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8900000003

第3章 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1)

序致第一

【原文】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敩,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译文】古时候圣贤的著作,都是教诲人们要忠诚和孝顺,言语要谨慎,行为要检点,要以高尚的人格扬名于人世间。这些道理,他们已说得很完善了。魏、晋两朝以来,各学派写的阐述圣贤思想的著作,相互仿效,事理重复,就像屋下建屋和床上叠床一样,都是多余。现在我重写此书,并不敢要以此来规范人的言行,只是为了整顿门风、教诲下古代人物一代罢了。同样的一句话,有些人会信服,因为说话的人是他们所亲近的人;同样的命令,有些人会遵行,因为下命令的是他们所敬服的人。禁止儿童过分的戏谑,与其让老师、朋友去劝诫,还不如让日常侍奉他的仆人、侍女去劝阻;阻止兄弟间的争斗,尧舜的教诲还比不上自家妻子的劝阻教诲。我希望这本书能被你们所相信,希望比侍婢对孩童、妻子对丈夫所起的作用更大一点。

【原文】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年始九岁,便丁荼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

【译文】我们家的家风家教,一贯严整细密。过去,孩童年代,我就受到了这方面的开导和教诲。平时,跟随两个兄长,早晚照顾双亲,冬天暖被,夏日扇凉,做事循规蹈矩,言语适当,神色安详,行动举止小心谨慎,就像给父母大人请安一样。长辈们经常鼓励我,或是问起我的爱好,鼓励我扬长避短,态度都十分诚恳。九岁那年,便遇到了父母双亡的大难。从此,家道中落,人口凋敝,一个大家庭日益衰落。慈爱的兄长抚养我长大,历尽了千辛万苦;兄长过分慈爱,所以没有威严,对人总是注重劝导,而不予怪罪。我虽然读了《礼记》、《左传》,喜欢写点文章,但是与世俗之人交往而受到他们的感染,便轻狂放纵,说话随意,仪容外表不够庄重。到了十八九岁,才稍微懂得磨砺自己的言行。但习惯成自然,终于还是改不了过去养成的缺点。直到了二十岁以后,我才很少再犯什么大的错误。平常在嘴上信口开河的时候,心里便告诫,加以制止,理智与情感经常发生冲突;晚上躺下以后常常反省白天做的错事,今天常常懊悔昨天的过失。自己哀怜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以致到了这种地步。追忆自己平时所立的志向,真是感受深刻,决不是仅从古书中的告诫就能认识到的,而是耳闻目睹的。所以,我留下了这二十篇文章,用来作为你们的后车之戒吧。

教子第二

【原文】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译文】天生聪慧,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智能很低下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熟视无睹;但是智力平常的人,不教育就不明道理。古时候的圣王就施行胎教之法:王后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就搬出皇宫,到其他宫中居住,眼睛不看丑陋的东西,耳朵不听胡言乱语,所听音乐和所嗜口味等,都要受到礼仪的节制。君王还把这些胎教之法写到玉版上,藏进金柜里。到胎儿出生尚在襁褓中时,就选定了太师、太保来讲解孝、仁、礼、义来对他进行引导教育。普通老百姓家纵然不能做到这样,那也应在婴儿即将懂得识人脸色、知道别人喜怒时,就加以指导,教育他们做大人允许做的事情,不允许做的事情就不能做。这样,等到孩子长大几岁时,就可以少挨甚至是不用挨鞭笞的惩罚了。

父母对孩子既要保持一定的威信,又不能丧失关爱,这样子女自然会尊敬谨慎从而产生孝顺之心。我见到现在有一些父母对孩子不讲教诲而一味溺爱的,往往不能如此。他们对孩子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过于迁就,不加管制,该批评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一笑了之,等孩子懂事了,就会觉得这些道理本来就如此。等孩子傲慢的习惯已经养成时,再去管教,纵使鞭打得再厉害,父母也难以树立威严了。而且父母越是愤怒,子女就越是怨恨。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最终会成为品德败坏的人。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就是讲的这个道理。俗谚说:“教导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导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说得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古代人物【原文】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译文】凡是不善于教育孩子的人,也并非想要使子女陷入险恶的境地,只是他们不想因斥责怒骂而伤了孩子的自尊,不想因体罚鞭挞而使他们承受痛苦。这该用生病来做比喻,怎么可以不用汤药、针艾就能治好呢?还应该想想那些勤于督促训导子女的父母,难道他们愿意严厉地虐待自己的子女吗?他们这样做实在是形势所迫啊!

