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4900000019

第19章 文化与愤怒(1)

写信,王阳明的杀手锏

王阳明的心学一传十十传百,在通讯不发达的明朝,很难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惊人传递速度。很快,他的心学震惊了州府,思州知州派人前来问责。这也不怨人家知州大人,老王来到龙场驿也没跟人家打招呼,大剌剌地上任了。其实这也没什么,龙场驿破败不堪,在那儿工作,等于与魔共舞,能不能活着还得两说。知州大人知道你来了,万一你死了,还得派人去埋你,所以假装不知道。可是老王搞出了动静,那些土著当地人不遵纪守法,经常搞恐怖行动,在积怨很深、言语不通的前提下竟然被王阳明训练得服服帖帖的,哪个长官见了都有气,对当地衙门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知州的人来时,老王正在龙冈书院讲心学,书院里的听众挨肩接踵的,人满为患。来者相当嚣张,一进屋大喊道:“哪个是驿丞王守仁?滚出来!”

人群中闪出一条道,讲堂上老王岿然不动,淡淡地说:“我就是!”“在此干了三年,竟然不去州府报到,成何体统?跟我们走一趟。”

来者一点不客气冲上来要绑人。他们似乎忽略了听众们的情绪,要知道座下听众夷人居多,还有相当一批中土的罪犯,总之一句话,他们都是亡命徒。在人家地盘上闹事,等于找死。王阳明是他们的精神领袖,你动一下试试?

说时迟那时快,突然有人大叫了一声,蜂拥而上,对着来者也不客气,打得鼻口蹿血,狼狈逃回。

老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那帮人回去一渲染狠狠地告他黑状,事态将难以控制。反过来一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已经修炼到心学最高境界,死都不怕,人生还有什么可怕的?另外,以老王的政治觉悟来判断,这件事思州知州应该不会有大动作。因为这件事的背后是——民族矛盾!最难解决,也最不好解决,哪个当官的都不敢碰这个暗礁,碰上了,乌纱不保。

思州派来的人被打了屁股,哭爹喊娘地跑到了州府告状,哪是打屁股,分明是打知州的脸。思州知州大怒,要给王阳明来点颜色看看。武的不行,只能动文的,看来王阳明没那么简单,还得跟他斗智斗勇,按察副使毛应奎出马。像这种监察机关人员,基本可以与地方大员平起平坐,无论多大官员,在人家面前气焰总矮那么一分。官大一级压死人,按察副使出马,够王阳明喝一壶的。

毛大人感觉这趟没白去,见到了野蛮人的精神领袖王阳明,本想骂他两句,没想到三言两语之下,他完全处于下风,深深地被王阳明的人格魅力和学问打动了。于是,毛应奎就和王阳明掏了心窝子: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你得罪地方长官是福是祸自己掂量掂量吧!这件事要摆平也简单,知州大人无非颜面过不去,给他个台阶下即可,最后给老王指了一条明路——写道歉信!道歉信、忏悔书官场常用,它是一种避祸的手段,没人追究那东西是不是发自你的内心深处,就好比发誓一样,等于没说。

老王满口答应了,把毛大人打发走了!毛大人乐呵呵地打道回府,论地缘他们还算老乡,虽然隔得挺远。王阳明也没有传说中行事怪异,为人差劲,死木头疙瘩一块,挺好说话的。在官场里混了半辈子,这点觉悟应该有的。过了几天,毛大人收到了王阳明的来信,打开一看,吓了一跳。

老王在信上说:

毛大人,您让我去给知州大人道歉,如果不是你把我当兄弟看,绝不会给我指这条明路,深表感谢。磕头道歉乃本朝的规矩,那都无所谓,但是每个人都有原则。当年,我因上疏得罪刘瑾,都没有给他道歉,那是因坚守了我的原则,我做得对,如今也一样。是知州大人派人辱我在先,群情激愤在后,我没有去煽动任何人,所以想不出给知州大人道歉的理由。该磕头却不磕头那是错误,不该道歉而道歉,那是自取其辱。我在这里,与瘴疠蛊毒为伴,魑魅魍魉为友,每天都面临死亡。倘若太守欲要加害于我,我只当瘴疠毒虫罢了。生死我已然勘破,性命我都不在乎,我岂能因此而动吾心哉!

毛应奎看完了顿时无语,想不到王阳明居然来了这么一封信。毛大人把信原封不动地拿给了思州知州。知州大人读后,顿觉汗颜,太惭愧了。仔细想想真犯不上,知州官阶五品,是地方一大官,跟一个不入流的驿丞较什么劲呢?

