想要把我架空——告诉你,没这么容易!

于是,窦太后就把汉武帝叫来,怒气冲冲地说:“我的好乖孙!你翅膀硬了,不把我这个奶奶放在眼里了,是不是?”

刘彻摇头,说:“孙儿不敢。”

“哼!不敢,你还有什么不敢!”窦太后说,“我问你,你是不是任用儒生了?”

刘彻点头,说:“是。”

“那两个儒生是不是要你改变制度?”

“是。”

“那两个儒生是不是还要你不必事事向我请奏?”

“是。”

窦太后突然掏出一份资料,扔给了刘彻,说:“这是赵绾和王臧以前所犯下的罪状,你自己看着办吧!”

刘彻一看,上面罗列了一大堆罪状:3岁,抢了邻家女孩的糖;5岁,扒了幼儿园女同学的裙子;7岁,跟人打架;9岁,早恋;11岁,考试没及格,偷偷改成60分,欺骗家长;13岁,15岁,17岁……

刘彻看了老半天,才把这份资料看完,然后,他问窦太后:“奶奶,那你想怎样?”

“我不想怎样,还是你自己看着办吧!”窦太后接着掏出两瓶酒,递到了刘彻手上。

刘彻一看,酒瓶子上印着几个斗大的字:剧毒,请勿服用。但问题是,窦太后把毒酒掏出来,明显就是让人服用的。

这下子,刘彻什么都明白了,他面无表情地把酒瓶放进了兜里,说:“行,我知道了,我这就去办。”

过了不久,赵绾和王臧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他们到底为何而死,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想知道。

窦太后,她的政治影响力是巨大的。直至她去世之前,汉武帝都没有再任用过儒生——当然,她去世之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5年之后,窦太后辞世,享年70岁。

故事到了这里,也就结束了。

我这人有个习惯,那就是当我写完一段故事之后,会根据自己的分析和看法,在结尾写一些总结评论性的文字。这似乎是个好习惯,因为我在网上连载的时候,常常看见有读者回复说,他(她)之所以喜欢我这帖子,原因有二:一是我的文风比较诙谐幽默,二是我的总结评析比较到位,能让人读完之后有所感悟。

既然是个好习惯,那我当然要保持。不过,在写这段故事的总结评析之前,我先要说一些题外话。

事实上,我最初翻阅《汉书·外戚传》,看到薄太后和窦太后的故事的时候,由于里面的文字较少,我感觉没什么可写,于是,就跳过了这一段,写完吕后之后,直接写汉文帝身边的女人了。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我在网上已经连载到了东汉时期女人的故事。读者的数量开始逐渐增多,就有人问我说,楼主,你为什么不写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呢?貌似她在历史上也是有点儿名气的人物,是个强势女人,值得一写。

当时我已经把借阅的《汉书》归还了学校图书馆,正在苦心研读《后汉书》,所以,手头上并没有相关的资料,再加上我这个人比较懒,觉得如果回头重写的话,将会很麻烦,就漫不经心地回答说,看情况吧,可能写,也可能不写——当时是以为自己应该不会写。

我本意是想偷懒不写,但我料想不到的是,我会偷懒失败,不得不写。

我自幼热爱文学,醉心写作已有十年之久,期间写过无数篇短文,无数次给杂志社投稿,皆如泥牛入海,毫无音讯。上了大学之后,时间比较富余,终于狠下心,要写一个长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奋斗,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心中激动,自不必说。我当然是想让自己的作品不留遗憾,因此决定花点儿时间,先把这段故事写进去再说。

既然要写,就一定要写好。某些历史细节问题需要我翻阅大量的资料,经过一再推敲,反复斟酌,确认无误之后才能下笔,有时候写到后面,又不得不回头修正前面的错误,增删一些内容,如此一来,所要耗费的时间就更多了。

比如说这个故事中,我写道,“过了不久,文帝去朝见薄太后的时候”,其出处在《汉书·周勃传》: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

