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4800000017

第17章 中编2011年高考古诗词鉴赏(5)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中在诗歌领域最有成就的一个,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与苏轼并称“苏黄”。清人方东树说:“山谷之妙,在乎迥不与人,时时出奇。”黄庭坚的这首《清明》能超出凡俗,别抒怀抱确实称得上一个奇字。首联运用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的两种不同景色;颈联又剪裁两个典故入诗,概括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尾联既有对贤愚不分的现实的愤慨,更表达了如东坡一样超脱的人生态度。黄庭坚诗歌的奇崛之处,是出题人命题的角度,也是我们读懂黄庭坚诗歌的入手处。

2.真题再现

清明①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常见抒情表现技巧并考查学生枕骨额涵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写景抒情,一般为间接抒情。主要有乐景写乐情的正衬和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此诗显然用的是后者。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

【参考答案】《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3.深度赏析

被贬宜州的落魄与洒脱

——黄庭坚《清明》赏析

解题:在以农业为本和以崇拜祖先为信仰的古老中国,清明节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令,又因为清明节与寒食节相前后,因此历来吟咏清明寒食的诗词就特别的多,情感也复杂多样。

清明节首要的活动是祭祖扫墓,因此关于清明节的诗词,一般都会蕴涵生离死别的悲酸和慎终追远的感伤,如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乌啼鹊躁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写的正是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先人,追悼亡灵的凄惨情景。在清明这一天,对于那些羁留异乡的人们,则只能在漂泊的地方感应清明的气息和呼唤,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遥遥祭告,如权德舆诗云:“自叹清明在远方,桐花覆水葛溪长。家人定是持薪火,点作孤灯照洞房。”陆游也有“犹及清明可到家”的哀婉诗句,道出了千万游子清明盼归与亲人团聚的心声,流露出淡淡的无奈和惆怅。

此外清明又名“踏青节”,最宜外出郊游,因此清明诗词中往往还会出现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融合着欢乐赏春的气氛表现一份希望和寄托,如欧阳修用一首《踏青》:“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勾画人们游春的动人场面;词人张先则用“芳草拾翠莫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的佳句,描绘郊野踏青游人往来不绝,妇女乘春游之际采撷花草,时已黄昏仍流连忘返的景象。

古代的清明节,在民间还进行荡秋千、放风筝、踢球等体育活动。韦庄在《麟州寒食》中写道:“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诗例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大致表现一种情趣和希望。

