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8300000004

第4章 王道篇(4)

贾诩是曹操手下多年的老臣,老谋深算,城府极深。贾诩一向支持曹丕,但从来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大家都认为贾诩在曹丕、曹植之间是中立的。曹操在最后要决定谁做他的世子的时候,虽然对曹植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宠爱了,但心中还是比较犹豫。有一次正好贾诩在身边,就问贾诩的意见。结果贾诩始终没有回答。曹操觉得奇怪,就问贾诩为什么不回答。贾诩说我听了大王你的问话之后,心中在想事情,所以没能马上回答。曹操问你在想什么。贾诩说,我想的是袁绍父子、刘表父子他们过去的旧事。曹操听了之后大笑,心中就做了决定。原来,早年曾和曹操共争天下的袁绍、刘表二人,都是因为溺爱幼子,想要废长立幼,结果导致内部夺嫡之争激烈,几个儿子自相残杀,最终葬送了整个袁绍集团、刘表集团的势力。曹操听贾诩这么说,又想到袁、刘二人的前车之鉴,自然心中有数了。不久,曹操就立曹丕为世子了。

曹丕被立为世子之后,曹操怜惜曹植,对曹植一度又很好。有一次,曹操甚至打算再给曹植一个机会。当时蜀国的关羽从荆州发兵北上攻打中原,连战连捷,威震华夏。曹操要选派一员大将去抵挡关羽的进攻,选择了徐晃。出征之前,曹操下令让曹植跟随徐晃出征,一是看曹植如何表现,二是给曹植一个在军队中培植自己势力的机会。曹丕听说了此事之后,心中十分着急,情急之下想出一个办法,居然跑去曹植家里,和曹植叙兄弟之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曹植哪里知道曹丕的用心?还以为哥哥真的是要和自己联络感情,结果喝得大醉。徐晃派人来请曹植出发,曹植却醉得不省人事,无法出征。曹操听说此事之后,对曹植倒也不再发怒,只是从此在心中彻底对曹植失望了。

就这样,曹丕终于夺得了世子的位子,后来继承了曹操的事业,废汉自立,创立了魏国。

点评:曹丕夺嫡成功,几次用计都是以守为攻,不和曹植正面竞争。任凭曹植怎么表现自己的才华,曹丕反而另辟蹊径,表现自己的赤诚和爱心,然后暗中不动声色地出招。这种计策显得有些过于阴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不能主动应用这种阴险,却也不能不了解这种阴险。要知道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真的是至理名言。

八、宋祖杯酒收权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的四位古代帝王,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其中宋祖指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本来是后周世宗柴荣手下的大将,官拜殿前都点检,掌管后周的禁军。柴荣病死之后,后周由孤儿寡母执政,君权虚弱。此时赵匡胤手下的将军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人为了谋取富贵,联合发动陈桥兵变,拥戴赵匡胤做皇帝,赵匡胤半推半就,黄袍加身,从此建立了宋王朝。

宋朝建立之后,赵匡胤和他手下的大将们东征西讨,逐步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政局稳定下来之后,赵匡胤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宋朝的江山能够长治久安,不要重蹈梁、唐、晋、汉、周五代短命的覆辙。为此,赵匡胤多次向宰相赵普问计。有一次,赵匡胤问赵普,自从唐朝灭亡以来不过几十年时间,天下居然已经换过八个朝代、十二位皇帝,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天下战乱不止,我想要平定天下,有什么好的办法?