一开始,我以为“文帝朝”是“文帝上早朝”的意思,所以我本来的写法是,“第二天,文帝早朝的时候,平时很少上朝的薄太后,忽然现身了”。但后来翻阅《资治通鉴》,发现里面的说法是“帝朝太后,太后以冒絮提帝曰”,我仔细考虑了一下,薄太后作为一个女人,似乎不应该上朝,再者,她若是在文武百官面前指出文帝的错误,未免有损文帝的威严,因此,我最终认为,这个“朝”字,不是“早朝”,而是“朝见”的意思。

由于我最初判断薄太后和文帝是在早朝上对话,所以就设计了一些相应的对白,等到后来发现谬误的时候,这些对白就失去了意义,我不得不将其删除,重新再写。

所谓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如果写作的时候稍微大意,弄错了一个字,就必然会贻笑大方——这是我万万不愿意看到的。为了尽量少犯错误,我必须字字斟酌,在不知不觉间,时间也就这样流逝了。

又比如,《汉书·外戚传》里面说“窦皇后疾,失明”,我当时虽然知道窦漪房因病失明,却没有仔细推敲她失明时的具体年龄,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我随手写道,“这下子,窦太后不高兴了,她狠狠瞪了窦婴一眼,说”,后来再回头去看《汉书·外戚传》里面那句话,发现问题来了:窦漪房还是皇后的时候,就已经失明,后来她变成了太后,眼睛就更不可能看见东西了,试问,她又如何去狠狠地瞪别人呢?

所以我后来就把那句话删了,改为“这下子,窦太后不高兴了,她对窦婴说”,保持了文字的严谨性。

在我平时写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以上两例,有时候我甚至需要冥思苦想数日之久,才能有所收获,这里就不多讲了。

或许,我这部书的读者并不会像我一样,去关心某些细节问题,而且也确实不必关心这些问题——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只需要知道历史的大概情况,了解一些历史常识就行了,而无深入研究的必要。但是,读者可以一笑而过,我身为作者,却不能信口开河,胡言乱语,置历史的真相于罔顾,把自己的作品变成一堆毫无价值的文字垃圾。我不想违背我的良心,因此,有些原则和操守,我必须坚持——即使你并不知道我在坚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让我如此纠结,事实上,在描写某些细节的时候,我是很欢乐的。比如说本章第八节,我写道,“王夫人掏出镜子、梳子、口红”,地球人都知道,当时不可能有口红,我这样写纯粹是闹着玩儿的。假如剧情需要,别说口红,连原子弹都能掏出来——你们知道的,我只是为了博君一笑而已。

不知不觉间,题外话就越说越多了,还是就此打住。

我平时要动笔写某一段故事的时候,总要先看完相应的历史原文,心中有个大致轮廓和方向的时候,才会开工。一般而言,我会先写标题,再写章节内容,但我写这一篇故事的时候,已经写好了两万字的内容,却还是没想出个标题来——我弄不清楚故事的主线,我也找不到文章的主旨思想,换言之,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

幸好,在某个三八妇女节之夜,我窝在宿舍里码字,码得头晕乎乎的,忽然想起今天是我值日,就去把垃圾倒了,然后扫地拖地。在这个过程中,我紧绷的神经得到了舒缓,然后思维开始活跃起来,突然间就领悟了:这段时间以来,我所写的,不正是母亲的故事吗?这段故事的两位女主角,汉文帝的母亲,和汉景帝的母亲,她们的人生轨迹,就是我一直苦苦寻找而不得的故事主线呀!

