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5000000016

第16章 浒湾

艾婆去浒(音xu许)湾卖柿子。

艾婆住在临川石街,石街在抚河边上,浒湾也在抚河边上。但浒湾在那边,石街在这边。艾婆去浒湾要走四、五里路,到王家渡过渡。过了渡,就到抚河那边了。那边也不是浒湾,要到浒湾,还要走十三、四里路。这样算起来,从石街到浒湾,有十七、八里路。

这个数倒转来,就是艾婆的年纪了。

艾婆是个七、八十岁的老人。

这么大的年纪挑了柿子去浒湾卖,就很惹人注意了。一路上都有人认得艾婆,他们知道艾婆去哪里,但还是明知故问,都说:“艾婆你去哪里呀?”

“浒湾。”艾婆说。

打招呼的人就说“艾婆你身体真好,七、八十岁了,还能走这么远的路。”

“现在不行了,早几年,我还走到过抚州。”艾婆说。

“现在让你去抚州,你也走得到。”打招呼的人说。

“老了,走不到了。”艾婆说。

不是所有打招呼的人都这么说,也有人会跟艾婆说:“艾婆你也是,儿子在抚州当教授,赚几千块钱一月,你还去浒湾卖什么柿子。”

“我喜欢哩。”艾婆说。

艾婆确实喜欢,艾婆一年要去好多好多次浒湾,尤其是柿子熟了的时候,艾婆去得更勤了。艾婆挑着担子晃悠悠往浒湾去,那担子也不是什么真正的箩筐,它只是两只篮子,前面一只,后面一只,一只篮里放几十个柿子,最多十几斤。隔几天,又有柿子熟了,艾婆又放在篮子里,挑了去卖。没有柿子的时候,艾婆也会担些薯呀芋头什么的去浒湾。艾婆其实不是要去浒湾卖什么东西,她只是喜欢往浒湾去,在路上走走,在浒湾看看,艾婆觉得比坐在家里有意思。但那些薯烂便宜,芋头也便宜,艾婆又挑不了多少,有时候一天卖下来,刚好够来回过渡的钱。别人也是明白这些的,便有人说艾婆你何苦哩,在家歇着不好吗,又卖不到几个钱,还不够过渡哩。这样点明了,艾婆就不好意思了。再担着薯和芋头出来,艾婆就有些不自在了,那情形好像她肩上挑的东西是偷来的。卖柿子就不同了,熟透了的柿子不卖就会烂,而且柿子比较值钱。这样,艾婆去卖柿子时,就有点理直气壮了。

现在,艾婆就理直气壮地挑着柿子走在河堤上。

走了不久,一个扎两只辨子的十一、二岁的小女孩追了上来。艾婆认得小女孩,一个村的,叫艾子。艾子也挑着两只篮子,里面放着柿子。明显,艾子也是去浒湾卖柿子。艾婆在她走到跟前时说艾子你不要去学堂呀。艾子说不要,今天星期天。艾子说着走到艾婆前头去了,还说艾婆快走呀。艾婆说我老了,哪走得你那样快。这里说艾子快,艾子就更快了,晃晃悠悠挑着柿子往前去了。那走,跟跑一样。

艾婆年轻时也是这个样子,艾婆现在在后面看着她,觉得那就是自己。

艾婆那时候也叫艾子,艾子贪玩,从石街出来,就是堤,那堤在秋天也是树木葱茏,而且花开遍地。艾子那样小,就晓得赏风景,艾子总是放下担子坐下来。一条河玉带一样飘向远方,到了远方,一条河就好像被烟雾笼罩着,迷迷蒙蒙。出太阳的时候,到处还迷弥着淡淡的雾,迷人得很。艾子后来读了两年书,先生跟艾子说过,古人曾用“千里风烟卷画开”来形容抚河。艾子想这千里风烟的景色,就是她见过的这种景致吧。由于贪玩,艾子总在路上担搁了好多时间,为了赶时间,艾子有时候只好挑着柿子往浒湾跑,弄得两只篮子像秋千一样晃着。一担柿子晃到浒湾,总有好多烂了,少卖了好多钱。为此,艾子回家总是挨骂。一次,艾子跑急了,跌倒了,两只篮里的柿子差不多全烂了。艾子吓坏了,不敢回家,坐在堤上发一会儿呆又哭一会儿。天快黑了,一个老太婆走近艾子,问她说天晚了,小女崽你回家呀。艾子说我的柿子全跌烂了,我不敢回家。老太婆心好,给了艾子一块钱。艾子抹了一下眼泪,就笑了,然后往家里跑。过了渡,艾子就看见来接她回家的大人,艾子把钱递给大人,跟他们说我今天卖到一块钱。大人接过钱,问艾子说你篮子哩。艾子便想起忘了拿篮子回来了,吓得她赶紧往回跑。

