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9000000020

第20章 李鸿章家训(1)

【作者介绍】李鸿章(1823—1901年),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合肥人,晚清时期的军政重臣,他组建淮军,也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受业于曾国藩门下,钻研经世之学;咸丰八年(1858年)冬,开始在曾国藩的幕府主办营务;成丰十年(1860年),统带淮扬水军。

当湘军攻占安庆后,李鸿章被曾国藩举荐为“才可大用”之人,并命他到合肥一带招兵买马,组建淮军。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曾国藩的湘军联合,镇压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同治九年(1870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从此控制北洋达25年之久,并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政、经济大权,成为晚清时期权势最为显赫的封疆大臣。

19世纪60年代,面对国弱民贫的局面,许多思想开放的大臣号召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在中国迅速兴起,李鸿章作为倡导者之一,积极筹建西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创建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企业。到了19世纪70年代,为进一步扩大洋务规模,洋务派又号召“求富”,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建了一系列民用企业,如李鸿章首创的轮船招商局等。此外,洋务运动还兴建了各类新式学堂,同时派人赴欧关留学。洋务运动的这些举措和所取得的成果,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李鸿章卒于1901年11月,谥号文忠,并晋封为一等侯。他的著述收入《李文忠公全集》中。

【导读】《李鸿章家训》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立身、修学、治家、养性、保健等诸方面。家训也体现了很多比较先进的思想,例如:求学贵在持之以恒;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身病,心不能病;知恩图报,救济百姓;蔑视八股文;主张西学东渐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有这些具有超前意识的卓越见解实属难能可贵。这些也体现了李鸿章思想的开放和自由。

李鸿章在家训中对后辈子弟有着殷切的希望和严格的教诲,要求他们为人、处世、做官要以传统文化的义理为原则。整个家训中有很多积极的观点和先进的思想,值得我们今人学习和借鉴。

致兄弟

阅读经典研寻义理

【原文】

朱子家训内,有“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兄意亦然。兄少时从徐明经游,常告读经之法: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弟亦不妨照此行之。经学之道,不患不精焉。

——节选《清代四名人家书》

【译文】

明末朱柏庐的家训中,有“儿孙虽然天赋不高,但博大精深的经典之书不可不读”。为兄我也是这样认为。我在年少的时候跟随徐明经先生到处求学,他常常告诉我如何阅读经籍的方法。掌握经学之义理所在就必须专攻一经,不可三心二意,泛泛而读。学习经书以探寻义理为主,考证名号物色为次。阅读经书有一“耐”字的诀窍:一句意思未弄懂,决不看下句;今天未弄懂,明天继续阅读;今年未深入理解,明年继续阅读。这就是所说的不厌烦、不急躁的意思。弟弟你不妨照这个方法去实行。如能做到这样,那么对于经学中所说的道理,就不会担心不深入理解了。

练书法应博采众长

【原文】

三弟笔性颇佳,习颜、柳各体似太拘束,活泼之气不能现于纸上,最宜改习赵字而参以北海之《云麾碑》,则大有可观。

——节选《清代四名人家书》

【译文】

三弟书法潜质非常好,但学习颜真卿、柳公权的字体有点过于拘谨、呆板,活泼洒脱的气势不能在纸上体现出来,最适合于改习赵孟頫之字体,而配合练习李邕留下的真迹碑刻《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帖。如能坚持做到这样,你的书法必定会大有进步。

不必多写只须有恒

【原文】

三弟来函,既改习赵字,慰甚。惟以功夫太浅,不能深得其意。此天然之理,不足道。只须有恒,不必多写。多写则生厌,厌则无功。每日临赵松雪《道教碑》三页足矣。尚有一言以相告,临过之后,默思赵字之结构,以指画之,多看亦易进步。所临之字不可废,至朔日斋集订成一册,以之比较,自有心得。

