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6200000005

第5章 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此序共分五段——“见性成佛”以上,述佛祖传付至达磨,为第一段。“《法宝坛经》”以上,述二祖至六祖,以明《坛经》缘起,为第二段。“尽出《坛经》”以上,述大师之子孙皆从此经出,为第三段。“与诸佛等”以上,述此经之胜妙,为第四段。以后述流通此经之缘由,为第五段。)

古筠,德异生长之地名。德异为示阳高安卢氏。示阳,即江南瑞州之瑞阳。“瑞”与“示”,音相迩,故曰示阳。高安,其郡名也。瑞阳,明曰瑞州府,元曰瑞阳,唐曰筠州。从唐,故称古筠。今江西之高安县也。《释氏要览》上:“梵语比丘,秦言乞士。上于诸佛乞法,资益慧命;下于施主乞食,资益色身。故云比丘。”德异,别号绝牧叟。鼓山皖山凝禅师之法嗣,六祖二十一世孙,休休禅庵之开山。元朝人也。《增集续传灯录》四:“松江淀山蒙山德异禅师,示阳高安卢氏。参苏之承天孤蟾莹。”传详元贤《继灯录》三。

妙道[1]虚玄[2],不可思议[3]。忘言得旨[4],端[5]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6],拈华于灵山会上[7],似火与火[8],以心印心[9]。

[1]妙者,绝妙之言。故《宗镜录》九曰:“只唤妙为绝。”绝是妙之异名也。《庄子》:“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

[2]虚玄,寂静貌。

[3]理之深妙,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也。《法华玄义序》:“所言妙者,妙名不可思议也。”

[4]《庄子》:“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陶潜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端,始也。

[6]多子塔,为辟支佛之古迹。而世尊尝于此处,顾视迦叶尊者,分半座使坐者。

[7]《宗门杂录》上:王荆公问蒋山佛惠泉禅师曰:“禅家所谓世尊拈华,出自何典?”泉曰:“《大藏经》所不载。”王云:“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王问决经》三卷,因开之,经中所载甚详。云:‘梵王至灵山会上,以金色波罗苑献佛,舍身为床坐,请为群生说法。世尊登座,拈华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吩咐摩诃迦叶。’此经多谈帝王事,所以秘藏,世无闻者。”佛惠叹其博究。《法华科注》一曰:“耆阇崛山,此云灵鹫山。以山峰似鹫,故名其山。又前佛今佛,皆居此山。佛灭后,罗汉、支佛常居。为圣所居,故呼为灵。”

[8]《会元》十:天台诏国师谒龙牙,问:“雄雄之尊,为什么近之不得?”牙曰:“如火与火。”师曰:“忽遇水来,又作么生?”牙曰:“去,汝不会我语。”案:火与火,是火传火,灯灯不断之义也。

[9]《祖庭事苑》八:“达磨西来,不立文字,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传心法要》上:“自如来付法迦叶已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印着空,即印不成文;印着物,即印不成法。故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西传四七[1]至菩提达摩[2],东来此土[3]。直指人心[4],见性成佛[5]。

[1]四七,自迦叶至达磨二十八代也。达磨又为震旦之初祖。

[2]《稽古略》二:“达磨尊者,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既而念震旦缘熟,行化时至,辞于至王。王为具大舟,实以珍宝。泛重溟,三周寒暑,达于南海,当梁普通元年九月二十一日也。”

[3]按:自西印度来东震旦,故曰东来此土。

[4]《宗镜录》:“释迦文佛,开众生心,成佛知见。达磨初祖,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5]《悟性论》:“佛者,觉也。人在觉,心得菩提,故名为佛也。”《顿悟入道要门》上:“若自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亦名了了见性也。只个不住一切处心者,即是佛心。”

有可大师者[1],首于言下悟入[2]。末上[3]三拜[4],得髓[5],受衣绍祖[6],开阐正宗[7]。

[1]《瑜伽论》:“推灭邪秽外道,出现世间,故号大师。”《稽古略》二:“慧可大师,洛京武牢姬氏子,初名神光,博涉诗书,尤精玄微。幼年抵洛阳龙门香山,依宝静禅师出家,受具永穆寺。”

[2]二祖慧可问初祖达磨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我与汝安心竟。”见《五灯会元》一。案:此即于言下悟入也。又见末后“东土五祖”第二祖注中。