这事艾婆一直没忘掉,走在堤上,艾婆经常会想起这事,艾婆想这事想了总有几百回了吧。

想着走着,艾婆就到王家渡了。

过渡的船还在岸边拢着,艾子坐在船上,见艾婆来了,艾子说艾婆我们等你过渡哩。撑船的是个后生,见艾婆来了,赶紧过来牵着艾婆,还说艾婆你又去浒湾呀。艾婆说去卖柿子。说着,就到船上了。后生要开船了,跟大家说老人和孩子坐好,开船了。艾婆说坐好了。又说小王你跟你爷爷的爷爷一个样,我从你爷爷的爷爷开始就在这儿过渡,那时候我还小,只有艾子这么大,你爷爷的爷爷那时候也有我这么老了,但还能撑船,我来过渡,他总是牵着我上船。开船时也总要交代老人和孩子坐好,有时候我们身上忘了放钱,他也让我们过渡。一转眼,我就老了,像当年你爷爷的爷爷一样老了,日子快呀。艾婆又说先前是你爷爷的爷爷在这里撑船,接着是你爷爷的父亲撑船,再是你爷爷和你父亲撑船,现在又是你撑船。想起来,就是昨天一样。艾子坐在艾婆边上,艾子说艾婆,以后呢,谁撑船?艾婆说以后小王的儿子撑船。说着话船就拢岸了,撑船的小王牵了艾婆上岸,然后又要牵艾子,但艾子不要牵,小王才牵着艾婆上岸,艾子就跟在后面了。

两个人上了岸,一起往堤上走,上了堤,艾子跟艾婆说我先走了。说着,走快了,走到艾婆前面去了。

艾婆跟在后面,看着前面的艾子,艾婆仍觉得那就是自己。

过了渡到浒湾还有十三、四里,仍沿着堤走。十三、四里说远也不远,走走看看,就近了。离浒湾一近,艾子就看见浒湾的好几个码头。那时候公路不发达,从抚州到浒湾,多半坐船走水路。同样,从浒湾去南城南丰,也得坐船。有船就有停船的码头,浒湾的码头有好几个,其中最大的码头边有一幢大屋,那屋向河,屋上有两个字。艾子不认得字,但艾子知道那是“浒湾”两个字。一天艾子走在堤上,一个人问艾子问说浒(音hu虎)湾还有多远。艾子没听说过浒(hu)湾这个地方,艾子摇头。但后来,艾子明白浒(hu)就是浒湾。浒湾有很多小学,小艾十一、二岁了,还没读书。她到浒湾来卖柿子,总会到那些小学去,听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其中前书铺街有一所小学,艾子 去得最多。一天艾子走近学校,听到学生们拖长声音读道:“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一个先生,在学生们念完了后说,这首词是王安石作的,王安石是临川人,但他的老师杜子野是我们浒湾人。杜子野是位饱学先生,在我们许湾和临川交界的蛤蟆山建龙甲 科书院,专心读书。他教了很多学生,王安石就是他的一个学生。王安石这首词,写的就是当时的浒湾。王安石后来做了宋朝的宰相,他为了感谢他的老师,把蛤蟆山改为下马山。他每次走到下马山下,都要牵马步行。艾子完全吸吲了,艾子也想读书,想知道这些。艾子回家后就跟大人说她要读书。艾子的大人没有答应。大人跟艾子说女孩子不要读书。艾子告诉大人,说浒湾的学堂里有好多读书的女孩子。大人还是没让艾子读。艾子读不到书,就天天去浒湾。没有柿子卖,也去。去了,就站在教室门口,看那些孩子读书。多去了几次,艾子就让一个先生注意上了,先生问艾子说你总是站在这里,你是不是想读书呀。艾子点头。先生说你让你大人带你来读呀。子艾说我大人不让我读。先生说你住哪里呀。艾子说我住在石街。先生说那么远呀。艾子说不远。过了渡就到了。先生说哪天我去跟你大人说一次,让他们给你读书。一天先生真去了艾子家,先生很会说话,艾子的大人居然被先生说通了。后来,艾子就天天去浒湾上学,早上出去,晚上归来。艾子就是在读了书后知道浒(hu)湾就是浒(音xu许)湾的。一天一个学生问先生,说为什么总有人把我们浒(音xu许)湾叫成浒(hu)湾呀?先生说浒(音xu许)湾原本是叫浒(hu)湾的,这个浒(hu)字是水浒(hu)的浒(hu),水边的意思,我们浒(音xu许)湾就在河边上。但有一次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我们浒湾。乾隆皇帝当时是坐船来的,码头上有浒(hu)湾两个字。乾隆皇帝脱口而出把浒(hu)湾念成了浒(音xu许)湾。皇帝是金口玉牙,他说出口的字别人不能更改,这样,别人也只有这样念了。艾子听了,明白了。艾子说这样呀,难怪有一天一个人问我浒(hu)湾有多远,我都不知道浒(hu)是哪里,你说我傻不傻。

