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8100000004

第4章 三代之逆(1)

1.大禹治水——功在当代,罪在千秋

话说上古时期,明君尧担任各部落大联盟的首领。那时候,黄河是一条水量丰沛、桀骜不驯的大河,年年都发生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房子被毁,黎民百姓苦于水患,无以为生,只好往高处搬。尧对黄河的问题十分重视,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尧是个英明的首领,对于治水的人选,他没有自作主张,而是先征求各个部落首领的意见。结果首领们都推荐鲧(gun)。实际上尧对鲧是不大信任的,但是诸位首领们都说:“鲧是唯一人选了,再挑也挑不出更强的人才了,水患如此严重,形势如此紧迫,就先试一下吧!”于是,尧勉强同意让鲧去治水。

鲧接受了这个任务之后,十分用心,他辛辛苦苦,用筑堤堵住洪水的办法,花了九年时间去治理,但是收效甚微。鲧实在没有办法,他听说天帝那里有一种神奇的东西叫做息壤,遇水就会自动生长,于是他窃取了息壤,想用息壤来堵住洪水。结果息壤起初还有些作用,但是水越积越多,终于再次泛滥不可收拾,而且水患比以前更加猛烈。此时部落联盟首领已经是舜,舜知道了之后大怒。再加上盗取息壤事发,鲧在天上和人间都犯了严重的罪行,只有一死。鲧对于没有制伏洪水,反而因为治水丢了性命十分地不甘心,临死前嘱咐儿子,要儿子继承他的遗志,一定把水治好。

鲧的儿子就是禹,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却改变了他父亲治水的办法。他走遍天下,经过长期实地考察,终于悟出了治水的道理,那就是不能用堵的办法来治水,堵只是治标,早晚会酿成更大的祸患,只能用疏导的办法来解决。于是禹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渠,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把陆地上的洪水逐渐引到了大海里,洪水不仅不再泛滥,而且凭借着挖出来的河渠,人们还可以将水用作灌溉田地,增加庄稼的收成。禹终于治水成功,既为父亲雪耻,又为天下百姓造福,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传说禹为了治水,亲自上阵,和百姓一起辛勤劳动,他头戴箬帽,手拿铁锹,身先士卒,挖土挑担。治水免不了天天和水打交道,禹的双脚常年泡在水里、泥里,脚跟都被泡烂了,走路都得拄着棍子。

禹为了治水大业,顾不上解决个人问题,30多岁了都还没结婚。后来,他在治水的过程中经过涂山(今安徽省蚌埠市西郊),遇到一位姑娘,一见倾心,而姑娘了解到他为天下人治水的志向,也十分敬重他,两人相互爱慕,便成了亲。

禹新婚还没有几天,便为了治水,又继续上路了。他常年奔波在外,多年都顾不上回家,曾经有三次明明经过自己的家门,却都没有进去。第一次,禹路过家门时听说涂山氏卧病在床,但水情紧急,禹实在脱不开身,没能进家去看望。第二次路过家门时,妻子怀孕,即将临盆,禹也没空进家里去看望。第三次,妻子已经为他生下了儿子启,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婴儿的哭声,十分想进去看看,但终于还是以治水大业为重,狠下心没进家门。

当时,有一座大山横亘在黄河中游,叫龙门山(在今陕西与山西交界处)。这座大山是黄河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正面挡住了河水的去路,奔腾东下的河水无路可走,于是常常溢出河道,四处泛滥肆虐。禹到了龙门之后,仔细观察地形,选择有利的位置,带领人们开凿龙门山,终于在这座大山中央凿开了一个大口子,河水从这个大口子奔流东去,畅通无阻,就再也不会泛滥了。

禹治水成功的时候,舜帝已经年老了,根据禅让制度,舜应该挑选一位自己的继承人,而禹因为治水有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等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这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几千年前的事情,其中多有神话传说的成分,未必真的可信,但当时的人类处于冰河期与冰河间期过渡的时期,确实是面临着水患这一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大禹治水虽不一定是真的,却是当时人们面对水患时努力拼搏的事迹在神话传说中的体现。我们读到这样激动人心的故事,不由得感慨中华民族先民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为自己的民族深深地感到自豪。

