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1600000019

第19章 C(3)

【成由勤俭败由奢】chéng yóu qínjiǎn bài yóu shē

原谓勤俭使国家兴盛,奢侈使国家衰亡。

春秋时期,戎国国王派使者由余去见秦穆公。秦穆公听说由余是个贤士,就向他请教说:“我常常听人谈论圣人治国之道,但没亲眼见过。请问先生,古代君主使国家兴盛和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由余回答道:“臣尝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意思是说: 我曾经听说勤俭使国家兴盛,奢侈使国家衰亡。

秦穆公听了,不高兴地说:“我虚心向你请教兴盛之道,你怎么用‘勤俭’二字来搪塞我呢?”由余说道:“我听说,过去尧虽身为天下之主,却用瓦罐子吃饭、饮水,天下部落没有不服从他的。尧禅位于舜,舜开始讲究起来,用精雕细刻的木碗用餐,结果诸侯认为奢侈,国内有13个部落不服从他的号令。舜禅位于禹,禹则更加讲究了,制作了各式各样精美的器皿供自己享用,奢侈得更加厉害了。结果国内有33个部落不听从号令。以后的君主越来越奢侈,而不服从号令的部落也越来越多。所以我才说勤俭是兴盛之道,奢侈是败亡之源。”这一番话说得秦穆公连连点头称是。

此后,唐代诗人李商隐根据这个故事,写了一首《咏史》诗。诗的前两句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后来,“成由勤俭破由奢”演变为“成由勤俭败由奢”,并作为谚语流传下来,告诉人们,勤劳俭朴有助于事业的成功,贪图享受则会带来严重的恶果。

【成竹在胸】chéngzhúzàixiōng

见“胸有成竹”。

【丞相】chéngxiàng

我国古代辅佐君主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早在周朝时就有这样的官,称“地官司徒”。秦朝始有丞相之称,职责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商鞅、李斯就是当时秦国的名相。汉承秦制,也设丞相一职。“丞者,承也;相者,助也。”意思是秉承皇帝的意旨,助理皇帝统治全国。汉高祖十一年,丞相改称相国。相国,也是帮助皇帝治理国家的意思。萧何即为第一任相国。西汉末,丞相一度改称大司徒,东汉末又恢复原称,曹操就是汉献帝的丞相。以后历代,丞相职有废有立。到明朝洪武初,置有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结党谋反被诛后,就废除了丞相这个职位,并在洪武二十八年下诏明令“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国家大事,从此就设府、部、院、寺分理,而以内阁总集其成,以免在皇帝以外还有能指挥全国军政的首脑。清朝,仍无丞相职,总掌军政大权的除内阁外,加了一个军机处,军机处有军机大臣“掌军国大政,以赞军务”。

在封建官制中,丞相位重权极,品级都是正一品上阶或正一品,“有职有权”,不像太师、太傅、太保等虚衔那样徒负空名。

【承运】chéngyùn

即承受天命。旧时称颂帝王的套语。最早见于《文选》晋·孙子荆(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太祖承运,神武应期。”

从前,皇帝下诏书,头一句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天”是说本身当皇帝是奉天帝的嘱托。“承运”的含义在《汉书·郊祀志》等古籍中有准确说法。古人认为,世间万物统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叫做“五行”。它们按一定规律运转、消灭和生发,叫做“五运”。战国时齐人邹衍把“五运”称为“五德”,与帝王统治、世事兴衰联结起来,依据“五运相胜”的规律确认统治权合理合法。秦始皇依照邹衍的说法,认为周朝是火德,水能胜火,即确认秦是水德。到了汉代改为土德,以土胜水也。西汉末年学者刘向、刘歆父子提出新说,认为皇权转移的五运依据,不是相胜,而是相承。从伏羲起算是木德,秦朝轮到的也是木德,木能生火,火承木运,汉朝应是火德。这种说法为东汉创建人刘秀所认定,这也就是“炎汉”“炎刘”称呼的来源。

从那以后,曹丕以土运承火运,司马炎以金运承土运,刘裕以水运承金运。每次改朝换代,这么把运承下去,一直到帝制被推翻,这才没的承了。

【城府】chéngfǔ

形容人性格深沉,思想感情不外露,多谋略。出自《晋书·愍帝纪论》:“昔高祖宣皇帝,性深阻有若城府。”

