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0500000018

第18章 隋唐(1)

李春巧建安济桥

隋朝,李春的家门口。院子里李春正在凿石,父亲在旁边指指点点,还不时地叹气:“洨河上只有一座木桥,两岸来来往往的人也不知道有多少掉到河里,再也没有上岸来,你娘就是……唉,我做梦都想造一座桥啊!”李春停下手中活计宽慰父亲:“等您病好了,我和您一道修桥!”

赵郡平棘县(今河北赵县)县衙里新来了个不学无术的县令,想升官想得非常焦急,身边的师爷出了个主意:“听说浚河上还缺一座石桥,每年都有人过破木桥不慎掉下河淹死,老百姓怨声载道,前几任县令都想修桥,但至今也没修成,要是您能把桥修好,老百姓肯定会对您感恩戴德的。”县令非常高兴,再一打听,了解到本郡的李石匠和他的儿子李春是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于是就派师爷去请。师爷来到李春家道明原委,父子二人十分欣喜,怎奈李父知道消息后的当晚就去世了,临死前反复告诫李春:“工程浩大,一定要考虑周详而后行。你一定要把桥修得结结实实,爹在天之灵也可瞑目了!”李春含泪答应了。

李春安葬了父亲,就前去县衙报到。县令知道其父已死,大失所望,催促李春速速造桥。李春深知事关重大,决定暂缓,先进行调查研究。县令急功近利,坚决不允,李春十分无奈。一连几个月,李春也没有出现,县令几次派人去找,都没有下落。百姓传言,李春不会造桥,又怕得罪县令,举家远迁了。县令知道后非常生气,眼看朝廷秋考迫在眉睫,他焦急万分……

一天,师爷兴冲冲地跑来报信,说李春回来了,县令气急败坏,下令拘捕李春。县衙里,县令拍案问罪:“我让你造桥,你竟然跑了?!”李春取出很多图纸说:“这一段时间,我走遍了黄河南北,做了许多实地考察,我想弄明白为什么石桥会那么容易地被冲垮,但至今仍无结果。”县令不问究竟,只是严令他必须在秋考来临之前将桥造好。李春无奈,只好按他的要求建桥,但心里实在没有一点把握。秋考时,工程按期竣工,按察使(掌管分道巡察、考核)前来考绩,对造桥一事大大夸奖了一番。县令喜上眉梢,而李春却高兴不起来。

大雨中,李春和一位老石匠前来观察新桥,看见桥墩上的石头在洪水冲击下不断掉落在河里。李春知道这座桥寿命也不会长,突发奇想:“能不能用没有桥墩的桥来代替它?”李春有了这个想法,感到非常兴奋,赶忙回到家里细细研究。他迅速画了一张图纸,向老石匠介绍:“你看,在桥中间留一个大拱,两边各有两个小洞,这样洪水再大也拿它没办法。洪水小时,可以从桥的大拱流过;洪水大时,上边的四个小洞也可引水。而且可以加大桥身的弯曲度,使它高于两岸,洪水无论如何不会冲击桥身的。”老石匠十分赞赏他的想法,然而对新桥的坚固性仍持怀疑态度。但看到李春如此满怀信心,老石匠还是决定支持李春。县令听说要拆掉大桥、另造新桥,极力阻拦,因为眼看皇帝擢升官员的诏书就要下了,千万不能在这个时候出什么差错。李春无奈,只好率领众石匠先行准备石料,等待时机。

又一次洪水袭来,大桥果然被冲垮了,县令心急如焚,速令李春改造新桥。李春率领众石匠昼夜施工,新桥很快就建成了,乡亲们都到大桥上去参观,有人问及新桥可以支撑多少时间?李春笑言:“我保证它一百年不会塌!”县令听说新桥建成,也来凑热闹,心中暗自盘算,这下子可要升大官了。他正在暗喜,突然衙役慌慌张张跑来报告:“大隋完蛋了,唐国公李渊做了皇帝,国号大唐,新任县令已经来了,要你赶快回去收拾东西走人哪。”县令听罢,瘫坐在地上,人们一阵哄笑。乡亲们都让李春给石桥起个名字,李春沉思良久,说:“修桥原本就是为了百姓,就叫‘安济桥’吧。”众人齐声叫好。