[3]末者,最后之一次。末上,犹云在最后也。《传灯录》十:僧问赵州从谂禅师云:“和尚还入地狱否?”师曰:“老僧末上入。”曰:“大善知识为什么入地狱?”师云:“若不入,阿谁教化汝?”案:世间流通本,“末上”多误作“未上”。今据《大藏经》中之《坛经》及《传灯录》更正之。

[4]《释氏要览》中:“今释氏以三拜者,表三业归敬也。”

[5]《指月录》四:初祖欲返天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言所得乎。”有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祖曰:“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祖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

[6]《指月录》四:初祖乃顾慧可而告之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可曰:“请师指陈。”祖曰:“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

[7]《法华经·提婆品》:“演畅实相义,开阐一乘法。”《正宗记序》:“正宗者,必以亲相师承为其效也。”《韵会》:“流派所出为宗。”

三传而至黄梅[4]。会中高僧七百[2],惟负舂居士[3]一偈[4],传衣为六代祖。

[1]三传者,自二祖以下三传也。《大明一统志》六十一:“黄州府黄梅山,在黄梅县西四十里。其山多梅,故名黄梅。指五祖忍大师也。”

[2]高僧者,德高之僧。对于出家者之尊称也。

[3]《事苑》四:“凡具四德,乃称居士。一、不求仕官;二、寡欲蕴德;三、居财大富;四、守道自悟。”案:居士,后为在家崇信佛道者之通称。六祖慧能,本姓罗。后投五祖忍大师于黄梅,尝腰石舂米,故云“负舂居士”。

[4]见本经。

南遁十余年[1]。一旦以非风旛动之机[2],触开印宗正眼[3]。

[1]按:自龙朔元年传衣,至仪凤元年,实得十六年。本经所谓“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是也。

[2]《大明录》:“忘言独契者,谓之机。”事见本经。

[3]《传灯录》卷五:广州法性寺印宗和尚者,吴郡人,姓印氏。从师出家,精涅槃大部。唐咸亨元年抵京师,敕居大敬爱寺。固辞。往蕲春谒忍大师。后于广州法性寺,讲《涅槃经》。遇六祖能大师,始悟法理,以能为传法师。正眼者,即正法眼藏。见上“灵山会上”注中。印宗事,见本经。

居士由是祝发登坛[1],应跋陀罗[2]悬记[3],开东山法门[4]。韦使君[5]命海禅者[6]录其语[7],目之曰《法宝坛经》。

[1]祝,断也。祝发,即断发也。《谷梁传·哀公十三年》曰:“吴夷狄之国,祝发文身。”登坛,登戒坛受具戒也。《法海序》曰:“二月八日,就法性寺智光律师,受满分戒。”其所登之坛,即宋朝求那跋陀三藏之所置也。祝发登坛,事见本经。

[2]跋陀罗,梵语,此云功德贤。中天竺人,即求那跋陀罗三藏也。跋陀罗于齐之建元初至京师,译《百喻经》等。

[3]求那跋陀罗《三藏记》曰:“后当有肉身菩萨,在此坛受戒。”语见《法海序》。悬记者,悬先记未来之人、未来之事之谶语也。

[4]开,开示也。《佛祖通载》十二:“忍(弘忍),姓周氏,黄梅人。与信(道信)并住东山寺,世谓其法,为东山法门。”

[5]韦使君,即韶州韦刺史,名璩。

[6]海禅者,六祖法嗣韶州法海禅师也。案:《坛经》:“师至末后,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此言韦使君命法海禅师录出者,盖因师之遗嘱也。详见《正宗记》六。

[7]录,《韵会》曰:“总也,收拾也。”

大师始于五羊[1],终至曹溪[2],说法三十七年[3]。沾甘露味[4],入圣超凡者[5],莫记其数。悟佛心宗[6],行解相应[7],为大知识者[8],名载传灯[9]。

[1]五羊城,即广东省城。昔高固为楚相,五羊衔谷萃于楚庭,故广州厅事梁上画五羊之像,又作五谷囊。《广州记》:“其城旧日称羊城,亦称穗垣。”

[2]《一统志》七十九:“韶州府曹溪,在府城东南三十里。”

[3]按:自仪凤元年,至先天二年,实得三十八年。曰三十七年者,或云除示寂之年计也。

[4]《白虎通》:“甘露者,美露也,降则物无不盛。”《维摩经·佛国品注》:“什曰:甘露即实相法也。”

