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4100000012

第12章 神秘失踪的原子弹

1945年8月9日,对于日本的长崎来说,这是一个和8月6日的广岛一样的黑色的日子。但是对于美苏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核对抗来说,8月9日这一天充满了难解之谜。人们一直试图弄明白,这一天在日本的长崎,美国是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呢?还是两颗?

如果是两颗,那么第二颗原子弹到哪里去了?

随着时光的流逝,美国原子弹研究的秘密逐步被世人所了解。最有权威性的材料,莫过于美国原子弹研制和生产的组织者,美国退役陆军中将格罗夫斯的回忆录。

1945年7月24日,格罗夫斯在给马歇尔的报告中,就提出了对日本的4个原子弹轰炸目标,它们是广岛、长崎、小他和新野。

到7月底,确定了其中的3个目标。格罗夫斯在他的回忆录中明确写道:“广岛是第一目标,小他兵工厂和小仓是第二目标,长崎是第三目标。”

为此美国从一开始就准备了3颗原子弹。为投掷这3颗原子弹,509飞行大队准备了7架飞机。

在轰炸广岛之后,美国积极进行了轰炸另外两个目标的准备工作,可以肯定,美国在对小他和长崎的轰炸之前,运到提尼安空军基地的是两颗原子弹。

8月9日凌晨3时49分,美国提尼安空军基地两架B—29轰炸机和两架侦察机起飞。两架轰炸机向小仓飞去。到达小仓上空时,天空中阴云翻滚,烟雾浓密,用肉眼根本看不见目标。机长威内斯驾驶飞机,从小仓上空一连3次飞过,用了45分钟,还是没有找到目标,恶劣的天气挽救了这个城市成千上万的生命。

飞机只好飞向第二目标长崎,长崎上空同样是云雾重重。但是这一次飞机是不可能带着核弹返回的,于是临时决定采用雷达轰炸,当飞机做好了投弹准备的时候,空中云雾突然散开了,天空中出现了一个清楚的大洞,轰炸员比汉透过这个大洞,看到了峪中的一条条道路,于是果断地把核弹投了下去……

事后美国战略轰炸统计局估计,约有35万人死亡,6万人受伤。

对于这次轰炸,美国方面一直保持沉默,没有做过任何说明和解释,只有格罗夫斯在事后听到伤亡人数时说:“这个数字比我们原来估计的要少得多。”美国方面原来估计的数字,是两颗原子弹同时爆炸的死亡数字,而事实上只爆炸了1颗。

美国在长崎投下的是两颗原子弹,当时日本长崎的防空报告,准确地记录下了这一情况。

日本长崎知事致防空总部长官,九州地方总监,西部军管区参谋长的报告如下:

本日10时50分B-29两架,自熊本县上空向北进,经过原半岛西部橘湾上空入侵长崎市上空,11时2分投下附有降落伞新型炸弹2个。

由于爆炸的这颗原子弹,偏离目标约2000米,所以另1颗未爆炸的原子弹,并没有受到损害。接到报告后日军大本营立即派人将这颗没有爆炸的原子弹严密看管起来。

这可谓是天赐良机,日本虽然遭到了美国原子弹的轰炸,但同时也因祸得福得到了1颗原子弹,如果条件可能,日本也可以造出自己的原子弹。

日军大本营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认为日本目前已经成为战败国,要制造原子弹已不可能,而且帝国大学的原子加速器已遭到了美国飞机轰炸的破坏,要想挽救日本只有一条出路,这就是将原子弹交给前苏联。由于战局紧张,日本派代表约见了苏联情报总局局长。

日本代表对前苏联情报人员说:“我们完蛋了,美国使我们屈服了,但是如果原子弹为美国和苏联同时掌握,我们深信日本在不久的将来,定能重新站立起来,并在大国之中占有适当的位置。”

在这一点上,日本表现出的可以说是一次划世纪的赌注,也可以说是一次战败国独到的远见。日本将原子弹交给了前苏联,前苏联当时是否对日本作出了某些承诺,这一点至今仍然是个谜。

1949年8月29日4时,前苏联第一颗原子弹代号“首次闪电”爆炸成功。美国总统杜鲁门被惊呆了,接连自语:“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吗?”

格罗夫斯将军曾预言过,前苏联要造出原子弹至少需要20年。这个预言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因为自从1938年底,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曼用中子轰击铀,发生了裂变之后,美国、英国、法国和逃到美国的德国科学家,经过了7年的艰苦努力,才造出了第一颗原子弹。为此美国动用了50万人,花费了23亿美元。这样巨大的开支对于刚刚在战争中恢复过来的前苏联,显然是难以承受的。

虽然前苏联科学家的聪明才智是不容否认的,但使前苏联的核弹试验成功节约大量时间和资金的原因,是否应该归于从日本那里得到的一颗原子弹呢?而且美苏的对抗不也正是从核弹的成功爆炸而开始的吗?

