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0900000005

第5章 感官心理常识(4)

从问题的顺序来看,当然应该填写对吸烟采取否定态度的文字。当时,将被测者分成三组分别接受三种类型的实验:

第一种是七个问题中有一个问题已知,自己补充六个问题,第二种是七个问题中有三个问题已知,自己补充四个问题,第三种是七个问题中有五个问题已知,自己填写两个。

当被测者回答完问题之后,组织者调查了他们对吸烟的态度。补充问题多的人,也就是对吸烟批判的问题自己思考补充比较多的人,对戒烟的重要性认识得更深刻。而补充问题少的吸烟者反而有被强迫的感觉,对禁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感。

这个实验证明,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能够起到约束自己的作用,而从别人那里得来的结论,被强加于自己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我们自己也可能体会到这样一个规律,就是我们对自己不理解的东西读出来,或者对别人讲一遍,自己也变得似乎更明白些了。比如有时我们把一篇本来不太理解的文章抄写一遍,就感到对它的理解增加了。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角色深化”。那什么又是角色深化呢?

就像演员根据剧本演绎出各种性格的人,尽管一个角色是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但是在演绎过程中,那个角色开始渗透进自我,渐渐地,本来的自我也开始向那个角色发生转变。这就是角色深化。而心理学上的“角色深化定律”是指我们在表达一个不理解的东西时,逐渐会深入到这个理念里面去,会加深对它的理解。

看来,对本来不一定赞成的观念,自己表达一遍,会使心理上更加靠近这个观念。这个定律有时被用在工作中应付和自己意见不一样的人。

我们都知道。在工作中,内心对上司的意见不赞同的部下总是有的。这样的部下,如果上司让他向其他部门的人解释这个意见,下属即使很不情愿,也必须去做。这就需要他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能要组织一些数据和图表,建立简单清晰的主题脉络,还要准备应对其他人可能提出的质疑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部下可能会发现上司意见中有价值的部分,可能还会发现上司的想法比自己的成熟得多,从而转变自己,接受上司的意见。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对于不赞成自己意见的一方,有时与其用强有力的方式进行说服,还不如让对方作为自己意见的代言人,去向其他人说明更有效。而且,作为上司,如果不给部下任何负担,自己工作做得过细,使下属没有机会自己思考,就难以使部下与自己产生共鸣,将工作干好。

时间错觉定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有个叫罗勃·摩尔的小伙子在海军服役,他曾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时间错觉的感受。

他回忆:“1945年3月,我在中南半岛附近6英尺的海下,在一艘潜水艇上。我们从雷达上发现了一支日本舰队——一艘驱逐护航舰、一艘油轮和一艘布雷舰——朝我们这边开过来。我们发射了五枚鱼雷,都没有击中它们。突然那艘布雷舰直朝我们开来。3分钟后,天崩地裂,6枚深水炸弹在四周炸开,把我们直压海底。深水炸弹不停地投下,整整15个小时,我吓得几乎无法呼吸,不停地对自己说‘这下可死定了!’那艘布雷舰用光了所有的炸弹才离开。这15个小时,在我的感觉里好像有1500万年。”

呵呵,你瞧,恐怖的经验制造了多么大的时间错觉哦!

时间错觉还有一个特点是,就是在一个时间周期内,人们往往感觉到前慢后快。比如,一个星期,前几天相对于后几天感觉慢,过了星期三,一晃便到了星期天。一段假期,前半段时间相对后半段,显得慢,当过了一半时间,便觉得越来越快。

所以有人说:“年怕中秋日怕午,星期就怕礼拜三。”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一段时间的前期,当我们觉得后面的时间还很多,就不着急,就感到时间慢;越到后来,越感到时间所剩不多,越感到着急,也就觉得时间过得快。

在人的一生中也有这个规律,人在童年时代容易感到时间过得慢,就像歌里唱的:“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因为我们觉得以后的时间还有的是。等到老了,尤其过了30岁,就开始感到时间不那么多了,就开始着急,也就觉得时间过得快了。

比如有一首歌里这样唱道:“总以为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就是说在刚进大学的时候觉得时间还很多,可是快到毕业的时候。感到转眼就到了。

其实,对于时间的错觉还有一特点:做喜欢做的事情时,容易感到时间过得快;反之做不喜欢做的事情时,感到时间过得慢。

爱因斯坦晚年的时候,有一群青年学生和他讨论学术问题。学生们问他:“那么复杂的相对论,您能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它的含义呢?”