——节选《清代四名人家书》

【译文】

三弟在来信中说,已经听从我的指导改练“赵体”,我非常高兴。只是根底太浅,不能做到深刻体会赵氏书法之真谛。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不算什么大问题,只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并不一定要每天写很多字。写得太多就会有厌恶感,厌恶感一产生,就不会有收获。每天临摹赵孟頫所书《道德经》碑帖三页就足够了。还有一句话要提醒你,临摹一次书法之后,静静思考寻求赵字基本结构,以手指头照样作出重点划记,多看也容易有收益。每次临摹过的字,不可丢弃,到农历每月初一日在书房里汇集装订成一册,彼此比较,自然就会有心得。

读书日久自然受益

【原文】

体气多病,得名人文集静心读之,亦足以养病。凡读书有难解者,不必遽求甚解。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吟。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但于已阅过者,自作暗号,略批几字,否则历久忘其为阅未阅矣。

——节选《清代四名人家书》

【译文】

身体生病的时候,应该把名人的文集静心加以阅读,这完全可以起到养病的作用。凡是读书碰到有疑难的地方,不必急于求得理解。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死记硬背,只要深入体会诵读其意就行了。今天看几篇,明天看几篇,时间一长自然会有收获。但应将已经读过的篇章,自己作出记号,稍微批点几个字在书上,不然时间一久就会记不起是否已经读过。诫弟自强自立

【原文】

曾夫子致其弟函曰:“余蒙祖宗遗泽,祖法教训,幸得科名,内顾无所忧,外遇无不如意,一无所觖矣。所望者,再得诸弟强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之不显?何患家运之不兴?”余意与曾公之意正同。余与诸弟虽隔千里,盼望诸人之心未尝或断。每间一月,乃作一函训诸弟,未知诸弟对余意如何?

——节选《清代四名人家书》

【译文】

老师曾国藩在写给他弟弟的信中说:“我承受着祖宗遗留下来的恩惠,熟知效法先人的教导,有幸获得科举考试的成功,家里的事情没有什么需要挂念的,外边碰到的事情也没有什么不顺心的,可以说没有什么缺失了。我所希望的,更需要各位弟弟立志自强自立,齐心合力。如能做到这样,就不必去忧虑好的名声不会表现出来,不必去忧虑家庭运气之不兴盛了。”我的想法与曾老师的想法正相吻合。我与各位弟弟虽然相隔千里之远,但盼望你们自强自立的心愿未曾间断。每隔一月,我就写一封信开导你们,不知你们对我的想法是如何理解的?

修学不外乎是一个“恒”字

【原文】

为学之道,勿求外出,亦可成名。昔婺源王双鱼先生家贫如洗,在三十岁之前为窑工画碗,三十岁之后读书训蒙到老,终身不应科举,著作逾百,为本朝杰出名儒。彼一生未拜师友,不出闾里。故余所望诸弟亦如是,惟不出“恒”之一字耳。

——节选《清代四名人家书》

【译文】

修学的方法,没必要到外面去,也可以成就功名。从前婺源地方有一个叫王双鱼的先生,家里很穷,在三十岁之前为烧窑的工人画碗,三十岁以后他一边读书做学问,一边开设私塾教育儿童,终身从没有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但著作超过一百种,是清朝杰出的著名学者。他一生从未拜过老师、交过朋友,足迹不出乡里。因此,我所寄希望于各位弟弟的也是这样,强调做学问不外乎一个“恒”字。

术业有专攻

【原文】

四弟来示言书法云,“钩联顿挫,纯用孙过庭草法,而间架纯用赵法。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动合自然”等语。弟亦欣慰此说。子昂集古今之大成,于初唐四家内师虞永兴,而参以钟绍京,因此以上窥二王,下法庭间。此一径也。唐中叶师李北海,参以颜真卿、季斯之沉着。又一径也。晚唐师苏灵芝,亦一径也。由虞永兴以溯二王,以及六朝诸家,世称南派。由李北海以溯欧阳询、褚遂良及魏、北齐诸家,世称北派。欲学书者,先明二派之所以分。南派以神韵胜,北派以魄力胜。宋之苏东坡、黄山谷,似近南派;米襄阳、蔡襄,似近北派;子昂合二派而为一。嘱四弟从赵法入门,他日趋南派或北派,庶不迷于所往也。望将此意转告二弟,大哥于公退之余,可随时指导诸弟、侄。甚盼。

