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0900000010

第10章 情感心理常识(2)

一生中谁能担保自己不会被偷、被抢、遭遇意外?怕事与回避带来的不会是我们所祈求的善良,更不会是愿望中的“平安无事”。一个丧失了“邪不压正”信念的社会,一个充满了冷漠无情的看客的社会,一个各扫门前雪的社会,只能是暴虐横行、人人自危的可悲而又可怖的世界。正如大作家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所说,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没有旁观者,否则,丧钟就是为你而鸣!

心理学家所作的研究并不是提供给人们可以冷漠旁观的理由,而是让人们澄清自己的误解。当我们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不要观望、等待,赶快伸出自己援助的手!

让我们像先哲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医治烦恼与不幸的最佳秘方就是友谊。

潜能最佳状态

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他向孔子讨教说:“我曾经乘舟渡过一个深潭,艄公驾船的本领神奇莫测。我问艄公驾船驾到您这份上可以掌握吗?他肯定地回答说可以。‘善于游泳的人只要经过练习便可以学会,会潜水的人即使从未接触过船也能操作自如。’对于艄公的一番道理,我不是特别理解,但是艄公又不肯做进一步解释,所以请先生给我讲一讲是怎么回事。”

孔子听了弟子的介绍,就向颜渊解答个中奥妙:“游泳能手是不会惧怕水的,他对学习驾船不存在恐惧心理,心情完全是放松的;擅长潜水的人把陆上和水中看成一码事,把船行和车驶看成一回事,把翻船更不当一回事。所以,即使从没驾过船也能操舟自如,悠然自得。”

孔子还打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他说这就好比一个参与赌博的人。用瓦块为赌注,心理毫无负担,赌起来轻轻松松,对输赢泰然处之反而常常获胜;他用衣物下赌,就有些顾忌;如果他用黄金下赌,那就会顾虑重重,心情紧张,生怕输掉赌资,他因此会患得患失。其实,赌的规则和技巧都是相同的,由于产生怕输的负担,技巧就难以发挥,也就更容易输掉。

打完比喻,孔子又说出了自己的结论:凡是以外物为重,怀有恐惧心理的,内心必然怯弱,行为也因此显得笨拙犹豫。相反,对结果抱达观态度,姿态放松的。会表现出最高的水平。

孔子的结论是很有道理的,也完全符合现代心理学的规律。因为人在紧张的情况下,浑身肌肉收紧,思维也感到局促,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大脑会一片空白,还怎么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呢?做的事情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只有在放松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发现自己具有的潜力,因为在放松的情况下,潜力才会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也能让我们惊讶地发现自己平常所不了解的潜力。

所以放松时,人的状态能发挥的最好,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人的潜力可分为生理的和心理的两种。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新纪录不断出现,标志着人的生理能力的极限不断被打破,从世界纪录创造者的惊人的生理能力看,人身上的生理潜力还大有发挥的余地。那么,人的心理潜力是否也大有发挥的余地呢?

回答是肯定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只要是身心健全的人,他们的心理潜力都不小,关键在于怎样科学地、巧妙地激发人的心理潜力。

心理学家认为,放松状态最有利于激发人的心理潜力。比如,坐在沙发里舒舒服服听音乐的时候,似乎一心在享受着音乐中美妙的旋律,不在理解和记忆上特别用力,这就是放松状态。放松状态也叫“假消极状态”。因为,这表面的放松和消极是一种假象,而这假象下大量的心理过程在展开,精神状态在形成,自由联想在浮现,个人情绪在起伏……而在这放松状态下展开的心理过程丝毫不使人感到疲劳。

在这种完全放松、精力充沛的精神状态下,一个人的记忆力最强,思维能力最佳,潜能发挥最完全。

情感宣泄定律

一天深夜,赵先生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女人打来的电话,对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恨透他了!”

