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李廷机职位是大学士,管理太子、奏折和教学。他的学问、道德、涵养、自律都很好。可是弟弟是平民,没有考取功名。
有一天,弟弟从故乡来到京城探望哥哥,头上戴着新鲜的方巾①,身上穿着新鲜的衣服,去拜见李廷机。李廷机看见弟弟从故乡来,非常高兴,问了家里的事情,寒暄过后,看着弟弟的打扮,非常惊讶,于是就问弟弟说:“你是不是已经进了学堂读书了,中了秀才?”弟弟回答:“没有。”又问:“有没有考上功名?”(考上后国家给一些俸禄)弟弟又回答:“没有。”“那你原来的帽子到哪里去了?”弟弟说:“放在袖子里了。”李廷机说:“你应该戴原来的帽子,不应该跟着习俗戴着方巾。”于是弟弟就把方巾拿下,戴上原来的帽子了。最值得赞美的是弟弟一点没有不高兴,也丝毫没有为难的神情,欣然接受了,李廷机跟弟弟他们兄弟之间真是有修、有德难得的好兄弟。
李廷机一生表现很好,他过世之后,皇上颁给他谥号“文节”。
【注释】①方巾:专指儒生的装束。
严凤敬兄
严凤宴客,进箸①稍迟,兄批其颊,欣然受之。
明朝严凤,非常的孝、悌,侍奉他的哥哥如同父亲一般。后来严凤做了官,在他年纪大时告老还乡,回到家中,看到哥哥年纪已经老了,哥哥家里面又很穷苦,严凤就把哥哥接到自己家里侍奉。每逢请客的时候,必定叫哥哥坐好,自己拿着筷子跟在哥哥的后面把碗筷放好。
严凤敬兄有一天,又要宴客,严凤把筷子送上去迟了一些,哥哥生气了,就给他一记耳光,可是严凤欣然地顺受,情绪丝毫没受影响,仍然在这个酒席上谈笑自如。哥哥喝醉了,严凤亲自送哥哥回屋。第二天天还没有亮,他就到哥哥的卧榻前面等候了,并且问哥哥昨天酒喝得愉快不愉快,睡得好不好,一如先前地关心哥哥,照顾着哥哥,把昨天被哥哥打的事,并没有放在心上。他的修养这么高,令人敬佩。后来兄长不久就过世了,严凤失去哥哥很难过,很痛苦,一切遵照礼节来办丧事,为哥哥安葬尽了礼。
人生苦短,数十寒暑间,这些同体连枝的兄弟姐妹真的是“一回相见一回老”。想想我们还有多少时日,能够珍惜同聚同处的时光,千万不要等到追悔莫及之时,才徒自悲切,那不是为时已晚了吗?骨肉之情、手足之爱,当要切切珍惜啊!
【注释】①箸:zhù,筷子。
世恩夜待
世恩待弟,问食问衣,尽情忧恤,弟不暮归。
明朝陈世恩,是明神宗皇帝万历年间的进士,他有兄弟三人。长兄是一个学问道德都很好的人,孝顺廉洁,得到乡里的敬重。陈世恩是老二,当时还没有任何成就。但是德行也如兄长一样为众人所称许,尤其是他那种谦逊有礼,平易近人的态度,更使人觉得他易于接近。但他们的弟弟由于与他们相隔的岁数比较大,父母对这个儿子不免有些宠爱,因此长大了之后,就整日无所事事,东游西逛。并且结交了一帮不好的朋友,到处游荡,经常是一大早就不见了人影,深更半夜才回来。
俗话说:“长兄如父。”三弟的年少轻狂大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假如三弟不成器,自己该如何向高堂老父老母交代,又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呢?于是,只要有机会,大哥就把三弟叫到一边,苦口婆心地劝他:“三弟呀!不要再在外面游荡了!要早点回家免得让家人担心啊!”