魏征直言进谏

唐朝初年,唐太宗率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前往洛阳(今河南洛阳市),排场豪华,声势浩大,魏征、房玄龄等朝廷官员也随同前往。途经昭仁宫时,唐太宗因饭菜不可口、器具不华贵而大发雷霆,随行的大臣们吓得不敢吱声,只有魏征走上前,不慌不忙地说:“隋炀帝每天大吃大喝,精美的食物吃不完,却还要常常责备百姓不献食物,抱怨食物不够美味。如果陛下与隋炀帝一样贪图享乐,让骄奢淫逸的思想乘虚而入,那么,大唐如何能够长治久安呢?况且我朝新立不久,国力尚虚,陛下更加要懂得节俭啊!”这一席话说得唐太宗下不了台,非常尴尬。幸而房玄龄善解人意,及时解围,唐太宗才接受了魏征的进谏,决定将宫女、卫士等陪同减去一半。

当晚,房玄龄拜访魏征,善意地劝告他进谏时一定要注意言语用辞,给皇帝留些情面,也可避免引来杀身之祸。魏征对房玄龄的一片好意并不领受,义正辞严地说:“臣子进谏陛下,当直言不讳,又怎能拐弯抹角,含糊其辞?”房玄龄只好无奈地离去。

几个月后,太监寻来一只小鹞献给唐太宗,小鹞乖巧可爱,唐太宗爱不释手,整日把玩,连大臣参见也不顾了。魏征听说后,不顾房玄龄阻挡,直奔皇帝寝宫,唐太宗措手不及,只好将小鹞藏在衣服里。魏征当面质问唐太宗,单刀直入地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陛下若在小事上马马虎虎,日后必然铸成大错!”唐太宗有些生气了,但却无语反驳。魏征走后,唐太宗拿出小鹞,却已经耷拉着脑袋,死了。

两年后,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国富民强,天下太平,百姓也粮仓充盈,夜不闭户。此时的唐太宗有些飘飘然了,决定大兴土木,修复先皇的陵墓。这一想法受到了朝廷上下的一致赞成,尤其得到尊孔崇儒、提倡孝道的房玄龄极力拥护。大家纷纷认为修复先皇陵墓,是为天下人树立了一个尽孝道的楷模,乃功在千秋之举。但魏征却又一次不合时宜地站出来,极力反对,并搬出隋炀帝营建东宫的教训,担心唐太宗重蹈亡国覆辙。朝廷上一时气氛紧张,唐太宗愤而离去。大臣们纷纷指责魏征倚老卖老,不通人情事理,就连一向支持他的房玄龄也走向了对立面,魏征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古代酒器退朝回府的魏征闷闷不乐,家人问起,魏征道出心声:文武百官中不乏阿谀逢迎的小人,唯有房玄龄与自己是同道之人,虽然在某些见解上难以苟同,但两人同样一心为国,可如今,他居然和其他平庸之辈一样,极力怂恿皇上铺张浪费,实在叫人寒心。

几天后,魏征上书唐太宗,不屈不挠地反对修建陵墓,唐太宗怒不可遏,扬言不杀魏征难解心头之恨。此时,房玄龄却出乎意料地站出来替魏征说话:黎民百姓连连遭受战乱之苦,好不容易遇到陛下这样的明君治国有道,从而国力昌盛,百姓安乐。可如今,若又要大征劳役,只怕民怨沸腾。在房玄龄的劝慰下,唐太宗终于决定取消修建陵墓的计划。原来,魏征与家人的一番话传到了房玄龄的耳朵里,房玄龄恍然大悟,被魏征的先见之明所折服,心甘情愿地放弃了自己的主张。

数年后,魏征染病身亡,唐太宗亲自祭拜,并感慨道:魏征一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玄奘天竺取经