——节选《清代四名人家书》

【译文】

四弟来信中谈到书法时说:“钩联顿挫,纯用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草书体法,而字体间架纯用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回转遒丽体法。柔弱之古代人物中包含着刚劲,软绵里面隐藏着坚硬,动合自然、伸缩自如”等话。我也赞同这种看法。赵孟頫集古今书法之大成,于唐代初期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中间专学虞永兴之体,而参以唐代书法家钟绍京之法,所以能够做到往上,看得清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之真谛,往后仿效孙过庭间架之法。这是一条路子。唐代中期书法家中则效法李邕之行、楷体裁,而参考颜真卿和季斯等人沉着雄厚之笔法。这又是一条路子。晚唐则师法苏灵芝,这也是一条路子。由虞永兴而追溯王羲之、王献之以及六朝书法各名家,人们称之为南派。由李邕而追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以及魏、北齐时代书法各名家,人们称之为北派。想要学习书法的人,必须首先明瞭书学史上这南、北两派的区别所在。南派以其风度气质占优势,北派以其坚劲有力占优势。宋代之苏轼、黄庭坚,风格似乎接近南派;米芾、蔡襄,风格似乎接近北派;赵孟頫集聚这两派之长而合为一体。我嘱咐四弟从学赵孟頫书法起步,有了基础之后再向南派或北派深入发展,才有可能不迷失方向。希望您将我这个意见转告二位弟弟,您在公事办完的空闲时间里,可以随时随地指导各位弟弟和侄儿。我很希望你能这样做。

练书应探寻本原

【原文】

羲、献父子书法,自唐初君相推崇,遂风行千古。唐代诸贤其孙曾,而赵宋诸家以下,无非其云仍也。顾世人徒占占于转展翻刻之诸丛帖中袭取其面目,而不知探取本原,学古人之所学,故惜阴先生既述其逸事,而兄以经验述其途径及方法,以授诸弟。

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夫字,先须引入八分、章草入隶字中,发人意气。若直取俗字,则不能先发意气。”兄少时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鸿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涤笙夫子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

羲之于五十三岁时改本师,手众碑学习,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又《笔势论》云:“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纂集精专,形彰而势显。”存意学者,半载可见其功。如吾弟笔性灵敏,旬月亦知其本。

羲之《笔阵图》云:“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若直点急牵急裹,此暂看似书,久味无力。仍须用笔着墨不过三分,不得深浸,毛弱无力。墨用松节研之,久久不动弥佳矣。直点急牵急裹,俗书类然,教者学者或且以为能事,此宜切戒者也。”

其十迟五急云云,首句极言运笔宜缓,万勿轻率,此最易解者也。

十藏五出,则谓用笔务取中锋迎入。此必多习籀篆分隶乃悟,如世所传二王及欧褚诸家书法佳拓,其圆浑藏锋之笔,多从篆分得来。不习篆分者,每苦不得其门而入,今兄授诸弟。若从籀篆隶入手,再学欧虞诸家,神似不难,区区藏锋之法,何足为奇!

其十起十伏之法,财必虚掌、圆腕、悬肩者能之。盖执笔法不讲,任令五指如猢狲爬树,手腕如乌龟上阶沿,恶态如矛发戈斫。盖执笔贵有力,而运笔贵灵活,果能使笔如优于技击者之用器,则方圆屈伸自无不神似矣。至十曲五直之法,向苦不得的解,盖世俗通行之正草隶篆,无不绢光削滑,从未有凹凸作钱串形,见钟鼎、石鼓、石门诸拓本乃恍然。十曲五直者,直以笔著纸之后,竖则一左一右,屈曲则向左行去;横则一上一下,屈曲则向右行去,而笔满画中之意亦悟。夫用此十曲五直之法以行笔,笔势不必凹凸如钱串形也,而笔量之沉厚,自与轻牵急裹者迥别。兄意用笔着墨不过三分,不可深浸毛弱之利病,兄以为不易之法,用长锋羊毫最妙。