想到这里,我马上坐回电脑面前,敲下了本章标题:两位母亲。

有了这条主线之后,我的写作思路也就清晰多了。没错,这一次,我所要写的女人,是母亲。

女人这一生,大抵只要扮演三个角色: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前面二者暂且不论,我来谈一下对后者的看法。

人们常说,女人有母性。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女性群体当中的性格特质,并不仅限母亲才能拥有,即便是二八芳龄的少女,也能“突然间激起母性”——这句话常见于小说当中。

母性,这大抵是一种悲悯之心,怜爱之心,是一种值得颂扬的优良品质,无法想象,一个女人若是没有母性,她将会是什么样子。

在一个家庭当中,母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是父亲所无法代替的。在我们的词典当中,只有“母性”,却从来没有过“父性”,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男人以世界为家,女人以家为世界。男人要做的事情总是太多,对家庭的投入总是太少,因此,在一个家庭当中,付出最多的,贡献最大的,往往是女人。

当一个女人变成母亲的时候,即意味着,她以后的一部分生活,将会围绕着子女展开。几乎每一个女人都要成为母亲,但并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成为好母亲——如何养育自己的子女,这是一门终极的艺术。

成为一个好母亲的首要条件,当然是要爱子女,这种爱必须不深不浅,不偏不倚。爱太深,便成溺爱,“慈母多败儿”,反成祸害;爱太浅,会让子女感觉从小缺爱,长大之后难免冷漠;爱太偏,爱这个多一点,爱那个少一点,会让子女感觉不公平,甚至心生怨恨,后果不妙。

除了爱子女之外,要想成为好母亲,还必须对子女实施良好的教育。这里所说的“教育”,教的并不是读书写字,而是为人处世。作为子女的第一个老师,母亲,她的一些日常行为,将会对子女的一生造成深远的影响。母慈则子孝,母正则子直,母仁则子善,母诚则子信。反过来说也一样:母亲若骄奢,子女则难以节俭;母亲若淫欲,子女则难以正派;母亲若凶暴,子女则难以善良;母亲若冷漠,子女则难以热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限于篇幅,我无法再对母亲进行更多的论述,下面还是让我回归历史,来谈一下对薄太后和窦太后这两位母亲的看法。

薄太后,她是一位好母亲。她生下刘恒之后,刘邦对母子俩不管不顾,对于刘恒而言,他基本上可以说是生长于单亲家庭,他虽然有父亲,但有跟没有一个样。刘恒缺乏父爱,薄太后就给他双倍的母爱,使他不至于变得冷漠。

薄太后处世低调,为人善良,她的儿子虽然是皇帝,她却从来没有向儿子提出过什么过分的要求,以免让儿子感到为难;她的儿子若是做了什么不对头的事,她就会指出他的错误,希望他能够改正,做一个有道之君——历史有记载的,是她让文帝听从了张释之的劝谏,是她让文帝释放了无罪的周勃,历史没有记载的,当然就更多了。

汉文帝知道,他的母亲是一位好母亲,母亲深深爱着他,他也深深爱着母亲。他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相传,薄太后曾经一病三年,他为了侍奉母亲,衣不解带,目不交睫,一定要亲口尝过汤药之后,才去喂给薄太后喝。故后人有诗赞曰: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我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因为,像薄太后这样的好母亲,本来就应该拥有这样孝顺的儿子。

至于窦太后,她就不能被称之为好母亲了。她的爱太偏,爱少子多,爱长子少。她溺爱少子,想要让少子登上皇帝之位,但这显然已经违反了皇位继承的基本原则,因此招致大臣反对,这让她的长子感到非常为难。后来她的少子谋害大臣,犯下死罪,本应处斩,但她日哭夜哭,导致她的长子斩也不是,不斩也不是,就更加为难了。她的少子死了,本来跟长子没关系,但她却硬要怪罪长子,说什么“帝果杀吾子”,摊上这样的母亲,要让她的长子怎么做,怎么说?

哎哟,我的妈呀!