赵普作为宰相,对这个问题早有思考。他回答说,天下战乱无休无止,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藩镇掌握兵权,导致整个国家君弱臣强。要想改变这种局面,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必须逐步削弱藩镇的势力,将兵权全部收归中央,由皇帝一人乾纲独断。赵匡胤听到这里说道,宰相你不用说了,我已经都明白了。

就这样,宋太祖赵匡胤和赵普定下了逐步收回兵权,削弱藩镇势力,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并开始逐步实施。

公元961年,宋太祖见天下已经逐渐平定,没有太多的大仗要打了,就琢磨着逐步收回兵权。他把殿前都点检、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延钊调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令坤调为承德节度使。殿前都点检是宋太祖当年在后周时期担任过的官职,于是现在就予以取消,不再设立。宋太祖另派自己的老部下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接替马步军都指挥使等掌管禁军的重要职位。这些人是当初拥戴宋太祖做皇帝的主要人物,和宋太祖都是多年的战友,宋太祖对他们十分信任,由他们来掌管兵权宋太祖认为是稳妥的。然而赵普后来多次向宋太祖进言,要宋太祖把兵权彻底收回到自己手中,连石守信他们也不要给兵权。起初宋太祖觉得赵普未免有些过虑了,可是后来赵普对宋太祖说,石守信等人对您的忠诚其实我并不怀疑,可是如果他们的部下贪图富贵,胁迫他们造反,恐怕他们也会身不由己,到那时陛下您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宋太祖听了之后,恍然大悟,于是下定决心,再另想办法,彻底收回兵权。

一天上晚朝过后,宋太祖将石守信等人留下,说要请他们喝酒叙旧。几人来到宋太祖的御花园,只见酒席已经摆好,于是众人请宋太祖落座,然后一起坐了,开始喝酒。

石守信等人追随宋太祖多年,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和宋太祖感情一向非常好。自从宋太祖当了皇帝之后,有了君臣的名分,他们和宋太祖的感情似乎也不像以前那么好了。这一次宋太祖请他们喝酒,他们十分感动,心想皇上虽然和我们君臣有别,但毕竟还是没忘了我们这些老兄弟。于是一个个都有些激动起来。

喝了一段时间之后,众人酒酣耳热,谈兴正浓。此时宋太祖却忽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停杯不饮。

石守信等人一看,急忙问宋太祖到底有什么事。宋太祖长吁短叹,并不回答。几人慌了,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宋太祖又叹了半天气,这才让侍从们退下,对他们说出了一番苦衷。

宋太祖对他们说,当初我们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是因为你们的拥戴,我才做了皇帝,我一直都记得你们的功德。不过这个皇帝也太不好做了,还不如当个节度使快活,我现在是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啊。

石守信等人连忙问宋太祖到底有什么事这样烦恼,宋太祖说,这还不是明摆着的吗?皇帝的位子谁看着不眼热?我是担心有人抢我这个皇位啊。

石守信等人听出宋太祖话中有话,连忙一齐跪下,说道,现在天下已经平定,举国共享太平,还有谁敢有这样的非分之想?

宋太祖叹了一口气说,我知道你们对我忠心耿耿,我也从来没有怀疑过你们。可是如果你们的部下中有人贪图富贵,发动兵变逼你们谋反,把黄袍硬披在你们身上,就像你们当年对我那样,只怕你们也和当年的我一样,身不由己啊!

石守信等人一听这话,知道自己已经被宋太祖猜疑,不由得都大惊失色,有的甚至害怕得痛哭起来。几人连连向宋太祖磕头,说自己愚蠢,计不及此,让皇上担心了,现在求皇上给他们指点一条活路。

宋太祖伸手扶他们起来,然后说道,你们没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很好。人生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既然你们没有野心,何不谋取富贵,好好享受剩下的人生呢?你们不如交出兵权,回老家置办良田美宅,以歌舞美酒自娱,再为子孙后代多做做打算,我再和你们结成亲家,从此我们君臣之间再无猜忌,上下相安,天下太平,岂不是更好?