一般清明诗词所蕴涵的情志大致如上所述,而今天我们要鉴赏的黄庭坚的这首《清明》却能于根深蒂固的习俗和咏怀俗套中超拔而出,写出新意,别寄怀抱,不愧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只生愁。”以“佳节清明”四字点题并无新意,但一笑一愁,运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却别具匠心,“桃李笑”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野田荒垅”写郊外坟冢的荒凉,两景对照,不仅描写了清明节的不同景色,而且以乐景写哀情,哀情倍增,又以哀景衬哀情,使哀情更进一层。黄庭坚很善于将相反的情景对举来表情达意,如他的另一名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寄黄几复》),上句写与友人京城相聚之乐,下句写江湖漂泊思念之苦,两境相比,更显情深。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颔联两句承接首联首句的“桃李笑”,而不继写“野田荒垅”的荒凉哀伤,可谓别开生面。“雷惊天地龙蛇蛰”正确语序应为雷惊天地蛰龙蛇,意谓春雷震天动地,使蛰伏的龙蛇醒来。惊蛰为清明前的节气,此句交代“桃李笑”的原因;“雨足郊原草木柔”,“雨足”是雷霆的结果,“郊原草木柔”是对“桃李笑”的进一步深化,体现盎然春意的不仅是争艳的桃李,更有郊原柔媚的草木,将春意推向万物。结合诗下注释,黄庭坚写此诗时被贬宜州,但诗人并未因眼前遭贬的处境而兴味索然,而是写出如此一片勃然生机的春意,既有雷惊天地的壮美,又有草木丰茂的柔美,从中足可见诗人的豁达豪迈之气,有东坡之风,不愧苏门学士之称。“龙蛇”这一意象,在诗词中表达的意蕴比较丰富,有时写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景致,除本诗外,诗例还有杜甫的“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有时形容书法技艺高超,如李白“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有时则借写战争,如元好问“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高原出水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偶尔也代指贤士高人,如白居易“龙蛇隐大泽,麋鹿游丰草”。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一联运用了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别人请自己吃饭。下联用介之推的典故,介之推为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颈联承接首联第二句,由清明节扫墓将两个不相干的典故连在了一块,写出两种不同的人生,一种是卑琐的小人,一种是高洁的志士,上联的一“乞”一“骄”,传神地刻画出小人变化无常的丑恶嘴脸,下联的一“甘”一“不”,则形象地写出了志士如介之推耿介正直。两种人生的对比,诗人不评一字,而好恶却尽在其中。联系当时的背景,小人应指向以新党自居的蔡京、赵挺之,献媚的陈举之流,志士则是诗人自况,以及对受迫害而不改节操的苏轼、秦观、陈师道等人的赞美,特别是陈师道,本与权势显赫的赵挺之有联襟关系,但却对之鄙视之极,坚决不受他的帮助,终因受饥寒而死。当然,通过鲜明的对比,诗人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即使对背景不了解也不影响理解和答题。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贤愚”是对颈联所写两种人生的概括,“千载”则将这一概括推向历史的广度,“知谁是”是诗人悲慨之极后发出的屈原式的天问;“满眼蓬蒿”是对现实人生的无奈,也是对历史的无奈,“共一丘”则是诗人试图从愤慨无奈中超脱出来的绝望的努力。虽有旷达,但更多的是一股如雷霆般的不平之气。

4.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

宋·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2)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3)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作者先于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

(2)展开想象,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拟人手法表现梅的姿容。(3)没有,从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上阕传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二是下阕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三是末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失意后的豁达之情。

5.趣味链接——黄庭坚的宜州生活

黄庭坚59岁时被贬谪到了广西宜州,在宜州大概住了10个月,就写了七八个月的日记,很少间断。黄庭坚不食肉,多食素。日记中说,他常常“步到崇宁(寺),采荠作羹”,又“作素包子”。“郭戎送枇杷,甘甚;又送面两石”,还有“党君送含笑花两枝”。有一天,有人“寄大苦笋数十头,甚珍,与蜀中苦笋相似,江南所无也”。这对他来说,是真正的奢侈品了。黄庭坚与友人绕宜州城而行,说:“四面皆山,而无林木。”宜州气候多变、风雨不定,“中夜大雨达旦”,或者“入夜小雨彻明”。有一则写道:“数日皆夜雨昼晴,是夕星月粲然。”这里显露出文字的妩媚。黄庭坚在宜州住了半年,忽然上级有令,说他不能住在城里或寺庙中,要搬到郊外去住。于是,老病垂暮的黄庭坚搬出去了,住在一个不能避雨、不能遮风的破房里,很快就去世了。

九、江苏卷

1.入选理由

“李杜二公,诚为劲敌。杜陵沉郁雄深,太白豪逸宕丽。”历代评李杜分优劣的诗评家很多,但往往囿于个人偏好,不能客观,而如胡应麟如此公允的评价并不多。而李杜既为同时代人,又有同游论诗的经历,那么杜甫用诗歌的形式评价李白的诗歌艺术会是怎样的一种表述呢?这也许正是命题人选取本诗的初衷。本诗首先肯定了李白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超拔的思想在诗坛上获得了无可匹敌的地位,颈联最为后人传颂。杜甫运用借代、对仗、对面着笔、融情于景等手法,表达自己对李白的关切,同时也写出李白对自己的思念,为尾联表达把酒论诗的愿望做足了铺垫。