唐朝的西北边疆,荒凉的戈壁滩上有两个中年和尚风尘仆仆地行进着,其中那位师兄就是玄奘,他与师弟两人长途跋涉,同往天竺(今印度)取经。他们来到关卡口,请求守门将领准许过关。将领非但不答应,还将两人当成突厥的奸细,不由分说就将他们关押起来。将领经过严刑逼问,一无所获,一怒之下要将两人斩首示众。师弟一听,吓得浑身哆嗦,语无伦次地要求退回长安(今陕西西安市)。玄奘冷静地晓之以理,他说:“目前国内佛学一片混乱,令人深感遗憾,若能去天竺取回真经,解答众佛徒的困惑,当是一件无上功德。况且,突厥屡屡犯我边疆,杀我百姓,恶如豺狼,人人得而诛之,我们怎么会去给他们报信呢?”最终,将领被玄奘的一片诚心所感动,破例放两人出关。临别时,将领提醒玄奘:“从长安到天竺,漫漫征途几万里,这后面就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漠,而且还要爬雪山、过草地,恐怕你们还没走多远就已经葬身沙海了。”果然,没走多远,眼前就出现了茫茫无际的沙漠,巨大的龙卷风夹着沙土扶摇直上几百米高,差点将两人卷向半空。但这些艰难险阻都没有动摇玄奘西去取经的决心和意志。

数月后,两人来到高昌国(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一带),发现举国上下非常推崇佛教。国王听说来了两个从大唐去天竺取经的和尚,非常高兴,将他们奉为上宾。国王告诉两人:国民都很信仰佛教,但却无人能为百姓阐释佛理。他希望玄奘两人能留在高昌国传经讲道。为了打动两人的心,国王开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封两人为护国法师,建一座全国最大的寺院供养两人,且加赏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师弟有些动摇了,但玄奘却断然拒绝。国王看出了师弟的心思,故意叉开话题,草草了事。然而到了夜里,国王偷偷地来到师弟的房间,两人将条件都谈妥了。

第二天一大早,玄奘找到师弟催促启程,师弟故意拖延时间,含糊其词。玄奘看出内有隐情,与师弟发生了争执,国王一怒之下将玄奘押入大牢。玄奘为了能西去取经,绝食三天三夜,且滴水不进。国王听说此事后,有些感动了。

一天夜里,玄奘突然惊喜地发现四周空无一人,他赶忙收拾行李,悄悄溜了出去,一路跌跌撞撞、连滚带爬,没命地奔跑着。这时,背后传来高低起伏的喊叫声,玄奘回头一看,一条长长的“火龙”绵延而来,知道一定是有人追来了。他心里一急,脚步加快了,却不慎滑了一跤。这时喊声越来越近,玄奘绝望地仰天长叹:“没想到我葬身异国,只可惜取经无望了!”但追兵跑过来并玄奘取经没有擒拿玄奘,原来他们是奉国王的命令,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玄奘喜出望外。追兵牵出一匹白马,说:“这是我们国家最好的一匹马,能日行千里,国王吩咐送给你。”又掏出一封信,“这是我们国王写给沿途各国国王的文书,遇到什么困难可以请他们帮忙。”玄奘感激不已,朝王宫方向拜了几拜,骑马西去了。

他一路穿越雪山草地,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天竺,拜摩揭陀国(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佛学造诣最深的戒贤法师为师,苦读经书。十几年后,他成为天竺学问最深的佛学大师,很多人希望他留在天竺,但都被玄奘婉言谢绝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更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终于,他带着大量的经书又回到了长安。

禄东赞五解难题

唐朝,长安城(今陕西西安市)。宽阔的大道上正行进着一支队伍,旌旗飘扬,衣着鲜艳,引来无数围观的百姓,街道上好不热闹。几匹精壮的白马托动着好些个木箱,木箱没有封顶,人们可以看见里面装的是黄金千两、珍宝百件。围观的百姓“啧啧”称奇。原来,这是吐蕃赞普(王)松赞干布派使臣入唐求亲的车队路经此处。为首的年轻大臣便是吐蕃使臣禄东赞,他骑一匹高头大马,神采奕奕,气宇轩昂。车队一路行进,终于到了皇城。