了不得了!经过此事,王阳明名声更响,十里八村的老少爷们儿全过来听讲。当地很多衙门高官希望能请王阳明吃顿饭,对于心学有听懂的,有感兴趣的,有附庸风雅的,总之老王火了,一夜之间,爆红西南。学术界人士能够走红,全在他的学识修养和人格魅力。上过百家讲坛的学者教授很多,真正能被公众接受认可的,也就那么几个。

人怕出名猪怕壮,王阳明所在的龙场驿每天跟赶集似的,人仰马翻,挨肩接踵,你无法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盛况。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书是个苦差事,要走捷径就是听高人给你讲一讲说一说。兴许你很久没有想明白的事,会在高人的指点下,豁然贯通。

水西宣慰使闻听王阳明大名,敲锣打鼓地送米送肉送金银,热情洋溢,还派人伺候王阳明。老王一口拒绝了,理由很简单,他是被贬之人承受不起。金银钱财这里用不上,大米猪肉留下。就这样,那位官老爷对老王非常照顾,三番四次后老王发现不对劲。水西宣慰使对心学不感兴趣,他们不沾亲带故,以往没什么交集,就算对他特崇拜,也不能像祖宗似的供着,殷勤献得太过分。老王脑瓜子一转悠,但凡这种情况定然有事相求。先吃猪肉,等他自己说。

吃人家嘴软,老王不吱声,你舍得送,我就有勇气吃,不吃白不吃。终于有一天水西宣慰使说出了他的意思。老王一听,头皮发麻,这家伙胆子太大了,这个也敢干?水西宣慰司境内有多处驿站,诸如金鸡驿、奢香驿、谷里驿,跟龙场驿差不多,年久失修,不怎么用了。但这几处驿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居于要冲。水西宣慰使瞅着心烦,多好的一块地方,弄几所破房子往那里一戳,浪费资源。于是他想把驿站撤掉,合理利用资源!心里没谱儿才来问老王。这位兄台很猛,他的想法早了毛羽健很多年。

王阳明哑然失笑,什么叫异想天开,说的是他啊!老王当即修书一封,明确指出:你有裁撤驿站的想法非常危险。太祖留下的东西必有它存在的意义。破坏了国家交通大动脉,谁能担当得起?当今天子都不敢提的事儿,你居然敢提?正所谓跟阎王爷耍大刀——嫌命太长了吧你!

水西宣慰使见信后,惊得一身冷汗,若不是老王提醒,今日岂能苟活于此?赶紧派人拉着大米猪肉亲自赶往龙场驿,听老王讲心学,成了他的学生。多掌握点文化知识没啥不好,至少知道哪儿深哪儿浅。

没过多久,又发生了一件事,还是水西宣慰使那儿。他管辖之内,一姓宋的酋长手下人造反了,领头的叫阿贾、阿札,声势不算浩大,可是对宋酋长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社会产业破坏。宋酋长几次向水西宣慰使求救,这位老哥热情招待,答应得挺好,就是不发兵平叛,跟他急?急不得!没辙了,宋酋长黯然回去独自支撑。这件事被王阳明知道了,老王被气得不行,这官怎么让他当的?脑子里进土了,政治素养如此低下。王阳明当即给他写了一封信。自从悟道之后,老王写信的功夫与日俱增,水平相当高明。

水西宣慰使接到王先生来信,打开一看,同上次一样,又惊了一身冷汗,赶紧发兵平乱,没几天,平定了。

王阳明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么神奇?其实很简单,老王提醒他说叛乱是在你地盘发生的,谁都看出来你懒得管,如果任由发展事态严重了,把你地盘搞得天翻地覆,届时朝廷怪罪下来,你难辞其咎。轻则乌纱不保,重则身首异处。生活中有些人喜欢钻牛角尖,明明很简单的道理,如同驴拉磨,就绕不开那个圈。

经过几件事,官方认为王阳明确实是难得的人才。这样的能人让他当个驿丞,高射炮打蚊子太可惜了。

正德四年(1509年),贵州提学副使席书深入到龙冈书院,前来视察。王阳明的春天来了!

