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4900000008

第8章 有一种学问叫闲扯(2)

岁考,针对各府、州、县官学的生员进行,由提学官(省教育厅干部)深入到各级官学主考。类似摸底考试,三年摸两次。摸得好的,有奖励;摸不好的,轻则降级,重则开除。岁考根据生员成绩优劣分为六个等级:一、二等有赏,原不是廪生身份的可以补缺,是廪生身份的给予其他赏赐;三等,不赏不罚;四等挞责不降级,拿鞭子蘸凉水抽,正所谓费尽心力全身投入,弄不好百转千回抽身而出;五等降级,原廪生身份的降为增生,增生降为附生,附生降为青衣(一种吃公粮的生员身份);六等开除学籍,滚回去重考。竞争不是激烈,那是惨烈,越往后越壮烈。岁考摸底,一摸二摸结束后,再来一次大摸底,称之为科考,也是三年两次。凡在此次考中前一二等的生员,即有资格去省里参加省级考试——乡试。如果考中,恭喜你登堂入室,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第四关:乡试由南、北直隶和各承宣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省级),称乡闱,三年举行一次。因考试时间定在八月份,所以又叫秋闱。乡试规模大,难度增加,特别受当地政府重视,但凡中举的,日后不是地方官就是京官,这帮大爷惹不起。考场周围几百米之内戒严,医护人员严阵以待,科举不单单是学问技术活,还是一个体力活。考前先确认身份,禁止找枪手替考(冒籍),一经发现,严肃处理,轻则取消考试资格,重则终身不许入仕。检查完毕,放生员进入号房(类似监狱的小号),每个号房前有官兵站岗。全省生员群集于此,大展鸿图,为自己十年寒窗苦争口气,飞黄腾达,在此一举。

乡试考试分为三场:第一场,考官方指定教材,《四书》、经义;第二场,试诏、诰、表、章等应用文写作;第三场,试经史策论。三场考试,分别在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黄昏时交卷,如果没答完,给三根照明奢侈品——蜡烛。以蜡为限,如果蜡烛燃尽还没有答完,则强行拖出考场。经过这一系列流程下来,考生没个好身体,还真遭不起那华丽的罪恶。考试结束后,考生退场,经收卷、弥封(糊名),然后由工作人员抄录一遍,把握所有关卡,严防作弊,保证公平性,最后送审。

省城每有乡试,都是一次经济创收会,各行各业皆能从前来赶考的生员身上小赚一笔,尤其是药店。朱砂、龙骨、远志、茯苓等中药材会在考试期间销售一空,全卖给了考生,大把大把地吃,三场考完他们的精神还得备受煎熬十日,坐等发榜。当然了,感觉自己没希望的,可以退房回家。乡试乃朝廷重点考试,各省录取名额有限,明代前期名额少,后期增加。南、北直隶在100?130人,其次江西省,再次各省名额以5名递减,最少的是云南,明英宗正统年间名额只有20人。朝廷有尊重知识分子的惯例,地方政府要举行鹿鸣宴,宴请中举者。

乡试考中的称之为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叫“亚元”,第三、四、五名叫“经魁”,第六名叫“亚魁”,其他名次者统称“文魁”。乡试中举的称之为乙榜,登科举人即可授官,但无“出身”,政治资本较弱,多官职较低。举人当个官也不那么容易,得天天往火葬场跑,看今天哪个官员死了,才有补缺的机会。日后仕途升迁也会很吃力。混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衙门里有个位置,忽然发现新来的同事是进士,组织会优先考虑那位两榜出身的同志。所以,只有登龙门考甲榜,一条道考到黑,无怨无悔。

第五关:会试会试考试时间在乡试结束后的次年二月份,所以叫春闱,地点在京师,由礼部主持。这是一次全国性考试,全国各省举子几千人,云集京城,此次考试为朝廷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掌握帝国未来的命运。这就是一场国家级的大型招聘会,谁会是帝国未来的内阁首辅,谁是兵部尚书,悉数从这些举子中产生。会试如果考上了那就是考上了,不再有落榜之说,因为接下来的殿试不过是把这些考生分个等级,给个不同的政治出身。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考试内容和流程与乡试基本一致,只是规模更大,工作人员更多,监察更加严格。考中者统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会试录取人数不恒定,明初无定额,最少的一次只有32人,最多达472人。自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后,一般取300名。有特殊情况,如增设恩科,扩招名额一般在50?100名。录取名额是一场各省教育水平的较量,比如浙江、山东的考生人家水平高,云南、辽东的考生就是弄不过人家。明初,因为会试取士问题,朱元璋杀了两名主考官。明仁宗时期,该问题由杨士奇搞定,确定南方录取名额占六成,北方录取名额占四成。此后,仅有名额变化,分地取士的原则始终保持不变。