宋太祖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石守信等人再不顺坡下驴,也就太不识时务了。于是几人一齐给宋太祖磕头,感激涕零,谢主隆恩,然后退下。第二天一早,几人就在朝廷上提出告老还乡。宋太祖顺水推舟,欣然同意,于是几人交出兵权,各自回老家做富家翁去了。宋太祖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把自己守寡的姐姐嫁给了高怀德,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和他们结成了亲家。随后,宋太祖调整了禁军的官职,选派一些对自己忠贞不贰而又威望不高的年轻将领做禁军的统领。就这样,一场原本应该是惊心动魄、刀光剑影的收回兵权行动,就在觥筹交错中被化解于无形了。

点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中国历朝历代都免不了这样的悲剧,功臣与皇帝之间,似乎永远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然而宋太祖的这一场“杯酒释兵权”,与汉高祖、明太祖的大杀功臣相比,显得宽仁得多了。这体现了宋太祖高超的政治智慧。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面对复杂困难的局面,要有举重若轻的智慧和勇气。

九、多尔衮趁火打劫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在各地风起云涌,满清异族也在北方虎视眈眈。到了公元1644年,局势终于走到了混乱的极点。

公元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按照传统中国封建王朝的年号纪年,当年有三个年号纪年,分别是大明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大清顺治元年。

俗话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王朝的年号纪年是皇帝实行统治的标志,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可是这一年年号如此之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局势是多么混乱。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这一年发生了什么。

明朝北方的满清帝国自努尔哈赤开创后金以来,国运一直蒸蒸日上。然而在这一年,满清帝国处于一个微妙的时刻:努尔哈赤的继承人、雄才大略的太宗皇帝皇太极,龙驭宾天了。

皇太极本人英明神武,向来注重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满清帝国国运强盛,大明日薄西山,皇太极早就有取而代之、问鼎中原的野心。可是横亘在清帝国面前的还有一个巨大的障碍,就是大明朝的宁远—山海关防线。

宁远—山海关防线是清帝国的伤心之地:当年的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就是在这里被明朝大将袁崇焕的红衣大炮打成重伤,最后不治身亡。后来皇太极另辟蹊径,多次绕过这道防线,取道蒙古南下,袭扰明朝;还用反间计,借崇祯皇帝的刀杀了袁崇焕,甚至将山海关外的明军防线一一摧毁,只剩下一座山海关守住明朝的北大门。但袁崇焕留下的这座雄关,和关上的守军——关宁铁骑,依然是清军南下道路上的拦路虎。不仅是皇太极,整个清帝国的统治阶层都知道,时不我待,大明朝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早已不是当年的草寇,推翻明朝只是时间问题,清帝国如果再不抓紧时间,等中原完成改朝换代,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所以在皇太极生命的最后一年里,他针对山海关动作不断,尤其是对镇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那是软硬兼施,无所不用其极。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皇太极却突然驾崩了。

皇太极驾崩之后,清帝国内部有实力争夺最高领导人地位的实在不少——皇太极的兄弟和年长的儿子,个个都是手握兵权的亲王,谁肯服谁呢?最终还是皇太极的弟弟、清帝国上层贵族中最具实力的人物——九王多尔衮站了出来,提出了暂时缓解内部矛盾的方案。

这个方案说来也简单,既然大家都有实力争夺皇位,谁也降服不了谁,那么干脆大家都要这个虚名,找个傀儡摆在皇位上供着,在这个“虚君”的领导下,各位实力派人物各捞各的好处。这个“虚君”,就是皇太极五岁的小儿子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而多尔衮作为方案的倡议者、实力派中的一号人物,坐上了摄政王的宝座。

对于多尔衮来说,这应该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因为他本人虽然在众亲王中实力最强,但也无法将其他所有人压服,如果其他人联合起来反对他,他也不会有好下场。如今他做了摄政王,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是做了无名而有实的皇上,孝庄皇太后和小皇帝福临孤儿寡母,那还不是被人任意摆布?

大清朝就在这样危险而又微妙的政治平衡中,迎来了顺治元年。

暂时稳定了内部,多尔衮就将眼光投向了中原。就在此时,消息传来,李自成攻入北京,建立大顺朝,大明朝灭亡了!局势顿时变得微妙而紧急起来!

多尔衮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正准备调兵遣将,有所动作,谁知道局势发展的比他预料的快得多:又有新消息传来,说明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已经向李自成部将唐通移交了山海关,自己率领关宁铁骑出发回北京,准备接受李自成的改编了!