自豪虽然令人激动,但却显得肤浅。我们除了自豪之外,还应该仔细探究一下大禹治水这一历史事件(或者说神话传说)对今日的影响。有人或许会说,那么久远的事情,对今日还能有什么影响?即使有,也是微乎其微的吧?其实大谬不然,治水这件事,对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一直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不妨来看一看:

我们都知道,近代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落后了。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落后?原来是因为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后迎来了工业革命。那时候我们在干什么?我们那时候处于明、清两朝的统治之下,虽有经济上的资本主义萌芽和哲学上的打破传统的新思想,但总的来说这个时候是很专制很压抑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的。那么为什么如此专制,不像西方那样有自由竞争和个人权利的观念?是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中国一直都是一个大一统王朝统治的国家,而人家西方自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就再没彻底大一统过,而且好像也从来没有人动过大一统的念头。正因为分裂,所以必须竞争;正因为主体太多太散,所以才有权利观念。而我们呢,回溯历史,第一个真正大一统的朝代是秦朝,人物是秦始皇,他是后世所有君王的始祖和榜样,“始皇帝”嘛,所以以后的中国无论分裂成什么样,最终还是要一统的,《三国》开篇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秦始皇又是怎么回事呢?春秋战国时候不是挺乱的么?原来始皇帝他既有统一中国的能力,又有统一中国的愿望。能力从哪里来?商鞅变法,愿望从哪里来?个人野心加上三代的传统。夏商周三代有什么传统?“父传子,家天下”。从谁开始的?禹和启。怎么就从他们父子俩这开始了?因为他们破坏了原始部落联盟公议推举新盟主的禅让传统。为什么他们能破坏这个传统?因为禹在当盟主期间获得了比从前盟主大得多的权力。为什么禹会获得这个权力?因为他带领着大家治水十九年,在这十九年里大家不仅仅是因为禹领导有方的功劳而给他这个权力,而且也是因为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必须给领导者这样的权力,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嘛,没有绝对权力,又怎么集中呢?不集中,又哪有力量对抗洪水呢?所以这才找到中国专制传统的根儿上:治水。因治水导致权力的集中,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几千年来延续不变的专制制度。

这种说法并不是信口开河,我们知道,大禹做了部落联盟首领之后,确实获得了比以往大得多的权力。禹在会稽山大会诸侯,防风氏的首领参加会盟迟到了,而且没有带相应的贡品,禹居然下令将防风氏处死。这足以说明,禹当时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专制君王,而不再仅仅是一个原始民主制度下各个部落推举的联盟首领了。而后来启之所以能改变禅让的传统,将天下归入自家私产,也和禹多年掌握这种专制的权力分不开。想必禹也早有扶植儿子启的意图,只是不便明说,只好暗地里培养启的势力,等到他一死,纵然有人想要抬出禅让的老传统来说事,也抵不过启的势力了。

众所周知,地球的历史是有冰河期和冰河间期的,冰河期天气寒冷,地球上的很多水域冻结形成冰川,而冰河间期冰川融化,就会形成大洪水。目前人类这个物种诞生于上一个冰河期的末期,正处于冰河间期,正好赶上了上一次冰河期向冰河间期转换过程中发生的史前大洪水。对于这场洪水,中国人的印象是大禹治水,西方人的印象则是挪亚方舟的传说。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中国人的历史起源比较早,在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已经处于氏族社会,已经有了基本的社会组织,所以有可能集中社会资源集体对抗洪水,上述所说的权力集中,就是其产物。而西方人当时还处在原始人群阶段,没有能力对洪水进行集中对抗。

这些条件阴差阳错,最后造就了中国历史的专制传统。而其源头,居然可以追溯到如此久远的神话时代。历史究竟是必然还是偶然?这真是个永恒的问题。或许,这个就叫做“历史的吊诡”吧。

