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5800000018

第18章 李皇后:生为帝王女,死为虏地魂(1)

她是一位公主,曾受尽父皇的宠爱;她是一位皇后,与一国之君伉俪情深。她曾拥有无上尊荣,却又经历了父死国破与夫死家亡。她见证了五代十国中的后唐和后晋如何兴盛,她又见证了它们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她跟着父亲登上皇位而接受荣宠和尊贵,她看着丈夫割让土地跪拜契丹皇帝而承载万人唾骂的耻辱。幸福和悲剧山一重水一重地此起彼伏,她收获着快乐的幸福,也接受了命运的拨弄,最终悲惨地被葬在最为痛恨的胡虏北地。她就是后晋高祖的李皇后。

◆无忧生于帝王家,乘龙快婿人尽夸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些人默默无闻,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没有发出半点声息;有些人脱颖而出,造福天下,或为富贵,或因气节,青史留名,为后世万民所敬仰,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等人;有些人同样为世人所知,却是因为残害百姓,因为卖主求荣,从而遗臭万年,如秦桧等人。

而对于仅仅存在五十三年的五代十国,四分五裂而又地方政权纷纷雄起,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更比一个强,这一个短暂的历史时期因而显得更加精彩,许多英雄得以充分表现出不同寻常的造世之才,许多野心家也暴露出卖国求荣的可耻一面。前者如后周世宗柴荣,他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治国策略为此后大宋开创盛世奠定下了很好的基础;后者如石敬瑭,他不惜主动割让“燕云十六州”,对契丹皇帝称“儿皇帝”,使契丹日后成为中原的心腹大患,影响了此后四百年的华夏格局,遭万人唾骂。

遥想当年,曾几何时,他也是意气风发的冲锋陷阵的一员猛将,他曾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迎娶了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儿;然而他最终反叛后唐,割地求荣,将契丹引入中原,铸成引狼入室之错,后患无穷。而他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影响了他的妻子——后晋高祖石敬瑭的李皇后的命运。

李皇后,究竟名字叫什么,史书并无记载。然而欧阳修笔下的《新五代史·后晋高祖皇后李氏》清楚地记载了她尊贵的身份,“唐明宗皇帝女也”。唐明宗,即后唐庄宗李嗣源。

李皇后是李嗣源的第三个女儿,史书并未记载她的长相,但能够嫁给石敬瑭这个乱世枭雄,且一生恩爱,可以想见生得也是眉清目秀。更为关键的是,她自小受到李嗣源的偏爱和母亲曹氏的教育,长成了温良恭顺的性格和冷静智慧的头脑。

她的母亲曹氏是李嗣源的正妻,即后来李嗣源的皇后。曹氏是贤妃的模范,她与花见羞共同谱写了谦让皇后的佳话。李皇后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如同母亲一样,获得了多人的喜爱。

石敬瑭,892年生于晋阳,即今太原。他从幼年起就和后唐、和李嗣源确定了极深的渊源,预示了后来他们之间的纠葛。他出身军人家庭,他的父亲名叫臬捩鸡,也是纯正的沙陀族人,是李嗣源父亲晋王李克用的得力干将。石敬瑭自幼见惯了征战沙场的父辈们的威风,而他自己也天生具有沙陀族人的骁勇善战特性。《新五代史·晋本纪第八》载他“及长,性沉淡,寡言笑,读兵法,重李牧、周亚夫行事”,可见他性格沉稳,不喜言笑,但读兵法之书,可见其意在立有军功。而他喜欢的李牧是战国时期的大将,与王翦、白起、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周亚夫则是西汉初期的名将,他驻军细柳营抵御匈奴与平定七国之乱,是古代立志建功立业的勇士心中的典范。

后石敬瑭跟随李嗣源攻伐四野。他的箭术尤其高超,可谓百发百中,而在沙场之上从不畏惧,英勇杀敌,更是多次救李嗣源于危难之际,颇得李嗣源的喜爱。平日里,他极少说笑,而一旦遇到危急事件,他便会为李嗣源出谋划策,思虑颇为周全,两相对比,更显出他的稳重和睿智。因此,李嗣源更加器重石敬瑭,在日渐一日的相处中,对他是越来越满意。