艾子在浒湾小学只读了两年就没读了,这年日本兵攻占了金溪。日本兵往浒湾方向进发时,被浒湾民团拦住了,两军在黄石岭打了一仗。黄石岭在浒湾去金溪的路上,也就是石街对面不远的地方。艾子在晚上听到噼噼啪啪的枪声。艾子和大人,都躲在屋里墙脚下。到天亮时,有人告诉艾子,日本兵把浒湾民团打败了,浒湾城里都是日本兵。艾子就不能再上学了。到半年后艾子再去学校时,看见她读书的那所学校被烧了。

艾婆每次去浒湾,都会想起这些。好多回,艾婆觉得这些事发生在昨天一样。一天走着,一个人问艾婆,那个人说浒(hu)湾还有多远呀?艾婆听了,觉得自己回到了十一、二岁了。艾婆摇摇头,跟那个说我没听过浒(hu)湾这个地方。但说过后艾婆觉得不对劲了,听过嘛。很小就听过,艾婆于是改了口,跟那人说:“叫浒湾,不叫浒(hu)湾。那人说这字明明念浒(hu)嘛,水浒的浒。艾婆说这字原本念浒(hu),但以前乾隆皇帝下江南,把这个浒(hu)字念成浒了,皇帝金口玉牙,不能改的,我们这儿就叫浒湾了。

艾婆这样走着想着,十三、四里路不是太远,晃晃悠悠就到了。

走在浒湾街上,艾婆的感觉总是很好。她不时地叫一声卖柿子。浒湾街上有人认得艾婆,跟她说又来卖王冻冻呀。王冻冻就是柿子,这是浒湾的土活。读书人,不这么叫,叫柿子。艾婆不知为什么,也喜欢学读书人的叫法,把王冻冻叫柿子。不时地有人来买柿子,问艾婆几多钱一个。艾婆说一块钱五个。问的人说一块钱六个卖不卖?艾婆不是斤斤计较的人,是老人来买的话,艾婆就卖。在浒湾,很多人都知道艾婆好说话。一些老人来卖柿子,也不问价,只拿一块钱给艾婆。艾婆晓得是熟客,拿六个柿子给人家。