《宋史·傅尧俞传》载: 北宋傅尧俞,为人厚道,说话不多,“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

后人常以“胸无城府”比喻心地坦率,没有坏点子。而称人“城府深”,则比喻其善用心机。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héngménshīhuǒ,yāngjíchíyú

殃: 灾祸。池: 护城河。现在我们一般理解为: 城门着了火,人们用护城河里的水救火,水干了,鱼也就死了。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旧说: 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市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 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皆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

相传,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叫池仲鱼的人,住在城门附近。有一次,城门失火,一直烧到他家,池仲鱼被烧死了。还有一说,宋城门失火,大家都舀取池中的水灭火,把池水都舀干了,池中的鱼儿都被晒死了。后一种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意思。

另《吕氏春秋·必己》“宋君亡珠,殃及池鱼”,《淮南子·说山训》“宋君亡其珠,而池鱼为之殚(dān,尽)”。说的是春秋时,宋国的司马(官名,掌管军事)桓魋(tuí)得了一颗无价的宝珠。宋国的国君想夺取他的这颗宝珠,便给他加了一个私藏国宝的罪名,把他驱逐出境。桓魋却始终不肯交出宝珠。宋君派人去抄家无果,只好逼问他:“你到底把宝珠藏到哪里去了?”桓魋答道:“扔到鱼池里了。”这个爱财的宋君竟下命令: 汲干鱼池的水,细细寻找。结果,宝珠没有找到,一池子的鱼却遭到了意外的灾殃。

由此,后人以“池鱼之祸”形容飞来横祸;以“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被牵连受害;以“池鱼”比喻无辜受害的人。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主持编著的。《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作。应劭则是东汉人。《风俗通》的意思,是在解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来历,可知此语在应劭之前就有了。这样看来,“宋君亡珠,殃及池鱼”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两种说法在古文中是并存的,现在一般只引用后者。而且,此语原本还有比喻坏事蔓延牵连到好人的意思,但后来这层意思逐渐淡化了,现在一般用来比喻无辜受连累。

【城市】chéngshì

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一词始见于《诗经·庸风·定之方中·序》:“文公徙居楚丘,始建于城市而营宫室。”

在我国古代,“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名词,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聚落群体。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城”的解释为:“城,以盛民也。”意为百姓居住的地方,是四周围以城墙扼守的交通要冲,具有防卫意义的军事据点。《管子》中说:“内五为城,城外之为郭。”所以城的兴起是以守君卫民为最初动因的。

“市”的出现比“城”要晚一些,《说文解字》曰:“市,买卖所之也。”即为买卖的场所。《易·系辞》中又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市又有晨、朝、夕的区分: 晨市以百姓为主,朝市以商家为主,夕市以贩妇为主。以后,随着城内人口的不断增长,买卖在城内进行的多起来,市便在城内或城郊出现,城与市逐渐结合为一,从而出现“城市”一词。

【城下之盟】chéngxiàzhīméng

指敌国兵临城下,逼迫被侵略者与之签订屈辱性条约。语出《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公元前700年,楚国侵略比它弱小得多的绞国,很快打到了绞国的都城。绞国军队坚守都城,楚军难以攻下,就在南门外驻扎下来。楚国大将屈瑕说:“绞国国小而轻敌,轻敌则少谋略,我们可以让一部分人化装为打柴者上山打柴,以引诱绞国人出城。”楚人按屈瑕的办法做,故意使绞国人轻易俘虏了楚国30人。第二天,绞国人争相出城,驱使被俘楚人上山为绞人劳役。这时,楚国埋伏在北门外山脚下的军队突然出击,大败绞国,在迫使其签订投降条约后才撤军。