此时的多尔衮,肯定肠子都悔青了:偏偏在这个当口忙于解决内部矛盾,没能持续对吴三桂施加压力,结果被李自成钻了空子。现在自己腾出手来也已经晚了!

然而世事变幻,往往出人意料。就在多尔衮懊恼不已的时候,突然又有大好消息传来,说吴三桂突然改变了主意,回师又打下了山海关,把唐通给赶跑了!

多尔衮这一下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不过他虽然弄不清事情的原委,却知道机会已经重新出现,这一次再不抓住机会,那就是自作孽了。于是他下达紧急动员令,调动大清朝一切可以调动的军队,汇成一支大军,兵发山海关!

多尔衮的大军刚刚启程,吴三桂派来送信的人就迎面赶到了。吴三桂在信中说,李自成也已经率大军进逼山海关,请求大清发兵攻打李自成,为明朝报“君父之仇”。多尔衮自然不相信吴三桂报仇什么的鬼话,但这是顺水推舟、趁火打劫的好事,不做白不做。于是多尔衮迅速和吴三桂达成一致,由吴三桂扼守山海关,率先迎战李自成,多尔衮的八旗铁骑作为吴三桂的坚强后盾,随时参战。为了笼络住吴三桂的心,多尔衮甚至对吴三桂许下了裂土封王、永掌兵权的诺言。封一个汉族人为王,而且永掌兵权,这在满清来说是很不寻常的,但是多尔衮实在是不想再失去机会了,必须彻底将吴三桂稳住。

当然,多尔衮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个第二次机会,竟然是因为一个女人才得到的。李自成攻下北京之后,强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不仅令吴三桂感到屈辱,更重要的是给吴三桂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生怕投降李自成会遭到清算,所以才调头降了大清。

接下来,就是山海关一场大战:吴三桂的数万精兵迎战李自成二十万大军,杀得昏天黑日。吴三桂所部虽然骁勇,毕竟兵力不足,渐渐就处于劣势。然而就在吴三桂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山海关大门重新打开,多尔衮的铁骑滚滚而出,一下子扭转了吴三桂的败局,将李自成的军队击溃,一败四十里。李自成本人逃回北京,没有多久,就狼狈撤出北京南逃了。

多尔衮打败李自成之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封吴三桂为平西王,授以兵权,令其为前部先锋,追击李自成,自己则率大军随后跟上,进了北京城。此时多尔衮的一个举动,体现了其高明之处,就是严明军纪,严禁军队滥杀无辜、劫掠财物;并且发布檄文,昭告天下,自己是为明朝报君父之仇而来,还给崇祯皇帝吊丧设祭,明朝官员只要肯剃发归顺,中央官员照旧录用,地方官员官升一级,甚至大明朝朱姓的王爷们,只要归顺也可以保留王爵。总而言之,多尔衮是尽量为大清争取人心,只要赢得了人心,接下来席卷天下,也就不在话下了。后来果不其然,满清八旗军以区区二十万人,数年时间,就横扫神州,南明数股残余势力,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都被满清扫除,大清朝真正坐稳了江山,一统天下。

点评:李自成攻入北京,革故鼎新,人心不稳之际,是满清入关的唯一机会。如果等到李自成站稳了脚跟,满清再想动摇李自成的江山,那就千难万难了。多尔衮能够在满清内部局势微妙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倾国出动,南下争夺中原,虽然其中有历史偶然性的因素,但其认清大势,掌控大局,把握机会的能力仍然值得后人学习。趁火打劫,可要在趁火还没灭的时候;火一旦灭了,再想打劫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同类推荐
  •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生活在世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却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去想许多半年内就会被遗忘的小事。实际上,世界上有半数的伤心事都是由一些小事引起的,诸如一点小小的伤害、一丝小小的屈辱等等。有意思的是,那些在图书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很少因忧虑而精神崩溃,因为他们没有时间享受这种奢侈。忧虑最能伤害你的时候,不是在你行动时,而是在你工作做完之后。印度戏剧家卡里达沙把太阳升起——黎明到来的这一天称为生命中的生命,宣称:“昨天是场梦,明天是幻影。唯有今天,才会使每一个昨天变成一个快乐的梦,使每一个明天成为有希望的幻影。”在你失意无比的时候,你能否脱口而出“不管明天怎么糟,我已经过了今天”?
  • 善于变通