皇宫内。唐太宗正为五国使臣进京求娶文成公主一事颂心。太宗:“这五国都派了使臣而来,想要迎娶朕的文成公主;若是草率决定,有失大唐尊严,也会引起各国的非议,这……这该如何是好呢?”一大臣上前道:“皇上,臣有一计。不如来个‘比文招亲’,让五国使臣来解五道难题,谁获胜,谁就能为自己国家的君王迎娶到文成公主。这样,既可不失公允,又可使五国使臣心服口服。”太宗连声称好,立即让大臣们拟定考题。

第二天,五国使臣上殿拜见太宗时,迎来了第一道考题——“九曲穿丝”。九曲明珠内“九曲八弯”,虽然两端有孔,但若想穿线入孔,实属不易,该怎样将丝线穿入珠中呢?

禄东赞目不转睛地望着明珠,沉思着。突然,他看见了地上的小蚂蚁,心生一计。禄东赞用马鬃拴住蚂蚁的腰部,轻轻吹了口气,蚂蚁便乖乖地爬进了珠孔;待它从另一端爬出来时,禄东赞赶忙用丝线接住马鬃,轻轻一拉,丝线便穿入了孔中。

紧接着,第二道考题出现了。只见殿外两边的马厩内各拴着一百匹母马和小马,谁能将每匹小马准确无误地送到它自己的母亲身边呢?那四国使臣傻了眼,唯有禄东赞胸有成竹地向太宗请示道:“陛下,禄东赞斗胆,请陛下同意将这些小马饿上一天。”太宗疑惑地点了点头。

第三天清晨,天还未大亮,太宗便兴致勃勃地出现在马厩旁。禄东赞解开了拴住小马的木栏门,将小马放出马厩,只见饥饿的小马驹们一刻也不耽搁,立即奔向自己的母亲,有滋有味地吮起乳来。太宗见此情景,不由连连称赞。

两道题考过后,使臣们各自回驿馆休息。当禄东赞正在驿馆房间内挑灯夜读时,忽听外面一阵喧哗。原来是宦官前来传达皇上旨意,让各国使臣连夜进宫晋见。禄东赞觉得事有蹊跷,派人准备了一小袋青稞面,一路留下记号,以便原路返回。

五国使臣终于到达了皇宫,个个气喘吁吁、疲惫不堪。正在这时,传话的宦官又出现了。“皇上让在下传个话,今日夜已深,请大家即刻回各自的驿馆休息。”那宦官笑眯眯地说道。众使臣一片哗然。原来这就是太宗所出的第三道考题:谁能在完全陌生而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独自回到各自的驿馆,先到者获胜。众人都在后悔进宫时没有留下记号,只有禄东赞不慌不忙地沿着路上撒的青稞面标记,第一个回到了自己的驿馆。

第四天,在金銮殿上,各国使臣们“一决雌雄”的时刻终于到了。太宗请出了大唐史官,并让五国使臣各提一个有关历史的问题,谁的问题能将史官难倒,谁就完成了第四道考题。

使臣们各显神通,有问“中华文明之开山始祖”的;有问“张骞通西域之贡献”的;有问“祖冲之之成就”的;更有甚者,居然问“关公为何短命?”史官不紧不慢,对答如流。四国使者一一败下阵来,只剩禄东赞一人了。

只见他从容不迫地上前问道:“大人,您博学多才,我无论如何是难不倒您的。现在我只向您提一个问题,请您告诉我——我应该向您提出什么问题,您才答不出来呢?”“这…”自信博学的史官突然间愣住了,不知该回答什么好,只能低头认输。

太宗对着五位使臣正色道:“各国使臣,朕所出的五道难题中已经解出了四道,现在只剩下最后一道,请大家务必全力以赴,不要失去最后的机会。”此时,大殿上突然出现了一群公主打扮的女子,人人年轻貌美、个个衣着相同,乍一眼看去,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这最后一道考题便是:到底谁是真正的文成公主?

禄东赞凝神片刻,突然大叫一声:“我认出来了,公主头上有朵红云!”太宗顿时一愣:“文成公主头上有朵红云,朕怎么不知道?”他一边想一边朝公主望去。那些假扮公主的宫女也纷纷向公主望去。文成公主更是吃了一惊,抬头朝自己头上望去。禄东赞看得真切,便大步上前,跪在文成公主身前,高呼:“吐蕃使臣禄东赞拜见公主!”