在平定后梁的过程中,李嗣源曾因战功而被封相州刺史、代州刺史等。担任代州刺史期间,他的三女儿正是二八年华,却待字闺中。她一直都是李嗣源的掌中宝贝,受尽百般宠爱,他一心要为女儿找一个乘龙快婿。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做出了一个影响极为深远的决定——将三女儿嫁给自己的得力干将石敬瑭。

就这样,石敬瑭成了李家的女婿。这样的联姻无疑使石敬瑭拥有更大的靠山和更大的权力,而且妻子也长得俊美,石敬瑭十分高兴。他对李嗣源充满了感激,因而更加卖力效忠。

实际上,石敬瑭的军事才能在后晋众军士中崭露头角,不但李嗣源十分喜欢他,就连李存勖也对石敬瑭厚待有加。石敬瑭多次被李存勖派遣调动,四处征战。

旋即,李嗣源命令石敬瑭亲自统帅“左射军”的亲兵。这是李嗣源的近军,能够让石敬瑭统率,可见对石敬瑭的信任,更证明石敬瑭将会在李嗣源的生命中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然而,石敬瑭真正一战成名是在晋与后梁的夹河之战。当时,李存勖率领晋军征伐后梁,所向披靡,最终获胜。此战之中,石敬瑭则仅仅率领十余名骑兵深入敌军,纵横驰骋,斩杀后梁的士兵如同切菜一般,其英勇之才使得李存勖极为满意。李存勖禁不住抚摸着石敬瑭的后背,说:“将门出将,言不谬尔。”石敬瑭的父亲就是晋的名将,现在石敬瑭又是打仗好手,可见将门出将才,这句话名不虚传啊。不仅如此,李存勖还将自己喝过几口的奶茶递给石敬瑭喝,俨然不分彼此。其时,石敬瑭名扬一时,为众人所称羡。

婚后,李氏对石敬瑭更加了解,看着他立下一个个战功,对这位夫婿是十分满意,而石敬瑭也非常喜爱自己的妻子,两人举案齐眉,伉俪情深。李氏像她的母亲曹夫人一样,贤良而颇有沉思,可谓石敬瑭的贤内助。在这种情况下,石敬瑭对岳丈李嗣源更加忠心耿耿,常常是鞍前马后地相随相伴,尤其在战场上更加英勇。一次,石敬瑭和李嗣源在跟后梁军队的战斗中,一起冲锋在前侦察地形,一行人毫无防备。忽然,一队后梁骑兵从树林中冲出,枪刃直冲着李嗣源的后背扎下。就在这万分紧急之时,石敬瑭大喝一声,挥动战戟,将袭击者刺下马,从而救了李嗣源一命。这才为众人奋起反抗赢得了时机,最终剿灭了伏兵。

923年,李存勖在洛阳称帝,建立后唐。李嗣源作为攻打后梁的大将,而被封为太尉,石敬瑭也受到赏赐。此时的李嗣源和石敬瑭,以及后唐的众位将士及大臣,无一不是享受着胜利的喜悦,以为自此后将迎来平稳而无限尊荣的生活。

然而,李存勖并不适合做一名皇帝。跟打江山的容易相比,李存勖守江山是异常艰难。称帝之后,他就丧失了斗志,而整日混迹于伶人和宦官之中,朝纲一片混乱。更有他听信谗言,杀害郭崇韬等重臣,终于众叛亲离。仅仅三年后,就引起了叛乱——魏博节度使赵在礼举兵。此时的后唐,举朝无大将,李存勖只好派李嗣源率兵平叛。当李嗣源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向着北方而去的时候,他没有料到,正是他的这道旨意,最终将李嗣源送上了皇帝之位。