涤笙夫子曰:“写字,不熟则不速,不速则不能敏以图功。”吾弟其细察而仿行之。

——节选《清代四名人家书》

【译文】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从唐初国君、宰相都加以推崇,于是流传千古。但唐代众多书法家不过像二王的孙子和曾孙,而赵宋众多书法家,就如同二王的云孙和仍孙那样差距罢了。但世人徒然自我得意于多次移转翻刻的众多丛帖之中去袭取他们的表象,却不知探取他们的本原,学古人之所学。因此惜阴先生已经陈述了二王的一些不为世人所知道的事迹,而我也凭个人的经验来陈述二王成功的途径和方法来传授给弟弟们。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说:“写字,首先必须将八分书和章草的写法引入到隶字之中,引发人的意气。如果径直采用俗字的写法,就不能先引发人的意气。”我年轻的时候学习卫夫人的书法,认为自己会大有成就。等到向北游览名山,见到李斯、曹喜等人的书法;又到许下,见到钟繇、梁鸿的书法;又到洛下,见到蔡邕的石经三体书;又在曾国藩那里见到张昶所书《华岳碑》,才知道学卫夫人书法白白浪费年月。

王羲之年少时曾从卫夫人学习书法,五十三岁时,改变初学,亲手向众碑学习,他是恐怕自己忽然死去,姑且遗教给子孙罢了。他又在《笔势论》中说:“详尽地研究篆书和籀文,既省功又容易有所成就;编纂精心专一,成功的形势也就十分显明。有意学习的人,半年就可以见到功效。”如我弟笔性灵敏,十天一月也就知道他的本原。

王羲之《笔阵图》说:“每逢写字,希望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才可以叫做书法。如果直点急牵急裹,这初看类似书法,但经久体味,就感觉无力。仍须在用笔着墨时不得超过三分,不能把笔深浸在墨中,使笔毛软弱无力。墨用松节来磨,久久不动更好。直点急牵急裹,一般的书法都是这样。学的人、教的人有的把这看成能事,这是应当切戒的啊。”

他所谓十迟五急等话,第一句详尽地说明运笔应当迟缓,千万不要轻率,这是最容易理解的。

十藏五出,就是说的用笔一定要从中锋迎入,这一定要多练习籀书、篆书、八分书和隶书的人才能悟彻。像世人所传的二王和欧褚等书法家的书法佳拓,他们圆满藏锋的笔法,大多从篆书和八分书得来。不熟习篆书和八分书的人,每每苦于不得其门而入,现在我把这个诀窍传授给你们。如果从学习籀书、篆书、隶书入手,再学习欧虞等书法家的书法,要求神似不难,小小的藏锋之法,又何足为奇!

同类推荐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后世简称之为《内经》,堪称中华医学的源头活水。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
  • 易经 尚书

    易经 尚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姬昌编著的《易经尚书》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国藩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梁启超先生一生对曾文正公推崇备至,对其遗著更是“一日三复”,故从曾氏文集中摘录出此《曾文正公嘉言钞》, 以飨国人。本书为文白对照,对疑难的地方多加以注释,翻译精准简洁,将曾文正公的思想与心迹都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人以之为师为范,提升自己
  •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绝世尸皇

    绝世尸皇

    九州风云再起,龙腾奇异脱出。六界浮出台面,试与苍穹比高。原来如此,却不该如此。尸王的重生,寻找永恒的爱情。能寻到么?来自地球的掌控者么?是回去?是留下?选择?很难选择。
  • 剑碎苍天

    剑碎苍天

    将夏,受尽世人冷眼,鄙夷的小混混。无意受到天机门掌门青云子临终所托,从此一生的命运发生改变。我命由我不由天,杀尽天下负我之徒。得神兵,练神功,还要追天下最漂亮的女孩。谁说癞蛤蟆不能吃天鹅肉,年少骨气,穷尽我一生的力量,也要把那些看不起我的人踩在脚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携爱侣之手远走天涯,持手中长剑踏遍天下。
  • 无上焚天