2.面目模糊的纣王

殷纣王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暴君的典型,这似乎是铁案如山,再也难以改变。不过事情总有例外,即使是已经被批倒批臭的人物,偶尔也能听到一点不同的声音。围绕着商纣王,几千年来多少人进行了怀疑、争论、辩驳,其曲折之处,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最普遍的观点,自然是认为纣王是古今罕有的暴君之一。《汉书·古今人表》中,臧否历史人物,纣王属于下下等,是人品最差的一等。自《汉书》以后,在正史、笔记、戏曲、小说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载中,殷纣王荒淫残虐的记载层出不穷,恶迹斑斑,罄竹难书。例如他好奇婴儿在母亲体内如何生长,就剖开孕妇的肚子观看;他的叔叔比干对他进行劝谏,惹怒了他,他就生挖出比干的心;更别提最最著名的“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种种荒淫残暴的事例,已经不是常人所能想象,读了让人毛骨悚然。

然而,为纣王翻案的人也不是没有,而且其观点也有一定的合理之处。说起来,为纣王说话得人出现的还挺早,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经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意思就是说,纣王可能确实做了些坏事,但绝对没有那么多,那么坏。只不过是墙倒众人推,你一旦担了这个恶名,那所有的屎盆子就都扣到你头上了。所以君子不能承担恶名,一旦承担了恶名,那就一无是处了。除了子贡,清朝人崔述对纣王的罪状也有所怀疑,经他考证认为纣王真正的罪状只有五条。近人顾颉刚更对此有深入研究,撰写了《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其中最主要的观点就是,纣王的种种恶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积累、越来越多的。时间离现代越近,纣王的罪恶越多,也越来越离谱,明显有一个添油加醋的过程,因此也越来越不可信。顾颉刚小心考证,找到了不少历史事实,人们通过他的考证了解到,妲己这个人物出自西汉刘向的《列女传》,史上并无其人;而纣王的种种淫暴,基本上都是艺术加工,源自《封神演义》等小说,没有真凭实据。

然而,要为这样一个留下千古骂名的大暴君翻案,谈何容易。起初,试图翻案的人极其小心,先不提纣王的种种恶行,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先考证纣王的个人才能和历史功绩。其实这一点倒有明证,《史记·殷本纪》中就曾经说纣王“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文武双全,英明神武,俨然是当时统治阶级中的佼佼者。从历史功绩上看,纣王向东南方向开疆拓土,曾经平定东夷,把中原王朝开拓到了淮河和长江流域,对于当时的中原文化向东南方向的传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对古代中国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功劳。

随着纣王个人才能和历史功绩的逐渐被人肯定,为他彻底翻案的观点也开始出现了。翻案者越来越大胆,在肯定纣王重大历史功绩的基础上,开始提出纣王的历史地位其实应该在武丁和周武王之上,他是因为战败亡国,才被他的敌人——周人强行扣上了暴君的帽子。种种罪恶的记载,绝大多数都是夸大甚至是虚构。翻案者认为,对于当时的那段历史,最直接最根本的依据是《尚书》,而根据《尚书》的记载,周武王伐纣时提出的纣王罪状是:酗酒、不用贵戚旧臣、提拔重用小人、听信妇人之言、不用心祭祀等。其实详细考据这些罪状,简直无一属实:喝酒是当时贵族阶层中的普遍现象,纣王即使酒量大点,多喝了一些,那也算不了什么。不用贵戚旧臣,可能确有此事,但是贵族上层争权夺势,哪一朝哪一代又少得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等人在权力斗争中败下阵来,遭到纣王的贬斥,就算是纣王的一条罪状,未免太牵强。提拔重用小人,是说纣王从奴隶当中选取人才加以重用,这可能的确违反了当时选拔人才的标准,但打破阶级界限,唯贤是举,这其实应该算是纣王的一种革新,是一种进步措施。听信妇人之言,更是少见多怪,商朝武丁时代的妇好就是一位杰出的贵族女性,为国家立下大功,如果真有这样优秀的女性人才,听信其言又有什么过错?至于不用心祭祀,更是弥天大谎,我们从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出,纣王之父帝乙和纣王在位时期,是商朝祭祀礼仪最为完备、祭祀次数最多的时期。所以说,《尚书》中记载的武王之所以伐纣的种种理由,基本上都是周人为战争进行的宣传,不是歪曲事实,就是无中生有,完全是一种人身攻击。