“他是谁?”赵先生奇怪地问。“他是我的丈夫!”赵先生想,噢,她是打错电话了,就礼貌地告诉她:“你打错电话了。”

可是,这位妇女好像没听见他的话似的,继续说个不停:“我一天到晚照顾孩子和生病的老人,他还以为我在家里享福。有时候我想出去散散心,他都不让,而他自己天天晚上出去,说是有应酬,谁会相信他的鬼话……”

尽管这中间赵先生一再打断她的话,告诉她,他并不认识她,可她还是坚持把话说完了。

最后,她对赵先生说:“您当然不认识我,可是这些话已被我压了很久,现在我终于说了出来,舒服多了。谢谢您,对不起,打搅您了。”

这件事情看似可笑,其实也有辛酸的一面。这个女人因为积压了过多的不良情绪,已到了非发不可的程度。为了自己心理的健康,她只好急不择人,随便找人发泄一气了。还好,赵先生的倾听让她暂时得到了情绪的缓解。

这位妇女是让人同情的。如果她不及时地发泄,也许会出现精神错乱甚至更可怕的恶果。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灾祸,不就是在情绪无法得到正常宣泄的情况下,而采取了失去理智的疯狂举动么?而这种疯狂举动成了这个人唯一的发泄渠道。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并不多。有人认为,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未能满足的情绪,应该千方百计地压抑下去、克制下去,而不能让它发泄出来。

但是他们不知道,这样的情绪和意愿被压制,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能量。这种能量只有通过其他的途径才能释放出去。它自身不会丝毫地减少。就好像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

即使一个人能做到在压抑、克制阶段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也只说明它从“显意识层”,转移到了“潜意识层”,可它对人们的影响仍然存在,而且一直在找机会真正发泄出去。

我们不妨打个比方来说明,如果情绪就像大水,我们不让它发出去,就像往水库里蓄水,只能是越涨越高,在心理上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压力。要想它不外流,就必然要在心理上高筑堤坝,而这势必使人在心理深处与外界日益隔绝,造成精神的忧郁、孤独、苦闷和窒息。如果这股暗流汇积到一定程度,就要冲破心理的堤坝,使人显现一种变态的行为,甚至导致精神失常。

因此,对于这样的情绪,最好的办法是疏导,而不是堵塞。因为堵塞只能是暂时的,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决堤”,那时情况失控,就更严重了。

心理学家在霍桑工厂做过一个实验:

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个厂请来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各种专家,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在谈话中,心理学家耐心地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抱怨,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出来。结果,霍桑工厂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当然,情绪的宣泄也要合理。其宣泄方式有两个要点:一是宣泄情绪,二是解决问题。这就像高压锅做饭,一方面气要适当放掉,另一方面饭要做好。如果只起泄掉气的作用,那么,拿掉整个锅盖岂不是使气释放得更快?然而这样饭却要夹生了。

所以,在冲突过程中,不能只顾一味地“撒气”,搞毫无道理的只是利己的冲突,做盲目冲突的无用功。宣泄应该是无害的,最好还是建设性的。一有怒气就大动肝火,一有痛苦就大哭大嚎,一有冲动就蛮干一通,并不是真正的宣泄,因为它反而激起了新的不良情绪。

因此,一个人在宣泄中,尽量不要指责别人,而要用诉苦的方式,来博得别人的同情与理解。或者转移到另外一件对任何人都无害的事上,比如听音乐,做运动、自言自语、写日记、找心理医生等,都是很好的宣泄方式。

期待的力量

战国时候,齐国的丞相管仲在做宰相前曾经负责押送过犯人。但是,与别的押解官不同的是,管仲并没有亲自押送犯人,而是让他们按自己的喜好安排行程,只要在预定日期赶到就可以了。结果犯人们一个也没有中途逃走,全部如期赶到了预定地点。

这是什么原因是呢?是什么心理使得惯于作恶的人,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动地放弃恶行,弃恶从善呢?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作恶的人之所以这样做,也就是对他们的善行的期待,感到了别人对他的信任和尊重,为了不辜负别人对他的信任。而自动放弃了恶行。

这在心理学上,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很好解释,也就是热切的期望会使被期望的人达到我们的要求。