    无上焚天

    谁人敢拦?天若有怨,葬之何妨?神纹天下,我若灭世,八荒六合唯我独尊!一个蚍蜉王爷的心声…………
  • 懒神降世:爱我请排队

    懒神降世:爱我请排队

    风笑,一个绝色天颜的亡国公主,新婚当夜被夫君一杯合卺酒毒成痴傻,从此被搁置院内,下人都敢随意践踏。风夭夭,一个是风华无限,纤尘不染的远古上神。随性懒散,医术超群。嗜睡,嗜酒,缺心少肺的清庭药神。当她成了她,将引来多少英雄尽折腰?你若无情,我便休。走之前痴傻拂去,一支《九天玄舞》,倾煞世人凡尘眼。姐没别的,全身上下就都是骨气,傲气。从不管你服不服气。从此,江湖上风起一代药神,逍遥惬意。凡间女子穿越重生,据说弱能变强,庶比嫡宠。负心汉通通改吃回头草,悔得肠子都青了。风夭夭是九重天上四万多岁的远古上神,觉得单凭三点也该过得自在。一,以老卖老,可时而不靠谱,时而不着调。二,容颜不老,装嫩也易,不会被人说成不知好歹。三,不瞒别人说,她上头有人。南宫荛:饮过合卺酒,不论轮回几生,你都是我的妻……少正商:可知,轮回几世,我都在等一个会跳《九天玄舞》,心口疼痛的女子。沈慕清:我是魔君两万年前集成的迷幻之姿,是他的心魔,依附他存在,却独立任何爱上你。顾锦枫:我可说过对你是一见钟情?我从不相信一见钟情,对你,却是如此。楚少:你不过一个小丫头,怎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竟能将我的心也一并收了去。天末:我在他的心绪中看到你,他找了你几世,我便看了你几世,一直熟悉进骨子里。我看到你随性的去魔界找他拼酒,看到他与心口插了刀的你喝过合卺酒,看到他陪着你死去,流转人世万年天日……不想,我会爱上你。……来福好文:《母妃乖乖让我疼》他,中兴国摄政王侍妾所出的卑贱之子宗必行。她,摄政王最不得宠的第九妾欢颜。那一年,她冒死救下被兄弟姐妹们推下花池的他。他窝在她怀里笑着流泪:“如有一天我承父位,必娶你为妃。”为了得到她,他机关算尽,无所不用其极……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懒神降世:爱我请排队》
  • 拽丫头,校草是你的专属

    拽丫头,校草是你的专属

    会是怎样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密不可分的八大家族。从娃娃亲到相遇、相识到相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萌夫赖上大龄妻

    萌夫赖上大龄妻

    顾安安15岁起,就一直带着一个“拖油瓶”,可别误会,顾安安一直都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那种年纪轻轻就被男孩子哄骗的事情是不会发生在她身上的!杨梓珍自打7岁第一次见到顾安安起就知道,顾安安对她好,曾经她坚信,这个世界上,肯定再没人像顾安安那样对她好了,直到,严谨的出现。严谨早就想好了,等到顾安安大学毕业了,不管家里人怎么反对,都要把她娶回家,哪知,这个狠心的女人,居然把她的“拖油瓶”甩给了他之后,就独自飞走了!严谨发誓,他一定要让顾安安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光阴飞逝,顾安安没想到,当她再次踏回故土的时候,竟然是参加严谨和杨梓珍的婚礼!可是,她不能不来,而且她也想来,因为,看着自己像珍宝那样疼爱了那么多年的妹妹幸福的出嫁,是顾安安最开心的事!婚礼上,看着台上那样般配的两人,那一刻,顾安安笑了,她的退出,是值得的。转身,离开!可为何,眼泪却如断了线的珠子,洒落了一地——当顾安安拿着行李等待登机时,原本应该洞房花烛的男人却出现在了她的面前,而这个他,阴郁的让她认不出来。“你怎么——”顾安安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眼前人的行动吓到了,唇上的冰凉告诉她现在两人的姿势,下一刻,顾安安拼命的想要推开,他现在是自己的妹夫,怎么可以这样?!!无奈力量悬殊,还是,顾安安的心底,也很想念这个怀抱——只是下一刻,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姐姐——”顾安安抬头,什么时候,杨梓珍站到了她的旁边?而她此刻受伤的表情,不高的音调,虽然只有两个字,却让顾安安一下子慌了神。&&**又是三年后,三十一岁的顾安安仍然孜然一身,如今的她,是公司里有名的女魔头,下属背地里都笑话她是“老处女”。除了,她新招的助理。顾安安看着面向着自己专注的做着报告的充满朝气的男孩,瞬间做了一个决定,今晚,就是他了!“姐姐,这是?”杨梓珍看着顾安安旁边人,语气中满是不敢相信,而一旁的严谨,更是恨不得上前揍上一顿!顾安安正想给旁边的人是个脸色,让他好好演,哪知,人家却立即厚脸皮的答道:“你好,你就是梓珍吧,我是你姐姐的男朋友!”暮宸说话的时候,却是看向了严谨,他也想去把严谨揍一顿,谁叫他让顾安安伤心的?
  • 魅王霸爱小妖妃