同类推荐
  • 血腥的盛唐3:武则天夺权

    血腥的盛唐3:武则天夺权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霸行三国

    霸行三国

    梦回千年,是命运的恩赐还是内心的执着。英雄齐聚,是时势的需要还是信念的召唤。新书《汉末逆流》,不可错过的铁血三国小说。
  • 中华姓氏大典

    中华姓氏大典

    关于民族问题的研究,坐不改姓”,却不多见。总是先问“尊姓”;有事同人接触,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有灿烂文化、对人类文明 有卓越贡献的伟大民族,总是称呼“某同志”、“某先生”。国人历来重视姓氏。“行不更名,是由五十六个人数不等的民族所构成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又是由几千个姓氏细胞所组成。和人初次相见,是做人的尊严。这个“某”,著述很多;关于姓氏的探讨介绍,就是对方的姓
  • 明朝遗民的大清岁月

    明朝遗民的大清岁月

    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

    这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千百年来,各代学者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议论纷纷,各执一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将各代学者的不同观点汇总起来详加介绍,可视为一种学术上的总结。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焚书坑儒》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对一些学者的相同观点和相反观点兼收并蓄。不同学者手中掌握的材料,有的重复,有的有出入,有的截然相反,但都言之有据,值得重视。
热门推荐
  • 火爆魔王驯悍妃:至尊驭魔师

    火爆魔王驯悍妃:至尊驭魔师

    异世重生,便是这里一代凰尊,火爆脾气不减当初。靠之,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强者为尊,直教人欲弑天灭地,搅乱风云。谁言,裂帛三尺,血溅一丈,胜者,当勇往直前,不退缩,不认输。她凌一,便注定当这胜者,盛世风华,睥睨天下。驭兽可以,驭魔一样的男人,同样可以!管你是火爆还是冰山,管你是闷骚还是明恋,在她这里,都只是浮云,真实的才是她生了个无节操的儿子-------------
  • 等待,在最好的年华

    等待,在最好的年华

    若得深情人,情何必知所起?你身上流着那个男人薄情的血,天生要被所有人疏离。不去纽约,死也不去。两句诅咒毁了两个人的童年,当尘封廿年的往事重现,原来有些不是理由的理由如此不可抗拒。亲情友情爱情,看似拥有的一瞬却已经预示着失去。两座城市,一场爱情;两个家庭,一段过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代嫁庶女邪妃