【原文】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译文】梁朝大司马王僧辩的母亲魏夫人,本性严厉正直。王僧辩驻守湓城时,已经是一位统领三千人的将帅,且年纪过了四十,但他的行为稍有令母亲不满意的地方,就要遭到母亲棍棒的责罚,也正是因此才成就了他的功业。梁元帝时,有一位聪明而有才气的学士,但被父亲溺爱,疏于管教。他有一点成绩,其父就表扬个没完,恨不得让满街的人都知道;而他要是做了错事,其父就百般为他掩饰,指望他能自己改正。等到这位学士成年以后,他凶暴傲慢的习气越来越重,后来因为说话放肆,激怒了比他更骄横、更凶恶的周逖,结果被活活打死,连肠子都被抽出,并把他的血涂在了战鼓上。

【原文】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

或问曰:“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对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讲究严肃,而不可以懈怠;骨肉之间要有感情,不可以简慢。简慢了,就难以做到父慈子孝;轻忽了,晚辈对长辈的怠慢之心就会产生。这样必然影响教育的效果。命士以上的官,父子分开居住,这就是父子之间的关系不能过于亲密的道理。至于晚辈为长辈搔痒抚痛,给长辈挂被子,帮长辈把枕头放进箱子里等,都是教育骨肉之间不能简慢这样的道理。

有人问:“孔子的弟子陈亢很赏识君子远离自己的孩子,这该如何解释呢?”回答说:“这是富含道理的,品德高尚的人不能亲自教导自己的子女。《诗经》中有些言辞讽刺君王,《礼记》中有些告诫回避嫌疑,《尚书》中讲的事例有些是犯上作乱的,《春秋》中有些叙述不合理、不亲睦,《易经》的卦象包容阴阳万物,这些都不是父子之间可以直接交流的,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不能亲自教导自己的孩子。”

【原文】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尝朝南殿,见典御进新冰,钩盾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訽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

【译文】北齐武成帝的儿子琅琊王高俨,是太子高纬的同母兄弟,他因天生聪颖而受到父王和母后的厚爱。他的衣服饮食都可以与太子相媲美,与太子同一个标准。而且武成帝总是当面夸奖他:“这孩子非常聪明,以后一定有所作为。”太子高纬即位后琅琊王移居别宫,但他仍与诸王不同,受到优厚的待遇礼数。尽管如此,太后还嫌不够,常常在高纬面前埋怨。琅琊王十多岁时,傲慢任性,没有节制,他的器用服饰,珍奇玩具,都要与当皇帝的哥哥攀比。有一天,他到南殿朝拜,看到典御官和钩盾向皇上进献新到的冰块和早熟的李子,因索要这些供品不成而大发脾气,骂道:“皇上已有的东西,凭什么我没有?”他不懂安守本分,做事没有分寸居然到了如此地步,当然在其他事情上也是这样。熟悉他的人,背后纷纷用叔段、州吁来讥讽他(叔段、州吁都是春秋时因从小被宠坏,最后招致杀身之祸的人)。后来,他又假传圣旨,将与其发生摩擦的宰相处置了,但当时他因担心会有人前来相救,居然命其部下守住了殿门。尽管他并没有反叛的意思,并且在受到了抚慰以后撤了兵,但后来还是因为此事而被密令杀死了。

【原文】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

【译文】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孩子,但能做到公平相待的却寥寥无几。从古至今,因偏古代人物爱而酿成的种种弊病可谓是数不胜数。聪明俊秀的孩子固然值得赏识和疼爱,顽皮愚笨的孩子也不能被忽视,他们也应该得到同情和怜爱。那些喜欢偏爱的父母,原本是想对某个孩子好,但结果反而会给他带来祸殃。母亲的溺爱造成了共叔段的死;父亲的偏爱促成了赵王的被害。同样,宗族倾覆的刘表,兵败地失的袁绍,都可作为灵应的龟兆和明亮的镜子,使后人借鉴。

【原文】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译文】北齐有一位士大夫,曾经对我说:“我的一个儿子,已经十七岁了,很会写奏札,教他讲鲜卑语、弹奏琵琶,差不多都学会了,用这些本领来服侍三公九卿,一定会被重用的,这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啊。”我那时候听了低头没有回应他。真是太奇怪了,这个人居然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用这种办法当跳板,去取媚于人,即使做到卿相,我也不愿让你们这样做的。

兄弟第三

【原文】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沛国刘琎,尝与兄连栋隔壁,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怪问之,乃曰:“向来未着衣帽故也。”以此事兄,可以免矣。

江陵王玄绍,弟孝英、子敏,兄弟三人,特相爱友,所得甘旨新异,非共聚食,必不先尝,孜孜色貌,相见如不足者。及西台陷没,玄绍以形体魁梧,为兵所围,二弟争共抱持,各求代死,终不得解,遂并命尔。

【译文】世上是先有人类然后有夫妇,有了夫妇才产生父子,有了父子之后才有兄弟,一个家庭中的亲人,仅此三者罢了。由此延展推广,直至所谓九族,都是从三亲拓展而来的,所以说“三亲”是人伦关系中最重要的,不能不认真对待。

