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
● 新时期第一部以清朝宫廷生活为内容的影片。
● 关联词:李翰祥 梁家辉 刘晓庆 张铁林 周洁 慈禧 英法联军 大水法
《火烧圆明园》系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合作拍摄的影片。香港出品方为新昆仑影业有限公司,内地出品方为新成立的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这部影片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合作,其拍摄资金由澳门富商资助,内地提供片场和外景地,具体制作班底两地均衡:导演和男主角来自香港,而女主角和主要配角则由内地演员担纲。影片使导演李翰祥在内地名声大振,而演员梁家辉、刘晓庆、张铁林等相继成为一代影视巨星。
生于离乱而又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导演李翰祥,在历史片中倾注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在1975年至1983年,完成了著名的“清宫四部曲”,《倾国倾城》《瀛台泣血》都在香港完成拍摄,《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主要场景则在内地拍摄。
影片故事梗概:17岁的玉兰中选入宫,但一直未能得到咸丰皇帝的宠幸。皇后慈安久久不能怀孕,而深得皇帝宠爱的丽妃又只生了一个女儿。大清江山帝业无人继承,咸丰皇帝深为苦恼和忧虑。一日,百无聊赖的咸丰皇帝在圆明园中散步,忽然,从远处传来了缠绵、幽怨的歌声,咸丰循声走去,看到了浓妆艳抹的玉兰。两人穿花绕柳,在花园中尽情嬉戏,玉兰终于得到了咸丰皇帝的宠幸,一年以后生下载淳,自己被封为懿贵妃。从此,咸丰皇帝沉溺于宫闱之乐,以为是“嗣世有后,天下太平”了。然而这时的清王朝已危机四伏。帝国主义列强一再发兵侵犯。英法联军在大举进攻上海、广州后,又移师北上,直逼北京。大清王朝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咸丰携皇室逃往热河行宫,留下恭亲王在京收拾残局。热河行宫中,咸丰犹自寻欢作乐。骄横一时的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开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将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在抢劫一空后,付之一炬,对中华民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导演李翰祥始终遵循以人性的尺度去阐释历史人物,从现代人的角度去诠释历史事件,所塑造出的人物比较真实可信。饰演慈禧的刘晓庆和饰演咸丰皇帝的梁家辉在影片中都有不俗的表演,这部影片上映后反响很大。
《演讲与口才》
● 一本杂志,专门研究说学理论和提高人们口语表达能力的专业期刊。
● 关联词:巡回演讲 李燕杰 曲啸 “蛇口风波”
在中国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除了现在依然受广大读者欢迎的《读者》杂志创刊以外,曾经还有过一本十分走红的刊物,那就是《演讲与口才》。它当时的发行量:1982年,试刊号发行一万册;1983年,创刊号发行两万册,当年年终即达四万册;1984年,月发行八万册;1985年,月发行16万册;1986年,月发行35万册;1987年,月发行75万册;1988年,月发行量猛增到113万册。由于这本杂志的影响,在1980年代“演讲与口才”几乎成了汉语中一个新增合成词,一个专门术语。
“口才助你成功,沟通改变人生”——这是《演讲与口才》提出的口号,印在每期目录页上,也是这本刊物多年来孜孜追求的目标。《演讲与口才》的栏目设置紧扣这一目标,以容量大、覆盖广、信息新为特点,设有“谈话技巧”、“交际指南”、“演讲艺术”、“论辩之道”、“行业口才”、“求职方略”、“演讲辞选登”、“说林广记”、“说坛快报”等九个大栏目,并采用大栏目套小栏目的格式,如“行业口才”包括“教师口才”、“大学生口才”、“军人口才”等,突出了为特定读者服务的特点。刊物注重把说学理论和与读者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以帮助广大读者增长知识、提高交际、公关和口语表达能力,它注重读者所关心或需要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研讨交流,使人读后受到启发,并能应用到实践中去,以达到求知、求用的目的,是一本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实用性的杂志。
《演讲与口才》的成功有着与办刊人的巨大努力,却又和当时盛行的“演讲”相得益彰。1980年代,思想政治工作和青年品德教育都流行一种演讲模式,一些著名的演讲家应运而生,其中最负盛名的有李燕杰、曲啸等。
步鑫生
● 企业家,浙江省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
● 关联词:企业自主权 厂长负责制 不吃“大锅饭”,打破“铁饭碗”