太宗见此情景,当即将文成公主正式许配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禄东赞下跪谢恩,太宗满脸欢笑,文成公主也笑意盈盈,各国使臣连声称赞,大殿上一片欢腾。

孙思邈为民除病

同类推荐
  • 关庙与关公文化

    关庙与关公文化

    将近10年前,笔者又和王峻峰、郭汾阳合写过一本同名的30余万字的专著。本书是对这本专著的浓缩和深化,又加上了一些新的思考。
  •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中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构思巧妙,幽默风趣。
热门推荐
  • 不可不知的犹太人经商智慧

    不可不知的犹太人经商智慧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驿动的村庄

    驿动的村庄

    作品所描写的农村生活是历史的,八爷和枯心柳像一块被岁月雕琢的石碑矗立在牛家庄村口;它又是现实的,日益发展的新形势,时刻影响着和改变着牛家庄人的思想观念;它更是将来的,作品中从丈量测绘牛家庄的这块土地开始,这里的人们就开始沸腾了,时代前进的步伐浪潮般汹涌而至,人们各自在这块黄金宝地上纷纷登场亮相,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至此故事在您的关注下将一步步推向高潮,最有看点最精彩,甚至催人泪下的场景将渐渐被作者揭开神秘的面纱。感谢您在庞大的创作群体中有幸关注了我的作品,我会一丝不苟把故事给您讲完,让您陪伴我一起来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智慧和坚强的农民是怎样活着的,而他们就在你身边,和你一样都有着美好的梦想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为了中国梦他们和您并肩在路上,为这个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 重生:将门毒女

    重生:将门毒女

    重生一世,毁掉他们用血汗铺下的成王路,为复仇边关苦熬十载,搅乱他们的结盟团!--情节虚构,她要除叛徒,请勿模仿,落得穿心一剑而死。直到死亡的前一刻。灭毒母,五岁丧母孤苦无依,撕烂伪淑女的假面具,终于羽翼丰满而归,却在宫廷政变当日从正主变成小三,踩烂渣男的假真心,北唐瑾才看清这一切
  •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徐志摩,以“情诗”闻名于世,本书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调讲述一代才子徐志摩的传奇人生。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诗人生命中不可错过的三个女人,他与她们之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感情纠葛……《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带你亲临“情圣”徐志摩的世界,解析大诗人不为人知的婚姻内幕。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嗨,我的恶魔殿下

    嗨,我的恶魔殿下

    一个被仇家埋伏,落入空间裂缝的女子。一个多病垂危的小皇子;三岁身躯的她,遇上九岁多病的他,一句承诺,她将唯一的能量发动,只为救他一命。十二年后,她是他最宠爱的女子,而他只是她理所当然的依靠。一次和亲引起的感情纠葛;爱是自私的,如果他选择了国家,那么她将潇洒离去。然而,当决定放弃的那刻,才发觉,原来放弃好难好难……
  • 携家带口奔小康

    携家带口奔小康

    悲催女富二代莫名穿越,携傻夫、精娃、萌宝宝,努力奔小康。虽有空间但不敢用,只能小偷小摸,好想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叱咤英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叱咤英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1955年3月,蒙巴顿出任第一海务大臣。1956年,蒙巴顿登上了皇家海军的顶峰——被晋升为海军元帅,1959年5月22日,麦克米伦首相正式任命蒙巴顿为国防参谋长,并建议这个职务的任期将由3年延长到5年。从地位上说,国防参谋长仅低于国防大臣,但由于后者属于文官并受党派竞选的影响,所以,国防参谋长实际上是整个英国陆海空三军武装力量的专职首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青瑶纪事

    青瑶纪事

    她本是被剥离神格的远古上神之一,轮回几世再踏修仙之途。她天资聪颖过人,却依旧躲不过命运的安排。他是她命中注定的劫。重遇他后,她的漫漫修仙长路又将遭遇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