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0700000011

第11章 西汉(2)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把全国除了三辅(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和弘农以外的地区分成了十三个州部:冀州、青州、充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趾、朔方。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刺史的治所并不固定,每年八月对所辖区域进行巡视。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虽然当时在国家的官制中刺史并没有多高的地位。但是在地方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二千石和王国相,也可以监督诸侯王,刺史权责虽重。但并不直接处理地方行政事务。刺史制度的确立,加强了中央对于地方的监控。

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置都护府,对西域实行全面的管理。

同年九月,匈奴日逐王率其众投降汉朝,骑都尉郑吉率西域诸国5万人迎之。汉朝封日逐王为归德侯。郑吉在西域,破车师、降日逐,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因此号称都护。郑吉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设置都护府,对乌孙、康居等36国进行督察,使汉朝的号令更好地在西域得到执行。

王莽改制

公元8年,王莽自立为帝后,为了解决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王莽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公元9年,王莽下令天下的土地一律改称王田,天下奴婢。一律改称私属,都不能进行买卖,各家土地超出规定的,要把地分给九族或邻里;无田的人家按照一夫百亩的标准受田:违抗不遵者流放。第二年,王莽又下诏实行五均六筅。在全国的大都市设立五均官管理市场,盐、铁、酒、铸钱,五均赊贷等五业由国家经营,私人不许经营。政治制度方面,王莽也进行了大幅度的变更。王莽的改制,并没有解决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引发了更大的社会动荡。

绿林、赤眉起义

天凤四年(17年),荆州一带发生严重饥荒,新市人王匡、王风聚众起义,他们隐蔽在绿林山中,因而被称为“绿林军”。经过几个月的发展,绿林军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七八千人。后来,在人心思汉的情况下,绿林军在宛城南面的淯水上拥立刘玄为皇帝。恢复汉的国号,年号“更始”。更始三年(25年),刘秀即皇帝位,改元建武,东汉开始。

绿林起义的第二年(18年),琅琊人樊崇率众在莒县起义,樊崇英勇善战,青、徐各地的起义部队都归顺他。参加这支起义军的都是农民,他们都是为饥饿所迫。为了在作战时与敌人相区别,他们就在眉毛上涂上红色,所以称作“赤眉军”。赤眉军多方转战,后来西攻长安,起义在建武三年(27年)春宣告失败。这两次农民起义都给封建统治以沉重的打击,推翻了王莽政权,但最终还是充当了改朝换代的铺路石。

刘邦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爆发起义,全国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刘邦在其家乡沛县拉了几百人。在萧何、曹参、樊哙等的支持下,攻下县城,自称沛公。但由于势单力薄,他曾依附于当时声势浩大的项梁、项羽起义军,与项羽结为把兄弟,从此一同并肩作战。但不久,陈胜、吴广起义失败,项梁因骄傲轻敌,被秦将章邯偷营战败而死。于是。楚国群臣对部队进行了调整,决定兵分两路,进攻关中。楚怀王忌惮项羽残暴,便令他率主力北上救援河北,派刘邦进攻关中。并与群臣约定:“先入关者为王。”

公元前206年。刘邦、项羽同时出发,由于项羽军队在巨鹿破釜沉舟,大破秦军主力,因而刘邦并未遇到强劲抵抗。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率军顺利攻破咸阳,秦王子婴捧玉玺投降。进入关中后,刘邦召集成阳的百姓宣布废除严刑酷法,并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即杀人偿命,伤人及盗抵罪。此举不仅安定了民心,而且也争取了民心,关中百姓无不期盼刘邦为王。

同年,项羽攻破函谷关,进入关中。12月,项羽听说刘邦要称王,遂要率40万大军攻打刘邦。而刘邦只有10万兵马,无奈只得在项伯和张良的斡旋下,来到鸿门向项羽求和。项羽的大谋士范增认为项羽称霸天下的最大对手就是刘邦。于是设下鸿门宴,想除去刘邦。但由于项羽的优柔寡断,加上张良与樊哙的机智勇敢,刘邦最终逃了出来。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依仗无人能敌的强大势力,背弃“先人关中者王之”的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故意把刘邦封在了偏僻的汉中。由于实力悬殊,刘邦只得忍气吞声前往汉中。

此时,中原局势混乱,刘邦趁项羽征讨造反的田荣之机。率军一举攻破了关中。大受百姓的欢迎。自此拉开了刘邦与项羽间长达4年的楚汉相争。虽然刘、项实力相差甚大,但刘邦善于用人。公元前202年,刘邦30万大军在垓下将项羽层层围住,项羽军队兵疲粮绝,绝望之余与虞姬自刎乌江。随后,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刘彻