最后一关:殿试考场设在奉天殿或文华殿,因此得名。殿试是“天子亲策于廷”,所以又叫廷试,考试很简单,就一场策论。时间在三月初一,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阳明出生那年),改为三月十五。殿试名次分为一、二、三甲。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一般95名左右),赐进士出身。

二甲第一名叫传胪;三甲若干人(一般是200名左右),赐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皆称进士。发榜后,皇帝赐进士宴,称为“恩荣宴”。由此可见,状元相当难考,经过多场次考试,程序复杂,变化无算,能考中已是万幸,更何况“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自有科举以来,一千四百多年,一共才出了十五名文科连中三元者,明朝有商辂、黄观两名。另,连中六元的(县、府、院试三个第一名考上秀才的,称“小三元”)只有两人——明代洪武年间的黄观和清代乾隆年间的钱棨。

爱国红心,一语无情碎

王华丁忧结束,入京起复为官。闻听王阳明乡试中举,王华非常高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状元的儿子果然不差,说考就考上了。王阳明回到北京,王华先赞扬后教诲,虽然考中举人,但那不是目的,不能骄傲,要更进一步。现在是关键时期,没事儿别像当年似的玩失踪,努力复习,准备明年的会试。父母在耳边嗡嗡叫,王阳明像所有高考的考生一样,心不在焉地应付着。

转过年来二月份,会试来了。王阳明与浙江籍举人胡世宁、孙燧等见面相聚,谈谈关于考试等诸多问题。

按说能参加会试的乃一省精英,不是等闲之辈,这种全国性考试谁心里也没底,举子们表面轻松,内心紧张,毕竟关乎他们未来一生的命运。王阳明则不然,大大咧咧的,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细眉凤目,小眼神儿足以秒杀任何人。

会试发榜当日,京城举子痛哭失声,有激动的,有没考好憋屈的,有的闲着没事凑热闹的,还有上吊自杀的。浙江籍考生中多有中举,王阳明却黯然失色,没考上。后,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殿试,胡世宁、孙燧金榜题名,俱在三甲。胡世宁三甲第二十八人,全国第一百二十一名;孙燧三甲第一百八十七人,全国第二百八十名。

儿子落榜,王华处之泰然,他没去责备王阳明,这时候的人最需要理解和安慰,何况儿子肺病缠身,身子骨羸弱。落榜已成事实,骂他两句不解决问题,搞不好他想不开再跳楼喝药裸奔自尽。王华找一帮文坛好友,单位同事,在家里举行了一个聚会,场面很大,活动主题是“论如何安抚落榜考生受创伤的心灵”,所有家长值得借鉴一下。宾客们各抒己见,对于王阳明落榜表示强烈同情,并对他有能力考中进士给予高度肯定,说的话基本上言不由衷。

文坛茶陵诗派代表人李东阳喝多了,忘记今天活动的主题。一看王阳明不就是那个挺野的、离家出走、行为古怪、有点歪才的孩子嘛!李东阳心想王阳明一挺牛的主儿,志在必得的,现在怎么没考上?

李东阳道:“你今年考不上啊,来科必为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李东阳当场给王阳明出了一道“假如我是状元”的作文题目。刀架在脖子上,不发挥也得发挥,王阳明提笔瞬间完成。《来科状元赋》已经失传了,不知写的什么内容,想必一定文采惊艳。诸位宾客看完后,极为震撼,大呼天才,表示了高度的赞扬。李东阳微微颔首,当年他可是名满京城的神童,四岁能写尺寸大字,被召入宫。李东阳人小足短,跨不过门坎,考官笑道“神童足短”,李东阳随口对答“天子门高”。代宗朱祁钰非常喜欢他,把他抱在怀里吃螃蟹,出了一联“螃蟹浑身甲胄”,李东阳瞬间对曰“蜘蛛满腹经纶”。朱祁钰大赞:此儿他日做宰相。李东阳轻易不夸人,但看了文章后,不由得在内心叫出当年欧阳修那句“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的赞叹。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丁酉科进士考试,考官梅尧臣发现一篇名为《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文章,惊为天人。拿给主考官欧阳修批阅,欧阳看后大为震惊,试卷糊了名(弥封,防止作弊),不知谁的,但欧阳断定此卷很可能为得意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欧阳将此卷取为第二,原第二的卷子取为第一。欧阳对梅欣然道:“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啊!”最后一揭榜,两人傻眼了,是眉山苏轼的。状元是福建浦城的章衡,欧阳的得意门生曾巩也考中了进士,只不过排得挺远。同榜中进士者还有程颢、吕惠卿、苏辙(苏轼弟)、曾布(曾巩弟)、张载(程颢表叔)、章惇(章衡堂叔)。