这个效应的名字是来自于古希腊的一个神话:

在古希腊塞浦路斯有一位年轻的王子,名叫皮格马利翁,他很喜欢雕塑。

有一次,他用一块洁白无瑕的象牙雕刻了一个美丽的少女。王子的雕刻非常成功,他的作品实在太美丽了:身材婀娜多姿,眼睛充满希望之光。王子爱不释手,每天都以怜爱的目光深切地注视着象牙雕像,热切地希望“她”有血有肉会说话,能够跟他谈心。王子每天都在深切地体验着痛苦的煎熬——他是那样爱“她”,可是“她”却只是块象牙,这使王子每天茶不思饭不想,坐在“她”面前,呼唤着“她”,梦想着她能够成为真正的少女。

最后,王子的爱情感动了天神,天神使这位象牙少女拥有了真正的生命,成为真正的少女。

这里讲的故事仅仅是个神话,但古人也许正是想通过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明一个现象:我们的热切期望,会使被我们期望的人达到我们的要求。这种现象,心理学家就把它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心理学家发现,在教育实践中,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孩子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有名的实验:

他们在一所小学里对一至六年级的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所谓的“发展测验”,等测验结束后,他们给每个班级的教师发了一份学生名单,并告知教师说,根据本次发展测验的结果,这名单上列出的全班学生的20%是班上最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

教师们看了看名单,发现有些学生的成绩是很优异的,而有些学生则不然,甚至成绩很差。两个心理学家便解释道,“请你们注意,我们讲的是他们的发展,而非现在的情况。”

心理学家们反复叮嘱教师们不要将这个名单外传。发展测验结束8个月以后,心理学家们又来到了这所学校,对18个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了追踪检测,结果发现他们先前提供给教师的名单上的那20%的学生们的学业成绩都有了显著进步,而且这些学生的情感健康,好奇心强,敢于在课堂上发言,学习努力,与教师和同学的关系也特别融洽。

教师们连连点头说,两位心理学家的测验可真准,有很多学生是他们原先根本想不到的,竟会有这么大的发展潜力。

这时心理学家告诉老师:各个班级的这20%的所谓更有发展可能的学生,是心理学家们随机抽取出来的。这个实验只是想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所起的作用。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教师的热切期望对孩子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为什么这种期待心理可以产生如此之大的作用呢?

因为信任在人的精神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代表一种对人格的积极肯定与评价。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所信任的需要,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当然可以使人有更好的表现。

人们通常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良期望的影响。他们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的错误而被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着孩子们,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中,积极的心理期待对孩子的自我肯定和未来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夫妻之间的互相“改造”也具有神奇的作用。肖先生的妻子长得很漂亮,能烧一手好菜。可是就在两年前,他们刚刚结婚时,妻子还什么菜都还不会做。他当初追求妻子时,只重视了容貌和性格,却没有想到厨艺的问题。

后来他们结婚了,他只有心甘情愿地每天围着锅台转。但是作为一个男人,他也有事业,所以感到很累。他开始想,要是妻子能烧烧饭该有多好!可是妻子真的被他养成娇妻了,什么也不会做。

幸好他这个人脾气还不是太急,没有对妻子说:“家是我的,也是你的,我太累了,你为什么不能做做菜?”如果他这样,即使他的妻子去做,恐怕也不会太心甘情愿。

有一次晚上,他故意回来的比妻子晚,回来前给妻子打了个电话,说“今天我可能要回来晚些,亲爱的,你能不能烧些菜,让我回家后能尝尝你的手艺?唉,我今天实在是太累了,真想回到你身边。”妻子挂了电话,心中感觉很愧疚,觉得自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贡献也不做,对不起丈夫。

等丈夫回来,菜已经摆好了。丈夫尝了尝,很难吃,但他笑着对妻子说:“还不知道我老婆的厨艺这么好呢!”同时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妻子心里很满足。第二天又是妻子烧菜,丈夫仍然说好吃,妻子很受鼓舞,还专门买了几本烹调书,在家学起来。