公元前156年7月7日,刘彻出生。刘彻自小有胆有识,机智过人,深得汉景帝的喜爱。4岁时就被封为胶东王,7岁时。又被景帝改立为太子。

公元前140年,景帝驾崩,年仅16岁的刘彻登基。史称“汉武帝”。汉武帝招贤任能,使得经济空前繁荣、文化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他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使得这一时期人才辈出。

国内政治、经济安定后,汉武帝便开始反击匈奴扰边,武帝曾15次出兵匈奴,其中,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与匈奴交战河南,夺取河南地,建立了朔方郡;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军与匈奴在河西交战,大败匈奴,并将匈奴赶出河西走廊;两年后,汉武帝乘胜出击,与匈奴在漠北进行了最大的一场战役,一举歼灭了匈奴主力;此后,汉武帝将疆域扩充至西域葱岭。继而,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又派大将唐蒙开西夷,并两越,疆至海南,大展汉家雄风。

但晚年的汉武帝,却挥霍无度,祀仙求神,迷信神鬼。然而后来他又能够认识与检讨自己的过失。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武帝东巡至泰山明堂时,对天地神灵、文武百官乃至天下黎民深切忏悔。同年,汉武帝下轮台罪己之诏。汉武帝及时醒悟转运危局,不仅避免了亡秦的覆辙,也为自己的一生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不仅巩固了自秦始皇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还扩大了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中国地大物博的基础,大致确定了今日中国的版图。他的锐意改革、尽心求贤造就了大汉的鼎盛之世,与唐朝并称“汉唐盛世”,使大汉扬威万里。

司马迁

公元前145年,司马迁出生在夏阳(今陕西韩城)的一个官宦家庭,但当时其父并没有作官,而是生活在农村,因此,司马迁从小耕读于故里。他自幼聪明懂事,每去放牛,也总会带上一本竹简,边放牛边读书。

公元前135年,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举家迁居长安。虽然官职卑微,但司马谈始终对历史论著报有宏愿,并寄希望于儿子司马迁。此时的司马迁虽只有十岁,但却能诵读古文,通晓诸多历史,后来,父亲又费尽周折,让司马迁拜师于儒家大师孔安国和董仲舒,使得司马迁年纪轻轻就已通晓了诸多学问。

司马迁20岁时,张骞出使西域成功返回,这使父亲萌生了要司马迁游历各地的念头,司马迁也正有此意,于是他开始壮游大江南北,网罗了很多史料。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08年),父亲司马谈去世,临终前一再叮咛司马迁要完成他修订通史的志愿。元封三年,司马迁继父职。

然而,公元前99年的李陵事件却让事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年,李陵率兵进攻匈奴,但终因寡不敌众,又未得到李广利将军的支援而吃了败仗。汉武帝大怒,于是,司马迁进言汉武帝说,李陵以5000兵杀敌2万,虽然被俘,不能算败;而李广利将军以3万杀敌1万,也不能算胜。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汉武帝竟偏袒李广利,将司马迁关进监狱,受尽非人的折磨,最后,受到腐刑。司马迁忍受着身心所受到的伤害,毅然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

《史记》为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司马迁著《史记》时,把每一个地点、每一个年代、每一个细节都进行核实,真实而生动地记载下每一个历史事件。他呕心沥血16载,写成了中国第一部历史巨著《史记》,为后人研究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史记》从传说中黄帝时代写起,一直写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汇编成130篇,52万字的史学巨著,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

乐府民歌

“乐府”是汉武帝时政府设置的音乐机构,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民间音乐,创作歌辞,改编曲谱,配乐演奏等。后人就把乐府里收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汉乐府”或乐府民歌。汉乐府与《诗经》、《楚辞》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诗经》和《楚辞》都是以抒情为主,而汉乐府却是“缘事而发”,往往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一件事情。乐府民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采用了与《诗经》和《楚辞》不同的诗歌形式:杂言和五言。汉乐府的杂言是完全自由的,五言诗也越来越多,并且渐渐趋向整齐。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建安文人用乐府旧题诗反映社会离乱,唐代李白、杜甫都有乐府题诗作,自居易更是创作“新乐府”。

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不变,道亦不变”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出于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道”是封建社会据以存在的根本原理,其核心是三纲五常。“天”主要是指自然界的最高主宰或天意。董仲舒认为,封建社会的最高原则是由天决定的,天是永恒不变的,因而按天意建立的封建社会之“道”也是永恒不变的。一个新朝代的君王,受天命统治人民,必须改制,徙居处,更称号,改正朔,易服色,就起居饮食等制度的一些具体形式作一些改变,但治理封建社会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大道,是不能改变的。在董仲舒看来。“五道之三纲”取诸阴阳(天)之道。阳为主,阴为从,“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臣、子、妻受君、父、夫的统治三道也是不能变的。董仲舒以“天不变,道亦不变”来论证封建制度和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后来成了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