李嗣源同样没有料到。当他到达魏州后,尚未开始攻打叛军,自己所率领的军队就和城内的叛军勾结在了一起。原来,李存勖的无道昏庸已经让天下人激愤,这些将士便趁此机会一致推翻李存勖。哗变的士兵挟持了李嗣源,执意拥立他为主。面对这种情形,李嗣源一时间不知所措,尽管他明白此时的李存勖对自己也是百般提防,自己更有随时被杀掉的可能,然而他还从未想过与李存勖夺天下。仓皇之下的他,甚至哭着道:“形势如此,即便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他一边假装答应士兵的要求,一边计划脱身回到洛阳,向李存勖陈述事情真相,表明自己的忠心。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石敬瑭站了出来,向李嗣源一陈此举利害。他冷静地分析道:“未闻将帅领兵,士兵哗变,而主将可以免罪的道理!不能临机决断乃兵家大忌,此乃天命,不如趁势南下!大梁是天下要害,我愿领骑兵三百先去攻下。得之则大事可成。”听罢此言,李嗣源不禁冷静下来。一番思虑之后,他不禁对自己的这个女婿佩服至极。确实如此,此时即便自己剖心以白,李存勖也不会相信没有他的命令部下就会叛变。此时前去洛阳请罪,无疑是自投罗网,必然是有去无回。如此看来,当下既然已经是势若骑虎,那也只有冲向前去了。就这样,一念之间,李嗣源与李存勖彻底决裂,决意挥兵南下,一夺帝位。

冷静下来的李嗣源立刻准许石敬瑭率领三百骑兵先行,自己率领大军后面紧紧赶去。石敬瑭冲锋陷阵十分英勇,李嗣源谋略十分英明,而李存勖招致的民怨沸腾十分严重。在这几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李嗣源的大军是所向披靡,一举夺下多座城池,很快就攻下了大梁。待李存勖亲自率兵抵抗,已是回天乏力。很快,李嗣源就攻到了都城洛阳。兵临城下,李存勖在城内是乱作一团,亲兵叛乱,最终在混乱之中,他被乱兵射死。李嗣源就此登上皇位,史称后唐明宗。是年,李嗣源已经六十岁,已是花甲之年;石敬瑭三十五岁,正值壮年。

称帝后,李嗣源对助力自己打下江山的众位将士及大臣论功封赏。最终,女婿石敬瑭的功勋最为显著,因此授石敬瑭为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保义军节度使,并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兼任六军诸卫副使。六军诸卫副使为皇帝亲军的最高副长官,石敬瑭得到此职,可见深得李嗣源欢心。然而面临这样的极为重要的位置,石敬瑭却力辞不就。这使得众人大吃一惊,甚至妻子都对他的这个行为十分不解。

石敬瑭面对众人的不解并没有多说什么,但在心里,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是十分正确的。不是这个职位不诱人,但问题出在六军诸卫正使为李从荣——李嗣源的儿子身上。李从荣十分骄横,而常以太子自居,对后唐的功臣大将根本不放在眼里。石敬瑭观察李从荣已是许久,他预判日后李从荣必反,如若此时自己接受六军诸卫副使这个职位,必然与李从荣纠缠在一起,日后必将受到牵连。石敬瑭就这样极为明智地拒绝了这个职位。几年后,李从荣果然为了继位而造反,最终被杀。

天成三年(928年),李嗣源下诏封三女儿,即石敬瑭的妻子为“永宁公主”,并命有司选定吉日,正式行册封礼。夫妻同贵,李嗣源又封石敬瑭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加封驸马都尉。此时,石敬瑭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外有无限尊宠,内有娇妻贤良,春风得意。

石敬瑭虽然内心极为喜悦,但并不恃宠而骄,反而更加兢兢业业。仅仅四年后,李嗣源就调任石敬瑭为晋阳尹、北京留守和河东节度使,兼云周大同军等地蕃汉马步军总管。至此,石敬瑭掌握了晋阳的军权,权力更盛。

李嗣源为五代十国屈指可数的明君,他在位的几年,反对穷兵黩武,而主张休养生息,恢复农耕。后唐的百姓得到了喘息之机,得以安心耕种,很快就过上了安稳而富足的生活。但即便是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在晚年的时候,也逐渐松懈。几年之后,将近七十岁的李嗣源也开始懈怠朝纲。犹如被传染一般,他也开始重用伶人,而国势见衰,各地方镇日益强盛。