    魅王霸爱小妖妃

    童年,应该是“童言无忌”,但是对于她,却是寂寞与疏离,徘徊在生死之间的。远离欢笑,远离童真,被腐朽困顿,生活如履薄冰。现实的残忍中,除了爱自己,还能爱谁?于是她成了一株冷眼看世间的罂粟花,孤傲而自负。她爱钱,因为谁都不可靠,只有钱才最可靠,没有安全感的她要大量的金钱满足自己缺失的安全感!他喜欢美男,从小为了任务而生,看美男,泡帅哥就成了她执行任务时唯一的苦中作乐的游戏罢了!……
  • 靠山河

    靠山河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重生之嫡女王妃

    重生之嫡女王妃

    成亲五年,为夫征战三年,薛菲终于一朝为后,凤临天下!世事难料,皇帝夫君想纳妃,支开她到边境平乱,害她战死沙场!幸得老天垂怜,重生为护国王妃云雪飞,这一次她发誓要为自己而活。王府深深,没事斗斗小妾,气气王爷表妹,欺负下送上门的庶妹…她不禁摇头感叹:生活如此美好,我却如此虚度,不好不好!妖孽般的美王爷跳出来暧昧眨眨眼:“天气如此好,正是造人好时节!”于是,眼冒绿光,饿狼扑食…他,司南绝,权倾天下的护国王爷,遇见她之前,清心寡欲,遇见她之后,欲求不满!人生信条: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是浮云,娘子事最大!精彩片段一:洞房花烛夜,床上坐着一男一女。女子小声询问:“怎么办?”男子理所当然:“我睡床,你睡地板!”女子怒:“我是女人!”男子毫不犹豫:“我是你相公,女子该以夫为天!”女子气急:“我是你娘子,你得让着我!”男子挑眉,意味深长:“这句话说的真对,为夫是时候该尽点做夫君的义务了。”…当某男事后一脸满足,某女腿脚酸软,心里怒骂:司南绝,你个禽兽!精彩片段二:“菲儿,回到我身边吧,我知道错了!”某皇帝一脸悔恨。“皇上认错人了,我是云雪飞,不是薛菲!”某女一脸平静。“菲儿,重新回到我身边,你仍旧是这天底下最尊贵的皇后,我给你一生一世一双人,保证以后决不纳妃。”某皇帝使出杀手锏。某女还没来得急开口,一阵疾风拂过,腰间多了一只强有力的臂膀。某男揽着亲亲娘子,得意睥睨着某皇帝:“本王的王妃本王宠,她要做皇后,我就为她争了这天下又何妨?”此文一对一,宅斗,宫斗,小三,爱情。慢热文,绝对精彩,男主腹黑冷情,只宠女主一个。附:男主身心干净!推荐好友连载热文:《史上第一宠妃》:《战王商妃》:《重生豪门商女》:《不良王妃,易推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