2.真题再现

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①,俊逸鲍参军②。

渭北③春天树,江东④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⑤。

【注】①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②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③渭北,渭水北岸,当时杜甫在此地。④江东,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⑤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具体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B。这是一首怀念李白的五言律诗。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的热烈赞美。此题设问非常清晰,“四句从哪三个方面”,解答时,显然要对四句中的两句加以归并,才能完成由四到三的转换。很明显,第一句肯定李白的诗坛地位无人可及;第二句进一步说明李白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在于他洒脱不凡的思想情趣;第三、四句则从诗歌风格角度,评价赞扬李白诗作的“清新”、“俊逸”。

【参考答案】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对古诗思想感情及其表现手法的理解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表面看来,这两句是写景的句子。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同时,春树和暮云似乎也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为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此题设有两问,答第一问,考生应深知“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诗句前后内容,正确解读诗句内容,并揣摩这两句平实的写景句子中所蕴涵的丰富感情;答第二问,应结合第一问,自然回想到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考虑,答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参考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对古诗结构技巧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回答此题,得先明确“构思脉络”的意思,它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样的思路有什么好处,所以它往往对应着文章的层次以及题目所分配的分值。审好题方能答好题。本诗分三层,而且层次清晰,此题应该是比较容易作答的。

【参考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3.深度赏析

把酒论诗识见高,情深意重美名扬

——杜甫《春日忆李白》赏析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辉耀古今的两颗诗坛巨星竟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且还有一起漫游论文的经历,这不能不说是无情的历史偶尔温情的一面。公元744年,33岁寂寂无名的落魄书生杜甫,44岁名满天下的失意天才李白,在洛阳相遇了。知音难得,天才相当的知音更难得,历史让李杜相遇,不仅抚慰了两位伟大诗人的心灵,而且还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今天我们要赏析的杜甫的这首《春日忆李白》就是这次相遇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在古今诗坛上,能当得起“无敌”二字的也只有李白一人了。杜甫当然也很伟大,但却不能与无敌二字相当。如胡应麟评李杜时所说:“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李如星悬日揭,照耀太虚。杜若地负海涵,包罗万汇。李唯超出一代,故高华莫并,色相难求。杜唯兼综一代,故利钝杂陈,巨细咸蓄。”李白的诗在其高,一旦他写了,就无人能够超越;杜甫的诗在其全,各方面都有佳作,但都可学可超。而李白诗的无敌表现在哪里呢?一个字:“思!”思,指思想、构思、情思等,这是根本,因为李白能想别人所不能想,如大鹏展翅扶摇九千里,谁人能及?一个“不群”写出了李白超拔天外的神思。难怪贺知章惊呼为“谪仙人”。一个“也”一个“然”两个语助词不仅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而且还表现出杜甫赞美李白的那种仰慕的情态,使“无敌”、“不群”更显分量。这一联是对李白的诗坛地位和思想情趣作出的总体评价,也是李杜漫游论诗留给杜甫的总体印象。

同类推荐
  • 青春思绪

    青春思绪

    《最适合青少年的哲理美文:青春思绪》所选文章打破了纯文学界限,不仅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有关名篇,也精选了哲学家、成功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科学家等著名人士的哲理美文,这些文章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人生体验,那闪光的语言,精辟睿智,鞭辟入里,简直是句句经典,字字珠玑,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迪性。
  • 傲慢与偏见(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傲慢与偏见(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礼仪教材:中学生礼仪(初中版)

    礼仪教材:中学生礼仪(初中版)

    家庭礼仪重点:使学生理解父母的操劳。可热情、大方地与他人交往;掌握与人交谈时的礼仪要求,本书依据《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针对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编写,分为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礼仪、服饰礼仪四章,在学生养成文明习惯的基础上,能宽容、礼让他人。,家人的可贵,懂得感恩;掌握拜访接待的基本礼仪,进一步培养学生热心参与社交活动、与人友好交往的能力。校园礼仪重点:使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时能遵守相关的规则和要求;掌握在公开场合发言的礼仪;与异性同学交往的礼仪
  • 激发青少年科学发明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激发青少年科学发明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拉封丹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拉封丹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拉封丹的寓言诗虽然大都取材千古代希腊、罗马和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但是它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的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描绘了人类的各种思想和情欲,因此是一面生动地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
热门推荐
  •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孩子其实就是一场心理战争。如果你觉得你的男孩不服管教,不懂事,不听话,那么你需要掌握孩子控心术。所谓的“孩子控心术”,并不是要使用心理控制让孩子对父母服服帖帖,乖乖就范,更不是什么邪门歪术,而是要与孩子达成积极的有益的沟通所需要的技巧。很多时候,父母只需要了解男孩的心理,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或语气,就会发觉:其实,男孩很听话!
  • 诸神

