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我国长沙人民织布厂与原联邦德国的某公司正式签署了购买180万马克旧织布机的合同。按照合同规定,中方必须在8月底付出一半资金。但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中方在11月30日未付出这笔钱,为此,双方经过谈判,而且德方答应了对中方的谅解请求。可是到了12月18日,德方突然改变态度,要求中方赔偿违约金和利息共计65万马克。为此,双方在德国举行了谈判。
为了掌握谈判的主动权,中方代表设法在发行量为47万份并且了解内情的《津茨堡城分报》的头版头条刊登出题为《织布机引起的激烈争论——中国工厂感到受骗》的长篇报道,披露了谈判的实情,还配发了照片。中国代表的这一举动,顷刻引起了德国公众的强烈反应。不少人认为:“这种商人不能代表德国人。”对该公司的行为表示不满。报道刊出后,几乎每天都有人去看望在该公司拆卸旧织布机的中国工人。在此基础上,中国代表又积极开展联络活动,利用联邦德国新闻界人士组成的津茨堡“君子俱乐部”邀请中国人参加周末午餐会的机会,出示了中方与某公司签订的合同、清单等有关资料,解答了许多纠纷中的问题。中方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得到了公众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就连联邦德国第三大银行的大众银行津茨堡分行行长都主动帮助中方了解其公司这套设备原来的价格及事情的来龙去脉。
最后,该公司迫于公众舆论的压力,不仅放弃了65万马克的索赔,还把购买设备的180万马克降到150万马克。再次签约后,双方握手言和,重归于好。对此,该公司老板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中国人这么厉害,我和外国人做生意这样惨败还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