爱因斯坦思忖一会,回答道:“当你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上两小时,你会觉得好像只坐了一分钟;但如果你坐在炽热的火炉旁。哪怕只坐上一分钟,你会感觉好像是坐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学生们仔细思考他的话。似有所悟。

我们不知爱因斯坦的回答在多大程度上概括了相对论,但我们知道他的话概括了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对时间的错觉。时间有一个客观的长度,可是在人的心里,它又有一个相对的长度,这个相对的长度往往和客观的长度有出入。这就是人心理的主观性决定的。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在不同的情绪和心态下,我们对时间的知觉会表现为过快或过慢,这种对时间的不正确的知觉叫做“时间错觉”。

是的,当和美丽的姑娘聊天,当然是甜蜜的体验,人人都希望它能长时间持续下去;相反,在炽热的火炉边烤着,分分秒秒都是煎熬,好像受刑,就希望它赶快结束。也许正是因为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实际情况的比较,使我们产生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时间错觉。我们平时所说的“欢乐嫌时短”、“寂寞恨更长”、“光阴似箭”、“度日如年”,也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对比。

那么什么时候人们感到时间快,什么时候又感到时间慢呢?

一般来说,当我们做的事情内容丰富、能引起我们的兴趣、让我们愉快时,我们感到时间过得快;相反,则感到时间过得慢。这是因为前者的情况,我们希望它慢,就觉得实际的快;后者的情况,希望它快,就感到实际的慢。

总之,这个定律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时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充裕。在任何时候,珍惜时间都是必要的。

晕轮效应

汉朝时候,还没有科举制度,知识分子是不能够通过考试来求官的。当时,官员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当官的世袭遗传。另一种途径是在民间选拔有德能的人来做官。而要通过选拔入仕,就必须有名声。

汉恒帝时,陈蕃——也就是《世说新语》开篇讲的就是那位“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陈仲举,出任乐安太守。他到任以后,听说治下有一位叫赵宣的平民百姓,乡间盛赞其人至孝。父母去世,按常规要守丧3年,或居家,或结庐墓旁,这位赵宣竟然守丧20余年,而且一直住在未封闭的墓道之中。

陈蕃听到了众人的赞誉以后,准备把他推荐给朝廷,于是亲自去拜见了这位道德高尚的孝子。可是在聊家常的过程中,陈蕃却发现有5个不到20岁的孩子出入。陈蕃一问,原来都是赵宣的儿子。

他当时勃然大怒:这家伙睡在墓道中干了什么?这不是有辱鬼神吗?仁孝的标准,你掂着脚尖够不上倒也罢了,居然还假充什么圣贤?这不是“诳时惑众”吗?于是陈蕃将赵宣治罪。

撇开这个故事的道德宣教意义不说,单就当时以孝的名声来取士的做法。其实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片面做法。而这个赵宣企图钻的就是这个空子,或者说是想利用当时人们普遍存在而不自知的“晕轮效应”,企图用孝子的名声来谋取好处,结果骗得了别人,却在眼光老辣的陈蕃那里穿了帮。

所谓晕轮效应,是指当人们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这概念是由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在对人知觉的时候,人们常常喜欢从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扩散出全部好或坏的整体印象,就像刮风天气之前,晚间月亮周围的大圆环是月亮光的扩大化或泛化一样,故称之为晕轮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戴恩·伯恩斯坦曾经做过一项实验。给参加实验的人一些人物照片,这些照片被分为有魅力、无魅力和一般魅力三种,让试验者评定几项与外表无关的特征,如婚姻、职业状况、社会和职业上的幸福等等。

结果如表所示:特征评定有魅力的人一般魅力的人无魅力的人人格的社会合意性65.3962.4256.31职业地位2.252.021.70婚姻美满状况1.700.710.37做父母的能力3.544.553.91社会与职业幸福程度6.376.345.28总的幸福程度11.6011.608.83结婚的可能性2.171.821.52

注:表中数字越大,表示所评定的特征越积极。

分析这个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几乎在所有特性上,有魅力的人都得到了最高的评价。仅仅因为长得漂亮,就被认为具有所有的积极品质。

这是在不同的个体差别中所反映出的晕轮效应,其实即使是对于同一个个体来说,人们对于不同品质的侧重,也会造成晕轮效应的效果。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让被试者看一张列有5种品质的表格(聪明、灵活、勤奋、坚定和热情),要求被试者想象一个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被试者普遍把具有这5个品质的人想象为一个理解的友善的人。然后他把这张表格中的热情换为冷酷,再要求被试者根据这些品质,想象出一个合适的人,结果被试者普遍推翻了原来的形象,且产生了完全对立的形象。

实验表明:热情及冷酷这一特殊的品质在起晕轮的作用,掩盖和影响了人们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好恶评价是印象形成中最重要的方面,在评价他人时,人们往往根据少量的信息将人分为好或坏两种,如果认为某人是“好”的,则被一种好的晕轮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现象就是处于晕轮效应下的恋人,在良好的心境下,特别容易发现恋人身上的优点,而对情人产生不可抑制的好感,这些局部的优点,会像月晕一样产生美丽的晕轮,把情人身上所有的缺点都退掉了。