现在,艾婆走到前书铺街了。一个老人,递一块钱给艾婆。艾婆想也没想,给了老人六个柿子。接着一个年轻人来了,艾婆也给了他六个柿子。年轻人骑着摩托来,衣服穿得很整齐。艾婆喜欢说话,问年轻人说你不是浒湾人吧。年轻人说不是,我是抚州来的。艾婆说到浒湾来做什么呢,走亲戚吗?年轻人说不是,我来看浒湾的书铺街,古时候浒湾的印刷业很发达,明末清初的时候最鼎盛,那时候浒湾印的书远销江南各省,最远的,销到朝鲜越南。艾婆说你是个读书人吧,你说的不错,以前我们浒湾前书铺街后书铺街还有李家巷都是书铺,这些书铺前面卖书,后面是印书的作坊。我那时候在前书铺街口的小学读书,下了课,我总往书铺街跑。在那些书铺里一本一本翻着书看,有时候也跑到后面去看他们印书。艾婆说着,又让自己变成艾子了。艾子记得,以前她往书铺街跑,先生从不责骂,若往河边跑,先生就会打板子了。先生有时候也会带艾子他们到书铺街玩。先生总跟艾子说“临川才子金溪书”这句话。先生说临川和浒湾交界,那儿出了很多才子,王安石汤显祖晏殊晏几道等等多得很。但先生又告诉艾子,这些临川才子最喜欢到浒湾来买书,王安石汤显祖晏殊晏几道都到过浒湾,他们是读了浒湾的书才变成才子的。他们写了书,也拿到浒来刊印。王安石的《临川集》就在浒湾刊印过。先生说着,随手从书铺上拿起一本《临川集》,并翻到一篇《伤仲永》的文章,跟艾子说金溪以前有个方仲永,从小就有诗名,五岁时写过“大海四四方,乌龙盘中央,若遇天才手,飞出好文章。”这样的好诗。王安石回乡省亲闻说此事后很高兴,特意到金溪看望他,鼓励他好好学习。但方仲永后来不求上进,也不读书,变成了一个平常的人。王安石听说,非常难过,写了这篇《伤仲永》。艾子那时候还看不懂先生手里的文章,但这个故事她记住了。艾子那时候每天都往书铺街跑,前书铺街,后书铺街,还有李家巷,都会去。再远一些,艾子会到宋家园去,那儿有一个戏楼。一天戏楼里演汤显祖的《牡丹亭》,有几句唱词,艾子一直记得: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艾子后来还在前书铺街的书铺里看见《牡丹亭》这本书,尽管看得半懂不懂,艾子还是买了下来。

不知为什么,艾婆只要一走到书铺街,就会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这也是艾婆为什么老喜欢到浒湾来,到了浒湾又喜欢来书铺街的原因。现在,艾婆就回到了从前,她眼里,只有自己的影子,而忘了那个跟他说话的年轻人。那年轻人,开始还听艾婆说得好好的,但突然间艾婆不说了,眼里一片迷蒙。年轻人便迷惑地看看艾婆,起身往书铺街去,去钻书铺街那些大大小小的巷子了。

过了一会,艾婆也走在那些巷子里,在巷子里卖柿子。

那个艾子,也在巷子里卖柿子。艾子后来看见艾婆了。艾子说艾婆你也在巷子里卖柿子呀。艾子说浒湾的巷子真多呀。艾子说我都要在巷子里迷路了。艾婆笑笑,艾婆说浒湾的巷子有前书铺街后书铺街李家巷占家塘仁里街 共九条大巷子,每条大巷子又有横横直直的九条小巷子,一共有九九八十一条巷子。艾子说这么多呀,难怪我都蹿不来了。艾子说蹿不来,但还是蹿走了,倾刻间转过一个巷子不见人影了。

艾婆便一个人走在巷子里,还喊:“卖柿子。”

一个女孩,从巷子里出来了。艾婆以为是艾子,便喊艾子,说你这鬼丫头怎么又蹿出来了。但喊过,艾婆发现那不是艾子。艾子挑着两只篮子,这女孩没挑篮子,只打一把花伞。但这女孩确实像艾子,如果把这女孩的伞拿走,在她肩上放两只篮子,那这女孩活脱脱就是子艾了。