几乎是同步强盛的,便是在晋阳握有重兵的石敬瑭。他的势力逐渐强大,也获得了更高的威望。李嗣源在位的八年中,政局稳定,石敬瑭在自己的职位上体现出了超越常人的才干,尤其是他断案的才能,使得众人心服口服。一次,一个女人告状说一名军士的马吃了她晒的谷子,请求赔偿。但军士断然否认,说自己是冤枉的。双方各执一词,断案的官吏苦于没有证据,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是好。石敬瑭听说后,告诉断案的官员说:“你把马杀掉,看看马的肠子里有没有谷子。如果有,则是军士说谎;如果没有,则是妇人诬告。”官吏听后立刻命人将马杀掉取证,发现马的肠子里并没有谷子,于是判定妇人诬告。原来这个妇人自以为说马吃了谷子官员无法取证,便想讹诈军士。孰料她遇到了石敬瑭,被识破了真面目。最后,官吏依法将这个想要占便宜的妇女处死。人们听说后,对石敬瑭的聪明才智很是佩服。此类事例不胜枚举。石敬瑭凭借过人的谋略和才干使得治内安定,加之他十分清廉,因而百姓对他是赞不绝口。

现今的史料并未记载,在这个过程中,永宁公主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但我们可以推测永宁公主在父亲和丈夫之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所有的皇帝都担心属下功高震主,即便是亲儿子也会发生篡位之事,而女婿更是不可信。在此情况下,李嗣源唯有以永宁公主来牵制石敬瑭,用更大的恩宠来麻痹石敬瑭。

长兴四年(933年),李嗣源下诏,晋封永宁公主为魏国公主。这无疑是对石敬瑭的一种笼络。此时的石敬瑭与公主十分恩爱,他马上征战并为李嗣源效忠鞍前马后,所求正是这样的富贵与功名。妻子的贤惠和尊荣是锦上添花。而且,公主为他与李嗣源的沟通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就在这一年的十一月,李嗣源驾崩,年六十八。当消息传来,公主万分悲伤,她最慈爱的父皇去世,此后所能依靠的只有丈夫石敬瑭了。此时的石敬瑭也是痛哭流涕,他与公主一同认为能有今日的一切,都拜李嗣源所赐。李嗣源作为后唐的一国之主,给予了他们无限的尊荣,可如今李嗣源驾崩了,此后他们将要面临的会是怎样的命运呢?

◆忽来变故无所措,如履薄冰心如火

继位的是李嗣源的第五个儿子李从厚,史称后唐闵帝。这一年,李从厚刚刚二十岁。不同于李嗣源的勇猛和睿智,李从厚既无胆识,又无谋略,性格十分优柔寡断。他虽是皇帝,可实际上朝政却由枢密使朱弘昭等人操纵。朱弘昭等人最喜排斥异己,乱赏滥罚,引起了群臣的不满,但是这些大臣因并无实际权力而只好忍气吞声。当这些人控制了朝政之后,便日日向李从厚进谗言,更想进一步除去实力强大的外臣。此时的后唐,外臣中权势最为强盛的便是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和风向节度使李从珂。

李从珂,为李嗣源养子,长兴四年得封潞王。他虽然不是李嗣源的亲生儿子,却长得魁梧高大,且跟随李嗣源南征北讨多年,很受李嗣源的喜爱。在此过程中,他确立起了自己的威望。李从厚即位后,本来并没有想要限制李从珂,然而谗臣一再进言,李从厚渐渐对李从珂心生疑惧,怕其拥兵自重继而造反。

历史的悲剧就这样不断重复上演,当年李嗣源之所以最终叛变李存勖,便是因为李存勖的猜忌。而现在,仅仅八年之后,李从厚就重蹈了李存勖的覆辙。更为相似的是,李存勖为李克用的亲子,李嗣源为其养子;现在,李从厚为李嗣源亲子,李从珂则为李嗣源的养子。

同类推荐
  •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未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洋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脱。本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经济导师。罗纳德·科斯。乔治施蒂格勒、莫里斯·阿莱、列昂尼德·康托罗维奇、康托洛维奇·利奥尼德、米尔顿·弗里德曼。理查德·斯通、奥尔本·菲利普斯、威廉·维克里。
  •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著名战将——精心策划并亲手点燃了太平洋战火的山本五十六,他既是一个著名的海军将领,又是一个精明的赌徒,山本的一生以赌为乐,可是在他眼中真正的赌场不在摩纳哥,也不在拉斯加斯,而在战场之上,而“偷袭珍珠港”和“奇袭中途岛”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赌注,只是结果迥异罢了。
  •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本书主人公林海水是安溪大地之子,这块大地赋予他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传统教育。当人们看到:为中国煤矿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林海水十年来和家人住在“干打垒”的简陋房子里,在东北凛冽无比的风雪中,用扁担挑水吃;当人们看到林海水不顾自己血压高,在煤井里爬进爬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尤其在“文革”时期,林海水是“反动学术权威”,属被打倒之列,而且各派系之间的武斗、枪战如同家常便饭,真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可却摧不垮林海水那颗“赤子之心”,心里仍然只装着自己的事业,他不顾头顶呼啸的子弹,和工人们坚定地保护着矿井。看着这一件件、一桩桩事迹,谁能不为之动容!“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热门推荐
  • 痴心战神都市重生