同类推荐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热门推荐
  • 怪盗妃撞倒冷王爷

    怪盗妃撞倒冷王爷

    不拘小节的草原公主—现任怪盗王妃,带领着陪嫁来,同样彪悍的十二位侍女,简称:十二色妞,把她们训练成同样武艺超群,同样会飞檐走壁的宫女,与后宫女子斗法,几乎掀翻皇宫,笑料不断。
  • 调包公主重生记

    调包公主重生记

    前世的她,能否掌握自己的命运,36岁撒手人寰……前世的她,重新来过?,红颜祸水颠覆四国……后世的她,在火刑之下惨死,涅槃重生,被迫易嫁10次,历史惊人相似,绝世之姿挑起七国纷繁战火,她历尽人世沧桑,前世的她,悲欢离合,……前世的她被世人指为狐狸精,诛连母族二百六十四口获腰斩之刑……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被神遗弃的少年

    被神遗弃的少年

    ,三个人间。连神都无法拿捏得精准的羁绊,人邪师、言灵师和巫女,最后到底会如何演变?尽情关注海豚的最新故事
  • 新欢翻译官:婚离进行娶

    新欢翻译官:婚离进行娶

    [正文结束,番外待续]她是拥有家族集团继承权的千金小姐,为了与心爱的人结婚放弃了集团继承权,但却在婚礼前才知道与她结婚的人竟然是为了她的家产才与她定下婚约,在得知她已经失去继承权后露出了真实面目,为了缓解庞大的经济压力不得不将当初自己一人独立买下的婚房出租,没想到来与她合租的竟然是暗恋她很久的曾经的大学学长,现在的中央领导随行翻译团里最年轻首席翻译官!当渣男遇到翻译官,前任遇到现任……经历了骗婚之后,穆思云总算与暗恋自己七年的巫马清非共谐连理,只是随之而来的却是豪门婚姻背后种种意外,并且那突然出现的神秘男人与她纠缠不清,誓要将她收入囊中……(第二卷将与第一卷完全不同哦,如果喜欢第二卷这类文章的读者可以直接从第二卷开始阅读!)
  • 高墙内的铿锵玫瑰:女看守所长

    高墙内的铿锵玫瑰:女看守所长

    本书是著名作家衣向东在某看守所体验生活一年时间后写就的一篇类型小说,通过女看守所长王燕的亲身经历及感情纠葛,描写看守所长王燕的大女生活。这完全是正常社会外的生态群落。正义之警的宽容与心灵救赎,与犯人的感情纠葛,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看守所生活。读罢令人掩卷深思。
  • 九域神皇

    九域神皇

    带着天地间最强体质重生在了一个小家族,拥有最强的浩然霸体,神秘强大的黄金神瞳,从此走上一条轰杀各种天才、妖孽之路,无论是天纵奇才,还是绝世妖孽,在秦川面前都是不堪一击,傲视天下,唯我独尊!
  • 许你三世一见如故

    许你三世一见如故

    本文1V1。彼时,她还是三大神君之一的无虞山七月庭神君之女,七月离女,她好玩偷偷溜到天界之上,误打误撞到了拥华庭当了个小花仙。而他,是拥华庭的主子,天君的大儿子,颠倒众生,万众瞩目的未白殿下。两万五千年前,她成为了鬼界之内,鬼君之下,万鬼之上的冥司女君。之后,他成为了鬼界之王,与世无争的未白鬼君。一万四千年前,妖颜祸世,一场鬼乱,一场浩劫,她被打入轮回道。他却不知踪影,是忙着他与神女姽画的婚事,或是不堪离别。今生,为找到她的转世,他寻到人间。转世后的她因为体内情之圣物镜花水月,遭遇了三段鬼灵间的虐恋故事,身体却越来越虚弱。镜花水月究竟藏着什么秘密?他为了她,一路调查,顺藤摸瓜,查到了当年母上天妃被杀的惊天真相。她,该何去何从,生还是死。他,又该如何选择,杀还是留。三界之内,又将引起一阵怎样的风波动荡。
  • 只手遮天:名妻归来

    只手遮天:名妻归来

    六年前,她潇洒的丢下一张欠条,带着儿子拍拍屁股走人。六年后,她带着卖萌耍宝的腹黑儿子回来,却没想到被宝贝儿子直接卖进权氏集团。而她的顶头上司竟然是欠条男!臭女人,竟然感动一张欠条打发我,这次一定要你乖乖认怂!当腹黑遇上腹黑,拼的是能力,拼的是演技,那么看谁戏高一筹!
  • 教你学击剑(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击剑(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