束脩之礼,文化一点一点没了

席书,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三甲一百一十二人,全国第二百零五名,与刘瑾心腹张彩同榜。席书干过山东郯县知县,在任期间,政绩突出,修了一系列基础设施,诸如水利、学校等,等席书卸任了才见成效。人民感激这任好知县,自发地立祠树碑,以示纪念。

弘治十六年(1503年),云南发生地震,中央派侍郎樊莹前去视察。樊莹转了一圈,实在没什么可以报告的,于是上疏朝廷说当地官员救济不力,致使灾情扩大,要求罢免云南监司以下官员三百余人。朝廷派了个白痴去调查,天灾本无法预测,罢免官员有什么干系。席书时任户部员外郎,他觉得樊莹的调查报告太过荒唐,根本不靠谱。席书遂上疏力陈辩驳,豺狼当道,安问狐狸,一针见血,直指时政漏洞。正德年间,席书任贵州提学副使,相当于现在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席书一直很有作为,后任福建省长,听说朱宸濠造反了,当即集结两万兵力开赴前线,可惜部队到的时候,已经被王阳明摆平了。

席书来到地广人稀、教育落后的贵州,初衷不改。想要改变教育光有设施还不够,关键得有人才。在席书日坐愁城的时候,人才出现了,龙场驿有个王阳明,看一下地图,原来人才就在他眼皮底下,贵阳府到龙场驿直线距离仅二十二公里。

席书找到王阳明,直接提问朱熹和陆象山有什么不同。老王对这位长他十余岁的领导甚为尊敬,他撇开了“朱陆同异之辨”,对席书讲了他的所感所悟。席书没懂,抱着怀疑的态度回去了,思考了一晚上,次日又来请教。这回老王用了一个浅显的知识分子都懂的儒家五经的理论,来证实他提出的知行合一的观点。席书略有所省,稍微明白了点儿,带着疑问又回去了!如此往来四次,豁然大悟:“圣人之学复睹于今日。朱陆异同,各有得失,无事辩诘,求之吾性本自明也。”

武侠小说中经常会有这样一个奇遇套路:一少年,往死里落魄,一不小心掉进悬崖,本来长得挺惊悚,竟摔成了遗世独立,闭月羞花。见悬崖峭壁上镌刻绝世高手穷尽一生精力总结的武学秘籍,然后比画两下子,全都学会了。一出去,生灵涂炭,各路高手被打得一个个体无完肤。假得太真实了,对绝世高手也是莫大的讽刺,他留下的又不是广播体操。诚然,王阳明思考了近乎三十年的哲学问题,常人岂是一时半刻所能领悟的。

席书心里有底了,王阳明真才实学,如假包换,这正是他需要找的人。席书找到毛应奎,两人商量决定,把贵阳书院重新修葺一番,再去找王阳明。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王阳明在龙冈书院照常讲课,座下有夷人、中土犯人和来自附近的旁听生。没有人发出异响,也没有人搞小动作,他们都在认真听王先生讲课,纵然有的听不懂,他们那股精神头却说明了他们认真的态度。正在这时,书院外声音嘈杂,似乎来了很多人。王阳明急忙走出去,只见贵州提学副使席书率领穿着青衿的贵阳书院生员,特来聘请王阳明为贵阳书院特级教师。诸生每个人手里都提着十条干肉,向王阳明行束脩之礼。

这个场面非常盛大壮观,对一个学问家来说,此乃最高荣誉。王阳明讲学是他的乐趣,自从他发明了心学之后,讲学成了他的义务。他要把心学传递出去,不能老死一生带进棺材里,他一直希望能有这样的机会。教育工作者面对此情此景,心里最柔软的那一部分被那庄严神圣的尊师之礼所感动,王阳明尤是。他的心学不能一直在山沟沟里,面对言语不通的夷人讲授。他需要一个更宽广的舞台,前提是官方要认可。现在,席书,贵州最高教育长官,代表官方,率领贵州最高学府诸生前来行聘。

王阳明冷静地说:“龙场驿丞王守仁才疏学浅,恐误足下前程,诸位请回吧!”

诸生拜道:“先生在上,受学生一拜。”声震四野,响遏行云。王阳明又说:“龙场驿丞王守仁才疏学浅,恐误足下前程,诸位请回吧!”诸生再拜:“先生在上,受学生一拜。”声震四野,还是响遏行云。王阳明还说:“龙场驿丞王守仁才疏学浅,恐误足下前程,诸位请回吧!”诸生再拜:“先生在上,受学生一拜。”声继续震四野,响遏行云,更为嘹亮震撼。

为什么要说三遍呢?没办法,这是规矩。中国自古以来有尊师重道的光荣传统,经过不断传承和发展,现在已经消失了。《国语·晋语》说“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古代教师的地位非常崇高,与父亲、君王并驾齐驱。师死,学生要为老师守丧三年,并有义务照顾老师的家属。

学校里有很多规矩礼仪,入校之前先要行释奠礼,祭奠儒家先贤,如孔子、颜回、冉有等,先贤中孔子和颜回的地位最高,至于曾参、子思、孟子都排在后面。释奠礼实际上是祭孔,始于汉高祖时期,汉武帝时期达到一个顶点,之后落寞,唐宋时期又被拔高,明朝时孔子地位有点落后,清代又恢复了地位。