“城下之盟”即由此而来。现用来泛指被迫签订的屈辱条约。

【乘风破浪】chéngfēngpòlàng

船趁着风势,破浪前进。源自《宋书·宗悫传》。

南朝宋时,有一个名叫宗悫的人,小时候跟他的叔父宗少文读书。宗少文是一位大学问家,他见宗悫很机灵、有心计,而且学习刻苦,就问宗悫:“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小宗悫见叔父问自己,微微地昂起头,睁着两只明亮的大眼睛,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要利用有利的条件,冲破一切困难,干一番伟大的事业。后来,宗悫经过不懈的奋斗,终于成为一名战功赫赫的大将军。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被简化为“乘风破浪”,比喻远大的志向和奋勇前进的豪迈气魄。

又作“长风破浪”。

【乘龙快婿】chénglóngkuàixù

乘龙: 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 称意的女婿。旧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誉称别人的女婿。语出《魏书·刘昞传》。

北魏时,年轻人刘昞跟随博士郭禹求学。郭先生虽是“国师”,做事却挺开通。一天,他当众设一席位,对在场的所有高材弟子说:“吾有一女,年向成长,欲觅一快婿。谁坐此席者,吾当婚焉。”80多人,都不敢当众表态,只有刘昞大大方方地坐了上去说:“昞,其人也。”郭禹说话算数,刘昞就成了他的女婿。

“乘龙”,则不太确切。此词源出《周易》乾卦“时乘六龙以御天”,说的是人君乘纯阳以御大器。杜甫《李监宅》诗句:“门阑多喜事,女婿近乘龙”,也正是引此夸赞李家女婿当上了皇帝的侍卫之臣。还有一典,东汉太尉桓焉(叔元)两个女儿嫁的丈夫都是当代名人。人们艳羡地称赞:“桓叔元两女俱乘龙。”按之,二者都和女婿本体不沾板,都不能喻代。

语词误引误用者多有,相沿成习,也没必要较死理一一纠正了。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chéngxìng’érlái,bàixìng’érguī

兴: 兴致,高兴。原意为趁着一时高兴就来了,兴头一过便回去了。源自《晋书·王羲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王羲之是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有个儿子叫王徽之,生性独特,做事不受约束。有一次,王徽之前往新的寓所居住,一进院,就让人忙着去种竹子。有人问他为何这样做,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指着竹子说:“哪能一天没有这个君子(指竹子)陪伴呢?”他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居住的时候,有一天夜里刚下完雪,月色清朗,大地一片洁白。他一边独自喝着酒,一边吟诵西晋诗人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他的好朋友戴逵来。此时戴逵居住在剡(shàn)县(在今浙江嵊(shèng)县西南),便不问路程远不远,连夜乘着小船前去拜访。经过一夜的时间,才来到戴逵的居处。他走到门前,就不再前进,寻思一会儿,又从那里返回来了。有人就说:“你好不容易去了,却又不进去拜访戴逵,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徽之回答:“我原来是乘着兴致高昂的时候去的,但到了那儿兴致却没有了,为何非要见到戴逵呢?”王徽之就是这样一位孤僻倨傲的人。

王徽之原话是“兴尽而返”,并无“败兴”之意。后人改作“败兴而归”,语意便侧重于“败兴”,指乘着兴致来到,结果却很扫兴。

【乘虚而入】chéngxū’érrù

趁着对方空虚或没有准备时,突然进入(或打进)。源自《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元和十二年》。

唐朝安史之乱后,中央统治权力日趋削弱,藩镇一个个拥兵自重,形成了实际上的割据局面。唐宪宗即位后,便想逐个消灭这些割据势力。他曾几次派兵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但没有解决问题。817年,唐宪宗派沉着而有谋略的李愬(sù)为大将,领兵征讨盘踞在蔡州(今河南汝县)的吴元济。李愬先设计活捉了淮西骑兵大将李祐,后以礼相待。李祐被降伏后,向李愬献计说:“吴元济的精兵都驻扎在洄曲和四面的边境上,守蔡州城的都是些老弱残兵,我们可以乘虚直抵其城,等前方的敌兵得到情报回来救护时,吴元济就可能已被我们活捉了。”经再三考虑,李愬采纳了李祐的建议。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李愬率精兵九千,兵分三路,以李祐率领的三千人为突击队,出其不意,直捣吴元济的老巢蔡州城,活捉了吴元济。