三弟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大哥劝一次、两次还罢,次数多了,他不但听不进去,还开始对大哥反感起来。以后他见到大哥就躲,实在躲不过,勉强听着,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只要有机会就溜出去。一见到那帮朋友,觉得比自己的哥哥亲多了。俗话说“逸则淫,淫则忘善”,三弟因为放逸自己,不免越发离不开这帮一起吃喝玩乐的朋友,心里还怪大哥多管闲事。大哥看到三弟不仅不听自己的规劝,依然我行我素,并且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心里十分痛苦、烦闷。
陈世恩见此情景,请大哥来促膝长谈。大哥说:“我如此煞费苦心地劝告三弟,他却愈发变本加厉。公然以不良的行为对我,难道是我哪里做错了吗?”想到自己的好心却不被弟弟所接受,大哥不禁有些激动。陈世恩按住哥哥的手,对他说:“大哥,你的心是为弟弟好,这个没错,我对弟弟的行为也很担忧。但是你对弟弟讲话的时候,语气太直接了,年轻人恐怕面子上挂不住,并且还会伤到他的内心,对他来讲一点益处都没有。这样吧,你给我一段时间,由我来劝他,你暂时先放下这件事。”陈世恩和大哥就这样说定了。
当天晚上,陈世恩手里拿着院子大门的钥匙,在门前等弟弟回来。此时,夜空中月朗星稀,月色下,有一条路通向村外,路旁长着茂密的桑树跟梓树。陈世恩不禁回想起弟弟小时候天真可爱的模样。唉!时间过得真快,哥哥已年过半百,自己也到了不惑之年,弟弟也一眨眼就长成了大小伙子了,手足之情,弥足珍贵啊!一阵清凉的风吹来,陈世恩感觉身上有些发冷。弟弟还是没有回来,他想到弟弟一大早出去,也不知衣服穿够了没有?再说,在外面闲逛,都是一帮不经世事的年轻人,怎么照顾得好自己?饥一顿,饱一顿,唉!弟弟的脸色好像是比以前差多了。
夜深人静了,家家户户都已歇息,人们都已进入了香甜的梦乡,陈世恩还在门外徘徊,他耐心地等待着弟弟。突然,在月光下,对面走来一个瘦长的身影,他根据身形判定是弟弟,高兴地说:“是三弟吗?”“啊!是二哥。”弟弟没有料到是二哥在等他,意外之下显得有点不知所措。“赶快进来吧!外面冷。”世恩看着弟弟走进院子,就亲自把院门关起来,并且把锁锁上。弟弟以为二哥开始要教训他了,没想到耳朵边却传来二哥亲切地问候:“你吃晚饭了没有?冷不冷?”“噢……吃了,不冷。”弟弟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回自己房间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弟弟又溜出去了,仍然是一整天也没有回来,陈世恩和前一天一样,晚上仍在院子门口等弟弟。弟弟没想到二哥又在等他,不免有些心虚,站在院子外不好意思进来。陈世恩笑着说:“自己的家门都不进了吗?进来吧,我好锁门。”弟弟进门后,陈世恩照旧把院门锁好,他闻到弟弟身上有一股酒气,关切地说:“喝酒了,是不是很难受?我刚好泡了一杯浓茶,你喝了可以解解酒。”说罢,世恩就把弟弟带到自己房间,看他喝了茶,漱了口,并嘱咐他早点歇息。这下弟弟可有些睡不着了!假如二哥也像大哥那样骂自己几句,自己倒觉得无所谓,但是二哥却半点也没责怪自己。回想起自己在外面花天酒地的情形,弟弟觉得脸上有些发烧。一会儿,他又想到自己从小到大两位哥哥对自己疼爱有加。尤其是二哥,从来都是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想到他,心里觉得特别亲。
此后连续几天,弟弟在外面开始待不住了,眼前尽是哥哥深夜翘首期盼自己归家的情形。他对朋友们提出要先告辞,朋友们嘲笑他说:“急什么?难道怕家里的大棒槌吗?”弟弟只好又和他们玩到天黑,赶回家一看,二哥又是一脸关切地等着自己。弟弟低下头,一时说不出话来。陈世恩亲切地抚着弟弟的肩头,问他是不是哪儿不舒服。弟弟顿时羞惭交加,感到太对不起哥哥和家里人了。他心头一酸,“哇”地一下哭出声来,跪下去对二哥说:“我错了!请二哥责罚!”陈世恩也感动不已,他高兴地说:“好!好!回来就好!哥哥知道你会自己改正的!”
果然从此以后,弟弟像换了一个人,他再也不和那一帮朋友一起混了。在两位哥哥的精心教导下,他认真学习,发愤图强,成了一位德才兼备的人。
世恩发达时,他的兄长已经过世了。有一次,他嫂子的弟弟来看姐姐,世恩见他衣服破烂,就来问候他,关心他。世恩的弟弟就问:“你为什么能对嫂子的弟弟这么好?”他就说:“嫂子没有子女,年轻时就为哥哥守节,所以也要敬重嫂子以及她的家人。”世恩再一次感动了弟弟。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充满了人情味的故事,该故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应该说,大哥的劝导指责也无可厚非,但为什么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呢?关键在于他在劝导弟弟的时候只是以道理来说教,态度强硬,反倒让弟弟产生反感。而陈世恩则是用善良与讲究技巧的方法来感化弟弟。后人评价说,没有什么方法比这个更好的。最为难得的是他天天在外等候,并不是心不甘,情不愿,而是真诚地、发自内心地等候他的弟弟,一点不耐烦都没有。弟弟确实感受到兄长的那一片真情,心灵受到了很大地触动而决心悔改,毕竟家才是一个人最温暖的港湾,兄弟之间互相扶持才能风雨同舟啊!可见,一个人如果要劝勉对方,一定要善良与讲究技巧。除了善良与讲究技巧之外,还要让对方能感动,在此基础上晓以大义,才有办法让他改正过来。
有一个女孩,从小家里十分贫困,她也懂得节俭的道理。上大学之后,她觉得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而手头的一点钱除了生活费外,几乎就没有什么可剩余的。暑假回家的时候,她帮着家里做生意,发觉平时有一个抽屉里经常有一些零钱,需要用的时候家里人就拿几张,到了晚上大姐就会把抽屉锁起来。不知不觉暑假过完了,第二天,这个女孩就要到学校报到了。深更半夜的时候,她突然起了个念头,想到抽屉里去拿一些零花钱,但钥匙放在大姐贴身的裤腰带上,她趁大姐翻身的时候,想去取钥匙,却弄出一阵响声,她吓得连忙躺下,心里一直打鼓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