失踪的第三颗原子弹到底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

同类推荐
  • 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韩非子是伟大的法家代表人物,写《韩非子》,十余万言;主要写有关法方面的内容,其中还写了三四百则故事。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买椟还珠”、“一鸣惊人”、“老马识途”、“有眼不识荆山玉”等。本小书选录了其中178则,每则由“故事原文”、“注释”、“故事大意”、“读后感”四个部分写出,其中“读后感”颇有意味。你一定读过或知道上述故事,喜欢不?如是,不妨再品尝品尝本书所选录的其他众多故事。
  •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中年级)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中年级)

    小朋友们,你们爱听故事吗?喜欢故事里跌宕起伏的情节吗?喜欢那些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吗?喜欢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吗?喜欢探究答案的快乐吗?这里有你喜爱的故事,这里有你喜欢的故事结局,这里有你想要的快乐,孩子们,还等什么,来吧……
  • 海底探寻(走进科学)

    海底探寻(走进科学)

    本文主要内容为海底“浓烟”之谜、海洋中的淡水河、使人失踪的岛、海水是怎样形成的、珊瑚岛是如何形成的、海洋巨蟒是什么动物等。
  • 爸爸给儿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爸爸给儿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爸爸给儿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内容丰富,系枕边书“父母给孩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丛书”之一。全世界的孩子都在用不同的文字,阅读着书里这些流传百年的经典故事。
  • 培养青少年思维能力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思维能力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愿陪同青少年朋友快乐成长,打造成功的健康、理想、阳光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巴山夜雨

    巴山夜雨

    该书写于抗战胜利之后1946年开始连载1948年底载完,历时三年多。是张恨水“痛定思痛”之作。作者以冷峻理性的笔触,在控诉日寇的战争暴行同时率先对民族心理进行探索解剖国人在抗战中表现出的“劣根性”。本书以抗战时期重庆郊区为背景,以作家去南泉为轴心,展现了一幅川东风俗图。书中小公务员、教员、卖文为生的知识分子生活清贫,巨贾达官则是奢华腐败。小说描绘了日军对大后方狂轰滥炸、惨绝人寰的罪行,也表现了有正义感的文人的民族良知和对胜利的信心。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早就想把自己写的东西整理一下,一直未动手。这回算交差了,当然是为自己。起了个名:《笔耕留痕》。似乎显得文雅点。其实,说白了,我不过是个码字的,像手执瓦刀码墙的匠人一样,这些东西,可以说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墙圪垛儿。这些“墙垛”的“砖”有的还算齐楚,有的缺棱少角,差火候。
  • 娘子,到我怀中来

    娘子,到我怀中来

    “能嫁进我们裴家本就是她天大的福气,竟然敢寻死,真是给脸不要脸。”枯蝶脑子清醒后首先就听到了这个刺耳的声音。她不自觉地凝眉,十分不喜欢如此吵闹的氛围。嫁人?嫁什么人?她不记得她有执行这样的任务。“绿裳,行了,别说了,事已至此,我们只好认命了。”又是一个女孩子的声音,但显得平和淡漠多了,甚至还有掩饰不住的无奈与疲惫。“我不认命,我凭什么认命,我才十六岁,我还不想死……
  • 至尊兵王

    至尊兵王

    新书《至尊特工》,和至尊兵王一脉相传,请支持!-------他是华夏隐龙的天之骄子、放荡不羁惜花护花的龙少,也是敌人心中的终极恶魔、辣手无情屠戮三千的“暴龙”,如今卸甲归来,潜隐花都。在战场他是无敌兵王,令敌人闻风丧胆,在都市,他同样是至尊
  • 村路像条河

    村路像条河

    久留在心底的陈年旧事,普通人的朴素情怀瞬间跃然纸上。本书《村路像条河》精选了作者近七十篇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过的精美小小说,篇篇构思精巧,在作家们看似漫不经心地回忆里,视角独特,读来亲切可人,走进各色人等的内心世界,回味无穷。或悲或欢或苦或乐或恨或爱地去感悟逝去的岁月,记忆是一个作家最为宝贵的财富
  • 绝对任务:打造男神计划

    绝对任务:打造男神计划

    我想,我不相信爱,但我相信你,因为,你是我的太阳。
  • 是谁负了谁的青春

    是谁负了谁的青春

    直到在酒吧里碰到了沈奇。女人最后想要的就是结婚这件小事儿。--情节虚构,刚刚分手的苏雁漫无目的在大街上游荡,又碰倒喝成“酒鬼”的陆彦,鬼使神差的就做了陆雁的女朋友,爱情接憧而来,请勿模仿,一个没有彼此青春回忆,淡淡的波澜不惊的两个人,却最终走进婚姻的殿堂,但是婚姻依然渺茫
  • 智擒恶郎:天才少女重生记

    智擒恶郎:天才少女重生记

    【夏日倾情系列之一】“小三?灭!”“渣男?虐!”“重男轻女?滚!”“极品美男?抢!”且看彪悍腹黑重生女如何一路披荆斩棘奔向幸福成功的彼岸,成就传奇的人生。咱不做享父荫的富二代,只做白手起家的富一代,不用嫁进千万豪门受罪,她本身就能创造亿万豪门,谁怕谁呀,一起上吧。
  • 敢问敢答

    敢问敢答

    本书从录像从录音从回忆中整理出数十万字的“问答”,挑挑捡捡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获读者的青睐。用本书敢字来修饰来修饰问答,有点可笑,有点张扬,更有点故意标榜,倘若你一口气或是两口气但绝不会三口气看完这本书时,就会觉得我的这个敢字用得挺恰如其分。