释奠礼隆重庄严,用太宰的规格,即供奉牛、羊、猪,一年最少祭奠两次,春一次,秋一次。在州府一级别的由当地最高教育长官主持典礼,州府其他高级官员必须参加,僧道、百姓也通常前往参加。献祭分为三个过程,依次是初献、亚献、终献,分别由州府一、二、三把手作献。献祭后要经过读祝文等流程,然后全体人员行三拜九叩之礼。由此可见,古代对教育非常重视。清代更甚,规定八月二十七为孔子诞辰日,全国人民斋戒一天。

释奠礼是学校的开学大礼,还有很多小礼,譬如择菜礼。第一次入学的学生行此礼,用蔬菜水果祭奠先师,表示对老师的尊重。

束脩礼,始于孔子,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说只要是自愿送十条干肉作为礼物的学生,我没有不对其进行教诲的。从这以后,学校便形成了束脩之礼。束脩,即捆在一起的干肉,每束十条。在古时候干肉是奢侈品,属于大礼,当送给亲爱的老师。

这个礼仪过程,如前文所示,学生穿青衿,青色交领长衫,明朝时考中生员(秀才)才有穿青衿的资格。学生手里提十束干肉,恭恭敬敬地立于学校门外,老师则站在教室台阶上问学生干啥来了,学生说拜师,一定要说得非常诚恳,虚伪到无比真诚那种。老师说自己才疏学浅教不了你,学生再拜,老师再谦虚,如此往来三次。老师被学生的一片诚恳所感动,勉为其难收下,束脩礼结束。

从此,王阳明兼职贵阳书院特级教师,心学的种子在贵州大地生根发芽,一点一点,光耀世界。正当王阳明热火朝天地干着教师工作时,他的首席大弟子兼妹夫徐爱不远万里跑了过来。这让老王感慨万千,好几年了总算盼到了亲人,可是徐爱让他空欢喜一场,敢情人家不是专门来看他的。

千万次地问,何为知行合一

徐爱,字曰仁,号横山,绍兴府余姚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二甲一百一十三人,全国第一百一十六名。与王阳明关系特殊,是他老乡、是他妹夫,他们还是师生。徐爱这名学生聪敏好学,为人温和谦恭。王阳明对他的评价是“徐生之温恭,我所不逮”。徐爱因为一封信才不远千里,翻山越岭地跑来找大舅哥。

同类推荐
  • 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山西关夫子——关羽,生前为将、为侯;死后封王、封帝;成圣、成神。他的传记载于史籍,他的故事在说话、话本、小说、稗史以及民间口头演绎流传;他的形象在戏曲舞台上勾画塑造;他的道德情操被讴歌赞颂;他的“神灵”被膜拜奠祀,以致于“庙食盈寰中,姓名遍妇孺”,成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影响久远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他的崇拜长期不衰。非但如此,就是在国外如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关羽也受到相当的崇敬,有众多的信徒。
  • 雷锋1940—1962

    雷锋1940—1962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像是一个“共和国长子” 式的角色。他代表了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努力朝着共产主义前进的“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 这个让人如雷贯耳的雷锋,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其实雷锋一直都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他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
  • 创造艺坛神话的璀璨明星

    创造艺坛神话的璀璨明星

    本书介绍了创造艺坛神话的璀璨明星,人物包括:好莱坞电影奇才,国际影坛第一代功夫巨星,太空独舞,时尚百变女王,舞之女神:篮坛飞人,一代球王,美国人的心灵女王,喜剧表演大师等璀璨明星。通过他们的简介、生平、经典语录、以及影响领袖生平的传奇事件几方面,向读者真实还原明星的传奇人生。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

    保加利亚现代文学大家,阿尔巴尼亚现代文学大家,塞尔维亚和黑山现代文学大家,意大利现代文学大家等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活着,因你而美丽

    活着,因你而美丽

    以大量翔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呈现出盛志勇院士在我国烧伤医学上的巨大贡献。这同是地是对整个人类未来的贡献。,这是描述我国著名烧伤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的长篇传记。作者以尤其动情的笔调咏叹了主人公毕生倾力于青春美丽、生命美丽的烧伤外科学
热门推荐
  • 替身新娘