[5]《俱舍论》:“证理曰圣。”凡,谓凡夫,即平常之人也。《法华经》:“凡夫浅识,深著五欲。”

[6]佛心宗,即禅宗也,又简称心宗。《禅源诸诠》下:“所传心宗,实贯三尊。”

[7]行解者,游行于心识所对之境而解了之也。《俱舍光记》一之余:“言行解者,唯是心等作用差别。”作用名行解。相应者,契合之义。《净土论注》上:“相应者,譬如函盖相称也。”《演密钞》七:“相应者,泛指契合义。”《传灯录》三:“达磨大师,传佛心宗,行解相应。”

[8]《大涅槃经》:“能教众生,远离烦恼,修行菩提,故名知识。”大知识,称赞之辞也。

[9]《传灯录》共三十卷,吴僧道原纂。其第五卷,传六祖大师法嗣,四十三人中十有九人录在传,余二十四人则有名无传。四十三人名具本经末页注中。

惟南岳、青原[1]执侍最久[2],尽得无巴鼻故[3]。出马祖[4]、石头[5],机智圆明,玄风大震[6]。乃有临济[7]、沩仰[8]、曹洞[9]、云门[10]、法眼[11]诸公,巍然而出[12],道德超群,门庭险峻[13]。

[1]南岳让禅师,青原思禅师。

[2]执侍,执器物而奉事也。

[3]巴者,把也。鼻,鼻准也。宗门方语,巴鼻之巴,如鼻准之可拿撮也。案:无把鼻,言无鼻准之不可把持,即得无所得之意。

[4]道一禅师,南岳让禅师之法嗣,姓马氏,故人称为马祖。唐元和中谥“大寂”。《传灯录》六:“六祖能和尚谓让曰:向后佛法,从汝边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案:所云马驹,即指马祖之预言。

[5]希迁禅师,居衡山之南寺。有石在寺之东,状如台,结庵于其上,时人号之为石头和尚。

[6]玄风,玄妙之风化也。《文选三十八·庾亮表文》:“弱冠濯缨,沐浴玄风。”

[7]镇州临济义玄禅师初参黄檗,三度被打。后参大愚,于言下大悟。成通八年四月十日示灭,谥“慧照”。其后宗之者称谓临济宗。

[8]潭州沩山灵祐禅师,百丈之入室弟子也。敷扬宗教四十余年。大中七年正月示寂,谥“大圆禅师”。袁州仰山慧寂通智禅师,即沩山之法嗣。后宗其师弟之学者谓之沩仰宗。

[9]第一祖洞山良价禅师,第二祖曹山本寂禅师,后谓之曹洞宗。不曰洞曹宗者,取便为言故也。

[10]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每顾见僧,即曰“鉴”;僧欲酬之,则曰“咦”。常以此“顾、鉴、咦”三字接学者。后谓之云门宗。

[11]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嗣罗汉琛。周显德五年谥“大法眼禅师大智藏大导师”。后称其宗为法眼宗。

[12]巍然,高大貌。

[13]《周礼》:“阍人掌扫门庭。”

启迪英灵[1]衲子[2],奋志冲关[3]。一门深入[4],五派同源[5]。历遍炉锤[6],规模广大[7]。原其五家纲要[8],尽出《坛经》。

[1]启,开也。迪,导也。《书经·太甲》上:“启迪后人。”英华灵秀之气所钟者曰英灵。《隋书·李德林传》:“陈使江总目送之,曰:此河朔之英灵也。”

[2]《智度论》:“比丘曰:佛当着何等衣?佛应着衲衣。”故宗门中呼佛子曰衲子。

[3]关,或云玄关。三处之玄关也,就法门而言。慈灵法师遵式居天竺日,有贵宦注《楞严》,求师印可。师烹烈焰谓之曰:“今先申三问,若答之契理,当为流通;若其不合,当付此火。”宦许之。师曰:“‘真精妙元,性净明心’,不知如何注释?‘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为是何义?二十五圣所证圆通,既云实无优劣,文殊何得取观音?”其人无措,师即举付火中。见《佛祖统纪》十《慈云传》。此即楞严三关也。黄龙常以三问拶人。曰:人个个有生缘,如何是汝之生缘?曰:我手何似佛手?曰:我脚何似驴脚?无人契其旨者,天下丛林目为三关。案:此奋志冲关之“关”,指禅关而言。虽非《楞严》之三关、黄龙之三关,而为关则一。故不云“冲三关”,而云“冲关”也。