一年后,朋友们去他家做客,发现他妻子做的菜非常好吃。丈夫笑着说,“今非昔比呀!”妻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上当”了!这说明在夫妻关系中,对对方良好的期待能够改变配偶,使婚姻更趋向于理想、更和谐。

厌恶心理定律

战国时代,在齐国有一个小镇,镇上住着两个自命不凡、爱说大话的人。他们平时总爱自夸为全世界最勇敢、最不怕死的人。他们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

有一天,这两个自诩最勇敢的人碰巧同时来到同一家酒楼喝酒,他们在酒楼里遇见了。两人寒暄了一番后,便选中一张桌子坐下采,一起喝酒。他们喝了一会酒,聊了一会天,渐渐觉得有酒无肉有点乏味。其中一个“最勇敢”的人提议说:“老兄,咱们叫酒店厨师弄点肉供我们下酒如何?”

另一个“最勇敢”者答道:“不必了,你我身上不都长着肉吗?听人说腿肚子上的肉是精肉。我们就割下来下酒,又新鲜、又干净,不是更好吗?”第一个“最勇敢”者也不甘示弱啊,就只好同意了对方的提议。

于是,他们每人喝了一碗酒后,各自抽出身上的腰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放在酱盆里蘸一下,就吃了下去。就这样,他们边喝酒,边吃肉,当然,没有过久,他们就因为失血过多而相继死去了。

我们看到这个故事,一定觉得这两个人太愚蠢了。不过,这只是个寓言故事而已。勇敢本来是很好的品质,它能帮助我们战胜危险和困难。但是盲目的逞勇斗狠却是无聊的行为,是愚蠢而可悲的。而且吃自己的肉,也够恶心的,如果我们对这种行为感到厌恶的话,就不会做出那样的蠢事了。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女性心理

    不可不知的女性心理

    女人是一幅百看不厌的画,女人是一本百读不倦的书。学做男人先要读懂女人,学做女人先要读几本女人的书。
  • 笑话中的心理学

    笑话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往往布满了偏僻的专业术语,导致非心理学专业的人们被拒之门外,无法享受其中的奥妙。本书则正是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一本以笑话之名,化繁为简地讲述心理学知识的书籍。希望它可以实现的使命——有助于读者离开懵懂之门,进入自我体察与社会认知的大门——哪怕它只是提供了微小的帮助。
  •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作者在长期从事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病人”,这些“病人”看上去很正常、很健康,但实际上正在遭遇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他们大多都是遇事不能主动化解,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责、心烦、不快乐……心事越积越深,逐渐形成了“心病”。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并排解心理障碍。而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能帮您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带给您幸福美满的人生!
  • 觉察力

    觉察力

    对事物的精准的判断和把握,离不开觉察力。觉察力是洞悉彻悟事物的发展规律、方向的高度预见性的一种本领和能力,是能够以小见大、以心见性、见微知著、敏捷独到的一种超前的感悟能力,觉察力是自身体验、内心关注的结果。觉察力是超前思维的具体体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迹象可循,没有无因果的事物,更没有毫无联系的事物,觉察者善于运用心理、思维的力量去解开这些因果关系、相关环节,从细节看到整体,从琐碎看到简明,从表象看到本性,抽丝剥茧地将事物铺垫展开,明晰事物的脉络,从而或取精去糙,或去伪存真,或未雨绸缪,或相机而动……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6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6

    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尽管有诸多的压力,尽管有诸多的苦闷,生命的长河都是无止境的,用你的人生阅历,用你对人生的睿智感悟,来正确面对你处的任何一种困境。本书在于让人们认识抑郁和抑郁症的特质,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学会自我诊断,更重要的是掌握消除它的方法。
热门推荐
  • 家有小尾巴狼