那个到浒湾来玩的年轻人,这时候站在女孩的前面,艾婆往年轻人跟前走过时,听到年轻人念道: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的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艾婆听过这首诗,艾婆还是艾子时,也打着伞在巷子里走过。艾子打的伞是浒湾冯大生油纸伞,浒湾除了书出名,还有冯大生的油纸伞出名,苏州杭州都有人到浒湾来买伞。这伞淡淡的红浅浅的绿,十分好看。不管是晴天雨天,浒湾大大小小的巷子里,来来去去总飘着许多红的蓝的绿的伞。艾子看着那些伞就喜欢,后来也赖大人买了一把。一天打着伞在巷 子里走着,看到一个读书模样的年轻人也念着丁香什么的。艾子当时要赶去上学,打着伞走了。但丁香什么的几句,艾子一直记着。艾婆没想到过去了好几十年,这个年轻人又念着这样的诗。艾婆有些好奇了,跟年轻人说:“你在念诗吧,这诗我听过。”

年轻人说:“这是戴舒望的诗,你真的听过吗?”

艾婆说:“我年轻的时候打着伞在巷子里走,一个先生在我后面念这首诗,我一直记着。”

年轻人说:“你以前一定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艾婆还是不懂。

说着话时,那打伞的女孩走近了,艾婆问着她说:“你打的是浒湾冯大生的油纸伞吧?”

女孩说:“冯大生油纸伞,冯大生油纸伞是什么伞?”

艾婆说:“以前我们浒湾最出名的伞。”

女孩说:“我们浒湾不是书出名吗,油面也出名,还有伞出名吗?”

艾婆说:“有,早先冯大生的伞卖到苏州杭州,到处都有人打我们浒湾的伞。“

女孩一脸的惊奇。

下午三、四点钟,艾婆才卖完柿子。走出小巷,艾婆又走上了河堤。

艾婆要回家了。

下午起了些风,吹得堤上的芦苇在艾婆跟前欢快地跳舞。抚河里吹起了白白的浪,哗哗作响。河的尽头看不分明了,一片烟波。这景至让艾婆想起了“烟波古浒湾,诗书满人家”这句话。这话也是先生说给艾婆听的。艾婆只读了两年书,艾婆觉得这两年书读得太有味了,像吃到甜甜的柿子,甜到了心里。

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艾婆看见一个女孩坐在堤上哭。女孩也是十一、二岁的样子,哭得满面泪水。艾婆走过去问女孩哭做什么。女孩哭着说大人给我打油的十块钱掉了。艾婆说找呀。女孩说找了。艾婆说再找。女孩说找不到了,这么大的风,钱不知吹到哪里去了。艾婆说这怎么办呢。艾婆说着时,从身上拿了十块钱来,艾婆说我给你十块钱吧,你去打油,然后回家。女孩就不哭了,抹一抹眼泪,女孩脸上有了笑意。

艾婆也笑,挑着空篮子走了。

过了王家渡,就到傍晚了。秋天,白天短,迷迷蒙蒙天就快要黑了。有两个人,从前面走了来。艾婆见了,问一声:“你们做什么去?”

两个人说:“去找艾子。”

艾婆说:“找我呀?”

两个人说:“找艾子。”

艾婆说:“我是艾子呀。”

两个人就笑,跟艾婆说:“艾婆,你老糊涂了呀?”

同类推荐
  •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我的天堂

    我的天堂

    来自现实的苏州的文学报告,它密集而动情地传递报告了苏州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刻变化,文学地表现了苏州人在现代生活中勇于革新创造的精神和聪明务实的性格力量,是现实苏州的很好文学读本。
  • 黑与白

    黑与白

    文学评论集,收40余篇,既有对卷入市场以后文学流变现状的客观描述和前景的宏观预测,还有密切追踪作家作品,潜心琢磨新的批评路向的探索。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本书从明清画集如《唐诗画谱》、《诗余画谱》、《古今名家画稿》等书中挑选出与元曲意境相合的画89幅,相互配合。收录了伯颜的《喜春来》、关汉卿的《大德歌》等三百首元曲。
  • 德古拉之吻

    德古拉之吻

    本书以日记的形式,勾勒出一段不为人知的诡秘往事。一场交易,让英俊、高贵的德古拉伯爵来到伦敦。他的出现引起了乔纳森·哈克的注意,他意识到在德古拉伯爵怪异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他竟然是个拥有不死之身的吸血鬼……此时的伦敦陷入了黑暗之中,到处充斥着迷失、噩梦与鲜血。陨灭或者重生,复苏还是沉睡,用跳动的心换来永生,你可愿意?
热门推荐
  • 金牌夫人:别惹逆世依小姐