[4]谓于禅之一门深入也。

[5]五派指上之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

[6]《庄子》:“皆在炉锤之间耳。”

[7]规,所以为圆之器。模,制器之型也。

[8]五家即前所云之五派。注见临济等五宗下。《尚书·序》:“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

夫《坛经》者,言简义丰[1],理明事备,具足诸佛无量法门。一一法门,具足无量妙义。一一妙义,发挥诸佛无量妙理。即弥勒楼阁中[2],即普贤毛孔中[3],善入者即同善财[4],于一念间圆满功德,与普贤等,与诸佛等[5]。

[1]丰,足也。

[2]弥勒为绍释迦佛位之补处菩萨,先佛入灭,生兜率天之内院。人寿四千岁时,弥勒来为贤劫千佛之第五佛。从今经历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出世于第十之灭劫。于华林园中金刚座处龙华菩提树下以三会之说法,化一切之人天。说详《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菩萨处胎经》。《华严经》七十七:“于此南方有国名海岸,有园名大庄严。其中有一广大楼阁,名毗卢遮那庄严藏,从菩萨善根果报生。”同七十九:“尔时善财童子,恭敬右绕弥勒菩萨摩诃萨已,而白之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时弥勒菩萨前诣楼阁,弹指出声,其门即开。命善财入。善财心喜,入已还闭。见其楼阁,广博无量,同于虚空。”

[3]《观普贤菩萨行法经》:“有一菩萨结跏趺坐,名曰普贤。身白玉色,五十种光,光五十种色,以为项光。身诸毛孔,流出金光。其金光端无量化佛,诸化菩萨以为眷属,安详徐步。”

[4]此句承上“弥勒楼阁中”句。

[5]此句承上“普贤毛孔中”句。

惜乎《坛经》为后人节略太多,不见六祖大全之旨[1]。德异幼尝见古本[2],自后遍求三十余载,近得通[3]上人[4]寻到全文,遂刊于吴中[5]休休禅庵[6],与诸胜士[7]同一受用[8]。

[1]《庄子·田子方篇》:“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2]古本,古时所刻之书本。指《坛经》。

[3]未详。

[4]僧人之尊称。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故名上人。

[5]以木板刻字谓之刊。吴中,江苏之吴县也。春秋时为吴国之都,故名。

[6]庵,与“菴”通。《续传灯》四《德异传》:“素轩蔡公,施莲湖桥庵,请居之,曰休休庵。”《释氏要览》上:“释名曰:草为圆屋曰庵。”禅庵,参禅道人所居之庵也。

[7]胜士,持戒者之尊称也。《月灯三昧经》:“能净持戒,名胜士。”

[8]受用,享受之意。《朱子语录》:“不会经历许多,事过便去,看易也,卒未得他受用。”

惟愿开卷举目[1],直入大圆觉海[2],续佛祖慧命无穷[3],斯余志愿满矣。至元[4]二十七年庚寅岁中春日[5]。

[1]谓开《坛经》而一阅。

[2]《圆觉经注》:“大者,大外有小可陈,犹是分限,岂为至大!今以圆觉体无边际,绝诸分限,强名大也。圆者,满足周满外,更无一法。觉者,虚明灵照,无诸分别念想。海者,譬喻也;譬大圆觉如海之无边际,故云“大圆觉海”。

[3]《古今集嗣法论》:“参禅学道,贵在乎续佛祖慧命,非荣身之事也。”智慧为法身之寿命,智慧之命夭伤,则法身之体亡失,故云“慧命”。

[4]元始祖年号,即民国前六百四十八年也。

[5]中春,二月也。《书·尧典》:“日中星乌,以应中春。”

同类推荐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热门推荐
  • 嫡女重生:魅惑天下

    嫡女重生:魅惑天下

    【魔幻,强强,长篇,剧情线慢热】前世被人左右了命运,今世一朝重生,阴谋?背叛?欺辱?又如何?她要把受的背叛,欺辱。十倍百倍的还给他们。命运会再一次被人左右吗?她坚定的回答“不!”一步一步的将那阴谋粉碎。她慢慢成长,最终站在天下之巅。这一世不同的是,有一个他,他对她极好,有求必应。“我要这天下。”某男笑答:“好,我就给你这天下。”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君临天下之一代女皇