    痴心战神都市重生

    这是一个有关神子、吸血鬼、人类的故事,终究,谁才是不败的战神,一切尽在书中。
  • 若爱只是擦肩而过

    若爱只是擦肩而过

    曾经说过天长地久,回首却终究是曲终人散的寂寥。是谁理直气壮的说非你不可?是谁拉着你的手说牵了就不会放手?当一场爱情变得小心翼翼,当深爱的人握着另一个人的手说:“对不起。”不知道究竟是哪里出了错,却没有当初的勇气大声说:“不要走。”当我们失去最初的天真,知道谁都不是非谁不可,懂得痛了就会放手,谁还会相信天长地久?人海茫茫,无声相遇,回眸才发现,原来我们学会看擦肩而过。若爱只是擦肩而过,若人生只如初见,结局是不是会好一点?林小檬:“宋迟,你说我们会一直在一起吗?”宋迟未经思考就回道:“只要我活着,我就会粘着你,直到你烦我的那一天。”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步步惊华:懒懒小妖妃

    步步惊华:懒懒小妖妃

    本文已出版,出版名《步步惊华》,当当,卓越,淘宝均有卖。一觉醒来,却发现被关铁笼之中,旁边还有一双眼睛盯着你,你会怎么办?洛青羽的回答是,一鞭子抽飞之!穿越?无所谓,她身为头牌特工,换个时代照样能玩的风生水起。不受宠的嫡女?呵呵,她会让那老头悔到肠子发青。洛王府嫡女,本为神女,奈何念力全无。又流落在外数年,貌比无盐。于是示威的示威,退婚的退婚。众人以为的那个天真的丑女,早已换人,丑陋的皮囊下,又是怎样的绝世倾城?天真的眸子里,闪过的又是怎样的阴谋算计
  • 茅山道士异闻录

    茅山道士异闻录

    清末民初,袁世凯窜权称帝,镇压革命,欺压百姓,民间苦不堪言,混乱世道更是妖魔鬼怪横行。茅山道长观天象寻找一位有道明君拯救天下苍生,于是带领徒弟下山,中途险遇各种妖魔鬼怪,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由此拉开序幕。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醉红颜:冲喜新娘(完)

    醉红颜:冲喜新娘(完)

    听说,江四爷得了一种怪病,请遍了京城里的名医,用尽了名药,仍无人能医,无药可治,现已病入膏肓。听说,那江四爷现在每天清醒的时候越来越少,给他瞧过病的大夫背地里说,江家该准备后事了。听说,江府的夫人今天给江四爷娶妻,是为了冲喜。听说……慕容馨平静的坐在花轿里,对这一切漠不关心,仿佛这是别人的婚礼。事实上这确实是别人的婚礼,她并不是什么慕容姑娘,她只是慕容云从海边拣回来的人而已。☆★☆推荐:《丫鬟有点怀》http://m.pgsk.com/a/191027/一对欢喜冤家的爱情
  • 流光婉然,爱如旧时光

    流光婉然,爱如旧时光

    ,渐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摆放在了一个平凡得有些渺茫的位置上。接踵而至的便是一些同样孤寂的影子的拥围,曾经的特殊,最终连同浮光掠影一起被淹没在厚厚的尘埃里
  • 我是汽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我是汽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一。《我是汽车驾驶与维修能手》主要向你介绍了汽车的基本结构、汽车的正确驾驶、汽车发动机的检查与维修、底盘的维修、汽车电气的维修、常见故障诊断及处理等内容。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希望农民朋友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把家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