晕轮效应常常产生一种朦胧的感觉,这种朦胧会显得不真实。它常常产生于直觉化、情绪化的判断,缺乏周密的观察、理智的思考,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容易影响对人评价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那么,产生晕轮效应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方面,人的社会知觉往往受到个人“内隐人格理论”的影响,他们对认知对象的一些品质一旦有了某种倾向性的印象,就会用这种倾向性印象推断和评价该对象的其余品质,使其余品质也反射出相同的色调。尤其当存在“核心”品质时,人们更具有这种推论,这使得在知觉中人们对他人的评价往往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即认为好者十全十美、坏者一无是处。

另一方面,这一效应的产生也与我们知觉的整体性有关。我们感知一个人或者事物的时候,不是孤零零地感知人某一方面的特点,而是趋向于从整体来把握知觉对象,人的某一方面的特点被感觉之后,我们总是希望从这个特点联系其他相关的特点来形成总体的感觉。比如我们在黑暗里触摸到一件衣服袖口,凭借过去的经验,我们可以联想到衣服的衣领和整体构成,从而顺利地穿上它。

但如果局部和整体的联系并不具有必然性,晕轮效应下的整体感觉就会出错。一个人表现好时,大家对他的评价远远高于他实际的表现,就像我们看月亮的大小,不是实际月亮的大小,而是包含月亮的晕光。

晕轮效应容易造成绩效考核中的严重误差。上司在考核员工时,只根据某些工作表现来类推作为全面评核的依据。在这种效应下,主管者常会陷入对自己宠爱的部属较高的绩效评鉴,对不喜欢的部属则给予较差的绩效等。特别是在团队里,职位较低者的考核结果,常常被打折扣,职位较高者的绩效成绩,又常被高估。

两头快中间慢定律

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做一项工作时,往往刚开始做时和即将完时速度比较快,不感到疲劳,而在中间的一段时间里,操作速度较慢,感到疲劳。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工程心理学家经过深入研究,揭示了其背后的生理和心理原因。他们把工作进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达到最高产量前的产量递增阶段:二,产生疲劳时出现的工作减量阶段;三,预知工作行将结束时的完工突击阶段。我们以上午9点至下午5点的工作进程为例,来说明这个理论。

在开工阶段,职工经过一晚上的休息,早上来到单位,感到精力充沛,精神饱满。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时候,他们的感知、思维和操作能力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在经过比较短时间的工作环境适应以后。操作速度和效率稳步上升,达到全天的最高水平,并持续到上午12点左右。

除了生理的原因,据心理学家分析,这一阶段工作效率高的另一原因可能是职工们主观上意识到“反正这么多任务,与其到下班时赶着完成,不如趁现在精力充沛时多干些”也就是一上来就干劲十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量的递增,工人的操作便进入了工作进程的第二阶段。这时职工逐渐地感到了疲劳,意志紧张逐渐减弱,工作能力也随之开始从最高点逐渐下降,操作速度开始变慢。这样,注意力分散的次数就增多了,差错也容易出现,操作不得不时常中途停止,导致了时间的浪费、工作效率的下降。

这一阶段中虽有一段吃中饭的时间,似乎可以起到减轻疲劳的作用,但实际上没什么效果。因为吃饭时间太短,并且吃饭时大量的血液参与消化过程,使肌肉和大脑的供血相应减少,反而使体力和脑力活动水平下降。所以这一阶段的工作量减少,从上午12点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

在下午3点以后,工人的操作进入了工作过程的最后阶段,工作效率开始回升,并持续到5点钟的下班时间。这是因为出现了短时间的掩盖疲劳效应,也就是意识到快到下班时间了,自己将很快从疲劳和束缚中得到解脱,同时受到下班回家的鼓舞,心情逐渐兴奋起来。这种兴奋掩盖和抑制了工作上的疲劳,使得工作效率出现一天工作中的第二次上升。

这一阶段效率高的另一原因是,为了赶着完成当天的任务。这是完成任务的最后阶段,如果完不成,就要推到明天了。这最后阶段好像筋疲力尽的长跑运动员,看到终点就在眼前,一定会拼尽全力完成最后的冲刺,速度于是加快,拿出了所有的力气。

同类推荐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

    本书以生动贴切、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故事,加以科学条理性的分析,讲述了各种异常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各种简单易行、具有实效的解决方法,并介绍了与你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心理及随之产生的种种行为。让你在轻松阅读中导引自己走向阳光!它具备全面性、可读性、实用性,适合作为个人闲暇或者苦闷时认识自己,永葆身心健康的心灵圣经。
  • 释梦:弗洛伊德合集(3-4)

    释梦:弗洛伊德合集(3-4)