    善于变通

    穷则思变,变则思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让问题迎刃而解,让人生游刃有余。四两拨千斤的睿智,败局变胜局的法宝;走出职场迷途的罗盘,告别人生困境的圭臬;战胜职场危机的利刃,走向人生成功的秘诀。山重水复+变通=柳暗花明,穷途末路+变通=康庄大道。
  • 没有不可能

    没有不可能

    作者在《人生没有不可能》中不仅分享了他成长的人生故事,"奥斯卡·皮斯托瑞斯天生没有腓骨,更在以自身为例,传播坚持梦想、乐观面对、勇敢拼搏的正能量。拳击、橄榄球、水球、网球,不可思议的刻苦训练,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辛付出,截掉了膝盖以下的腿部。在他看来,11个月大时,只要你在梦想的路上一直前进,他不断尝试着各种运动,人生便没有不可能。但怀揣对体育的热爱,最终帮助他迈入了短跑的赛场。... "
  • 大公司跟对人,小公司做对事

    大公司跟对人,小公司做对事

    把事做对是一种技巧,一种能力;做对事是一种选择,一种方向。从前,有个年轻人请教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我怎样才能成功呢?”智者告诉他:“有三个秘诀:第一个是帮成功者做事;第二个与成功者共事;第三个是请成功者为你做事。”很显然,这三个秘诀里,最现实也最容易实现的还是第一个一一帮成功者做事,即跟对人,这是成功的第一步。在大公司这一点尤为重要。跟对人,就等于搭上了成功的顺风车,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甚至绕开致命的失败。也就是说,只有跟对人.才能做对事;跟错了人,整个世界也就跟着错了。
  • 为什么总是伤害最亲的人

    为什么总是伤害最亲的人

    我们可以对一个陌生人面带微笑,我们可以向一个路人伸出援手,为什么我们总是毫不留情地去伤害我们最亲的人?为什么我们总是把自己最反叛的一面展现给最爱我们的人?不要再为伤害亲人找借口,不要让亲情变成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努力不去伤害最亲的人,才会更加幸福。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傲剑凌云

    傲剑凌云

    六界,五灵神器,终会傲剑群雄独步走在凌云道。五大门派,隐藏着神秘身份的他,究竟会如何面对上一代的恩怨,手持着强大神剑的他,剑道。聚集在这千万年前被遗弃的大陆之上。神秘不可侵犯!,这是一个被遗弃的世界,黄帝大战蚩尤时候的一块大陆,被蚩尤分裂而开,漂移到东方的一角
  • 放生

    放生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书奇谭

    天书奇谭

    “用清水蒸,肥嫩绵软好生吞;用热油烹,爆鲜酥脆一口闷;没味须腌制,三泡三晒配菜羹……”“茉莉!这歌词太奇怪了!你的三观有问题啊!”立志改邪归正重新做人的吴解大声喊道,“我们这本书是正派的仙侠小说,不是黑暗流啊!”
  • 20岁开始,30岁成功

    20岁开始,30岁成功

    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20岁,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是我们精心设计人生的地方;20岁,我们又站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起跑若能领先一小步,人生必将领先一大步,甚至在而立之年就开垦出一块属于自己的黄金宝地,戴上成功的光环。那么,在这至关重要的十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清楚些什么呢?我们有没有清楚的目标去为之努力奋斗,有没有设计好人生?我们缺少什么,要学习什么?我们的时间在哪里,要取得的成就在哪里?我们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我们30岁以前,能不能掌握财富的密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又在哪里?我们现在最应该做什么,做什么才对整个人生有价值?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