1983年11月16日,几乎所有的党报同时刊发了一篇长篇通讯《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并且还配发了“编者按”。文中主人公步鑫生是浙江省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这一天早上,他打开报纸发现自己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党报的头版上方,一时间有些恍惚,就这样,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他成为当年度最耀眼的“明星企业家”。
原来,这年夏天,新华社浙江分社一位叫童宝根的记者曾经到海盐县武原镇采访,在厂里转了两天,还找了一些人座谈。步鑫生小心翼翼地接待了他,他知道自己是个不太讨上级喜欢的人。三年前当上厂长后,他按自己的想法在厂里搞改革,设立奖金制度,提出“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不主张吃“大锅饭”,要打破“铁饭碗”,甚至还开除了两个人;被扣了工资和被开除的人,写了信到县里和省里告状,所以上级觉得他这个人惹麻烦。但是又因为他管理抓得紧,工厂效益不错,生产出的衬衫品种和花样也较多,在上海、杭州等城市很受欢迎,所以也不好怪罪他。
童记者离开海盐后,步鑫生松了一口气,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童宝根回到杭州就写了一篇《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发表在“内参”上。所谓“内参”,这是新华社一个独特的新闻产品,它不用于公开发表,而专门刊发一些供各级领导“内部参考”的文章。但是谁也没有想到,11月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看了这篇报道并写下一段批示,认为步鑫生的经验值得推广。十天后,新华社便将童宝根的通讯向全国报纸发了“通稿”,胡耀邦的批示则以“编者按”的方式同时发出。
这个带有传奇性的故事还没有完。或许是并不知道“编者按”的真实背景,当年12月《浙江工人报》发表了一篇针锋相对的文稿,指责步鑫生独断专行,开除了厂工会主席,步鑫生很快成为一个有争议的企业家。1984年2月,新华社播发了中共浙江省委支持步鑫生改革创新精神的报道,并且配发了“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千余字长篇按语,终于掀起了一个“步鑫生热”,步鑫生成为当时企业改革的楷模,他的“改革格言”如:“靠牌子吃饭能传代、靠关系吃饭要垮台”、“谁砸厂的牌子,我就砸谁的饭碗”等迅速传遍全国,成为许多企业挂在厂内的标语口号和企业精神。日后,很多在那个时期创业的企业家都回忆说,正是步鑫生的这些话让他们第一次接受了市场经济和商业文化的洗礼。
“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
● “燕舞”牌收录机的配乐广告词。
● 关联词:燕舞小子 燕舞收录机
那时候的广告还不多,好的广告更不多,形式单一,内容规矩。1980年代初期及中期较流行的广告比如金星电视:“质量第一,用户第一”;凯歌电视:“‘凯歌’传佳音,更上一层楼”;海信电视:“一切为用户着想,一切为用户负责”——好像是企业车间里的标语。比较出色的就要数丰田汽车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在经济起飞的大背景下,1983年江苏省盐城燕舞电器厂为“燕舞”牌收录机做的商业广告脱颖而出。广告画面上,一个活泼可爱的阳光男孩头戴耳机,怀抱吉他,扭摆着身体,唱着:“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最后一个音节上扬,男孩张开双手做陶醉状。这则广告一经播出,全国关注。朗朗上口的广告词老少皆知,打动心扉的背景音乐比流行歌曲还要深入人心。
随着广告的歌曲家喻户晓,“燕舞”牌收录机畅销大江南北,盐城燕舞集团一举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收录机生产基地,跨入全国大型工业企业500强行列,销量连续八年居全国收录机行业首位,成为我国知名度最高的音响品牌。集团深深体会到成功广告的巨大效应,继续推出如“燕舞888,质量顶呱呱”、“到处莺歌燕舞,带来知音无数”等商业广告,同时在各省、市电视台和报纸刊登,八面出击,造成了宏大的声势。
但是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最难忘印象的,仍然是那一段“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的旋律,广告中的男孩也被人们亲热地叫做“燕舞小子”。他名叫苗海忠,拍摄广告时只有18岁,还是北京四十中学高二的学生。据他自己回忆,当时央视在北京地区招聘广告演员,江苏盐城燕舞电器厂要拍一部音乐广告,他被选中了,手持吉他演唱的画面,是他看了一个国外的啤酒广告之后构思的,而那段著名的旋律,则是受了他家门铃的启发哼出来的。这个广告居然一炮打响,他在广告上的那个形象也成了一代人的深刻记忆,苗海忠说他完全没想到。凭借着如此良好的基础,后来苗海忠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至今我们还可以在《雍正王朝》《家和万事兴》等电视剧里看到他的身影。
因为“燕舞广告”太有名,所以1990年代后期,当走入绝境的燕舞集团终于宣布全面破产并黯然倒闭时,引起了全国家电业不小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