聚会结束之后,有人看王阳明那个牛哄哄的样儿,气不打一处来,尤其他当众展现超强文才,羡慕嫉妒恨,于是私下里议论,这小子如此猖狂,若真让他考上,眼里岂能容下吾辈?

三年后,王阳明卷土重来,又没考上,这次原因是“忌者所抑”,意思说有人故意搞鬼把王阳明弄下去了。窃以为这一说法不成立。明朝科举制度严格,钻空子的可能性不大,国家对科举极为重视,有几人敢拿自己仕途开玩笑。更何况卷子弥封、誊录,经过几道手续后才到阅卷老师手里,根本不知道哪个是谁的。原因只有一种解释——不适应,王阳明还不适应科举,心思没用在这上面,自然不可能考中,就好像有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识渊博,学问很深,但一考试保准在后面,只能解释为不适用这种应试形式。当无力改变时,你只有慢慢适应。

发榜当日,京城眼泪泛滥成灾,王阳明一样毫不在乎,与人说道:“举子以落第为耻,我以落第动心为耻。”心怀坦荡,等闲视之。人间百态,怀着一颗平常心,遂使海阔天空一路蓝。

梁启超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投南海先生康有为门下。康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犹如当头棒喝,令梁冷水浇背。时康为秀才,梁为举人,梁是奔着学问来的,功利心没那么强。1893年,康中举人,师徒二人于1895年携手入京参加会试,此时梁之学问已超过了康。会试主考官徐桐嘱咐众考官说凡措辞文风与当年康给皇帝写的《上清帝书》相似者,一律不取。梁的答卷文采勃发,见解深刻,被误认为是康所作,故而直接落榜,而后康高中进士第八名。梁以超世之才掩护了康,落榜后,也只是微微一笑而已。

落第后,王阳明跑到余姚老家散心,组织了一个诗社,找两个德高望重的知识分子,就能开个书院。类似今日的网友弄的文学社团,闲着没事儿约出来,吃吃喝喝,写点儿相互吹捧的诗文,评论时政,发发牢骚,顺便骂骂内阁那帮孙子,没啥技术含量,也没营养价值。在明朝,诗社这种非官方文学团体,可以自由组织。什么事物发展到极致都将变了性质,诗社、书院等文学教育团体后发展成了一股政治力量,政党之雏形。比如顾宪成的东林书院,是为明朝末年东林党之始。

同类推荐
  •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唐代学者颜师古对“太上皇”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也就是说.它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封建皇帝对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正是如此,在我国漫长的帝制时代中,皇帝前后递嬗,有数百人之多,但真正做太上皇的却只有寥寥数人。原因很简单,皇帝宝座的诱惑力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一个人一旦坐上这个宝座,就不肯轻易下来。一般而言,帝制时代的皇帝们大抵有三种命运: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外来的武力赶下台.要么是活着让出皇帝宝座。
  •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如玉般温润,但她们的爱恨足以倾城。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或拥有绝代风华,或身负才情千万,或经历曲折离奇。作者以女性的直觉,现代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体味她们的落寞,解读她们的惆怅,展现她们的美丽与哀愁。林徽因、陆小曼、阮玲玉、张爱玲、孟小冬、潘玉良等知名女子的人生情感故事,或凄婉,或无奈,或哀怨,或浪漫。24位民国时期绝世奇女子的秘辛往事,追忆100年前那些乱世佳人的喜怒哀乐、人生起伏。
  •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是中国观代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他们相交于中国社会最动荡不定的年代,几乎联袂介入了全部重大历史事件,而其历史纠葛,从来众说纷纭,亦明亦暗。《王朝柱精选文集:张学良和蒋介石》以颇具权威性的史料,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张学良和蒋介石沉浮相关、衰荣相联的特殊关系,写出了他们之间或亲或疏:或分或合,或一致或相悖的变化,都曾给予中国历史以极大影响……
热门推荐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老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详尽描述了苏东坡的生平。在文学上,苏东坡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政治上,苏东坡虽然多次被贬,但始终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情感上,苏东坡的两位妻子均早早离开人世。在本卷中主要讲他的第三位知己王朝云,王朝云在苏东坡最困难的时候对他不离不弃。但是在苏东坡被贬“天涯”之际,也不幸染病早逝。
  • 安迪密恩的觉醒