    君临天下之一代女皇

    谁说女人只能藏于闺房之中,谁说女人不能干预政权,谁说女人不能君临天下。宝华殿里,台基上点起的檀香,烟雾缭绕歌舞升平,衣袖飘荡,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大殿的正中央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一位睥睨天下的王者。今天是她君临天下的日子,文武百官都要进行朝拜,她就是云幻大陆上的第一位女皇帝——王旭尧。她曾经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官宦人家的小姐,可是父亲遭奸臣陷害,她的世界一夕间风云色变,成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孤儿。她曾经想过嫁一个好男儿终了一生,可是命运似乎不肯放过她,先是被拐卖沦落青楼,阴差阳错地结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男子,以为这辈子终于找到了依靠,谁知道事情往往不如人意,竟然被宣召入宫成了皇帝的妃嫔。或许,或许一切都是注定的,注定这一生都得不到爱情,注定这一生都要在政权中打滚,注定这一生都不走寻常路。
  • 不做淑女(修改版结局)

    不做淑女(修改版结局)

    搞什么,在她没有心理准备的时候,她一直当作死党好哥们的青梅竹马,竟然向她表白了。在她还没有消化这个消息的时候,被一个暗恋死党的同学,给推下了大海。哇咧咧,就这样穿越了。啊啊——这个是她的死党?不是,为什么有和他一模一样的脸。如果是,为什么他会指着她的鼻子诅咒她:喜欢你的人都不是人!搞什么,天涯何处无芳草,她干嘛要单挑他一支草。包袱款款她夤夜溜出皇宫,寻找她的美男江湖之旅去也。不过,嘿嘿,在她出宫以前,她要先狠狠地整整,那个空有一张漂亮脸蛋,却个性恶劣的男人!写了两个月,总算是把这本书完结了,谢谢一直一来支持我,鼓励我的你们。接下来,请大家支持我的新书,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再次说一声,谢谢,O(∩_∩)O:【调教劣夫系列】新鲜出炉:《典当劣夫》:http://m.pgsk.com/a/89691/《鬼面夫君(虐)》:http://m.pgsk.com/a/89737/色女系列:《穿越到古代当老鸨》作者:玖文http://m.pgsk.com/a/77536/《邪恶色女郎》链接:http://m.pgsk.com/a/79563/《宫妃殇之宿命皇后》文/木子西http://m.pgsk.com/a/90626/
  • 无上神兵

    无上神兵

    以无上之神兵,斩世间一切仇敌、一切尘缘、一切因果、一切是非……方可成就无上煌煌威名!!!无上神兵,讲述一个不朽的东方仙魔神怪故事,人界、魔界、天界、冥界,法宗、兵宗、符宗、丹宗、器宗、阵宗、佛宗、儒宗样样神通!
  • 古龙文集:月异星邪

    古龙文集:月异星邪

    十年前,卓长卿眼睁睁看着父母被温如玉和尹凡杀害,一夜之间,这个幼小的孩子尝尽了人间的悲伤和仇恨。十年后,卓长卿艺成下山,欲报亲仇,一次天目山之会将当年那场悲剧的所有当事人和目击者聚集一地。而此时,“丑人”温如玉的唯一弟子温瑾,却意外得知自己的亲生父母实为恩师温如玉所杀……最终,两个年轻人——卓长卿和温瑾,在面对自己杀亲仇人时,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在丑人“温如玉”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未说出口的爱与真相?
  • 痞王逼婚:绝世小农女

    痞王逼婚:绝世小农女

    上一世被亲人逼婚而惨死,穿越而来她默默耕耘因刺绣闻名,才子佳人趋之如鹜,却被纨绔官宦子弟、甚至是皇亲国戚死缠不休来逼婚。遇到了中意的痞王,从此他宠她杀人放火,爱她挥刀斩破千百城,护她江山不换,直到生死白头。
  •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世人尊称为“圣雄”。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国大党领袖,20世纪非暴力主义倡导者。生于吠舍家庭,信奉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派。1947年印巴分治,甘地为没有实现印巴统一而深感遗憾。1948年1月30曰,甘地在晚祷的会场被一名极端的印度教徒枪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是《陕西历史文化丛书》系列之一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佛与佛的故事、中国佛寺的早期记录、陕西古代佛寺的建筑特色、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佛寺、佛教在长安的继续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寺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