金缕玉衣

1968年夏,在河北省满城县陵山上发现了两座保存完好的大型汉代墓葬。两墓系并穴合葬墓在石质山体中开凿而出,墓主为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的庶兄刘胜和其妻子。在这两座墓内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在这些令世人叹为观止的汉代珍宝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刘胜和其妻窦绾所穿的殓服——金缕玉衣。这两件玉衣的外观和人体的形状相似,它是用正方形、长方形或梯形的小玉片,四角穿孔,以金丝缀连而成,因此称为“金缕玉衣”。如果把金缕玉衣分解开来,可以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五个部分。刘胜的玉衣全长1.88米,由2498片各种形状的玉片组成,仅金缕就重700克左右。

太阳黑子的最早记载

中国最早的黑子记载,是约成书于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现象:“日中有跋乌”。不过,世界上公认的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载,是西汉河平元年(前28)三月所见的太阳黑子现象,载于《汉书·五行志》:“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而欧洲直到1610年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后,才观测到太阳黑子现象。

同类推荐
  • 西晋世子

    西晋世子

    这是一个故事得从公元265年的上元节说起。。这个故事就从,司马衷遇到蘭妍开始讲起。
  • 一寸河山一寸血4

    一寸河山一寸血4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4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历史。
  • 历史就是这么率真

    历史就是这么率真

    本书收集了大量令人信服的历史资料,介绍了一些已被后人脸谱化的历史人物不为大众所知的另外一面,从而让读者了解到他们也是优缺点并存、有血有肉的人,进而对这些历史人物有更深入、客观的认识,建立更为完善的历史观。
  • 医统江山

    医统江山

    前世过劳而死的医生转世大康第一奸臣之家,附身在聋哑十六年的白痴少年身上,究竟是他的幸运还是不幸,上辈子太累,这辈子只想娇妻美眷,儿孙绕膝,舒舒服服地做一个蒙混度日的富二代,却不曾想家道中落,九品芝麻官如何凭借医术权术,玩弄江湖庙堂,且看我医手遮天,一统山河!章鱼威信公众号Stonesquid欢迎加入
  •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考古本身是对真相的负责,没有天马行空的幻想,没有逃避现实的揣测。当你翻开这本书,接受一个个来自远古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时,一定会感慨历史迷人的魅力和生命的神奇。它们跨越了时空,在千万年后的今天出现在我们眼前,却丝毫没有阻隔感,而让距离消失的正是人类文明共同的生命温度。
热门推荐
  • 腹黑总裁的诱惑

    腹黑总裁的诱惑

    一个女人的插足,使得她和第一个男朋友阴差阳错的成为陌路,而后失忆的她与他相遇,原本在他看来,她像他的妹妹而已,一次再一次的巧合,有了后来的相爱。可是命运总是爱和她开玩笑,老天爷也嫉妒她的幸福……
  • 开启中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开启中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本书为青少年朋友精心挑选了100个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故事,每则故事都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蕴藏着丰富的生活智慧,每则故事后都配有“精彩哲思”、“慧语箴言”,对故事的内涵进行挖掘和阐述,帮助青少年领悟生活真谛、人生哲理。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病了的字母

    病了的字母

    让观点和思想插上艺术的翅膀它们的影响自然更大生命力自然更强。还有一大创新就是用了一百多方各具药理的中草药名来补白这个我看就是很好的表达方式。,不仅有许多文章是反常规的写法。所以杂文也不光是板着面孔的它是形式多样的 它需要良好的方式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常米乐编著的《函谷关》生动介绍了函谷关的军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间文化与人文文化、函谷关的历史典故、函谷关的名胜古迹与出土文物等内容。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

    2005年初,以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为主成立了“川江号子项目组”,并于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分组数批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就“川江号子现状”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工作。三年中历时180天,走访了18个市、县、镇,行程数千公里,直接采访号子传承人数十人,拍摄、录制及复制当地政府各类号子相关资料若干,拍摄照片数百张,并组织相关专家多次召开研讨会、论证会、学术交流会,对川江号子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
  • 大元王朝4

    大元王朝4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妃不倾城

    妃不倾城

    她其貌不扬,堪称丑女,却被立为妃,成天下奇谈。他被迫娶她为妃,新婚之夜却弃她而去,与其义妹狂欢。迎接她的,是没有止尽的折磨与践踏。她义妹表里不一,明里好似亲姐妹,暗里却连同侍妾,频频设计陷害于她。他不但坐视不管,还推波助澜,腹中胎儿的痛失,最终让她欣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