    此套《弗洛伊德文集》(12卷)是中国第一部且唯一一部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由中国研究弗洛伊德第一人、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权威、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经全国四十余位专家教授严谨翻译多次修订,堪称海峡两岸最权威、最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版本。《释梦》分上、下两册,是弗洛伊德的成名代表作,被认为是本世纪最富创见的、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是了解精神分析学说和潜意识理论的必读书。《释梦》已被视为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大理论支柱之一。美国前全国图书馆协会主席唐斯博士将这本书列入“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十六部巨著之一。
  • 亲密关系发展和培育手册

    亲密关系发展和培育手册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心理学实用书,主题是分析人们的思维、情感、知觉、动机和行为如何受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本书由11位心理学研究者合力编撰而成,综合了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多个分支的理念和研究成果。
  • 儿童人格教育

    儿童人格教育

    本书可以让家长和教师更重视儿童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学会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从中获益,以寻求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具有良好人格的孩子,一定也是勇敢、自信、独立的孩子。
  •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本书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乐嘉把人分成红、蓝、黄、绿四种颜色,每种颜色代表每种性格,然后进一步进行剖析。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第二部分是分则。总论部分主要从一个作者潜心研究的测试题入手,快速的让自己判断属于哪种颜色。同时解答了性格色彩与人们常见的内向还是外向,理性还是感性的区别。分则部分则从情感、生活、工作、处事、以及自我提升方面说明红、蓝、黄、绿的优势与过当。同时对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给出了背后的性格分析。第三部分作者首次解答性格色彩的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个案的精彩点评。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我自己。
热门推荐
  • 陈沂评说

    陈沂评说

    本书从小说、散文、诗歌、影评、文艺思想、政治思想、政坛伟人交往、文艺大师交往等方面对陈沂进行了研究
  •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浙江人的创新思路

    浙江人的创新思路

    1912年经济学家荀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创新行为在历史上长期是一种企业家的个人行为,后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多机构参与的系统行为,因此,20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了创新系统的概念和理论。由于创新的系统性以及创新系统的复杂性,人们越来越注意从社会、政治和科技、文化的角度来理解企业、企业之外的其他机构在创新系统中的行为和作用。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如果把企业之外的不同机构或者不同社会角色在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孤立起来,特别是撇开与企业创新活动的联系,就往往容易把创新这个概念单纯理解为“创造新东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摩根财团之皮尔庞特的隐权力

    摩根财团之皮尔庞特的隐权力

    讲述摩根财团的发家史,就是皮尔庞特的成神史。乔治·皮博迪,这个伟大的吝啬鬼,他做为罗斯柴尔德的秘密合作者为摩根财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朱尼厄斯让“摩根”成为了这个伟大财团的名字,绅士的他却因一局豪赌,给摩根插上了飞翔之翅。皮尔庞特不是一个遵规蹈距的继承者,他率性而自由,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是不能突破的,唯一可以相信的只有自己的直觉。凭借他的“鲁莽”,摩根财团成为华尔街的当然王者,成为众多行业的规则制定者,成为金融风暴中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那一刻,政府只是一个背景,总统只是一个仆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罗伦萨不晴天(出版已上市)

    佛罗伦萨不晴天(出版已上市)

    实体出版名:《佛罗伦萨不晴天》七月已上市!网络连载原名:《佛罗伦萨,最后一封情书》卓越、当当、京东搜索《佛罗伦萨不晴天》即可购买。------------------------------有一个女孩叫做白心凉,她傻傻的守着一个人的名字度过了青葱美丽的年少时光。你有没有像她一样,只因为人群中的那一眼,便无法不为他在人世间彷徨。不是每一只丑小鸭都可以变成白天鹅,不是所有的灰姑娘都能够拿到仙女棒。十年,骄傲的王子,若有天你知道有人用去十年的时光去爱你,你会怎么想。*****这一次,我想写一个美丽又温暖的故事。亲爱的,你知道吗,当你真的下决心去爱一个人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帮助你的。
  • 考生们最需要的精准记忆书

    考生们最需要的精准记忆书

    在日本排名第一的伊藤考试培训学校,有人从60岁后开始司法考试学习,每天记诵海量法规条文;有人从公司退休后参加学校的短期培训,并且一次通过成功率只有2%的高难度考试。这些奇迹的创造者、“考试之神”伊藤校长首次公开其独创的记忆法,揭示高速记忆的终极秘密。现在,无论你是参加升学、证照还是公职考试,都可以依循“伊藤记忆术”备考,你会发现提高10倍记忆力一点也不难。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后天大后天

    后天大后天

    我们生活在何其神奇的一个小世界。事物与事物,就如同碗豆与有萝卜,如此不同,又如此相似。就好比雷声和彩虹;作家和画家;垃圾车和洒水车;打呼噜的猫咪和小碎花的窗帘。而每一个小孩心中,都有一个长大的愿望;每一个大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童心未泯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