    家有小尾巴狼

    片段一:许茉莉拍拍桌子气愤的说,“对,就是你想的那样,我他妈的失身了!”艾朵朵连连喝水,想用水来压惊!这的确是大事,天大的事!“更他妈让我想死的是,让我失身的居然是我那个阴阳怪气的弟弟、、、、、、”片段二:“你的丁点儿大的弟弟要告你?”艾朵朵挑眉问。许茉莉昂头大喊着,“他什么都没说啊,他就说了这是他的房间,然后指指他满是抓痕的后背,然后穿上衣服走了!他没说比说了更恐怖,他在用动作、伤痕告诉我,他是被我强迫的!天啊,他才十八岁,还不知道十八岁生日过了没有!如果我妈知道了肯定会拿刀砍死我的!朵朵,我怎么办?我平时是有点小色,喜欢看色琴小说YY一下,可是我没想到我会这么色,我怎么就对一只无辜的小绵羊下手了呢?”片段三:许茉莉泄气的坐在沙发上,双脚翘在茶几上,霍出去的说,“我不走,你爱打给谁就打给谁,大不了被我妈乱刀砍死,反正英雄本来就是气短的!”只见宫川木俯视着她轻屑的问,“这就是你强暴完一个未成男少年后的态度吗?”片段四:宫川木突然笑了,笑的很亲切的说,“如果你不想我把你强暴我的细节一一说给你的好友听的话,那么无所谓,我们就在这里说吧!”这时候,看着小屁孩儿的笑,艾朵朵突然明白许茉莉口里的“阴阳怪气”是什么意思!明明才十八岁,却向一个八十岁的老头一样深沉狡诈,不是阴阳怪气是什么?艾朵朵突然有种预感,茉莉失身这事,很有可能不是因为她小色而至,说不定是有人趁人之危!唉,唉,唉,十八岁,二十五岁,真是悬念啊!片段五:婚礼现场、、、、、、、咳,踢死童话吧,为毛她的简介总是又烂又长、、、、、、、推荐童话的新文《火爆美人》
  • 囧囧武林

    囧囧武林

    邢亚姬遇到了她一生中唯一爱过的人。他的离去促使她走进不属于她的武林,渐渐体味人生的医师。但一切如过眼云烟随即消失。看着心爱的人,娶了另一位姑娘后……邢亚姬误入魔障,一直想坚持到最后的她,不能再忍受独自己一人……只因,她还未真正的成长……
  • 重生农家千金

    重生农家千金

    一朝重生,让她有了萝莉的身材御姐的心,就算再贫穷她也能想办法对付。只是,面对贪图富贵的哥嫂要把她卖了图谋丰厚的聘礼时,她该怎么办了?妙计献上还请笑纳,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她要去哪找个男银了?哼!姑姑出没,侄子当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文化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文化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爷爷进城

    爷爷进城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 豪门绯闻:追捕小逃妻

    豪门绯闻:追捕小逃妻

    她是公司的小白领,离婚后,成为了一个后妈。后妈这个字眼,对她来说非常陌生。为了和继女好好相处,她学会了忍耐,并且真心真意的对这个孩子好,她徘徊在两个前夫之间。第一任前夫那可真是,是一个是狗改不了吃屎的主,跟她复婚,却把手里的钱给了小三。第二任前夫,那可是要多温柔有多温柔,要多体贴有多体贴,绝对是一个绝版好男人,他为了前妻和孩子,跟她离婚,她理解,她忍了。
  •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从西周末年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写起,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统一六国止,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历史.内容相当丰富复杂。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 》、《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基本人物、基本史实,只作了少量虚构,正如原书“序, ,中所说:“《东周列国》一书,稗官之近正者也。”它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 编排,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演义。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让孩子受益终身的励志故事

    让孩子受益终身的励志故事

    我们要加快自己的步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了!追求是永不放弃地奔跑,我们需要目标。追求是永不放弃地奔跑,我们需要坚持。追求是永不放弃地奔跑,我们需要超越。人可以没有永远的身体,但是不能没有房屋的思想!
  • 续红楼玉水之缘

    续红楼玉水之缘

    当黛玉的一腔爱恋得不到回应的时候,当一直依赖着的外祖母也放弃她的时候,黛玉是否只能是死路一条,莫名其妙的圣旨,让黛玉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