后来,人们从“乘虚直抵其城”引申出了“乘虚而入”这一成语。

【程门立雪】chéngménlìxuě

程: 宋代理学家程颐。立雪: 指站在雪中。冒着大雪站在程颐门前以求教。

有关“程门立雪”的最早史料,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二程语录·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一条是《宋史》中的《杨时传》: 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侯子雅言》的作者侯仲良,是程颐的妻弟,其言应更清楚、更明确。但是,不论从哪一段史料看,说的都是杨时和游酢去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时,程颐正在闭目养神,他们就在老师身旁等候。等程颐瞑坐后睁开眼睛,天色已晚,程颐就让他们明天再来。这时,门外下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

从此,人们就用“程门立雪”来形容学生尊敬老师,恭谨受教。

【惩前毖后】chéngqiánbìhòu

惩: 警戒。毖: 谨慎。谓把以往的错误或失败作为教训,使以后谨慎,不致重犯。源自《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孔颖达疏:“谓管、蔡误己,以为创艾,故慎彼在后,恐更有患难。”

周公(姓姬名旦)的哥哥周武王(姬发)打败商纣王,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的统治。周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姬诵继位为周成王。那时,成王还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孩子,周公便辅助他,代摄政务。周武王的堂兄弟管叔、蔡叔是两个野心家。他们暗中勾结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图谋不轨,对周公更是十分忌恨,到处散布流言,说周公要谋害成王,企图夺取王位。幼稚的成王听信流言,果然对周公不信任起来。周公为了避嫌,便辞离京城,住到外地去了。

管叔、蔡叔和武庚见周成王不信任周公了,都很得意,叛乱活动就更加明目张胆地进行。这时,周成王才明白了真相,便召回周公,并授命他平息叛乱。叛乱平息后,武庚和管叔被处死,蔡叔被流放到边远之地。从此周公继续摄政,等到成王长大了,就把政权交给成王。成王正式接管朝政的那天,感慨地说:“予其惩而毖后患!”意思是说: 我要从以前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谨慎办事,以防止后患。“惩前毖后”就作为成语流传下来了。

【惩一警百】chéngyījǐngbǎi

惩: 惩罚。警: 警告,告诫。儆: 警戒。惩办一个人以警告多数人。源自《汉书·尹翁归传》:“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西汉尹翁归任东海(今山东省东南和江苏省东北一带)太守,办事认真,执法严明。他对东海郡内的官吏、良民、坏人的情况都调查得清清楚楚,每个案件都亲自审理。尹翁归还作出规定,凡是要严惩案犯,或是在每年的秋冬召开官吏大会进行,或是在他巡察各县时进行。之所以要这样,主要为了用杀一个来警告成百人,使官吏、人民都服气,使那些行为不轨者都能感到害怕从而改过自新。尹翁归到任,亲自处斩了历任太守都不敢惩处的郯县大恶棍许仲孙,震动了整个东海郡,全郡坏人、歹徒个个恐惧,不敢再触犯刑律。东海全郡在尹翁归任职期间,一直太平无事。

又作“杀一儆百”“罚一惩众”。

同类推荐
  • 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

    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

    王占义先生编著的《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收录中外词目、语目约4300余条,涵盖日常用语、时尚语言、翻译词语、俗语、成语、称谓以及古诗词名句等。本书条目释义简要,注重溯源分析,大多有与释义、溯源相关的饶有趣味的故事,无论是对家长和学生读者,还是对于喜欢故事的一般读者,都具有明显的阅读和娱乐功能,既是一部理据分析溯源、始见书证探源、故事解说并重的俗语源辞典,也是一部故事性、趣味性兼具的阅读型辞典。
  • 一本书读通世界未解之谜