    安迪密恩的觉醒

    统治全人类的教皇将号召教会的全部力量,展开以“圣战”为名的血腥屠杀,而伊妮娅,是唯一能与之对抗的人。永生的代价是什么?残存的内核,又有什么样的险恶动机和秘密?移走地球的“神秘人”是谁?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伊妮娅知晓。而谜一般的伯劳——是怪兽、天使,还是杀人机器——也将最终显露出它身上悬而未决的两大谜题:它的起源和目的。
  • 早这么想就对了

    早这么想就对了

    思维能力在人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也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都将使你离成功更近一步。《早这么想就对了》精选365个经典的思维游戏,让读者和全世界最聪明的学生一起思考,逐步形成有条理、有创新、有辨别能力的黄金思维体系,从而提高读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轻松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 神医火凤

    神医火凤

    她是世界佣兵之王火凤,腹黑狡诈,睚眦必报,医术高超却心如蛇蝎。他是华夏特种兵王苍狼,铁血冷酷,手段毒辣,风华绝代却心硬如铁,冷漠无情。他是官,她是匪。一场意外,他与她双双遇难……她,候府嫡女慕容火凤,容貌倾城,被誉为东离第一美女,却是一个从小疯癫的疯子,众人称之疯小姐。他,帝王之子南宫宸天,兰庭玉树,姿容无双,然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子,被众人称之为傻王。一道圣旨,疯妃配傻王。洞房夜,盖头揭开,四目相对,火花四溅。看着对方熟悉的容颜,火凤咬牙切齿:“苍狼,你还真是阴魂不散,怎么哪都有你?”闻言,他勾唇邪魅一笑,欠扁的吐出三个字:“缘分啊!”当傻王不傻,当疯妃不疯,且看穿越夫妻如何携手坑骗天下?
  • 我为球狂

    我为球狂

    这是继畅销80万册的小说《我为歌狂》、《我为画狂》之后,再度隆重推出的一部火爆的青春校园小说《我为球狂》,延续畅销80万册的销售记录,中国第一部校园即时读本,发生在这个春天的故事,星城高中的足球王子杨奔奔VS篮球帅哥张欧杰,到底谁是强中强?还有活泼靓丽的艺术队队长苏画画,温柔婉约的美女班长舒婷婷,闪动着友谊、情感、梦想的时代之歌,让您无时无刻不感受着这群年轻人身上跳跃的激情和生命的活力。
  • 身价:社交的潜规则

    身价:社交的潜规则

    曾几何时,人们是按照阶级来界定身份的。当阶级成为一个历史的名词之后,“阶层”一词开始进入大家的视线。一时间,众多的专家学者为“富人、中产、穷人”的定义争执不休,我们这些日日为了生活奔忙的蚁民,更是搞不清自己的位置,拿不准努力的方向。
  • 赤血令

    赤血令

    平凡年轻人如重生一样来到镜蓝大陆,携带着家传功法,书写新一代神话!实力至上的世界,女人,权势,财富紧紧相连。战兵团中的女子,家族的千金,逃亡的公主,皇朝的女王,龙族的公主,一个个绝色美女与聂鹰不期而遇,演绎出一曲惊心动魄的传奇……
  • 流光婉然,爱如旧时光

    流光婉然,爱如旧时光

    ,渐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摆放在了一个平凡得有些渺茫的位置上。接踵而至的便是一些同样孤寂的影子的拥围,曾经的特殊,最终连同浮光掠影一起被淹没在厚厚的尘埃里
  • 非凡创意

    非凡创意

    如何成功创意成了多数企业的难题!读读这本书吧,看看成功创意有什么秘诀!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企划创意、投资创意、商旅故事几方面。主要介绍创意与创新的理念谋划与严密的准备。 本书没有艰深的理论,没有难懂的术语,只有若干通俗易懂的小文。从结构上看,有故事,有点评,故事娓娓道来,点评恰到好处;从内容上看,既有赚钱的绝招,又有策划的妙法,平淡中体现创意,直白中透露高招。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