    诸神

    被赋予上古神话中诸神之名的机甲,拥有移动星辰的力量。穿越到白痴少女身体里的叶澄不巧就拿着一台诸神机甲,还陆续收到几个背景复杂实力强悍的帅哥奴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恋上同桌你的吻

    恋上同桌你的吻

    季米阳因病遇到叶明寒,开玩笑让他帮忙把行李搬到女生宿舍。谁知叶明寒大惊失色,把晨烁推了出来。机缘巧合,季米阳和晨烁成了同桌。晨烁知道季米阳的身体情况,也很照顾她,两人渐生情愫。晨烁生日那天,夏静使计让季米阳变成了一个人坐……随着高考压力越来越重,季米阳的身体也愈发糟糕,而此时她和晨烁的关系已经疏远了。一次,季米阳趴在顾期言的背上大呼晨烁的名字。余薇告知她,晨烁需要眼角膜……虚弱的季米阳把眼角膜换给了晨烁,终于重“见”了晨烁一面,此后不久离世……而晨烁却带着季米阳一生最沉重的秘密,继续活下去……
  • 一骗三生

    一骗三生

    为了寻找失去的记忆,我不得不四处游历。幸运的是,有人陪我一起走,他说他叫勾刑。不幸的是,我们所到之处,死伤无数。那些含恨而终的人嘴里,都念叨着一个女人的名字:胭脂。于是,我们便踏上寻找“胭脂”的道路,直到有人告诉我,我就是胭脂……
  • 首富嫡女

    首富嫡女

    身为天下首富嫡女,却接连遭遇不幸,母亲被害、庶母夺嫡,庶妹虐待、表哥污辱,新婚之夜还被丈夫强行下药,丢给数十个男子,挣扎中,被人了结性命……再度睁眼,她回到了三年前,父亲慈爱,母亲健在,庶母仍在外宅之中,一切重新开始!重活一世,她再不是那个善良可欺的大小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诛之!庶母谋害嫡母,巧计送她入地府,庶姐庶妹谋权,让她偷鸡不成蚀把米,表哥禽兽,让他当众受辱,永生悔恨,皇族贪财,妙计周旋,保全家人,前世的恶毒夫君,此生却对她纠缠不休,甚至连那前生未见过的太子殿下也上门提亲,更有邻国皇子,狂妄将军,智多星丞相紧追不放,究竟是倾心爱慕,还是阴谋诡计,且看她一一将所有面具揭开……
  • 财商教育:我的孩子会理财

    财商教育:我的孩子会理财

    为了让家长朋友更好地认识财商教育的重要性,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财商,我们编写了《财商教育——我的孩子会理财》一书。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精彩的案例和分析从不同角度向广大家长朋友全面阐述了财商教育。本书并不是以一种枯燥无味的说教式的姿态出现在家长朋友的面前,全书涉及了美国、德国、英国、瑞典等西方发达国家,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的成功人士,如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洛克菲勒、哈特、安德鲁·卡内基、山姆·沃尔顿、英格瓦·坎普拉德、拿破仑·希尔、杰克·韦尔奇、松下幸之助、李嘉诚等的创富、理财经验。另外,在书中也对犹太人的创富经验做了相关介绍和展示。
  • 吸血校草误吻迷糊萝莉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 一双泥靴的婚礼

    一双泥靴的婚礼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大妖成仙

    大妖成仙

    花有花艳,树有树年,虫有虫茧,兽有兽残……千奇百怪妖怪界,惊险无比长生阐吾本一少年,奈何变妖逆天,破星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