    代嫁庶女邪妃

    一句话简介:这是一个两只狐狸狭路相逢,联手残害忠良坑骗百姓的扑与反扑小爱恋。【其实这是正剧】她是特工界令人谈之色变,避之不及的指挥官后继人,代号绯色。一次意外惨遭搭档背叛而陨落。她是落魄将军府的庶女,资质平庸胆小懦弱,一朝被欺,落湖惨死。当心思缜密手腕毒辣的她,将软弱的她取而代之,凤眸一睁,惊才绝艳风云变色!这个迂腐封建的朝代,她从不知道何为屈服。既然她来了,这里一切按她的规矩办!嫉妒她的容貌?抱歉,她靠的是实力!陷害她的生母胞弟?抱歉,伤她的人就要下地狱!设计她代嫁?她堂堂特工新秀,何时沦落到要与古人共侍一夫?还是个无人敢嫁的纨绔王爷!等等,这个王爷性格古怪毫无章法不招女人喜欢?!面目可憎还天生不举?!这就对了,她来嫁!可是这是怎么回事?大婚之夜,看着那张比自己还妖艳的面容,僵硬的扯了扯嘴角,“面目可憎?”他暧昧的勾了下嘴角,学着她说过的话,“长得太好容易被人嫉妒。”看着那健硕的胸膛,她戒备的往后退了一步,“天生不举?!”他步步紧逼将她抵在墙上,怒极反笑,“不举?!今夜过后,娘子就知道为夫举不举!”-----------------------★★★-----------------------谁说穿越就要随遇而安?祖母喜欢拿捏人,嫡母笑里藏刀,嫡姐心机深沉,姨娘个个狡诈。父亲皮笑肉不笑,想要卖女儿换银子?命运在我手,斗得你老骨头全散架!斗得嫡母当众脱衣无脸见人!斗得美丽嫡姐无人敢娶!斗得姨娘沦为军妓!以庶女的身份嫁入王府,调教纨绔王爷一跃成为高高在上的专宠王妃!刁蛮公主,贪官污吏,贵族世家,多国王子,她统统不放在眼里!日进斗金的连锁当铺,是她的业余爱好。古怪阴冷的皇家国师,是她的徒弟。无人能挡的全国情报网,是她的后盾。既然穿越了,她就要玩得风生水起!现代智慧,挑战这些古人的迂腐神经!P:本文不是小白文,只是偶有冷幽默。谁说女主万能?不,女主只是当自强!★★★精彩片段一:俊美无双的男子阴冷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几百个衣衫半敞的绝色美女在院中走过,一会儿排成S形,一会儿排成B形。“王爷,这是王妃给您的信…”“念!”管家不由得咽了下口水,“青城小儿,这是那些老朽儿送给你的侍妾,看上哪个打包带走,晚上别来找老娘,绣庄的小爷约了晚上一起逛花楼!”某男暗骂一声,该死的女人,吃醋也不是这种吃法!
  • 做个说话有心眼 办事有心计的女人

    做个说话有心眼 办事有心计的女人

    用通俗流畅的语言,从爱情、生活、家庭、职场等多个方面为女性揭示了造就幸福人生的全部秘密。只要女性朋友遵循书中简单有效的原则,认真领悟并不断实践,本书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就一定可以成为会说话会做事的女人,从而处处逢源,结合女性实际情况,魅力四射,大受欢迎!
  • 邪帝盛宠妻:嗜血御兽魔妃

    邪帝盛宠妻:嗜血御兽魔妃

    21世纪的金牌杀手,再次睁开眼眸时,置身于一口封闭的破旧棺材里,没关系!——砸了!说她废物?天生废材?相貌丑陋?无妨!——杀了!昔日废材华丽变身,竟是炙手可热的鬼才!——醉了!执掌乾坤,翻手云雨,脚下没有路?邪肆一笑,引雷电,统御万兽,杀出一条路!“王爷,王妃砸了皇宫!”下人急忙禀告。“嗯。”他气定神闲。“王爷,王妃吃了邻国太子的萌宠!”“嗯。”“王爷,邻国太子说要掳王妃回去成亲!!!”下人满头大汗。某人抬眼,眼眸一眯,拍案而起,“抄家伙,灭了他祖宗十八代去!”
  • 农家厨娘很旺夫

    农家厨娘很旺夫

    公司小白领江美丽因车祸穿越而来,成为一穷秀才家的农家女。十一岁的她一不会种田,二不会刺绣,前世的她是一个美食爱好者只要吃过的东西,就能做出来。父亲病亡,家境贫困,她不怕,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开饭馆做大厨,照顾母亲,教养弟弟,美丽的俏厨娘,自己的美食事业刚起色,又忙着给自己找婆家,在这三妻四妾的年代,良人何处寻。此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推荐好文:锦医夜行《小农女的金牌萌夫》墨璐清浅《兽性酋长,别吃我》莫言瑟《毒蝎嫡女》海蓝耳钉《驭鬼狂妃,宠上瘾!》
  • 意外

    意外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尤苏的质问

    尤苏的质问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美人泪:薄情郎君请转身

    美人泪:薄情郎君请转身

    人言一见南侠误终身,朱衣宝马,巨剑长啸卫青天,骤雨初歇,冷落清秋时,梦转流年,刹那芳华逝,问苍天,此生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