    金牌夫人:别惹逆世依小姐

    穿越美女被当地老百姓尊为“仙姑”,有面子又有身份。然而却意外的遇到了长相一模一样的冒牌者,假仙姑为了争权夺利,频繁利用穿越美女的身份招摇撞骗,冒名约会,冒名交友,冒名结婚,甚至冒名上床,搞得亲朋好友难辨真假,害得大色狼县太爷被戏弄的哭爹喊娘。而穿越美女却频频受挫,屡遭陷害,有苦难言。超级能量离奇失灵,惩恶扬善反被误解,叫天天不应,谁来救救21世纪调皮小美女。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本书包括人物春秋、要事回眸、史迹觅踪、典制与文化、历史典故等。
  • 聊斋志异(青少版名著)

    聊斋志异(青少版名著)

    《聊斋志异》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鬼狐花妖的世界,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所以说,它既是一部“搜抉奇怪”、“ 事涉荒幻”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又是作者“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蒲松龄神鬼狐妖画苍生,驰想天外的志怪,是沧海桑田的人生,人神交往,人鬼交替,人妖转换,花妖狐魅异化为芸芸众生,构成聊斋最和谐的美。《聊斋志异》成为集志怪、神话、寓言于一体的小说宝典。”《聊斋志异》一书,历代多有评议。由于其深度、广度、明晰度都大大超过文学史上的同类作品,所以清代思想家陈廷机称它是“空前绝后之作”。
  • 万古魔君

    万古魔君

    大千世界,武道为尊,万族争霸。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一个弱冠少年,自幼体弱多病,受尽鄙夷,因觉醒了前世记忆,从此逆天改命,成为妖孽一般的存在。这是一大盛世,天才辈出,美人多娇,且看少年杨玄脚踏八荒,傲视寰宇,登上武之绝巅,成为一代魔君!
  • 香水诱惑

    香水诱惑

    曾经人说过:香水应该是一种与你如影随行,不经忘却却无时不在,而不是一种毫无生命力、标签般的香水味。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味道,它是吸引猎物最高端的秘密武器。
  • 成功人士不说

    成功人士不说

    短跑比赛,只差0.01秒,结果就会差很远。人生中,每天不起眼的细微差别,决定着一辈子的成败!本书从30种微小细节入手,总结了成功的方法,引总结了成功的方法,引用知名人士如马云、史玉柱、巴菲特、比尔·盖茨等人的亲身经验,告诉你为什么只要抓住平常日子中被忽略的机会,就能做出惊人的成就
  • 殿下纯情:我的绝佳男友

    殿下纯情:我的绝佳男友

    我们回家的时候,滟清正坐在地上画画。她头发蓬散着,围裙上全是五颜六色的油彩。
  • 自由

    自由

    《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泰晤士报》《卫报》公推为“世纪之书”,十年来唯一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作家,被加冕为“伟大的美国作家”。多年来,我们以为再也不会读到这样的作品,那种濒临灭绝的真正好看而又伟大的小说。正如人们借由狄更斯来了解十九世纪的英国,后人也可以通过《自由》来了解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美国。《自由》出版前,奥巴马总统急不可待抢先阅读,赞叹“太惊人了”。美国传媒女王奥普拉:“一部惊人的大师级杰作。”《自由》讲述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二十一世纪的一个十年经历的梦想与失败。乔纳森·弗兰岑以悲喜交织的手法,戏剧性地刻画了拥有太多自由带给人的诱惑与负担:无论是满怀情感纠结的家庭主妇、坚持当好人的丈夫,还是精神飘荡不定的摇滚歌手,以及叛逆、迷茫的青春期孩子,原来自由带给我们的,是幸福之外的一切……弗兰岑着眼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充满思考和力量的文字,“记录”各个人物在一个肤浅的娱乐世界里如何挣扎着去学习生存、找寻意义,体察人类滔天的欲望和无边的痛苦,描绘出一幅格局磅礴的时代画像。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