    替身新娘

    暗夜里,沉寂中可以听见水珠落在地板上的细微声响,滴答滴答,如同死神那轻微的脚步声。风卷起了厚重的窗帘,带来一阵清晰的空气,也吹来了夹杂在空气里那淡淡的血腥味。“为什么?”声音断续着,角落里,蜷缩的男人如同被汽车碾压过的破烂娃娃,微弱的气息下让人感觉到他离死神愈加的近了。“为什么要杀我?”喘息着,从苍白而干涸的嘴角里终于吐露出一句完整的话。一滴一滴的鲜血由他的双手双脚,慢……
  • 救人

    救人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夸父与小菊仙

    夸父与小菊仙

    花园里的时光飞速逝去,爷爷变成了一株蓝菊,让花园里的时空倒流了,小菊不得不离开了,小菊在蓝菊丛中重现,只留下小瓦惆怅地坐在花园里,小菊却不见了。小瓦吹响了损,等待小菊的来信……,小菊正为爷爷的快速哀老而无奈。人群破坏了花园的宁静,小瓦在花园认识了一个叫小菊的女孩。夸父一路飞奔。原来她是蓝菊仙
  • 弃妃的怒放

    弃妃的怒放

    “本王问你和那男人多久了,和那男人,你们上过几次了,现在总该明白了吧?”已经记不起多久没有关心过我的丈夫,竟然在某天抓着我的手腕狠狠地侮辱我的人格,他那双凌厉的眼睛,让我的心没由来的痛。一夜未归的妻子,他作为一个王爷,怒了,只是,那是否代表着他还在意就没有人能知道了。“多久?我也不知道有多久了,只是,我已经记不起是什么时候开始了,只是,——好像,——已经无法挽回了!”心狠狠地撕裂着,我不知道我的身体有多无力,只是,我的声音,我自己都感觉到了吃力,我就那么直视着他,我不知道我通过他的眼睛可以看到什么,只是,我就是不想离开他的眼睛。而他,似乎也震惊着,望着我这双失败感强烈的眼睛,我不知道他心里是什么滋味,只是,我看着他,心里,充满了悲哀。某天晚上,“怎么?很不情愿?可是,请你不要忘了,不管我们是怎么成亲的,不管我们是如何度过的,你,都是我康狸的女人!”再也没有了下文,他狠狠地把我按在了床上,用力的撕裂了我的衣衫,一夜的缠绵,一夜的空虚,无止境的。。。。。。只是,我,却越来越渴望自由,不想被圈养在他那个华丽的王府。。。
  • 用争气代替生气

    用争气代替生气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成功,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但有时你会遭遇挫折,会遭遇别人的嘲弄与排挤,这就是生活!生活需要你面对自己的不幸与失意,需要你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奋起,需要你在痛苦时寻找快乐,在愤怒时选择冷静,在执迷时敢于放弃,在失意时学会忘记!正所谓用争气代替生气!生活中有太多不值得我们去计较的事情了,公平、完美、屈辱、顾虑、失去……面对这一切,正是你的太过执著让你失去了生活本应有的快乐与幸福,学会淡泊、学会忘记、学会放弃、学会不去计较、学会用争气代替生气,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超脱。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魏晋南北朝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

    魏晋南北朝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

    本书作者在长期从事中国文学批评的基础上,力图在现有的研究模式下另辟蹊径。充分借助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之互动关系,深入揭示魏晋南北朝文艺批评的内在生命机制与智慧方法,激活文艺批评与社会人生、时代环境的精神蕴涵,从而启发现代文艺批评与人文精神的建构,为再造当今对话文明提供学术资源。
  • 金银岛(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金银岛(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金银岛》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描写背叛行为的故事,反映了善与恶之间的尖锐斗争。为争夺财宝而展开你死我活争斗的双方,其实谁也不是财宝的真正主人。只不过在作者看来,既然是乡绅雇佣了包括西尔弗在内的那批水手,那么全体船员就都该像斯莫利特船长那样,对乡绅忠心耿耿,而不该有非分之想。不过,从行为动机来看,乡绅及忠于乡绅的那些人都是诚实、本分、善良的,而西尔弗及他手下的那帮海盗基本上都是虚伪、非分、邪恶的。这场斗争围绕着反派角色西尔弗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海盗头子来展开,经过激烈的较量,“善”最终战胜了“恶”。
  • 天价裸婚

    天价裸婚

    华辰大酒店里一片繁忙景象,却是乱而有序,上千朵红玫瑰簇成的拱门里,人员熙攘。脚底生风的员工们训练有素的摆放着桌椅道具,神情严肃而又愉悦,为什么不呢,他们尊崇的总裁终于要结婚了,这场婚宴也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大事啊,整个公司近一月忙的几乎都是这件事,现在终于来临了,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些许激动期待。“快点快点,那花篮再往左一点,手底下都快点。”不远处一个中年人不断的催促着身边经过的人,指挥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