哥哥与弟弟,只是形体不同罢了,是一个母亲所生的,气血相通的人。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左手拉一个,右手扯一个;一个拉着父母的前襟,一个扯着父母的后裾;吃饭都是用的同一个木盘,衣服是哥哥穿了弟弟又穿,学习用具也是哥哥用了弟弟又用,玩耍也是在同一个地方,即使有时做事有点悖乱情理,也不能不互相爱护。等他们长大以后,都各自有了各自的妻子,教育自己的孩子,即使是性情秉厚的兄弟,感情也比不上小时候那样深厚。但妯娌之间与兄弟之间相比,就更疏远些了。如今让感情疏远的妯娌来节制度量亲密的兄弟之情,就像是给方形的底座配上圆形的盖子,再怎么也不合适的。只有兄弟间互相亲近,感情至深,才不会受别人影响而疏远了彼此,所以,你们一定要尽力互相友爱啊!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易经 尚书

    易经 尚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姬昌编著的《易经尚书》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不懂财务就当不好经理

    不懂财务就当不好经理

    化经理人财务概念,提高经理人财商的书,它能帮助你掌握必备的财务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不懂财务就当不好经理·全新修订大全集(超值金版)》,你将有以下收获:全面掌握三大财务报表,读懂财务报告,非财务人员与财务部门在统一的平台上达成有效沟通,树立成本控制意识,掌握内部控制方法,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学会使用预算等财务管理工具加强内部管理,运用财务思维视角运作企业,并寻求提升运营绩效的方法。
  • 罗马征途

    罗马征途

    “神哪!我恨高卢人。我的祖父也同样恨他们,早在他们剜出了他的眼睛以前。你们以为我会毫无理由地身处前线吗……元老院、希腊人、那些骑著象的迦太基人,当然还有…布鲁图斯和西庇阿的家族。毕竟,谁控制了罗马谁就能统治这个世界……”&&&&&&&&&&&&&&&&&&&&&&&&&&&&&&&&&&&&&&&&&&&&&&&&&&&&&&&&&&&&&&&&&&&&咦,好熟悉的场景啊!刘海愕然的站在那里,那不是罗马的“乌龟阵”吗?对,没错,这里应该就是《罗马全面战争》的世界,刘海恍然道……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左拥右不抱

    左拥右不抱

    宋咏荷,如此富有诗意的名字竟然落在一个胖胖笨笨的丫头身上,她爸希望她做淑女,她妈希望她成大明星,她还是别人期待的未来儿媳妇。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多么美好的故事,她是女猪脚,男猪脚竟然有俩,一文一武都英俊不凡,哈哈哈!既然不好选择,那就左拥右抱好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战火纷飞的武乡

    战火纷飞的武乡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与武乡民众一道,在武乡这片土地上,团结合作、共同抗敌,先后与敌人进行了大小战斗6368次,歼敌28830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可以说武乡的山山岭岭上都有过激烈的战斗,沟沟洼洼里都有着烈士的忠骨。该书主要收集整理了发生在我县境内一些重大战役战斗,以展示武乡人民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用小米加步枪打出红色江山的光荣历史。
  • 我有多爱你

    我有多爱你

    年少的一场相识。天真的一场私奔。命中注定的重逢。他和她,兜转一生,只为那一句,我有多爱你。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说话法则

    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说话法则

    老狐狸认为,一个人要想把话说好,就必须遵循一些法则。在这些法则的指导下,自然能够在人群中游刃有余。具体来说这些法则主要涵盖了六个方面:谨慎、时机、底气、氛围、换位和自制等。这六个方面也是说话艺术的六个结点。老狐狸不是在教你诈,而是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存,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和水准,同时寻找到发挥的舞台。希望本书对所有致力于提高说话技巧的读者有所帮助。
  • 重生之嫡出正妃

    重生之嫡出正妃

    她是权倾朝野的镇国公嫡出之女曾凝玉。不幸被亲王庶子的伪善蒙蔽了双眼,以为他是可以托付终身的良人,她动用家中的势力一步步将丈夫扶上王位后,却被“凤凰男”反咬一口,联合皇室将曾氏抄家,使得家族没落,父兄流放。她亦被迫自杀,好给丈夫新迎进门来的妾室让位。时光回溯,她重生回到了十四岁,出嫁的前两年。她这才发现,以前自己倚仗身份,不消计较,小瞧了身边的人。原来他们各个精明,懂得算计。这一次,她擦亮双眸,识别出那些精于算计的伪善小人,走出一片符合自己身份的锦绣前程。有恩报恩,有怨抱怨。当然,最关键的是避免皇帝把功高震主的曾家灭掉。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铁血嫡妃权倾天下》
  • 锋凌天下

    锋凌天下

    在叶锋眼里斗气最多只能够算得上是小孩子的把戏,魔法那最多是表演的升级,一个被称为废物的纨绔将要怎么样逆天改命,用修真来踏破一切规则,用强悍来书写异界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