    一本书读通世界未解之谜

    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宗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领域有研究价值、具探索意义和为人们所关注的多个世界未解之谜,分为宇宙疑云、文明探秘、自然异象、历史迷雾、科学谜团、艺术迷踪、军事秘闻、离奇悬案、考古传奇、名人奇事10个部分,生动剖析了这些谜团背后隐藏的真相与玄疑。虽然这些世界未解之谜目前还没有完美的答案,但是却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让人类的想象力更好地挑战极限、探索未来。编者精心挑选了许多精美图片,它们与人物、故事、谜题一一对应,为读者展示出更为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带给读者更多的审美感受和愉快体验。古往今来,世界给人们留下了众多的历史谜团、离奇事件,我们已熟知的种种谜团还没有得到破解,而新的更加惊魂的谜团又接踵而至。这些匪夷所思的世界未解之谜激发着我们不断地增长探求神秘的好奇心……通过本书,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谜底层层揭开,真相娓娓道来的那种畅快;更能体会零距离接触世界文化和历史,全方位透视人性和历史智慧的感觉。
热门推荐
  • 替身恋人(全本完)

    替身恋人(全本完)

    在他的眼中,她犹如天使一般,阴差阳错,她代替好友来应征,这几乎将她打入地狱。她的背叛是他心底最深的痛,如果她想做替身,那就让她继续做吧……所有的一切都是有预谋的,他已渐渐爱上她,到最后他该如何抉择……
  • 阴阳奇珠

    阴阳奇珠

    韩轩偶获诡秘的阴阳奇珠,父母却惨死家中,魔族横行!为复仇,学奇阵,习五行之术。借神珠之力,斗天,斗神,斗邪魔!摒除万难,重塑金身,踏上飞升之路。
  • 极品武后:惊世艳绝获君心

    极品武后:惊世艳绝获君心

    金喜国长公主上官夕颜因不想继承皇位,来到大月和亲,由于她性子懒散,不喜欢热闹,闹出了不少皇宫里的闲话...大婚前,她拒接圣旨,跑去跟青梅竹马的别国皇帝喝酒!!皇帝南宫玉得知怒火三丈,堂堂一国皇后,大婚头一晚竟然跟他国的皇帝跑去喝酒?那他这个正牌的夫婿何以自处?不顾脸面的甩下一群文武百官,直奔御花园
  • 成功靠自己

    成功靠自己

    成功靠自己,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做。不可否认,人生中有很多艰难困苦,这往往是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很多人为此在等待老天开眼,希望能得到他人的援助,可是,更多人在这种等待中垂垂老矣,一事无成。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有“凡事靠自己”的坚强和自信,那么你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契约恋人:冷少的亿万新娘

    契约恋人:冷少的亿万新娘

    “女人,你的人你的心,全都是我的!”他是赫赫有名的暗夜黑帝,他对她霸道禁锢,纠缠不休……为了得到她,魔鬼布下天罗地网,非要她无处可逃
  • 穿越好事近

    穿越好事近

    女主穿越的当夜,便成功地制造一起恶性谋杀案,将一位长相和她相似的太监秦熙砸死,女主乘夜色黑暗,四周僻静无人,毁尸灭迹。<br/>女主装模作样的做起兼职太监,与皇帝同二位侍卫大哥再三纠缠!此文是慢热文,读者请耐心!<br/>主角是欠扁的腹黑皇帝和少抽的小白女主。嬉笑怒骂,小白,温馨文!&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逃离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

    在本书中(书中所用人名大部分为化名),我们精心挑选了“坚守者”或是“逃离者”的种种事例,并对这些现象作出了解读,对于应该“坚守”或是“逃离”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他们“坚守”或是“逃离”的原因,以及“坚守”或是“逃离”后的心态和生活状况,希望这本书能让那些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奋斗在各个城市的年轻人解开心中的疑惑,找到前进的方向,获得拼搏的力量,为自己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理想生活而不懈拼搏!
  • 懒丫头的穿越:九指王妃

    懒丫头的穿越:九指王妃

    她发誓,她绝没有要跟皇上抢女人的想法,虽然她真的抢了,而且抢的是他要明媒正娶的皇后,但是她是无心的,什么,这样子他就要下令将她苦心经营的怜花宫夷为平地?不是吧,他是皇上,应该讲个理字,横刀夺爱的事情,他应该不能做的啊,所以她是在帮他…但是拜托,这件事情一个皇上掺合进来已经够叫人头疼了,居然还半路杀出个王爷,天呐,她是不是跟皇家人犯冲啊,个个都跟她过不去?好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她就不信知恩图报也错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